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医学教育

数字医学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7 16:29: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医学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医学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一”起源 多种意义 文化意蕴 语料 分析

一、引言

相比其他数字,数字“一”除了其数目意义之外,更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浓厚的文化意蕴,历代学者对“一”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但是,却很少有人把数字“一”的数目意义、文化意义以及哲学意义结合起来做一个系统的阐释。另外,作为外国留学生,由于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深以及对非母语文化的生疏,他们对现有的这些研究可能不会那么容易理解。

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数字“一”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也日益被一些学者关注。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为方便留学生对数字“一”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数字“一”的教学特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字文化教学能有些许启示。

在人们的认知结构中都有一个数字范畴,这是不分文化,不分国界的。[1]汉语中的“一”同英语中的“one”以及日语中的“ぃち”所代表的数量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仅涉及到它的数字含义,那就相当的简单明了了。可是汉语是一种语言,数字进入语言中便成为了数词,数词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必然有其自己的词义。而且数词还可以组成数字词。这就使原本简单的数字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意义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这门语言,更深入地了解汉文化。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数字“一”的讲解一定要深入到其非数目意义中去,这也是汉语文化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

要想更好地理解一个字所具有的多重意义以及其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就要从其成字的根源说起。

二、数字“一”探源

数字“一”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古代生活中又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古代各种文献、文物中会经常发现数字“一”的踪迹。

对于数字“一”的起源,《说文》中云:“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把“一”放在造分天地的重要位置,足以看出古代人们对于“一”的尊重与敬畏。从这一起源来说,“一”就有“初始”“无限大”“全”的意义。段玉裁注:“一之形于六书为指事。”徐灏笺:“造字之初,先有数而后又文。一二三四,画如其数,是为指事,亦为象事也。”如果抛开“一”的哲学意义,仅作为一个数字而言 ,那“一”无疑是最基础,最小的数字。从这一方面来讲,“一”就有“小”“基础”的意义。

从“一”的起源中可以了解到“一”的几种意义,但是作为基础汉字的“一”绝非仅有上面提到的那几种含义。

三、数字“一”的意义及词性

(一)数字“一”的意义归纳

“一”在汉语大字典中包含了多种解释,具体包括:

(1)数词。最小的正整数。如:一加一等于二。《玉篇・一部》:“一者,数之始也。”

(2)全;满。如:一身是胆;一屋人。《左传・宣公十四年》:“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

(3)相同;一样。如:“长短不一;一视同仁。《玉篇・一部》:“一 ,同也。”

(4)纯一;纯正。《意・系辞下》:“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孔颖达疏:“皆正乎纯一也。”

(5)专一。《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孔颖达疏:“将欲明道,必须精心;将欲安民,必须一意。”

(6)少许。《玉篇・一部》:“一,少也。”

(7)每;各。如:分为三队,一队十人;一人十份。

(8)另;又。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娑罗树一名菩提……”

(9)单独。《方言》卷十二:“一 ,独也。南楚谓之独。”

(10)统一;划一。《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1)均;平。《旧唐书・薛平传》:“兵甲完利,井赋均一。”

(12)协同。《书・大禹谟》:“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孔颖达疏:“汝等庶几同心尽力,以从我命,其必能有大功勋。”

(13)相当于“某”。如:一天,天下着大雨;一次,他忘了带钢笔。

(14)古代哲学概念。a.指万物的本源,“道”。《庄子・天地》:“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b.指由“道”派生的原始混沌之气。《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5)指自身。《庄子・徐无鬼》:“上之质,若亡其一。”陆德明释文:“一,身也。谓精神不动,若无其身也。”

(16)公尺谱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辽史・乐志》:“各谓之中,度曲协音,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

(17)助词。

(18)连词。

(19)副词。

(20)姓。《万姓统谱・质韵》:“一,见《姓苑》。”

(二)数字“一”的不同词性

数字“一”的数目意义应用到汉语中是只能作为数词而出现的。随着数字“一”的意义被不断引申,它的最初意义就变得模糊了,以至于最后失去了其数目意义,被活用为其它的词,出现了词类的活用。

