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化学性消化的概念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19 17:11: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性消化的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第1篇

针对上述现状,为有效改善数学概念教学,笔者带领的团队将“微课题研学”模式引入数学概念教学之中. 于概念联系、概念辨析、概念拓展和概念运用中开展话题式研学活动,让学生在精准掌握概念的同时思维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概念教学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下面笔者以例行文,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 于概念联系中研学

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把客观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成分. 数学概念之间具有联系的广泛性和良好的系统性,在概念研学中突出概念间的联系正是顺应了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数学概念通过内在联系形成有效的概念网络;而概念网络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新概念的有效内化,而且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数学概念也是十分有益的.

【研学案例1】函数概念研学

高中阶段用集合与对应语言表征函数的概念并引入了抽象符号f(x),完成了从“变量说”到“对应说”的嬗变,使之比初中“变量说”更具一般性,但两者的本质一致. 函数概念的核心——“对应关系”更是架构起两个非空数集间A,B元素联系的桥梁. 非空数集A,B及其对应关系是一个紧密联系着的整体,这个整体构成了函数的概念.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函数概念研学重点为:让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函数实例,感受在两个数集A,B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f,进而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比较函数概念“变量说”与“对应说”的异同,进一步体会“变量说”表征函数的优越性.

话题1:同学们在初中已学过“函数”,请你举几个函数的例子.

通过举例让学生回顾“变量说”. 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容易举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此时,教师追问:“函数关系都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吗?”以此开阔学生思路.

话题2:教师举例.

(1)图1是某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 这是一个函数吗?为什么?

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说明其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又是什么?

(2)图2是某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射击序号与中靶环数的对应表. 环数是序号的函数吗? 并说明理由.

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如果第4次射击脱靶,还是函数吗?为什么?

话题3:前面我们学习了“集合”,你能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上述例子吗?

话题4:你能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给函数重新下一个定义吗?

话题5:比较函数概念“变量说”和“对应说”的异同,体会其本质的一致性(联系)和“对应说”的优越性.

话题6:引导学生有效甄别:(1) f(x)=3,x∈R和D(x)=1,x为有理数,0,x为无理数,都是函数吗?你的理由是什么?(2) f(x)=x, x∈{0,1}与g(x)=x2, x∈{0,1}是否为同一函数?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概念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建立概念间联系的过程. 数学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只有与其他概念相联系,才能生成和发展,才能有效纳入概念系统. 概念间的联系也包含着数学方法,它能使人高屋建瓴地理解数学. 概念研学中注重形成概念联系,利用丰富、牢固、准确的联系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概念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 于概念辨析中研学

学生理解概念定义的逻辑意义时常经历两个过程:一是知晓表达定义的语法与词义,二是把词义与认知结构中已知要领建立联系,把个别孤立的词义综合起来加以表征以获得概念的整体意义. 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而无关特征越多,则概念学习越难. 通过实例或观察材料形成概念的“毛坯”之后,接下来便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抽象化、形式化来掌握概念的内涵,廓清概念的外延. 这是概念形成的思维活动过程的核心.

【研学案例2】周期函数概念研学

教材是在三角函数y=sinx,y=cosx的基础上引入周期函数的概念. 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从直观上建立周期函数的概念,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周期函数就是三角函数的错误结论,因此仅仅依靠定义难以保证学生真正掌握“周期函数”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实施周期性概念研学时,笔者通过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让学生辨析,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促使学生认识深化.

在给出周期函数定义后,笔者设计系列话题让学生讨论研学.

话题1:函数f(x)=sinx,x∈[-2π,4π]是周期函数吗?为什么?

话题2:函数f(x)=c,x∈R(c为常数)是周期函数吗?为什么?

话题3:函数f(x)=[x],x∈R是周期函数吗?如果是,它的最小正周期是多少?

话题4:函数f(x)=(x-2k)2,x∈[2k-1,2k+1](k∈Z)是周期函数吗?你能从定义的角度加以说明吗?

