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8 16:40: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内外招投标现状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由5名资深投资策划专家和产业经济竞争情报研究实战派人士共同打造的专业投资项目咨询机构。我们的远景是成为中国、最专业的产业投资信息收集(研究+传播)及投资项目咨询策划机构。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改委批复、政府专项资金、政府立项备案、申报材料、资金申请报告范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格式、资金申请书范本、扶持资金申请书、向政府申请资金请示、关于申请资金的报告、贴息资金申请报告、发改委甲级资质、项目背景和必要性、投资估算及筹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金申请报告、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工程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基金。
【报告描述】
政府投资项目中,采用投资补助和贴息方式的,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投资补助,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贴息,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是项目方为获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而向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一种报告。政府资金支持包括投资无偿补助、奖励、转贷、贷款贴息等。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水玻璃项目建设必要性及条件
一、项目法人概况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单位近几年财务状况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3、项目建设内容
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5、项目目前进度
三、项目结论
第二章 水玻璃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二、产品方案
1、产品介绍
2、产品特点
3、产品技术参数及先进性
第三章 水玻璃项目市场分析
一、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1、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产品市场供需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情况
1、主要生产厂商和国力生产力布局
2、产品竞争趋势
3、项目单位优势及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三、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四、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第四章 水玻璃项目建设条件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厂址选择
2、自然条件及环境
3、工程地质条件
4、经济发展及投资优惠
5、原材料及能源供应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土建工程
2、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3、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方案
第五章 水玻璃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技术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二、产品生产工艺介绍
三、主要设备选型及购置方案
第六章 水玻璃项目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劳动安全
一、环境保护
二、节能措施
三、生产安全设施
四、消防
第七章 水玻璃项目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方案
一、项目单位组织机构
二、项目劳动定员和职工培训计划
第八章 水玻璃项目建设期、进度安排和招投标
一、项目建设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招投标计划
第九章 水玻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二、总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情况
第十章 水玻璃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三、不确定性分析
四、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 水玻璃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一、政策法规风险
二、市场风险及防范对策
三、技术风险及防范对策
四、管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五、人员风险及防范对策
六、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七、成本控制风险及防范对策
第十二章 水玻璃项目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件:
(1)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2)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3)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4)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5)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意见;
【关键词】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融资;投融资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各地城镇基础设施功能落后和供应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中,关于基础设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遇到的瓶颈、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模式的研究三个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1.1 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研究
E.S.萨瓦斯(2002)指出基础设施等公共支出结构存在严重的显现和隐现财政债务危机。邓淑莲(2003)指出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弊端是忽视市场的作用。罗建华(2013)指出城镇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单一,平台不够完善缺乏管理和引导。
1.2 基础设施融资体制中的问题研究
秦虹(2003)指出当前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过度依赖政府担保的信贷资金,不利于现融资体制的建立。何佰洲、郑边江(2005)则指出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为的体制和法律障碍。黄如宝、王挺(2006)提出我国城镇基础设施融资存在的缺陷。
1.3 基础设施融资创新模式研究
黄如宝,王挺(2006)提出投融资的创新模式,建议逐步建立城镇基础设施领域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制形式。印成玲(2007)比较研究了城市投融资的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并肯定了项目融资的新模式。王元京、张潇文(2013)提出分主体、分渠道、分方式构造城镇基础设施多元化资金供给的投融资模式和建议。
纵览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在投资主体、模式、结构等方面,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 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理论
2.1 基础设施的概念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又译作“基础结构”,源出于拉丁文“Infra”和“structure”,意为“下面,地下”和“建筑,结构”。该词最早出现于40年代初,西方国家则在18世纪中期开始使用“基础设施”这个概念。目前,最具权威的概念是1994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提出的“基础设施为永久性的成套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所有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共同需要的服务。”
本文探讨的是城镇基础设施,其所涵盖的范围具体而言包括能源系统,水资源和供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和城镇防灾系统这六大系统。
2.2 城镇基础设施的性质和属性分类