1.数字“一”活用为名词

数字“一”被活用做名词,就成为某些事情或实质内容等的替代。表现为它可以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成为谓语动词的陈述对象。如:一了百了,略知一二。其中“一了百了”中的“一”就是作为主语存在的,替代了了却的事物;“略知一二”中的“一”是作为宾语存在的,替代了知道的具体的事。

2.数字“一”活用为动词

数字“一”活用为动词表现为后面能带宾语。《灵枢・本神》有云:“勿闻其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其中“一其神”是使医生自己的精力集中,“一”有归一、集中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云:“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声,知其邪正。”这里的“一”有从整体上看的意思。

3.数字“一”活用为形容词

数字“一”活用为形容词表现为能修饰名词,或能受“不”的修饰。如:一怀愁绪,一意孤行,一厢情愿。所列词语中的“一”都是修饰后面名词,表示“满”的意思。能受“不”修饰的像“不一样”“不一定”“不一般”。

4.数字“一”活用为副词

(1)都;一概。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一,犹皆也。”

(2)一旦;一经。《左传・成公二年》:“蔡、许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诸侯,况其下乎?”

(3)乃;竟然。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一,犹乃也。”《吕氏春秋・知士》:“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

(4)忽而。《公孙龙子》:“然而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

(5)甚;极。《庄子・太宗师》:“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一怪之。”

(6)表示时间的短暂或前后动作的紧接。《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想一见如故,就留着住了几个月。”

(7)表示突然的动作或现象。如:甩手一走;眼前一黑。

(8)用在重叠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是尝试性的。如:笑一笑;看一看;尝一尝。

(9)事物有几个方面,指其中的某个方面。《论语・里仁》:“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数字“一”活用为连词

数字“一”活用为连词,相当于“或”。《庄子・应帝王》:“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成玄英疏:“或牛或马,随人呼召。”《史记・鲁周公世家》:“一继一及,鲁之常也。”宋王安石:“彼陋者不然,一适焉,一否焉,非流焉则泥,非过焉则不至。”

6.数字“一”活用为助词

活用为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一,语助也。”《新序・杂事二》:“一不意人君如此也!”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一任教无底砂锅漏了饭汤。”

“一”由最初的一个意义演变成了如今的二十几种意义,足见汉字在汉语中强大的生命力。这么多意义难免会让人觉得错综复杂,尤其会让留学生觉得这是不可能记住的,即使记住了也不会灵活应用。这时候,只有掌握了“一”的演变规律,才能更有助于理解与记忆。

三、“一”的意义的历史演变历程

(一)数字“一”的数目意义

汉语言是博大精深的,体现到数字“一”上亦是如此。就其数目意义而言,也不单纯只是它本义中所指的确切的指数意义。

1.数字“一”的确指意义

所谓确指,即指能够精确或接近精确地表达它所要表达的数目。

从数词“一”的本义来表达,有如“一天、一个、一棵树、一把伞、一日三餐、一国三公、一技之长、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些带“一”的词语都是用来计数的,就是数学中序数词“一”的用法。

除了本义,还有利用数词“一”的引申义的。所谓数词“一”的引申义,就是指“一”除了有其客观的基数词意义之外,又加入了人的主观感情。如“一马当先,独一无二,一刀两断,数一数二,一身二任,一举两得,一笑解千愁,回头一笑百媚生”等。这些词中“一“虽然是引申义,但对于其表达的数目并无很大的影响。

在“一”的确指意义中,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利用两数相乘得出的另一个数为其表达的内容的用法。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如《中国谚语资料――农谚》:“一七怀胎一七出,一七扬花一七谷。”这里的“一七”就是“一周”,泛指七天。

在上述的语言环境里,数词真正起到了指称数字、精确表达的目的。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求数字的精确,有时候仅仅需要一个大概的数目,即用数字表示一个范围即可,这就是数词“一”数目字意义的第二方面。

