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8 16:40: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投资行为学中,事后诸葛被称作“后见之明偏好”。后见之明偏好(Hindsight Bias)是指人们经常在不确定的结果出现后,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视为必然,认为自己具有先知先觉能力。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市发生大崩盘,几乎所有大公司的股票都狂跌30%,在美国政府积极救市、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之后,股市才逐渐回升。希勒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当天就知道什么时候会反弹吗?”有近半的交易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实际上当时的市场情绪混乱不堪。当他们被问及“是什么让你认为知道何时会反弹”时,答案多是“直觉”、“内心想法”等,很少提到美联储的干预等具体事实。
专业人士更容易因过度自信,成为事后诸葛。
人类倾向于从无序中看出规律,尤其从一大堆随机的经济数据中,推出所谓的规律。虽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供的大量统计证明,许多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运气和偶然因素,但人们更愿意通过直觉,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推断其内在规律。过度自信者往往会夸大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当他们所期望的结果确实发生时尤甚。特别那些成功的专业人士,经常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知识的准确性和杰出的个人能力,过度自信还会随着个人在任务中重要性的加大而增强,这让投资领域中的基金经理人、股评家、证券分析师都充满自信,总认为自己有能力跑赢大盘。
艺术品市场的分析者同样自信满满。胡懿勋的《也说艺术市场与艺术批评之关系》一文述及,在台湾地区,艺术品市场中有一类分析评论完全以市场交易记录、行情起伏为核心,多见诸实时性的报纸和杂志、电子、网络等媒体,撰文者除了院校学者,还包括市场从业人员、经纪人、策展人或独立操作的艺术品交易者。他们以市场价值为导向,从国际大环境分析到某场拍卖会的成交记录,畅谈实时的市场动向。因为与价格紧密相连,他们让一般读者受到相当程度的催眠。在大陆,因为艺术品市场发育较晚,专业人士的分析更被读者关注,特别是一些成功人士的预测性分析尤其被看重。
中国书画成为各大拍场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2009年的秋拍还是2010年全年的火爆,这个市场总是意外与隙喜不断。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书画成为二级交易市场的宠儿,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也是中国书画应有地位的体现。轻松突破百亿元大关
据统计,在2009年,中国书画市场拍卖总成交额达108,32亿元,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拍卖纪录,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单品类拍卖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在2010春拍中,艺术品拍卖持续走高,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华辰4家公司总成交66亿元,其中,中国书画成交46.99亿元。这种强劲势头蔓延到了今年的秋拍。
早在2009年底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AMP,c)的《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报告》就预测,2010年中国书画市场可能继续创出高价,会激起新一轮艺术投资的热潮。这个预测很快变为现实。
2010年秋,中国书画市场竞争更异常激烈,藏家专场、个人专场、海外回流专场和精品专场等齐推中国书画拍卖。其中,中国嘉德秋拍中国书画总成交额达29.9亿元;苏富比秋拍中国书画拍卖总成交达4.07亿港元,刷新了苏富比常设中国书画拍卖最高成交额;而11月16日落槌的荣宝秋拍,总成交额为4.27亿元,创造了荣宝秋拍新高,其中中国书画总成交额为2.9亿元;11月24日收官的北京永乐秋拍,取得近1.7亿元的总成交额,为永乐五年来的最好成绩,其中500件书画拍出5600万元,对于刚主打书画拍卖的永乐来说也是不错的成绩;11月25日在北京收槌的秋拍,以中国书画和文人墨迹拍卖为主,800多件拍品拍出了5,0289亿元的成绩,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额为2.5833亿元。
这其中,中国古代书画和中国近现代精品名作仍是炙手可热,著录于《石渠宝笈》的拍品,以及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黄宾虹、傅抱石等大家的精品名作仍是各拍卖公司竞相推出的重点拍品;中国当代书画领域,吴冠中作品无疑是抢手货,其作品市场价位也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其他当代书画家的精品名作也将在此带动市场价位提高。
繁荣皆有道理
那么,中国书画市场价格暴涨的原因何在?繁荣的艺术市场背后究竟又隐藏了哪些规律?中国书画又能否持续给力2011年?
对此,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原纽约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任龚继遂认为,表面上是价格的变化,本质则是收藏群落的变化。一个市场如果出现了价格变化,首先要看收藏者后面的购买动机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中国股市创业板的推出,中国新富阶层的财富积累方式越来越多的集中在金融领域内,这些大资金的进入将会改变原有市场中的定价权。一件作品的价格组成也由简单的美术史定位,逐渐延伸到作品的传承出处以及拍品的社会影响力上,作品本身和收藏行为共同组成了艺术品的价格。
“三种人(或三类资金)进入市场后,会造成很多难以预料的后果。他们是高资产净值人群,他们购买艺术品的主要目的是资产配置;还有机构投资者比如保险公司、银行,他们进入拍卖场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艺术品来提升企业文化;最后一类是投资基金,它们有限期套现的需求。”龚继遂如是说。
“而这些高资产净值人群又对中国书画情有独钟。”一位福州某画廊艺术顾问卓女士告诉记者,中国书画在艺术品市场中的“霸气”地位无人能及。书画不仅讲求技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艺术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画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文化,同时也是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
“从书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传统的中国文化精髓,同时它又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卓女士说道。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资深收藏分析家邵建武先生,在他看来,艺术品收藏有很多要点,中国书画是具备了全部要素的一个门类,中国书画总是向好中领先,沉寂时托底。
“中国书画毕竟是我们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基本表现,在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状态下,如果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不爱,还让谁来爱呢?这是当代人的责任体现,也是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邵建武如是说。
9月1日,由《时装L'OFFICIEL》传媒集团与中国艺术类媒体的领军者《艺术财经》杂志合作重组的《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强势上阵,当日在798艺术区D-PARK会所举办的新刊会也是原《艺术财经》成立5周年的庆典酒会,现场汇集了艺术界极具代表性的核心人物,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萧昱、夏小万,收藏家王薇、王定乾、乔治斌,拍卖行领军人物――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总裁赵旭、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寇勤,佩斯北京画廊负责人冷林、空间负责人卢杰、Boers-Li画廊负责人皮力等纷纷到场祝贺。时尚明星姚晨、佟大为、爱戴等人也亲临现场与观众零距离接触。
将近1个小时的红毯时间过后,简迷离乐队的表演拉开了庆典的序幕,12块大屏幕所播放的3分钟VCR汇集了明星、艺术家、艺术圈贵宾、商界精英等对《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上市暨创刊五周年的寄语及期许。《艺术财经》出版人于天宏及主编顾维洁、《时装L'OFFICIEL》社长周长青及出版人苏红与嘉宾一起共同将新的LOGO安置于主舞台,飞线点亮“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活动至此进入。庆典结束后,《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高层领导陪同100多位贵宾共进晚宴。
自2006年10月创刊以来,《艺术财经》杂志针对社会高端群体为读者群,提供艺术品投资、收藏、鉴赏方面的独家判断、建议和资讯。杂志坚持最高编辑标准,以业内实力派人士为核心组成编辑团队,聘请国内外艺术品市场和学术专家担任顾问,以卓尔不凡的品质、优雅的阅读感受和专业分析能力,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艺术类杂志;也是真正策应全球艺术市场、与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相匹配的首选刊物。《时装L'OFFICIEL》传媒集团旗下《时装L'OFFICIEL》以及《时装L'OFFICIEL HOMMES》。秉承来自赛纳河畔的法式“百分百的时尚,百分百的奢华”,兼容中国式雍容含蓄、细腻精致的东方情调。它们是中国目前唯一定位于介绍高级时装及消费品类的时尚杂志,为时尚精英们呈献出国际一流的时装资讯盛宴。