话题5:函数f(x)=sinx,x∈R是周期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的肯定例证提供了最有利于概括的关键特征,否定例证则提供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因此,概念研学时须提供一定数量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让学生辨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廓清概念的外延,把握概念的内涵,促进概念学习的活动思维深化.

三、于概念拓展中研学

概念拓展是指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关键词等手段将概念进行同层级的适度迁移,衍生出新的概念. 其价值在于深化对已有概念的理解,使概念产生更多的信息,形成与已有概念相关的更丰富的链接,并形成更多与其他知识网络相联系的结点,形成在更多情况下问题激活概念连接网络的机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举足轻重.

【研学案例3】圆锥曲线概念拓展

高中教材中的圆锥曲线的概念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从关键词的改变衍生出一系列概念(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因此,在完成圆锥曲线概念教学后,可引导学生再次拓展,还将会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概念. 笔者引导实验班学生开展了以下话题的研学.

话题1:教材中探讨了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的和、差是定值的动点的轨迹,那么到两个定点距离的比值为定值的动点的轨迹怎么样?

学生研究发现当比值为1时轨迹是一条直线,即两定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当比值不为1时轨迹是一个圆,即阿波罗尼斯圆.

话题2:到两个定点距离的积为定值的动点的轨迹又将怎样?这样的曲线有什么性质?

借助几何画板引导学生研究,发现到两定点的距离之积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图象是“8字形”(图3)或“花生形”(图4)等形状的曲线.

话题3:我们已经学习了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为定值的动点的轨迹问题,如果是“和”为定值呢?差或积是定值,情形又将如何?留给学生课后研究.

对部分智力优异的学生来说,现有教材中给出的探究问题的探索力度显然不够. 选择适合他们探究的问题,也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事情. 相对于解决问题,恰当、适时地提出一个有探索价值的问题也许更加重要.

四、 于概念运用中研学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 能灵活运用概念解题是掌握概念的标志. 运用概念解题,一方面可以巩固并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感悟并掌握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研学案例4】三角函数概念运用

话题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三角函数是匀速旋转这个最简单的圆周运动的本质表现(图5). x=cosα,y=sinα是单位圆的自然的动态(解析)描述(图6). cosα,sinα的几何意义各是什么?(有向线段OM,MP的数量)

话题2:一半径为3m的水轮如图7所示,水轮圆心O距离水面2m. 已知水轮每分钟逆时针转动4圈,如果当水轮上点P从水中浮现时(图中点P0)开始计时.

(1)将点P距离水面的高度z(m)表示为时间t(s)的函数;

(2)点P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大约要多长时间?

话题3:如图8,摩天轮的半径为40m,点O距地面的高度为50m,摩天轮做匀速转动,每3min转一圈,摩天轮上点P的起始位置在最低点处.

(1)试确定在时刻t(min)时点P距离地面的高度;

(2)在摩天轮转动的一圈内,有多长时间点P距离地面超过70m?

话题4:如果话题3中在摩天轮的右侧距O点70m处有一堵墙,你能确定在时刻t(min)时点P与墙面间的距离吗?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自然科学;科技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59-01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学好化学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们人类的生活、科技、生产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学好化学,才能知道哪些是有害的物质,我们该如何规避和化解;才能知道哪些物质是有益的,我们该如何合成它。因此,学好化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同学们将来更好地造福人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利于我们同学为将来的科技进步作出有益的贡献。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呢?

一、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认真抓好"听、思、问、练、记" 五个学习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练是学习载体,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自主练习,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和练习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丢了西瓜拣芝麻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以听为主、记为辅"的习惯,将听到的、看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疑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主动、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练”包括做练习题、思考题、化学实验操作等。要自己动手做一定量的实验、操作练习,才能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其深刻道理。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听、思、问、练、记"五个学习环节,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四抓",即抓基础、抓规律、抓思路、抓化学实验

首先,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其次,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特别是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

