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7 16:29: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节能减排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1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从国际形势来看,能源的持续过量消耗以及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均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把气候变化作为安全问题进行辩论,促使187个国家就未来气候谈判战略达成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了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关注对象。
从国内形势来看,节能减排是有效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在2012年3月5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行阐述,提出要重点做好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交通运输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其每年消耗的燃油量约占我国汽、柴油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2 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因素分析
2.1 政策与制度因素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节能减排的激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从而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缺乏积极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还没有建立起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无法准确衡量。这均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技术因素
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及设备的节能技术不足,如公路、航道等的实际状况,造成高耗能、高污染的物流运作工艺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从事交通运输的主体,即从业人员的驾驶技术等不达标,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交通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操作技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2.3 管理因素
主要在于缺乏对物流运作的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使得在物流具体运作的过程中,物流运作方式选择不合理、物流路线选择不合理以及物流衔接不够顺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同样也会影响到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
3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是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制度保证,同时也是规范、准确地衡量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以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为例,着力构建其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
3.1 节能减排的统计体系
3.1.1 能耗指标的设立
(1)公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汽油、柴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机动车燃料总消耗量;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百吨(千人)公里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机动车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2)水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重油、柴油等。能耗指标:船舶燃料总消耗量;各类船舶燃料消耗量;单位产量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船舶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港口企业能耗指标。主要能耗:煤炭、柴油、汽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港口能源消耗量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辅助生产能源消耗量、附属生活能源消耗量、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量;港口能源单耗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单耗、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港口综合能源单耗;单位GDP能耗;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1.2 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设立
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在运输工具的排气中,除了排出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外,还有许多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粉尘等;对于废水排放,重点关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排放指标:二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一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排放率(克/公里);氮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硫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粉尘排放率(克/公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t)等。
3.1.3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制度的设立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的类型可以分为年度报表制度和季度报表制度。具体的执行思路为要求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按照国家或地方统计局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及统计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程序(网上直报)和报送时间向上级监管部门(统计局)报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资料。
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统计的工作中,主要涉及到统计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水路以及港口企业等四个主体,其各自的职责如下:
(1)统计主管部门:负责设计统计表格形式;选定需统计的能耗指标;在统计网站上定期公布统计结果。
(2)环保主管部门:确定需统计的污染物排放指标。
(3)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对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及时上报。
(4)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完善仪器仪表配置、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建设等基础工作,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全面加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计量、记录和统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如实上报统计资料。
3.2 节能减排的监测体系
在建立健全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的真实、准确。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可根据节能减排监测需要,选取统计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统计指标,作为监测指标。其监测方法可以采取自动监测与不定期流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减排检测方面,主要区分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确定有效的检测方法。
对于固定污染源,建议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实施自动监测,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如港口企业,可按码头分布及作业特性,确定检测重点区域,实施自动监测,动态掌控港口空气质量。
对于移动污染源,由于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过高,建议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在耗能检测方面,对电力消耗,其监测数据可从当地的电力主管部门获得;对油类消耗,可在重点耗油设备上采用能源计量技术(能耗智能分析系统)来获得耗能数据,并实现能耗数据的在线监测。例如,中远集团通过建立燃油消耗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油耗数据,实现了燃油数字化精细管理。
对于其他的耗油设备(如机动车、轮船等),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太高,可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此外,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监测工作的成效,还需明确监测实施主体,划定监测责任。具体职责如下:环保部门主要负责监测污染物排放相关数据;统计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能源消耗相关数据;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主管部门和统计主管部门的监测工作,起到协调与配合的作用。
3.3 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可以采取“省、市、县、企业”四级的分级考核体系。省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和节能减排示范单位进行考核;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一、二级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及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三级以下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进行考核,企业进行内部考核。
具体的考核方法可分为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如节能量、减排量等)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指标(如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革新等方面),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核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具体评分工作可由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依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进行。
总的来说,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就能够从制度上来规范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而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预设的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做出交通运输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滔,孙兴洋.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对策建议[J].法制与经济,2009,(02).
