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母亲节教案

母亲节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06 23:53: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母亲节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母亲节教案

第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提高信息素养。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学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更重要的、有效的方式。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福师大余文森教授提出关于有效性的一个比喻:穿越玉米地时,第一,谁穿得快(速度);第二,谁掰的玉米多(收益);第三,谁身上的伤口少(安全)。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教师把握了讲课的速度,学生接受的速度却有很大差异,当然收益问题就各不相同了。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呢?这就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先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确实有效地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使得教学速度加快,收益增多,并且更加安全,我想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良好的导入既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又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铺垫,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例如,讲授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时,这节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但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导入。组织学生一起玩“我来解释,你来猜”的游戏,也就是一个学生看了卡片以后,通过肢体语言或者其他方法,把卡片上的信息传递给另一个学生猜,让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游戏过程其实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卡片上的字就是我们要传递的信息。接着可以对信息进行讨论,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二、营造和谐轻松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中。一位教授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做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那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以往,一些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进行情感教育时过于刻意,只是讲大道理,这样学生可能会反感,收到的效果自然不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一些做法和思路,注重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体会。比如,在学习Word操作时,刚好已值母亲节,我让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制作母亲节的贺卡,让他们不要忘记感恩父母;在学习Photoshop时,则让学生加工处理一些有教育意义又有意思的图片等。这样将情感教育融入实例中,信息技术课堂自然就得到了情感渗透。

三、巧妙设置课堂亮点,使学生产生思维兴奋

完美的课堂往往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为自己的课堂创设亮点则是现实而可行的事情。在备课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亮”起来,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讲第二章第二节《搜索技巧》时,我设置了几个亮点,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总结归纳搜索技巧时: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当搜索不到理想的结果时,试着用另外一个搜索引擎,例如:百度、google一起搜。当这两个元搜索引擎展示在学生面前时,立即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对于一个页面能同时实现百度和谷歌的关键字搜索,学生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同时又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在讲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与智能化加工》的“算法概念”时,我不急着给它下定义,而是先让学生边玩“经典算法——人鬼过河游戏”(把人和鬼都送到对岸,任何一边鬼都不能比人多,否则鬼吃人,游戏结束),边思考。在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游戏后,“算法”的概念自然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四、采用小组合作与竞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课堂整体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只会让部分学生真正进入课堂中,达不到整体教学目标,分组分工协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组形式可以由教师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小组内部个别学生包揽全部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部分小组学习任务的责任,克服依赖思想,不能坐享其成,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对自己的小组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比赛任务,例如在讲《Flash的引导层动画制作》时,各小组都完成了基本的Flash引导层动画,我就设置了“地球绕太阳转”的动画制作任务让各小组比赛,各小组成员都跃跃欲试,都想比别组更快地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同时能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益。

五、制作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有效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科整合的重要学科,理所应当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讲授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精美的网站,内容包含本章课程要求、学案、教案、基本任务、拓展任务等,把它放到校园网里。平时上课时要求学生先浏览一下网站里的学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接着教师根据网站里的教案组织教学;然后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基本任务和提交相应的电子作业。由于课时有限,网站里的拓展任务可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访问校园网进行学习,从而避免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第2篇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一、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1、消除学生的神秘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虽然现在的学生基本都学习过、使用过电脑,但是对计算机的内部组件并不了解。所以在刚开始教学时,可以先把计算机主机箱打开,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大体介绍一下关于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计算机各部件以人的器官做比喻,然后再给学生讲解,在正确操作计算机的情况下计算机一般不会被弄坏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以致于学生的兴趣渐渐被磨灭。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我适当的调节了教学顺序,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穿插一些 word 的操作,比如如何在 word 中输入文字、图片等等,这样便有了实用性,学生便也喜欢上信息技术科。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的基础知识。

二、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首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来激发学生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讲 word 操作时,可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 word 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一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2、演示法与实践法。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一些看着比较生动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动手热情,毕竟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更能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地布置教学任务。在实践中我还采用加强个别辅导,在让掌握的学生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在学生中可以实现一帮一、多帮一,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

3、运用协作学习方法。所谓的协作学习就是以团队或小组形式组织学生们进行学习的策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能够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探索到的信息以及材料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共享,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间的沟通,提升学生间的包容差异能力。协作学习方式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当中,通常由四个要素构成,也就是协作小组、辅导教师、成员、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学习环境。在网络计算机机房中,可以根据作为来将学生们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2――6人,根据相应学习任务及角色分派到相应小组当中。分派人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长我程度、智力水平、认知能力等等,最好采用互补的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例如信息技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组成一组,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后者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前者的表达能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在这种学习方式当中,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具备新型教育理念及思想,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鲜明的教育观点及明确的教学目标,热心信息事业的发展。在协作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体为学生,进行的主要是自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辅助

