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生体育锻炼

高中生体育锻炼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8 16:40: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体育锻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生体育锻炼

第1篇

一、端正态度――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要想改变学生的运动习惯,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要严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重视高中体育课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不想运动,或者运动方式不对的原因,才能从根源入手,纠正学生的错误。所以体育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制作一个表格,调查学生每天的运动情况,让每个学生填写。调查的问题和方式有很多,比如,每天运动的时间量、运动是否具有多样性和持续性、运动的地点和方式、饭后运动或者饭前运动、剧烈运动之后是否进食,等等。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运动习惯,教师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从根源上纠正学生错误的运动方式。体育课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但不良的运动习惯会带来很多隐患,甚至发生危险。教师通过给同学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性。

例如:在进行类似于篮球的高强度体育活动时,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比赛中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注重团体的整体性和合作性,并且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而影响技能的发挥。

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代高中生的很多不良的运动习惯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体育锻炼,加之学习任务重,生活节奏过快,从而无法合理地分配运动和学习的时间,造成严重缺乏体育锻炼。有的学生整日待在教室或宿舍学习,根本不进行户外的体育活动,甚至对户外活动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这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不但影响了生活规律,学习质量也会下降。所以体育教师要多带学生到户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学生对自己的不良体育习惯没有改正意识,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指出并告诉他们坏习惯的危害。

例如:许多高中生有不良的饮水习惯,在运动之后就大口喝水,这其实对身体有极大伤害。另外,一天当中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是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学生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每天进行晨练或者晨跑,这对锻炼坚强的意志和身体素质有极大的好处,此外,用餐后也不能马上进行体育活动,因为用餐后,人体各项机能都在运行,特别是消化系统,肌肉、皮肤等器官都处于缺血的状态,立即运动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者反胃、呕吐等现象。

三、注重方法――巩固学生的运动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哪种运动方式是最合适的。每次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许多学生往往忽略了剧烈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容易造成运动过程中的突况,甚至发生事故。比如篮球、排球等的体育项目就容易造成骨骼的挫伤和拉伤;游泳前不热身很容易在游泳过程中抽筋;跑步前不热身也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或扭伤脚踝。此外,紧张的高中生活,学习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不能自己合理地分配学习和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形成不良的运动习惯和不规律的运动方式,教师应该耐心和详细地为学生解释不良运动方式的坏处,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些解决方案和分配时间的方法。

例如:学生每天一定要服从学校的管理进行晨跑,一日之计在于晨,有一个好的开始是很重要的。每天早晨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跑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身体素质,为一整天紧张的学习做好准备。晨练之后不能立即吃早餐,需要让肌肉有所放松之后才能进食和喝水;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已经进行了一整天的学习,学生有些疲倦了,@个时候就可以到操场上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打篮球、羽毛球、跳绳等,让全身筋骨和肌肉得到放松。

第2篇

[关键词] 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定义

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通过多次主动的并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愉悦情感,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稳定的行为定势和模式。它包括: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对人的影响、懂得身体锻炼的规律、掌握身体锻炼的原理和科学方法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坚持体育锻炼的毅力以及对体育锻炼作用的认识程度。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证明,如果学生缺乏对某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很难对该活动产生爱好,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想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就非常难了。反之,如果学生对某一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增强、并且毅力也在不断的加强,体育锻炼习惯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加上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不理想,如活动的场地不足、体育器材太少、场地器材不安全和美观等,这些客观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能满足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的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大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具体方法

1.注意体育课程内容的“三性”。即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科学性。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使学生增强了卫生保健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

趣味性。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总是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锻炼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去尝试。

实效性。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体育课的内容要有实效性,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最必需、最有用、最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和促进身体健康打好全面的基础。

2.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过程中来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理解并掌握动作的速度快,体育课就能上得生动活泼,教学过程就能进展得顺利。为此,教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作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淡化体育课程评价的数据测量,重视理性分析。

