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乡建筑设计

城乡建筑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9 17:11: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城乡建筑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乡建筑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必要性;指导作用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乡和城乡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乡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乡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就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1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城乡规划的必要性

城乡规划即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控制,对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美观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在具备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在外部形体上协调建筑与城市控制性规划、城市文脉、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针对城乡建设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城乡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明确要求。各级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为城乡面貌实现质的飞跃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城乡建设存在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不高。只有有了高起点的规划和高水平的设计,才能实现高标准的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提高规划、建筑设计水平为切入点,加快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塑造城乡品牌、推动城乡发展,是目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 重视城乡规划管理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现代建筑设计、城乡管理必将与规划、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密切结合。城乡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乡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乡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城乡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乡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乡管理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乡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特点在于设计城乡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乡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3 城乡规划管理中应结合建筑设计的运用

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难度。城乡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乡空间,我们对城乡空间进行分析及规划,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乡规划。而城乡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乡的历史,展望城乡的未来,因此在城乡的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对城乡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乡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乡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乡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乡环境,必须与城乡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同等重要。

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可见,在城乡规划管理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4 正确处理城乡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4.1科学对待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是一种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乡规划管理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亚德的观点,城乡规划管理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管理发展到综合管理。在城乡规划管理中不但要注重城乡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乡规划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规划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乡建设的好坏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乡规划管理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因此,在批准城乡规划管理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4.2建筑设计服从城乡规划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乡规划管理的指导下,注重四周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对城乡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振宇.促进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契合有效途径[J].江西建材,2012,01:41-42.

[2] 张兵.城乡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02):50-54.

第2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

一、生态建筑的要求以及内涵

生态建筑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筑的相互结合所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现代建筑往往都是以建筑学为基本前提,其中也涉及了多种学科和技术,首先要保证建筑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将建筑设计和环境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其次也要考虑建筑中对人们生活和生活所需的保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部分,即在保证和谐生活的前提下,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生态建筑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筑物的设计要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合理使用。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也促使建筑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进行城乡的建筑规划设计时,对建筑整体的设计思路要有明确的认识,建筑的结构布局、环境设计等等因素都需要严格把握,以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环境结合的效果。设计者不仅要对建筑学有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对环境生态有所掌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环境和建筑的有机结合才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做好生态建筑的设计,才是有效的提高建筑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步骤。因此,生态建筑设计不仅要有科学化的特点,同时还要合理化和多样化,从而更好的构成特色的生态建筑,为生态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需要明确的几点内容:

首先,对植物和土地的保护要放在首位,建筑和环境的和谐是生态建筑的重点部分,因此不仅要加强绿色植物的保护,也要促进绿色环境的发展。其次,以节约资源和提高环境的质量为基本前提,让建筑能够更好更合理的来使用自然资源,同时突出建筑的环保理念和使用性能。最后,建筑在规划过程中,周边的环境要有效的进行合理利用,将废弃物的排放和环境的保护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免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另外,生态建筑的设计是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提高生态建筑的科学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生态的平衡。

二、城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态建筑的概念模糊不清

由于生态建筑理念发展相对较晚,很多人对于生态建筑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生态建筑的概念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以为建筑中多加入一些绿色植被即可,这样的概念是不正确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建筑规划的建筑平面即是生态建筑,这种观点的人没有能够认识到生态建筑的重要性,往往只对生态建筑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特性有了认识,而没有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这也是目前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农村生态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村的建筑规划相对较为落后,因此,人们对生态建筑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也是农村生态建筑和城市生态建筑的差距。很多人往往只注重于城市生态建筑的发展和研究,忽略了对农村的研究,并且表现的非常明显。在进行建筑研究过程中,农村的建筑往往都只注重使用性能,而忽略了其生态发展的理念,在进行设计中,也不愿意在农村建筑中过多的进行选择研究。这样就造成了农村的建筑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即使在农村有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应用,其效果往往也相对较差,没有系统的合理的进行综合考虑,缺乏一定的效果。

(三)生态建筑缺乏实践性

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建筑方面做出了许多学术研究,对建筑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对生态建筑的建设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的研究,还需加强对生态建筑环境效果、计算机模拟以及实践模式的测试分析。

三、城乡规划设计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目前,我国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地方建设部门缺乏正确的规划意识,导致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时,出现越权审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等现象,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城乡规划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目前,在对城乡进行发展建设时,会设立各类开发区,往往存在宽打窄用的现象,使得乡镇辟出良田进行开发,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在城市中进行房地产开发时,由于对土地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土地供应过多,使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加剧了拆迁安置的问题,阻碍了新建房屋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对城市居民原有的生活设施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的使用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在城乡公路两侧,大量小店开设,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同时造成了农田的大量浪费。