4、组织学生比赛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比如:让学生在 excel 中制作一个简单的课程表,看谁的速度快且比较美观。

5、制作信息技术学科网站,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有效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课程标准下学科整合的重要学科,理所应当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平时上课在平时上课时要求学生先浏览一下网站里的学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接着教师根据网站里的教案组织教学;然后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基本任务和提交电子作业,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网站里的拓展任务则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访问校园网进行学习,从而避免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三、营造和谐轻松氛围,进行学生情感教育

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一位教授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学生是否接受你的教育,教育是否有效果?在以往中,我发现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情感教育时过于刻意,过于讲大道理,这样学生可能会反感,收到的效果当然不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改变了一些做法和思路,注重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比如:学习 word 操作时,刚好的母亲节,我让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制作母亲节的贺卡,让他们不要忘记感恩父母;在讲资源评价时,我让学生上网搜索并评价关于“玩网络游戏的利弊”;在学习 Photoshop 时,让学生加工处理一些有教育意义又有意思的图片等等。这样将情感教育融入实例中,信息技术课堂就很自然地得到情感渗透。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才能迎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乔平.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分析[J].中国教师,,2011,(S2).

第3篇

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 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演讲稿感恩,方便大家学习。

演讲稿感恩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青春伴我同行,成长伴我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酸甜苦辣,它会让你品味人生的不同滋味,它会让你知道人间万物有所不同,它好像新生的生命,富有活力,象征着祖国以后的希望,使祖国未来的发展更加繁荣富强!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陪伴,感谢世间万物的一切!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经历了许多事,但那一次我战胜了我自己,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自信。那是在我刚上小学时,我胆子非常小,什么事都不敢去尝试,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依赖父母。记得那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我又特别喜欢吃,是个吃货。在经过一家面包店时,我停下脚步,看到里面各式各样的糕点,不禁又勾起我的食欲,我急忙叫住妈妈,死皮赖脸的缠着她给我买,妈妈终于答应了我,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自己去买。我的心开始动摇了,因为我胆小,从来不敢自己去买东西,这可怎么办呢?这时爸爸妈妈鼓励我说:“孩子,你要学会长大,相信自己,你能行的,只要克服心理恐惧,光明就在你的面前。”我的内心也在做着思想斗争,我心想:我不能老是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人始终要学会独立,学会担当,勇于面对困难,才会长大。我最终跨出了这一步,自己学会了买东西,自己战胜了自己。虽然这件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它却在我成长路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学习上,生活中,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退缩,都会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因为我坚信做任何事都没什么好怕的,只要你去尝试过,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要感恩我的父母,他们是我们的引路人,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一路陪伴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一切,历经了千辛万苦,把我们哺育成人。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要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无私奉献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温暖!

在成长的道路上,感谢有父母的陪伴,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如果没有你们,我们就会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无法飞向前行的道路,也不知前方会遇到什么困难。我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将来好好的报答你们!永远爱你们!

演讲稿感恩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五年级三班的我心飞翔。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花儿感谢小草,小草的碧绿衬托着花的美丽。小草感谢大树,大树的遮风挡雨带来小草绿油油的生长。大树感谢土壤,肥沃的土壤让大树茁壮成长。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全世界!

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予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提供我们学习环境的学校,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同学们,感恩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这个世界!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 在感恩行动中,我们才能真正懂得: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让我们更快乐!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演讲稿感恩3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昨天是母亲节,你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时代也赋予感恩新的内涵。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因此人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就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回报,就学习会了做人。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就应感恩父母,感恩他们塑造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当我们学到知识时,我们应感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感恩他们用无私的爱浇灌我们,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我们就应感恩父母,老师和我们的朋友,感恩他们给我们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又浮现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时我一样珍惜。

演讲稿感恩4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学会生活》

大家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要懂得感恩,首先要感激给我们生命的父母。

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世间的真情与真爱。或许他们地位卑微,或许他们无法带给你自己想要拥有的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但不要忘了,他们一直在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十几年如一日地付出。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孩子。在家中,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你是否感恩父母付出的辛勤劳动?当你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你是否感恩父母对你的关心?也许有的同学会漠视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父母们每天要在工作岗位上辛苦地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学习,整天无所事事,那我们长大了,要拿什么来回报他们呢?说到这,我想告诉大家,我曾经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和父母争执,我以为我说得理直气壮,我以为我漂亮地反击了他们的唠叨。可却不知道,在父母心中,留下的是怎样一道道的伤痕,一道道生疼的疤。当我生病了,父母总是陪伴左右;当我出事了,父母总是第一个飞奔过来。我后悔曾经对他们说过的话,对他们做过的事。感恩父母,不仅仅是件义务,同时还是件美好的事,请好好感恩,报答你们的父母吧。