3.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而课余训练比课外体育活动又高一个层次

课外体育锻炼不同于体育课,它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展示自己能力的自由空间,体育课上学到的东西在这里发挥,通过其它渠道学到的东西在这里也可以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不断地参与运动实践,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课余训练一般情况下是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参加,虽然这只涉及到一少部分学生,但是决不能忽视这股力量对一般同学的影响,他们当中一些人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他们会吸引一部分学生来到运动场边,先是观看,也许紧接着就是尝试,成功的尝试会产生兴趣,促使下一次的体育实践。

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地的建设、体育墙报,黑板报等,这些对学生锻炼兴趣的增减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收看体育频道节目,让学生开阔视野,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体育教师通过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对工作的态度、责任心等用体育课、业余训练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形式,将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和崇拜的对象,这是由于体育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会让他们内、外在的素养充分展示学生面前。

班主任对学生具有比较高的威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班主任具有做出能够影响学生决断的能力;第二,让学生的需要获得满足或是受到阻滞的能力;第三,就是班主任的影响力。所以,班主任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第3篇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可是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到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出现了小胖墩、身体畸形、免疫力低下、易生病等问题。他们的体质实在让人担忧,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体育锻炼行为被严重制约了。哪些因素制约了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呢?现对制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来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引导广大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探讨。

一、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为了孩子在高考中金榜题名,将来从事一个高收入、轻松,舒适的工作,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业体育活动,怕在学习时间上没有了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硬指标就是高考成绩,领导看重的是学校高考上本科二批的人数,并且下任务定指标。作为学校的领导只能督促学生争分夺秒的去学习文化课知识,中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被剥夺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制度使我们广大的家长和社会各界认为只有学习好,成绩好才是最主要的。作为学校,也只能围绕着家长要什么,上级部门看什么开展工作。

二、“事故恐惧症”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开展

计划生育政策使我们国家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是家长的未来和希望,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一旦在学校出现了意外伤害,或轻或重,家长都不会轻易的放过学校,即使学生因为自己的过失,家长也会已在学校出事为由,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学校在社会上处于弱势,没有人会为学校声援。家长的不依不饶、社会的不理解,和上级教育部门给的压力,所有学校都患上“事故恐惧症”。所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谈安色变”,形成学校“宁肯让学生坐死,也不能让学生跑死”的局面。于是单、双杠教学在体育课堂“下岗”,无人光顾,跳箱、山羊彻底“下课休养”,铅球、铁饼和标枪“入库”;长跑无人练,短跑不敢冲!试想从人类进化的“老祖宗”留下的走、跑、跳、投、支撑、腾跃、悬垂、攀爬的基本技能都丢失了,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活动还能有啥,体育课大部分成了自由活动,只能聚在一起聊天、下棋了。

三、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制约体育活动开展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虽然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已经达到GDP的百分之四,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拨款不到位,以至于学校没有经费添置体育器械。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是没有场地,体育器材短缺,一个学校连一个像样的跑道、沙池都没有,运动场地就是教室与教室之间的空地,教师要想上一节丰富多彩的体育课都要绞尽脑汁,既要上好体育课还要顾及到别的班级上文化课,场地小、器材少上体育课就显得枯燥单调,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课堂效果必然差。长此以往,别说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就连教师也没了激情,产生了消极情绪。

四、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跟不上,缺乏创新精神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主要是文化课科目,以至于学校领导对高考科目教师重视,体育教师坐了冷板凳、也被其他学科教师看不起。不同学科受到的补贴待遇不同,在工作量和责任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同时,体育教师倍感不平等,事业心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程度的打击。时间长了,教学态度消极,备课、上课积极性不高,更没心思去探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体育教师不去深入研究新的教学理念,不加强业务学习,总抱着上学时学到的那些专业知识不放,不思进取,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注定不会被当代青少年所接受。方法老套学生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组织形式不新颖,学生没有活动的激情。作为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锻炼的热情,体育课就没有了其锻炼价值。所以说教师很有必要加强业务学习,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因素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首先,大力宣传健康体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和把学生健康状况纳入高考录取条件之一,学校才会重视,家长才回支持,学生才会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再者就是针对学校“事故恐惧症”,说到底就是在我国司法不够独立,在学校出了意外事故,不管校方有无责任,负有多少责任,上级部门怕舆论影响不好,为了息事宁人,给下级做出严厉的处分,甚至撤职。如果我们国家做到学校应担的责任学校担,学生的责任家长负,上级部门不在为了面子,做出学校难以承受处理。意外事故协商解决不行,要勇于走司法途径,我相信学校“事故恐惧症”就会不治而愈了,学校也敢于组织文体活动了。