(二)水污染现象严重

由于在城乡建设中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所占市场越来越大。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污水排出,对水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尤其是在跨省水域和城乡结合带的水域中的污染现象尤为严重。污染现象最为严重的主要是横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的淮河水域,受污染河段已经占据了整个淮河流域的百分之六十五,主要原因在于沿河地区为了谋求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皮革、造纸等具有严重污染的行业,导致淮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三)大气污染严重

我国在进行工业建设时,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导致大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并且没有予以相应的治理措施,尤其是乡镇企业给大气带来的污染尤为严重。

(四)交通拥堵和住房拥挤现象日益严重

随着城乡建筑的不断发展,使得城乡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车辆不断增加,导致城市中的交通拥堵和住房拥挤现象日益严重。城市拓宽干道和环线的建设工程远远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绝大多数城市开始实现单双号现行的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另外,在城乡建设中,由于环境绿化、服务设施、通讯、煤气、供电、排水、给水等方面缺乏合理的改造,导致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对城乡规划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四、生态建筑对城乡规划设计的意义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时,生态建筑对保证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城乡规划中建设生态建筑,是为了给人们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发展在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方面的综合获益。我国在城乡规划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极为严重,通过生态建筑来缓解城乡建设中的生态危机,必须对各学科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虽然我国已对建筑技术和生态环境做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却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设计规划。因此,必须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建设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要保证城乡生态环境平衡,在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加强对生态建筑的建设力度,将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协调共生、循环利用、整体有序的生态环境。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时,对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必须进行综合、系统的处理,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敬民.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重要性

城市间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激烈,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讲究的是协调竞争。然而当前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均和之前有所不同,所以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就会变得十分重要。一个城市的建筑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一个形象,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做好建筑设计,二者要协调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正确的把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相互融合,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使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协调发展。

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含义

1建筑设计的含义

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很好的解决室内的空间,使其更加经济、美观。在建筑的外部形体上,随着时代的变化,每一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不尽相同,具体的设计风格要结合当时环境和历史文化化等因素。

2城市规划设计的含义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简单来说就是把人们活动的各种区域空间协调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从而使城市能够顺应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向,使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和谐。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1相对独立的关系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旨在能够给各种活动提供合适的空间结构,这里面包括了城市外观设计以及分工的产业设计和布局等。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逐渐完善的综合性的科学,它是对整个城市的空间进行分析和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有自己独立的原则和设计方法,不断完善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是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完善的处理好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进而能够使建筑设计更好的适应城市规划的布局,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

2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所以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构成的基础就是建筑,但是建筑设计还要服从城市建设的内容,所以它们二者在空间上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好的建筑就好比一首凝固的音乐,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城市环境作为其考虑的主要因素,要做到把设计和城市环境相互融合。城市规划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筑设计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城市规划进一步进行。

三、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1建筑设计在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建筑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规划设计,这是因为建筑设计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设计,它涉及了好多方面,其中包括到场地的选择和设计等问题。对场地进行设计是为了能够满足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项目所选择的地方,场地设计是为了能够使场地中的各要素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和谐,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产物,但是除了建筑物以外的那些要素则是为了可以满足场地设计的其他组成部分,所以说建筑设计制约着城市规划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大方向,这样顺着这个方向去设计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规划设计。

2只有做好建筑设计才能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工作,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筑设计要结合环境。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在建筑的整体轮廓设计中,要特别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在立面上要进行虚实对比,流线上面要和环境的肌理相符合,色彩的处理要和周围环境的格调协调。此外,要注重人的们的真实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处理建筑设计的局部细节的时候,要以人的感受作为出发点,把人的心理需求的真实感受融入到设计空间中去,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就会更加的人性化。

(2)建筑设计要注重造型。

每一个建筑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风格,建筑设计要遵循整体设计性强,简单中能够体现出复杂,不变中能够感受到变化。

(3)建筑设计要理性的规划。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历史的文化,可以运用抽象的手法把历史文化的一些痕迹融入到建筑设计里面。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能够抓住人们的视觉范围,在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其顶部的视线处理的不要太简洁,要设计的有一定的层次感,从而可以使人们的俯瞰效果更加完美,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

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最直接形象,所以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建筑物本身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其周围的环境因素,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超.刍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科技展望,2015(10).