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如依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来推导它的用途、检验方法,就不要去死记硬背。另外,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一般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或元素的质量比"的题就先要考虑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最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 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所以 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认真分析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描述,弄清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和检验有关物质。如六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气如何鉴别?其思路为从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找出方法:即用点燃的木条和石灰水最后从现象的不同来推断是哪种气体。还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三、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第3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科技新时代,高新技术是又“高”又“新”,其科学原理似乎非常深奥,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不断给人惊奇。其实,高新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从形式到观念上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方面面。

纳米,如今大家已不陌生,在家电、医药、美容等广告中,经常见到应用“纳米材料”防腐、防霉、保鲜、抗污染、高渗透、高效、高强等诸多美誉。但是,很多人对这具有“神功奇效”的纳米材料、纳米技术,还是有点说不清楚、讲不明白。

纳米本意是一长度单位,表示十亿分之一米(10-9米),相当于三四个原子的宽度,用“nm”来表示。一根直径0.1毫米的头发,用纳米来量度就是10万纳米(l000 000nm)。这样的尺寸度量单位,显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难以应用的,没有什么实用意义。如果你要买2米衣料,对售货员说扯20亿纳米……人家一定认为你“有病”。但是,在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上,纳米意义重大。研究决定物质性能的物质结构时,在原子、分子范畴,就用得上纳米。因为,大部分的原子、分子只有几纳米到几百纳米大小。

当我们把物质越磨越细后,物质开始表现出一些新的性能。如一般的铝粉是烧不起来的,而超细的铝粉,可以成为“固体燃料”;咖啡磨细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完全“溶于水”而不再有渣。从科学上讲,这些新的性能与原来的性能是有联系的,只是原来没有充分显示出来。铝本来就是容易氧化的物质,但形成的三氧化二铝薄膜会保护铝不再氧化,所以氧化反应不会连续而很剧烈。但超细铝粉表面积大,同时反应就会形成高温积聚,高温又破坏了氧化层使反应连续下去,形成剧烈的放热氧化反应。剧烈的氧化反应就是燃烧,可以用来熔化金属进行焊接,也可以用作火箭的固体燃料。而咖啡磨细后,可以在水中悬浮不沉下去,就没有“渣”了。国外的“速溶咖啡”用中国云南、海南的咖啡豆做原料,靠着“磨细”的技术大大赚钱。而我们为什么磨不细呢?原来靠机械物理方法磨到一定细度后,很难再细下去了,这当中涉及很多物理、化学原因。

长期以来,把物质分离成超细颗粒的努力,一直没有重大突破。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利用气相沉淀等物理、化学方法,终于制取成功为数不多的l~l00nm大小的“纳米级”颗粒材料。就是这为数不多的纳米材料。使我们真正开始着研究“分子尺寸”的物质,并掀起了席卷天下的“纳米热潮”。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的性能大大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如本来化学性“稳定”的,变成非常“活泼”;本来“绝缘”不导电的,变成“导体”或“半导体”;本来强度不大、硬度不高,变得坚韧无比,硬度甚至超过金刚钻;纳米“金属”材料居然可以燃烧、爆炸……同样的材料变为“纳米材料”后,似乎有了新的物理、化学性能,这确实令人大吃一惊。

但是,纳米材料的制取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一般的机械粉碎、研磨根本得不到“纳米级”超细微颗粒,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特殊的高技术物理、化学设施,才能制取“纳米材料”。目前,纳米材料还没有成熟的规模生产手段,不同材料的纳米级超微粒的制取仍是一道难题。目前的纳米材料制造成本相当高,用“一克千金”形容并不夸张。而要进一步推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发深化,必须有充足的纳米材料做基础。所以,世界各国都把“高效制取纳米材料”作为纳米科技研发的重要先导基础项目。

纳米材料在陶瓷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化工、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最近已有了可喜的进展。不同的纳米材料,确实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神奇”性能。

第4篇

例1(2009年杭州考题)对下列人体异常生理状态的解释错误的是()。

A.醉酒时,人走路东倒西歪,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影响了人的平衡功能

B.发高热的病人会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主要是因为体温过高影响了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C.煤气中毒时,人体会出现严重缺氧症状