城镇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同时又具有私人物品的特征,其具有投资周期长、外部性大以及成本费用高的特点。
从研究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经济规律的角度出发,按照城镇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可以将城镇基础设施分为三类:一是非经营性的城镇基础设施,属于纯公共物品;二是准经营性的城镇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三是经营性城镇基础设施,属于私人物品。
3 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3.1 美国模式
美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过程中,往往要求效率兼顾公平,资金来源有联邦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地方政府担保市政债券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主要有:一是美国各级政府根据职权范围的划分,在投资上有所分工;二是美国政府提供“纯公共产品或服务”和“混合性公共产品或服务”;三是美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财政决策和监管体系十分健全;四是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完善投资法规,健全投资服务和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本参与,促进全社会投资的稳定增长。
3.2 英国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共事业私有化的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方面,英国主要运用了BOT、PFI及PPP等融资模式筹集建设资金。
BOT(全称为Build Operate Transfer)是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PFI(全称为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是指政府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运营。PPP模式(全称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资助模式。
4 国内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授权,对城市建设和维护资金进行筹措、管理的城市建设专业投资、开发控股公司。
上海城投融资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①权益性融资,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的所有权益,如吸引新的投资者,发行新股,追加投资等来实现,而不是出让所有权益或出卖股票。②内源性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内源性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内源性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③债务性融资,主要是指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
上海城投融资的其他债务性融资工具主要有:①短期融资券;②中期票据;③公司债券;④保险资金债权计划;⑤结构性融资工具。
5 国内外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各地政府探索城镇基础设施改革之路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以供我们借鉴。
5.1 引入市场机制
从国内外各地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来看可以发现各国政府都毫无例外地在基础设施领域引入了市场机制。通过吸引私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走市场化的道路,打破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因此通过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自觉的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
5.2 政府要准确定位
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混合性质,因此政府应与私人企业合作来提供。对于公共物品性质的部分应有政府来承担,而政府主要是通过为私人企业提供补贴、授予私营企业特许经营权或提供一定区域的开发权来实现。而对于私人物品性质的部分,政府只需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私营企业。
5.3 加强法制建设
纵观国内外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之路,大部分国家都是立法先行,通过现行立法来规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改革做到有法可依,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也应当针对不同的城镇基础设施领域制定与颁布不同的专业化法规,使每一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都能受到法律的约束,降低市场风险。
总而言之,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合作,再加上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配合我国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步伐。
【参考文献】
[1]杨政坤.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5).
关键词:铁路建设;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现状分析
1.1环境成本的定义
1998年,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5次会议,主题是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此公告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国内目前普遍认同此观点对于环境成本的定义。
从定义可以理解为环境成本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投入,是指同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实际或潜在恶化有关的成本,用于表现经济发展过程利用自然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从铁路建设项目实施的角度来看,环境成本是指同铁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有关的获取资源环境成本、制造与加工环境成本、生产环境成本、使用与流通或消费过程环境成本。因此,对于铁路建设项目环境成本控制,除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也要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确认环境成本并加以控制。
1.2 全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建设项目方面的研究
全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建设项目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有: 赵宗厂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式与项目特质的结合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开创性提出了指导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式实务应用的工作指引,归纳总结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意识,并分阶段进行强化阐释。段晓晨、雷书华在《铁路全生命周期造价计算与控制原理》一书中介绍了铁路工程建设前期、工程交易期、工程实施期、工程运营期成本控制原理,以及国内外铁路全生命周期造价计算与控制理论发展。吴君民、张允晓从企业角度出发,基于全生命周期思想,建立以产品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并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建立回收再利用系统等为主要控制方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环境成本控制。
1.3 现实问题研究迫切性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观念比较落后。
一方面,受传统成本控制观念影响,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仅局限于狭义的生产成本,鲜有对宏观成本(包括环境成本)的考量。先进的环境成本控制理念没有注入铁路建设项目的灵魂,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浪费现象严重,环境成本控制只能“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曾经的环境成本整体控制观念以是否节省为标准,片面强调减少本钱,节约费用开支。这种以“本钱节约”为主导的环境成本整体控制,尤其是在铁路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会挫伤项目建设的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涉及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其他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