[2]莫雪英.城市规划设计特点与建筑设计的区别[J].山西建筑,2007(04).

[3]李尔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影响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igh-rise building forms and the form of the structure of various tend to be more, at the same time, high building also become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ssential elements. However, the penetr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in a great extent change the city's constr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urrent many high-rise building and city space antipathetic this phenomenon, then respectively from the building design and planning design two Angle analysis of urban spac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author for high-rise building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space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city space; High-rise buildings;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高层建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却也给城市空间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城市空间就是为居民提供包括建筑物、广场以及绿地等各种活动的场所,以及实体建筑所构成的立体空间等。城市空间如何也与高层建筑设计如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高层建筑能否与城市空间得到很好的融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感受如何了。作为建筑师在某种程度也会考虑到这些因素,然而在利益驱使下的开发商却顾不了那么多了。同时作为国家政府的规划部门在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出台的规范政策,强制性的要求了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相融合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由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共同来决定的。

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2.1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

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多措施来得以体现,当然这也就需要看建筑师的能力了。其一,可以利用广场的作用效果。高层建筑由于体量的巨大,这就会给街道带来一种压迫感,由此,对于在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就应该对高层建筑进行后退的处理,同时也可以在这退出的空间上设计成一广场,从而达到空间上的缓冲作用。另外,后退的空间不仅缓解了城市人口密集的交通压力,而且广场还能给公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当然,资质深的建筑师甚至对这个后退空间的设计更为特别,很好的达到了以人和环境为重中之重的设计策略。其二,对高层建筑主体的设计策略。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高层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具有代表性以及象征性,不仅可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以及发展程度,而且体现着城市环境条件。而现在随着科技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相关建筑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造型趋于多样化。塔楼作为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对高层建筑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科技的外形修饰建筑等层出不穷,而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这种生态建筑的理念也逐步渗入到高层建筑设计之中,其能将绿化措施或者是气候措施等融入到高层建筑之中,达到了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的目的。

裙房作为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虽然对整个城市空间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街道的尺度以及创造出人情化空间等方面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裙楼的设计需要特别细致,不能让居民有一种苍白感,而是让其下部空间丰富多彩,同时考虑到人的尺度。最后,建筑师还要根据需要巧妙的运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对于建筑底层可以采用架空或者是入口缩进的手段,地层架空的处理措施在现代建筑中是运用最多的。这种处理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在高密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更多的空间,从而达到建筑与广场有机地结合一起,不仅为居民提供小憩之地,而且重要的是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还可以改善人流以及视觉拥挤的状况。同时也可以在建筑的形体设计以及空间组织等多个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增强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的有机结合。

2.2 从规划设计角度分析

规划设计是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作出的一些硬性规定,或者是建设性意见。从规划设计角度,可以从高层建筑的密集度,城市街道以及高层建筑的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高层建筑越是密集,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就越是很有利,却也带来了造成城市空间一种压迫感的问题,以及会出现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当然,有些高层建筑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墙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光污染,以及对风压的影响,若处理不好也许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故此对高层建筑的密集限制是有必要的。其次,控制好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问题,同时在城市商业发达的地段要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数量不可太多,否则不仅会造成交通的拥挤甚至堵塞,而且带来视觉或者是人感觉上的压迫。由此,控制街道旁的高层数量以及高层建筑的层数等都是必要的。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仅仅要从避免高层建筑密集,合理利用街道尺度以及对高层建筑数量三个角度进行考虑,有关部门以及负责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优的决策判断。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由于建筑师受条件限制,而很少去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则在进行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设计的同时要注重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的整合。当然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后退广场以及高层建筑主体设计以及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和规划设计的高效结合。只有在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相关信息相融合处理,最后才有可能得到优秀的高层建筑。

结束语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因此,高层建筑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平衡,特别是城市中环境的平衡。然而,优秀的高层建筑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作为城市的代表与象征表现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高层建筑能在空间并非宽阔的城市不会让居民产生负面的情绪或者是压迫感。同时,优秀的高层建筑是以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及城市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在考虑建筑设计以及规划设计两方面的因素,以及满足居民感官的需求上,让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能高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使高层建筑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湘津等.高层建筑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丁玉玲.高层建筑与城市设计.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项目;建筑坝体;加固技术

