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生产规律

安全生产规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8 16:40: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安全生产规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安全生产规律

第1篇

关键词:统计学理论;安全经济分析;应用

具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于相应灾害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死个百分点。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民众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经济与资源及环境一样,被列为基本国策。文章将以统计学理论在安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安全经济统计标准的构建

安全经济指标即通过数字,客观的体现安全经济统计目标的状态及特性数据,亦为安全生产状态及能力的定量化显示。安全经济标准机制即通过一些和安全因素存在内质联系的经济特点标准所构成,要客观、合理的体现安全目标、安全状态及效果等安全经济质量特征。

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点即为设计一个安全经济统计标准与相应的模型,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质量及数量标准机制,能够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状况予以动态、科学的评价,为深化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政府监管系统予以统计监督铺平道路。而且,合理的标准机制可以为安全工程、安全活动及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2安全经济指数的应用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即为连续的过程,安全投入与事故为正相关,那么怎样从安全经济结构的相关环节,分析安全系统的基本状态即为安全经济综合指数的侧重点。安全经济综合指数要分析安全投入、事故损失及安全效益等参数,对安全经济系统运行环节予以综合性研究,分析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性。

安全经济统计指数的意义包括下述几点:第一點,通过统计指数分析繁琐安全经济现象的变动方向。举例说明,经编制安全生产指数能够在纵、横双向上体现安全生产相对水平及改善情况,同时事故综合指数能够通过差异化事故后果特点指标去整体评定事故的危害性;第二点,通过统计指数对安全经济现象的变动予以因素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环境中,研究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之间的影响,可以为出台有效的安全生产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点,通过统计指数研究繁琐安全现象的长期变化状态,依附于动态指数所构建的指数数列,体现安全现象在很长时间范围内的动态特性;第四点,通过统计指数对多指标的安全经济予以整体评估。而安全经济现象能够经指数予以整体评定,这样便于对特定安全问题的发展程度予以整体的数量分析。

3安全生产及回归分析

安全经济系统涵盖下述及方面:①安全经济利益;②安全分工协作;③安全经济效益;④安全数量关系,而且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内质联系。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互制衡,会因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及能力的影响而出现改变,经济活动能力及产业结构、工艺等因素都对安全生产形成一定的冲击。

安全经济的数量相关性即为安全经济关系的基础,分析安全经济的数量比率即为安全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所以通过统计学评定分析、回归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举措,可以理顺安全生产及社会经济进程间的关联与影响结构,研究经济损失、安全投入和安全有效性的关系,能够发现安全生产方面经济现象中潜藏的规律,这样便于从根本认识安全经济客观规律,为安全经济的规划与安全管理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安全生产的时间序列分析

安全经济现象即社会生产环节的构成因子,与社会经济现象共同处在运动与发展中。安全经济统计也是了解安全问题的一种方式,不但要从安全经济现象的关联性及制约中予以分析,同时要从其发展规律中予以分析。在安全经济统计分析过程,经时间序列资料研究,能够有效规避下述问题:首先,经计算水平标准及速度指标,掌握安全生产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通过时间序列的解析,利用长期趋势研究、循环变动研究等掌握安全经济现象的规律;最后,在对时间序列相应变动的基础上予以研究,把安全生产过去与现在的脉络及规律予以拓展,通过定量模型预测安全生产在以后发展的情况。

安全经济的时间趋势预测,尤其是匹配于宏观经济予以预测,针对客观了解安全经济发展规律意义深远,设计安全生产发展举措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安全生产方面,对生产安全事故率指标予以预测,可以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5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民众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经济与资源及环境一样,被列为基本国策。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点即为设计一个安全经济统计标准与相应的模型,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质量及数量标准机制,能够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状况予以动态、科学的评价,为深化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政府监管系统予以统计监督铺平道路。而且,合理的标准机制可以为安全工程、安全活动及安全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经济学及统计学理论处理安全经济问题,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未来可能达的水平,评定安全投资收益及择取最佳安全经济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安全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能够找到对安全状态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为企业安全经济决策铺平道路。

作者:王奥

参考文献: 

[1]王子介.试用经济学理论评估安全效益[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 

[2]丁卫平,王杰华,管致锦.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教学评估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4,04. 

[3]张文文,尹江霞.AIC准则在回归系数的主相关估计中的应用与计算[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4]黄江林,杨俊义.试论当前县级政府统计工作及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2015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15. 