2.数字“一”的虚指意义

“虚指”是指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般指很少的数目,但有时也可以通过前后两词的对比达到表示数目多的目的,有的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为了使用镶嵌修辞手法而已。

泛指内容寥寥的虚指。如:一言半语,一星半点,一鳞半爪,一尘不染。

数字“一”在虚指中可以更加虚化,甚至省去数词意思仍然完整。如:一清二楚,一清二白。其实成语本身表达的就是“清楚”“清白”的意思,加上“一”只是为了表达上更加通顺。

以上这些作用可以说是对数词“一”最初基本指数功能的现实体现和广泛应用,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数词对数目的描述作用。然而,数词“一”的用法绝不仅仅体现在它对数目的描述上,在人们认识世界和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由于约定俗成等原因,逐渐习惯于将某些数词作为某种文化的象征或用于某些特殊的表达方式。这时,数词“一”便超越了自身数目指代意义的范围或完全脱离了数目意义而具有了非数目意义的特征。

(二)数字“一”的非数目意义

数字“一”在哲学上代表着万物之始,无所不包。《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淮南子・原道训》:“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

可见,我国古代人们对“一”这个数是非常崇拜的。延续至今日,有一个成语最能彻底而显著地体现这种文化意蕴,那就是“九九归一”,大意是: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九九归一”这个“一”是哲学上的初始之意。哲学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一”除有万物之始的意义外,还有囊括一切之意,也就是一个“全”字。那现代汉语中能体现这层含义的就是“一心一意”这个词了。这里的“一”不是表示少的意思,恰是表现多,甚至是“满”的意思。

四、数字“一”的文化意蕴

“一”字在六书中为指事字,写法只有一横画,是汉字的第一个部首。它的笔画虽少,只有一笔,但却含意丰富。“一”在古今汉语里是弹性最大的一个词,活动能量之大,使用范围之广,堪称第一。

(一)数字“一”包含的文化现象

“一”表示数量时,有时表示最大,有时又表示最小。《庄子・天下》引惠师语云:“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准确地说明了“一”的两极对立性质。“一”表范围时,既可表示范围之广,又可以表示范围之狭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一”是指“整个”天空,表示范围极广;《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是指某一方面,表示范围小。“一”表示程度时,既可以表示程度深重,又可以表示程度轻微。阴铿《晚出新亭》:“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一”表示至极之意;《韩非・安危》:“国不得一安”,“一”是“稍微”,表轻微之意。“一”表示时间时,既可以表示时间之长,又可以表示时间短暂。如表示行为持续的词有“一直”“一贯”等;鲍照《伤逝赋》:“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一息”表示时间极短。

(二)数字“一”的文化意义

从“一”的使用上可以发现汉语词语的灵活性和艺术性,也可见汉语的独特风格,还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首先,“一”的多种不同用法体现了汉语言的变通性,也体现了我们先民勇于探索的精神。其次,“一”的“至大无外”性以及它的“至小无内”性是对中华文化中所讲求的辩证思想的最好诠释。最后,“一”有“整体”之意,又有“万物之始”的意思,中国人对“一”的崇拜体现了一种追本溯源的精神,更彰显了炎黄子孙伟大的凝聚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对数字“一”的多重文化意蕴可以心领神会。但是,如何让外国留学生也能透彻地理解数字“一”所包含的多种含义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就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了。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字“一”教学

(一)汉字能力的培养

数字“一”放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讲,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它是一个汉字,是汉字就要考虑到汉字教学。概括来讲,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外国学习者的汉字能力。所谓汉字能力,根据施政宇在《论汉字能力》一文中的阐述,指的是用汉字进行记录、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包括写、念、认、说、查五个要素。

写,就是书写,是在向量特征的规定下正确书写符合汉字拓扑性质的字形,并使之达到正字法的要求。数字“一”仅有一画,在书写上是最简单的汉字,所以“写”这个要求很容易达到。念,指的是根据汉字形体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地念出它所承载的字音。