关键词:节能减排;项目评价;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耗用问题逐渐突出。当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也逐渐成为节能减排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利于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性和确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二.节能项目特点
节能即节约能源,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和最低的支出成本,生产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节能要兼顾效率和效益。对企业而言,节能以效益为主,包括效率和替代问题;对宏观全局,更主要的是节约能源资源问题,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排放。节能分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直接节能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一种节能活动;间接节能是依靠改善经济管理水平,采用调整和控制手段减少能源消耗。
节能项目主要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且项目收益50%以上来自于节约能源产生的收益。节能项目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投资、企业或个人投资项目;按建设特点分为4种类型,即增添型、更新型、替代型和综合型。我国建设项目中的改建、扩建、技术改造、迁建、停产复建等项目都可归入改扩建项目范畴,节能项目不全是建设项目,部分大项目属于改扩建项目。
节能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是对节能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依据。由于项目的复杂性,任何一种具体的评价指标都只能反映项目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侧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所以仅凭单一经济指标很难达到全面评价项目的目的。因此,为了系统而全面地评价一个项目,往往需要采用多个评价指标,从多个方面对项目的经济性进行分析考察。这些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就构成了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节能减排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
1.评价主体
我国企业评价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从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技术经济评价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
2.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技术经济评价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3.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技术经济评价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4.评价指标
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四.节能减排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优化策略
1. 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2. 不断提高技术经济评价人员业务能力
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的要求。对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技术经济评价人员环境会计技术经济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技术经济评价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技术经济文化传授,不断增强技术经济评价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3.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技术经济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五.结束语
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评价工作,注重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尽可能解决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任宁芳.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及其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2]康艳兵.不同采暖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J].中国能源,2008,30(1):16-22.
[3]方明露.我国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周晓亮,周英利.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研究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状况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5]侯冰.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减排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增长,节能减排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将节能减排技术融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从而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更好的保护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
1.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
1.1给水系统
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城市建筑设计中对给排水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只是大致的建个框架,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系统超压是比较常见的因素,这种情况下水资源的浪费不容易让工程人员发现,另外,厨卫器具的陈旧,所造成密封性和耐用性都比较差,常常出现冒、漏、滴等情况,对于厨卫器具的选择,选用新型的厨卫设备能够有效的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如公共浴室采用先进的光电淋浴器、手拉延时自闭淋浴器、高效节水型坐便器等,都能够节约水资源。
1.2排水系统
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检测中,大多数供水管道以及配件处出现水资源的渗漏,这种现象主要是在建筑设计排水系统设计中对所用的管道材质不符合排水的相关标准,由于水压的作用,造成管道渗水的现象出现,对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居民正常用水。目前,大多数的排水管埋在地面下,不容易发现问题,排查过程也比较繁琐,从而使得建筑商不愿过多的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认为能够保证基本的排水工作就可以,从而造成现在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城市建设中给排水工作检测工作的难度,为城市发展带来隐患。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对策
2.1控制水压,保护给水配件
对于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该参照相关规定标准,对给排水最大水压力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和实验,防止水压过大,超过水管负荷所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确定最大给水压力,在设计的过程中以最大压力为基准,选择合适的水系统配件,避免出现冲压出流情况。另外,在实际设计中对水压系统要严格控制。对供水压力要精准检测,重复多次,分析数据确定最终值。对于给排水系统市政工作人员要重视给水压力状况,对其检测要在规定范围之内,防止超压出流状况的发生。科学、合理的采用减压方式,进而将水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给排水设计中添加减压阀装置,可以对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有效控制。当前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供水管道渗漏[1]。这种问题与施工工艺、材料的选择和工程的设计都有直接的关联。管道周边的温度和环境也会影响供水管道正常的运作。对于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前,应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施工工艺、施工的材料以及工程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避免排水管道出现管道泄漏现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管道材料可以采用新型的材料,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管道相关问题的发生,利于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2.2合理选用二次供水设备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供水系统的研究和实行。气压灌供水和变频调速供水在我国城市建筑给排水中应用广泛,变频调速设备作为二次供水设备,主要是采用变频器改变水泵两端的供电频率,以此来实现电机之间的无极调速和循环启动。按照系统的运行特点合理有效的选用供水设备,可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对于设备的选用,要考虑用水高峰和低谷的实际情况,确保设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3充分利用热水供应以及新能源
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对热水供应充分考虑,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防范的措施具体包括:利用新能源开发节能型产品;减少热水在管道流通途中所造成的能量浪费;在满足生活需求的情况下,减少对热水使用等;目前太阳能高效环保,被应用到热水供应系统中。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真空管式和热管式对太阳能直接吸收用于自身加热需要.太阳能具有保温性好、对水资源利用率高、操作比较方便。在给排水的设计中可以加强对太阳能的宣传和推广,减少能源的浪费[2]。对于一些寒冷的地区,使用过程中要采用防冻措施,对设计的热水供应系统要选用同程式设计,避免水流的短路造成供应水温不均匀;对于用水点离供水设备比较远的情况,可以选用局部加热的方式,以此降低热水在传输途中能量的浪费;确保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内外冷热压强统一。制定控制方案,根据对应的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热水超压现象,而导致能量的浪费。
2.4充分利用生活用水和雨水
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通常会把生活用水和雨水,都当作废水排入给排水系统中,这样增加了水资源的浪费。对于给排水的设计应该加入对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模式和雨水的存储设计,可以用这些水资源进行一些类似于浇花或者是一些粗略的清洗工作。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为居住区节省大量的用水量,同时可以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益。设计建筑物排水处理系统实施不仅方便运行管理,还能保证水质处理效果稳定[3]。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新工艺不断的研发更新,从而有效保障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对雨水的存储和再利用。有助于保护环境,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控制水压,保护给水配件、合理选用二次供水设备、充分利用热水供应以及新能源、充分利用生活用水和雨水能够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工作更好地进行,提升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给排水设计不当所带来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士,于欣欣. 论建筑给排水设计与施工中常见问题解决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09):19-21.