感恩的不仅是父母,还有每一位耐心细心教育我们的老师,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将来的我们,他们不仅给予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老师们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我们哪怕只有一点进步,他们都会为我们感到高兴。当他们看到我们学习出现了滑坡,学习习惯散漫的.时候,对我们提出警告或批评。也许有的同学会反感老师的批评,但请记住一句话:忠言逆耳利于行!你应当感谢老师的批评,正是这些批评,你的人生才会减少遗憾和后悔。记得在不久前,有位老师对我说了两句话,我在这里想送给大家。第一句,千万不要伤害关心你的人。第二句,千万不要欺骗信任你的人。我希望大家可以把这两个“千万”牢牢的珍藏着,把他们放在加固的保险箱。我敢说,这两句话使我改变了不少,在此,我想对这位老师说声谢谢。

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朋友,是他们真诚的关心与陪伴,让我们不再孤单,懂得了友情的可贵。在我伤心的时候,他们劝导我。在我痛苦的时候,他们帮助我。感谢他们为我解开一个疑团,感谢他们给我一丝灵感,感谢他们帮我背了一次书包。感谢!

我曾经轻狂不懂感恩,如今我试着学会感恩,当你懂得了感恩,你也就学会了生活,懂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意义,我们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演讲稿感恩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说起感恩,我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请问,你们每天吃着父母为你们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时,你们想的是什么?还有父母为了不让你们挨饿,给你好多的零花钱让你们吃饱,而你却抱怨零花钱给的太少,这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父母给你了这些零花钱,父母的午饭吃的是什么?或父母不在身边陪你,抱怨父母是不是不爱我了?就对父母大发雷霆。还有在学校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怪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课上的不好,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老师上课之前要做多少精心准备,为了学生能听懂需要修改多少次教案呢?每当同学将一杯暖暖的开水放到你手里的时,你有没有想些什么?

说到这里,同学们要问了,平时我们也经常说谢谢,其实感恩并不只是笼统的一句谢谢,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一种行为。只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就会觉得感恩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父母做好饭菜时,你即使不能去帮父母炒菜做饭,你也可以帮父母拿一下碗筷,平时父母给我们的零花钱,我们不能乱花,因为父母挣钱也很辛苦能想到这一点其实就是一种感恩。在家里要对得起父母在学校也要对得起老师,只要你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不惹老师生气,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好学生,这也是感恩。同学之间,大家肯定认为没有什么好感恩的,其实不然。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欢乐,那是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友爱。这种友谊,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共同进步。这也是一种感恩。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倾注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时,能耐心听我们倾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还是父母。还要感恩老师。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老师的作用,老师的无私奉献,时时刻刻贯穿其中。还要感恩同学们,你们是我生活中的伙伴,学习中的助手,生命中的一部分。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学习成长的快乐。

同学们,其实感恩就是要感谢养育你的父母;感激帮助你的人;感谢关爱你的老师。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谢谢大家。

第4篇

一、精辟分析,应该让位于教师的步步引导

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经验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往往使教师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精辟的分析,如果将这些分析表达出来,可以主宰课堂滔滔不绝,这在传统教学中称之为填鸭式教法。在新课标施行了十年后的今天,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它挤压了学生主体对内容的理解和思维的阐述。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应该将这样的精辟分析让位于教师的步步引导,引导学生对课文作深入地探讨、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和思辨能力,符合新课标理念。吕叔湘先生曾经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比如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灿烂的中华文化》(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五课),这一部分是这一课的第一节,教师可讲得很精彩、很有个性,但是,我在预设中没有独霸讲坛,而是步步引导,作了这样的安排:1.你认为灿烂的中华文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初步探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3.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中华文化,把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作一简单的比较;4.充分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及其影响。为了让引导不至于流于形式,我将引导的四点预先告诉了学生,让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去查找,以便在课上开展观点的碰撞和交锋。课后,我在反思笔记中曾这样记述:“我很想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阐发自己在这方面独到的观点,但是,我将这些想法化成了4道层层递进的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作充分地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教师是缺失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但是,提高了兴趣的学生从中华文明走向了世界文明,再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来审视中华文明,他们在辩论中锻炼了口才、纠正了偏见、提高了水平。用这种方式去引导学生,达成了教学目标,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