“一”的发音yi仅涉及到一个单元音,没有卷舌音,所以“念”也是比较容易的。认,是根据字形提示的意义信息辨认并区别字义与词义。“一”的引申义、虚化义众多,留学生学习起来必然困难。说,就是把字说给别人听。“说”是要在前三者掌握熟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查,即指汉字、汉语工具书查检、使用,包括用笔顺、部首、拼音的排序方式进行检索、查看。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留学生自我学习。在“一”的具体教学中要把写、念、认、说、查相结合,其中要以提高留学生“认”的能力为教学重点。

(二)数字“一”的教学方法

1.穿插讲解法

数字“一”除其序数意义之外,更包含了许多文化意义,如果仅仅讲授其表面含义,留学生在遇到“一”的有关文化背景时,往往会感到费解。但是,数字“一”的文化意蕴又非常丰富和深刻,全面讲解必然占去太多课时,难免喧宾夺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选一些典型的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资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介绍给留学生。

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主要是分析数字“一”在汉语言中与在留学生母语文化中的差异,有助于克服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比如说,在西方文化中,数字“一”仅表示“基础”的意思,有一些引申也是从“基础”这个本义来引申的,但在汉语言中“一”有至大无穷的含义。因此,留学生在接触到“一”的“万物之始”“包含一切”之意时就会难以理解。对外汉语教师要着重讲解“一”与留学生母语文化中不同的一面。

3.交际实践法

留学生学习汉语,最终是为了交际,交际实践也是检验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成功的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记住相关的词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外,还应设置相应的交际环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留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字词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徐锡壹.汉字探源[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3]左民安.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4]张德鑫.数理乾坤[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李全祥.说“一”看汉字文化的底蕴[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

[7]彭鲜红.试析汉字“一”的文化底蕴[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1).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侧重点;教学实践

数字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专业人才。然而,由于当前该专业的课程泛泛而设,导致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软件与理论众多,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本专业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很难掌握如此多的技能,存在的问题是经过一番学习后,门门都若有所知,但是基本上无精于一门可言。试想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学生怎样去尽快适应数字媒体这门变化节奏很快的行业?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两大方向的改革意见。

一、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

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侧重点。一般来讲,国内现在数字媒体专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影视后期制作、静帧建模技术、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几个专业是系统而全面的大领域。比如三维动画,它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下分工要求明确精细。前期部分包括故事原稿、角色原画、分镜头脚本。这里需要有一定戏剧文学修养的人才,以及具备美术手绘能力的设计者等。中期部分包括创建三维模型、材质贴图、制作动画、摄像机灯光、渲染输出。这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流程繁杂,需要建模师、动画师、渲染技师等人才。后期部分就是把整个渲染出来的镜头在后期软件中进行组接,加以特效,这个部分需要有一定制作能力的后期制作人才。所以单单一个三维动画我们就可以看出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软件上都有着大量的课程需要开设。同样,其他分支也有着自己的一系列主干课程。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两年中,发现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没有侧重点。简单地认为学生把数字媒体的相关软件或某些公共理论学完就样样都能做了。所以,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是目前数字媒体专业亟须解决的最大问题,只有专业侧重点明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需求。

二、对教学实践的要求

数字媒体是一门创意产业,该专业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该专业应以实践为主。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不同实践。

(1)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如果学生一直停留在当前的形势下,那势必毕业后面临着技术落后的问题。同样,缺少实践经验,会面临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实验室项目工作制、校企合作模式、组织项目小组制、职业技术培训等都是目前比较好的教学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缩小与社会上新技术的差异,以便学生毕业后即能更好地踏上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专业学习的目的。

第3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数字艺术;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作者简介:马奕兰(1980~),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实际操作与理论指导

一、引言

数字艺术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就看以看出它是一种将数字技术融入艺术设计的新型设计模式,是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多种技术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有机的系统。在艺术设计中通过融入数字技术可以时设计的流程更加的简单化、快速化,同时也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将数字艺术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当代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创意教学,同时也对推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教师应当明确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别,发挥数字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促进数字艺术在传统室内设计中的发展。