建筑给排水节能的潜能很大,若能合理的设计给排水系统,注重实用功能和外观简洁的结合,利用可回收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及管网余压,充分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可节约建筑给排水方面所需能量的50%左右。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其节能效果性价比要远大于建筑保温的节能效果性价比,更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1.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1.1建筑给排水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水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水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水源。因此在建筑给排水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1.2建筑给排水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提倡建筑给排水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3建筑给排水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而在当前水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水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舒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水耗,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给排水节能的要求。
2.建筑给排水节能的主要途径
(1)采用新型节水器材和节水型卫生器具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升,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水左右,节约了一半的水量。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采用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
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 L 水箱节水型大便器。设计人员应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也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采用两档冲洗水箱。两档冲洗水箱在冲洗小便时,冲水量为4 L(或更少);冲洗大便时,冲水量为9 L(或更少)。另外,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也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出水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出水时间固定后,不易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要求,比较适用于使用性质相对单一的场所,比如车站,码头等地方。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且不需要人触摸操作,可用在多种场所,但价格较高。目前,光电控制小便器已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安装使用。
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所以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2)真空节水技术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洗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40~50kPa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据统计,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率可超过40%.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则可超过70%,尤其适用。
(3)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尽可能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
(4)回收利用中水和雨水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盟洗排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杂排水。不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称为优质杂排水。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
通常情况下,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而白白浪费。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人中水管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
由于中水工程是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系统工程,在已建成建筑中改造比较困难。同时又因为其初期投资较高,所以要想制定成标准规范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比较难于让开发商接受的。但是从长远看,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中水势在必行。它是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的有力措施,也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5)有效利用太阳能太阳热水器是太阳能热利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装置,它的用途广泛,形式多样。最常见的一种太阳热水器是架在屋顶的平板热水器,常常是供洗澡用的。其实,在工业生产中以及采暖、干燥、养殖、游泳等许多方面也需要热水,都可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按结构分为闷晒式、管板式、聚光式、真空管式、热管式等几种。按安装方式分为单户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和单幢建筑或多幢建筑合用太阳能热水器。前者每户单独设置,控制方便,但热水器安装高度受用户水压限制,只适用于多层建筑;后者需设置热水箱,广泛使用于多层及高层住宅,可多人连续使用。以家庭为例,用水量按每人次淋浴热水量100L/人。次考虑,常年冷水平均水温10度,淋浴热水温度40度考虑,平均每人每次淋浴耗能=100L*(40度-10度)*(4.19*103J/kg.度)=12570kJ,按每度电能热功当量3617kJ/KWH计算,考虑热水器加热效率0.9,则每人次淋浴用电量=12570/(3617*0.90)=3.86Kwh.按每人每月淋浴八次,每户三人,80%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中热水计算,每户家庭每年可节电=3人*8次*12月*3.86kwh/人。次*80%=889Kwh,节能效果相当明显。市场电价0.53元/Kwh,每年可节约费用471元。考虑部分维修管理费用,5-6年即可收回投资,节能性价比极高。