另一方面,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环境成本控制内容不全面,范围狭隘。当前,一些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没有将环境成本控制贯彻到铁路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程,特别是在铁路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未全面进行生态设计,招投标采购阶段未全面考虑供应商环境绩效等情况较为普遍,使相关环境成本隐匿在费用项目中,环境成本控制有待全面完善。
因此,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环境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2 控制内容研究
本文将铁路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分为投资决策、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采购、施工、运营维护四个阶段,分别对此四个阶段环境成本控制进行研究。
2.1 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
在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环境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环境成本进行预测。环境成本预测是建立环境成本对象和环境成本动因之间的适当关系,用以准确预测环境成本的过程。因为环境成本预测是环境成本事前控制成败的关键,此时应对铁路建设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确定所能承担的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的范围,并以目标环境成本为基础,进行铁路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设计,有效预防将来环境成本的发生,做好在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实施控制的准备。
2.2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采购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
对于铁路建设项目,可以在工程设计及招投标采购时将绿色设计融入了环境成本控制的思想。绿色设计是积极主动的环境响应型,考虑的是铁路建设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的预防,努力将污染消灭在产生源头。因此,利用这种绿色设计预防污染的思想,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铁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及项目招投标采购单位切实落实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采用适合的模式与政策,控制环境成本形成的过程,以达到环境成本控制目标。
2.3铁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环境成本构成主要是排污费、体系审核费、环境监测费、环保设施运行费、环保设施折旧费、环保改善费、有害物资运输费、固废处置费、绿化费、环保人工费、宣传等其他费用。在此环境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是生态环境监测控制与环境污染控制。
[关键词]工程管理 教学评估 实践教学 改革
一、引言
本科教学评估从2003年开始,国家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将会使得中国的高校获得新一轮的全面发展。评估不是改革,但是它却能促进改革,甚至成为当前促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校投入的最重要保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评估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的目的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然,这才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改革,对高校自治、学术自由等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代替了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着力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估势必会成为促进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体系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评估程序
1.申请条件
⑴申请单位须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
⑵申请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或在国家教育部备案。
⑶申请学校从申请日起往前推算必须有连续五届或五届以上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⑷符合评估委员会受理评估的基本要求。
⑸申请学校必须在提交申请报告的同时交纳申请与审核手续费。
2.申请时间
申请评估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申请学校应在当年7月10日前向评估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一式五份。
3.申请报告
申请学校向评估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对报告内所列内容应进行说明并提供资料。申请报告内容:
⑴学校概况和申请评估专业所在院系简史和现状;
⑵申请评估专业的创办和发展过程,办学实绩;
⑶师资状况及在册教师简表;
⑷教学条件和设施(教学用房、实验室,教学资料和设备器材等);
⑸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等)和教学管理状况;
⑹教学经费。
4.申请审核与受理
⑴评估委员会收到学校申请报告后,应在9月1日前完成审核工作,经审核认为报告情况切合实际、基本具备评估条件的,向申请学校发出受理通知,通知申请学校开展自评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递交自评报告;
⑵对申请报告中需要补充说明或进一步提供有关资料,或需要派员到校实地审核情况的,申请学校有义务予以密切配合;
⑶经评估委员会审议认为尚不具备申请评估的基本条件的申请报告,评估委员会将把不予受理通知申请院校(口头或书面)。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
表2-1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三、适应于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评估体系的实践教学改革
纵观工程管理专业评估体系,从教学条件到教育过程、教学质量,各评估指标的考核都涉及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观测。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日益增多,合同关系越来越复杂,工程管理的难度也渐渐变大。而传统的工程管理教学环境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实际工程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有:
1.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拥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约200多所,按照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目前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开设课时不到总课时的20%,有的院校甚至不足10%。而我国目前大多院校只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仅占总课时的10%左右,而且实习环节有不少流于形式,造成了实践教学培养计划和社会需求脱节。
2.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系统性不强
工程管理专业是介于技术与经济之间的边缘性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涵盖范围较广,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突出专业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而传统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一方面,专业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学时不足,如项目管理、项目评估、工程造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等这类课程及课程设计学时安排相对较少,教师只能在较短的课时内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无法进行大量的综合性的模拟训练,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各实践环节安排各自独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落后
