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商广告定义

电商广告定义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8 16:40: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商广告定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商广告定义

第1篇

一、通过运营粉丝页来积累粉丝量,同时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可以通过发送内置链接的贴文,将你的粉丝带到你的网站,完成转化,提升你的销售额。

二、合理利用facebook的广告功能来提升销售额,并获得满意的ROI;

其中第一种方式的做法在facebook更改了算法之后变得比较困难,在算法更改后只有2%-8%的粉丝可以看到你的贴文,也就是说贴文的reach量对比之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部分就显得比较重要,就是如何利用facebook广告功能来提升自己的销售额同时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ROI。那么这个问题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怎样在facebook平台上制作一些比较成功的,有高转化率的广告。决定一条广告在facebook上的成功与否,我认为有两点:一、产品本身是否是优秀的产品,涉及产品外观、质量、性价比等等;二、广告细节是否合理,包括受众选择、图文素材等等。

这里假设产品都是ok的,重点谈一下第二点中的内容;

受众的选择:FB上可以分为核心受众、自定义受众、类似受众。

核心受众:这类受众是可以通过facebook广告系统中的各种兴趣标签找到的。比如找年轻的女性,年龄大概在18-30岁之间,并且她们对时尚购物感兴趣的话,那么你就可以通过facebook的一些功能直接定位到这批受众。

自定义受众:是将现有的自己的客户邮箱资料通过邮件列表的形式上传到facebook系统里,它会通过你所上传的邮箱匹配到他们的facebookID,从而锁定这些ID,获得这批受众。当然,邮件列表上传只是获取自定义受众的一种形式,还有其他的形式。

还有一类自定义受众也是需要重视的,这类受众我们简称为WCA。意思就是在网站装上特定的facebook所提供的tracking pixel之后,你可以将到访过网站的人的cookie和facebookID作匹配进行追踪,而且这个追踪是终身的。所以这个功能可以解决cookie追踪不精确以及无法跨设备追踪的问题,可以让我们的人群定位更精准。

类似受众:facebook通过分析一批受众所共有的特征,然后将这些共性建模,并将这个模型放到facebook茫茫人海中寻找与之匹配的受众。生成类似受众的途径就比较多了,比如我可以通过我上传的邮件列表生成的自定义受众来创建一些与他们相似度非常高的受众;或者通过分析已结帐过的用户并生成类似受众,这也是价值及精确度非常高的受众。

那么,我认为对跨境电商来说,这三类受众的价值按高低排序我认为是自定义受众及网站自定义受众、类似受众、最后是核心受众。所以我们在得知他们的价值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每一类受众设置不同的预算额,让他们尽可能的有更好的效果。

从功能上来讲,大家可以把自定义受众和网站自定义受众理解为facebook的再营销,针对老客户;可以把核心受众和类似受众作为获得新客户的手段,针对新客户。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好的广告素材所具备的一些特征。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在总结了一些广告图文素材设置发现如果带有以下几类特征的广告的表现会高于平均水平。

第一,你的图文信息里尤其是你的图片里包含并露出了你的品牌logo;

第二点是,在商品展示的时候是有人物和商品互动的,举例:你的商品是穿在模特身上的效果,而不是单纯的商品展示;

第三,在你的图片里直接包含了你的商品的折扣信息或者价格信息;

第四,能够产生一些情感连接和共鸣,比如:母亲节给你的妈妈送上一件礼物吧!

有这几类特征广告在经效果统计是他们的点击率会比较高。

点击率高有什么好处呢?

一个比较直观的好处是在展示次数一定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流量,最终完成转化的几率也会提升;另一方面是可以提高你的广告账户质量度。

这里解释下facebook广告系统的工作原理。当你的账户质量度得分越高,你所需要付出的eCPM就会越低,所以你的实际广告成本就会比竞争对手低。而影响账户质量度得分的因素主要有广告的点击率及转化率,广告被点叉的率,广告的互动率等。而这几个因素里广告被点叉的率的权重会比较高,这是出于facebook基于用户体验的保护。那么怎么控制广告被点差的概率呢?其实又会提到受众的选择;举个例子,如果我是一名男性,但是你把你的女装广告投放给我,那么你的广告被我点叉的概率就很高。

所以总结一下,facebook上比较成功的广告需要把控的两方面,一个是受众的选择是否精准,一个是广告素材是否优秀。当做好了这两方面后,你就能制作出较好的facebook广告,从而帮助提升销售额。

附:

1、放置tracking的工具:关于tracking可以分两部分。一是facebook自己的tracking,需要安装到网站;二是第三方的检测工具,比如大家经常用的GA,这里添加到实际url中即可。‎

第2篇

【关键词】广告 大众文化 影响

关于大众文化的定义,在学界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大众文化是一种媒介文化,也有人说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然而,对于“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文化形态”这一说法,大家是普遍赞同的。而在大众传媒传播大众文化的过程中,无孔不入的广告则不断地刺激着受众的视觉和大脑。那么广告对大众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笔者将就此问题做简单地分析。

一、大众文化与广告

约翰・斯道雷在《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中对“大众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六种不同的定义。第一种认为大众文化是“广受欢迎,或者众人喜好的文化”;第二种认为大众文化是“泛指达不到高雅文化标准的文化作品与文化实践”;第三种认为大众文化是“为了满足大量消费者而大批量生产的文化,其观众是没有鉴别力的消费者”;第四种把大众文化看作是 “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文化”;第五种把大众文化看作是社会中从属群体的抵抗力量与统治群体的整合力量之间相互斗争的谈判场所;第六种则认为大众文化是那种消融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艺术与商业之间界限的文化类型。