第2篇

【关键词】建筑业;安全事故;原因;对策

建筑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野外作业且环境恶劣,搬迁比较频繁;需要多工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同时潜伏有许多安全隐患。由于人们的安全意识还不高,安全措施还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能落实,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的屡屡发生,已经引起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从当前的形势看,随着《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社会理念正融入到建筑安全管理中,体现了社会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但是,据全国各地建筑安全事故的通报,建筑安全事故频率下降甚微,其原因是何在?有何对策?这是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2011年全国共发生事故627起,可分为:

1.1 高空坠落型。指从事高空作业人员从洞口、屋面、脚手架、机械设备上等坠落出现的人身伤亡事故。2010年9月10日,牡丹江市一家招商引资企业在工程建设中,违规使用卷扬机,将4台装有水泥砂浆的手推车和8名工人用卷扬机运送到13层时,钢丝绳滑出滑轮发生断裂,造成7人高空坠落死亡的惨剧。这类事故占总事故的51%。

1.2 物体打击事故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体伤害事故,其中包括落下物、飞来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等造成的伤害。2011年6月28日,银川兴庆区宝丰・银座项目建筑工地上,一农民工被高空坠落的钢管击中头部当场死亡。这类事故占总事故的12%。

1.3 触电伤害型。建筑机械或其它带电体搭碰高压线、设备漏电等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 。2011年5日9时10分左右,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内蒙古众兴建筑公司工人发生触电事故,事故导致5人死亡、2人受伤。这类事故占总事故的4%。

1.4 坍塌伤害型。

是指建筑物、购筑物、堆置物、土石方、搭设的脚手架等由于底部支撑强度不够、失稳跨塌造成的事故。这类事故占总事故的15%。

2011年6月7日,廊坊市一制管厂在建厂房发生屋顶坍塌,造成两死一伤事故。

1.5 其它及不可预见型

2 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

2.1 建筑时间规律

一般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大都在春夏较多,3月份―10月份是事故的高发期,在七月份达到一个最高点。春季阳气上升,日期长夜短,人体内也要适应的变化,精神乏力。头脑不灵活,过于炎热的天气也会危及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从事高空作业易发事故。在此时间表、空间内发生器事故占总数的26%。夜间施工比较普遍,由于施工人员高强度的劳动造成的极度疲劳而引起了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伤害事故在一天中发生的时间上午在8点到10点是事故的高发期。此类安全事故占总数的31%。

2.2 建筑物部位规律。发生建筑安全事故 从建筑物的部位来说,以建筑高层为例,大都在搁轩上、悬挑结构、雨蓬和二层以上楼板的部位,屋顶、墙面转角处等,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往往容易忽略建筑荷载重心部位,使之荷载重力失衡出现事故。

2.3 建筑自然环境规律。建设施工大多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必然受到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在现场气温极高或者极低、现场照明不足(如夜间施工)、下雨或者大风等条件下施工时,工人在操作时很难做到思想高度集中,加之因刮大风导致架体或高耸的机械设备产生晃动,使操作者产生恐惧心理,或一些电线经过日晒雨淋后产生开裂,内芯,雨淋后极易漏电伤人,造成事故。

2.4 建筑人机动态规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与各种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又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一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的状态。一般说来,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而建设工程中的人、物以及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非常多,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排除,将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3 发生建筑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

3.1 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各类安全施工频发的首要因素。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诱因,人的行为是靠大脑支配来完成的,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如果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就势必引导行为向错误方向发展。安全意识淡漠,存在麻痹思想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又有谁能保证这次不出事,下次就一定不会出事呢?因此,做好人的工作,对杜绝事故发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上到管理层、下到施工操作人员都要有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3.2 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防范措施不当、管理责任不明确等。目前部分建筑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意识错位,重视不够,粗放的“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只重效益,不重安全,对安全生产抱有侥幸心理,企业缺少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力量,安全管理人员技术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施工生产中缺少基本的安全设施。员工没有高度的安全防范观念和良好习惯。施工企业在管理水平、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欠缺,是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

有些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形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未建立现场安全保证体系、未根据现场特点制定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未对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承诺, 未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未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企业领导到位、意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成为一名空话。

3.4 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有些建筑企业为减人提效,盲目撤并安全管理部门,致使安全管理工作上下断档,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建筑工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较低,安全培训教育的难度较大。多数施工企业不能真正落实对工人的安全三级教育。加之在施工工期要求紧的情况下,施工企业更不愿投入时间在安全培训教育上,很多工人未经培训就上岗,使得安全教育跟不上导致企业员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5 安全投入太少