全新的《艺术财经L'OFFICIEL ART》杂志更加顺应艺术市场和大众媒介的需求,充分发挥杂志本身在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上的强大实力,广聚业内知名专家在艺术界的深厚人脉,提供最具建设性的艺术投资信息和艺术品收藏指南,并且有效地结合《时装L'OFFICIEL》传媒集团在时尚和文化领域的深厚根基,为艺术、创意与品牌融合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艺术财经 L'OFFICIEL ART》将一如继往、锐意进取,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道路上谱写新的辉煌!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油画艺术市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红火,多种数据显示其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这其中,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市场表现最令人侧目。正如美国艺术批评家芭芭拉・波拉克所描述:“几乎纽约的每家主要画廊现在都有一位合作的中国艺术家,如果他们不培养中国艺术家,他们将无法生存。”张晓刚、曾梵志、刘小东等一批中国油画家都是全球一流画廊的签约画家,其作品接连拍出令人乍舌的天价。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这十几年,中国油画不断创造新的市场记录和商业传奇,其表现令世界瞩目。然而我们在看到中国油画全线飘红、持续向好这一面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艺术市场毕竟还是新兴市场,尚有诸多不成熟之处,其中的“虚火”现象特别值得投资者、艺术家等各方玩味与警醒。
那么,造成中国油画市场虚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投资”成了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流,“收藏”的文化诉求退居其次。油画作品收藏不同于其他奢侈品买卖,它的终极意义与目的是买家能否从藏品中体验到深层次的精神享受。但是反观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收藏家不敌投资家,投资家不敌投机家”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当“热钱”大量涌入,炒作、投机就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艺术品价格的整体上涨,导致财力一般,但熟谙收藏之道的收藏家失去了话语权。收藏的第一目的是保存文化,投资或投机的第一目的则是追逐利润。当投资或者投机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流,投资者必然会将“稳定地获取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选项,于是急功近利,过分强调投资回报,使艺术收藏功利化与短视。
2.“投资优先”真实地折射出中国油画艺术市场在品位、理念、档次都处于“初级阶段”。过分注重投资与回报,忽略艺术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违背了艺术品收藏的目的与本义。
艺术的价值主要有艺术家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和历史评价等三种评价维度,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艺术品的价值、价格主要由历史等因素来确定,经过实践检验和历史大浪淘沙的作品才是艺术市场比较靠谱的“价格标尺”和“硬通货”。而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并未经过必要的历史评价,为什么买家对此趋之若鹜呢?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油画是中国的外来画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艺术积淀和历史积累都非常薄弱。西风东渐的百余年来能够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熟知的中国油画名家并不多,所以其作品也难以卖出高价位,而市场上流通的多是当代作品。所以许多画廊、拍卖公司、经纪人更愿意以当代画家和作品为主打,更着力囤积、包装和推介当代艺术家和作品,拥有谁的作品多就积极炒作谁。而近代中国油画作品公众知晓度低,买众较小,远不像当代作品具有庞大的市场支撑。二是中国近现代油画作品存世量小,精品更为难得,比较经典的作品几乎都在美术馆、博物院等机构手中。因而很少有佳作进入流通领域,对此有收藏、投资意向的人士也难以找到目标。三是投资近现代中国油画作品需要较为深厚的美术史论知识储备和鉴赏经验,否则就容易买假上当或者“踏空”,许多投资人并不具备上述这些能力。而投资当代油画作品则没有此种风险,因为当代作品的创作者几乎还都在世,且其作品一般都传承有序,投资者可直接请艺术家本人鉴定真伪,大大规避买假上当等风险。
3.国际藏家、投资家的推波助澜。究竟是什么力量将中国当代艺术品推向如此狂热的市场?常天鹄先生认为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国际市场的影响。或许应该这样说,这种疯狂并不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而是那些国际藏家的杰作。在香港苏富比参与开创了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的专家林家如说,热衷于此的收藏家中,30%左右来自于欧美。也就是说,中国现当代艺术这种“出口转内销”的特殊走热方式是以一定数量的欧美收藏家为基础的。从2001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日渐红火,“中国概念”也从那时开始为人关注。让“老外”深感惊讶的是,对于当代艺术,中国的官方机构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前卫的艺术家们纷纷被正规而隆重的艺术大展吸纳,官方甚至主动举办双年展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些经验老到的海外藏家、画商从中嗅出了商机,是时候在中国内地艺术市场展开“圈钱”运动了。与此同时,他们也老练地布阵造势,从策划国际大展,到在拍卖会上大放“卫星”,做足了学术、舆论氛围,让中国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看得垂涎三尺,继而有步骤地出货套现。
4.机构投资者是重要推手。持续中国艺术品分析报告的北京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总监马学东根据调查分析,油画市场上大把撒钱的新面孔主要由三部分人士组成:个人藏家,多为民营企业主,主要从事于金融、房地产、能源等高利润产业;艺术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包括公募与私募,目前以私募为主,他们多偏好书画藏品,最在意回报率;非传统收藏机构,包括部分有意向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或以建立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为目标的企业机构等[1]。企业家对艺术品的热忱并非心血来潮。在他们眼中,艺术品不但可以与有价证券一样在全球市场上流通,而且目前看来,其投资回报率要高于股票和房地产。再加上金融资本投资渠道的狭窄性,艺术品自然就成为游资大量注入的选择。
油画家靳尚谊先生认为,一件艺术品的合理价格应该是在一个漫长而又稳定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而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却往往是在短时间内暴涨形成的。由于投机,很多本身不具备收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被强行赋予了高价值,“虚火”必然会给中国油画创作带来诸多反作用力。其主要表现为:
1.“虚火”导致急功近利,油画作品粗制滥造成风。油画创作者为了抓住“市场机遇”,急功近利,盲目追随和跟风艺术市场这根指挥棒,偏废艺术家最为珍贵的思考与创新,远离对时代脉搏、艺术情趣的把握,忽视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一味迎合商业行为和市场趣味,甚至将某种得到市场认可的题材、符号反复克隆,艺术创作沦为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粗制滥造成风。
2.“虚火”导致艺术批评大面积失语和异变。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把一切都市场化了。艺术批评本是指导创作、鉴赏和收藏的重要指南,而“虚火”的油画艺术市场正在导致艺术批评大面积失语和异变。在油画市场行情火爆的氛围下,那些驱逐利益的画廊、急功近利的艺术家很可能把持不住,急于实现利益诉求成为支配其行为的核心。而艺术批评人士也期盼从艺术市场分一杯羹,于是两者一拍即和,严肃的学术沦为逐利的工具,艺术批评成了营销广告。那些功利性的评论简直就是没有底线的颂歌,诚如著名收藏家郭庆祥所言:“由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个人神话似的话语权,使得好的收藏家买不到好的作品,因为红包评论泛滥,使得大量恶劣的作品被推荐出来,最终欺骗了藏家。”
3.“虚火”导致炒作之风盛行。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法规、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在艺术品走红的背后,某些人利欲熏心、投机取巧,书画造假作伪、暗箱操作、盲目炒作之风越演越烈[2]。不规范的市场秩序,给炒家带来众多上下其手的机会。画廊是签约画家最直接的炒家,为推出某个画家及作品,各家画廊与媒体联手、“红包开路”,采取狂轰滥炸、夸大其词等伎俩虚夸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哄抬起作品价格。拍卖公司降低拍品门槛,与真真假假的签定专家联手开拍平庸作品、伪劣作品等做派已经不是新闻。有人说,当下中国艺术市场正在沦为画家、媒体、画廊、炒家、鉴定师彼此勾结、逐利的平台,此话虽有些夸张,但中国油画艺术市场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前中国艺术市场结构倒置、形态畸变,画廊、拍卖行和画家之间还没有建立合理的游戏规则;收藏目的变异,向投资方向发展,屯货、炒作、频繁换手现象突出;艺术市场公正性合理性缺失,艺术批评、学术研究无法形成独立的价值评判支援系统[3]。所以,一切关爱中国艺术事业、关注中国艺术市场的机构和人士对这些现状都应保持客观的认识,油画家更应保持独立而理性的思考,莫让浮华侵蚀自己的艺术精神和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郑中.天价艺术品层出不穷投资大鳄高位离场[N].中国证券报,2011-05-26.