在《大众文化教程》一书中,作者给大众文化下了一个策略性的定义,“指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的、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文化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①。而陈力丹给大众文化下的定义则是: “指以文化工业为特征,以市民大众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文化传播形态”。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在给“大众文化”下定义的时候,都会提到其传播媒介,这是大众文化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即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

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广告。“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活动,其目的是传递信息、劝说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具有强烈的商业功利性,表现为一种经济活动,同时它在商品社会中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广告文化已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琳琅满目、无孔不入的广告,不仅影响了大众的生活,还影响着大众文化的传播。

二、广告传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对普及社会公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和消费性也使得快餐式的流行文化大行其道,麻醉了受众的思想意识。广告也是一样,它在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对大众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广告的投放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物质及技术支持

投放广告是目前我国大众传媒盈利的主要渠道,大众媒介把广告时段或版面出售给广告主,再把商品信息传递给受众。广告商的利润就来自受众对商品信息的注意及之后的购买行为。试想一下,假如大众媒体没有了大量的广告收入,那么受原材料、劳动成本的上升及通货膨胀的影响,印刷媒体的价格将必然上涨,收看电视,收听广播很可能将不再免费。媒体的运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支出,没有广告收入的支撑,媒体就不能正常运行,大众文化的传播也将失去传播媒介。从这个角度来讲,广告为传媒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广告收入还能够促进优质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即有利于传播更优质的大众文化。目前各媒体之间争夺受众的竞争异常激烈,各媒体都不断地创新内容和形式,而这些改革和创新都要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湖南电视台广告部主任樊旭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09年湖南卫视单频道广告收入将突破20亿元。”如此巨大的广告收入与其高收视率是分不开的,2009年8月,湖南卫视全天CSM22收视率(央视索福瑞22城市的收视数据)首次单月突破央视,排名首位,这是从2005年央视提供收视数据以来,地方卫视单月收视首次突破央视天花板。而高收视率来自于其优质新颖的节目,国内首创的选秀节目,每年多部自制的影视剧及不断创新的节目形式。湖南卫视的运行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好的节目―丰厚的广告收入―更好的节目”,而广告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大众文化的内容

广告是大众文化最通俗的表现,在内容上以最直接的方式关注着你的生活品质,迎合中国消费者重人情的社会心理。在创意上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植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型产品为了挤进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的广告策划。让人们感受到这不仅是在宣传一种商品,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丰富的背景材料间接产生的文化效应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文化和消费需求。同时,广告的创意、诉求及其表现形式在很多情况下都引领着时尚的潮流,传播一种最具有时代性、最流行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着大众文化最典型的特性,丰富了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所以说,广告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一种消费观念的同时,还是社会大众文化的缩影。

3、广告能够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

广告依托媒体进行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广告信息的传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准。商业广告若能在广告的创意、制作和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积极正面的信息,则能够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公益广告中所体现出来的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等主题思想,再配以优美的画面及巧妙的制作,更可以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并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思想。

(二)消极影响

1、广告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众文化的传播内容

经济史学家戴维・M・波特曾说:“论社会影响,广告可以同由来已久的机构(如学校、教堂)相比,它统治了媒介,对大众标准的形式有巨大影响,它是很有限几个起社会控制作用的机构中货真价实的一个。”③广告“统治了媒介”似乎有些言重,但在现实社会中媒介对广告商的经济依赖决定了广告商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广告商为了在媒介平台上推销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形象,不惜投入巨资传播广告来实现对媒介的控制。而媒体为了争取到广告的投放,就会在节目的制作或内容的编排上去迎合广告商的喜好和需求,从而使广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大众文化的传播内容。

大众文化的肤浅和低俗使之带有消遣和娱乐的色彩。这是因为大众文化产品受市场规律制约,其生产与制作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适应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生产格调低下的产品。这是媒介和广告商追求利润的结果,而广告商及广告在这个过程中的牵制作用显而易见。

2、广告挤占了大众文化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受众对广告的接触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一方面是作为文化的广告接触。受众花费一定的时间在其中获得时尚信息、促使物质主义观念上升、形成消费的单一化――流行、获得娱乐与生活话题;另一方面是作为经济生活消费的一环,通过接触广告导致消费行为的产生。而后者则是广告活动的全部目的和意义所在。极少有人打开电视机或报刊杂志是为了要找寻广告信息接触广告文化,也就是说,受众在接近大众媒体时,通常是把广告与媒体里的其他内容加以区别对待的,他们总是会把广告放在一个相对较次要的地位上。从这个角度来讲,大量的、长时间的广告播出挤占了其他内容的传播空间和时间。

3、广告强占了受众的时间,使大众文化的传播过程受阻

受众在接受媒体信息时,对广告信息的主动接受行为总是出于某种目的,即受众与广告信息要有相关性。如求职广告之于求职者,培训广告之于求知者、房屋广告之于购房者等等。对于不相关的广告信息,尽管如电视、广播等广告对受众有强迫性,其结果只是在挑战受众对于广告的忍耐度,甚至招来反感。经常看电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观看娱乐节目正在兴头时,影视剧剧情正在时,或者节目中各种谜团和悬念即将揭晓时,广告总是会如期而至。受众能够做的只能是无奈地等待,或者干脆换台,而等再想接着观看的时候可能再没有之前的心情或者已经错过了精彩的时间。广告在这种情况下所扮演的角色就只是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障碍物。

4、广告助长了大众文化的麻醉作用

我们不能低估广告文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促销,广告宣传不仅是为了传达企业文化和营销理念,其最终目的是带动市场,刺激消费。为了抬高商品的价值、鼓动消费的欲望,广告将意义物化,为物质、消费、享乐披上精神和文化的外衣,使“物”散发出一种“迷人的”和“人性的”光芒。在广告的长期的影响下,受众极易对其话语系统产生价值认同,并混淆广告构筑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最终成为消费意识形态的俘虏。由此,人们的独立个性遭到扭曲,自主思维受到抑制,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逐渐趋同。