二、室内设计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按照现实空间的真实情况以及空间特点,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手段以及艺术创造的方法,规划出符合使用者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舒适美观合理的室内环境。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室内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教学需求,而其中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传统室内设计培养学生运用艺术创造方法以实际空间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创造舒适美观居住环境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社会的需求。传统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虽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各方面有所锻炼,但手工制图花费时间比较长,且手绘的过程相当复杂也不容易进行修改。并且手工绘图通常都只在平面图纸上操作,对培养学生三位立体空间思维有所桎梏,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对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剖析。

2)传统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与新时代的技术脱节,在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或是教师只注重对理论知识以及经验的传授而忽略了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得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当今社会是一个新技术、新思想不断涌现的信息化社会,新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动力。传统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的学生的实践与操作,通常导致学生的作品缺乏实用性,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1)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特点。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字艺术是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将数字艺术与传统的手绘制图相结合,取长补短。对于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灵感,而在使用数字技术的时候很难将即时的灵感保存下来,这时就可以通过手绘的方式先将灵感及时的捕捉与记录,再通过数字技术结合手绘的框架进行绘制,并将其作为原始草图打印出来,再通过传统手绘的方式在草图上进行设计方案的绘制与修改,最后再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更加精细的绘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传统教学与数字艺术相结合,同时在制图过程中还能进行多次的修改,并设计不同的方案。

2)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优势。当代室内设计的教学主要是对Photoshop、CAD、3DMAX等进行数字化的教学,而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如GenerativeComponents等更加先进的设计软件。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设计思路;其次,利用CAD将具体的设计思路通过绘图表现出来;最后,通过三维建模表现出具体的空间内容再通过渲染等步骤让效果图更加的逼真。这种融入数字技术的室内设计方式不仅能避免数据计算上的错误,还对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有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统一的艺术变现方式,还能将理论知识以及抽象概念具体表现,并且使设计的过程更加的快捷方便而表现内容更加全面饱满。

四、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应用

1)加大数字艺术在舍内设计教学中的力度。数字艺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艺术时,要让学生充分把握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了解其艺术精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数字艺术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2)加强设计基础训练,提高专业素养。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建筑结构、素描、色彩、构成制图等,这些基础技能的掌握不能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和色彩造型方面的认知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理性认识作为基础,培养自身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

3)加强设计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设计实践,利用假期体验实践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设计课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研究探讨,从中发现自己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资深的室内设计师为学生讲解数字艺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拓宽学生的见识,并更好地发挥数字艺术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4)加强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艺术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离不开数字技术,教师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运用。如CAD、Photoshop、3DMAX等都是在室内设计中经常会使用的软件,所以,教师也需要加强学生在这些数字技术设计软件方面的练习。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市场对具有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加大。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室内设计方面人才的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将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的传统教学,教师也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室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三一.郭浙兰.数字艺术用于室内设计教学的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2)

第4篇

关键词:移动数字教学;开放教育;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数字化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1]。移动数字教学方式是在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在当今校园无线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移动数字教学是一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模式,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体验,使开放教育教学过程更加便捷和顺畅。

一、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的优势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移动数字化媒体已将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素材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因此利用移动数字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自学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进行分层拓展,丰富教学资料

在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后,可以将全部素材通过移动设备发放下去,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丰富。

二、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采用移动数字教学的方法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少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2]。部分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在这种随意性较大的学习模式中,可能会出现学习松懈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采用移动数字教学,需要师生具备较强的网络应用能力,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另外,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学进度会有一定影响,所以这种方法的推广和普及难度极大。

(三)教师的工作量会相应加大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设计出良好的学习知识的系统,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即时交流,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发展。

三、移动数字教学的改进办法

(一)明确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教师要事先划定好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使所应用的数字化资源在一个合理的应用范围内,既要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又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如讲授“个人理财”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从数字化资源中选取一些贴合实际生活的、与个人理财相关的资源。选择的资源既要符合该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让学生结合实例,更清楚地了解个人理财的理论知识,认识数字化资源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确定移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类型

