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7 16:29: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质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课堂教学质量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一般由学校领导或教务部门组织督导员进行。它往往采用同其他学科课程相同的标准和模式来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同时,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学管理方为中心,以定性的方法进行,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社会适应目标的重视度不够,因此评价难免有所偏颇,不能真正体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管理方进行,更要依靠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河南理工大学2004、2005级在校学生。

2.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体育教学评价和其他学科教学评价方面的文献资料。第二,问卷调查法。针对本课题中有关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效度,信度和权重的科学性,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询专家的意见。第三,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和模糊数学原理方法对指标信息、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第四,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方法对收集信息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二、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1.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在学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因此,提高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使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现状,不断改进体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自觉地朝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标准不断前进。

2.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需要教学质量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各自质量的动态综合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将着重点放在教师教学质量上,忽视了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或者说根本就不对学生进行学习质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从观念上就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而这种评价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只有将对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评价结合起来,将“评教”与“评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科学地、全面地反映课程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也只有这样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才能真正满足提高学习质量的需要。

3.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实施科学教学管理的需要。以往高校一般依靠工作量制度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仅仅强调教师教学上作量的多少,忽视了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实行体育课堂教学质价,可以从“质”与“量’两个方面给教师一个客观评价,这对完善教学管理,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1.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吝。根据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我们认为,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要涉及以下内容:(1)教学内容。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紧扣大纲,信息是否丰富,重点是否突出,这些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都有重大影响。(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的正确运用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强调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该注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手段应用是否妥当,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注意启发和引导,是否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是否简明生动,是否注意因材施教,是否重视能力培养,这些都是对教学方法的考查点。在教学手段方面,则要强调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掌握与运用。(3)教学态度。教学态度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也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态度可以从教学是否认真负责,是否重视以德育人,是否关爱尊重学生,仪表是否端庄大方,精神风貌是否良好,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方面进行具体评价。(4)教学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最终要以教学效果来反映。因此,教学效果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堂秩序是否良好,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掌握,师生互动是否满意等指标来衡量。

2.评价指标与等级。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评教、同行专家评教、学校领导和督导组评教以及各种教学资料的完备与规范情况评价四个方面组成。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应实行量化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具体计算公式为: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学生评教×0.4+领导或督导组评教×0.3+同行专家评教×0.2+各种教学资料的完备情况×0.1。(I)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评价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居于核心地位。学生应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4个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侧重于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2)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同行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同行对教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了解,并且具有相同的教学经历,因而他们对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教材处理是否妥当,教学组织是否成功具有绝对的发言权。所以,同行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由于同行对教学内容比较了解,具有一定的相同教学活动,它的评价重点应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具体评价项目为:第一,教学日标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第二,教材选择合理,教学设计层次清晰,善于利用和开发教材。第,场地、器材布局合理,利用率高,安全措施到位第四,教学组织过程分配合理,层次清晰,调控得当第五,教学组织多样化,善于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第六,教育主体明确,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学生积极参与:第七,教学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全面提高,又照顾到薄弱群体的学习与需要:第八,教学目标的实现度。第九,学生参与程度与表现:第十,运动技能掌握程度第十一,心理与生理负荷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第十二,教师的语言及示范动作具有感染力。第十三,教师的教态、仪表、举止自然大方。第十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第十五,驾驭控制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程度。第十六,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教学特色显著。每个评价指标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差五个等级。(3)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领导(或督导组)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领导或体育界退休的老教师专门组成督导组,代表学校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依然处于监控者的地位。在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过程中,他们应注重对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具体评价项目为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例证恰当、难点突出、精心组织、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启发式教学、深入浅出等10个方面,每个评价指标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4)各种教学资料的完备与规范情况评价。任课教师应按时间要求及时提供以下教学资料:教案、教学日历、教师工作记录手册、课程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学生的成绩单、课程考试分析报告等。

四、结论与建议

1.以评促改,重在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这就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绝不是简单地给教师定等级,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重在指导上下功夫。校系两级专家评估组,不仅要对各单位课程教学质量监督、指导,还要耐心帮助教师对授课情况进行分析,从备课、内容、方法等方面为教师提改进的意见。