大众文化本身的娱乐性和消费性容易将人们引向虚幻的美好世界中去,进而麻醉受众的思想,而广告无疑是这种文化的突出代表,它以娱乐的和物质的享受来满足受众的虚假需求,推动和助长了大众文化的麻醉作用。

结 语

广告的文化性和商业性使其在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广告在影响人们的审美理想、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深刻意义,突出广告在文化层面的作用并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而作为媒体在追求广告收益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大众文化的趋向,要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基础上,进一步站在服务文化发展的高度上,积极地了解和研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病,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求生产出更多积极健康的媒介大众文化产品,构建大众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引领大众文化新风。■

参考文献

①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18

②蔡艳山,《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广告文化》,《新闻爱好者》,2009(7)

第3篇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促销类型

代金券,或折扣券:

定义:代金券是厂家和零售商对消费者购买的一种奖励手段。比如,顾客消费达到一定额度时,给消费者发放的一种可再次消费的有价凭证。

操作要点:该有价消费券只能在代金券指定的区域和规定品类中使用。它往往对使用品类有严格限制。通常只能购买那些正常价格内的商品,而不能用于特价销售品种。在使用该券时,价格超出部分需要顾客补现金;代金券不能作为现金兑换,使用时不足部分不得退换成现金。通常说来,这种代金券的面值都较大,以50元、100元、200元、500元的面值较为常见。其就是要让消费者通过这种大额消费来拉动消费。

附加交易:

定义:附加交易是厂家采取的一种短期降价手段。

操作要点:通过向顾客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的同类品种。这种促销手段在超市极为常见,其常用术语为“买*送*”。

特价或折扣:

定义:特价或折扣,就是通过直接在商品的现有价格基础上进行打折的一种促销手段。

操作要点:折扣的幅度不等,幅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引起顾客产生怀疑促销活动真实性的心理。而且,这种特价信息通常会注明特价时间段和地点。

“回扣”式促销:

定义:给消费者的“回扣”并不在消费者购买商品当时兑现,而是通过一定步骤才能完成的。是对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一种奖励和回馈。例如:再来一瓶,5元中奖等。

操作要点:通常回扣的标志是附在产品的包装上或是直接印在产品的包装上。例如,酒类的回扣标志一般都套在瓶口。消费者购买了有回扣标志的商品后,需要把这回扣标签寄回给制造商,然后再由制造商按签上的回扣金额数量寄支票给消费者。

抽奖促销:

定义:消费者通过购买厂家产品而获得抽奖资格,并通过抽将来确定自己的奖励额度。目前看来,有奖销售是最富有吸引力的促销手段之一。因为消费者一旦中奖,奖品的价值都很诱人,许多消费者都愿意去尝试这种无风险的有奖购买活动。

操作要点:奖品的设置要参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分级将项的设计要合理。抽奖率的计算要不能少于一定比率,否则会让消费者产生虚假感。目前,中国法律规定有奖销售的单奖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此外,除了即买即开的奖品外,为了提高有奖销售的可信度,抽奖的主办单位一般都要请公证机关来监督抽奖现场,并在发行量较大的当地报纸上刊登抽奖结果。

派发“小样”:

定义:就是厂家通过向目标消费人群派发自己的主打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关注度,以此来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影响试用者对该产品的后期购买。包括,赠送小包装的新产品和现场派发两种。

操作要点:派发的小样必须是合格的产品,必须是经过国家各相关部门的检测的。而且,对于那些和宣传单页派发的“小样”,还必须得到国家指定的广告宣传部门的许可。比如,P&G公司曾大量在超市派发“潘婷”洗发液的样品,以加强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认识。这个比较适合推广新品时使用。

现场演示:

定义:现场演示促销法是为了使顾客迅速了解产品的特点和性能,通过现场为顾客演示具体操作方法,来以刺激顾客产生购买意愿的做法。比如,一些小家电厂家,经常会在大卖场的主通道向消费者现场演示道具的使用方法。具体有蒸汽熨斗、食品加工机、各种清洁工具和保健用品等。

操作要点:演示地点的设置要讲究,既不能影响卖场主通道的人流。又得给消费者的驻足观看留有一定的空间。此外,还要对现场演示道具的安全和摆放效果进行论证。现场演示可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顾客身历其境,得到感性认识,刺激冲动消费。

有奖竞赛:

定义:厂家通过精心设计一些有关企业和产品的问答知识,让消费者在促销现场竞答来宣传企业和产品的一种做法。

操作要点:竞赛的奖品一般为实物,但也有以免费旅游来表示奖励的。竞赛的地点也可有多种,企业有时通过电视台举办游戏性质的节目来完成竞赛,并通过在电视节目中发放本企业的产品来达到宣传企业和产品的目的。

礼品:

定义:企业通过在一些场合发放与企业相关产品,借此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的一种宣传手段。

操作要点:在选择礼品形式时,应注意其与目标人群的“匹配”度。而且,要注意礼品的质量。比如,一些企业试图在卖场大面积地向顾客发放印有企业和品牌标识的购物袋来提升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认知度。但由于该购物袋的质量很差,让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糊弄人的,而不是促销,这是没有意义的。

以企业及组织为中心的促销

生产企业除了以广告和个人推销的形式来促进销售活动外,也在与中间商的交易中使用营业推广的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是:商业折让、批量折让。

购物消费卡:

定义:零售大卖场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以一定折扣发放的购物消费卡。每年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会有向职工发放一定的福利的习惯。近年来,这种福利发放的形式有所转变,一改以前以实物发放形式,为以购物消费券的形式发放。由于这种购物卡,能让职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再加上减少了中间的环节,大大降低了操作成本,已成为零售大卖场向这些封闭团购单位实施促销的主流促销手段。