目前,多数高校日益重视对工程管理专业软、硬件建设的投入,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仍局限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传统教学模式,尚未全面采用仿真工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实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4.实验室和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主要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和综合类。技术类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岩土工程等一些相关技术类基础课程实验构成。这些可以依托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完成。但工程技术集成展示、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模拟等管理类和综合类实验教学,需要在专业实验室完成。目前,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缺少完善的实验室,实验教学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另外,多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流于形式,部分企业虽接收学生实习,但没有把学生分配到实际工程中去参与工作,学生每天去工地只是走马观花,动手的机会较少。
除了上述几方面问题以外,目前还存在建立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制度等方面问题,这些都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适应于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实践教学改革设想
1.修订实践教学培养计划
在修订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时,应适当调整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重视工程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地方和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设立工程管理模拟训练、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变现有的培养模式,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3+1”培养方式试点研究(即:参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对部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试点培养)。
2.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尤其是实践课程设置上应参照国家当前实行的建设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的专业岗位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为学生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从实践应用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还应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项目管理软件、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清单计价软件、电子标书制作系统等。这些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和全过程造价管理,也可应用于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在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时,可增设软件培训类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手段、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为了改善目前相对单一、落后的实践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在多媒体动画教学、现场案例教学和趣味性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
⑴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推广采用多媒体教学。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课件,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细致,并配以图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⑵建立工程管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网站,把教学课件、工程案例、练习题以及其他相关实践教学资料发到的网站上,为实践教学开辟另外一条有效渠道,同时也可以为校企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教学互动的交流平台。
⑶注重引入案例教学法,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系统观念。一些课程,如施工技术,若仅凭课堂上讲授施工工艺,学生很难有直观、深刻的印象,若采用播放施工录像或将施工工艺制作成配有音乐、动画的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针对一些管理类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应在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引入讨论教学、发散思维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可以增设招投标模拟实训环节,在课程理论内容完成之后,进行实体工程情景模拟,完全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从招标公告到最后中标通知书为止的完整过程。
4.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与企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步扩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建的实训平台,建立基于企业的学习环境,切实抓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增强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的感性认识,体会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体验课堂与一线现场教学等主要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知识的过程,形成丰富、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
加快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进程,建立以CAI中心为依托的工程管理实训中心,提升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保证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5,优化师资结构、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目前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普遍缺少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往往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为改善目前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建立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可以委派专门的教师到建筑业企业学习、实践,今后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软件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建筑行业的专家、高级工程师到校授课或举办讲座、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参与人才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
另外,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也是促进实践教学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实,改革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尤为重要的关键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具体途径。为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估体系要求,以评促建,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培养质量,可以结合目前工程管理抓也实践教学现状进行改革创新,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管理人才。