[2]何东.中国书画艺术市场问题重重[J].艺术市场,2003,(08).
[3]刘泉徽.畸形变奏―――中国艺术市场的现实与问题[J].东方艺术,2007,(05).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掌握信息和购物交易的人迅速增长起来。据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较上年增加5987万,增长率为24.7%,使用率从42.9%提升至48.9%,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4.9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3856万人,增长率为8.5%,使用率为79.3%。由于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作为PC端网络购物渠道的补充,手机网络购物在移动端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1.44亿。[1]在此背景下,传统营销模式及依托平面媒体的推广方式受到了挑战,通过个性化分析完成广告的精准投放优势越来越显著,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社交信息传播工具在宣传推广、销售、质量跟踪等方面发挥着传统营销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一个地方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密切关注信息发展的前沿技术,借助网络在宣传、推广、销售方面优势,否则市场会受到挤压。
二、服务平台构建的需求分析
随着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政府扶持下各种类型的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如:榆林煤炭交易中心、陕北小杂粮交易中心、宝鸡钛产品交易中心等。交易中心在整合本地产业资源、整体包装、实现产品多样化、丰富化,能够完成单个的企业无法完成的经济活动的优势,对于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交易中心具有投资小、宣传广、效益高等特点,是实体交易中心必不可少的配套项目。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宝鸡拥有根雕艺术、马勺脸谱、草编、泥塑、面花、皮影等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技能。这些工艺品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由于个体小、同一企业产品单一等特点,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很难形成规模,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做支撑,制约着这些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服务人力成本高,技术更新速度快,使得当地这些工艺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和推广处于初级水平。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门户网站,但后期维护和更新跟不上,属于僵尸网站,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宝鸡文化艺术品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但在国内也存在着很多的替代品,在其他地区使用网络营销的情况下,其市场空间一定会受到挤压。因此由政府牵头,建设宝鸡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文化艺术品不同于煤炭、农产品、有色金属等大宗交易,具有交易额度低,体积小、附加值高等特点,不需要资金担保及物流运输等大宗交易中心所需的配套设施,成立以网上交易、推广、服务为主,实体交易中心为辅的宝鸡文化艺术品网络交易服务中心是最理想的选择。
三、交易服务中心框架设计构想
交易服务平台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为经营者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产品推广的信息化平台。据此,我们将系统设计为基于电子商城和门户网站的WEB系统,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辅助信息采集系统和基于信息采编推送服务的推广系统三部分,其总体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在图1中消费者、经营者及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使用智能手机、PDA、移动终端及计算机等设备,通过WEB应用系统进行网上交易、市场信息获取及与交易平台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交流;中心工作人员能够使用交易中心提供信息工具和数据采集辅助工具进行信息收集、采编、入库、信息、推广等活动。服务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辅助采集工具和推广系统是使用C#语言编制的C/S软件。前者使用爬虫技术,对包含市场信息、价格信息、技术服务知识的网页进行抓取和存储,后者对抓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将其作为素材编制市场舆情分析报告和相关艺术品知识、风土人情、鉴赏服务方面的文章,在交易平台、微信、微博、博客、论坛、QQ群进行,以服务和知识传播为载体,达到推广目的。由于市场舆情、价格、相关等信息采集采用多线程对指定的网站进行拉网式的搜索,对数据库的访问频度很高,为此专门设定本地SQLLITE数据库,用于存储采集的临时数据,避免对中心数据库带来冲击与不稳定,对经采编整理后的正式数据则要全部写入中心数据库做永久性保存。
四、功能设计与实现
系统功能设计为前台系统和后台系统,前者是面向消费者网络交易及互动信息平台,也是面向经营者的市场信息查阅平台,后者是针对交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信息收集的辅助工具等。系统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框图中红色部分只对经营者,需登录认证才能阅览,对消费者是透明的。1、前台系统交易大厅:按艺术品门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所要销售的产品,消费者能够在此进行商品购买,售前咨询等活动;网络会展:按艺术品门类设置专题展厅,设有根雕展厅、马勺脸谱展厅、皮影展厅、面花展厅、盆景展厅等;艺术大师:对艺术品制作艺人进行介绍,包括艺人资质证书、代表作品、获奖情况等;网上拍卖:通过拍卖、幸运大转盘、抢红包等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注册,挖掘潜在消费者;工艺介绍:对艺术品制作场景、工艺、维护保养进行介绍,提供相关知识与服务。对艺术品来历、风土人情、传说故事等进行编辑,工艺介绍可以是文字性内容,也可以是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提供在线阅览和下载,提高艺术品宣传的传播速度。现场咨询:通过QQ、腾讯通等即时通讯工具,提供一对一即时在线服务;互动论坛:开放式论坛,用户可以对艺术品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会员注册:参与交易或论坛的用户均要求用户使用邮箱注册,获取潜在客户信息;市场舆情:经营者查看已经市场舆情,价格分析、客户群体分析等资料。近期活动:向经营者近期举办的实体活动信息,如:会展信息、广告活动等。2、后台系统信息维护:对交易大厅、网络会展、网上拍卖等前台内容进行维护和更新;统计分析:对销售情况、库存情况、收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客户分析:对注册客户、公众号、微博、博客的粉丝等潜在客户进行分析,分析客户关注点、兴趣爱好,识别潜在的消费者;客户关怀:在客户分析的基础上,对潜在消费者通过广告投放或购物卷赠送、发红包等方式,培育和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信息:通过微信、微博、博客、社区论坛、QQ群等社交工具,艺术品鉴赏、保养服务、知识讲座等信息,吸引更多的客户关注交易中心;舆情监测:对论坛、网上卖场、微信、微博的信息进行定向搜索,自动提取市场动态和价格信息,将其存入数据库中,提供后期的价格市场分析;系统管理:系统设置和权限管理等内容。
五、结果与结论
到了2010年,货币出口开始转向物价,从2010年7月到2011年7月,CPI同比涨幅从3.3%到了6.5%,但在这波通胀潮中我们加息的脚步一直没有跟上CPI的上涨。
于是,钱开始转向农产品、艺术品市场,随后流向了高利贷,转向实业。现在的事实是,股市不涨、房价欲跌,钱如果不留在银行,又会去哪里呢?