资金是保证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高,借口工程造价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压缩安全支出,致使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同时,各利益方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安全防护不到位的事实。多数施工企业只注重事故发生以后的后果及经济损失,对于安全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安全隐患不舍得投入资金整改。安全投入太少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强调预防为主,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安全专项资金用来治理安全事故隐患,提高安全防护水平,真正做到将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3.6 安全监察部门监管不到位。

安全监管存在着盲点和失于监管。归纳为“三多三少”,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比较多,执法监督检查相对比较少;市场准入管理相对比较多,市场清出管理相对比较少;企业资质和个人资格审批管理相对比较多,审批后的后续管理、企业和执业人员的动态管理相对比较少。监管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治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各种隐患。因此,监管是否及时、全面、有效,是衡量监管水平的标准。管而无效或者管而失效,也就是监管效能低下,也是工作失职的表现,并构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上的隐患。因此,遏制事故多发态势还要从提高监管效能方面入手。

3.7 事故查处不到位。每年几百起的生产安全事故,查处了多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值得我们反思。在以作的处罚中,经济处罚方式较多,对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的处罚很少。 2010年全国共发生了29起较大及以上事故,其中施工企业有20家是特级或一级企业,监理企业有24家是甲级企业,各地还没有报送一起要求住建部进行处罚的建议。以上情况充分说明,我们的监管、我们的处罚还很不到位。

4 预防措施及对策

4.1 把握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

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其规律和征兆,那就是建筑物部位规律、时间规律、外部环境规律、人机动态规律等,揭示事故发生规律实质,搞好防范,减少事故的发生,认真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分类,并告知全体职工。提前预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减少事故的发生。

4.2 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

根据根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确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以及专项治理目标,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与此同时,建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筑安全隐患、险情及事故社会举报制度,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制定严格细致的检查办法和程序,检查内容包括安全会议制度、现场安全检查制度等;保持安全检查的较高频率和安全会议的较高参与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4.3 注重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大力推进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施工人员进场三级安全教育中,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4.4 加强监管,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促使了施工企业对安全预防的重视度不够。施工企业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安全的投入不足,这些都与政府的监管力度有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安全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促使施工企业加大对安全的投入,加强对建筑工地设备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工地的安全隐患,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施工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5 加大事故查处与处罚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事故查处力度。要把违反法定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作为查处的重点。对于不履行职责,不落实责任,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人员,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必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6 鼓励全员参与安全监督。定期组织由政府建筑安全监管部门、业主、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和工人代表参加的五方安全检查,同时发动社会群众和新闻媒体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良好的安全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力争,方东平 中国建筑业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中国水利出版社,2007

第3篇

【摘要】近年来,建筑企业在施工组织管理和安全生产上都加强了措施,加大了监控力度,但是各种安全生产隐患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生产事关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事关员工家庭幸福和企业内部和谐稳定,建筑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管理,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以最大限度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杜绝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是施工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深刻认识企业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责任;法规

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和施工企业生产经验的不断丰富,和10几年前相比,安全生产事故逐年减少,但是安全生产隐患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切不可掉以轻心。

1.1 安全教育培训和投入不到位

工程项目开工前,有时由于时间仓促,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或者不全面,不细致,对于各工种的安全教育培训不规范,对职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缺少必要的检查,以至于把不符合上岗条件的职工违规上岗,把年老体弱者安排到高危岗位,还有的企业配备的安全员文化水平不高,缺少应有的培训,没有上岗证,这些都是人为的因素。有的施工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导至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到位的状况,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不争的事实。还有的情况是对安全设施和施工机具缺少必要的验收和检查,马虎了事 ,如最近就发生过塔吊在起吊过程中倒塌的事故,致使操作人员身负重伤,生命危在旦夕。还有的企业劳保、防护用品发放不到位,有时临时招来的临时工上工地不佩戴安全帽。再有,在施工期间高空抛物,致使砸死砸伤事故时有发生,还有施工场地电线损坏、私拉乱接等现象都是安全隐患,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千万不能为了节省成本管理而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1.2 对安全生产的规律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被动应付。

由于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建筑产品生产的规律认识不足,建筑产品的生产具有唯一性,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它的特殊性,对突发险情认识不足,没有事先制定安全预案,对于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缺少必要的准备,以至灾情发生时手足无措,被动应付,所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组织施工和制定安全措施时,一定不能满足于现成的建筑施工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及已完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特别是对于天气状况和特殊地质条件要正确应对,如土方工程在雨季施工时应合理按排工期,尽量避开中雨、暴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还有在地质情况与报告相差较大时,应及时提请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作出设计变更,辟免对问题认识不足,应对不充分,仓促上阵,被动应付,致使安全隐患频出,苗头频现,焦头烂额,精疲力尽的局面。