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2012-53)
[参考文献]
[1]孙虹,刘红,程S.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29~130
[2]熊黎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2009,(4):50~50.
[3]黄海荣.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46~148.
[4]王如心.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 2011,(4):43- 45.
在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中,限于资源的约束,网络计划的作业之间除了存在工作逻辑的联系,逻辑上无关系的作业也有可能因为需要同种资源而存在联系。因此,在安排各项作业逻辑关系时就要考虑资源的限制和资源的供应过程对网络计划的影响。对网络计划进行资源优化,不仅可以方便资源调配,而且能够降低工程成本。本文通过加权平均将多资源转化为单一资源综合指标,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对总承包工程施工专项计划进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我国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水平,尚处在中间状态,虽然我们在理论水平与应用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特别是计划执行中的监督、控制及跟踪调整方面,较少落在实处,基本停留在编制上,主要影响为工程设计多变,材料供应跟不上,应用者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在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比较落后,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的编制与网络图绘制上。许多企业运用网络计划,或因招投标文件所要求,或为投标施工组织增加“技术含量”。所以如此绘制出的网络图不是错误连篇,就是华而不实,根本谈不上如何运用这一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管理。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或画出几张网络图上,对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网络计划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对于实际进度滞后的项目通过改变某些后续工作的逻辑关系或缩短某些后续工作的持续时间 ,并制定相应保证措施来调整偏差。在施工网络计划的编制中,只是确定各工作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没有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工作单元中各项工作之间的所有关系。编制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网络计划的优化与控制。
2、网络计划资源优化方法分析
2.1资源优化
在通常情况下,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分为两种。“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是在资源供应有限制的条件下,寻求整个计划工期最短的方案。“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工期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的过程。这里所讲的资源优化,其前提条件是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优化过程中,不改变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资源强度为常数,而且是合理的;除规定可中断的工作外,一般不允许中断工作,应保持其连续性。衡量资源不均衡程度的指标有三种:资源需要量不均衡系数、资源需要量方差和极差。三种指标均是值越小,资源的均衡性越好。在实际工程中,很难使上述指标都达到最小,一般选用方差作为衡量指标,即资源需要量与单位时间平均需要量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
2.2多资源优化
资源作为工程项目实施的基本要素,它通常包括:人力,包括各专业、各种级别的劳动力以及不同层次和职能的管理人员;原材料和设备,它构成工程的实体,例如常见的砂石、水泥、砖、钢筋、木材、设备等;施工所需设备,如塔吊、混凝土拌合设备、运输设备和施工工具。此外,资源还可能包括资金、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专利技术和方法等。工程中各种工作所需资源的种类及数量不同决定了每种资源的需求曲线不尽相同。调整网络计划的非关键作业会对各种资源的均衡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在改善有些资源平衡效果的同时又破坏了另一些资源的平衡状态,加大其不平衡程度。简单的重复使用单一资源均衡优化的方法不能解决多资源优化的问题,甚至出现矛盾。如果引入权重系数,且所有种资源的权重和为,即。根据工程实际,按照各种资源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资源指标,可以将多资源平衡问题转化为单一资源平衡优化。这样,对网络计划进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就是找出满足工期规定条件的网络计划关键路径和关键作业并计算总工期,计算各个非关键作业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保持关键作业不动,调整非关键作业的开始时间,直到综合资源指标分布函数方差最小。
3、项目管理软件资源平衡实践分析
3.1适应性调整
Primavera早先版本的软件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简称P3,对项目资源使用的规划只能由软件自动按照相应任务的计划时间将资源预算量分摊到每个时间周期中去。单纯使用软件功能规划资源的方式并不灵活,资源的分布柱状图非常平齐,这种情况在工程中是不现实的。目前的P6软件允许用户在软件自动分摊周期数量的基础上手工编制或调整资源在每个时间周期内的使用数量,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的规划项目资源使用。
3.2P6软件资源平衡
用手工计算的方法对网络计划进行资源优化,计算调整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以往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起到作用。在工程上应用项目管理软件可以替代繁琐的手工计算,为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提供便利,能够实现资源的动态分析与优化,使网络计划的及时更新成为可能。Primavera项目管理软件,简称P6,是用于项目组织协调的综合计划与控制软件,在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EPC总承包工程中应用P6软件编制施工专项计划,按照多资源加权平均转化为单一资源综合指标的方法。专项计划的资源需求集中分布在工作周期的前半段,部分时段超出了资源限值,而且在第3天和第 4天出现了最高峰,工作周期的后半段资源需求较少,整体分布不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组织进行评估,近似认为该专项计划每日的资源综合指标限值为 90,需要用P6软件的资源平衡功能对施工专项计划进行资源平衡。在工程实际中,资源的限值并不是一个绝对严格的数值。现场设计变更、设备材料的供货进展、工作难度的不同、施工工作面的布置以及劳动效率的变化都会影响权重的分配和权值估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资源综合指标的数值。
4、结束语
网络计划技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本文就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中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对该技术应用中的优势加以说明,通过目前应用情况找出宏观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对如何在施工管理中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展开讨论。
Abstract: Developing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post-evaluation work, it may improve the investment benefit,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ptimiz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realiz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hesis doe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mean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contents of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post-evaluation.
关键词:公共建设项目;后评审;内容
Key words: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post-evaluation;contents