(6)消防贮水池的设置高层建筑中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水质的劣化。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包括消防贮水。因此,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这样既可以延长消(下转第288页)(上接第287页)防贮水他的换水周期,从而减少了水量的浪费,又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符合要求。同时,还应注意使消防贮水池尽可能地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消防贮水量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投资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从而避免小区内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以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7)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注意给水管道的减压节流在城市供水中,根据城市供水规模大小不同,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2~0.4MPa之间。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某些工程设计中将管网进水直接引人贮水池中,白白损失掉了H0,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反而把H0全部转化成负压,这样极不合理。因此当市政管网压力能保证0.3Mpa时,五层及以下楼层便可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五层以上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这样即不浪费市政管网余压又不至于使低楼层管网压力过高,造成能耗及水量浪费。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节水器具、问题分析
水是地球上最为普遍存在的物质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价值十分丰富广泛,通常可表现为维持生物生存、社会生产正常运转的功能价值;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生息条件的环境价值;以及蕴藏在水流里的能量价值等诸多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水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廉价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正在世界许多地方相继出现,尤其是城市缺水状况,越来越严重。本文就笔者所从事的行业浅谈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问题。
1、给水系统中超压出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生活给水系统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容易造成超压出流的问题,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因为即使在分区后各区最低层配水点仍高达350KPa~550KPa。而在进行设计流量计算时,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为20KPa~30KPa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所以若不采取减压节流措施,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好几倍,随之而来的是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等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震动,甚至使管件损坏、破裂。目前解决方法为可在进户管处,水表前装设调压孔板式节流塞实施减压,减少超压出流量,还有应在管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减少浪费。
由于用户分布在管网的各个位置,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近、低处用水点自然会出现超压出流。超压出流虽然难以完全消除,却可以采取措施使之减小。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为使系统安全可靠及经济合理,竖向分区供水、安装减压阀、减压孔板等措施也间接起到了节水作用。一般采用孔板或用压力调节阀调压,可使耗水量降低15%~20%;安装节流塞、节水阀芯等均能起到节水作用。研制新型减压节流装置应以容易安装且不受安装位置限制为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广应用。
2、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
如何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供水,节能上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建筑的发展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多层为辅。多层建筑以6~8层居多,建筑物高度一般不超过24米。考虑到管网水头损失以建筑内给水配水件正常工作的必须水头,按粗略估计,市政引入水压必须在0.4MPa,显然不能完全依靠市政水压对多层建筑进行直接供水。而对高层建筑来讲,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更难以满足他们的供水要求,只能采用区域式独立的升压系统供水。许多工程在设计中就把市政管网直接引入地下贮水池中,白白损失掉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反而把可用水头全部转化为负压,浪费资源。不管高层建筑还是多层建筑,设计上应考虑下面几层包括小区绿化、喷洒及其他用水能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直接对其供水。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贮水池通过泵房的负担,减少电耗,对于节能和安全供水都是有利的,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能耗。
3、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单独设置
按国家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Pa~400KPa分区为宜;消防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Pa分区为宜。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若按消防要求水压值分区时,将造成生活给水管道超压而造成超量供水问题,如果在生活给水管道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一定会造成电能浪费;若是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一定要增加水泵机组数目来对消防给水系统进行加压。所以不管是从节能还是节约投资、运行管理方便等各方面来看,应把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这样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的压力值,达到节能的效果。
4、集中设置消防贮水池
对于一个片区的建筑群,应该尽可能共用一个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以片区建筑群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来计算。这样,既可以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行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以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5、消防贮水池宜与游泳池、水景兼用或单独设置
消防贮水池尽可能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若消防贮水池与生活供水贮水池合用,因消防用水量比生活用水量大得多,消防贮水池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导致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细菌、藻类大量滋生,水质恶化,对给水系统造成了二次污染。为了保证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里全部贮水,这样严重浪费水资源。当消防贮水池与生活贮水池相差甚大,应考虑分开设置,这样既可以延长对消防贮水池的换水周期,又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标准,从而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6、中水系统的再利用
建筑中水工程是节约用水的好措施,既保护了环境,又极大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不包括卫生间便器排水)和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包括淋浴排水、洗衣排水、冷却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排水。不含厨房排水的排水称为优质废水。中水指的是以上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再使用的非饮用水。因此,在缺水城市,以生活废水作为原水加以适当的处理达标后再回供各类杂用水使用,这是一条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城市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7、完善热水循环系统设计