二、课堂学习,不能让学生受到一点点伤害

比尔?盖茨在有一年母亲节寄给母亲的卡片上这样写:“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所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誉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比尔?盖茨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当教师的深思,学生到学校来学习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学生甚至会有连续不断的错误,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批评、呵斥、怒骂还是像比尔?盖茨的母亲那样,“不断寻找(学生)值得赞誉的地方”,答案显然是后者。有这样一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学习《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上,九年级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现在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否适当?你看,大街上有老人跌倒了,路人都不敢去扶去拉,唯恐被说成是肇事者。我们怎样去理解这种社会现象?”这个同学将社会的阴暗面拉了出来,所有的学生都看着我,看我如何处理这桩偶发事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我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课堂学习,不能让学生受到一点点伤害。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对社会现象观察仔细,问题尖锐,留给了我们学习讨论的契机。接着,我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社会上毕竟向善的居多,好人居多,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毕竟是主流。正因为社会上有这些阴暗面,我们更要弘扬民族美德。课后,在反思笔记中我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在学生提出问题的一刹那,我的心里有点恼火,因为他跟我的教学唱了反调,但是,我克制了情绪,选择了理性,没有伤害学生,艺术地处理了这件事。”

三、情境创设,不能只顾了热热闹闹的形式

情境创设是初中思品课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冷冰冰的教学环境,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了师生关系,为知识的新授创设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情景的创设不能只顾了热热闹闹的形式,应该讲究扎实有效。曾经听过《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同上,九年级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的课,教者为了与上一堂课《我们的共同理想》衔接,先以课件形式回顾上一课所授内容,然后要求学生齐唱歌曲《好日子》,为了能过渡到艰苦奋斗的新授内容,又让大家欣赏组歌《过雪山草地》。我在听课后的笔记中这样评价:“这堂课的情境设置多样、形式相当热闹,但花费时间太长,且与新授内容还有较大落差,不可取。应该去掉占时太多的两首歌曲,还以课件形式用一组组数据说明我们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以此过渡到新课。”我认为,情境创设,形式当然要讲究,但简约实用最为重要。

第5篇

坚持以“全面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德育水平为目标,以“拼搏奉献,争创示范”为主题,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安全教育,落实班主任工作考核和班级管理情况考核为主要内容,进一步优化德育工作方式和完善德育评价机制,把我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工作总目标:将我校的学生教育成“思想正确,行为规范,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勇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

具体工作思路是:

围绕一个中心“以服务教学为中心”,抓住两个重点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班级管理”,坚持以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师德教育,体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为重点,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模式,彰显我校德育工作特色,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三、落实措施

(一)强化德育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1.强化德育教育网络建设

政教处积极协调各种力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的德育网络和德育队伍:学校--政教处--值周教师--班主任--班干部,少先大队--各中队,教导处--教研组--科任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以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展开德育工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开学初,政教处指导班主任制定班务工作计划,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议,交流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严格执行班主任考核方案,考评中力求公平合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对评定的“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要加强宣传工作,弘扬先进事迹,树立典型,以榜样引路,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1.注重学习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扩大宣传力度,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表彰好人好事,每学期评选出“十佳美丽学生”,做到先进及时表扬,后进及时曝光,用评选促进成长,推动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办法抓正反典型,努力美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推动学校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上层次。

3.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办好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4.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三)加强实施法制,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网络和德育队伍全面实施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

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学生学习增强抗干扰能力。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有关法规,不进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等不适合青少年学生进入的场所,加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为主题的禁毒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自救能力,确保未成年人在校内外健康成长。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努力做到学生违法犯罪为零。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相关教师写好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做好上课记录。

(四)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

1.本学期继续重点抓好班集体建设,使全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班主任应真心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时事、国情教育。

2.组织学生开展班会、演讲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六)加强家校建设的德育工作合力

1.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协调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家校沟通、联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开好家长会,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四、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寒假生活小结

2.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

3.值周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2.召开值周学生会议

3.队列队形比赛

4.“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主题队会

四月份:

1.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

2.道德讲堂“缅怀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主题教育

3.“传承文化在我身边”主题教育

五月份:

1.庆祝“五一”书画展评活动。

2.母亲节感恩教育活动

3.五年级学生军训。

4.班主任经验座谈会。

5.“弘扬中华美德.传承民族文化”主题队会观摩活动

六月份:

1.庆祝“六一”节文艺汇演。

2.“十佳美丽学生” “优秀少先队员”等评优活动

3.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七月份:

1.“七一”庆祝活动。

第6篇

一、 整合英语课外活动内容,丰富英语综合实践课

1. 大型活动常态化、课程化

我校每年都举行很多大型的英语主题活动,如英语夏(冬)令营、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可以纳入中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我们把英语角,英语化妆晚会,演讲比赛等内容细化成课堂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设计,把它变成常态的可在课堂上进行的内容,成为英语综合实践课的最佳教材。

2. 利用节日,优选活动素材

西方节日已悄然传入中国,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中国学生的青睐,为我国中学生喜闻乐见且喜欢参与,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适当安排一些节目,让之成为中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如在圣诞节时,我们可以开展“中国式圣诞”、圣诞节在中国等活动,还可以开展圣诞树设计、吃圣诞大餐、唱圣诞颂歌、扮圣诞老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利用西方的节日来开展英语会话,提高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达到综合实践的目的。