经济不错,股市不行?
金融危机,各国普降利率,中国也不例外,存款收益变得微乎其微,货币贬值忧虑增加,于是股市、楼市翻红之际,存款开始了大搬家。
A股指数自2008年11月开始探底回升,至2009年11月16日收于3625点,涨幅达117.97%,股民这一年收获颇丰,但这只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故事,没及时撤出的股民成了刺激政策的埋单者。
2009年银行贷款大数上增长9.6万亿,政府财政投资5千亿,加起来10.1万亿,去年投资增长虽然增长30.1%,但是大概增长7万亿,3万亿并没有投资,去哪了?股市和房市。
好景不长,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2010年信贷资金开始正常化,股市又从3000多点回到了2000多点。“中国是经济不错股市不行,其他国家是经济不行股市不错。”一位股民如此说。
银行到企业再到股市,这种资金流动是中国经济一条特殊的资金链,当实体经济难以吸引资金流入时,股市成了资金最后的去处,当实体经济好转时,刺激资金就会“被要求”撤出来。
“股市作为国人信心提振的标志,其由熊转牛的过程,将是中国经济触底反转的前提,其气只可鼓不可竭。若股市跌,则中国消费的主体近1亿中产阶层的信心殆尽,何谈消费?厂商和居民一旦形成通缩预期,便会推迟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持币待购行为进一步打压总需求,价格水平面临持续下行压力。而价格的进一步走低促使人们产生更低的预期,进而更加捂紧钱袋子。羊群效应及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了预期差、消费少、价格低的恶性循环,在投资、消费、预期、价格之间产生了怪圈。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打消通缩预期是经济复苏的关键之一。而股市则扮演着重要的信心提振角色。可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当时的股市上也有所体现。”业内人士曹京生指出。
但随后事情起了变化,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表示,“2 0 0 9年中国当时用的财政刺激, 名义上是财政刺激,实际上是信贷刺激, 财政赤字中国没有怎么增加,2 0 0 9年是最大一年占3%左右,我估计今年2%左右,但是我们的信贷在2009年增长30%,比2 0 0 8、2 0 0 9、2 0 1 0年这三年的货币增长明显超出GDP50%多。最后这一轮保增长政策完成之后,发现政府其实没有怎么伤筋动骨,反而是企业和银行资本金不够了,需要到市场上进一步融资。”
这一上市融资,股市就掉下来了。
随着经济过度复苏,货币紧缩开始,股市由此更是步入了漫漫熊途。“一年多下来,我已经赔了50%”,一位股龄很长的股民对记者说。
攒钱不如攒房子!
几乎与股市同时,楼市也热了。2010年3月国土部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涨幅达25.1%,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凡在一线城市有过买房经历的人都能感觉到,前两年买房子是没有看房阶段的。不下单、不预付,转头房子就是别人的了。
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金融现象,是因为货币过多之后流到某一部分人手里,这些人用房地产做货币的替代品,过去是攒钱,但负利率的这些年,攒钱越攒越亏,于是开始攒房子。”
在人们预期下, 虽历经“ 国四条”、“新国十”条调控,房价依旧坚挺。最后各地采取的办法是直接限购。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指出,限购政策是个行政办法,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都起了作用,但还差那么点火候才能把房价抑制住,为了把过高过快上涨的势头给抑制住,最后不得已出了这样一个限购的措施。
限购加限贷让人们的预期开始改变。目前,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新建商品房到二手住宅,一波楼市降价潮正逐渐形成并呈蔓延之势,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近日均出现了多个项目大幅降价促销,其中不乏龙湖、中海、绿地、恒大、富力等大型房企。
这仅仅是个开始。“ 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地产公司的现金流已非常恶化。”汇丰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谢国忠认为,一般房价下跌是有三年的通道,全世界的调整都是这样,有的甚至会长一些,比如日本。美国是2006年夏天开始下降,在2009年止跌,维持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下降。他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先跌20%到30%,然后会出现需求,这就是为什么降价销售是增加了,等这些刚性需求消耗之后,又会继续跌。”
从去年10月20日进入加息周期后,央行3年来首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从5.94%上调至6.14%。记者算了一笔账,市民现在贷款100万元买房,如果按揭30年,跟去年同期相比,利息需多交8万元。如果楼价
下跌,购房者还得承担资产缩水的损失。
郎咸平认为, “ 社会把太多的资源给了房地产市场,这直接宠坏了楼市,造成了很多人的误判。”负利率无疑是个重要推手。谢国忠今年早些时候指出,对于已经涨了二、三十倍的房价来说,下跌5 0 %并不难。当加息至负利率时代结束时,房地产拐点最终就会出现。
“聪明”人什么都买
蒜价最先上场,2010年上半年,大蒜每公斤售价超过十元。在此之前的很多年里,蒜的售价都维持在3元以下。
“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破纪录增加的情况下,货币进入不了实体领域,同时房价、股市又比较低迷,货币就要选择出口,寻找投机机会。第二个原因,在货币流动性的前提下,有些人对个别产品进行炒作,比如绿豆、大蒜、姜。”经济学者马光远表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表示,“前几年大家听说,温州人到山西炒煤矿。当然后来政策调整了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有一段时间炒股票、炒房地产,房地产现在不能炒了,股票也动不了,所以就寻找各种各样的产品。”
“ 笨一点的、不了解市场的去放高利贷,聪明一点的,像江浙资本,脑袋瓜活的,就去轮番炒作这些农产品小品种。由于投资渠道不畅,每当一批资金从房地产、煤矿等产业撤出时,就会出现大量游资,涌向农产品等市场,给这些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带来大幅波动。”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常清表示。
业内人士透露,操纵这些农产品所需在几十亿元间,这对于游资来说,只是很小的资金规模。
但这种游资炒作的负面效果在如今已经显现,蒜价大跌、姜价大跌,丰产不丰收十分严重。在去年姜蒜价格最高的时候,生姜在上海的批发价为10元/斤,在山东当地的收购价则高至6.5元/斤。但从年初到现在,姜蒜价格一路下跌,目前当地收购价已经普遍跌到了0.8元/斤,最低4、5毛就能买走,扩产农民被狠狠地“姜一军”。
炒作艺术,唐突西施
游资还看上了艺术品市场。2011年的春拍,拍场上最活跃的是基金、最关注的媒体是财经媒体,最重要的人是出身资本市场的刘益谦……
嘉德春拍上,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一亮相,直接被人叫价至1亿元,这立刻引燃了现场的竞拍气氛。经过长达45分钟,总共近50次的激烈竞价后,《松柏高立图》落槌价锁定在3.7亿元,加上15%佣金,成交价达到4.255亿元。售出者就是刘益谦。这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确实回报率最高的作品,购入时只花了约3000万元。
书画不是最先涨的。石材、木料、兰花、钻石都曾经历过类似的上涨。
以档次较高的橘皮红田黄石雕件为例,2000年每克约3000至5000元,5年前涨至7000至8000元,2010年以飙升至2万
至3万元。而满绿翡翠手镯,10年前每克约8000到1万元,5年前涨至3万到5万元,2010年已经达到20至30万元。涨幅
都在10倍以上,高的甚至达到几百倍,堪称疯狂。
仅2010年的中国拍卖市场而言,中国书画拍卖成交额增加的248亿元,同比增长229%;瓷器杂项的拍卖成交额增加了100亿元,同比增长125%,油画和当代艺术品的成交金额增加28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22件拍品成交价过亿。《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41%。
与股市不同,艺术品市场规模小、信息不对称,少量的专业经纪人控制了定价机制。而他们一旦遭遇经过资本市场历
练的“老江湖”,就变得无足轻重。
2010年以来,艺术品投资市场持续回暖,对于不尴不尬游离在股市和楼市之外的游资具有“致命诱惑”。多位资深藏家表示,近两年的拍卖会上,传统藏家多被“边缘化”,最活跃的往往是“生面孔”,他们或者来自江浙、或者来自山西内蒙,大多出手阔绰、只买场内估价最高的作品。
持续中国艺术品分析报告的北京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总监马学东表示,根据调查,这些新面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个人藏家,多为民营企业主,主要从事于金融、房地产、能源等高利润产业;艺术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包括公募与私募,目前以私募为主,他们多偏好书画藏品,最在意回报率;非传统收藏机构,包括部分有意向文化产业发展的企业或以建立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为目标的企业机构等。