D.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

考点: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人体健康状况的能力。答案为D。

说明:掌握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能对常规现象进行解释。

考点2重金属的性质(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2(2009年晋江考题)重金属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它与人体内酶的“─SH”基结合而产生的。误食重金属后,应尽快喝适量牛奶或鸡蛋清解毒。牛奶和鸡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考点:重金属中毒的原因。答案为A。

说明:应了解重金属可以使蛋白质固化变质从而失去活性,还会在人体内累积使人体发病。另外,对强酸碱会与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以及蛋白质的盐析现象也要有所了解。

考点3有机物的概念(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1~2分)

例3(2009年汕头考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营养素的是()。

A.食盐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考点:对有机物概念的理解。答案为A。

说明: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重点在于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应掌握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方法。

考点4甲烷的性质(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3分)

例4(2009年厦门考题)我市正在逐步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为天然气,小明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

(1)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 8CO2+10H2O,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 (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

(3)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从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 。

考点:甲烷的燃烧及物理性质。

答案:(1)CH4+2O2 CO2+2H2O; (2)减小,空气 ;(3)甲烷密度比空气小,而丁烷的密度比空气大。

说明:应掌握甲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如酒精、甲醇等的性质。

考点5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5(2009年徐州考题)“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而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存在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由22个原子构成

B.莽草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7∶10

C.莽草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莽草酸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考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化学式的含义。答案为D。

说明:应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了解人体营养物质中哪些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6对有机合成材料的认识(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6(2009年泉州考题)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以其匪夷所思的表演震撼了国人,在他使用的道具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杯 B.金戒指C.硬币D.橡皮筋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及常见物质。答案为D。

说明:应了解常见的化学材料,如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复合材料。

考点7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7(2009年潍坊考题)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小明灼烧棉花、羊毛、涤纶三种纤维得到下列气味:

则棉花、羊毛的编号分别为()。

A.①②B.③①C.②③ D.无法断定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化学性质。答案为C。

说明: 应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以及它们与天然材料性能的差异。会借助简单实验来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等。

考点8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多以填空、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8(2009年宿迁考题)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更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水泥、玻璃钢、汽车轮胎都是常见的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D.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考点: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为D。

说明:化学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考点9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断(多以填空、选择、计算形式出现,分值约为4分)

例9(2009年南京市考题)A物质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 g的纯净物B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物质反应完时,可生成44g C物质和9 g D物质。

(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

(2)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考点:有机物分子式的推断。

第5篇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 操作原则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引言

初中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由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滞后等原因,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学校目前倡导的积极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积极课堂在教育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作为我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积极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对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探索及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积极课堂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由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Rogers)、凯利等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其理论主要包含人的生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人具有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出选择的权利及人本性中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等方面的观点。在进行教育的时候,人本主义教育者认为人自身的行为不取决于外部因素,而是个人基于情感及意愿做出的综合性及自主性选择。人的学习是人的潜能充分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学习的本质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者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及优化学习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学习的满足感及成功感,使得学生能够发现学习内容的价值意义,自主积极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激发学生从自我的倾向性中产生学习倾向,培养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习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学习。

二、积极课堂的组织原则及操作方案

在积极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能充分理解并遵循教学模式的原则及实际操作。积极课堂的组织实施原则主要是贯彻“四少四多”的原则。即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减少对于教学内容的直接讲解,而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多对学生进行任务明确下的指导,减少对于知识的直接讲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减少单一的直接讲授,最后要求少对知识进行直接教学,而要多倡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能够在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及合作学习,积极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求学生独立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并通过最后的实践练习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校的积极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明确任务,个人学习—同伴互助,小组学习—班级交流,知识构建—总结提升,检测反馈的基本结构,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三、积极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的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对于不可见的分子及分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原理这样的抽象知识理解难度较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积极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能够充分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的素质教育目标,也就是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掌握混合物及纯净物的判别方案,在能力训练目标上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最后在德育目标方面要能够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探究,教师提出: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问题,引导学生对于分子的基本特征之一:分子是永恒运动的,进行初步的认识及理解,通过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对分子的基本特征之二: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进行自主研究,让学生阅读图和对比一组数据,小组内谈感悟感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之小。这样不断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并得出初步结论。教师要能够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对情境内容进行小结,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及自主进行知识探析的成功感。最后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某个反应过程,或借助拆分并组合分子模型诠释反应实质突破这一难点。为了使学习效果得到充分的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达成度,教师要精心设计适量适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错误诊断,知识消化,方法提炼。