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其项目的建筑坝体的稳定性、牢固性直接决定着整个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项目的使用寿命周期,建筑坝体的稳定性、牢固性直接影响着其水利建设项目的蓄水、发电及抗洪能力。由于水利建设项目的建筑坝体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其整个建筑坝体在稳定性和牢固性上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导致其稳定性降低,产生坝体的松动或者坍塌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只有定期对水利建设项目的坝体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坝体进行加固,使其水利建设项目的使用周期得以提升,让其水利建设项目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故而,水利建设项目的坝体加固设计尤为重要,这对后期的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和使用周期的长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意义重大,前期的设计合理,更有利于水利建设项目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中影响建筑坝体安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由于水利项目主要是为了消除水害、控制和利用水资源等情况从而进行建设的,那么,在水利工程中坝体建筑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异常渗漏、裂缝、滑坡等),极为容易导致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性,造成坝体受损,故而导致安全等诸多问题和次生灾害。

1.1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中坝体异常渗漏问题

在水利建设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能影响到坝体的稳定性的就是坝体异常渗漏的问题,坝体异常渗漏的危害性非常大,我们正常情况下的水利建设项目中建筑坝体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这在水利项目的前期设计中就有所考虑,一般坝体的透水性都在一个合理的数值范围内,只要在合理的透水性的范围内,那么,坝体渗漏的问题就不会对坝体造成太大的损伤。如何判定坝体渗漏的情况在合理的渗漏范围值以内,则就要结合坝体的水的渗漏量的大小来看,我们将其渗漏的情况分成正常渗漏状态和异常渗漏状态。若坝体建筑有异常渗漏的情况,坝体的蓄水压力就会增大,会对坝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坝体的安全等问题,使得坝体失去稳定性和牢固性。一般水利工程项目的渗漏问题极易出现在坝基和涵洞上,所以对坝体的加固设计尤为重要,对坝体进行加固有利于提高坝体的稳固性,只有坝体的稳固性得以提高,其渗漏问题就较为容易解决,从而避免因渗漏的问题导致安全问题。

1.2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中坝体裂缝问题

在水利建设项目中,坝体出现裂缝的问题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坝体建筑出现裂缝问题也仅仅是出现在坝体的外部,坝体建筑的内部同样也会出现这样的裂缝问题,而且还不容易被人发现。一旦坝体建筑的内部出现裂缝问题,这会是影响整个坝体建筑的稳定性的极大风险。一般坝体出现裂缝,其裂缝的大小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从小裂缝逐渐变成大裂缝,坝体出现裂缝会对坝体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旦坝体的裂缝贯穿到整个坝体,不能及时得到修复,就会造成坝体建筑乃至整个水利建设项目的使用寿命周期造成影响,会使得整个建设水利项目的寿命缩短。

1.3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中坝体滑坡问题

建设水利工程项目中坝体极为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然而,滑坡问题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例如坡度问题、抗剪力不足等。当然,滑坡问题有时候也是因为自然环境等问题所造成,导致的自然灾害,从而出现坝体建筑的大面积滑坡现象。坝体一旦遭受自然灾害,导致滑坡,必然会影响坝体的整体性结构,一旦滑坡的范围影响过大,大面积滑坡,甚至会导致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经济损失。要想增强坝体的抗滑坡的能力,就要加强坝体的稳定性,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在项目前期的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坝体进行额外的加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稳定性。

2建设工程水利项目中的坝体建筑的具体加固措施

2.1安徽省潜山县境内下浒山水库工程项目概况

本文以安徽省潜山县境内下浒山水库工程项目为例,下浒山水库工程地处长江北岸菜子湖水系大沙河中上游,是一个综合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下浒山水库主要以防洪抗旱、灌溉农田、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功能,正常蓄水位115m,总库容2.02亿m,防洪库容0.44亿m。灌溉农田35.08万亩,灌溉引用流量22.8m/s,该工程主要是由两个坝体和一个发电站组成,主要起到农田灌溉、供水和防洪抗旱作用,目前正在建设中。

2.2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坝体建筑加固的主要技术措施

2.2.1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坝体建筑的裂缝采取灌浆加固技术对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坝体裂缝采取加固处理,要科学的合理的使用裂缝灌浆加固技术,坝体建筑的裂缝加固处理技术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坝体加固技术,坝体建筑的裂缝加固技术分为全孔和孔底灌注两种技术方法,如果要对灌浆压力进行非常有效的控制,则需要将浆液向裂缝中灌注。使用裂缝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坝体裂缝。同时深入分析坝体应力情况,依据裂缝形成原因布孔,通过灌浆加固坝体。裂缝灌浆技术应用水力劈裂原理,在水的压力作用下,扩大坝体裂缝,对坝体实施灌浆操作。综合分析坝体应力分布,把握裂缝形成规律[2]。一般建筑坝体的断面截层都成梯形状态,工程技术人员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征进行计算建筑坝体的应力分布,通过对建筑坝体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计算,从而才能准确的顺利的推动后续的裂缝灌浆施工工作和布孔的施工工作。正常情况下我们利用高压装置来灌浆,将泥浆填充进坝体,从而良好的填充裂缝,实现对建筑坝体的加固。施工期间,同时应将合适的水分灌注进坝体中,来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密实度,从而减少相应的弱应力。

