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9 17:1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青少年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 中职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策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研究述评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对策研究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对策研究 皖南医学院“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影响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对策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价值与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当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 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 多维视角下的阳光体育运动及其开展对策 广东省农村“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难点分析和对策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李小伟.北京奥运会: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32.
[3]于庆洋,贺伟.浅谈高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对其终身体育意识形成[J].体育世界·学术,2007,10:89-90.
[4]黄晨曦,殷晓霞,唐建强,吴清,沈思,王玉国.高等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研,2005,26(4):87-91.
[5]刘艳丽,龚小洁.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视野中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动力机制及深层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73-74.
[6]杜志娟.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06,26(4):23-27.
[7]王淑英,刘春燕.影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2005,4:7-8.
[8]陆文龙.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16-17.
青少年发展的常见问题及干预方法
培育弱势青少年复原力之途径
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主观成效评估
儿童害之检视:成因、影响与实务处遇
社会工作介入DMD儿童家庭服务的实务探索
冒险疗法对工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上海新生代流动人口生存现状及政策导向分析
全人成长:服务学习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实践过程
青少年之“义气观”特点及其形成影响因素探析
从释放到增能: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提升抗逆力的行动研究
华人社会文化脉络对不孕症妇女之影响及其因应行为
失智症家庭vs失智症日间照顾服务之供需分析
城市流动儿童家庭亲子沟通小组工作的实践研究
增能视角下单亲父亲家庭亲职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
抗逆视角下单亲母亲适应历程研究
中国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的客观成效评估
一项阅读方案检视弱势家庭儿童偏差行为的防治
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研究
香港“共创成长路”计划:课程发展、推行及成果
香港“共创成长路”计划中导师培训课程的发展和推行
应用信息科技提升“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之成效
青少年家庭运作、正向发展、学校表现及学业适应能力
家庭因素与香港初中生网瘾的关系
预防科学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讨
“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在中国大陆的客观成效性探究
“共创成长路”——田家炳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
“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教材编写及修订的探索研究
来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研究
成长小组介入初中生偏差行为的实践研究
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出路在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家庭教育观的偏离
《周易·咸卦》之“感应”思想对家庭教育沟通中的启示
家长学校科学发展的五大办学机制
关于家长心理学校的探索及路径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为例
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谈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问题
家庭气氛对心理健康和学业戈就水平的影响及其营造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提高“80后”年轻妈妈育子素养的培训与研究
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马卡连柯的儿童游戏思想及其对现代家庭游戏的启示
加拿大家庭学校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两代父母协同教育幼儿的个案研究
依托社区,三方联动,构建“和谐育人”的理想教育网络
拓展资源新空间,构建学校与家庭合育共促的学校文化
攻击青少年增能的实践探索——以上海市某工读学校“心教育”项目为例
3~6岁流动儿变劣势为特势:在挫折中成长——基于“留守儿童”“留守”环境的思考
>> 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网瘾干预效果的影响 浅谈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戒除网瘾的干预 戒除学生网瘾的策略 高校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及戒除对策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戒除大学生网瘾中的作用 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瘾的影响 通过体育运动,帮忙青少年戒除网瘾 大学生网瘾及其对策研究分析 大学生网瘾的室外运动干预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角度探究 大学生网瘾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网瘾程度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需要层级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网瘾问题研究 独立院校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影响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调节作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大学生网瘾治疗案例分析 大学生网瘾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网瘾状况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网瘾问题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陈甲妮.国外如何治疗网瘾[J].妇女生活,2010,(8):56.
[3] 周林.元分析方法简介[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2):27-31.
[4] 夏凌翔.元分析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5-58.