2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是确保安全管理有序可控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工程开工前,组织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劳动法》、《建筑法》,《消防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各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教育职工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检查职工的健康状况和上岗证以及培训情况,对于学习不合格,安全意识淡泊,不符合上岗条件的,坚决不让上岗。同时可以在工地及办公生产生活场所设立警示牌和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标语,专职安全员要每天上班前检查职工安全和着装、发型等,还有上班期间不许饮酒,特别是电工、各种机具操作员、驾驶员更不能饮酒。

安全投入一是安全教育培训上的投入;二是安全警示、标语、标牌、职责、规章等视觉可识别系统的投入;三是安全防护措施上的投入;四是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的投入。这些安全上的必要的投入,对强化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作业规范运作、安全技术措施监控有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都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都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些客观环节再加上各类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是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一个重要前提。

2.2 正确把握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律,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项目开工前,除了对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施工便道和电力供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检查外,对重难点项目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要慎之又慎,必要时,请上级把关。特别是土方工程,边坡开挖要符合地质要求,雨季施工时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滑坡、坍塌发生。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成孔后,要用重物覆盖孔口,防止施工人员及其它人员跌落孔中,造成安全事故。施工现场应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如确有特殊情况如上级领导视察检杳工作、亲友探视、业主看房等,应由相关人员引导,戴上安全帽,从安全区域通过。

夏季施工,高温酷暑,人的睡眠质量不好,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及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冬季施工,路面结冰,人在寒泠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困盹、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极易诱发安全事故,是行车安全事故的多发季节,务必加强控制 。

2.3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什么是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一抓制度本身的刚性,奖罚分明;二抓榜样的示范作用,上级按照本级的安全管理职责要求抓好职责的落实,抓好典型,示范给下级看;下级再对照上级对本级的安全职责要求抓好自身应该遵循的安全制度落实,示范给再下一级看。

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挂牌上墙,对于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人要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学习优秀,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并主动监督他人,为企业安全生产做出较大贡献,及时发现大的险情并有效处置,避免安全事故或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对数年如一日坚守安全员专职岗位,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或大的安全隐患者,加大奖励力度。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只要认真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大安全投入,明确各项奖惩制度,在施工期间做好巡查检查工作,完全可以杜绝磊事故,减少小事故,为国家和职工争创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劳动法》

[4]《建筑法》

[5]《消防法》

[6]《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4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在举国实现“中国梦”的今天,煤炭人实现“煤矿安全的梦想”尤为重要,他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要牢牢把握当前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稳步发展,为构建小康和谐矿区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安全生产的规律性,安全文化的特殊性

凡事都有规律,规律者,客观存在而又有迹可循之谓也,煤矿也不例外。我们探索的规律主要有:年初岁末容易发生事故。逢年过节,每一个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办,置买年货,走亲访友,给事故造成可乘之机。另外,生产被动时容易发生事故,越是条件好越可能发生事故,零散工种和偏远地区容易发生事故,中晚班出事故多于早班,这都是在井下一线工作实践中总结的结果。对此,有不少矿井开展了“十方全员联保”以及安全“八法”教育,效果十分显著,再此基础上有还开展了“排查思想作风隐患、告别不安全行为”等活动,我们应以此为着力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安全生产的始终,在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上下功夫花力气,力争创出一个较长的安全生产周期。

根据国外以及海尔等一些大型企业的经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循序渐进,使职工产生认同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考虑其特殊性。而煤矿生产大多在深井作业,环境极为险恶。职工特别企盼矿上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安全生产工作环境,尽量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于是一些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的比较细,如春风化雨一般,还为“安全文化建设”定了调子,这就是:强调一个核心理念,遵循两项原则,把握好五个方面。一个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两项原则:一是认识规律性,把握主动性;一是增强预见性,减少随意性。五个方面:内容的针对性,人格的感染性,态度的真实性,真情的互动性和语言的艺术性。

二、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互动

当今时代,只有每个人全面履行应尽的安全责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才能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征程中,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充分享受安全和健康的权利。而充分享受安全和健康的权利,离不开你我他,离不开大家的真情互动。我们以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变“无形”为“有形”,解决的就是如何真情互动的问题,使安全文化所“化”之人真正成为令行禁止之人、遵章守纪之人、自主保安之人。