第2篇

1. 谙熟教材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识,是基本的、重要的、纲领性的文件。生物学课程标准是生物学课堂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所以,作为生物学教师,必须谙熟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用于指导教学和教研,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

教科书集中反映了基础教育研究和实验的成果,凝聚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教研人员以及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

教师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信息社会的到来,“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似乎都不足了。为此,每一位教师都要谙熟教材和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所授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当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程度远远超过教学内容的知识程度时,教学才会融会贯通、游刃有余,教学内容才能更丰富、更精彩、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才会更高,效果才会更好。

2. 备好课。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随着减负呼声的高涨,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上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上课前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环节等一系列材料装在脑子里,记在心上,讲课时才能做到呼之即出。

我认为备课最最重要的环节是备教材。对于教师,不仅要谙熟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对于每节课的内容,更要反复琢磨、深入研究,提炼重点和难点。这样,讲课时才能切中要害,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才能做到精讲精练。

除了备好教材以外,还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好板书、设计好衔接的语言,讲课时,才能做到环环相扣,语言精准,不重复,不罗嗦。

3. 博览群书,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活到老学到老,方可为人师。如果教师本人不读书或不好读书,何以有健康丰富的心灵世界,怎会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天地,又怎能以专业水准与生动活泼的心灵与学生进行高质量的交流?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读书人。易中天、魏书生、李吉林这些名师在课堂上的那种大气磅礴、游刃有余的教学艺术每每令我们惊叹折服。这些大家身上有着一种我们所没有的基于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有内涵才有灵气,有底蕴才有底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孜孜不倦读书的积累。鉴于此,我们应该把读书当成“日课”,天天读书,通过读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底蕴,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做一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这样,讲出的课才会精彩,引人入胜,对学生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真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4. 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教师要及时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出它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及其它教育技术,学会利用和自制教学软件,并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支柱角色,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程度、接受能力、性格特点、纪律情况,讲课时关注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不同的问题,分配给学习状态不同的学生,抓住更多学生的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一种尊重、关心、信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促使更多的学生好学、乐学,从而树立教师在课堂上的威信,用轻轻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使乱哄哄的课堂刹那间安静下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三、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还要重视实验教学

第3篇

论文摘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为例,阐述了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内容,以及如何运用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而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我们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不断提高文化课程、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各种课程改革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深受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赞同。所以,职业教育更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组织有效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仍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我们要以创新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师的备课、授课、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过程。在此,我们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例,浅谈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广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断变化。所以,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课堂为平台,将学生与课程密切联系起来。我们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密切联系教材的结构体系、难易程度等具体情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领路人、引导者。要努力“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要将学生、教材、课堂有机联系起来,努力传授给学生能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二、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内容

i.从“已知”到“未知”的理念

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专业知识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未知的。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已知”知识领域,如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过渡到我们所要讲授的学生“未知”的专业知识领域。我们坚持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展专业课程教学,避免直接讲授过于冷僻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不知所措,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动力。如国际商务专业中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国际贸易是他们比较陌生的,几乎是完全未知的领域。但是,教师如果能够从学生在大型超市里见到的“进口食品”说起,引导学生思考外国商品进人我国国内市场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它们是否比国内商品交易过程复杂,最后引出“国际贸易”的课题,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陌生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的“已知”领域过渡到学生的“未知”领域,可以及时化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陌生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和目标。

2.从“小处”到“大处”的理念

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往往涉及的范围广。如果我们把这些专业知识和盘托出,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所以,要善于从“小处”人手,逐步地、渐进地讲解专业知识。比如“机械制图”课程中,我们可以用一个小螺母,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平面图来表示其形状、尺寸。这比完全按照教材体系讲授专业知识教学效果明显。再比如“税收基础知识”课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父母的工资收人中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说明税收的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等特点。

3.从“近处”到“远处”的理念

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周边的事物为起点,然后再延伸、扩展到更大范围、更大空间的事物。比如在“统计学”课程中,对于统计表设计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专业类型、年级类型,分别设计反映自己学校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这比要求学生马上设计一份统计表,反映完全陌生的统计对象,要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便于学生操作、实践,避免学生对陌生知识望而生畏。