数字化资源不仅具有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还具有形式多种多样,类型丰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甄选,使所选的资源类型符合教学任务要求。以上述“个人理财”课程为例,在对其中的“理财顾问服务”一章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动态数字化资源,如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动画等,使理财顾问服务的具体内容更直观、具体,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解“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一章时,教师则可以运用一些静态的数字化资源,即将教材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选择性地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记忆和消化。

(三)对应用移动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教师在明确移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之后,要在移动数字化资源库中对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收集,在收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后,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数据化资源进行筛选,并且需要对所选择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最后将整理好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在课堂之上,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将数字化资源运用到上文提到的“个人理财”课程中,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特点及生活实际,收集、加工和整理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使教学过程更顺畅,教学效率更高。总之,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当今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3]。为了改善移动数字教学方法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应明确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确定其应用类型,并进行收集、加工与整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张萍 单位:余姚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星.移动数字教学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5(11):278.

第5篇

【关键词】家长 老师 合作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44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就是在为我们祖国的未来积蓄更多的力量。数学作为学生求学路程上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令莘莘学子头疼,但又不得不学习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小学数学在启发小学生思维、锻炼小学生逻辑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尚不成熟,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是很难的科目,不管是课堂上亲眼所见还是课下家长的反应,都时常能接收到学生被数学“逼哭”的信息。但是基础教育从来不会因为个人爱好而增减科目,更何况是重中之重的数学,相比较来说感性化较强的语文等科目会更能讨学生的“喜欢”,相比较其他科目老师来说数学老师在小学生心中也常常是较为严厉的形象。因此,怎样让小学生改变对数学的认识,学好数学甚至爱上数学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了。

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主要从家长与老师的合作方面来浅谈小学数学的教与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期望,因此两者的密切配合是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家长合作的实践成绩告诉我,这一方法值得我们细细考量。

一、老师与家长合作的必要性

以前旧有的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要靠老师,至今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按时送到学校就可以了,自己不必与老师有任何联系,甚至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闻不问,只单方面地把责任推给老师,这样的做法是逃避责任的表现。对于孩子的教育各位家长应该与各任课老师老师密切配合,这样双方用力才能真正把孩子教育好。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条件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在小学生能学到多少数学知识,关键在于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其对于数学的兴趣。小学生自理能力差,对家长的依赖性强,每天除了在校学习,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父母在一起,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家庭作业都需要家长监督并帮助孩子一起完成,可以说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所占据的分量一点不比老师少。在课后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家长的监督是孩子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最有效手段,除了家庭作业,学生课后的自主学学尤其是数学的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若仅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需要家长的帮助,这样才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双方压力双方动力

古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都是有惰性的,小学生尤甚,一不注意就有被“惰性”控制。在学校中老师会注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动向,但是课下时间就鞭长莫及了,因此只能靠家长的监督,适当地给其施加压力,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下才能时刻提醒小学生努力学习,不被旁事所误。另外,很多小学生还不能理解学习是为自己,在他们心里是“为父母而学”。如果自己学习不好就会造成父母不高兴等等后果,因此,来自父母的压力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当然我们不提倡给小学生过多的压力,但是适当的压力是必需的,在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密切配合下适当施压让孩子时刻保有前进的动力。

(三)现代小学生的特点

现代小学生已经不同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学了,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飞速传播,小学生接受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这对于辨别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危险的。而且现代小学生自我意识极强,他们急于表现在自己,急于知道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在多数孩子的身上都能看出一种“匹夫之勇”,所以很是令人担忧。对于小学生这些特点,老师的教育也是防不胜防,只有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二、老师与家长合作的重要性

老师与家长合作有其必要性,更有其重要性,现在已经有更多的家长认识到了这一点。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