操作要点:既然成为一种消费卡,那么购物卡就应具备同一零售系统,不同经营门店内的流通性;而且在卖场内结算上要足够的便利。否则,如果在使用该卡时过于繁琐,很容易引发一些购物纠纷。另外,为了避免纠纷,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时,应通过签署合同的形式来做为保证。

现在,国家对购物卡的使用有了监管要求,企业如果涉及到这类促销方式要慎重。

批量折让:

第4篇

(讯)根据易观智库EnfoDesk产业数据库的《2013年第1季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第1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份额中,百度占到31.8%,阿里巴巴占到15.5%,谷歌中国占到5.8%,占据市场前三位置。

EnfoDesk易观智库分析认为,2013年第1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格局呈现如下特征:

百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3年第1季度百度占比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份额达到31.8%,较2012年第4季度增长1.4个百分点。关键字广告是重要的广告投放形式,广告主对于关键字营销的认可度是相对稳定的,而百度成为广告主投放关键字广告的首要选择。阿里巴巴市场份额稳定。电商媒体稳定的广告投放预算使得阿里巴巴的市场收入份额稳定在了15.0%左右的水平,波动不大。

资源整合为门户集团带来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2013年第1季度,腾讯、搜狐、新浪、凤凰新媒体、网易五大门户集团占据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份额达14.1%,增幅明显。如今的门户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门户网站的定义,视频、社交、娱乐、生活服务等元素相继的融入到门户,使得门户发展成为集新闻资讯、生活服务、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丰富的营销形式使得广告主对于门户集团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层次,相应的对于门户集团的广告投放预算增加,各大门户集团的广告收入规模也相应的增加。

以视频、安全为代表的垂直领域有所表现。视频方面,优酷土豆占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的比例为2.6%,优酷土豆的整合后聚合了更多的用户流量,集中了更多的媒体资源,从而使得广告投放单价上涨,通过更为全面的营销方案为广告主带来营销效果的提升,广告主对于整合背景的视频企业更为青睐,投放预算更大,同时,网络视频分流了传统电视媒体的部分流量,刺激广告主增长了对网络视频的广告投放,带来收入规模的增长;安全方面,2013年第1季度,奇虎360占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的比例为2.4%,安全浏览器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及导航用户规模的稳增共同推动360广告业务的增长,360影视、360搜索及360购物通过满足广告主不同的营销需求,来提升广告主对360营销价值的认可,带来广告收入的稳定增长。 (来源:199IT 编选:)

第5篇

第一代电子商务是一种地盘的争夺,战略的重要性次于战术,战术的重要性次于实验性的探索。这一阶段已告结束。我们正在进入第二代电子商务。主要参与者——品牌商品供应商、实体零售商、电子零售商和纯导航者?现在必须把注意力从圈地盘转到保卫或巩固地盘上。换句话说,他们必须注重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

决定赢得还是失去竞争优势的战场就是“导航”(navigation)——顾客如何搜寻、比较并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在实体世界里,寻找和比较各种商品真令消费者头痛。他们实际很少这么做,相反,他们依靠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来简化这个艰辛而成本高昂的过程。这些供应商和零售商以其导航工具——品牌、广告和消费者关系——建立了他们的优势。

然而,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直接、迅速并免费地交流大量信息。产品供应商可以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电子零售商可以外包产品的供应,从而专心于产品导航。象雅虎(Yahoo!)或Quicken这类纯导航者可以组织信息,并帮助人们从中得出结论,而他们本身不必成为实体交易中的一方。

产品供应商和建筑商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互联网是市场营销和营业推广的主战场——一种经营传统业务的新渠道。但如果他们固执己见,就会妨碍自己与新竞争者的较量,因为那些新竞争者把“导航”本身看成他们的业务。对许多消费品公司,更多的利润来自于有影响力的“导航”而不是其他活动。公司获取利润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受众量、归属感和信息丰富性。

受众量的竞争

受众量指的是接近和连接:企业能接近多少顾客并提供多少产品。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超级零售店通过提供大量可选商品和便利的交通位置,在争取受众量方面残酷竞争。但他们受到经济性制约。美国最大的实体书店只能有25万种图书,而亚马逊书店却可以在2500万台电脑的屏幕上提供450万种图书。

如果不受实体制约,受众量就会极速扩张,传统行业间的界限也会随之迅速改变。如果顾客认为综合信息搜寻很有价值,那么聪敏的导航者就会从综合书店转到综合消费者服务这个新范围。它很快会增加所提品的种类,使之包括电影、药品、玩具和其他更多的东西。这种战略可以说明为什么股票投资者对亚马逊的公司价值作出的评估,比整个传统图书零售业和出版业加起来还要高。

老牌企业必须紧跟纯导航者扩张受众量的步伐。理由很简单:因为消费者认为这样做有价值。要扩大公司的受众量,既可以与竞争者建立合资企业,也可以为相互竞争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导航。还未进入电子商务的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发掘电子商务与其现存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但他们也必须预计到新旧业务会自相残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学会把“导航”本身看成是一种业务,而不要因为保护传统的实体经营模式,而最终进行妥协。

归属感的竞争

归属感指的是新业务代表谁的利益和兴趣。电子零售商偏重于消费者。当销售员只销售一种产品时,他们拼命地推销。如果他们有很多产品要卖,他们很可能对这些产品保持中立。再进一步,如果消费者掌握了对各种销售进行比较的信息资料,结果会导致销售更努力地取悦消费者,而不是某产品的供应商。

以微软的汽车网站CarPoint为例。这个网站使购车者可以在80种实际规格中比较各种新车型。汽车销售商和制造商从来没有提供过这种信息。微软做到了,因为它的互联网技术使它能以微乎其微的成本从多个网站上集成信息,也因为这么做可以建立比其他竞争者更大的优势。