中图分类号:TU242;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94-03
0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公共投资的力度不断增大,公共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政府投资公共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是公共建设项目领域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重点思考的问题。
通过开展公共建设项目后评审工作,进一步研究公共建设项目后评审的内容,可以客观、公正地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决策质量,充分认识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作用、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政府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1-2]
1公共建设项目的含义及特点
(1)公共建设项目的含义。
公共建设项目主要是指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事业的建设投资,公、检、法、司等政权机关的建设投资,以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办公设施等的投资。公共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出资、融资以及使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用事业项目等。
(2)公共建设项目的特点。
公共建设项目与其他投资主体所进行的投资项目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①公共建设项目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公共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以无偿筹集为主,辅以有偿性筹资。政府通过收缩(或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促使投资增速的减低(或提高),保持社会总量基本平衡;通过公共投资的分配和投向,有效地引导社会投资的方向和结构,避免社会各投资主体盲目投资,因此公共投资项目的目标具有宏观性。
②公共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公共建设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因此公共投资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一般很少,项目效益具有隐蔽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③公共建设项目以实现政府的社会职能为主。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包括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需要,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国防设施及一些私人不愿涉足或无力涉足,但又是社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
2公共建设项目后评审内容
在对公共建设项目进行效益审计时,根据效益审计的目标,可从项目过程、项目效益、项目可持续性3个方面进行后评审。
2.1 项目过程后评审
公共建设项目过程后评审是指对一个公共建设项目,从提出项目开始,到项目清理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审工作,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策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运营阶段。过程后评审是公共建设项目后评审的一项重要内容。
2.1.1 项目策划阶段后评审
项目策划阶段,包括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到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是基本建设程序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策划阶段的费用支出不大,但所需时间较长,而且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对项目投资效益的高低影响重大,甚至可以从根本上决定项目的成败。因此,对策划阶段工作的评审是整个过程评审中的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项目决策进行后评审:
①决策依据分析。即根据工程实际资料论证立项条件的正确程度,要对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项目布局、资源、地址、规模、设备及产品性能等方面的预测和项目评估资料做出分析比较和评审。
②投资方向分析。即根据国情国力现状分析投资方向的适应程度,要从产业政策、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评审其对提高行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对繁荣区域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促进作用。
③技术水平评审。主要分析建设项目的技术状况,并与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技术水平相比,评审其先进、合理、经济、适用、高效、可靠耐久程度以及采用的工艺、设备标准等的成熟程度。
2.1.2 项目实施过程后评审
①项目勘查设计后评审。项目勘查设计的后评审主要是对勘查设计的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进行分析评审,对比实际实现结果与勘查设计时的变化和差别,分析变化的原因。勘查设计后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1)对勘测设计单位的选定方式和程序,对勘测设计单位的能力和资信情况进行分析评审。
2)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包括设计指导思想、方案比选、设计更改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原因分析。
3)对项目设计水平的评审,包括设计的效率、设计的质量和服务质量等。
②项目投资资金使用计划的后评审。项目的投资资金使用计划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效益。这部分的后评审主要分析评审项目的投资结构、融资方案、投资使用计划、项目担保和风险管理等内容。项目投资资金使用计划后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1)根据实际实现的融资方案,对照项目准备阶段确定的融资方案,找出差别和问题,分析原因。
2)根据实际实现的投资使用情况,对照项目准备阶段确定的投资资金使用计划,找出差别和问题,分析原因。
3)根据实际实现的投资使用情况,分析其对项目原定的目标和效益指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是否有更加合理的投资使用方案。
③工程承发包的后评审。工程的承发包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成败。工程承发包后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1)工程招投标的方式、程序、以及评标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2)工程的承发包模式是否合理,有无更好的承发包模式。
3)工程的分包是否符合建筑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和建设市场的经济规律。
关键词:电建企业 品牌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电力建设行业已经全面市场化,并开始大步走出国门承接业务,然而电力施工企业都必须通过投标获取工程,因此除了提升企业的自身管控水平之外,全面打造优质、可靠、诚信的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对于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已经日臻凸现其重要性。
1 电力施工企业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品牌战略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从品牌战略的功能来看,一个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更多的是产品的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它凝结着企业的科学管理、市场信誉、追求完美的精神文化内涵,决定和影响着产品市场结构与服务定位。因此,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带给顾客信心,给予顾客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正是品牌战略的基本功能所在,实施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电建行业领域,一般不存在难以超越的核心技术,这个企业只有打造出独特鲜明的个性品牌,方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取得优势。尤其是作为招投标在前、提供服务在后的电力施工行业,企业要想取得投资方认可并获得邀标书首先靠的是品牌,然后才能以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来塑造企业品牌印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认为,打造优质、可靠、诚信的品牌对于电建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 电建企业的品牌现状分析