2.2.2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坝体建筑加固需结合防渗墙技术建筑防渗墙技术主要起防渗效果,防渗墙技术可以满足在施工过程中抗压、抗剪及抗拉的需要。防渗墙技术可以应用机械造槽以及射水造槽两种方法,其中射水造槽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法成本低廉,且操作简便,可以应用于各种土质条件下,由于射水造槽法的便利,只需要简单操作就能完成施工,应用这种方法施工可以快速完成工程,节约大量操作时间,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造槽速度,并达到较高的成孔率[4]。因水泥的使用量是相对比较少的,所以它在施工过程中的回填量流失的也比较少。此方法遇上砾卵石地层时就不太适合了,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是相对复杂的,施工机械的操作技术上受客观因素影响,其自动化水平低而且操作上也并不灵活。

2.3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坝体建筑的加固设计

2.3.1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坝体建筑的主坝及防渗墙结构的加固设计建设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常常会遇到风化岩层的造孔施工,遇到风化岩层坝体建筑施工时要使用一定距离的帷幕来进行灌浆处理。坝体建筑的防渗墙结构加固设计中,其中建筑主坝体和防渗墙应应用支撑的方式进行连接且要注意两者的协调性。建筑坝体的荷载力量会直接作用墙体上,因墙体两侧会产生摩擦力,会导致主坝体变形,防渗墙的荷载力量应满足实际需要,在这个加固设计中我们可以用厚度墙为基础来制作计算简图底稿,用有限差分法对建筑坝体的防渗墙结构进行加固设计。

2.3.2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坝体建筑的发电隧洞加固设计由于受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发电隧洞的洞壁出现剥落,钢筋混凝土被侵蚀,钢筋等出现破损等情况,我们需要清理被侵蚀破损的钢筋混凝土,然后用新的钢筋混凝土进行焊接补漏、坚固、找平等处理。发电隧洞出口出现的锈蚀性的钢板,要用环氧玻璃丝和全新的钢板进行修补处理,从而加固发电隧洞。

2.3.3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坝体建筑的溢洪道加固设计溢洪道一般都是由泄槽、进水渠、宽顶堰共同构成,一般溢洪道的坡段和消力池设计结构不合理的话,就会导致水流出现混乱,地基造成渗漏问题,则溢洪道的结构上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下浒山水库工程的进水渠总长度为32m,宽度为50m,进水渠的两侧均设置了直立导墙,充分的利用了埋石状态混凝土,墙体的背坡值为2∶1,顶部应用宽顶堰的结构形式,坡面采取斜坡式进口设计。在泄水段采取矩形断面设计,在出水渠上采取梯形断面的设计,两侧边墙上使用埋石的混凝土挡墙。在水库渠道的底板上采取钢筋混凝土浇灌设计,并在渠道的底部设置排水设施。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环保问题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垃圾转运站项目分析

1.垃圾转运站建立背景

随着城市垃圾产量的不断增加,城市近郊可供填埋的适宜场地会越来越少,最终是在城市近郊找不到适宜填埋的场地,为此不得不在离城市更远的地方建设垃圾填埋场。由此引起的垃圾收运距离的增加,会导致垃圾收运车数量及运费的增加,并加大城市交通拥挤程度。解决这一矛盾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城市附近适宜的位置建设垃圾转运站,用大型运输工具取代小型垃圾收运车,完成垃圾的长途运输。

2.转运站的经济性

垃圾转运站按转运途径可分为公路垃圾转运站、铁路垃圾转运站及水路垃圾转运站。从经济角度考虑,公路垃圾转运站的适宜转运距离在50公里以内。因其机运性能好,垃圾可一次转运至垃圾处理场,无需二次转运。但由于建设垃圾转运站一次性投资较大,并且转运站本身又需要一定的运行费用,所以设置转运站时要对其经济性进行分析。所谓转运站的经济性,就是设置转运站总费用低于直运(垃圾收运车直接将垃圾运到处理场)的总费用。它主要取决于适宜的垃圾收运距离,即合理运距。