顾客不必为归属于微软而付费。导航者的收入可以来自广告、超级链接和销售相关产品及服务。但是对于最精明的消费者和最大批量及最复杂的购买行为,收费导航是可能出现的。那时,归属感就会进一步加强。

纯导航者是最可利用归属感的竞争者。输家是产品供应商。对某些企业?跑车是其中一例?消费者欢迎花里胡哨的广告,因为它是消费体验的一部分。但当数据和归属感变得十分重要时,产品供应商就遇到问题了。

有几种办法。一个办法是提供导航服务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硬性推销产品。另一个办法是提供自己和其他企业竞争产品的客观信息?但以网上定货和强调内容来稍稍偏向于介绍自己的产品。美国航空公司就是通过SABRE定座系统这么做的。戴尔电脑提供广泛的和真正不偏不倚的电脑外部设备的导航服务,但不断推广自己的个人电脑。这种导航方案总体上偏向消费者归属感,但必要的时候也可能强调卖方归属感。这是电脑零售业对付潜在“电子沃尔玛”(cyber-Wal-Mart)的最好办法,不管它是亚马逊、微软还是沃尔玛自己。

丰富性的竞争

丰富性指的是信息的深度和细节。虽然未涉足电子商务的企业必须在受众量和归属感方面赶上电子零售商或导航者,但是在丰富性方面它们有天然的优势。供应商比导航者拥有更深入、更及时的产品信息,并使之成为一种十分有力的工具,特别是在消费者易于接受产品狂热宣传的时候?娱乐、时尚以及苹果公司的下一个好产品。

谈到消费者信息,传统零售商具有独特的优势。万维网使电子零售商可以用数据采掘技术去浏览消费者行为、购买历史和消费者人口统计资料。而实体零售商的巨大优势是它从其他来源得到的大量资料。与杂货店和信用卡公司得到信息相比,万维网驱动下的数据实在薄弱得令人惊奇。将这两种信息结合起来,然后用万维网作提供个性化广告和产品的工具,将会使实体零售商建立起强大的顾客关系和竞争优势。

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可能拥有最理想的数据库,又因为数字信息可以买卖,所以信息互换的联盟和市场是会有的。但这些信息的创造者和初始汇总者——商店、信用卡公司或消费者自己——将从中获益匪浅。

再创新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使还未涉足其中的企业面临严重的两难境地。它们的价值链正在被打破。它们的导航功能正在变成各种业务。为了竞争,它们必须找到能起作用的关于受众量、归属感和丰富性的精确组合,然后重新定义企业战略,以使电子商务超越它们原来的实体商业定义。企业组织结构的每个方面,包括激励机制和运营风格都必须改变。

第6篇

关键词:虚假广告;广告审查;违法广告;广告审查制度;广告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广告业的迅猛发展,广告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但就在广告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广告业的“病毒”虚假广告也开始大肆的“攻城略地”,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它们凭借着各种各样的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徘徊在车站、商场、报纸、电视、互联网甚至手机软件中,它们对人们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了。这些虚假广告给广大的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甚至会因为消费者相信虚假广告的虚假宣传而造成其自身财产的损失甚至对健康产生危害。但当下的广告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缺乏统一性、协调性、专门性致使广告法律法规与地方部门规定不断产生冲突;广告责任不明确,产生违法虚假广告时往往不了了之或惩罚过轻,这让许多广告经营者干预铤而走险;法律没有与时俱进,到目前还在使用1994年通过的广告法,使广告审查与监管从根本上无法真正实现。

(一)虚假广告的定义及特性

我国国家工商总局早在1993年的《关于认定和处理虚假广告问题的批复》中就有规定:“关于虚假广告的认定,一般从两个方面认定:第一是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客观,真实;第二,广告宣传的产品或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和服务能达到的标准,效用,所使用的注册商标,获奖情况,以及产品企业或服务提供单位等)是否真实,若与事实不符均为虚假广告。”而且于1995年实施的《广告法》的第三条和第四条也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而且在具体的法律法规也有类似模糊的定义。法律法规的模糊性导致了虚假广告缺乏约束、缺乏管理。但是虽然虚假广告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其特性也是很明显的。第一,虚假广告具有违法性,其违反了我国的《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违背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第二,内容的不真实性,因为虚假广告本身是虚假的,所以其他广告内容也存在大量与产品实际不相符合的内容。第三,手段具有欺骗性,虚假广告采用虚构是事实,故意误导消费者产生错误的想法而购买其宣传的产品或服务。第四,主体的复杂性,虚假广告的主体可能是广告主,也可能是广告经营者或广告者。综上所述,根据虚假广告的特性还是比较容易能分辨出来的。

(二)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以及各种数字媒体的不断更新,虚假广告的触手也不断向这些媒体蔓延,无论是传统的户外媒体、电视媒体,还是最近新兴的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全部皆为虚假广告的目标媒体。下文将对一些存在于一些典型媒体的虚假广告进行论述。

1.对电视广告进行法律修订

目前,我国电视广告充斥着大量虚假内容,大多数都是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虚假信息,但是其中还不乏大量关于药品和保健品的可能导致消费者身体造成严重隐患和危害的虚假广告。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电视广告存在着法律空白,执法部门无法可依,缺乏有效的审批机制,事后查处不力,违法成本低并且违法代价小。

依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广告主应该对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审核责任,而电视媒介则只承担验证有关证明文件的责任。换句话说,只有电视媒介只有在明知道是虚假广告还要播出的时候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现实中很难界定知道或不知道,所以这条法律规定执行起来有很大的漏洞。所以,我们应该在修改现行《广告法》时把这句模糊的规定改为只要媒介了虚假广告,都要承担相关的责任。如果虚假广告对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或者身体上的损害应该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并在法律中明确提高“准入门槛”并且明确执行行政问责制。