热水系统设计中,规范提出了3种热水循环方式,即干管循环,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干管循环浪费水量最多,为此建议在设计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时应设计为干管、立管热水循环。
8、选用合理给水系统管材防止管道泄漏
给水系统中,跑、冒、滴、漏现象较为普遍,通常情况下这与管材配件质量及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管道锈蚀、阀门的质量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经常都能看到路边的给水管在管子接缝处及法兰、阀门连接处“滋滋”的往外冒水,埋在地下看不见的跑、冒、滴、漏现象更不知道有多少。用户们经常反映浮球阀损坏、漏水,不论是用于水池、水箱的浮球还是马桶上使用的,其质量的低劣直接导致大量水从溢流管流出。据调查,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就可耗水70升。市政给水管网均为埋地设置,一旦漏水可能造成水量“隐形”浪费,所以应尽量采用耐腐蚀管材,并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另外,敷设完毕,在覆土前必须严格做好水压试验,还应增强日常的管道检漏工作,从而达到节水的效果。
9、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
据资料统计,生活用水中大便器用水和洗澡用水占全部生活用水的70%以上,因此,节约用水应主要着眼于这两部分用水。而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它们节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节水工作的成效,因而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实现建筑节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是,节约用水不是简单的减少用水量,而应在满足卫生器具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合理范围内节约用水。
(1)节水型水龙头。目前,节水型水龙头大多采用陶瓷阀芯水龙头,国外使用较为广泛的为充气水龙头、自闭式龙头、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等均可起到节水作用,应积极推广使用。
(2)节水型便器冲洗设备。节水型大便器,如小容积水箱大便器、双冲洗水量控制装备的大便器均值得推广,延时自闭冲洗阀式小便器或自动感应冲洗小便器等也应进一步推广使用,其长期节水效益完全可以弥补较高的初期投资。
(3)节水型淋浴设施。热水系统中应安装多种形式的节水器具,如在冷热水入口之间安装压力平衡装置,安装使用低流量莲蓬头、充气式热水龙头和恒温式冷、热水混合龙头等。
10、合理利用雨水
在建筑的节水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雨水。雨水是一种不同于上水及下水的水,可以将其作为中水的源水加以利用,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将其作为废水排入下水道中。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渗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设置储水设备用以收集和储存雨水,再经过简单过滤后用做中水。但此节水措施仅适用于降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否则系统成本的回收较慢。
11、合理设置和使用水表
水表是计量管道流过水量的仪表,其计量值是供水部门向用户收费的凭据,同时水表也是进行用水分析和水量平衡测试必不可少的设备。
进行给水系统设计时,合理设置系统总水表,通过与各户水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有利于查出漏水隐患,达到节水的目的。因此可以在入户支管起端、多层建筑引入管、住宅小区给水系统引入管以及其他满足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要求的管道其他部位安装水表。
同时,合理选择水表的型号及确保水表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对漏损控制的评价和采用的对策。若水表型号选择过大,则会出现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的现象;若水表质量低劣,计量不准,则不但会直接影响供水部门和用户的经济利益,还会使各种节水措施因缺乏正确的依据而不能顺利实施。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水表如IC卡、TM卡水表、代码式水表及远传水表等开始投入使用,这些新型水表质量可靠、计量精确,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用户的利益,提高他们的节水积极性。
12、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关键字:节能减排;城建工程;生态环境;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节能减排的简单了解
(一) 概述
根据大众方向去理解,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合理的利用与使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与影响以及有害物和废弃物的排放。从另一个层次去理解,即为对能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资源以及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节能减排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体来看,做到节能了,肯定能够到达减排的效果,但是做到减排了就不一定能做到节能,所以,在减排的基础上,对节能技术要进行巧妙的运用,减少因盲目追求减排效果而忽略了节能问题,要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两者关系的均衡发展很是重要。
(二) 重点及意义
现今,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跨越式的腾飞,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也促使了更多的城市已经建筑事业慢慢发展起来,而在获得相应的成就的同时,收付出的代价也是成正比的关系进行着,例如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等等。建筑业的发展也就与资源、环境联系在一起,随着矛盾的尖锐,整体环境仍旧没有改善,还是呈现不理想状态。
与此同时对于城建工程建设工作来说,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在对工程进行开展实施的过程中,为达到工程总目标,施工企业在不能确保工程质量下,缩短工程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情况,很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利用不到位的情况,这便与节能工作背道而驰了,对于工程能够更好,更有质量的开展,对于工程现场的管理是要加强的,而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则是工程基建工作之中的重点。而它们在节能减排之中,通过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强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强化对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强化交通系统的建设等等这都是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城建工程现场管理建设需求加大
现今的城市建设主要要是通过对城市人口居住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各种便利便民的物质设施,是新时期城建工程的特殊性工作。伴随着科学经济的空前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进度也越来越快,为了将每一个城市建设工程最好,是城市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那么利用科学性前,合理的城市建设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三、城建工程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办法
(一)加强对人员队伍的管理