在传统产业的电建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更有少数电建企业已经逐步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行业龙头,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些少数电力施工企业的品牌还不足以起到以品牌带动规模,靠品牌占领市场的品牌效应。但也必须承认,在中国能建和中国电建两大集团旗下的浙江火电、天津电建、广东火电、山东火电等在内少数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力施工企业确实通过品牌塑造,赢得了行业充分认可,也充分说明“品牌”对于电力施工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影响,要全面打造优质、可靠、诚信的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形象,就必须对当前电力施工企业的品牌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现在多数电力施工企业在品牌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品牌内涵的认知非常有限
现在多数电建企业把企业的重点放在成本管控和安全进度上,而忽略了对于品牌内涵的理解,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一致把品牌内涵理解为企业知名度,不清楚“品牌”的组成多样性。这些误区让企业无法全面把握品牌的内涵,更无从谈起品牌的培育与升华。其实品牌的知名度只是品牌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无法代替品牌的美誉度和其它有机组成部分。
2.2 缺乏品牌的长期经营战略
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虽然有少数电力施工企业进一步意识到了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然而绝大多数的电力施工企业始终缺乏长期科学的品牌经营战略,没有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品牌战略机制指导企业的品牌经营,致使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始终不强,或者是其影响范围仅仅还局限于省内或者是电力建设这个单一的行业内。
2.3 维护品牌的手段过于简单
维护品牌就是要恪守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理念以及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承诺,维护品牌值得企业付出最大代价。作为常规电建企业,其塑造品牌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实现对顾客承诺的过程。所有的电建企业都一样,其品牌窗口主要是工程项目部,而多数电建企业和项目部都没有建立一套品牌指数评估反馈体系,把一切力量都放在了确保盈利上,维护品牌仅仅是一句口号。
3 电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管理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打造一个优质、诚信、可靠的电力施工企业品牌,打造一个市场满意、客户信赖、投资方心动的品牌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3.1 企业必须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针对目标市场确定、建立一个独特品牌形象并对品牌的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传播等,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地位的过程或行动,最终使品牌在顾客心目中取得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
电建企业同质化程度很高,要树立品牌就应该充分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来给品牌定位,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做到安全、优质、准点、高效投产发电无可厚非,在业主方有特定要求的时候,企业能够从容应对,如何协调解决一些业主方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必须要深入思考的。就电建企业而言就应该把品牌定位在施工能力强、市场信誉高、服务内容广、专业人才齐、服务意识好等方面,让顾客提起这家企业能清楚地联想到其所具备的品牌特点。就如很多业主方提到浙江火电,就会想到这是一家综合实力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3.2 建立卓越的质量体系和优质的服务体系
工程质量是电建企业的立命之本,只有创造一流的工程质量,企业才能赢得口碑、赢得用户、赢得市场,也才会有机会在激烈的电建市场竞争中路子越走越宽广。工程创优是很多业主方的要求,电建企业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细化质量目标、强化质检过程、确保产品一次成优,并努力争创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国优金奖、银奖、鲁班奖等等。
电建企业在向业务方提供优质品牌工程过程中,还要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把服务向施工过程的前后延伸,为业主方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售后服务。另外要扩大服务的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服务为全面服务。工程施工中,电建企业要求主动为业主方提供各类合理化建议,帮助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积极协助业主单位与设计单位、设备厂商进行协调沟通,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3.3 注重品牌形象策划和品牌延伸
电建企业要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除了在工程质量、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强优势,相应的形象策划也有积极意义。电建企业可以根据施工项目特点,组织开展“项目安全文化年”、“大干一百天立功竞赛”、“工程创优活动”等,让业主方更多更全面的了解这家企业的特色文化,有效展示企业的品牌形象。
品牌延伸是指新的业务市场能获得原有品牌的支持,因此品牌延伸的前提就是要加强业务延伸,电建企业本行是火电安装,事实上现在有很多的电建企业在火电安装领域之外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诸如在风电工程、核岛工程、民建工程、电厂维护检修、海外电站EPC总承包等。其实这些行业的关联度较强,企业可以通过原有的品牌将品牌延伸到新的领域,树立统一的品牌核心价值,从而进一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3.4 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品牌的背后是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它支撑着品牌的丰富内涵,品牌则展示着这家企业特有的文化魅力,文化与品牌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没有文化就不可能创造品牌,更不可能成就名牌。
许多电建企业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提炼出了极具个性的企业精神,同样也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并建立了属于本企业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以及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电力施工企业品牌将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3.5 必须重视品牌的推广传播
作为电建企业其品牌推广和维护的有效途径是不定期与业主方进行品牌、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服务的沟通与交流,这不仅提升了业主方对企业品牌更深的理解和认可,而且从有效地解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可以防止和控制施工现场人员因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服务态度方面而损坏企业品牌,是保证完成对顾客承诺的有力措施。
电建企业还应该适当向专业报纸、行业杂志、行业网站等电力投资商关注的新闻媒体投放广告、发表新闻、宣传事迹,对于这家电建企业的品牌将会启动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以认为,全面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是电力施工企业今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战略所在,也是电力施工企业全面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品牌战略规划,周密的品牌战略部署,我们国内电建企业的品牌市场影响力必将日渐强大,将会有更多的电建企业通过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而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电力工程承包商。
电建企业,得品牌者得天下!
参考文献:
[1]任玉洁.构建企业的品牌战略管理体系[D].青岛大学,2009.
[2]张新丽.浅议我国企业的品牌战略管理[J].改革与开放,2009(12).