3.垃圾转运站的影响因素:

1)垃圾成分

垃圾成分的变化会影响转运站的功能及技术工艺。垃圾成分变化的趋势是可回收利用及可燃物增多、垃圾密度降低,若在中间环节对垃圾进一步分类及压缩,可使垃圾进一步减量减容。垃圾转运站由于是垃圾运输的一个中间环节,分类及压缩理所当然要在转运站进行。垃圾在转运站就地分类回收利用及压缩后,可进一步减少垃圾外运量,并且可得到高密度装载,进一步节省运费。垃圾转运站受垃圾成分变化的影响,必然会向分类回收等多功能方向发展,转运工艺及技术也将随之向压缩方向发展。

2)垃圾收运车载重量:

建设垃圾转运站的目的是用大吨位垃圾转运车取代小吨位垃圾收运车,节省运费。从经济方面考虑,建设垃圾转运站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垃圾收运距离,即合理运距。垃圾收运车辆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垃圾单位运费随之降低,建设垃圾转运站的合理运距必然加长。但由于城市道路条件的限制,垃圾收运车辆不可能无限度增大,因此,建设转运站的总趋势不会受影响。

二、垃圾转运站关注的环保问题

1.选址合理性

1)规划符合性

垃圾转运站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卫专项规划,并办理相关用地预审或项目选址意见书。若所在地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卫专项规划均未规划专门环卫设施用地的,垃圾转运站选址需经政府、规划、环保及卫生相关主管部门考察比选并形成会议纪要同意项目建设,作为垃圾转运站建设选址依据。另外还应关注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

2)用地指标符合性

检索《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1的相关规定。

表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转运站用地指标

3)避让地区

检索《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垃圾转运站选址不应设在下列地区:a)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b)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c)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污染环境问题

1)灰尘污染问题

在垃圾转运站内垃圾收集车进行卸料、装箱的过程中,都伴随这大量灰尘的产生,这样灰尘处理不当就会给转运站附近造成会然污染的问题,影响环境质量的同时,给转运站人员的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2)废气污染问题

生活垃圾堆存及压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物质主要为NH3、H2S,其它的恶臭物质多以液体形式存在;垃圾收集车在转运站内卸料的过程中除产生恶臭废气外,还有伴有粉尘产生。

3)废水污染问题

垃圾压缩过程中会伴有少量的垃圾渗滤液产生,作业区场地清洗、垃圾转车辆及容器清洗产生清洗废水,以及站内职工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另外,还有恶臭废气除臭装置定期排放喷淋废水。垃圾渗滤液为垃圾在发酵腐烂过程中垃圾内水份排出形成的,其产生量主要受垃圾成分,含水率及机械压实系数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垃圾转运站垃圾压装时,垃圾渗滤液产生量一般为压装垃圾量的4%~10%,渗滤液水质特点是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浓度高,COD水质浓度可高达上万,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

4)噪声污染问题

垃圾在转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车辆进入转运站,产生一定的噪声,形成噪声污染,同时转运站的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大量噪声的产生,由于垃圾较多,设备运行时间过长,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在哦成很大的困扰。

3.环境防护距离符合性

目前,垃圾转运站建设一般都是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及自动化”的高标准进行设计,卸料大厅泊位作业区配备植物液除臭系统、恶臭废气收集系统及恶臭处理装置,恶臭废气的收集效率及处理效率得到有效保证,但是卸料大厅需设置垃圾收集车进出通道,因此尚有少量的恶臭气体通过进出通道以无组织形式散发于卸料大厅外。

三、垃圾转运站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设资金问题

对环卫基础建设造成制约的主要愿意为资金投入方面严重短缺。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情况下,有效保证行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最终真正实现将财政投入作为基础,将多元化投资作为框架的投资新体制。

2.转运站施工质量问题

大中型垃圾转运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征地、土建、设备、施工等诸多方面,一旦转运站的规模确定之后,设备厂家就要进行整个转运站的设备安装平面和剖面的尺寸设计,为土建设计提供基本条件,并对建筑设计院完成的土建图纸进行会审,同时提供设备安装基础和预埋图纸,会同甲方和建筑设计院及施工方进行技术交底,监督全部工程进展情况,随时提出设计变更意见。