1.做好相关培训措施,让参与者明确工作内容
首先,在工程开展之前,要让每一位参与者明确工作内容与职责,对于需要技术性的工作,相关部门以及带头人要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的知识技能培训,尤其对他们的个人综合素质以及责任心要侧重培养。不仅如此,对于某些涉及到法律关系的建设,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导学习,让其熟知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防止法律越界,促进工程建设的依法行事。于此同时,在培训当中,要强化工作人员节能减排的思想意识,增强其环境危机感,促使人们对环境影响的更深入关注。
2.做好人员管理以及监督
为了促使工程建设的有效开展以及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正确实施与开展,对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也需深化,相关部门以及部门监督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建立规范》采用多种方式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保证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切实做好岗位工作。
同时,工程质量的监督机制也要不断地健全完善,提升质量监督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明确现场工作职责,对现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处理解决,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努力增强自身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促进管理结构的更新变化。
3.强化量化考核与管理
首先对于量化考核来说,它影响着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规划的开展,在其中 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就要认真、细致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监理工作。同时,因城建工程建设的工作内容一般都比较复杂,这就使得监理人员的所关注的方面增多,比如说过程进度、一些安全隐患问题、现场的材料是否符合工程要求等处理情况。要做好这些,监管工作不但要做好,同时也要适时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赏罚分明,对表现良好或突出完成工作业绩的进行奖励,肯定他们工作,对未达标的进行相应处罚批评等等,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对工作的认真履行以及积极性的增强。
(二)施工工程的管理
1.严把工程关口,保证质量
施工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对质量的要求,豆腐渣工程的建设是我国严厉禁止的行为,那么对于工程建设上,狠抓质量,质量第一的要求是其到主导作用的。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等,与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要保证工程质量的就需要注意施工图的认真审核,对图纸有缺漏或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进行详细的修改;其次要明确施工方案,制定各类施工途中有可能导致的问题解决方案,并对经过核实发现错误的,或者不利于施工顺利开展的因素剔除,重新修改方案,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避免施工过程中多走弯路;再者是对材料的认真审核与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定要退回,而且要保证材料在运输、装载等情况下所导致的外界影响,导致材料损耗情况。总之就是做好材料把关,保证材料的质量。最后,就是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不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加工或工作的情况要进行相关批评惩罚处理,加强对工作进度的审查以及对材料加工等等的验收与检查。通过这些方面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定基础。
2.利用科学的方法组织与筹备
对于施工的开始,每个阶段的计划尤为重要,做好相应的监控管理,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划的转变与更改,调整计划以适应时间工程建设需求。与此同时,做好相应的进度计划,对进度情况实时的了解,协调好工程开展计划,做好每一个计划任务,保证工程在工期内的顺利开展实施。
3.做好资金预算
对于城建工程的建设,资金注入之前,肯定要做好资金的预算情况,施工阶段是其项目开销最大,投资成本最高的阶段,严把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投资关是保证项目更好的开展的必要前提。其一做好投资成本控制,其二加强管理,做好相应节能工作。强化对施工进度项目资金的管理控制,保证资金在预算范围内到达工程建设的要求。
(三)适当做好后期各方协调工作
1.城建工程的建设正式展开的话,对其他很多部门都会有相应联系,例如供电部门、水利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等等,切实做好其中的协调工作,促使工程建设的施工顺利有效的进行。
2.因城建工程的复杂性,协调人与财物的有效结合于利,保障工程建设的总体进程,其他的分流工程要尽量做到与中工程的链接,避免彼此干扰,导致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
结束语
当今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逐渐的有了起色,在城建工程现场管理水平方面,还是一个值得不断学习与探究的过程,而对于它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勤于学习思考,就一定能使城市建设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人玮.基于节能减排城建工程分析如何提高城建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4).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工作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节能和污染物进行科学管理、对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以及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为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咨询服务,从而监督企业采取尽可能采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节能减排审计主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节能和污染物科学管理、预计投资项目耗能等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价,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评估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内容。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以及受托环保责任出现,环境审计随之产生。其主要是对公共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可以作为环境审计中一个组成部分,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促进审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开展工作,尽可能搜集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鉴证和评价。从实践中,促进企业不断实施开展节能减排项目。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 (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 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 (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 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能源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