其次,政府要真真正正的把教育经费落到实处,作为校领导也要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认识,加大体育器械和设施的的投入,保证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需求。场地有了,器材充足了,不同体育爱好学生的锻炼需求也就满足了。

第4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阻碍因素;措施

一、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校高中生中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比例在逐渐减少,目前只有不到15%左右,并且男女比例失调,男生人数大于女生人数。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年级的划分,高一年级的学生所占比相对较高,而高三学生因为毕业升学学习压力比较大就放弃了体育锻炼,由此比例逐渐下降。通过在学生之间的具体了解,女生对体育锻炼多为怕累、怕受伤等客观因素而不去锻炼,虽然对锻炼有一定意识,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通过在学生间的调查,大部分学生没有一定的体育活动的动机,因此无法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非常的重要。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益处。目前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教育压迫才进行体育锻炼,从心理上就有一定排斥感,这就是现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高中学生体育锻炼良好习惯的措施

1.根据高中生个体特点制定适宜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制特点、兴趣爱好制定出体育锻炼目标,目标标准要结合学生的适应程度,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根据体育目标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加强了自身的体育意识,从被动练习到主动锻炼,逐渐强化自身的自觉性,长此以往,习惯就慢慢的养成了。2.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行为习惯体育习惯的养成不只是日复一日的进行反复锻炼,同时也要爱护体育器材。教师要将各种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教授给学生,并且使学生在对器材的安放、布置、收纳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道,同时也要对器材设备进行保养,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更换,设施进行维修,避免为学校带来经济损失。3.从高中生的心理出发,建立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在任何学习中,只要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那么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讨,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创造出一种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增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4.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生体育素质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教学引导,在众多的高中在职教师中,还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教育机构或者校方要根据体育教学情况的实际出发,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新课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新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同时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外出观摩,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建立一支品德高尚、专业技能过硬、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队伍。5.有助于良好锻炼习惯养成的科学方法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划分进行引导性训练,利用合理科学的基本原理教授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锻炼手段及方法,促进身体平衡发展。其次,要开展高中体育个性化分层教学。对于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的分层教学,并对学生的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师要激发运动能力较强学生的潜能,并锻炼运用能力较差学生的信心,加强体育锻炼意识,同时进步。最后,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体育锻炼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每个动作方法熟练的掌握,逐渐形成一套整体形势,在这种重复性锻炼中,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师要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6.加强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我国的高中学校教育中,学生对体育锻炼都是自发性的,参与的形式也比较随意,没有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统一。这些因素就造成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只要遇到困难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同时也就放弃了体育活动,也就无法进行体育锻炼的培养,更无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所以,学校要针对这些问题将体育锻炼活动进行扩大化的进行,要充分发挥到管理作用,组织作用。

强健的体魄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的重要,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既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使学生减轻学习带来的各种压力,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所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尤为重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中的教育策略。

作者:张德利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锦彬.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学),2016(08):210.

第5篇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由高中体育课程特点所决定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与中小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侧重点有所偏移,对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更为关注。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适量的调整,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决定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是高中生自身特点的必然要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已渐趋成熟,是学生逐渐独立化、自我化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与走上社会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就体育教学而言,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自我学习与自我锻炼,形成基本的自我锻炼的能力。但是学生在这一阶段是无意识学习,他们还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这主要表现在课上在教师带动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氛围异常活跃,但在课下对于教师所布置的锻炼任务却置之不理,这是令教师极为头疼的事情。同时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片面认为加强体育锻炼会浪费时间,而且勤锻炼的结果具有延迟性,对身心带来的益处不是短时间能见到的,这也是导致学生锻炼积极性不强的重要原因。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策略