中转站作业车间卸料大厅内不设垃圾临时贮存场地,收集车直接将垃圾卸入竖直放的容器内。这样,使垃圾暴露在外的面积降低到最小,暴露时间降低到最短,因此散发的臭气可减少;中转站作业车间为封闭式设计,收集车的进出口设置风帘,定时喷洒消毒液溶剂减少臭味。

环卫部门应加强对垃圾处理系统的管理,严格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在市区留存隔夜垃圾。在夏季蚊蝇高繁殖季节,在容器上方设置的消毒防尘喷雾系统,在收集车卸料的同时,喷洒一定量的雾状液体,控制灰尘的飞扬。在液体中加入消毒剂,即可实现对垃圾的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对作业场地和容器、车辆进行冲洗。冲洗水的排放要进行消毒处理;作业环境应定时进行消毒。对垃圾房(箱、桶)内垃圾的清理每次均应做到彻底干净不残留,有效阻断垃圾在城区的孳生繁殖。加强垃圾类孳生地苍蝇和幼虫的杀灭工作,控制蝇类孳生。

3.转运站建设污染环境的对策

绿化对于垃圾转运站污染影响缓解和环境美化都非常重要,应尽可能提高站内绿化率,建议不要少于35%。转运站应结合周边敏感目标分布情况,按规范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绿化树种应尽量采用冠枝叶茂盛树木,发挥除尘灭菌、吸滤有毒有害气体等净化环境功能及遮蔽作用。为提高滞尘效果,建议种植枝叶茂盛、叶面粗糙的乔木组成防尘隔离林带,如悬铃木、泡桐、梧桐、樟树等;为净化臭气,建议种植珊瑚树、樟树、棕榈、朴树、女贞、梧桐和泡桐等树木。

综上所述,在垃圾转运站中,做好环保问题能够保证进行垃圾处理的同时,城市的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进一步的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斯理.城市垃圾管理系统优化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

[2]李旭辉.城市生活垃圾梯次处理模式及其规划布局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第7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集成系统;体系结构;业务流程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各项事业都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前进。建筑行业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各个地方都以城市建设为主要发展标志。按照当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来看,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面向企业管理层的项目管理工程;另一个是面向项目管理的施工项目层的项目管理工程。在当前社会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也不断的趋向于集成化的系统管理;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应该从上述的两个层面分别来开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必须包括企业管理层应用和项目操作层应用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共同推进施工项目的顺利发展。在建筑项目管理集成系统中,企业层立足于多项目管理,它重点是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为企业的决策管理提供各类依据;项目层立足于单项目管理,在操作的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各类业务流程进行控制,以及对各类数据的统计,通过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两个层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相互贯通,项目层所采集的数据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它是企业层进行数据信息决策和决策支持数据来源的基础,因此项目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作内容。

1.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的体系架构

服务于项目操作层的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集成管理系统,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具有统一的授权机制和共享的数据应用基础平台,由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也要能够适应项目施工的发展要求,集成系统要涵盖的内容很多,主要有计划管理、机械管理、施工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由于集成系统内容的复杂性,需要一定的网络结构做为支撑,集成系统的网络结构采用基于web技术的B/S(browser/server)架构,基于B/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它能够很好的适应业务操作流程,利用基于WEB的B/S模式能够将众多的子系统集中起来,将分散的数据有效的集中起来,形成对组织发展有利的操作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多项应用跨平台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充分拓展,这样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众多需求,集成系统的适用范围也就更广一些。系统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数据客户端、应用服务器程序和数据库程序三部分。

在集成的体系机构中,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应该具备的条件也是很多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施工项目管理要具备自动化的控制功能,要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各类危害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以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要通过对集成系统设置一定的权限和流程管理的技术,做到集成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2.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

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应该是一个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动态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材料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更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以保障系统更有效、更完善,为工程项目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它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配置,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施工项目管理发展需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模板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模块包括:

2.1计划管理模块

计划管理是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全体子项目的规划管理,通过有效的计划预算等内容来对建筑施工项目有一个全局性的概况,为施工项目管理应对各项事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来看,计划管理包括施工进度的编制、劳动力需求计划的编制,材料使用情况以及需求计划的编制,以及对各类机械使用需求计划的编制等工作,它们涉及到建筑项目工程的前期准备,是建筑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多个方面,做好计划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发展至关重要。

2.2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人力资源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发展的核心,是建筑施工项目得到顺利发展的关键。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施工项目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负责建立人工台帐,对施工项目内的人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规划,要通过有效的对人力资源的培训、绩效考核等机制,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素质。要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提高竞争发展的心理竞争机制,要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处理危机的能力,有效的保障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顺利推进建筑施工项目的完成。要建设有竞争性的薪酬竞争机制,通过有效的吸引人才,形成社会竞争机制,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更好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3机械管理模块

