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的发展现状

农业的发展现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8 16:40: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的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的发展现状

第1篇

1.世界工厂化农业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现状

世界农业设施大体上经历了保护地栽培(阳畦、小棚、中棚)、塑料大棚、普通温室、现代温室、植物工厂——由低水平到高科技含量的发展阶段,最初期的农业设施只是为了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还远远谈不上工厂化,现代的植物工厂能在完全密闭、智能化控制条件下实现按设计工艺流程全天候生产,真正实现生产工业化。

1.1温室类型与生产方式 目前大多数国家生产上应用的以塑料温室为主,荷兰以玻璃温室为主。荷兰、日本、美国、以色列、法国是世界温室应用最广泛的国家,英国、丹麦等北欧国家气候寒冷,冬季不能生产,温室应用并不太多,但研究水平很高。德国的温室主要用于育苗和特种植物的生产。大多数国家的温室,骨架材料为钢材和铝合金屋顶。覆盖材料分外覆盖率材料与内覆盖材料,外覆盖材料为各种塑料薄膜、玻璃、玻璃纤维加强聚酯板,美国近年开发出聚碳酸酯板作为覆盖材料;内覆盖材料有保温幕帘(冬季或夜间保温)、遮阳网或各种降温材料(夏降温降湿)。国外温室的覆盖材料都有高透光、保温性好、防尘、无滴、抗老化、使用期长等特点,近年来,日本、美国开发的功能膜具有光谱选择、降温、杀菌、防虫等特性。目前温室用能源基本以燃油为主,少数用天然气。

1.2温室种植品种概况 世界各国的温室主要用于园艺植物的生产,主要种植品种是蔬菜、花卉,其次是特种水果,蔬菜品种中又以果菜类为主,少量以水培方式生产的温室和植物工厂种植叶类蔬菜。温室种植产量最高的每亩可产黄瓜4万公斤,相当于露地生产的8倍。

2. 世界工厂化农业的生产发展趋势

2.1温室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80年代末以来,各国新建温室都是大型现代温室。荷兰提出温室最适宜的面积大小,按每3人单元计算面积为1公顷;日本提出发展单栋面积达5000平方以上的温室,其单栋面积约5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温室1977~1988年只有7座,从1988年开始的8年间新建38座,其中玻璃温室24座;美国1994年以来在南部新建多处大型温室,单栋面积为20公顷;其他国家温室也呈现面积扩大的趁势。

2.2栽培产品多样化 除蔬菜、水果和花卉外,一些能产生高附加值的植物如香料、特种植物、工业用原料植物、药用植物、食用菌、其他观赏植物已成为温室栽培的主要品种。

2.3向节省能源的地区转移 随着市场的一体化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农产品的异地销售十分便利,由于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温室生产很难与露地生产竞争,温室产业向节省能源的地区转移。如在美国,能源危机后,温室发展中心转移到南方,北方只保留了冬季不加温的塑料大棚。1965年俄亥俄洲有240多公顷的温室进行蔬菜生产,占美国温室蔬菜生产的75%,但到1982年仅25%的蔬菜温室保存下来,一共只有64公顷。因此,南方地区生产新鲜农产品供应北方就成为主要来源,冬季50%以上的蔬菜从墨西哥进口。

2.4温室产品特色化 以花卉生产为例,由于国际花卉生产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国纷纷走特色和规模化的道路。荷兰凭借其悠久的花卉发展历史,逐渐在花卉种苗、球根、鲜切花、自动化生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尤其以郁金香为代表的球根花卉,已成为荷兰的象征,切花出口量占世界切花出口量的70%;美国在草花及花坛植物育种、盆花、观叶植物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在水气耕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丹麦盆花自动化生产和运输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他如以色列、西班牙、意大利、哥伦比亚、肯尼亚则在温带切花生产方面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泰国的兰花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每年大约有1.2亿株兰花销往日本,在日本的兰花市场中占有80%的份额。

2.5温室生产由成本高的地区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 90年代以前,世界温室生产的花卉主要集中在欧美及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如今已转移到气候条件优越,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低,受产业政策扶持的地区,如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非洲的肯尼亚、津巴布韦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3.工厂化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

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作用

农业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先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性

当前农机化的发展呈现出平稳性、平衡性、高水平、市场化、规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农机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截止2012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超过10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农机装备水平快速增长,农机总动力连续跨上6亿、7亿、8亿、9亿、10亿千瓦五大台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累计增幅超过25个百分点,农机化发展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成功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2、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不断增加

国家的投入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引导。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全国农机化行业的行政事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科研推广培训支出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出台以来其补贴规模更是迅速增涨。从2004年中央财政补贴为7000万元,2007年为20亿元,2009年增长到100亿元,到2012年有望突破200亿元,这些数字对于并不富裕的购机主体农民来说是相当可观的。