(一)密切师生感情,发挥教师导向作用

爱是教育的主题,是广大教师永恒的追求。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如果教师带给学生的是冷漠,是没有感情的教学,那么换来的将是学生对教师与课程的疏远。但是如果教师将爱与对教学的激情带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那么换来的将是学生对教师积极的情感,并会把这种感情带到体育锻炼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师生间的感情,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与互动,将爱洒向学生,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与学生平等的朋友身份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当学生在自我锻炼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我们要给学生“打气”,要让学生重树信心;当学生在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想后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让学生再坚持,来增强学生的勇气。要以教师蓬勃的朝气、年轻的活力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建立师生间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与影响作用,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让学生认识到自我锻炼的重要性,提高自觉性

自我锻炼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学生发自内心地对体育锻炼的认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自我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将之融会于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产生自觉性。从大的方面来讲,体育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从小的方面来说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化学生的意志,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

(三)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也是如此,我们要改变“程序化”的锻炼方式,不是让全体学生按照教师制订的方法与步骤统一进行练习,而是要运用“超市自选式”,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科学合理地选择练习的方法、强度等。也就是说要将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自我锻炼的主动性。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

自我锻炼能力既是高中体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掌握锻炼方法的基础之上,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那么在自我锻炼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锻炼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科学的锻炼。

(五)重视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与学生多交流,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重视这些反馈信息。如学生的锻炼态度、进度、问题等,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积极竞争,以提高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与自觉性。

第6篇

一、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欲望

高中生不愿意参与体育课堂上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认为没有锻炼的必要,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会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反过来,身体锻炼得再好只要文化课考不好就上不了大学。学生的这种思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体育老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能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欲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能自主、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适当的锻炼可以缓解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压力,老师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兼顾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乐趣,既要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又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如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通过观看激情洋溢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最原始的热情,感受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让他们找到满足感。观看体育比赛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爱好,促进他们进行自觉练习,逐渐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是一种全民意识,体育锻炼更是一种终身运动,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体育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相信,通过高中三年体育老师有意识地灌输体育意识,学生必会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激发出内心深处对运动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便会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自觉运动的习惯。

二、发挥体育优势,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新颖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超负荷的运动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不但不能缓解学习压力,还会使身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害怕心理,这样便会阻断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从此闻体育而色变。因此,老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使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讲解运动的正确方法,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运动的潜力。如在进行篮球的学习时,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解,NBA是大家熟知的篮球运动协会,老师在上篮球课时可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NBA赛况,激发学生对篮球的热爱,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用多媒体展示篮球的图片,讲解篮球运动的规则,传授篮球运动的技巧,最后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训练。在讲解时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交替运用,及时消除学生的疲倦,避免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体育是一种运动,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是最能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方法。体育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可以多组织男生进行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组织女生进行排球比赛、跳绳比赛等,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中提高自己的技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在不感兴趣的运动中缓解自己的压力。在体育课堂,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我国的体育明星让学生爱上运动,如“乒乓女王”邓亚萍、“跳水王子”田亮、“亚洲飞人”刘翔、“小巨人”姚明等,运用明星效应让学生喜欢体育,在生活中乐于锻炼,让体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三、提高体育老师的自身素质

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我们每位老师都要有能让学生喜爱的魅力。每位学生对体育运动都有不同的偏好,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排球,有的学生喜欢田径,有的学生喜欢跳绳,还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在课堂上学生会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对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必须能准确地回答每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因此,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能全面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技能。我们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各种运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顺利展开,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信息逐渐成为课堂上的常客,我们体育老师也要不断进修,把先进的科技运用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体育信息,让学生感受体育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对运动的关注。我们体育老师还要有创新意识,对学生喜爱的运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仅能简练、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还能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综上,我们体育老师要不断开拓创新,增强自身素质,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的好手。通过体育教学能让我们的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第7篇

一、抑制农村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原因

1.女生自身原因。

首先,羞涩是“拦路虎”。大多数女生都比较内敛,不像男生那样大胆、活跃。所以,对一些活动量大,肢体动作比较多的活动项目,她们就会感到不雅观,从而由于害羞不愿意主动参与。其次,怕脏是“绊脚石”。女生特别喜欢干净,怕脏。而由于农村中学的操场大多是土质场地,没有条件硬化,因而,大量的尘土让许多女生望而却步,特别是有风时,操场上就会尘土飞扬,造成大量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再次,生理性排斥。由于女生每月都会有生理期,而这一期间大多数女生都不希望别人知道,上体育课让她们很为难,若是坚持上体育课,有时的确很不方便,但不上体育课就如同宣布自己的身体出现那种状况,因此,有许多女生对上体育课存在一种生理性排斥。