(一)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点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启发其对于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就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我国的小学班级划分还不能完全做到小班制,普遍情况就是每个班大约50人左右,这么多的学生,老师即使在课堂上尽量照顾,也难免百密一疏。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完全依靠课堂是不现实的,只有家长与老师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有助于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社会压力也逐渐加重,这种压力透过家庭也传染到了小学生的身上,一方面父母殷切的期望,造成其沉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学校为了提高成绩也不断加大作业量,小小的身躯与大大的书包极其不协调。小学生本来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厚厚的作业本以及上不完的辅导班已经逼得他们呼吸困难。压力太大导致很多小学生抑郁甚至轻生,一幕幕触目惊心,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相反,如果老师和家长能够密切合作,在沟通中为其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那么小学生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这样才更有助于其健康发展。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合一;项目式;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是我院应电、通技、电信、微电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有基础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字电路也正朝着大规模、低功耗、高速度、可编程等方向迅速发展,应用也更加广泛。可以说,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潮流。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一直沿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实验—设计” 的教学模式,即将《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门课程与之对应,分别为纯理论课、纯实践课程和单纯的理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后者作为前者的后续课程,主观上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或深化电路基本应用,但由于纯理论讲解枯燥乏味,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因而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实验过程中也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弄不懂原理,无法解释实验现象,因而总是疲于应付,交差了事,根本谈不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效果显然不好。在后期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也只是从理论上设计电路,既不做电路仿真也不进行电路制作,虽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路功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实际意义并不大。由此可见,这种模式比较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使各环节严重脱节,从而造成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处理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学团队大胆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边学边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针对本次教学改革,结合我院实际,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首先,认真挑选教材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度,认真选取了一本以项目为单元、以应用为主线,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一个实践项目中去并有着丰富知识和内容的项目教程,力求通过不同的项目和实例来引导学生,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融入其中,从而为学生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知识平台。

二、确定项目内容

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将紧紧围绕项目进行,因此如何使项目内容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能不能由简入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过仔细分析和研讨,按层次确定了与教学内容想关的五个项目,主要涉及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555应用电路等。在最后的电路设计与制作环节中,我们则选取了综合性较强的“抢答器电路设计”课题,通过电路的仿真、制作、调试和故障排除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电路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认真编写训练指导书和报告册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学生操作训练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学会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学会调试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方法。由于我院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为了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各个实训项目,我们编写了与实践环节配套的训练指导书,该书共分五个项目,十二个工作任务,内容包括任务要求、任务目标、训练器材、内容和步骤、思考题等,能较全面的指导学生完成各个训练任务。报告册则是与学生操作练习配套的“作业本”,是用于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本,我们也针对项目要求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编排。

四、教学方法

(一)根据项目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完成项目所应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到每一项目单元中,并根据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

(二)对各个项目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注意知识层次的过渡并加以综合化改造。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互结合,采用“讲练结合”现场教学和“讨论式”课堂交流方式。

(四)实践性教学始终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仿真实验、电路制作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达到锻炼自己、提升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效果

从本届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实践教学有力促进了理论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四个专业的四百余名学生的课程及格率达到95%以上,平均分在75分左右,远远高于改革前。

第7篇

【关键词】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数字化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推广,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全球化等特点,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领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数字化技术逐渐的应用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通过我国教学改革的进行,许多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是这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对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数字化技术教学概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人们正式的进入数字化时代。教育行业在数字化环境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发展,高校的硬件、软件设施都以具有一定的规模。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多,对高校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学好专业知识,还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艺术设计与丰富的数字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加的直观的感受到艺术设计的本质,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的知识点,设计出更多更富有艺术的作品。这样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充分的发挥出大学生自身的潜力。

在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面向媒体,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设计理念、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软件被应用,虽然其能够达到手工无法达到的效果,但在时间、工作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手工与先进技术的有效结合,才是艺术设计的方向。