[5] 王沛,冯丽娟.元分析方法评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9-63.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问题 建议对策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开始从家庭迈向社会的转折时期,但同时也是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未成年人约有3.7亿。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000多万心理有问题的少年,而且近几年内仍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在我国经济物质文化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问题
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逃学,甚至造成自杀或暴力事件问题。其中,厌学是目前青少年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目标不明确、物质生活优裕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行为的懒散甚至厌学。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考试焦虑是指青少年感受到来自考试的压力过大,考试时无法发挥正常水平,从而导致成绩不良,越是面对重要的考试,精神越高度紧张,由此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甚至导致厌食、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
(二)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发育较快,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在其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提高,渐渐感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寄予的期望,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感受到了以上种种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就会由此而产生各类的情绪问题。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情绪不稳定、恐惧、抑郁、焦虑、愤怒、羞怯等。
(三)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并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在自我方面,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并能及时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1、与教师的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更主要的是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生活的向导者。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向导功能忽视甚至无视。这一忽视或无视的直接表现就是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不尊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对抗等心理。2、同学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高中学校频繁的"动态管理",不时的调班分层,使学生原有的同学关系被破坏。这种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分班,导致了学生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融洽,甚至紧张,最终发展到了孤独、焦虑、抑郁、偏执、敌对等不良心理。3、与父母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相反,在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如若孩子的成绩或其他表现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轻者怒骂中者殴打,易造成孩子孤僻、专横和的性格。同时,单亲家庭在不断增加,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心理伤害。诸如被抛弃感、愤怒感、敌视感,更多的是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消极厌世等。
(四)早恋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 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 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 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 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催熟剂, 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 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 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五)上网成瘾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瘾证"已成为青少年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网成瘾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沉迷网络聊天、电子游戏,网恋,沉迷,虚拟婚姻和,模仿暴力,病理性赌博等。网络成瘾常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人格等方面出现问题,而那些热衷于网络暴力游戏的青少年学生,则会因受到游戏的影响,而增加自身的暴力倾向和攻击,从而增加了他们发生自杀或走向犯罪道路的几率。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家庭影响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对人的成长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文化素养、教育方式、健康状况、家庭气氛、经济状况和品德行为等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调查显示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第一,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第二,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如: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盲从型、严厉型等。第三。父母的过高期望。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学生身上,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厌学。第四,家长自身不良的素质。有的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往往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某些不良习气,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学校影响:学习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的结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现行的中学教育结构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采取按文化课成绩分班、排名次、排考号、搞题海战术等有违反心理健康的教育手段、方法和措施。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并出现某些异常学习行为和习惯。
(三)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迁,生活节奏紧张而急促,青少年不得不面临着升学、社会适应等一系列地重大问题,从而导致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精神压力过大。除此以外,大众传媒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管理的不到位,众多的商家被利益所驱使,纵容、收留、诱导青少年学生,从而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及对策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青少年学生服务的工作力度,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能力建设,从而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与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一)首先要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榜样,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青少年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从而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二)其次要注重同伴之间的关系。青少年学生渴望同伴间的友情,这一时期的同伴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影响,要通过有效的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和良好的集体认同感。
[关键词]青少年 逆反心理 原因及对策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在14岁左右的时候,容易表现出感情用事、渴望独立的情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主要表现为情绪偏激、语言顶撞、行为越轨、消极冷漠,甚至以“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等。这种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基本特征就是“对着干”。逆反心理还表现为对于先进人物和榜样同样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而对于不良倾向却持情感认同。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否定性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学校制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无端的否定。
1、2 评判性
青少年已不是处于对老师崇拜的小学阶段,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会评判老师,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嗤之以鼻。
1、3 对抗性
由于生理和心里各方面的成熟,青少年期的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而父母总觉得自己永远是长辈,孩子永远是孩子,以一种长辈的姿态自居。青少年抗击父母的强势和约束。
1、4 闭锁性
由于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青春期的初高中生,渐渐的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内心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初高中生写日记是很常见的现象,他们往往买那种带密码的笔记本,也会把日记本放在安全的地方。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2、1、逆反心理产生的内部原因
2、1、1、好奇心的驱使
青少年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我们有些老师、家长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对于被禁止、批判的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却怀着极大兴趣去观看、查阅。好奇心驱使青少年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2、1、2、思维品质的发展不够成熟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这些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虚荣心很强,但却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把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2、2、逆反心理产生的外部因素
2、2、1、家庭因素
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过度宽容,有求必应,这样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半点批评和劝告,受不得一点委屈,容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相反,另外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命令式的,甚至使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暴力行为之下,这样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产生反感,甚至产生抵制情绪;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此外,如果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忽视孩子的存在,甚至殃及孩子,也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2、2、学校因素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如果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只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就会导致学生对教育者本身产生排斥,进而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或者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做出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稍微犯点错误就一棒子打死,使学生产生‘‘老师已经放弃我了”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呆板,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2、3、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对青少年群体的关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及制作节目的连贯性,使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而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有意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但并不应适合中国价值观的信息。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导和调适
3、1、注重家庭疏导,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是爱的港湾,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与家庭有密切联系。因此,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家庭中对孩子逆反心理的疏导和调适。一、对于子女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多表扬,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在他们承受挫折和失败时应多鼓励,多支持,多安慰;二、对于子女所犯的错误,要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其原因,分析利弊,因势利导,而不能采用打、骂的方法。因为犯错的孩子在其心理上可能已很内疚、自责,需要安慰和帮助,而家长的痛骂和毒打可能使孩子走向反面,产生逆反;三、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信任他们,切莫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强加给孩子;四、家长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宽容和理解,设身处地多替孩子着想,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如遇到分歧,要多自省,将心比心;五、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能为了“面子”把错的强说成对的。以上几点如果我们家长都能做到,那么,我们就能营造出民主、融洽、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也就能有效地疏导和调适孩子的逆反心理。
3、2、提高教师素养,优化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
教师应由积极的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指责。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种赞美,就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批评和指责有时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里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指责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逆反心理的调适要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赞美。为了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教师不但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还要注重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教师要学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
生,要学会倾听,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敞开心扉告诉老师,他们关心什么、想什么、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教师都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规划人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意图,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幸福和快乐,自觉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担负着传授青少年学生知识,培养其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等重任。那么,学校又应怎样疏导和调适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呢?