3、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机的强劲需求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存在之本。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农机化作业可大大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提供基础。因此,大力发展农机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4、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发展的不竭之源。2012年农业部启动了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为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制定了马铃薯、油菜、棉花等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品种改良、栽培模式创新、农机装备研发提出了统一规范的要求,为基层推广应用农机化技术提供了指导。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农机化信息网络是农机化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通讯发达的当今时代,建立信息网络势在必行。现在国内主要农机生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他们形成的长期产销两旺与信息的畅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是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不可缺一的因素。

2、农机服务体系薄弱。

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缺乏、创新意识薄弱、管理服务人员很不稳定的问题。一些技术人员对高新适用农机一知半解,无法为农户提供规范的指导和帮助,致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3、农业机械总装备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

三、对今后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1、加快发展节约型农机化

(1)全面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有效途径。要标准化就必须淘汰旧的机具、旧的耕作模式,这就为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节能型产品的开发。它的研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建设节约型农机具,对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只有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出技术本身的优越性,产生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4)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政府部门一边要强制执行作业标准化,淘汰落后的机械,另一方面要给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大面积实行项目补贴,以点带面,激发农民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热情。

2、坚定不移地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农机管理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监理执法、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培训教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四大职能,把关系理顺,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

3、坚定不移地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要按照“大农业、大农机”思路,加快高科技含量机械的发展步伐。

(1)推动农机装备机构由中小型向大中型转变,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

(2)由单项作业机械向复式作业机械转变;

第3篇

一、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同意不对农产品出口进行补贴,并将对农民的国内支持总量限制在农业生产总值的8.5%。这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承诺更为苛刻,其他发展中国家国内支持总量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10%。为进入世贸组织所做的巨大让步,以及后续为了兑现承诺的措施,使农业部门在加入世贸组合之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为兑现承诺采取了削减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降低补贴等诸多政策,并在2008年正式向外资企业放开粮食流通领域,农业领域逐渐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由2000年的6.759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0.622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由2000年的5066户、投资总金额9215万美元,增加的2011年的6933户和375亿美元。跨国农业公司投资领域从种子研发、粮食种植、农药研发、农业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经营范围遍及中国各大省份和自治区。

二、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渗透方式

跨国农业公司利用自身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优势布局中国农业市场。它们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形成一条完整的粮食产业链,并通过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各领域活动,全面对中国粮食产业进行渗透。

(1)政治游说和宣传攻势

由美国嘉吉公司、ADM公司、雀巢公司、杜邦公司以及孟山都公司等起草的《世贸组织农业协定》代表了各大跨国农业公司的利益诉求,这一协议为其更好地控制全球农业打下了政策基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开放国内市场。跨国农业公司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提升企业形象的公关活动引导社会舆论,为开拓中国市场进行舆论铺垫。同时跨国农业公司积极主动与中国主管部门接触进行政治游说和相关公关活动从而获取政府的政策支持。

(2)源头布局控制种子市场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种子市场,各种农作物种子公司为8700多家,外商投资的种业公司为76家。中国排名前十的种子公司所占国内市场份额仅为1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以来,跨国种业公司利用他们强大的资金、技术以及全球产业链优势,通过收购、兼并中国种子公司,进行战略布局扩大在市场上的规模和影响力。跨国公司不断加强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种子的同时挖掘中国科研人才为跨国农业公司服务。

(3)以转基因技术为突破口

跨国农业公司在转基因专利技术方面的优势是中国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跨国农业公司申请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利用这些专利权利保护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强化对市场的控制。大豆是跨国农业公司打开中国市场的第一步。跨国农业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开发出出油率高的大豆品种,利用其资本和产业链优势,以较低的价格逐渐提高市场份额。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跨国农业公司不断渗透玉米、棉花、水稻、蔬菜等主要农产品领域,企图逐步控制中国市场。

三、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

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项目是有积极的一面,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商业化、市场化水平,带来了国外在农业生产、供应链管理、财务制度、农业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有利于我国优化农业产业机构,增加我国居民就业机会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跨国农业公司对我国农业产业链控制程度不断加强,我们更要警惕跨国农业公司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

(1)垄断知识专利,威胁粮食安全

跨国农业公司利用专利技术的排他性,限制他人使用其专利技术。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国农业公司垄断了全球绝大多数的专利种子和农业技术,设置许多使用限制条件,形成经营许可壁垒。我国的农业生产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并且需要每年向其支付专利费用,增加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粮食生产被外国企业操纵,则会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跨国农业公司的转基因粮种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利用其产业链优势,排斥本土粮种垄断中国市场,可能会导致粮食种植呈现单一种植。

(2)摧毁我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体系

进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为履行承诺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导致对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国内生产多为负保护。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国农业公司则享受着巨额的政府农业补贴。中国农业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竞争。而大型跨国农业企业则以全球粮食产业链为依托,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技术、金融以及物流等优势,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然后通过资源重组进行兼并收购,从而形成对农业收储、加工、销售诸多环节的垄断。严重破坏我国原有粮食生产流通领域的内在平衡体系,最终造成我国农业供求平衡依附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型农业跨国公司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导致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系统被彻底摧毁。