2.教师原因。

首先,教师对女生体育锻炼认识不到位,存在“放羊式”教学。有些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女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女生参与体育锻炼要求不严,女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就参与,不愿参与就在旁边闲坐,成了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教师也不去了解原因,更不做具体要求。因此,一些体育课就成了“放羊式”教学。其次,体育教师教法陈旧老套,“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把一部分女生拒之体育课堂教学之外。比如,“跳山羊”,因为只有一副“山羊”器材,教师就让女生和男生一起试跳同样的高度,这势必给女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往往都是失败,有的女生就根本不敢或不愿意跳,久而久之使很多女生丧失了参与体育课活动的积极性。再次,教师能力有限,不能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灵活多样、分层、分组实施教学,使部分高中女生失去上好体育课的兴趣。时代在变,学生在变,体育课教师的意识、教法、能力也必须随之变化。虽然农村中学体育课因条件所限,但只要体育课教师能够认真研究,仍然可以找到适合农村高中女生特点的体育课教学方法,为她们提供有利的环境,让她们参与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二、培养农村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途径

1.消除顾虑,激发兴趣。

如前所述,农村高中女生由于害羞、怕脏、生理期障碍等方面因素,造成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体育课教师要在教学中消除她们的这些顾虑,利用女生自身的优势,让她们能够展现自己的风采,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方面要教育女生健康的体魄是一种美,女生身体美丽的线条会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让她们树立创造美的意识,消除女生害羞的心理,使她们能够大胆参与锻炼。比如,女生大都喜欢跳舞,教师可以教给她们一些集体舞,让她们在上课时进行表演,从而增强她们的表现欲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让她们能够及时得到一些外貌和容颜上的修复,从而消除怕脏、怕有汗味的心理负担,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促使她们能够尽情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上体育课势必会弄脏鞋子、衣服,会出汗,弄乱头发,等等。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一个上完体育课后女生专用的洗漱间,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必要的用品和工具供她们使用,这样就能够给她们及时的帮助,让她们焕然一新地进入其他课的学习。这些举措无疑对提高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是十分有利的。

在教学中,要教育女生明确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适当、适量的活动不仅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减轻盆腔的充血现象,而且腹肌与盆底的收缩与放松活动对于子宫的柔和会起到按摩的作用,还有助于经血的排出。因此,月经正常的女学生在生理期应该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慢跑、体操、原地投篮、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2.宽严相济,培养能力。

农村高中女生上体育课往往课堂纪律比较涣散,常常还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躲避课堂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绝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生提出什么理由或“借口”,则教师要灵活应对,找到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她们进行活动,绝不能让她们成为“旁观者”和“看客”。课堂教学要做到宽严相济,严中有活,活而不乱。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严格要求与生动活泼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组织纪律严,课堂气氛活;课程组织严,教材安排活;练习要求严,教学手段活;考核标准严,考试办法活。

体育课教学要有确定的能力目标,要根据女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一位女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增强体能,不能碌碌无为。只有她们有了比别人高出一筹的能力的时候,才能真正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树立终身锻炼意识。比如,在“60米短跑”教学中,让能力较好的女生和能力差的男生进行比赛,让女生得到获胜的机会,树立她们的信心,促使她们更加努力,提高能力。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后,有的女生还主动提出要和能力较强的男生进行比拼,说明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女生的特点,根据女生个体爱好,确定适合她们的活动项目,让她们发挥优势,开发她们的潜能,如舞蹈、跳绳、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等,通过训练女生的水平丝毫不比男生差,从而激发了她们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