(1)学校要建立心理教育咨询机构,构建以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的心理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和调试。
(2)学校应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同时结合每年的弘扬民族精神月进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
(3)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开设法制课,聘请优秀政法干警为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员,对学生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办好心理健康专栏,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解除不健康心理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
(4)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创设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选修课。
3、3、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克服逆反心理
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自我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明天,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化解他们的对抗情绪,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不但他们自己需要努力,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4、优化社会环境,更多接触社会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良的社会环境。教育者要疏导和调适青少年消极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就不能把他们局限于学校、家庭,而应该把他们置身于社会。只有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才能使他们更快地社会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疏导和调适青少年消极的逆反心理。为此,就必须优化社会环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加强社会治安,大力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减少和消除社会阴暗面和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侵害,阻断产生不良思想的源头,消除滋生逆反心理的温床。同时,应多建设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多开展一些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注意渗透理想教育、价值教育、创新教育等,将其逆反心理转变成探索创新和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总之,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刘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7,9(22)
[3]刘孜杰,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4]杨嘉民,张彤,陈颖.试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1)
[5]高红霞,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
[6]何莉,甘金贤.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与调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5
[7]王云霞,强普霞.略谈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9)
[8]苏碧霞,黄艳明.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07,2.
关键词 医生进校园 医疗 健康宣教 现状培训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2-0016-03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doctors into the campus in Siping Community
XU Xiaolin1, GU Wen-juan1, CHEN Hua1, GE Xiaomao2
(1. Sip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in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2. Elderly House in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octors-into-campus” project and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trategy. Method: 12 doctors who went into the campus were the objects to be investig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ontent analysis. The training willingness, acquirement projects, training time and results were evaluated with percentile score. Results: 94 scor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proper training time on the average. The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content was 91 scores averagely. The teaching methods satisfied with an average of 89 scores. The practicality averaged 87 scores. 91.20 % of the doctors felt to have learnt a lot. Conclusion: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doctors-into-campus was obvious in Siping community, some of which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
KEY WORDS doctors-into-campus; treatment; health education; status quo training; strategy
杨浦区“医生进校园”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医生进校园”行动,提高学校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进校园医生的主要工作为:定期对学校师生开展健康教育,为学生家长提供就医指导;协同开展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特异体质学生的关注与筛查,协同开展对常见儿童发展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研究。为学校卫生工作“1+5+X”标准化与专业化建设项目(1为健康档案;5为制度建设、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常见病防治、传染病防控;X为校(园)卫生工作特色项目)进行指导,并记好《医生进校园工作日志》。做好医生进校园工作,关键在进校医生。为了解进园医师的培训需求,笔者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平社区共有16所中小学生和托幼机构,进校园医师共12名。被调查的医师中,男4人,女8;年龄特征20~岁1人,30~岁4人,40~岁2人,50~岁5人;大专学历5人,本科学历7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3人,见习医生1人。