本刊记者采访的某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就表示,2010年末,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房地产、车市等投资渠道严重受限,
越来越多的热钱更是疯狂地涌向没有限制、没有门槛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当中。
和拍卖市场并驾齐驱的是各地上马的文交所,从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开始,到郑州、成都等地的艺术品交易所,阻隔
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与普通投资者之间的那堵墙,仿佛一夜之间被拆除了。
四处突围的资金制造了天价艺术品,同时催生了艺术品市场的泡沫。“艺术品市场相对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所以在整个资金链稍跑到这个市场里面就引起价格很大的波动。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泡沫中的泡沫”,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
大多数人认为,艺术品的稀有性、唯一性,使得价格不断攀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带有投机行为
的市场,都存在巨大泡沫,而且泡沫有随时破裂的可能。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艺术品市场迅速崛起。从1987年到1990年,国际拍卖会上40%的西方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买家的手中。这4年间,日本从西方进口了138亿美元的艺术品。而这一泡沫在90年代中期完全破裂,至今仍未愈合。同在2011春拍中,2010年秋年还被称为“软宝石”田黄,出现流拍,天津一件备受关注的玻璃种翡翠挂件也以流拍收场似乎说明了,资本来得快,走得也快。
就像曾经在股市、楼市、农产品上发生的那些故事一样。
全民炒楼、全民放贷、全民PE
经济学家陶冬指出,今年国企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对实业投资缺乏兴趣,热衷于放高利贷。
大集团从银行获取贷款,再通过旗下财务公司中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从事资金拆借,借助自身的融资能力,赚取利率上的差价及中介抽成。民间集资也十分火爆,而且由浙江等传统据点向各地蔓延,各大城市有集资活动,农村地区也有,往往附有很高的保证回报率。资金的去向同样模糊。他估计,民间借贷中六成以上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了房地产市场,而生产经营类资金需求则很少,且往往以短期过渡为主,解决上游客户资金未到账前的开支。
随着银根的抽紧,民间借贷骤然升温。浙商总是对经济形势反应最为敏感的群体。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今年上半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为1100亿元,而去年同期该行的数字显示为800亿元,这意味着过去一年间温州有300亿元资金涌入民间借贷领域。今年1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在23%左右,到了6月涨至24.4%,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
记者了解到,年初宁波部分企业的民间借贷利率从原本的“一分半”一度提高到“起码两分半”,以往资金流量充足的企业也面临着资金链的压力,尽管现在民间借贷的利率已经回落到“两分”,但部分外贸企业还是处于“停工”或者“准停工”的状态。
业内人士透露,不少企业都是“靠着原来吃下来的地皮‘冬眠’,等待外贸形势和资金链的复苏。”比如,几年前以1000多万元买下位于宁波镇海郊区的土地,加盖厂房之后,到现在的市场价格已经“足够全家坐吃山空”,“现在外贸利润薄还不如不做了”。
据一直从事房地产业的资深人士介绍,不少从事外贸的企业主已经将资金转入国外的房地产投资,其中,澳洲和新西兰因为“相对价格低廉”和“可以帮助子女移民”最为“吃香”。
该人士从2008年开始到澳洲投资地产,金融危机后在澳洲购入的地产在经济逐渐恢复景气和澳元连续走强的背景下,资产翻了几番。对比外贸企业的“利润薄”、“资金紧”,投资国外的地产乃至直接购买国外的土地、自建房后出售已经成了不少企业主的选择。
除了民间借贷和境外投资,大量资金涌向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VC市场共募集新基金73只,新增可投资于内地的资金量超过81亿美元,募资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同样,P E市场上,今年上半年共募集新基金55只,募集金额达到145.41亿美元。由于去年同期有超大规模外币PE基金募集到位,今年PE募资呈现同比下滑态势,但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长了131%。前文中提到的私募投资总监表示,目前新能源等实体领域也已成为热钱流入的主要领域。
摘要:陶瓷雕塑作为一项传统行业艺术,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陶瓷雕塑的制作工艺和质地各不相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艺术元素,这也是现代陶瓷雕塑应吸取的精华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保护保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发
展思路。
关键词: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留下了很多文化产品,陶瓷雕塑就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后人对其传承并弘扬发展。然而,目前来看人们常常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过度改造,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将现代经济发展的因素过多地融入其中,这非常不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历史价值逐渐被人们遗忘。因此,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撑,加强对其保护力度。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文化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本文就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思路进行浅谈。
一、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陶瓷雕塑传承的外界环境不断恶化
传统的历史文化产品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记录与印证,现代社会人们过分的追求物质生活,对文化产品的重视也多是源自于其背后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很多传统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和过度盲目改造导致的,使传统文化产品本来的韵味消失殆尽。陶瓷雕塑是我国一门传统的艺术学科,其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是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但受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冲击,陶瓷雕塑传承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植入了更多的商业元素,使其本质发生改变。
(二)陶瓷雕塑艺术品制作传承断代
陶瓷雕塑手工艺术品是当时历史年代艺术思想凝结而成的,和时代的发展融合异常艰难,这就要求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淘洗”。但是当时的手工艺人们忽视了制作技术的重要性,手工作坊是家庭生产模式,技术传播范围狭窄,导致了手工家庭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蕴藏着宝贵的历史文化,却文化水平有限、不懂手工制作技术重要性的传承人认为是“没价值”的破烂东西,而在生产制作中,忽视了传统技术的传承,导致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制作工艺在今天断代失传,使我国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工作陷入了困境。
(三)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机制不完善