4.从“实践”到“理论”的理念

我们专业课程中的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往往是从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凝练性。而学生如果需要真正理解掌握这些专业知识,还需要回归到实践过程中,反复实践总结,才能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我们要尽量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而不是直接介绍理论知识,比如“统计学”课程中的概率事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将一枚硬币抛向空中,距离地面不小于一米,每组抛30次,分别记录硬币每一次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并计算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比率(结果都是接近50% ),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5.从“生活”到“课堂”的理念

我们在课堂上介绍的专业知识,要尽量源自学生的生活,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心灵深处、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力。比如“经济法”课程中,我们可以首先引用《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条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上,要尽量采用情境化的事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让课堂充满生活的影子。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是丰富的、真切的,是学生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如果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的课堂将会生机勃勃,我们的学生将会兴趣盎然。

三、中等职业教育创新课堂教学理念的运用

1.以创新的理念挖掘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遵循创新的理念,挖掘课程资源,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阑。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媒体,都是挖掘课程资源的广阔途径。我们要尽量挖掘学生已知领域,把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机结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更生动、更精彩。

2.以创新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创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构思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运用什么样的案例,运用什么样的教具,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安排,都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编排,以便使课堂结构紧凑,顺序合理,松紧有度,重点突出,难点化解。

3.以创新的理念讲授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的理论性强,教材中文字表达高度概括、凝练、精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理解运用都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以创新的理念,指导课程开发,以贴近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方式方法讲授教学内容,把生涩、凝练、精辟的理论知识化解成学生听得懂、会运用的专业知识,切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071-03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当前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面临的严峻问题。实践证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解决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信息科技学科集知识、技能和操作于一体,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应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成长过程的引路人;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共享快乐,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从而激发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爱学习的强烈愿望。

比如,任教班级里有一位男生,上课闲话多、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学习任务总是难以完成。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请他回答问题或完成技术动作的操作演示及讲解,并且在他遇到困难时及时提示,让他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树立自信心;课后,及时找他谈心,表扬他能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喜欢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方面,但对他在课堂上话多、插话、抢话的不良行为提出严厉批评,从他今后发展的角度讲道理,让他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尊重和良苦用心,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善自己的习惯;在他课堂表现好的时候,教师会当着全班同学及时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不断巩固和提高。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育,这个学生在课堂上闲话少了,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它标志着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积极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与求知欲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信息科技教师的教学必须摆脱“软件操作说明书”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地进行教学设计,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 适当开展游戏化的教学形式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普遍喜欢电脑游戏的特点,适当设计一些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学基本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玩“七巧板”游戏,看谁拼得又快又好,把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七巧板”游戏贯穿其中;也可以设计“词语接龙”游戏,学生三人一组,一人负责输入,另外两人负责想接龙词语,教师先出示一个词语,让学生按照首尾相同的文字连接规则,一个接一个地连续输入下去,比谁输入快、谁输入的词语长,然后,换另外一位学生负责输入,循环轮换,把文字录入教学融入“词语接龙”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手段,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在愉悦的游戏中变得丰富有趣,寓教于乐,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实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信息科技课堂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主要以学生的操作练习为主,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在做中学。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设计的任务,如果学生对学习任务本身不感兴趣,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师要精选教学实例,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用。如在《信息安全和道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前将每个小组中的一台计算机预设成中了计算机病毒或被黑客攻击,然后请学生小组合作,依据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提示信息,通过网络搜索或教师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了解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熟悉常用的安全防范措施。又如在《计算机DIY》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旧的计算机零配件,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计算机的组装,通过动手操作,熟悉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 多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信息科技课程是中学阶段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其工具性的特点,以学生的其他学科知识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加强同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少年网页设计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学科和知识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型网页。教学中,有学生制作了一个《地震知识》网页,从地震成因、地震危害、避震要点、震后自救、救护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地震相关知识。另一个学生制作了网页《探究美丽的光》,从光的传播、光的颜色、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看不见的光等方面介绍有关光的知识。还有学生制作了网页《美丽长城》,从长城历史、长城自然环境、长城文化、长城工程、长城旅游等方面介绍长城的相关知识。形式多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整理、回顾了学生之前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并且掌握了制作网页的基本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科技教师要勇于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尝试基于网络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由师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 网上论坛拓展师生的互动空间