(3)转基因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跨国农业公司利用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种子具有抗虫、抗草和高产等特点。对许多转基因种子来说要实现这些特点需要配置特定农药,但是这样会使其他物种对其产生免疫性和新抗性,从而导致基因污染。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能简单从民用技术的层面考虑,更应该从宏观全局以及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思考。至于转基因技术对生态和人体是否有害还存在争议,更不宜大量使用转基因种子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关于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农业的政策建议

国际农业跨国公司投资我国农业市场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农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投资有利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贸易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另一方面,跨国农业公司试图通过控制农业产业链垄断我国农业市场,这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威胁和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跨国农业公司对我国农业投资的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积极立法防垄断,加强对跨国公司投资进行规划、引导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利用现有的关于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以及管理外国投资者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不断丰富完善实施的具体细则,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从而有效禁止跨国农业公司通过兼并收购以及资本运作手段垄断市场的目的。

其次,用顶层设计的思路制定农业领域利用外商投资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合理利用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有计划渐进式开发跨国农业公司投资我国农业领域的范围,并细化相应的管理规定。充分利用从立项、注册、审批等方面的限制权力,限制那些与我国农业产业政策不相符合的外商投资。将外商投资与我国农业产业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引导外资进入符合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项目。从而充分正面的利用外资,尽量规避负面作用,维护我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4篇

关键词:农业 标准化 我国 发展 对策

农业标准化是指在农业发展中,对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这种标准都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上,同时还要借助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对农业进行标准化能够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通过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的生产活动都会受到相同规则的约束。对农业采取标准化管理能够快速传播先进的农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生产经验,促进农业的发展。农业标准化能够帮助我国农业产品更好地应对世界的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

1.我国农业标准化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农业标准化也随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所有的生产过程。同时,随着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发展,我国也逐渐构建出了一支执行标准化工作的农业标准化队伍。

此外,在对农业进行标准化约束时,我国也加大了对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将农业标准化的思想广泛传播,改变农业的思想意识,让他们从心底了解农业标准化,并且接受农业标准化。同时为了展现农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我国也建立了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展示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的整个过程。其次,为了保障农业标准化的顺利实施,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与农业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成立了一系列农业标准化工作机构,为农业标准化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的进一步展开,我国农业标准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效。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普及了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商品率及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标准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业标准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在我国农业标准化的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2.1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新形势下,农业产品发展迅速,若想要实现农业标准化,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但是,在实际实践中,我国的标准十分的少,根本无法满足要求。这种标准缺乏的现象容易导致农产品减产或者绝产,不按标准生产、不按标准上市。同时,我国所制定的标准低于国际水平,导致我国的商品在出口时无法达到国际要求,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此外,我国大部分与农业标准化相关的标准制定的时间已经很长,但是都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导致许多标准都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2.2标准数量少

纵观我国制定的所有农业标准,制定的标准数量远低于实际应用中所要求的数量。同时,许多标准还无法与生产环境、安全标准等配套。

2.3我国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已经实行多年,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我国对农业标准化的宣传不足,同时,由于各级管理部门对农业标准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导致农业标准化资金投入不足。此外,由于农民的没有足够的法制意识,导致他们没有按照农业标准化进行生产,使得农业标准化没有落实。

2.4国际采标率低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采标率低,将会严重制约该国的农产品出口,目前为了促进农产品的发展,各国都在推进自己的农产品标准,希望能够将本国的农产品标准推行成国际标准。但是,我国的国际采标率很低,不足20%,这导致大部分产品都不能满足国际需求,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出口。

2.5标准交叉重叠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各级标准同时存在,交叉严重,导致农民在采用标准时,不知道该采用哪一个标准,消费者也无法根据哪个标准判断农产品的质量。

2.6组织化程度低

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农产品销售地位,就必须实行农业标准化,采用大型企业,进行农业生产规模化。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大部分都以小规模农户生产为主,导致标准化实施困难,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2.7标准检测混乱

在制定了标准以后还需要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才能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当前,我国由于检测起步较晚,导致我国检测技术落后,检测体系混乱,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制约农业标准的发展,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3.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对策

3.1加强宣传

相关政府部门要意识到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加大资金投入,普及标准化基础知识,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宣传,提高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利用一切手段深入农民的生活空间进行宣传,介绍实行农业标准化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农民实行标准化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3.2加快标准的制定

要以国际规范为准则, 根据国际市场及国内发展的需要,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优势农产品生产,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及农产品的品种、规格、等级、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标准, 积极采用最新科研成果, 及时跟踪、引进国外先进的标准和实用技术, 加快我国农业标准的制订进程, 尽快实现我国农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

3.3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的建设

通过整合现有的研究、检测力量,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 建设布局合理、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组建一支熟悉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贸易政策于一体的农业标准化研究队伍。