3. 开展志愿者服务

学生英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必须依托学生的兴趣驱动,我们可以借鉴各行各业志愿者的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真正意义的实战交流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市里的一些涉外活动,带外宾旅游团或参与大型文体活动等,我们可以以中学生志愿者的形式,为他们提供向导和翻译等服务。我们学校曾组织有兴趣的学生,成立英语志愿者协会,一有机会就让他们去参加活动。有些原来英语口语比较差的学生,经过多次的锻练之后,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 开展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拓展英语综合实践的课程空间

1. 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要课程化、规范化

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学重课堂教学而轻实践环节,因而在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面做得较少,更不要说规范化了。实践证明,具有全方位开放式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对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听说能力都十分有效。我们在进行英语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到有关课题的设置,把中学英语课题研究列入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写好教案,并归纳建档,做到有计划,规范化。

2. 设立英语学科研究性课题库

可以集学科组教师的智慧,收集适合本校实际的英语研究性课题和相关的课题资料,建立英语综合实践课题库,也可以将历届学生的研究资料成果收集建库,形成档案材料。做到让所有学生有英语类的研究性课题可选,并从选题、研究到结题都能找到相关资料,为学生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站式服务。

3. 以课题为指引,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训练

学生确立课题后,必然会以此为中心开展研究,比如要提高内宿生在宿舍的英语使用率,我们就开设了“宿舍群体中英语口语的使用”为课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英语,并作记录和比较,经常性的英语会话,自然就增加了学生英语口语的兴趣并提高了英语听说水平。在研究性学习小组里,我们又开设“地方口语对英语口语的影响之比较”,这些课题学生特别感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发音练习比起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很多。

三、 开设中学英语综合实践课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以听说能力为主

英语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实践和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它变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能简单地布置一些相对开放的作业,而应该以说听为主。我们可以改良英语的早读和晚读,把学生读、背、默写变为自由式对话,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让学生自由对话,或以游戏的形式,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早晚读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2. 创设开放式情景,贴近生活,接近实战

课堂上的听说训练过于简单且带有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养成平时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会话的习惯,因而我们就需要利用综合实践课,尽量创造一些接近实战的情景来训练学生用英语交际,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3. 要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兴趣

第7篇

一、走进生活,寻找活水

生活,在小学生眼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是关注生活,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才能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情有理,新颖独到。由此可见,作文一定要以学生所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学生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亦云。然而学生的生活趣事往往是稍纵即逝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学时我想办法引进生活的活水,让学生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他们的情绪就会高涨起来,作文的兴趣会很快地被激发起来。例如:我在执教口头作文《一件高兴的事》时,把学生们日常在校园生活、游戏,甚至是淘气时的专注都再现给他们看。这时他们的兴趣大增,争先恐后地去说、去写。记得刚刚进入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学生们商量,要他们写日记。我没有强求他们,只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话想告诉老师就写成小短文记到日记里,哪怕是几句悄悄话。每天放学可以放到老师的讲桌或者老师的教案下边,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告诉我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小到他们家的小狗怎样吃东西、家的花开得如何香。这些在我们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大事情,而且妙趣横生。记得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我养了两条鲤鱼,红红的很漂亮,是我用压岁钱买的。一天家里没有了暖气,我生怕小鱼感冒。我感冒了可以打点滴,鱼要是感冒了有谁来给它点滴呢?这无忌的童言,谁又能说不精彩呢?

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求学生以童心写童真,让儿童从内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写自己所感动的。

二、还原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本。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把教学过程还原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打开心扉和学生交朋友,不要让学生仰视教师,这样,学生们就会愿意说、敢说。在平和的氛围中让自己的思维扩展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没有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者说要求很低。因为要求低,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就大了,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就有话可说了。例如,今年母亲节的前几天 ,我上了这样一节高年级的作文课,主题就是说说妈妈。课堂上孩子们说的欲望都很强烈,他们有的讲述妈妈如何关心爱护他们,也有讲妈妈过度的期望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细听着这些从孩子心底里发出来的声音,我被深深感动了。我让他们把这些话写成小短文,让孩子们的家长去读。就是这些夹杂着拼音的短文,让家长们两眼含着泪花。我想这就是真实的魅力、生活的魅力,而作文的魅力也是以此为底蕴的。再如,低中年级的孩子写生活作文,写什么呢?怎样写?我告诉他们:写你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你的快乐,你的忧愁;一盆花,一只蚂蚁;一个想法,一个愿望……

三、留心生活 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认为“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的第一关。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学校有天地,大自然有美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一双美的眼睛,去发现周围一切美的事物,留心发生的大小事情。