1.2 方法
1.2.1 进校医生培训方法
1)首先对进校医生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2)针对需求开展的培训[1]:①营养健康与发育、青少年眼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规律;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的预防、龋齿的防治、儿童腹痛、贫血的防治、鼻衄处理、发热儿童的处理;③日常生活卫生:远离,拒绝成瘾;食堂安全工作,幼儿膳食的合理安排;④幼儿青少年急救: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幼儿防窒息、幼儿跌伤的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⑤青少年心理卫生:儿童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治疗、考试焦虑、考试相关的心理问题;⑥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师生沟通技巧、健康宣教方法。
3)培训方法“培训主要以专家讲座形式在四平社区卫生中心进行,中间穿插实践活动;频率为每月1次;另外邀请专家在对口校园举办讲座、广播等,进园医师旁听学习。
1.2.2 问卷调查和评估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3部分:1)进园医师的基本信息;2)进园医师培训意愿;3)进园医师培训需求项目。问卷共20个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在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征求了有关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于2011年2月,由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集中发放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进校医师发放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0份,回收率为83.3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采取专业人员双人录入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进校医生对培训方式的要求
对培训必要性的认识,91.67%的进校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业务培训,8.33%的医师认为无所谓;在培训时间上,66.67%的医生选择每次培训时间在0.5~1 h,75.00%的医生认为培训频次以每月1次最为合适;在培训的方式上,66.67%的进校医生选择授课形式,25.00%的医生希望上下互动,16.67%的医生乐于进行实战演练,25.00%的医生愿意进行经验分享,16.67%的医生希望采取研讨的形式。
2.2 进校医生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进园医生在工作中会碰到与院内不同的困扰,希望就此展开相关的培训。调查数据显示:75.00%的医生希望培训少年儿童营养健康与发育的相关内容;50.00%~58.00%希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培训;50.00%的医生希望对沟通技巧和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进行专业辅导;17.00%~25.00%的进校医生希望就青少年传染病防治、饮食卫生、学生意外伤害的处理、医疗服务平台的搭建等问题进行培训。
2.3 进校医生对培训的总体评价
12位进校医生对业务培训的评价共5方面内容,由参加培训者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平均得分结果显示:培训的迫切性为91分;培训时间安排合适为94分;对教学内容满意为91分;授课方式满意为89分,课程的实用性为87分。
2.4 进校医生对培训内容的评价
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合理性、实用性进行综合评分,每项内容最高为100分。评分结果显示:营养健康与发育专题为71分;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日常生活卫生问题为69分;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和处置为54分;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为29分;
2.5 进校医生培训获得的收益
91.20%的进园医生感到培训收获很大,收获很大的原因是培训的内容及形式与进校卫生保健的实践紧密结合[2]。89.05%的进校医生表示培训长期坚持很有必要。
但培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43.00%的医师认为课程内容安排上缺乏逻辑性;14.02%认为是培训的组织安排不很恰当;14.07%认为是培训老师本身不了解社区卫生;71.21%认为是医生个人的问题。
3 讨论
3.1 进校医生培训效果总体不错
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市政府、市教委、市卫生局和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以“重视学校卫生,保障学生健康”为宗旨,通过“医生进校园”行动,医教结合、防保为主、专兼互补,加快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按照杨浦区“医生进校园”行动方案,总体目标是以“一块一专家分队”对接的方式,引进优质卫生专家资源,解决学校卫生工作的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科学育儿、科学宣教的能力;以“一校(园)一医”对接方式,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全面提升学校保障少年儿童健康的卫生服务工作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聘请部分市三级医院的儿科医学、儿童保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营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团队由12个分队组成,每个分队相对固定对接1个社区块,每月指导2次,实现“一块一专家分队”。2)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每个服务团队由5~7人组成),与所在地段学校(园)进行对接。每位医生相对固定对接若干所学校(园),实现“一校(园)一医”。
由于社区医生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专业以慢性病治疗为主,因此对社区进校医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们的进校医生也难以达到全部本科毕业的全科医生的人员配备要求。因此加强进校医生的培养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这次评估,认为培训时间合适平均为94分;教学内容满意平均为91分;授课方式满意平均为89分,实用性平均为87分,91.20%的进园医生感到培训收获很大,对学校卫生服务起到了很大帮助,所以这次培训的效果总体较好,达到预定的要求。
3.2 进一步完善进校医生培训的建议
3.2.1 注重转变进园医师的观念
主要转变医师的两种观念:一是基本医疗观念,从“以医疗为中心”转为“以医疗保健、宣教为中心”的观念。二是转变工作方式,从单纯凭经验进行宣教转变为科学安排进园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进行健康教育、疾病防控。培训中要增强医师对医生进校园理论的认识,使医师看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和力度,改变以往凭直觉与经验无计划性工作的习惯。同时,医师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培训中应加以充分利用。