信息科技学科被看成“副科”,任课教师面对的班级和学生都很多,而且学生日常学习精力基本放在语、数、外等“主科”上,信息科技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少,教学反馈主要依靠课堂。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学校网上论坛等形式,通过网络拓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演示文稿的动画效果和放映》时,正值元旦前夕,我设计了一个制作个性化新年贺卡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上论坛交流和互助。在论坛主题讨论区中,有学生提出“背景图片绘制”的技术难题,希望自己绘制一张有个性的背景图片。大家把“背景图片绘制”作为一个焦点问题在论坛讨论得热火朝天。教师可以实时给予正确引导,提示学生如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自主探究,有学生最终解决了技术困难,并利用网上论坛教会其他学生。学生通过网上交流探讨,既掌握了新的技术,又制作出了个性化的作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微视频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借鉴“可汗学院”的成功经验,普陀区教育局开展了“J课堂微视频”项目研究,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个学科知识点的讲解、一次实验过程的演示、一道经典例题的分析、一些课外拓展的趣味知识,都可以由一个6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来完成。“J课堂微视频”必须时间短、含金量高,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点石成金、指点迷津。比如在《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程序设计算法分析》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个知识与技能中的重点或难点,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拍摄成微视频上传到“普陀教育视频播客”平台,供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反复学习,让“J课堂微视频”成为“世界上最耐心的免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 小教师策略拓展学生的角色空间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的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小教师”,来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比如在《电子表格》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定数据排序、数据筛选、数据分类、数据的图表展示等不同任务,要求小组内成员选择不同的任务,准备学做小教师,确定自己讲课主题、提纲、详细操作步骤等,先在小组内向其他组员试讲,然后在全班讲课,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技术讲授出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第5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这句话同样适用。理想的政治课堂应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享受课堂的乐趣,老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学生去创造和探索。在进行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课堂的民主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主体作用。具体可以采取相声、小品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更加喜欢上政治课,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去探索和分析,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提倡民主教学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学生往往缺乏自由,更不能和老师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这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老师要尊重学生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保护学生这种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精神,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倡导建立更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三、将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精力旺盛,正处在思维活跃的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创造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开展探究性学习能够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获取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技能和潜力都可以得到开发。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挖掘的潜力,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有更加良好的状态和动力去进行知识的挖掘。老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先抛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触,不能将所有知识都采取“填鸭式”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获得点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收获到学习的快乐。

四、理论和实际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政治课程和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老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这是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目前很多地区的政治课程都实行的是开卷考试,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答案不能在课本中直接找到。这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更多地关注时事热点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课堂上多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进行教学,并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这些现象。传统的政治课堂的教学往往不注重理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是让学生通过背诵的形式来记住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拓展,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适应当下政治课程学习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例引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同时结合提问来促使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不仅仅可以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施展,以达到政治课程教学的目标。

五、小结

第6篇

[关键词]课堂 教学 学生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始终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上课就如行军打仗,胜利与否,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是公认的事实。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研究教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②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③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其次是研究学生,具体包括以下两点:首先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其次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备课时不仅要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有机重组,而且每次备课时都认真阅读课本,仔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搜集适量的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我还特别重视二次备课,即课前进行10至15分钟的对上课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教学预设做最后思考,并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再进课堂。这样做既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数量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①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②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③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2.1积累的类型主要包括:首先是教材方面:①拼音板块:正确读准字音,辨析正确读音等;②汉字板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形近字与音近字归类积累等;③词语板块:成语,分类描写的词语,反义词与近义词,关联词等;④句子板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⑤段篇板块:古诗,名段,名家名篇等。这样做便于学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积累从哪些类型入手,教师引导之后,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的归类积累了。在课外阅读方面:把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字、词、优美的句段以及有关的知识或者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有哪些类型。如人物类:①英雄人物;②体育名星;③爱国人物等。另外在生活方面:将在生活中运用的语言以及需要我们运用好语言解决好的事例进行分类,便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恰当的运用和学习,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如:文明礼貌用语这一类型。