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没有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写作中往往 “无米下锅”。这就需要教师时时提醒、处处指导。例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一堂课、一场雨、一阵风、一次活动、一次对话等等,都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如周一进行了升旗仪式,用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交流。又如刚下了一阵雨,我问一问下雨的时候你观察到了什么?下雨前有什么现象?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观察习惯,使他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第8篇

[关键词] 回归生活 珍视童心 提升认知

“再简单的生命筵席,也会因为爱而倍感丰盛。当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照彻寒冷的心房时,我们会发现,爱的本身就是一波弦音的震颤,一种花香的弥散,持久、热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感动是一种积极、奇妙的心灵体验。在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51uc.net.cn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生命的增值和律动,从而全面提升童年生活的质量。

《父母关爱我成长》是浙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家庭”单元中的第三课。我在执教本课教学中本着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珍视“童心世界”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生成、调整话题,根据其真实体验和反馈,来引导他们思考、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道德认知。本人经过几次试教磨合,有很大改观,使整个课堂在有弹性的预设下“动态生成”、精彩纷呈。现摘录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来品味一下“动态生成,感动心灵”的精彩和反思探索。

一、情景化的课堂,诗意中丰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就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创设巧妙的情境,让学习在孩子们快乐的参与中变成一种享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生活是道德的沃土,道德源于斯、长于斯。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了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的家庭生活故事,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课堂教学便自然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

教学片段:读父母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坐在家庭树下聊聊天,拉拉家常(课件演示“家庭树”,背景音乐为《可爱的家》)。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演示课件:点击家庭树上的树叶,弹跳出“父母”二字)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多大了?从出生到现在,你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少天?请拿起笔来算一算,好吗?(在老师启发下,生动笔计算)

生甲:3285天(属鼠的)。

生乙:3650天(属猪的)。

师:三千多个日子,我们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就像我们的守护神一样,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他们呢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记录着许多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读一读吧(演示课件,出现字幕:读父母的故事。背景音乐为《世上只有妈妈好》)。昨天,老师请大家准备一个父母的故事,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讲?

学生诉说故事,有的还拿出照片和玩具等小物品: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故事中,老师知道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么多的故事,每一个都那么朴素、感人,说也说不完。这些故事都可以化作一个字,你们说是什么呢?(请若干名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家庭树,从树叶上弹跳出一个个“爱”字,学生的脸上激荡着一阵爱的热浪)

思考:“读父母的故事”这一环节按照带入情境,引导启发,把学生带入了回忆中。加上背景音乐的巧妙渲染,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氛围,富有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师生共同解读着什么是父母的爱。这样情真意切理寓其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创设好情景,才能引发心灵共振。

1、准备性——活动情景前要让学生做好认知心理准备 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善于调节儿童的情感,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否则学生很难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昨天,老师请大家准备一个父母的故事,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讲?”学生在课前进行收集信息的准备,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生诉说故事,有的还拿出照片和玩具等小物品,诉说有内容,诉说有深情,课堂气氛活跃。

2、真实性——活动情景的内容必须是真实 学生的体验脱离了实际生活,其学习就达不到课程目标。如果学生诉说的东西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也就无法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诉说生活中父母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体验的,学生们争着诉说“有一次我发高烧,爸妈赶紧带我到医院看病,医生说需要打吊针,因为我的静脉很细,护士阿姨扎了好多针都没扎进去,疼得我直哭。爸爸见了赶紧把我抱在怀中,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我感觉他的手在微微地发抖……”“有一次,我顶撞妈妈,一句道理也听不进去,妈妈气得打了我一下,我哭着跑到房间里,哭着哭着睡着了。后来听爸爸说,妈妈轻轻走进我的房间,用手摸着我的脸,还哭呢?”这样就使学生能真正从细微处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萌发“父母对自己”的爱有多少深的情感。

3、针对性——活动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服务。本教学片段始终围绕一个“爱”字,让学生观察父母,从生活入手,后来诉说 “关爱”的事例,再加课件的演示和温馨的音乐,一份真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当前,品德新课程的活动性已被大家普遍接受,活动化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活动情景”为什么而设还缺乏思考和研究,许多课堂活动由此成为无效劳动。只有观察并研究学生的生活,寻找到教育的契机,架设起学生生活与品德教育的桥梁,教育的作用才能实现。

二、生活化的课堂,体验中引导认知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恬中去观查感受、体验、反思,并用 ‘‘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真实生恬,使课堂教学体现实效性。

教学片段:计算父母的爱有几斤

师:多美的家庭树呀,一片片树叶都浸透着父母对我们的爱。我想把它叫作“亲情树”,喜欢这个名字吗?

师(课件演示)瞧,“亲情树”上结出了许多“亲情果”,想不想采摘一个尝一尝?

学生们一个个踊跃上台,点击“亲情果”。每点击一个“亲情果”,“亲情果”就落地,并弹跳出一个问题。

生甲读题: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

生甲:算不出来。

师:为什么?