2.对网络广告进行法律修订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已经从测试阶段慢慢走向了成熟阶段,而且互联网的广告已经得到了社会上广泛的认可,可以说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互联网作为一张没有边界的“网”,相对其他媒体来说,可谓是“零门槛”“低投入”“高覆盖”。而且由于在1993年制定广告法时,没有预见到互联网的发展能像今天一样迅猛。因此对于互联网广告的管理只能按照为数不多的暂行办法来处理,这样的宽松处理使得互联网上虚假广告屡见不鲜。

从国际上看,欧美国家和地区结合互联网广告的特点,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其中很多规范互联网广告的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如:欧盟制定的《电子商务法》对电子邮件广告规定了“自由退出”的原则,简单说就是可以E-mall广告,但是收信者可以加以拒绝。在德国,《电子信息通讯法》明确了电子通讯方面的框架,对定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必须标明企业的登记号、增值税号、地址等重要信息,而且还要标注广告的制造商以及避免所有有争议的内容等。我们可以借鉴上述国外经验来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上的广告行为,实现网络广告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三)对于广告审查制度

所谓广告审查制度,是指广告审查机关在广告交付设计、制作、和前,对广告主的主体资格、广告的内容和和表现形式、有关证明文件或材料的审查,并出具与审查结果和审查意见相应的证明文件的一种广告管理制度。广告审查制度是广告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情况中广告经营单位不仅仅是广告者,也是广告审查者,其受到利益的驱使,往往放宽广告的审查力度,甚至放弃对广告的审查的业务,这也是虚假广告蒙混过关的一个重要的入口,所以一个独立的广告审查机关的出现迫在眉睫。

独立的广告审查机构是指广告审查工作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面对当下广告审查体制缺乏权威性,所以新组建的广告审查机构应该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消费者协会抽出人员来组成。而且政府还要立法来确定这个独立的广告审查机构的地位,划定该部门的责任与业务。最后为防止非专业管理专业人士还要在一定比例上给改组织增加经济、广告、法律等相关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把广告审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总之,虚假广告无论是给广告市场还是消费者带来的危害都是极大的,所以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广告管理制度来打击虚假广告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经济体制必将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的广告市场,和谐的消费市场,以及稳定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吕蓉,广告法律法规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杜伟,防治虚假广告的几个法律问题,兰州大学学报地第33卷第1期

[3]黄婧,探寻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完善路径,法治与社会2011·11(上)

第7篇

论文内容摘要:由于盲目的追求发行量,我国报纸发行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本文认为报纸发行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重新定义报纸的属性,建立以科学营销理论为基础、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发行营销模式即整合营销发行。

从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自办发行”开始到现在,我国实行自办发行的报纸已达800家,占我国报业80%以上;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下,我国报业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但由于发行理论和实践的欠缺,盲目地追求发行量,我国报纸发行开始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出现了晚报都市化、都市报多样化和报纸同质化的特点。

为了摆脱市场的困境,目前有必要重新定义报纸的属性,把报纸作为商品来看待,从而建立以科学营销理论为基础、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新型发行营销模式即整合营销发行。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整合营销发行是以IMC(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基础的新型发行模式。美国西北大学唐·E·舒尔茨教授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定义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长期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销售目标”。通俗来说,就是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活动、所有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环节都是为了营销而服务的。

整合营销开始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传入我国,最初主要为一些大型企业塑造形象、传播品牌和组合市场营销要素的领域所用,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运用于商品生产业、广告业等等,但是它的实施对这些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报纸发行领域,整合营销的运用也为其开创了新局面,2001年《京华时报》的成功推出,不仅创造出发行业的神话,同时也使报纸发行整合营销的理论深入人心。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对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将报纸发行过程作为一种产品的营销过程,对于报纸发行业来说是一种跨越性的进步,整合营销理论和发行的结合对于报纸发行业的积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观念的转变

对于报纸发行中的营销人员而言,应该认识到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的特殊性。报纸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报纸的传播对象是数以万计的读者,从这一点来说,报纸的受众群之广决定了当今报纸发行业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它无法及时地获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优劣的信息反馈,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判断和反映。而且报纸的销售是二重销售,即报纸的销售不仅是要销售给广大的读者,同时还要将广大的读者对其报纸关注所产生的“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销售给广告商。报纸对其消费者的定位决定了广告商对其广告投入的选择。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报纸发行业所面临的不仅是来自各种报刊业之间的,还有来自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媒体之间的竞争。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将更多的注意力注重在消费者即目标受众群和广告商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互动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报纸的发行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发行以消费者为主,办消费者想要看的报纸,而不是发行者想要发行的报纸,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扩大发行量,获得消费者价值,进而通过广告商转换成为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团队力量的发挥

在西方国家,报纸的发行者是报社的领导者,而在我国的报业当中发行只是一个附属部门。对许多报业人士而言,发行不过就是卖报纸而已。这是因为在旧的思想框架当中,人们总是认为应该以采编为主、广告为辅。报纸不能没有信息,采编自然不可少,而广告是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直接关系着报社员工的经济利益,而作为报社咽喉的发行却常常被忽视。

报纸要从内容上取得竞争优势是很困难的,因为同一件事情的发生会有上百家报纸进行报道,如何吸引读者的关注,发行策略的选择就成为致胜的关键。

整合营销发行模式可以说是报纸发行行业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对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运用将有利于对报社内部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发行部门在报社的地位,协调报社发行和采编之间的关系、发行和广告之间的关系、采编和广告之间的关系。为了共同的目标,以统一的声音、统一的形象进行传播,从而在读者群中树立其公信力和权威,吸引读者的关注,增加发行量,并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投入,最终实现报社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个层面而言,整合营销发行模式的应用也将有利于调动报社的外部资源,在现在的竞争环境中,各行各业之间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行业想要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占利润是不可能的,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报社加强跨行业合作,降低投资成本,也是获得更持久的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开展报纸整合营销的策略