一是在安全问责上互动,营造良好安全责任导向氛围。首先在全矿开展了以“安全问责”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和主体实践活动。从决策层的矿级领导到管理层的中层干部、执行层的广大操作人员,从矿长、区(队)长、班(组)长到每一个职工,都要问一问“我的安全责任是什么”?、“我的安全责任在哪里”?、“我的安全责任尽到了没有”?这一问问出了压力,也问出了动力,更问出了活力,每一个人都深感责任重大,并时时刻刻想到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是自律,也是他律,必须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也正是基于这种良知、信念和觉悟。从而为职工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产工作环境,并把“只有‘苛刻’才有安全”、“自己不伤害自己、自己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作为一条安全理念提出来,以此约束每位职工的安全行为。

二是在行为养成上互动,形成保障安全生产良性效应。安全年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安全工作能不能做好,往往与职工的行为习惯养成相关联。对此,狠抓三项工作:一是抓军训,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执行力。二是抓“亮点”,培养进取精神,增强向心力。三是抓“渗透”,培养人文精神,形成“凝聚力”。通过行为养成上互动,安全文化灌输,形成了保障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三、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统一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分割开来来谈,生产离不开安全,安全是为了生产,不是先和后的关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对生产而言的,而不能理解为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生产是一个统一体,不能分割,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第一和第二两分法,就容易摆错位置,就容易出问题,是统一体,就不容易摆错位置。其实,安全与生产本身就是统一体。要牢记。

二是责任与权利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生存,特别是在煤炭企业中生存,就必须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都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自己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责任和权力又是相对统一的,没有无责任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一个人的权利,往往是他人的责任;一个人的责任,往往是他人的权利。享受一定的权利,必须尽到相应的责任;尽到一定的责任,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煤炭企业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享受健康和安全的权利,但是也负有保证他人健康和安全的责任。“一举一动、规章至尊”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环境能改变人,也能塑造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煤矿生产中,事故多是人为造成的。只有抓住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抓住动态变化环境中的人,才抓住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抓住”不能只是泛泛而谈,必须有多方面的工作做保证。首先,要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求百密而防一疏,打牢思想上的防线。与此要求相适应,还必须重视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所谓重视管理因素,就是各级管理者务必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制度上有效制止“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并把由此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所谓重视环境因素,一是硬件——硬环境因素,一是软件——软环境因素。在硬环境建设上,我们要强“身”健“骨”,归纳起来就是让地面绿起来、让道路平起来、让灯光亮起来、让档次高起来、让景色美起来。即安全文化进井口、安全文化进大巷、安全文化进社区、安全文化进标宿、安全文化进食堂,辅之以安全对联征集、安全理念提炼、安全文艺演出、安全系列演讲、安全系列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做到了“兵马未动、舆论先行”,促使职工从安全上的一言一行做起,从安全上的一点一滴严抓,特别是再加上“4E”、“6S”精细化管理的全面推广,只有这样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瑞麟,吕家坨矿业分公司推行安全标准化之实践 [J] 中国煤炭 北京 2013(2)123—126。

[2]郭红兵,钱洪伟,申 霞,煤矿企业多层面行为对安全文化影响评介分析 [J] 煤矿安全,辽宁 2012(5)181—183。

第5篇

一、事故五防法的结构

事故五防法是运用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安全管理的需求,把预防、控制事故的系

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有机地统一到安全科学管理的系统之中。其结构形式,是由一个主系统、两个分系统、四个子系统及一个特定的延续系统组成的。如图所示:

图中展示的“预防、控制事故”主系统,具有整体预防、控制事故功能,是由“预防事故”分系统(以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所具有的预防事故功能)和“控制事故”分系统(以改变生产实践异常运动所具有的控制事故功能)组成的。其中:预防事故分系统具有的预防事故功能,又是由“先导预防”和“根本预防”两个子系统构成的;控制事故分系统具有的控制事故功能,又是由“查变控制”和“跟踪控制”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另外,特定的“延续预防控制系统”具有间接预防、控制事故的功能,是通过向预防、控制事故分系统反馈而形成的。

1.先导预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先导预防系统的结构,是依据生产静态同安全的联系(即人是安全的主导决定因素,物是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能给人与物结合的生产实践提供安全先决条件,超前预防事故发生,运用预防事故原理把安全管理对象与安全管理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

先导预防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的静态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组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手段,促使“人合生产岗位要求”、“物达使用安全标准”,从而为安全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样先导预防系统就具有了超前预防事故的特定功能。

2.根据预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根本预防系统的结构,是依据生产动态同安全的联系(即生产实践的规律运动是生产安全),为了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超前预防事故发生,运用预防事故原理把生产实践与安全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