3.2.2 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医生进校园工作的价值在于有效的服务于广大学校、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解决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环境等各方面问题。针对医师对进校园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不甚明确的情况,我们应该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培训理论应尽量贴近实践,能解决进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用为主。争取让医师在较短时间领会医师进校园的精髓,尝到用科学理论指导进园工作实践的甜头,以刺激医师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培训中,要重视医疗方法的一些细节内容,使医师对医疗、宣教工作计划的每一步骤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有深入的体会,达到活学活用。比如,为了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度,可以对现有医疗、宣教模式进行修改,使其更符合进园医师的日常工作过程。
3.2.3 青少年心理调适和幼儿营养是培训的重点
青少年心理调适、幼儿营养和生理是进园医师工作的重点内容,然而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恰恰也是医师的业务弱点,所以应该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中,应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各种服务对象,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加以详细分析。可以通过实例,使医师对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培训中除了要提高医师的理论修养,还要重视医师的宣教、及沟通能力。详细阐述每一种沟通模式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增强医师根据服务对象和内容灵活选择与应用的能力。必要时,可以对现代媒体(比如多媒体计算机等)的操作方法加以专门培训。医生进校园开展培训,对校园里的保健老师提高相关医疗卫生知识有益处,老师也可接受培训,对学生健康可带来一些列好处;家长适时也可以接受社区医生的培训。
3.2.4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为转变部分医师对培训的消极态度,提高医师的学习热情,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纯理论灌输的讲座式培训方法。同时,医师进校园是一项新颖、复杂、多层面的应用性很强的工作模式,医师不但要掌握相关医学理论,而且还要具备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所以,应该在实践中渗透医疗、宣教的基本内容,使医师在实践中深入领会理论的精髓,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医学原理与方法。这样,医师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灵活的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问题。比如,培训中可以安排一定的操作练习,这样既可以使医师得到实践锻炼,又可以使医师立刻看到所学知识的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为了便于医师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培训中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比如通过案例分析法,给医师提供观察、模拟和思考的机会。给医师提供医疗、宣教的正反案例,能激发医师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医师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提炼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同时,对具体的进校园工作情境进行分析,并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找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能提高医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瑶娜, 陈泽铭, 姚雪.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保健, 2009, 117(20): 828-829.
摘 要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入人心,竞技体育得到了全面发展。作为竞技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取得了良好发展,成为了我国在国际赛事得金的重要项目。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是发展羽毛球运动的关键所在,有必要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不同人数青少年羽毛球训练班教学效果的研究,探讨训练班人数对羽毛球训练效果的影响,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考核。比较不同人数羽毛球训练班教学效果,找到适合青少年羽毛球训练的最佳人数,有利于训练效果的最大化,促进羽毛球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羽毛球 青少年 训练班人数 教学效果
为了能够反映不同人数青少年羽毛球训练班的教学情况,本文结合实际,使用容易直观测量的指标,作为衡量不同人数羽毛球训练班教学效果。根据测试和调查所得数据,分别分析所得指标的情况,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一、不同人数羽毛球训练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情况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包含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本研究取在不同人数羽毛球训练班的初二男学生各10人对其身体素质进行测定。按照专家建议,测各组运动员原地起跳摸高、5*6.1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和一分钟跳绳的成绩,取平均值作为身体素质综合衡量指标,所得测试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随着班级人数增长呈现降低趋势。当人数低于4人时,各项数据均比人数多于4人时高,身体素质比人数高于4人的好,说明羽毛球训练班人数应以4人以下为宜。
二、不同人数羽毛球训练班青少年的技能考核情况
为了评价不同人数青少年羽毛球训练班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各组10名共50名运动员在规定次数内做到规定动作的考核情况进行考核,让他们进行前场发高远球、杀球和后场击高远球各十次,每次落在规定区域得1分,共30分,对每组情况分别进行考核,并取各组内的平均值,反映出教学效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当班级人数在4人以下时,运动员技能考核成绩依次是27.3分、27.1分和26.7分,成绩相对较高。这和之前的身体素质指标一致,运动员得到了较高强度的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考核成绩。说明羽毛球训练班人数不应太多,同样以4人以下为宜。
三、结论
由不同人数羽毛球训练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技能考核情况可知,当训练班人数少于四人时,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情况比人数多于四人时要好,这是因为人数较少时,运动员得到了较高强度的训练,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较高导致的。所以训练班人数四人以下为宜。
参考文献:
[1] 程凡花.羽毛球的再利用在w育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9):121-122.
[2] 王飞雄.新形势下中国羽球运动发展趋势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4):289-292.
[3] 赖永花.羽毛球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33):254-254.