从思想层面来说,对陶瓷雕塑艺术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强大的思想意识,撑不起健全的保护机制,没有完善的保护发展机制,导致了保护工作异常艰难,众多种类的陶瓷艺术品被损坏,甚至是消失,这是艺术品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最为现实和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强对所在地区陶瓷艺术品保护的重视,正确认识它们的文化价值,做到千古文化在今天的有效传承。
二、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思路
(一)营造良好的传承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舆论氛围
艺术品的创作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创作性思维。这就要求今天的传承者们在创作陶瓷雕塑艺术品时,不仅仅要基于传统的制作工艺,更要发挥创作性思维,将陶瓷雕塑艺术品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做到有效传承。陶瓷雕塑艺术品不仅是当时历史时期文化的凝结,同时不同地区的艺术品也蕴藏着当地的文化传统,在当今的传承过程中,大量的陶瓷雕塑艺术品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求而改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仅仅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更加会制约商业的长期发展。这就要求当地将目光放长远,在创作性发展艺术品的同时,分一部分资金用于传统经典艺术品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艺术节等等相关的第三产业,延长商业线,吸引文化投资。这样共赢的举措,既能够保证当地陶瓷雕塑艺术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又能够为当地带来文化影响力,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建立共赢模式。
(二)加强陶瓷雕塑艺术品保护和传承发展
各地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工作上,政府部门要起到牵头作用,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提供帮助,加强对传统工艺制作人的保护力度,完善保o体系。聘请专业人员,将这些代表文化遗产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进行有效保护。注重特色性和区域性,将特色陶瓷雕塑艺术品保存下来,收集带有当地特色文化及本土知识的艺术品,使得文化精髓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流传。同时保持创新性,在传统的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制作风格上,融合加入当代的时代元素,丰富艺术品的文化内容。只有将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将当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使优秀的艺术品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想要得到多样化的发展,必须以吸收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精髓为基础,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其中,追求艺术的真谛,这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张晓刚市场分析报告
作为中国较早成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张晓刚在中国当代油画市场上一直扮演着领跑者和风向标的角色。金融危机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调整、筑底,张晓刚油画市场快速回升的势头明显,不仅再次达到新的高度,在残酷的市场洗牌后,也再次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的排头兵。
我们认为张晓刚油画市场拥有以下三个重要的价值因素:
1、张晓刚的油画作品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中老照片似的脸谱形象已经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品牌艺术符号。《血缘:大家庭》系列等具有“政治波普”特征的作品,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机构和私人收藏家,市场基础好。
2、2008年金融危机后,艺术品市场进入了调整期,经过一轮残酷洗牌,部分艺术家逐渐淡出市场,从而更加凸显出了拥有内在价值的艺术家,张晓刚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显著的一位。在市场调整过程中,张晓刚的市场表现有所回落,但幅度相对有限。
3、2011年春拍,张晓刚的油画作品《生生息息之爱》刷新了中国当代油画的世界拍卖纪录,其个人油画指数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张晓刚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回调的拉升者。其油画作品价格与市场的良好匹配,在根本上筑就了他在中国当代油画市场的历史地位。
鉴于市场调整后,张晓刚的艺术价值被重新认可,并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之一,大家都很关心其后续的走势,本文将从2011年春拍表现、市场整体走势、代表作品和重复拍卖四个方面对张晓刚油画作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将来的走势。
2011年春拍综合分析
2011年春拍,张晓刚油画作品的市场表现堪称完美:其个人油画指数创下历史新高,与去年秋拍相比,上涨86%,近乎翻倍;作品《生生不息之爱》高价成交,不仅刷新了其个人的世界拍卖纪录,也刷新了中国当代油画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交总额突破两亿元,成交率高达100%。张晓刚已然成为当下中国油画界炙手可热的艺术家,其个人油画指数和油画作品成交总额均已领跑中国当代油画界,成交量和成交率也均名列前茅。
今年春拍张晓刚的油画作品共上拍17幅且全部成交,这些作品基本涵盖了张晓刚的主流油画类型,可见其作品的市场接受度广泛。从形式上看,纸本油画7幅,布面油画10幅;从创作时间上看,跨度大――横跨20年;从作品系列看,既包括《血缘》《记忆与失忆》《生生息息》等主打系列,也有其早期纸本油画;从画幅上看,大小各异,最大尺寸作品是最小尺寸作品的300倍。这17件油画作品,上百万的有16幅,上500万的有9幅,上千万的有4幅。唯一未上百万的作品是一幅13×13cm的纸本油画作品,虽然受到画幅影响未达到百万,但平方米单价却超过千万。包括这件小尺寸作品在内,张晓刚1986-1989年创作的5幅纸本油画均深受藏家欢迎,每幅的平方米单价都超过了1000万,平均价格甚至超过了其画布油画,这在其他画家的拍卖作品中是很少出现的。
今年春拍张晓刚油画作品之所以表现突出,归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在香港苏富比(微博)(微博)春拍上取得开门红,上拍作品均突破500万,《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的高价刷新了中国当代油画的最高拍卖纪录,成为最贵的中国当代油画。首战大捷为后续的拍卖奠定了良好的基调。第二,上拍的17幅油画作品中至少有8幅是国际知名收藏家尤仑斯拿出来的,故在拍场受到买家的追捧,为张晓刚的作品增加了市场溢价,推动其价格整体走高。第三,张晓刚作为中国当代油画的代表人物,其油画作品历来受到藏家的青睐,在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时期,其油画作品就像指标股一样,拥有较大的上升动力。
张晓刚市场整体走势
我们通过梅摩-中国油画张晓刚指数与梅摩-中国当代油画指数走势比较图来分析张晓刚油画作品市场历年来的表现,其中成交量是张晓刚油画作品每半年的成交件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张晓刚的个人油画指数一直远远高于中国当代油画指数,充分说明张晓刚油画作品的市场表现一直优于中国当代油画的整体表现。自2000年以来,张晓刚的油画作品一直拥有很好的市场,广受机构和私人藏家的喜爱,其油画作品的总成交率接近90%。从2006年起,张晓刚的油画市场开始放量上扬,指数一路飙升,并于2008年上半年达到第一个高点。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油画指数有所回落,到2009年末跌至谷底。2010年,张晓刚的油画指数率先反弹并快速上扬,2011年春拍更是达到了新的历史高点凭借今年春拍的良好表现,张晓刚已然站在中国当代油画的最高点。
1.市场试探阶段(2000年-2005年)
作为“F4”的一员,张晓刚在中国当代油画市场上扮演着领跑者和风向标的角色。1992年,张晓刚的艺术风格逐渐成熟并开始创作《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与此同时,张晓刚结识了香港汉雅轩的老板张颂仁。在张颂仁的支持和推动下,张晓刚参与了多次国际性的画展,在国际性媒体上的频频曝光,引起了海内外收藏家的关注。这几年的大力推广为张晓刚的油画市场奠定了坚实而广泛的基础。从1994年开始,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进入拍卖市场,逐渐在拍卖市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进入21世纪以后,张晓刚的油画作品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已进入了系统性试水的阶段,为后续大量画作的上市做出了良好的铺垫。由于上拍作品多能100%成交,且作品均价也稳步攀升,为卖方大胆的进入市场树立了信心。在2005年秋拍,张晓刚的《黄色婴儿系列》拍出159万元人民币,成为张晓刚油画市场上的第一幅百万大作。