3.4加快推广农业标准化

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工作, 不断引导农民形成市场、科技、质量、标准等新观念,以加快 “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 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

4.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农产品从国内走向国际的重要方法,只有实行农业标准化,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当不断加快对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促进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坤秀. 我国科技进步对国家标准发展的影响研究[J]. 标准科学. 2012(02)

[2] 张建华. 生产函数在农业标准化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标准科学. 2012(02)

[3] 王海瀛,王彬彬,吴宏. 福建省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1(06)

第5篇

把有机农业与旅游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有机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态环境为背景,以有机农业为依托,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度假等广泛参与形式的新型旅游形式。通常有机农业旅游的内涵有四方面:一是到生态环境中旅游;二是旅游活动的开展以有机农业为依托;三是促进有机农业、农业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提高旅游的参与性。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一度兴起的城里人到农村“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就是体验式旅游的雏形。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

有机农业生态体验式旅游适时填补了都市人“回归田园、回归内心、回归原真”的“回归”情结需求,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可以给人们提供一方净土放松心灵、感受自然。有机农业可以融入沟通、互动和消费等体验方式以及精神享受,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体验式旅游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城乡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无锡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现有产品类型

无锡“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展现无锡“岸青水碧、蔬果飘香”的江南鱼米之乡农业特色,依托我市丰富的自然山水和农业物种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以产业发展为基础,集生态、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农业休闲基地,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适应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无锡旅游要以“旅游城”建设为目标,以发展定位为统领,以发展战略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无锡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无锡成为“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的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无锡应打破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实现和谐共生、成就新型农业特色示范,加快城乡一体化先导示范镇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推进健康、养老、旅游等生活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有机农业,并打造有机农业的多功能景观,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对有机农业文化性、娱乐性生活的多维体验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娱乐主题的休闲旅游。

目前无锡市正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到2015年,基本形成锡东生物农业、锡西优质果蔬产业、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宜南特色精品农业和环湖休闲农业等五大现代农业板块。但高品质的有机农业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开发,产品同质性高、功能单一、档次较低;目前供应的有机农业产品结构单一,经营粗放,档次偏低,缺乏精细化经营;现有产品多打观光牌、生产牌,配套设施少,游客往往乘兴而来、阑珊而归;目前已开发游憩产品以同质性高的农家乐为主,缺乏更加深化的娱乐、休养、运动、消费等游憩功能。仍停留在对休闲农业资源的低层次运用,不够重视生态融合。

据初步调查,目前无锡市以有机农业为主题的产品类型如下:

(一)主要依托农产品销售

如龙寺生态园,主营采摘茶果(杨梅、水蜜桃、醉李、枇杷、葡萄等)、湖边垂钓、品尝太湖美味、木屋品茶等项目,附带烧烤欢聚、CS拓展、帐篷野营。另外还有阳山村、天蓝地绿休闲农庄、“尚田”农业、“好壹家”主题农园等。

(二)主要依托旅游

依托农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养殖、素质拓展、会议服务、运动(有氧跑步,田园骑行)、写生等项目。如红沙湾农业观光区,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无锡市乡村旅游示范单位,主要种植茶叶、枇杷,采摘、烧烤、农家乐。

(三)依托自然资源、地方文化

如马山古竹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近有湿地、远望青山,毗邻灵山景区,设有精品民宿,农家餐饮,地方名俗文化体验等项目。雪浪山生态观光园,以薰衣草观赏为主;山联村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景区;鸿山都市农业生态园,突出“泰伯故里”、吴文化发祥地的亮点等。

(四)依托农业文化、科普

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以农业文化、科技、产品、模式、展示为基础平台,主要经营亲子体验、政商会务培训、生态采摘等农业旅游产品。

(五)主要依托房地产开发

如“田园东方”,国内首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农村融入都市文化,适应城里人体验农趣的市场需求。(图1)

二、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类型

有机农业带给旅游者带来最高层次的享受是深度的互动体验,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探索,是身体的调养与心灵的愉悦,我们将这些非物质的感受统称为“生命感悟”(启示),如个别领先的有机农业推出的“佛法农禅”(例如:有田)、“慢生活”。

游客的体验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称为“4E”(Entertainment,Education,Escape,Estheticism),即娱乐、教育、逃避与审美。游客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逃避现实),接受不同文化与异域风情的洗涤(审美),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娱乐),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取精神的成长(教育)。

(一)娱乐体验

娱乐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愉悦身心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旅游体验之一。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历史文化,在有机农场可以打造多元主题活动,游客可以与家人共聚天伦,与朋友谈天说地,在不同乐趣中放肆快乐。游客通过观看各类演出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中造成的紧张神经得以松弛,让会心的微笑或开怀大笑抚慰心灵的种种不快,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