根本预防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的动态安全管理,运用“建立、健全安全法规”、“严格执行安全法规”的安全法制手段,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根本预防系统就具有了超前预防事故的特定功能。

3.查变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查变控制系统的结构,是依据生产同隐患的联系(即生产实践的异常运动是生产隐患),为了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改变安全工作和生产异常,超前预防和直接控制事故发生,运用控制事故原理把生产实践与安全检查、安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

查变控制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异常变化的安全管理,运用“人查人控生产异常”、“技查技控生产异常”的安全制约手段,查出并改变生产实践的异常运动,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查变控制系统就具有了超前控制事故的特定功能。

4.跟踪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跟踪控制系统的结构,是依据生产同事故的联系(即生产实践的异常灾变是生产事故),为了改变生产实践的异常运动超前控制事故发生,运用控制事故原理把生产实践与安全组织、安全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

跟踪控制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隐患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组织、安全检查手段“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改变物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跟踪控制系统就具有超前控制事故的特定功能。

5.延续预防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延续预防控制系统的结构,是依据生产发展同安全与事故的联系(即随着生产发展事故因素相应增多),为了延续预防、控制事故发生,使之适应生产发展的安全需求,运用预防、控制事故原理,把安全管理对象与安全管理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

延续预防控制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的持续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组织、安全信息手段,通过“总结安全生产经验”,“吸取事故发生教训”,不断提高人们预防、控制事故的能力,使之达到生产发展的持续安全需求,这样延续预防控制系统就具有了持续预防、控制事故的特定功能。

二、事故五防法的运用

事故五防法,是依据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全部需求,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思想确立的综合预防、控制事故的方法,因而在运用中必须持有全面系统的观念,即只有把先导预防、根本预防、查变控制、跟踪控制、延续预防控制系统,这五道防线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制约运用,才能达到超前有效预防、控制事故的整体目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1.先导预防系统,在预防、控制事故体系中属于第一道防线,是五道防线的基础,起静态预防事故的先决保证作用。它受根本预防、查变控制、跟踪控制系统的制约,受延续预防控制系统的检验。

在先导预防系统中的“人合生产岗位要求”,是指要做好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领导干部的预防性安全管理,把好人的安全关。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使其具有自为预防、控制事故的技能。对其中经过安全预测达不到本岗位要求的,要从要害岗位中撤出来,转入跟踪控制系统,从而使岗位人员均能达到各自的不同安全要求,这样就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打下了基础。

在先导预防系统中的“物达使用安全标准”,是指要做好生产工具、设备、材料、能源、劳动保护用品,以及生产环境等物质因素的预防性安全管理,把好物的安全关。通过安全检查、定期试验、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使之保持完好状态。对其中经过安全预测达不到安全使用标准的,禁止投产使用,并转入跟踪控制系统,从而使投产使用的物质均能达到各自的不同使用安全标准,这样就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打下了基础。

2.根本预防系统,在预防、控制事故体系中属于第二道防线,是五道防线的核心,起动态预防事故的统管决定作用。受查变控制、跟踪控制系统的制约,受延续预防控制系统的检验。

在根本预防系统中“建立健全安全法规”,是指要依据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全部需求,建立、健全符合本企业安全生产规律的安全法规体系,如建立、健全生产技术法规、安全技术法规、安全工作法规、安全奖惩法规,其中包括要明确应执行的上级安全法规,使生产活动始终保持有遵循生产规律的依据。

在根本预防系统中的“严格执行安全法规”,是指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掌握、运用好安全法规,使生产活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用以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从本质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3.查变控制系统,在预防、控制事故体系中属于第三道防线,是五道防线的关键。对先导预防、根本预防和跟踪控制系统,起制约控制作用,受延续预防控制系统的检验。

在查变控制系统中的“人查人控生产异常”,是指运用人的自身技能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及时改变生产异常,如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从而控制事故的发生。

在查变控制系统中的“技查技控生产异常”,是指运用安全技术手段,预测、预报和自动控制生产异常运动,终止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从而控制事故的发生。

4.跟踪控制系统,在预防、控制事故体系中属于第四道防线,是先导预防、根本预防、查变控制事故的继续和深入,起控制保证作用。受查变控制系统的制约,受延续预防控制系统的检验。

在跟踪控制系统中的“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是指对先导预防系统中预测出的违安人员和在查变控制系统中新发现的违安人员,做好转化工作,如通过安全教育、指定专人帮助或进行安全监护等措施,直至使其达到安全要求为止,从而控制由于违安人员导致发生的事故。

