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9 17:11: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课标音乐教学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课标既包括教师“教”的手段,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它要求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活动为形式,以具有充实的美感的内容、生动的美感的形式,来实现沁人肺腑、震撼心灵的审美教育作用。所谓“教无定法”,笔者试提出五维匹配法作为高中音乐课教学方法运用的新法则。
一、状态匹配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状态是第一位的。学生的状态应该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首要因素。例如发声训练,高中生大多处于变声期,因此教学方法就不能一味的追求大音量、高音域。试想,变声期脆弱的声带在大音量高音域的训练中很快就充血肿胀发不出声音,如同灼伤一般疼痛难忍,学生又怎能产生美的享受,又怎能对声乐、对歌唱产生热爱?因此,应该以学生的状态为中心,合理运用气息控制、共鸣位置和喉头放松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以音色优美为终极目标的正确的发声理念。教师要特别注意运用轻声演唱的方法,注意气息和表情,让学生愿意歌唱。
二、目标匹配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无疑要匹配教学目标。例如“走进舞剧”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音乐对舞剧情节的推动和感情的烘托。为了匹配这个目标,可以首先播放舞剧《天鹅湖》的无声视频。学生一般没看过无声的舞蹈视频,因此一定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猜测和议论。再对比播放有声视频,学生即容易产生恍然大悟之感,产生艺术欣赏的“高峰体验”。 这样教学目标“乐是舞的灵魂”就能够水到渠成的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三、内容匹配
内容匹配是指选择教学方法要重点关注教学内容。例如“奏鸣曲式”的教学就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它是一种运用多个主题进行对比和变化来表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大型曲式结构。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先让学生描述梁祝的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情节的对应关系;继而结合力度、速度、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理论分析工具来对音乐表现畅所欲言。最后,总结提高对“奏鸣曲式“的理解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把音乐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的结合起来,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前后匹配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不能对学生已有的基础置若罔顾,也不应该对其今后的发展漠不关心。因此前后匹配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歌唱基础非常有限,这时候教师如果一味拔高,灌输高难度歌曲的演唱技巧,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歌唱方面的训练方法应该从短小简单,琅琅上口,音域较窄的歌曲开始,选择如“感恩的心”、“猜调”、“茉莉花”等,让学生在感官上享受到愉悦,情绪上激发对音乐对美的热爱,引导学生正确的音乐理念。这种理念应该是感官、情绪、理性三位一体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演唱基础,又有助于学生将来在理性层面掌握和巩固演唱的方法。
五、条件匹配
教师要对学校、班级的特点,对教室、教学设备等条件进行全面,具体,深入的考虑,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巧妙地强化学生的“课堂粘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进行音乐欣赏第二单元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一杯美酒》。歌曲旋律简洁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大多数学生都很容易快速开始跟唱。同时展示维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学生即刻听得仔细看得入神。然后发挥我校乐器比较齐全的教学条件,用手风琴伴奏走进同学当中来,和同学们围成一圈模仿新疆舞蹈,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
六、结语
1 大力挖掘传统民族音乐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音乐的构成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多元性,要推广多元化的音乐教学理念,那么首先应从我们的民族音乐开始挖掘,大力提倡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才是现阶段高中音乐多元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当代中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了解颇少,而对大众媒体的商业化音乐却极为狂热。由此可见,作为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高中生而言,我国各地的民歌、乐曲,以及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都是值得学生欣赏的教学内容。但目前我们的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安排的还较少,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还有待加强。教师应努力成为弘扬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桥梁,使我们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更多地接触到民族音乐,使音乐课程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这也是音乐课堂顺利进行的保证。
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也应有一定的侧重点,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由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属于多元音乐文化的范畴,那么显而易见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教师不能沿用教学西方经典音乐时采用的调式、调性以及和声等方面去赏析作品,而应强调对传统音乐作品中的文化价值与历史背景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时,笔者不仅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五声调式的作品,其音调高亢、风格粗犷,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真假音的转换,而且还让学生了解到这首歌究竟唱的是什么内容,反应了歌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要那样唱?从歌曲中能够透露出当地的风俗民情是怎样的?等等。这些内容的了解,都有助于学生对整个西北地区的音乐风格产生印象,这也是我们进行多元音乐文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2 推广本地区的本土音乐
高中音乐教学新课标中提倡:“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占课标音乐教材的15%-20%。所谓本土音乐,指的是与本地区人民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音乐,是本土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具体体现。因此,本土音乐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本土音乐教育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具体表现。
作为高中一线音乐教师,我们可以依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适量的增加一些本土音乐作品的欣赏,包括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本土音乐很好的反应了一方水土人民的风土民情以及喜怒哀乐,音乐很好的表达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情思,体现了某个族群的民族精神,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音乐的乡土音乐。把乡土音乐中的一些曲目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亲切熟悉的音乐氛围,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熟悉的音乐旋律中去欣赏音乐,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此外,将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民间素材为创作背景的音乐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进而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起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3 有选择性地渗透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音乐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各类型的传统音乐文化,而要将其落实到我们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没有这样的能力,学生也不具备这么多的精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民族音乐来为学生进行介绍。
从当前的高中音乐赏析教材中可以看出,世界音乐的内容已经被纳入了高中音乐的教材中,其中包括:亚洲、欧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也只是少量的作品赏析,但只要教师充分利用挖掘,已经能够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音乐文化。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在面对一项具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时,应懂得围绕音乐这一本体,充分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了解音乐特点的同时,又能对其音乐背景文化与艺术价值的体现有所认识。
倘若未来音乐教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那么我个人认为,当下国际的流行音乐也可以纳入教学内容中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进行正确的引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用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并用客观的态度来审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我国中学音乐教学的利弊,作为一线音乐教师,不能盲目跟从,也不能固步自封。将多元文化理解合理的渗透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去,是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