(二)教育体验

游客在旅游中见识到的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点,总会以其独特的自然知识或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高超的技艺等令人耳目一新,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融入旅游的全过程当中。有机农场面向核心家庭开展了形形的亲子活动。来自城市的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栽种、采摘、烹饪等环节,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植物成长的点滴。游客在田间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纯天然绿色蔬菜等食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知识,并在亲自躬耕于农田时体会到种植和收获的乐趣。

(三)逃避体验

工作的压力、日常生活的烦恼、人际交往的复杂、生活空间的拥挤与喧闹使人们希望能定期到尚未城市化的地方修心养性,忘却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寻找生活中另一个摆脱束缚的真实自我,远离都市,与田野、清风为邻,净化身心灵。近几年农家旅游的出现客观上满足了游客的这种需求,到农家体验田园生活,可以使游客在相对淳朴的人际关系中放松自我;在与自然、田园零距离接触中体味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平淡、与世无争的状态下重新发现人性的美好。

(四)审美体验

美好的事物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游客在感受名山大川姿态各异、人文建筑的高超艺术之美时,就是获得从身体到精神的放松、通畅、忘我感觉的过程。乡村建筑、稻田、菜园、花田、鱼塘等农村元素,以其独特的色彩、肌理、线条、尺度,都能给都市人提供别样的形式美感受;田地劳作、渔舟晚唱、节日喜庆等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又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表现美。

三、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规划与发展的方向

有机农业旅游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与本质表现,比如乡土味、文化味、人情味,这三种味道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调有趣味,包括趣味运动、趣味教育、趣味劳动、趣味营销等等,只有趣味性在各个环节得到体现,才能调动顾客深度体验的积极性和快乐感。自然就能达到“值得回味”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促使消费者做一个津津乐道的义务宣传员,能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并最终促成回头消费的目标。

(一)发展目标

提升一个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功能与品位,大致有六个方向,一是山与水的交融,这是满足空间审美的主观性与普遍性;二是城与乡的互动(城乡要素的对流),这是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与重塑性;三是动与静的结合,这是统筹乡村休闲的舒适性与趣味性;四是古与今的对话,这是保持文化传承的连贯性与鲜活性;五是中与西的合璧,这是匹配信息社会的时效性与开放性;六是情与景的升华,这是掌控细节处理的艺术性与灵活性。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服务的个性化、灵活化,以及更多的体验和参与。有机农业旅游开发在吃、玩、住、行、养生、运动、教育等方面,如何更好地增加体验值?有机农业的规划开发,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传统景观。将“农业资源”和“体验经济”相结合,从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和定位等方面,为目标客户设计个性化消费特征的旅游产品,以适应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

1、从资源中转化价值:无锡“山、田、湖、城”的基底上,有很多珍贵的资源。如“隆元”、“太湖明珠”等知名地方大米品牌;“长江三鲜”、“太湖三白”和“韬湖鲜”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产业集群;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璜土葡萄、阳羡茶叶等规模化优质茶果产业;无锡太湖花都、锡山高科技园、阳光农林、红豆杉科技产业园、农博园花卉市场等。因此,立足无锡“鱼米之乡、江南水乡”的传统农业特色,注重挖掘和弘扬江南鱼米之乡的农耕文化资源的积淀,注重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形成一批森林和湿地生态景观、休闲体验农庄、乡村度假基地、农业科普基地,充分展示现代有机农业新形象,吸引市民前来体验旅游。

2、从趋势中把握方向:无锡已经告别资源依赖的时代,深度体验之外更需要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回归。旅游已被提升为转换心境的生活必需品,产品的供给亦应随之走向精神层面,关注外在景观的基础上、注重文化内涵、回归人性成长,从视觉感官升华为精神感悟――关注人文回归层面需求,从大众走向小众――关注细分市场及潜力市场。比如瞄准家庭市场,围绕亲子活动、儿童教育等目标开展亲子DIY活动:陶艺,扎染,绘本阅读,烘焙,烹饪,艺术手工课(树叶、果实),涂鸦,或者以动物,植物,农业,儿童训练营等主题教育。

3、从市场中挖掘机会:充分深挖增长市场、积极引导潜力市场。分析客户群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等,了解他们需要吃什么(农家饭、下午茶),需要怎么住(酒店、民宿、帐篷,是否过夜),喜好什么活动(农事体验、观光、采摘、运动)。注重互动及体验的核心家庭,偏好商务度假的政企团体、青睐个性休闲的青年情侣;潜力市场包括,期盼颐养天年的财富长者,关注健康有机的养生之客,需要社交休闲的商务精英,热爱文化体验的国际游客。

4、从产业中延展题材: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需求开发旅游,兼容历史,并蓄文化,融合自然,将一切吸引元素打包为可销售的产品,如亲子运动,主题游乐,品质会奖,自然感知,精致度假,健康疗养,科普体验,有机食品,企业培训,文化休闲,高端运动,私人社交。