[4] 杨建军等.羽毛球球训练探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38-45.
[5] 杜峥.少儿羽毛球运动员启蒙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科技信息2008(2):63-69.
【关键词】情感;青少年情感;身心疾病;调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14-02
【中图分类号】R8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反映.是心理活动的“染色剂”和“催化剂”。人类通过主观事实的认识,产生相应的情感状态,井在此激励下,进行有意识变革事物的实践活动。因此,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无不染上情感色彩。青少年的情感随其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及自我意识的增强,同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学校教育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丰富多彩并充满神秘情调的情感特征。遇到高兴的人或事.他们就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反之,他们便会形成愤怒、悲痛、恐惧、失落、逆反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理解、尊重与保护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是每一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客辞的责任。同时帮助和指导培养良好的情感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1 情感与情绪障碍引起的身心疾病
1.1 心因性躯体疾病。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认知反映.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当人发生情绪变化时.常常会随着出现系列的机体变化,现代心理医学表明.不良情绪因素是诱发心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长期心情不舒畅、悲愤、急躁、恼怒、孤独、焦虑、压抑等,就容易引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月经不调、肠胃不适、癌症等心因性疾病。据有关资料报道.在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由于情绪、情感因素造成的病例占74%。
1.2 心因性皮肤病。皮肤和人的情绪密切相关.因此.过度紧张、悲痛、急躁、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导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皮肤抵抗力低下,失去屏障作用,使细菌、病毒、寄生虫乘机而入出现皮炎、湿疹、黄褐斑、雀斑等各种心因性皮肤病。
1.3 心理障碍。青少年是儿童过渡到成人的一个特殊阶股,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时期,既有儿童时期的特点,又有成人期一些萌芽的东西,容易发生心理矛盾冲突和行为过失,常表现在求知欲与识别力、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受暗示性、情绪与理智、闭锁性与交往欲、理想与现实、个人要求与经济能力等的矛盾中,加之学业过重,学校、家长教育不当、生活单调而形成的心理压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往往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学习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和不良的行为等,表现在多愁善感、敏感多疑、急躁易怒、嫉妒、自卑、逆反。严重者出现抑郁症。抑郁症医学上称情感障碍,第一号心理杀手。资料证明:青少年自杀原因68.3%为情感障碍。主要是从小溺爱,很少受过大的挫折,有突发事件承受不了.悲观失望、自责、自卑而轻生,2004年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对24013名儿童少年进行了调查,行为检出率14.97%。2006上海教科所对800名初中生进行健康调查,结果在重点中学心理问题检出率男14.95%、女9.06%,一般中心男为19.16%,女为11.13%。
2 疏导对策
指导青少年学会积极的情绪自我调节和培养美好的健康情感是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应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
国内外心理学家常用的调节方法有:
2.1 心理补偿与升华:将自己不容易实现的欲望进行改变,指向比较高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人们适应环境中最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的防卫机制。假如某一方面收到严重挫折,切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格言激励着许多失败者从苦恼、彷徨中解脱出来,冷静思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使之成为取得成功的条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通向理想的目标。
2.2 幽默:是一种高尚的心理防卫机制。人处于难堪的境地,以含蓄、双关、恢谐、讽喻等形式进行自我解嘲、处理问题、摆脱困境.既无伤大雅、又可解除难堪局面.
2.3 情感转移法: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喜怒哀乐人皆有之,遇到挫折、困难不要陷入自我烦恼中,要增加生活中的情趣乃是明智之举。可以从事自己爱好的写字、绘画、打球、看电视等.这样可以把苦恼、烦恼、愤怒、忧虑等情感转移掉,恢复心理上的平静。
2.4 情感渲泄法:如有一时想不通的苦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适当渲泄有缓解紧张、解脱精神压力的作用,可在长者面前倾吐心中的不快.把话讲出来。家长也应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哭也是一种自我心量调节的措施,能使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和分流。
2.5 自我安慰法:当受到挫折或考场落榜时,不要沉湎于幻想和追悔之中,要学会自我安慰:“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自己问心无愧”。坚信“明天会更好”,但这是一种消极的防卫方法,仅能保持暂时的心理平衡,免受伤害。过后应冷静分析原因,重新确立目标,继续努力。
总之,指导青少年正确的提高自我疏导、自我调节和稳定情绪的能力是近年来需加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刻不容缓的主题工作内容。
愿此文能唤起更多的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注,这是我写此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灵聪 宋兴川编著《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