生甲:从没计算过。因为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做。

师:谁能计算出来吗?

生乙:不能,我们长这么大,得吃多少东西才行呀!

师:对呀,把刚出生时的小不点,抚养成今天的你们,爸爸妈妈想尽办法让你们吃得饱,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得费多少心思啊。 生丙读题: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丙: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半小时,每天早上是爸爸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丙: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半小时,每天早上是爸爸送我,下午是妈妈接我,有时我忘了带书本,爷爷还会给我送来。所以我一时计算不出来,但我想,加起来一定很长很长。 师:我发现,这些问题大家都没回答出来,为什么呢?

生甲: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生乙:父母的爱没法计算。

生丙:因为平时我们从末想过这些问题。……

师:是啊,不仅爸妈关心着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关心着你们,你们多幸福啊!这条长长的路上,每个脚印里,都饱含着浓浓的爱…… 曾经有人问,父母的爱到底有多少?(演示课件,出现字幕:爱有多少斤?)你们说呢?

生甲:很重很重。

生乙:很沉很沉。

生丙: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思考:“以我为主,漠视他人”是现在少年的普遍心理缺陷。引导他们关注身边最寻常的事、最普遍的人,并让他们从中体悟出心灵的感动,也许是填补那份缺陷的好办法。课件与问题的独具匠心设计,这些看似容易却无法回答的问题的出现,巧妙地带着学生们进入生活的回忆,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情绪,加深了对父母之爱的体验。举一反三,这样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比出皆是。以课堂为基点辐射生话,这才是品德课的终极目标。

1、化静为动,巧妙穿插操作性活动 由于受到教室这个特定环境的制约,教师所能选择的课堂活动形式十分有限。于是,一些品德课又陷入了“说说”、“议议”、“评一评”、“演演”的新俗套。为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道理上家人浓浓的关爱,设计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叮嘱你说了多少遍?”“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等你放学时间有多长?”“爱有几斤”?让学生动动笔先做一个书面调查和统计,就可以让“静态”的课堂动起来,做到静中有动,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做”,尽可能让学生开展最具动感的、全身的活动。

2、以虚促实,为抽象概念赋予具体内容 作为人文性学科,品德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德性、品行、情感、个性、文化等精神性的东西,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对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具体话动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本文“父母的爱无法计算。”“因为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做。”“爱很重很重。很沉很沉。” 这些看似容易却无法回答的问题,却最能反映父母的爱的“厚实”,使学生对父母的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3、以小见大,根植生活琐事深入情感 “回归生活世界”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活处处是小事,从小事最能见真情。小事也往往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引导他们从关注身边的最寻常、最普通的真实小事“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父母接送你上学回家”,根植于这些亲历亲为的生活琐事,学生从“随便说说”到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当这种真爱深入孩子的心灵时,我们就无需担心,他们现在以及将来是否会对父母、对同伴、对社会、对祖国乃至世界充满着爱。

三、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中自主感悟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洛克)游戏、扮演、各种竞赛 …… 在这些感性活动中,儿童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满足了其好动的天性。作为“活动型综合课程”的品德与生话课程正是体现了这种理念。

教学片段:让爱做主

师:请大家根据课前调查记录来说说,爸爸妈妈每天都在为你做些什么呢?

生1:早晨上学,妈妈为我背书包;晚上,妈妈还教我做作业。

生2:星期天,我还在睡懒觉呢,妈妈已经为我烧好了热腾腾的鸡蛋面,后来又陪我去商店买鞋,下午还陪我上公园玩。

师:这些同学观察得真细致,可是,我也发现有些同学的调查表填得很筒单。是不是调查工作做得不够认真呢?

生3:不是的,我妈妈平时上班挺忙,很多事情都让我自己做。

生4:我妈妈也是。她说我都快十岁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师:那么,是不是父母为我们做的事越多,就说明他们越疼爱自己呢?(生有的摇头,有的点头)看来观点不一样哦,不如我们开展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吧。

学生按不同的观点调整了座位,分成正反两方进行预备讨论,并进行正反讨论。

师:是的,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还高,不水还深,实在无法计算。同学们,你们可曾发现——(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朗诵一首小诗《父母的爱》

师:同学们,我们就在这爱的包围中,一天天长大起来。此时此刻,大家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吗?(背景音乐《感谢你》响起,课堂上鸦雀无声。十几秒过后,终于有一位女生举起了手)

女生甲:我想说:“妈妈,谢谢你!(说完便哽咽起来。教室里依然沉默,教师环顾四周,用眼神鼓励一名男生发言)

男生乙说:妈妈,我爱你!

(教室里特别安静,同学们谁都不愿说话,眼睛里都含者泪水)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好吗?