2.2每个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首先是教材的分类整理:各个板块根据相应的类型进行分类积累,这是积累的主要阵地,是学生积累量能否达到的一个主要来源。可以根据上面板块中的提示进行广泛积累,将第一至十二册教材综合运用,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累,把相应的知识都收录于相应的类型之中。例如:①成语的分类整理: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等)。再如写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开头的成语;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速度快”的成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词语数量量的积累与分类积累结合;②句子的分类整理:可以把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全部融入其中,并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③古诗的分类整理:从你学过的古诗中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古诗各一句;④各种句式的综合训练:包括: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关联词合成句子等。在课外阅读的分类整理:(1)课文中相关知识的拓展:①你对北京2008奥运会还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条写下来;②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你还知道他写下了哪些作品,把它们的题目推荐给大家;③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题目写几个下来:(2)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①从小雨描写到大雨,你能写多少词语;②填动物名称,成为成语:如(___死___悲;___头___尾。);③说明谦虚的名言:(满招损,谦受益。谦让是身体的良心。);④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你知道多少写几个:⑤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在生活材料的分类整理:例如声音方面的整理:回忆生活中的声音,把它写出来:①下小雨的声音;②下大雨的声音;③小猫的声音;④小狗的声音;⑤小鸡的声音;⑥母鸡的声音;⑦公鸡的声音。以上只是一些分类整理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分类,主动地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性的大综合。这里积累本身就是一种训练过程。

3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第7篇

一、缘起――为什么要提高教师的命题研究能力

(一)基于当前教师命题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我们曾对校内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检测能坚持自己选题、编题,进而自主命题的教师不到总数的10%;许多教师甚至没有命过一次题。多数教师,包括老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检测主要采用两种解决途径:一是购买市场上现成的教辅材料;二是使用上级业务部门编写的试题。这种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使编制习题、命制试题对许多教师来说变得越来越陌生,教师命题能力也逐渐退化。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命题研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需要

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和解题技巧为何在低层次徘徊?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包办代替过多,学生未能充分参与;二是教师主导弱化,未能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如教师备课质量低下,课堂上点拨、指导不到位,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当,学生未经历体验过程等。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筛选、评价与命制试题的能力,往往原封不动地将教辅材料发给学生训练,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方面需要把教学质量提升上去,另一方面也需要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标、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深入研究试题在考查学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什么思想方法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命题能力,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平时的练习、作业设计中,精选、精编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基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考生答卷失误的种种表现,实质上反映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问题表现在考生身上,根源却在教学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优化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即需要优化和改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有效作业。改进课堂教学,即要把重“教”的课堂转变为重“学”的课堂,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的课堂;设计有效作业,就是要求教师设计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作业。作业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命题能力直接相关,很难想象一位缺乏命题能力的教师会设计出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的有效作业。

(四)基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能否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三个教学环节。命好题,即编制出一些原创性、高质量的试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指导意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命题能力,才能得以实现。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策略不断优化,使得教学更加精准,具有针对性。

(五)基于学校自主组织考试的需要

尽管大范围的统一考试目前还不太可能消失,如提前班学生的招考、毕业年级的模拟考试等,但是学校内部还是有各种类型的考试,比如单元考试、期中考试等,对这些考试,学校有命题自,需要教师去命题。学校应该以科学、有效的命题为引导,改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挥考试的检验、激励和导向功能。

二、实践――怎样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命题能力欠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命题”为研究主题的研修活动过少,教师缺少必要的命题技术培训与指导;二是许多学校为了体现考试公平,往往采用上级业务部门统一命制的试题,导致教师的命题权缺失。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两个结合”的策略,即比较研究与合作研讨相结合、技术培训与命题比赛相结合。让教师在学习、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提高命题能力。

(一)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命题规范性

邀请省市学科教研员或命题专家对教师进行命题技术培训,使命题工作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经验走向科学。尽管不同学科的命题思想、命题技术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命题程序和命题要求。