报业发行在实施整合营销的策略时,必须考虑到报纸的特殊性,才能保证营销战略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从观念的整合,内部结构的整合,外部资源的整合和技术力量的整合几个方面来实施整合营销发行。

(一)观念整合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大众化就决定了报纸的定位应该是大众性、服务性和贴近群众的;而对于整合营销而言,已将传统的4P理论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分销(Distribution)、促销(Promotion)发展成为更符合现在市场环境的4C理论即客户(com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变化说明营销的中心已经从过去的产品变为现在的消费者了。

所以必须树立以消费者即读者和广告商为导向的理念。但是,许多的报业工作者由于受传统办报模式的影响,习惯以报社的思维来带动大众的思维,以至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和大众越走越远。

面对这些情况,运用整合营销理论,第一,报社的领导层应该首先转变观念,以消费者为导向作为报社的企业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第二,报社应该定期的开展职业培训,并通过邀请广告商和特别用户的参与,使其了解报社的文化;第三,报社应该深入到群众当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者见面会,广告商见面会,加强和读者、广告商之间的交流,了解读者和广告商的需要;第四,报社应该建立固定用户的数据库和广告商数据库,通过各种有奖活动或爱心帮助活动加强固定用户和广告商的品牌忠诚度。此外,报社可以通过在报纸版面中增加和读者互动的版块,加强读者的参与性等办法,以致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等。

因此,对于报业来说,观念整合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办报出发点,树立起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理念,并使之深入到报社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的思维和行动中,才能办好报纸。

(二)内部结构的整合

内部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的基础,因此对于内部结构的整合尤为重要。对于报社而言,内部结构主要是由采编、广告和发行三大版块构成的。整合的重点就在这三大版块,具体而言:

1.提高发行在整个报社当中的相对地位。设置独立发行部门,发行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和了解报纸运营状况,且在整个报社的经营权当中与其它部门主管享有同等权利,以保证发行计划能够如期正常的开展。同时,发行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活动策划人员,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加强发行、采编和广告部门之间的合作。

2.发行部门应该加强和采编部门的协作。发行部门的员工工作在与消费者最接近的一线,他们能够清楚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将这些消息及时、准确的反映给采编人员,从而帮助采编人员写出消费者最想看到的新闻;从另一方面来说,采编人员写出适销对路的新闻,也有利于发行人员的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3.发行人员应该加强和广告部门的合作。一般意义上,发行量和广告量一定是成正比的。实际并不然,众所周知,英国《每日论坛报》以150万份的发行量倒闭,其原因是因为它的读者群年龄偏大,收入较低,缺乏购买力,无法吸引广告商的投入。所以说发行人员应该主动针对中高收入层下工夫,而广告人员在和广告商打交道更容易将报纸推销给广告客户及其公司的工作人员,互助互利才有利于报社的发展。

此外,采编部门同时也应该加强和广告部门的合作,在广告比较多的时候,记者应该想办法精简自己的新闻稿,但考虑到报纸作为大众传媒的具有信息传播和引导作用的特殊性,应严格控制采编人员干涉广告,防止采编人员的新闻失去公正性,报道片面化,从而使报纸缺乏公信力。

对报社内部进行重新整合,将有利于报社各部门朝着统一的目标,协调合作,共同发展、以一挡百。

(三)外部资源的整合

南方报业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在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年会曾说过:“报业集团要做强做大,一定要围绕如何增强媒体产品的竞争优势,打造一个能够支撑品牌媒体市场运营的产业价值链,并适时适度地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外部资源方面下工夫,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报社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渠道建设、印刷和各报社设立的其他如网站、广告公司、杂志社等相关产业。

对于渠道而言,整合营销理论强调“便利原则”,即要保证消费者对报纸的来源是非常方便,这就要求报社必须在报纸覆盖范围内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强渠道建设,使其报纸的发行能够实现高密集度,快速的覆盖。通过设置发行站点,聘请专门的摊点发行人员、报纸投递人员和设置电话订报、网上订报、手机订报等多种手段相整合,形成统一的市场行为,打造立体的、综合的发行网路,并努力使渠道升值,通过发行其他报纸、杂志和广告DM等降低发行成本。网站和广告公司对于报纸的对外宣传和要形成统一的口径,以求树立起报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地位。

(四)技术力量整合

整合营销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将多种传播途径相整合,使其为统一的目标而努力。对于报社来说,科技的发展为其带来的极大的冲击,想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不被淹没,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技术的整合。一方面,报社要继续秉持和发扬传统纸质报纸的公信力,并对传统报纸的清晰度,版面风格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报社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开设电子报订阅,发行手机报,通过手机订阅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吸引更多年轻用户。2003年《华尔街日报》就已经将其电子版纳入报纸发行量统计。而且美国的一些报社还在报刊亭设立付费形式的一种类似于自动取款机的设备,可以提供即时下载打印,大大节省了发行和印刷的成本。

总之,对于国内报纸而言,技术力量的整合决定了未来报业市场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吴峰.报纸发行整合营销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8篇

伟哥的观点:一方面是因为这次峰会的主题涉及到“跨屏时代”。这个词一下让人想到前两年业界热议的“四屏时代”,其中透露的是更多的广告载体与展现数量;另一方面,DSP广告是当前全球最热的互联网广告交易形式,宝洁公司2014年有70%以上的广告都是通过程序化购买实现的,国内的很多大中型企业也开始重视DSP广告的投放。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275.6亿元,较2013年增长137.38%,在整体格局方面,移动广告平台竞争趋向白热化,移动化比例还不算太高的DSP成为广告商的必争之地。