第8篇

关键词:短跑训练;体育高考;速度训练

为研究体育考生的短跑速度训练特点、从短跑训练以速度为核心的特点、对提高体育考生短跑速度训练成绩提出建议。

一、高考体育生的特点

体育考生训练的突出特点主要是时间紧,以我校为例体育训练在每天下午4:00~5:30。另一方面是学生要在学好文化课的前提下参加课余训练。由此看来体育考生既要学习要勤奋努力,力争进入本科、又要考虑专门院校录取线。下文是我校2012届体育考生训练前的四项素质课见表如下。

可以看出,图标虽然只反映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据训练情况了解学生训练前4项素质大部分偏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项素质要达到高考加试的标准要求必须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短跑训练发展速度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就是速度。只有高速度才能培养高水平的跑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要求正确技术。必须改进短跑技术,合理的节奏、合理的短跑技术是短跑运动员优异成绩的取得的关键。因此,在短跑运动技术训练中,要反复强调跑的节奏要好,跑的动作自然而且轻松、正确的摆臂技术(摆臂协调有力且幅度大),下肢蹬、摆协调配合和步幅大。同时,还应加强起跑的反应练习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的训练等。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短跑技术,不仅要求我们老师在训练中多做标准的示范动作,还应该让学生多看多媒体技术图片和比赛的动作分析。改进跑的技术,特别是改进途中跑技术上,可采用快速小步跑、快速后蹬跑、车轮跑、大幅度的高抬腿跑等跑的专门性练习和柔韧性练习。做专门性练习要求一定要快速,还要结合一定距离的加速跑进行。这样很利于提高体育生的短跑运动成绩。

2.要求绝对速度。绝对速度(即最大速度)对提高速度和提高短跑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们平时的训练当中针对性的提高速度的训练方法,本文总结有以下一些练习方法:①负重物跑,40米、50米、60米、80米和100米;②往返计时跑,20米、50米、60米;③下坡跑50米~60米;④顺风跑60米、100米;⑤变速跑,(100米快+100米慢)×N组;等等。在这些要求高强度和高密度的计时练习中。训练要求在途中跑的过程中加速跑到最高速度并能够保持这样的高速度再跑一定量的距离才好;重复练习时也要能保持用最高速度跑完的强度和密度。

3.要求强大的绝对力量。针对力量练习主要采用杠铃抓举(锻炼上肢,腰背肌)、深蹲、半蹲、负重跑、负重上台、以及胶皮带拉人跑来提高力量素质。

4.要求爆发式的弹跳力。锻炼弹跳如向上纵跳、跳深坑、跳台阶、多级蛙跳(可连续10米或20米)等多级的单腿跳,(助跑的或者有起跳板的)跳箱2级跳、3级跳,以及腿部负重等这些弹跳力的练习。通过两年采取针对性措施的训练,然后教练灵活掌握加强弥补。体育考生的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与原始水平比较也都有较高的提高,课见表如下:

三、高考体育专业考生心理特征分析及训练方法

1.对体育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从这几年对我省体育高考情况和学生成绩进行综合分析,高考考试中许多体育考生的四项素质考试成绩差并不在于身体素质差和训练力度不够,也不在于自己技术问题,而是体育考生在考试中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一般考生高考都要去省上指定的地点考试,学生要面对陌生考场的环境,和新的器材,新的场地,改变了正常生活节奏和训练秩序,由于升学压力的精神负担过重,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平。

2.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首先对考生要进行考试的模拟训练,变换不同的训练环境,模拟不同的比赛场地,要求在比赛状态下进行模拟训练,提高考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心理承受力,从而达到比较好的竞技状态。在平时常规训练中,要求考生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鼓励考生刻苦训练。如:在平时的训练中,考生最恐惧的就是800米测试,为了克服这个恐惧心理,在每次训练你可以安排2~3组800米限时训练,如果超时一组就重跑一组。这样就强迫考生每次都能超越自己的身体极限,长时间坚持并完成这种过度任务,那么考生的素质提高很快,心里的紧张感会随着训练的次数增加而消除,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速度是短跑的核心,所以在高考体育生的短跑训练中着重培养考生的绝对速度、最高速度的能力。对高考体育专业考生进行考前模拟考试训练,变换环境,在比赛状态下进行模拟训练,加强考生心理训练是提高考生成绩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