在跟踪控制系统中的“改变物的异常状态”,是指对先导预防系统中预测出的违安设备,以及在查变控制系统中新发现的一时不能整改的其它物质隐患,做好限期整改工作,如制定整改方案,指定专人限期整改等措施,直至消除其异常状态为止,使之达到安全生产要求,从而控制由于物的异常状态导致发生的事故。

5.延续预防控制系统,在预防、控制事故体系中属于第五道防线,除对前四道防线起检验作用外,还有指导预防、控制事故的安全管理工作,周而复始持续改进的作用。

在延续预防控制系统中的“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是指通过对已预防、控制的事故(如事故的减少,事故频率的降低,生产安全率的提高和消除的隐患,如转化的违安人员、违安设备,整改的其它隐患,以及减少的事故损失价值,安全增效的价值等),进行综合数理统计分析,从中具体认识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规律,并反馈给预防事故分系统,继续指导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6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强调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努力缓解资源制约矛盾;明确提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经过资本积累之后,进入了产业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要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加,这些都是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步凸显。特别是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频繁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对此,我们又要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做好应对安全生产方面问题和风险的准备。

经济分析显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将明显具有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特征。资源、电力、冶金、机械、汽车、建筑等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说明我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工业化时代。然而,以上行业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行业。去冬今春“煤电油运”持续紧张,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其中煤炭行业显得尤为突出,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亮起了红灯。

能源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也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制约瓶颈。而安全生产又是能源、资源工业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抢险排险困难重重,一般具有毁灭性和不可逆性,往往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和经济损失无法挽回,导致生产经营企业瘫痪,短时期内很难恢复生产。数据分析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高达250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5%左右,不亚于印度洋深海地震引发海啸灾难造成的损失。另外,因安全生产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以用数字来统计。由此可以看到,安全生产搞不好势必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实具有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的属性。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吸取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坚决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质量上保持清醒头脑,二者相比,应严格把握经济发展质量优先的原则,因为我们主观想快发展是一回事,客观允不允许我们这样快发展又是一回事。我们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制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时,应该充分体现安全生产这一影响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薄弱环节;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充分考虑安全生产这一瓶颈制约的影响。这样,才能把中央提出的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延长经济发展周期上升阶段的要求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两个深层次原因

安全生产是伴随经济工业化而出现的一个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一个特殊领域,且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从深层次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已积累了很大的经济总量,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2003年,我国GDP增长9.1%,第二产业贡献6.5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八成。而且随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安全生产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于安全生产客观上与经济规模存在一定内在联系,因此,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渐进过程,其间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和调整,安全监管体制也几经变革。同时,由于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也有一个逐步认识提高的过程,使得在较长时间内,安全生产意识相对淡漠,监管体制、法制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存在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规模,轻视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效益的片面倾向。造成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下,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致使大量安全隐患以不同形式长期积累。

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反映,是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我们在持续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着力体现其先进性和有序性。先进性,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序性,就是要坚持不断完善法制经济建设,坚持在市场调节基础上充分体现宏观调控的作用。我们应该始终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进性和有序性,体现在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有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深刻背景,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坚持始终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研究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力度,树立安全生产工作长期艰苦攻坚的思想。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足,伴随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逐步实现,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客观上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从长期以来排查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局限中跳出来,把安全生产工作视野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层面,科学应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调动社会各种资源,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两个重要环节

安全生产关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企业、个人、新闻媒体等环环相扣,缺哪一个环节都不行,全社会都有关注安全生产、参与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其中,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承上启下的两个重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强化监管职能,加大监管力度,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生产经营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和整治力度的同时,科学设置准入门槛,依法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努力提高整个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发挥监管部门公共管理的职能,综合调动全社会安全生产方面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技术资源,构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及时为政府提供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信息,为政府经济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努力为社会提供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的信息服务,为提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的咨询服务,为提供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资金资源的支持服务,引导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使安全生产处于有效的动态监管之下。在监管和服务中体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

第7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目的是传达落实集团公司11月7日会议精神,发挥团员青年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年实现安全生产。刚才公司团委刘书记讲了科学发展观总的发展背景、核心和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共青团工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下面我就结合我单位的实际讲一下“科学发展观与煤矿安全的关系”。