1.明确考试要求

教师要对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按照从低到高的能力水平进行罗列,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

2.拟定命题计划

命题计划一般是通过“双向细目表”(见表1)来体现的。“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纵向是学科的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参照各部分知识在学习中所用的时间,以及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测试点及其所占比重。横向是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包括考试要求、预估难度、题型、试题来源等。拟定命题计划,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混乱、偏离等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查内容分布的合理性。

3.编制试题

依据命题计划表,利用题卡命制试题(见表2)。

表2 题卡

4.组卷、统计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组卷,难度相同的按章节顺序。再利用汇总表进行统计,突出试题的质量指标,反映试卷整体情况。

5.用心打磨试题

“磨题”是试卷命题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磨题”环节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思考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判定这些答案中哪些可以给分,哪些不能给分,即评分宽严的把握;二是揣摩学生的解题思路,重新审视试题给予的情境是否充分,问题提出的角度是否自然、有无歧义;三是准确地估计试题难度,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很多,如解答问题路径的复杂程度、回答问题需要的表达水平、以往解题经验等。“磨题”时要再三地读题,反复推敲问题情境是否交代清楚,表达是否简练、通俗易懂,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通过合作研讨,提高试题研究能力

教师个人独立研究有其局限性,往往带有自己的偏见,需要和同伴合作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对试题进行客观评价、深入分析。

1. 备课组合作研讨

在开学初,备课组长把每个主题单元(模块)的命题任务分解给备课组每一位成员,让教师自主命题,然后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说题”和研讨。最后,命题教师根据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试题,供备课组每位教师使用。教师“说题”和合作研讨要围绕试题所含的知识点、能力点、试题的难易度、试题的考查价值以及试卷所覆盖的知识面、核心知识的含量等方面进行。

2. 校际合作研讨

开学初,学校教学处与教研组长及联考学校共同商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各年级考试的具体安排,包括命题学校及学科、命题研讨时间、提交试卷时间、考试时间、汇总成绩时间等。需要指出的是,承担命题任务的应该是各校教学骨干,以保证试卷质量;命题研讨时间比考试时间提前两周左右;命题研讨围绕学科指导意见进行,主命题教师要逐题说明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点、试题的难易度、试题的来源等;研讨时对题不对人,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通过教师自主命题和集体合作研讨,有利于促使教师对知识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一个教师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控制试卷难度,发挥考试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考试成功的喜悦中开始新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各类统一考试的把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复习迎考的能力。

(三)通过模仿改编,提高试题创新性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试题命制能力,就要从原创试题开始。其实,原创试题的要求非常高,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开始就定位于原创试题并非是明智的选择。笔者在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时,主要是处理好模仿、改编与创新的关系,学会在模仿改编中创新。

模仿是最基本的一种命题方式,往往也是试卷命题实践迈出的第一步。一旦在教学实践中觉得某个题目不错,便可以进行模仿:模仿它的表述方式、模仿它的选材技巧、模仿它的设问策略、模仿它的答案组织等。当然,模仿并不是一个简单照搬和机械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消化吸收的能动过程。通过模仿,不但可以实现对不同知识点的考查,而且可以教师在模仿的过程中,领会命题的思路,掌握命题的技巧,提升命题的能力,实现多赢效果。

在模仿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试题做改编的工作。从具体的意图看,改编可分为两种:一是“去粗取精”式的改编,即对某一试题,如果我们觉得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或尚有可完善之处,我们就可通过对它的改编,让试题变得更完美。二是“由此及彼”式的改编,即某一试题本身没有问题,且又有较多利用空间,我们便可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挖掘,从这个题目延伸出其他题目来。就主观题的改编而言,这种“由此及彼”式的改编具体可考虑两大原则:一是问题不变改材料,即用新的情景材料取代原题的情景材料,通过情景材料的变化使题目的“相貌”变得更漂亮;二是材料不变改设问,即在原题材料下,对题目的设问进行变换(主要包括:主体变换,如把“政府”换成“企业”;知识变换,如把“经济生活”换成“政治生活”;角度变换,如把“为什么”换成“怎么办”;等等),以达到考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通过对题目的改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题的资源,发挥原题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编更能开阔我们命题的思路和视野,提高我们命题的能力和水平。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学会模仿,善于改编,其实就是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给自己造就一个较高但又坚实的“基础”。再则,一个连模仿、改编也不会的人,谈何创新呢?要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就必须从模仿、改编中学会创新。