(二)资源评价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首先掌握游客的基本信息,包括游玩次数,距离,交通工具,游玩目的,人数,年龄,文化程度,然后理解游客对景区满意的地方,需改进的地方。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景区的资源吸引力、市场影响力,以科学地实时调整开发项目。

第6篇

0引言

当前,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再机上我国惠农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各地区的农机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进而使得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推广农业机械化,主要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进而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新型农业。但是,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对策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1.1农机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一直以来,我国对农业的发展就非常的重视,自2004年起,农机购置补贴就是我国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十一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规模逐年递增,使得我国的受益农户字在不断的扩大。以某市为例,在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了34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增长了将近30%。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比“十五”期末增长了27%,达到了1.31万台。总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各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增大,使得我国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不错的推广,动力机械结构得到了显著的优化。

1.2农机社会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随着我国农机机械化的不断推广,使得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普及量不断增多,这促进了各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就使得各地区的农机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以某市为例,在2010年,该市农机化作业组织超过了1.6万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将近发展到110个,而且服务的范围也不断的扩大,遍及70个乡镇,其服务能力超过13.3万hm2。由此可见,当地农机社会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使得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农机装备结构不够合理。在我国一些地区,存在着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这就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例如,当地大型机械与小型机械的比例不够均衡,种植业机械较多,而且其他各业机械较少,存着比例不均的现象。2)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不够均衡。以某市为例,除了某些农作物的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例如小麦生产,至于其他农作物的机械化发展却比较滞后,例如水稻机械化育秧。此外,果蔬的机械化以及养殖业的机械化严重不足,这就难以适应当前该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该市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3)农业科研能力亟待提升。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市农业机械科研能力较弱,从而难以满足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也正是因为新型农机的研制、开发较为落后,所以不能够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4)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经费不足,这使得这些部门的装备较为简陋,致使其服务手段较为落后,不能够满足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一些农机部门,甚至只能够保障员工的基本工资,这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2.1进一步加强政策保障

政策是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保障,虽然我国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各地区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发展形势来制定农机发展政策。首先,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能,重视对农机业的领导,并成立相关的农机机构,以负责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事宜。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来完善财政资金补贴机制。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由于我国一些偏远山区的信息接收较为落后,再加上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这导致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我国各地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重视对广大农户的宣传与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农业机械化对自己经济收益的重大作用,其次,再对他们进行农业机械化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学会使用农机,进而以点带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最后,要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较强,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农机管理队伍,以实现对广大农户的优质服务。我国一些地区之所以难以推广农业机械化,就是因为后期的服务没有做到位,许多农户购买了农机之后,缺乏后期的跟进指导,再加上农机服务点的设置较少,一旦农机出现故障,则不能够进行及时的维修,这影响了一部分农户的购机欲望。因此,需要多建立一些农机服务站,并安排农机管理人员及时为农户提供售后服务。

2.2进一步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

作为农机专业性的服务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导致以下几方面问题的存在:①资金短缺;②规模较小;③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当地农业而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存在着无序竞争、不够规范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选择一些经营规范、实力较强的合作社,然后对他们进行大力的支持,将其作为示范点,来为其他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模范作用。

2.3对农机科技推广体制进行不断的创新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农机推广人员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能深入农村,要对各地区的农机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如此一来,就能够了解各地区农业生产对农机的实际需求,然后再根据各地区的需求来提供新型农机具。其次,各地区的政府部门还需要对农机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重视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合理配置。现如今,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机推广人员较少,这严重影响了农机的推广工作的开展。

2.4重视对农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当前,在我国一些地区中,农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这影响了他们后期的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尤为关键,首先,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这就需要农机从业人员加强学习,以确保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保证自己能够跟上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培训,对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进行培训,并对其思想素质进行培养。其次,定期组织他们深入农村,使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做到根据当地农户的需求来选择新农具的推广使用。如此一来,就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7篇

摘要分析了浙江省建德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发展的优势及今后的发展重点,并结合建德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对策;浙江建德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

1建德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建德市塑料大棚面积为1 906.67 hm2;节水灌溉设施达到2 624套,应用面积近2 000 hm2;湿帘降温设施近200套,养殖房舍应用面积逾2 hm2;投喂和畜粪处理设施430台套;冷藏保鲜设施34套,冷库容积达2 365 m3;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9套,育秧能力666.67 hm2以上;2006年底建立组培室1个,组培室现有建筑面积140 m2,大棚温室170 m2,共投入建设资金70余万元,年产草莓脱毒种苗2万余株。其他设施如中耕、修剪、植保等设施大量引进使用。