2.市场繁荣阶段(2006年-2008年春拍)
2006年,张晓刚油画作品上拍量暴涨,从2005年的5幅增加到48幅,将近2005年的10倍。即便如此,激增的供给量并未超出买方市场的承受范围,48幅上拍,44幅成交,成交率高达91.7%,充分体现了张晓刚油画作品买方市场的实力。自2005年张晓刚第一件百万油画诞生后,其作品的价格便一路扶摇直上,第一件千万油画作品不仅在2006年应运而生,而且被一再刷新,连创中国当代油画新高。2006年成交的44幅作品仅有4幅的成交价格在百万以下,而这四幅作品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尺寸纸本作品。由此,张晓刚开始引领中国当代油画市场的第一轮上涨周期。
2007年,全球经济的良好态势为艺术品市场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张晓刚的油画市场继续放量,全年上拍82幅,成交78幅,成交率高达95.1%,总成交额超过了4.6亿元人民币。成交价格继续创造新高,70幅油画的成交价格超过百万,11幅作品超过千万,而未超过百万的作品都是1986年创作的小幅纸本油画。这些早期纸本油画虽未突破百万,但单位均价与其布面油画不相上下。2007年张晓刚的油画市场体现了很强的国际性,在伦敦、纽约这两个国际市场上拍了39幅作品,接近上拍总量的一半。
2008年春拍,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行情继续小幅上扬,并达到了顶点:油画作品《血缘:大家庭三号》的价格再次创造了新高;上拍37幅,成交31幅,83.8%的成交率虽然不算低,但显然已经受到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3.下跌筑底(2008年秋拍-2009年)
2008年下半年,艺术品市场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所受波及尤为惨烈。不过,张晓刚的油画行情并未像中国当代艺术整体行情那样迅速下滑,而只是在2008年下半年小幅调整。2008年下半年,上拍数量骤减,成交率跌至2004年至今的历史最低点66.7%,但12幅成交作品均超过百万,在价格上形成强力支撑。在中国当代艺术整体行情大跌的情况下,张晓刚指数仅有小幅调整,体现了市场对张晓刚的信心。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大市随之进入严重的萧条期。2009年,张晓刚油画作品的上拍数量仅为15幅,但值得关注的是,全年仅有2幅作品流拍,成交率达到86.7%,而且2009年下半年的油画作品全部成交。说明在市场萧条期,藏家对张晓刚依然有很强的信心,为后续的快速反弹创造了条件。
4.再攀高峰阶段(2010年-2011年春拍)
2010年,艺术品市场逐渐恢复活力。经过2009年的调整、筑底,2010年一开始,张晓刚的油画就进入了上升通道,价格不断的攀升,并在下半年开始放量,成交率也重新回到90%左右。2010年下半年,《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以4555万人民币成交,刷新了张晓刚的个人拍卖纪录,无疑为张晓刚油画市场的复苏注入了一支强心剂。2011年春拍,延续去年的上扬态势,17幅作品全部成交,个人拍卖纪录不仅被再次刷新,张晓刚也再次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市场的领跑者,个人指数一举超越2008年,率先跨上了新台阶。
代表作品价值分析
我们将从拍卖价格、艺术价值和现有价值三个方面对张晓刚油画作品进行分析,以寻找张晓刚市场表现最好及最有潜在升值空间的油画作品。
价格分析:
我们先分析最受市场欢迎的作品,下表是张晓刚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十幅油画作品。表中的最后一列是根据梅摩-中国油画张晓刚指数估算出的作品现值区间。现值区间是利用梅摩-中国油画张晓刚指数将作品当时的拍卖价格进行折现算出作品现值,并按照现值的三分之一作为浮动区间计算得出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张晓刚成交价格最高的十幅油画作品大部分属于《血缘-大家庭》系列,再次证明了《血缘-大家庭》系列在张晓刚油画作品中的重要性。
张晓刚的画作具有非常独特的个人性、历史性以及政治性,具有明显的“政治波普”特征。政治波普,本就是当代艺术市场颇受追捧的对象,张晓刚巧妙地将其融合到了具有很高表现力的绘画中,为其油画作品的高价位奠定了基础。这种对于政治波普的鲜明诠释,为张晓刚的油画在西方打开了巨大的市场,受到了广泛的推崇,他的十幅最贵的油画作品有九幅都采用了这种表现形式。
继2010年秋拍创下个人作品新高之后,今年春拍,张晓刚的油画作品再次刷新个人拍卖纪录,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张晓刚油画作品的追捧,也印证了张晓刚油画作品近年来持续的上涨势头。
重要作品分析:
《生生息息之爱》是张晓刚早期艺术生涯中的一幅代表性作品。画中多位上身的原始男女,与襁褓中的婴儿、羔羊、鸟兽一起栖身于大自然,充满神秘的象征意味。在主题和形式方面,此作与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画作色彩单纯富神秘气息,平涂技法富装饰感与浪漫气息,与云南的地域文化有密切相关性。
《生生息息之爱》是张晓刚艺术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画作。在此之前,张晓刚的作品大多是表现主义的,但在这幅作品之后,他的风格开始转向现实主义。由于作品的独特性、稀缺性和重要性,加之艺术市场整体走热,造就了这个创纪录价格的诞生。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专场拍卖中,《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以7906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张晓刚本人的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
张晓刚的《血缘》系列,旨在探索特殊时代中政治与社会间的紧张关系。这类作品具有相同的特征,即画中人物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表征:全家福合照、中山装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单眼皮、瓜子脸、特定时代特定的呆滞表情。张晓刚一般会采用平涂式的手法和炭精画法来绘制这类作品。作品抓住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脉络,画中人物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机械且毫无生气。关于《血缘》系列,张晓刚说过:“1993年我刚开始画《全家福》,经过一个阶段后,我才逐步认识到,在那些标准化的《全家福》中,打动我的除了那些历史背景之外,正是那种被模式化的‘修饰感’。其中包含着中国民俗文化长期以来所特有的审美意识,比如模糊个性,‘充满诗意的中性化美感’等等。” 《血缘:大家庭三号》,创作于1995年,是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的代表性作品,故能取得良好的拍卖成交价。
《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是张晓刚艺术转型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作品以20世纪中国历史、民族命运为主题,运用早期超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表现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中华民族开创新时代的气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是张晓刚第一次使用照片素材作创作的作品,是他后来代表性创作题材“老照片”的开端,并由此衍生出闻名艺坛的《血缘:大家庭》系列。《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在此之前从未在拍场上露面,正是这些因素使作品具备了非常重要和宝贵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拍中,张晓刚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估价为2100万至2300万港元,最终以5218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张晓刚本人当时的世界拍卖纪录。
本报告由梅摩艺术指数研究中心,李燕玲、杨雅娟和尹诚执笔
张晓刚市场分析报告 (下)
现值分析
根据张晓刚个人指数计算出的现值进行排序,价格前十位的作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排名第三的《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一跃成为现值最高的作品,而原先未进入TOP10的《天安门》竟然排到了第二位,今年春拍创纪录的画作《生生息息之爱》则只能屈居第三位。包括《天安门》在内的共有四幅2006年拍卖的作品进入了TOP10,说明张晓刚在2006年还处于放量上升的阶段,其个人指数远未达到市场预期,故当年成交的作品并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的市场价值,仍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当然,市场空间未完全实现也成为推动2007年张晓刚个人指数大幅上涨的内在动力。