(所有的同学都点点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师(声音微微颤抖):同学们,你们的真情很让老师感动。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这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表达,可是,爱却需要行动(演示课件:出现字幕“爱需要行动”)你们用什么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平常的一点一滴,恰恰可以表达最真挚动人的爱!同学们,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感到骄傲。在此,我想把两张贺卡转送给你们的父母,能帮老师完成这个心愿吗?

老师画贺卡,请学生读贺卡上关于“母亲节”和“父亲节”的简介。

师: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无以回报,惟有一生心存感激。老师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小小举动,每天都让爸爸妈妈感到开心,感到欣慰,感到骄傲,让她们觉得天天都是母亲节,天天都是父亲节,大家说好吗?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好好想想 ,在脑海里放一次电影:从今天开始,你回家以后会怎么做?想象一下,父母会有怎样的心情?想好了,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交流交流。接下来的时间,老师都想把它留给你们……

(继续播放《感谢你》音乐,学生都沉浸在想象中,不时露出微笑)

思考:思品教学内容须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案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要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亲近感。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敏锐地发现了调查表所体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当学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老师便巧妙安排了“心里说”的环节。教师确实要有一双慧眼,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善于及时进行精辟恰当的处理并及时抓住了这一生成性资源,以此为切入口进行引导,会收到双倍的效果。

1、要把金针度与人——价值引导 作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一门课程,品德教学更要注重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儿童健康、安全地成长。有些教学上的把握不当,也许反而会直接或间接地在现实中造成负面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做的合乎人性的触动。真正的对话不仅需要彼此的真诚,更需要一种“合乎人性的触动”。当教师观察到部分孩子存在对父母爱孩子认识偏差时,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思考与分析。不是片面地去否定学生,也没有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并进行了学生喜爱的形式“正反辩论赛”,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点拨,帮助他们在不断的价值冲突中学会自主选择。如正方:“那些事情我们现在做不好,所以爸爸妈妈要多帮我们做一点,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做了。”反方:“我不那么认为。以前,我也是什么事都让妈妈帮我做。直到有一次.爸爸妈妈有事不能按时回家,结果我饿得眼睛都花了。妈妈很心疼,她开始教我下面条、用微波炉做简单的饭菜。现在.我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妈妈外出也放心了。”通过一场生动活泼的辩论,观点越辩越明,思考逐渐深入,‘疼爱”与“溺爱”的不同在此有了鲜明的答案。

2、此时无声胜有声——恰当留白 教材的呈现与教案的设计都是静态的结构,面课堂却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偶然的、随机的因素,难以完全按照教材的预设和教师的预设去进行。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教育是教人化平凡,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而不是自己设计的教案。教师深情的小结“是的,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还高,比水还深,实在无法计算。”接着又趁热“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朗诵一首小诗《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一顿可口的饭菜,父母的爱是一声重复的话语,父母的爱是一段静静的等候……”爱在学生们的心中堆积,当《感谢你》的音乐缓缓响起时,它似乎打开了学生们的心扉,让人不由响起了自己的父母,陷入了深深的思绪……学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课堂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久$$久$$地思索,学生回味着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老师没有打破这个“僵局”,便巧妙安排了“心里说”的环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处理既避免了沉默的尴尬,又将学生情感的波澜推向了。或许我们有时该注意情当留白,毕竟“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3、心中悟出始知深——倡导自主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在这堂课前我还布置请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以给爸爸倒一次洗脚水,帮妈妈吹干头发,做做简单的家务等等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去体悟父母”的辛劳,从而引发其心灵的震动。另外,加强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同伴的赞赏或评价过程中,在心灵上有所触,在情感上有所感染。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汇报“爱的行动”,学生争先恐后。如有学生说:“昨天,我一回到家就帮妈妈拖起地来。妈妈对我的举动很吃惊,吃晚饭时,尽往我碗里夹菜。我只做了一点点小事,妈妈就这么心满意足,可妈妈每天做那么多事,我却还常常对她发脾气,我以后再也不这样做了。”有学生说:“我给爸爸洗了一回脚(笑声)。开始时,爸爸说什么也不肯让我洗,后来拗不过我,只好乖乖地听我的了。我发现爸爸的脚跟上、脚趾间有很硬很硬的茧,脚背上的青筋一根根地暴露着。我想,爸爸真是太辛苦了,为了这个家,到处奔波。”品德课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要融人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体验和感悟中提升品德。与其这是一堂品德教育课,不如把它看成是一次师生对话,一次真情告白,一次生活访谈。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

雅斯狈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以上案例告诉我,老师们光有真情和真心不够,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去宣泄;给学生一份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去创造。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做主吧!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开放些、“简单”些,让课堂多一些留白,多一份晃动,多一些生成,便多了份精彩。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