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煤矿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高风险的特种行业,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安全文化作为实施安全生产的核心,是自觉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的保障,也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始终坚持以人文本,尊重科学及自然规律,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丰富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指导思想,深刻总结煤矿的煤炭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深入分析目前煤炭安全生产可能诱发的各种安全隐患,根据不断变化的生产现场、人员素质,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中的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根据不断变化的各类因素,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安全生产现状,稳妥的调整安全生产的生产操作规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断丰富安全文化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每个人、设备及环境的各自特点,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能动性,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因此,作为管理者就要及时发现和观察这些变化,并引起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有效的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

培训是学习安全技能、实施安全管理的基础,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把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标准、规章制度都贯彻下去,使每个人都知道、都理解、都掌握,从而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行为规范。从而增强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矿工的团队精神,达到构建安全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第8篇

关键词:瓦斯采煤安全生产管理

1、我国采煤安全生产现状

煤矿开采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究其原因在于煤矿的不良现状: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严重存在,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第一的方针不能落到实处;上岗不到位,缺乏真抓实干的精神;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低,矿井总体防灾能力不足;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管理人员的水平低、素质差,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管理上抓不住重点,往往在生产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规定,发生突发事件后不知所措……这都是长期困扰我国煤矿生产的难题,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极不协调,与党的执政目标完全背离,因此着力解决和处理好采煤安全生产管理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2、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建立需要良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氛围。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积极实行安全生产培训,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安全生产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教育从事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如何去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保障个人的生命安全,也是各级领导真正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根本保证。

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法。把安全生产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安全生产实践操作上。讲授理论时应侧重于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让学员多积累一些实践知识,而且在现场实地操作,进行实物讲解。这样从感性认识直接到理性认识、视觉、触觉、感观,同时投入学习,不但易懂而且记得牢,利于学习―些真本事。

其次,案例警示培训法。众所周知,每一起重大、特大煤矿伤亡事故案例都是工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可以说是安全生产培训教材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所以在安全培训中,要充分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一是可以强化安全意识;二是可以唤起培训人员对有关安全法律条文或有关规程措施规定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三是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四是给学员积累了实践上的经验或教训。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时可以采用案例警示培训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加强资金科技投入,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是一个复杂、多变、开放的人机环境系统,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矿井环境条件恶劣,煤矿职工素质低,煤矿机械化程度低,矿工的劳动强度大等等。科学技术手段的作用是提高人类对矿山灾害事故的认识水平,力求对矿山灾害事故成因的全面了解和对矿山灾害事故的根本防治。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企业进行安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更要允许企业把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列入成本支出,使企业有能力更新改造老化的设备,实现技术装备升级。提高机器设备的本质安全性,从而实现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安全。

第三、加强煤矿瓦斯治理

研究瓦斯治理问题,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煤炭科技工作者对瓦斯赋存、运移及涌出规律,地应力、瓦斯压力、瓦斯渗流规律;对瓦斯煤尘爆炸特性及其演化传播规律,及热动力学特征;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对瓦斯抽采规律;对矿井火灾机理及预防等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各煤矿企业要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强化矿井“一通三防”技术措施的落实工作。为了有效地遏制我国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频发势头,国家还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多次提出以瓦斯治理为重点,实施“煤矿生产安全科技行动”专项计划,加强科技攻关;编制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开展集中治理,逐项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多项瓦斯治理措施。

第四、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由“管理”向“经营”转换

实践证明,“安全经营”的思想,更符合现场安全管理的需求。因为,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只要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规定齐全,按规定对照现场检查评定即可。安全管理规定有漏洞,是管理部门工作未做好,现场没落实好是基层工作不达标;从“安全经营”的角度出发,各级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人员要把做好现场安全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不仅要做到安全技术管理、规定齐全,而且要确保现场真正落实好,使基层部门及岗位人员,对各项管理规定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现场落实不好,仍然反映的是各级管理部门工作做的不到位。

因此,要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确立“安全经营”的机制。自上而下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并且责、权、利要明晰。明确的工作职责,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努力“尽责”;责、权、利明晰后,各级管理人员将会自觉地“尽心”去“经营”相关的安全工作,安全管理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五、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煤矿生产管理水平的安监工作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同时,配套落实相关事故责任追究制,事故责任追究制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另外,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一句话,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若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就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法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总之,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和诸多专业知识。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每个方面,每个过程,每个专业,每项工作和每个人、每个部门有缺陷或有漏洞,都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安全因素。因此,在采煤的生产管理中,应该不断探索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管理的关系,积极实行安全生产培训,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加强资金科技投入和加大煤矿瓦斯治理力度,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由“管理”向“经营”转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煤矿生产管理水平的安监工作,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真抓实干,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积极投入到采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谢振峰.浅谈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