建德市的设施农业主要分布在草莓、蔬菜、西瓜、茶叶、柑桔、畜禽养殖等产业。其中大棚设施主要应用于草莓、蔬菜、西瓜、中药材、柑桔产业中。节水灌溉设施主要应用于草莓、蔬菜、西瓜、茶叶、中药材、柑桔、花卉苗木等,养殖设施主要应用于畜禽、水产等产业。纵观建德市设施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起步早。建德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试种大棚蔬菜,随后一直发展较慢,随着大棚草莓的推广建德市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也在扩大,大棚设施在西瓜、中药材、柑桔、蔬菜等产业得到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大棚草莓应用微滴技术,节水灌溉才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至2004年,大面积应用于各种植产业,应用面积在杭州市乃至全省属于领先水平。二是层次低。建德市设施农业结构简陋,科技水平低。大棚多为竹木结构,设施简陋。高层次、高水准的钢架结构大棚、连栋温室较少。大棚主要用于反季节栽培,主要作用就是保温;畜牧养殖主要是一些笼舍、湿帘降温、投喂和畜粪处理设施。一些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如无土栽培、机械化养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三是效益明显。农业设施的应用实现了增产增效。草莓节水灌溉应用增产10%以上,柑桔节水灌溉应用增产10%~15%,湿帘降温设施的应用,7—9月蛋鸡产蛋率增加15%左右。设施栽培草莓平均产值达到15.45万元/hm2,是传统种植利润的4~10倍。总体来说,建德市设施农业还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保护地栽培,尚缺乏高层次的工厂化栽培,设施装备、结构类型及管理生产方式等水平也不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德市设施农业经多年发展,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缺乏科学规划,总体水平较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各产业之间不平衡,从地域分布上建德市采用设施栽培的主要集中在草莓和蔬菜产区,产业上以草莓、蔬菜、西瓜为主;先进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管理措施配套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经营分散,规模较小。建德市农业设施为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性大,一旦市场销售不畅,经济损失很大。三是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不足。虽然目前根据政策,对连片2 hm2以上钢架大棚补贴1.5万元/hm2,对于其他滴灌、畜禽养殖等设施国家补贴30%。但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入资金数额大,农户的资金不足制约着设施农业向较高的层次发展。四是种植模式单一。种草莓的就一直种草莓,种菜的就一直种菜,长期连作,病害加重,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效益。

3发展优势与前景

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意见》。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切实把握发展机遇,扎实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建德市设施农业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设施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有:一是有建设基础。总体上建德市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步伐不断加快、档次不断提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二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建德市从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试验设施农业技术,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建德市农业生产环境的设施农业技术,并培育了一批熟练掌握设施农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三是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的各级扶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应用设施农业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四是有发展前景,是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设施农业是当前农业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有限,食物短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建德市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不足,发展设施农业是建德市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转贴于

4今后发展重点

根据中央和省、杭州市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建德市下阶段发展设施农业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示范园区为纽带,以主导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当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创新技术,提高档次,加大投入,着力发展大棚温室栽培设施、微喷灌设施和养殖配套设施,建立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具有建德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使建德设施农业上水平、出特色、增效益。按照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科学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建德市下一步设施农业重点应放在:一是在大棚及配套设施上,重点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种植业的标准钢架大棚,鼓励连栋发展,引导普通大棚的改造升级。二是在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上,重点发展山地、缓坡地和旱地的蔬菜、水果、茶叶、蚕桑等经济型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三是在规模畜禽养殖设施上,重点发展畜牧小区、自动供料、供水、控温、控光、控湿、消毒、沼气及沼气发电设施。四是在农机装备设施上,重点发展果品、蔬菜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设备;果茶桑园耕作、修剪、采摘、植保等机械;食用菌生产设备;粮油作物播种、翻耕、收割等设备。

5对策

一是做好规划。设施农业涉及农机、农艺、土地、水、电、路、物资供应、大棚建造、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多方面。要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科学认证,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设施农业发展务实基础。二是加大投入。设施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投入,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形成国家投入、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为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保障。三是建立示范园区。集中财力,按照国家扶持一点、地方补助一点、生产者自己承担一点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批标准化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四是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主体,以项目建设为纽带,组织农户进行连片种植或建立畜牧养殖小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五是以目前市农业局水果站草莓脱毒繁育组培室为基础,成立市设施农业组培中心。从目前季节性供苗发展成为长年性供种,从单一培养草莓脱毒种苗,发展成为生产蔬菜、西红花、西瓜、白茶、花卉、铁皮石斛等多种组培苗的综合性农业组培中心,逐步把组培中心建成全市农业产业种苗供应基地或在全省有特色的农业良种供应基地。组培中心在为全市提供优质、无毒优良种苗同时,也可部分解决长期连作带来的植物病害问题。六是引进、试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耕作制度,因地制宜选用和推广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如铁皮石斛可发展连栋或智能大棚,蔬菜推广钢架大棚。要积极引进试验抗病新品种及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采用合理的耕作和轮作制度,大力推广土壤消毒、组培脱毒苗、异地育苗等技术措施,以解决长期连作植物病害多的问题。

6参考文献

[1] 秦晓宇.设施农业在我国大有可为[EB/OL].云南园艺博览(2008-10-23).http:∥agronet.com.cn/News/Detail-436794-o.aspx.