关键词: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吉林省西部地处平原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的独特性。目前,城市建设的理念已由单纯的追求环境优美向文明、高效、健康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方向转变,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代表着未来城市理想的发展模式。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文章在分析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1 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
1.1 城市发展基础薄弱
城市化率是衡量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指标。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城市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密度也很低,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城市中简陋平房普遍存在,旧城区居住环境较差,城市居住区用地得不到合理改造。市区道路简陋、照明缺乏;排水系统不完善,交通混乱,而且人流集散地缺少必要的停车场。
1.2 城市生活质量低下
由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受地域环境和行政区划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中心城区辐射能力差,不适应城市外向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规模小,人均收入水平低;零散的小工业企业排水设施不完善,工业污水对潜层地下水污染是极为严重,尤其对平房区居民影响较大;而且城市公共绿化活动空间不足。
1.3 城市总体规划落后
由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小农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制约,没有现代化、适度超前及功能布局合理化的城市总体规划。习惯于小打小闹的房地产综合开发和小农思想搞城市建设,缺乏市场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城市经营观念。对城市功能定位往往局限于小范围的交通枢纽、政治中心或农牧业生产基地,限制了房地产、现代商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延伸。
1.4 城市建设与改造模式滞后
在城市建设与改造模式中,改造用地大多以政府和开发商协议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政府出让土地,开发商建设商品房出售,实现项目资金自平衡带来利润。但开发商为追求高额利润往往拿到土地之后推迟开发,或者继续转让,甚至过度开发土地导致违法行为,不能实行合理有效的土地开发利用,进而影响城市经济、社会、人口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5 城市开发理念和整体协调发展观缺乏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生态城市的要求,公用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不能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映衬,道路宽窄不一,公共用地匮乏,缺少停车场等必要场地。没有在满足城市各类功能的前提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设;没有在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注意搞好城市各种污染源的防治;缺乏居住环境内部的生活绿化空间。
1.6 城中村问题依然严重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城市中依然存在许多私人平房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区,这些房区房屋拥挤,房屋产权分散,居住环境较差,违章建筑现象普遍,道路狭窄,多数街区无法驶入机动车,治安、卫生、消防等问题突出。虽然棚户区改造和生活保障房建设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但中低收入阶层的租房和无房等现象仍然严重。
2 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
2.1 合理规划,正确定位
根据城市自身的条件、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水平、高起点的编制好城市总体规划,将追求现代化城市作为首要任务,突出解决城市规划滞后问题。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以人为本”,体现现代化人居环境要求,注重文化、环境、生态和健康。重点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基础性、超前性、先导性,适当超前于城市经济发展;重点做好城市供水、供气、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为城市开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2.2 突出城市特色,优化空间布局
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性质,突出其民族、历史、地域等特色,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城市规划应创造自己的城市环境特色,创造一个以绿化空间为主、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环境。加强城市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扩大经济腹地,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科学定性和合理分工。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步伐,解决城中村现象。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保护城市的运作空间,慎重选择最优开发模式和开发取向,促进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3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
因吉林省西部地处平原,常年多风沙少雨,自然和地理环境独特,加之人为因素破坏,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应采取建设、治理与保护三者并进的手段,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污染是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任务,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严格控制对城市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优先发展绿色工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对城区的污染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2.4 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模式
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地协调发展模式的城市化,着重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追求的是城市经济、社会、自然三个方面相互协调,实现城市整体上的良性生态循环,吉林省西部必须要走一条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加快实现土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合理利用水、风资源,打破地区界限,促进区域内、省内、省际资源优势互补。
2.5 创新融资方法,推进城市建设
结合吉林省西部实际情况,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利用社会资金投入新区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筹资手段市场化、偿还机制良性化、管理方式集约化,全面开放建设投资市场,广泛吸引社会和国内外资金,特别是民间投资。加大城市宣传力度,吸引内外客商参与到城市的开发建设中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2.6 完善城市规划制度,提高城建管理水平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审批过程中,要坚持法治,防止人治,保证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因急功近利和部门利益而违反规划,切实维护好城市规划的权威性。规范城市建设市场,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建筑市场综合治理。抓好工程招投标,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规范化操作。加强监管,强化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保证安全、优质、文明施工。对综合开发、物业管理和配套建设做得好的开发企业,采取优先规划用地、减少配套费、给予奖励等优惠。
总之,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城市建设管理在规划管控上,要有良好的预见性,要预测到经济发展趋势,要有有效的调节方法和措施;实施高效的管控和建设,城市才会成为布局良好、功效齐全、生态良好的生活区域。才能切实带动人和自然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朱坚真.中国西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经济研究参考,2003,8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