从重复拍卖看张晓刚的市场估值
我们将从张晓刚油画作品的交易记录来分析张晓刚的市场情况。下表是张晓刚油画作品上拍次数和成交次数的统计情况,表中的数字表示符合条件的张晓刚油画数量。
根据统计,张晓刚油画作品在二级市场共上拍过223幅,其中,上拍过一次的有183幅,上拍过两次的有36幅,上拍过三次的有4幅。其中,在上拍过两次的36幅作品中,两次均成交的作品高达30幅。在上拍过三次的4幅作品中,三次得以全部成交的有3幅。可见,张晓刚油画作品的市场认可度和流通性比较高。
市净率是股票价值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净率越低,说明股票被市场低估,长期投资的价值越高。我们灵活的借用市净率这一指标,来分析画作的本身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油画作品市净率时,将每股股价转换为画作当期的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转换为当期价值。当期价值是作品上次交易价格通过画家个人指数或油画市场指数折算后的估价,即账面上应有的价值。这就对能够进行市净率计算的作品提出了三个要求:1、必须上拍两次及以上;2、必须拥有两次及以上的成交记录;3、成交记录要在指数建立以后(2001年秋拍)。
经过对重复拍卖记录的筛选,张晓刚的作品中有26幅成交两次和2幅成交三次的作品符合市净率分析的条件,共得到30对有效的数据。以下是对这30对数据所进行的市净率分析。
根据左表中市净率的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两个发现:
1、从两组市净率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重复拍卖作品的市净率基本都小于1,这个时期正是张晓刚的下跌调整期。该时期两种市净率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性小于1,说明作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应有的价值高度,这与金融危机对藏家造成恐慌心理有着必然的联系。该时期较低的上拍量和较高的成交率,既表明藏家的惜售心理也说明不少有眼光的藏家抄底买入张晓刚作品的决心。金融危机充分验证了张晓刚油画作品的价值所在,而该时期被低估的成交价格和较高的成交率恰恰为张晓刚新一轮的快速上扬提供了动力,拓展了市场回调空间。
2、拍卖市场具有自我调整的功能,画作最终会在重复交易中逐渐接近其较为真实的价值。我们进行市净率分析的作品中,《血缘系列-大家庭》和《手记》两幅作品拥有三次有效成交记录和两个市净率,这两幅作品的市净率都体现了价值回归的趋势。以《血缘系列-大家庭》为例,第一次于2006年11月22日在北京匡时(微博)秋季拍卖会成交,2008年第二次成交时的两个市净率分别为0.26和0.65,明显被市场低估。2010年这幅作品第三次上拍时,价格就明显上扬,市净率分别达到了2.14和1.36,说明此前被低估的部分被买家重新发现,给予了较高的溢价,使得这幅作品逐渐调整到更加相匹配的价格。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市净率小于1就是价格被低估,关键还要看作品是否具有相匹配的内在价值。此外,作品市净率小于1也可能是因为市场趣味发生转变,该作品的市场受青睐度下降,价格的上涨速度落后于整体市场行情。
近期展览
张晓刚的艺术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得益于其参加过的众多国内外群展和个展。其早年参与的“后89中国新艺术大展”“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等群展是国内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当代艺术展,具有非常高的学术意义。在画展成功举办的同时,其作品先后被日本福冈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和知名私人藏家收藏,扩展了张晓刚作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
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在推广张晓刚的艺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早由中国香港地区和一些欧美画廊通过举办个人画展的方式夯实了张晓刚的收藏基础,逐步建立了其在海外的画廊销售渠道和价格体系,使张晓刚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从2007年到2011年五年期间,张晓刚参与的群展和举办的个展共31次,且举办单位多为国家级美术机构和国际顶级画廊,如中国美(微博)术馆、日本国立新美术馆、佩斯画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这些展览引起了全球收藏界的瞩目,使张晓刚作品的藏家基础更加坚实可靠,为其油画作品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做了良好的铺垫。
结论
本文从2011年春拍表现、市场整体走势、代表作品和重复拍卖四个方面对张晓刚油画作品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张晓刚的油画市场能够在2011年春拍创造新高是其油画作品内在价值和市场繁荣双方面因素促成的。虽然张晓刚油画市场已经处于高点,但其早期拍卖的作品和在金融危机时被低估的作品仍然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再加上市场上买家对张晓刚油画作品的追捧,在市场持续繁荣的情况下,张晓刚油画市场行情应该会继续上扬。
附录1:统计数据介绍
1) 本文所采用拍卖数据来源于雅昌艺术网、佳士得官网和苏富比官网。统计的画作仅包括油画、丙烯画,不包括水墨、水彩、雕塑、版画、书法。
2) 目前的统计周期为半年,按照公历划分的上下半年统计,即春拍(01.01-06.30)、秋拍(07.01-12.31)。
3) 本文中所提到的价格,除了着重指出的,计价货币均为人民币。
4) 个人油画指数:梅摩艺术品指数研究中心针对艺术家油画作品的拍卖记录进行统计筛选,利用统计学手段对不同时期的价格进行回归分析,反映艺术家油画作品市场走势的指数。类似于股票市场个股的价格走势,个人油画指数能够作为判断艺术家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走势的依据,对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进行价值预估。
5) 春拍成交量:2011年上半年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的油画数量。
6) 春拍成交率:2011年上半年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油画数量与上拍油画数量的比值,反映了该时期艺术家油画作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是艺术家油画作品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7) 春拍成交金额:2011年上半年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油画作品的价格总和。
8) 累计成交量: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油画作品成交的总次数。
9) 累计成交率: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油画作品成交总次数与上拍总次数的比值。
10) 累计成交金额: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油画作品的价格总和。
11) 涨幅:与上一个时期相比,同一统计数据的变化比率。
12) 市净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净率越低,说明股票被市场低估,长期投资的价值越高。油画作品市净率是对股票市场市净率的一种借用,针对作品本身价值与市场价格进行分析。计算方法是用画作当期市场价格除以同一画作折算到当期的价值,折算过程需要使用梅摩中国油画个人指数和市场指数。
附录2:梅摩艺术品指数
梅摩艺术品指数由梅建平教授和摩西教授共同创建,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市场走势。其通过跟踪同一件艺术品的重复交易记录并由此构建科学的艺术品价格指数体系。
梅摩艺术品指数目前已被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定为世界十大资产指数之一,使用者包括安联保险、摩根士丹利、美林、UBS、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并见诸全球数百家主流媒体,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时代周刊、福布斯杂志,华尔街日报、上海证券报(微博)等。
梅摩艺术品指数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从艺术品交易市场看,梅摩指数覆盖了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和大中华区全球四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从艺术品类别上看,梅摩指数覆盖了美国画派、印象派、英国画派、大师经典、拉丁画派、中国传统和中国现当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