[2] 曹兵.关于积极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EB/OL].(2008-10-23).http:∥agronet.com.cn/News/Detail-436793-o.aspx.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2-02

太湖县现代农业发展正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取得了较明显的绩效,但要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一道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就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1 太湖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做法

1.1 现状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面积2 040km2,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社居委、人口571 970人,其中农业人口503 328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 010元,较上一年增长13%,实现“十一连增”。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9.7%。据县统计局2015年5月15日:2014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13 06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0 393万元,林业产值50 038万元,牧业产值167 785万元,渔业产值56 54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 300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 572hm2,粮食总产量202 822t;油料播种面积12 481hm2,总产21 991t;棉花播种面积5 284hm2,总产9 150t。全年肉类总产量73 196t。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 358hm2,总产量33 500t。2014年年末,全县农业生产机械总动力26.0万kw。其中:拥有农用拖拉机10 500台,联合收获机253台,排灌动力机械9 501台,农用水泵7 950台,农用运输机械3 609辆。全年化肥用量(折纯)30 581t,农村用电量12 134万kw/h。

1.2 做法 为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太湖县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抓手。(1)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切块1 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粮食生产、畜牧产业提升、油茶产业提质等进行以奖代补,全社会关心农业、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和调动。(2)积极主动地用足用好党的各项强农惠农育农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在及时落实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的同时,对新增农业补贴注重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3)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改革创新,优先满足农户所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4)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太湖县于2008年5月启动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理顺农技推广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县农委―乡镇农技站―村农技员―示范户”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县乡农技推广经费由县财政全额保障,村级农民技术员相关服务补助由所在乡镇政府予以安排,真正做到了全县农技推广有专管之人,有明确之责、有专项经费,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充满新活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2 太湖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太湖县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传统作物只能在丰年略有赢利;二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十分完善,田间沟渠、道路等设施还在制约着规模化生产发展;三是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不高。水稻机直播、机插秧、棉花机收等是薄弱环节;四是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弱。在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农业有害生物频现情况下,农业生产遭灾受损严重。

3 太湖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因地制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治农,科学发展。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危旧房、空心村改造,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依托乡村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业。引导农民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植树护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农膜回收再利用等措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发展,而化肥、农药、农膜实行零增长。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格局。

3.2 做好“转方式、调结构”大文章 在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下,县委、县政府要主动做好“转方式、调结构”这篇大文章。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因地制宜闯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来。如继续发展木本油料腾地种粮,集成技术发展春马铃薯生产,冬闲种饲草发展畜牧产业等。就发展木本油料腾地种粮来说,我县油茶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与优势,且宜植油茶树的丘陵、岗地、荒田资源充足,油茶油还是市场稀缺紧俏商品,可以继续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通过油料生产上山、占荒,腾出大豆、油菜田发展小麦、马铃薯生产。腾地种粮,既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能提高种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一年两熟”面积扩大,冬闲田面积增加,可引导农民在冬闲田里种植饲草、春马铃薯,助推畜牧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还可借助农业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给力现代农业发展。

3.3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与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3.1 强化农业公益体系 县委县政府要从理顺机制、健全网络入手,结合全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理顺农技推广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县农委(下设种植业管理局、农机局、畜牧兽医局等二级机构)―乡镇农技(农机、畜牧兽医)站―村农民技术员―示范户”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将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实用技术和信息普及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真正发挥好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要加强保障,激发活力。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头费、推广经费应由县财政全额保障,并加大投入改善农技推广的硬件、软件条件,让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明显改观,服务效率、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还要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队伍综合能力为抓手,健全完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以正在实施全国农技推广财政补助项目为契机,建立“农技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和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网络,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全面提升公益性农技推广的服务水平。

3.3.2 加强农业经营组织建设 要加强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建设,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组织的生力军作用。要抓住国家正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契机,拓展基层供销社经营领域,更好履行为农服务职责。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县、乡供销合作社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资服务方式,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加快农资物联网应用与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承担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3.3.3 创新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针对太湖县地域南北跨度大、山区乡镇多的实际,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可采取6种技术服务模式:一是“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服务模式;二是示范带动服务模式;三是农技服务大厅服务模式;四是信息进村入户服务模式:与电信、移动公司合作,通过手机、电话与LED电子显示屏为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五是“农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的合作推广模式;六是专业化服务模式:组建专业化植保服务队伍、专业化机耕、机种、机收等专业化服务队伍。根据群众需要,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3.4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让农业生产走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路子 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太湖县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作物为主,茶、蚕、果及林产品有一定的发展。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8 460hm2以上,要通过结构优化、单产提高来实现总产的增加、质量的提升。随着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养殖小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引导他们走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之路。这既能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3.5 农机与农艺结合,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在农业生产要素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常态下,创新体制机制,集成推广应用农艺农机一体化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随着现代农机、农艺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