二、数字化技术教学在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快软件的融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设备与软件应用到大学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但由于大学艺术设计的特殊性,需要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空间,这就要求教学使用的软件能具备多样性。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些软件功能以及使用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并熟练的应用。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中,有一种或几种艺术设计软件,不能满足艺术设计的各项要求,缺乏多样性,这就需要大学艺术教学不能将重点放于一款软件上,要根据专业的具体安排,多层系、多角度的引入各类应用软件,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先关软件的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计算机效果图是艺术设计中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效果图的每一个参数以及命令都是效果图的集中表现,衡量效果图制图者的水平,一般以参数的搭配以及调整参数的灵活性作为标准。这就需要的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内容,加强对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对软件的操作进行逐一讲解,学生根据老师的步骤完成相关的操作,缺乏自主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行艺术设计也受到老师思想的束缚,只是不断的模仿。所以必须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艺术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三)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艺术设计创新教育

在数字化技术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开拓创新。首先要从大学艺术设计课堂做起,坚持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中心思想,教师复杂指导与引导,注重教学内容、方式上的变化,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其次需要从校园文化做起,积极的开展校园文艺表演、美术展览、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学生艺术创造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项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充分的认识社会,丰富自身的艺术才干,避免艺术设计推理了实际,产生违和感。

三、总结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我们的文化形象得到了改变,艺术设计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设备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技术工具,并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创造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实现了艺术信息的交流及共享。在数字化时代,艺术教育只有加强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充分的掌握现代艺术的潮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洁.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的助推器[J].河南社会科学.2010,15(5):256-257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农业;创新意识;任务驱动;人才培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11-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农业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的目的。由此可见,数字农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高等农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功能是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多学科的环境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在实际生产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单靠某一学科知识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各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开展数字农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习专业知识与数字农业技术更好的结合,开拓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1 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创新是指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动过程。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主要特征在于:①新颖性;②社会历史性;③个体差异性。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为成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所以,必须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对于农科大学生的培养可以将数字农业技术,与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这样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 数字农业教育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是农业大学可以借鉴的一种新型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应明确农业各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高等农业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相关专业进行分类,在国家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的基础上,使数字农业知识融入到各学科中。

(1)农学类。包含:农学、植物保护、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等。重点设置课程内容包括: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农业数据统计分析,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信息化等。

(2)农业经济管理类。包含:工商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村区域发展等。重点设置课程内容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农林数据处理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信息化等。

(3)资源管理、环境类。包含: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重点设置课程内容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数据统计分析、“3S”技术等。

(4)农业工程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田水利工程等。重点设置课程内容包括: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精准农业技术、虚拟农业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农业信息化等。

根据以上课程内容设置,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博、专结合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将数字农业教育作为农业大学特色教育可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大学对学生个性、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重视不够,缺乏特色教育,使创新型人才培养失去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然而,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和谐、全面、自由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应建立一个内容广泛的课程体系,实现普通教育与特色专业教育的平衡。避免存在过分专业化的倾向,加强普通教育课程,提高专业特色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农业大学开设数字农业特色课程教育,广泛设置跨学科课程、甚至跨学科辅修,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数字农业教育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对策

高等农业教育要适应数字农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引进新观念,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数字农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调整、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与创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国现代化农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体系。具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明确高等农业院校的地位

在数字农业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数字农业人才的基地。高等农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功能是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由于高等农业院校具有多学科的优势,所以它能为农业的发展培养输送大批的农业人才,不仅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特别是能培养出数字农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3,2整相关课程设置

按照数字农业的要求,拓宽各专业口径,调整各专业课程设置,增加数字农业所涉及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如进一步加强“3s”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原理等课程的教学,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如可以给农科相关专业的学生增设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课程,在现有大学计算机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

3,3运用数字农业学科特点,激发创新意识

数字农业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字农业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新思维因素,在导入新课时尽可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介绍最新的数字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3,4实施任务驱动

培养创新能力,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任务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外在动力。在设计数字农业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布置与学习内容相应的任务,如为让学生掌握专家系统的创建,可以布置专家系统的基本使用任务,收集某类专家系统的知识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多问、多讨论,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班,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