三、展望――今后教学中应如何改进

纵观近几年的浙江高考试卷,顺应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高考命题站在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高度,已逐渐确立了以考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考查目标体系,其考试内容和形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却反应迟钝,总也跳不出知识中心的窠臼,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如高考命题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学中却注重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高考命题强调主干知识和独立思考,教学中却固守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高考命题强化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教学中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教学中却因循守旧、面面俱到。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关键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其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推动力是教学评价的导向。

(一)体现“两性”统一,浓郁历史味道

让人文性与科学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合,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唯有遵循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课才会上出浓郁的历史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尽力把对史料的理解、品味、表达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糅合在一起,力求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注重主干知识,提高训练实效

教学中,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史料的训练,人文精神的传递才会有载体;只有注重人文熏陶,历史主观题的训练才有生机和活力。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在对学生进行历史训练的过程中,落实历史学科的史料性和人文性。

(三)实施有效积累,引导巩固运用

人们常说,有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自主学习,有效的积累不是靠教师的强迫取得的,而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自觉建构,是一种有意义的自觉行为,伴随这种行为的是一种运用的冲动。实施有效积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所要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充分的感悟、理解和品味,激发积累兴趣和欲望;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对积累的材料进行迁移运用,加深理解,强化积累;三是要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差异;四是要丰富手段,创新形式,重视效益。

(四)优化过程设计,引导有效参与

面对课堂实际,我们还应注意:一要善于设计课堂提问,坚决抛弃无思维含量、无思考价值的提问;二要善于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活动;三要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等。

第8篇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主阵地、主渠道,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把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教学模式这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中介上,以此来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必须加以改革。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改变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这基本流程中,根据不同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陶冶式

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不仅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还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不仅是理智的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全面通过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多媒体教学具体有综合文字、表格、图形、图象和动画的能力,具有图文声像并茂,动静快慢结合的优点。教学中,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如:《我来做个小导游》一课中,教师为学生展示熟悉的家乡风景名胜:杭州乐园、东方文化园、所前生态园、山里人家、钱江观潮城……并颁发小导游证激励学生为大家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一课时,让学生与家乡特产亲密接触,走进乡村与田野,围垦沙地的萝卜干、所前杜家的杨梅、进化的青梅、海涂的水产、新街的苗木……活生生的画面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的地球》一课中,美丽的星球、七大洲、四大洋,麦哲伦航线,呼之欲出;《世界真奇妙》,举世闻名的建筑,异国他乡的地理风光,精彩纷呈的文艺作品拓之而来,这种情境―陶冶式模式,真正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灿烂、生情并茂、富于挑战性的知识海洋,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的冲动,产生了强烈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

二、导学――探索式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只有双方的活动相互配合、协调,只有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并且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教学的高质量。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去掌握知识技能上,而不是表现为教师不顾学徒实际的拼命灌输知识。学校教育的目的固然要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成果,但对学生个人来说,接受这种的知识同样要经历一个在已知基础上掌握新知,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因此,不能单纯靠记忆现成的结论来完成这个过程,尤其是在品德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学习。在当今社会中,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教育不仅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会探索和发现。在现代社会,知识过时很快,但是自主、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永远不会过时。

教学中,我们注重为学生提供探究发现的优化教学条件,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探索发现学习。例如,我们在教《我国的行政区》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展示我国34个行政区,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如何巧记行政区的位置与名称。比较、发现各个行政区的特征。形象的演示、引导中教师鼓励学生去探究行政区的特点,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最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好办法:有的利用名称中的”湖”、”广”、”河”等特殊字识记;有的利用自编的诗歌来识记;有的利用版图形状来识记……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抽象的教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在深化教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学――交互式

学生学习的规律表明,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通过学生个体(自己)的大脑进行系统的独立思维的结果。这个学习过程是任何他人(包括教师)都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