当然,DSP广告被重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DSP是“互联网+广告”的最好广告形式。DSP结合企业的CRM数据、网站第一方数据、企业自采的第三方数据,恰恰为“互联网+”融合传统企业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方案。DSP是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互联网化,同时也是企业营销的互联网化。企业品牌宣传、用户洞察以及通过数字程序化广告投放而带来的大数据,对下一波数字营销策略以及未来产品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以DSP为代表的互联网广告也就跟O2O、平台及生态一样,成为“互联网+”落实的一个途径,成为“互联网+”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以,本文从“互联网+”角度与大家探讨互联网与DSP之间的关系。

大数据对DSP的推动及影响

几年前大众对big data的探讨还是止于纸上,几年后则是落实在各种理论及具体应用上。阿里则直接将当这个阶段定义为DT时代,足见其对大数据的重视。而当前,大数据又成为“互联网+”融合企业的重要途径之一。DSP的兴起离不开Hadoop、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目前DSP行业是大数据商业落地的最佳模式之一。在大数据产业迅速发展之前,品友做的是人群定向广告,即,通过对接某一个媒体网站,分析它的访客行为,为这个媒体网站优化管理它的广告位;或者对接某个品牌的官网,对它的访客在其他的地方进行再次曝光,引起关注,叫做“访客找回”。现在来看,这些都是大数据的早期表现形式。

说说大数据对DSP广告的影响,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对DSP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带宽的增加以及机房费用的降低,使得大数据融入DSP的成本也大为降低。同时,DSP广告也可以通过数据报表与曲线形象的为客户表达出广告投放效果,展示大数据在每个服务行业的典型应用。具体的应用形式则是,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相关的数据分析工具分析该行业及企业的全部数据与维度,是一种个性化与定制化的广告服务业务。

品友互动的大数据观

作为国内最大的DSP广告服务提供商,品友认为,当代的人们生活已经离不开广告。没有广告的宣传与导购,人们无法从数以千万计品牌与产品中挑出高质量的以及适合自己的产品。企业更是离不开广告,每一个时代都离不开广告,只是广告形式有所不同。譬如互联网时代就需要互联网广告的形式,而当前网络则已经进入DSP时代,整个行业则都在关注与研究DSP广告。研究的不是广告存在的意义以及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探索如何通过大数据更好的为商家提升广告的效能和效果。实现广告效能与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大数据支撑,同时想要实现更好的广告效果,如何覆盖更多的人群,都需要通过移动的数据试错与数据分析。没有大数据,就没有如此完善的DSP广告。

品友服务各行业用户多年,拥有非常全的行业数据。对于这些数据的应用,大多还是发乎品友止乎用户的数据服务上,即为程序化广告投放的客户服务,并没有做数据交易的想法。而对于这些大数据的认识上,品友也有深入的见解。就如品友互动创始人黄晓南所言,数据本身没有任何价值,数据的价值在于流通。只有流通起来的数据,才能显示行业的情况,才能反应行业中相关人类的各种行为,进而才能进一步分析每个人与物的属性。

移动互联时代DSP广告成为主旋律

移动互联让广告投放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与个性化,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每个人都拥有了多个移动设备,所有的移动产品都是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产品,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傻瓜化的产品,要求所有操作都是可视化的懒人操作,所以几乎每个移动设备都要配备一块儿屏幕。无论是移动媒体、楼宇广告、智能硬件、可穿戴装备,以及家庭互联网中的电脑、手机、PAD、电视等四块屏幕,这些设备具备屏幕展示,都是DSP广告的优良载体。品友互动这次在上海的第五届品友会的主题正是跨屏时代,跨屏展示将会成为程序化广告投放的发展主流。我们常说展现是DSP广告的最大价值,如何将展示渠道最大化则是DSP企业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有数字化展示的地方就会有DSP,这个说法一点儿都不夸张。品友移动正在研究乐视TV等互联网智能电视的程序化广告投放程序,适配电视屏幕的DSP展示技术将会成为程序化投放广告发展的一个方向。能够展示DSP的远远不止于上面所说的几块儿屏幕,更多的与各种场景相适配的屏幕正在被不断开发并应用。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居的发展将会带来更的DSP展示载体。在将来,DSP广告是完全可以出现在你的Google Glass上的,在你开会的全息投影的场景中,在你游戏头盔的虚拟现实游戏世界中,都有可能成为DSP的展示载体,DSP已经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广告主旋律。

从“互联网+广告”到DSP广告

总理多定义的“互联网+”是一种政策,即“通过“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意味着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具体则是通过上面所列的这些技术来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广告这种纯服务企业的商业形式,与“互联网+”一样也是要融入各行业的,同时广告与媒体一样,在每个时代都是以最新的形式与顶尖的技术存在的。在当前的“互联网+”大时代,DSP是广告行业最先进的广告形式,也是互联网+广告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同时,“互联网+”融合各行业的初级阶段是实现行业的信息互联网化,这恰恰是互联网广告存在的基本作用。互联网广告将产品信息广告化与信息化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在网上,更高级的广告模式DSP则将广告展现做了最大化的适配与个性化处理,将广告投放的效果提升,并实现全网广告的整体投放与检测,这正是互联网+行业最需要的产品形式。如果说大数据、云计算等是“互联网+”融合传统行业的方式,DSP等互联网广告形式则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将会成为传统企业的多维度大范围信息化的必需。

在以往对“互联网+”的研究中,伟哥与朋友讨论过电商、O2O、平台、生态、极致单品、社群等多种融合传统企业的方式,唯独没有探讨过互联网广告这种直接可以将企业营销信息化的形式。现在来看,DSP这种广告形式可以算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快速实现企业营销信息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