在机械管理模块中,主要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包括施工机械的型号、施工机械的适用范围、施工机械的新旧程度等等,机械维护和配件等附加条件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项目管理的要求等,同时要对施工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确保施工项目的各种机械正常使用,记录准确。

2.4成本分析模块

成本分析是建筑施工项目业务流程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对施工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合理测算,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准备。这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分析、材料成本分析、机械成本分析、间接成本分析、建筑施工项目工程总成本分析、工程投资管理等功能。做好建筑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工作,可以为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使之详细了解建筑施工项目的运行状况,为更好的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

一、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的保证,同时又是确保建筑项目施工生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机械设备的维修使用、竞赛考评、信息反馈要达到规范化,从而使管与用有效结合,在使用中真正求得实效。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和重心均在各个建筑工程项目部,建筑工程项目部应成立机械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亲自抓,设置适应项目施工所需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职责和安全教育,司助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设备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项目保障部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作业层的机械设备维修,强化“两定三包”制度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养、包保管”,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及台账,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以完好的设备来促进施工生产,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1.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养护

建筑施工单位工作重点是施工现场的实际建筑项目,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仍存在漏洞,举例而言:施工现场的建筑设备露天摆放缺少基本的苫盖工作;部分机械设备的操作技术人员缺少相应的机械操作合格证即没有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部分设备使用记录空白,没有建立起系统的使用登记管理工作流程;机械设备后期的保养、检修和维护工作不到位,加速了机械的老化,不能保证使用周期内的安全性。

2.机械设备成本控制链的断层

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预算中比重较大,工程的成本控制需要机械的管理实现有效的支撑作用,建筑施工中重型机械价格不菲,其生产效率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设备性能的保障需要项目部专门建立设备管理部门,专职负责设备引进、存放、使用和后期维修,建立一整套的设备管理系统方案,编号登记并严格控制设备的进出、使用。对单位个体设备进行追踪式管理,由引进使用到报废处理,整个使用周期内的设备性能控制都要建立档案,借此有效控制机械的磨损率,为成本控制提供分析依据。

3.施工机械设备转移频繁

为了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投资回报,是业主乃至全社会的主要经营理念。因为建筑施工项目普遍要求是施工工期短,长则几年,短则一年半载。这些施工项目工期长短不一,性质不同,当一个工程项目结束后,机械设备可能需要转移到另一个项目上,这样就造成设备转移比较频繁,成本费用也相应的增加,机械设备利用率波动大。由于受工期安排、项目衔接、工程规模的大小等影响,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又必然存在着施工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施工高峰期,为了抢工期容易造成拼设备,拼人员的现象使机械设备没有保养的时间;低谷期时,设备闲置时间过长,又容易忽视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项目的进度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

三、对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严格风险管理制度

对机械设备作业实行风险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确保机械设备作业安全为重点,以推进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为载体,把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有机融合,构成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的超前防范和过程控制,最大程度地消除和降低机械设备作业的安全风险,从而达到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目的,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确保机械设备持续安全稳定。

2.严格教育培训制度

要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促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安全措施等内容。每个操作人员都必须要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单位、项目部和施工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树立其安全防范意识,项目部需对相关操作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3.严格拆装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的安装与拆除要严格遵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事先要根据现场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安装与拆装方案,并报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同时必须请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或生产厂家委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拆装,严禁无资质人员擅自拆装。

4.严格设备使用制度

机械设备必须建立主要使用制度,根据使用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编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严格按照定人、定机、定岗“三定”制度,按设备操作规程和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机前检查、试机制度,安全员监督制度,台班工作记录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的主要使用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5.严格维修保养制度

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积极的预防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做好保养记录,严格按国家规定邀请具有相关资质部门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加大对建筑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测力度,认真落实设备维修、例行保养、定期保养、特殊保养的维修保养制度,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避免出现带病作业。设备维护好了,就可以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为企业、项目部、个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为此,设备的维护必须每班维护和定期维护相结合。每班维护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中必须做到:班前检查,班中正确使用设备,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下班清理设备;交接班时要做好交接记录,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定期维护由操作者和维修工合作,根据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性能的优良。

结束语

施工工艺和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机械设备施工来实现的。因此,抓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提高了施工作业的规模,促进了工程施工的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周期,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力,降低施工成本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并生.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