结语

初中化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自然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要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足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推行的积极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习惯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增强初中化学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宇志.浅谈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0(4).

[2]谢岱燕.浅谈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

[3]邱助民.浅谈初中化学(上)化学方程式的巧记法[J].新课程(教师版),2010(6).

第6篇

【关键词】有效;高中化学;学习

一、改进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记忆力

高中化学所包含的物质和化学反应更多,需要记忆的内容更加丰富,学好高中化学,记忆是关键,如何科学牢固地记忆化学知识?本人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借鉴。

(1)集中记忆法。物质由元素组成,每种元素都有相应的化学符号,它们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各不相同,为此,我们就需要对元素周期表中的内容进行集中记忆。此外,集中记忆还表现在学习金属性质时要对金属活泼性进行集中记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要对各类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进行集中记忆,学习强酸制弱酸时要对各类酸碱的强弱进行集中记忆,学习盐类时要对溶解性规律进行集中记忆,学习酸碱指示剂时要对各种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进行集中记忆。为了加强对这些基础知识的集中记忆,可以将它们做成表格打印出来,然后贴在自己的书桌前面,每天看几遍,自然而然就会强化记忆的效果。

(2)分类记忆法。高中化学涉及的物质种类繁多,很多物质之间有相似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记忆。一是关于化学物质俗名记忆。纯碱、苏打、天然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食盐(NaCl),石灰石、大理石(CaCO3),干冰(CO2),氯仿(CHCl3),电石CaC2,甘油、丙三醇(C3H8O3)等等。二是关于物质颜色记忆。Fe(黑色),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OH)3(红褐色沉淀),Fe(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粉末),Fe2O3(红棕色粉末)等等。三是关于化学反应现象记忆。铝片等金属与盐酸反应放热,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时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回复原色等等。将这些化学知识分类以后,我们可以通过晨读来强化对它们的记忆。

(3)联想记忆法。很多化学物质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可以通过联想进行记忆。比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对钠相关的化学知识联想如下: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NaCl,然后从课本中找出这7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在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对硅相关的化学知识联想如下:SiSiO2H2SiO3Na2SiO,然后对这5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进行记忆。再比如学习制取H2、O2、CO2和Cl2这几种气体时,可以从化学药品、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气体性质等方面进行联想对比记忆,通过改进方法,集中记忆,一般情况下都能迅速提高化学成绩。

二、强化理解,迅速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涉及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比较多,学习时不仅要记住它们,还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并将其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点。高中生如何有效地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本人谈几点看法。

(1)通过概括总结促进理解。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我们要善于概括、归纳和总结学过的知识,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和实质。比如学习化学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概括成以下4点:“一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二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三定”(反应条件一定时,各组分含量不再变化),“四变”(当温度、压力或浓度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各组分含量发生变化,直到建立新的平衡);学习原电池时,我们可以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4个条件:一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二是活泼性不同的两极,三是电解质溶液,四是闭合电路;学习化学反应计算时,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化学反应前和反应后在质量、原子数等方面总是相等的。

(2)通过化学实验促进理解。观察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的数据,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实验室里,我们做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时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铁溶解,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出现这种现象后,作为高中学生就应该思考铁为什么会溶解?生成的红色物质是什么?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由蓝色变为绿色?如果进一步理解后我们就会发现Fe的金属活泼性强于Cu,铁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CuSO4=FeSO4+Cu,反应后生成了Cu,铜红色;Cu2+是蓝色,Fe2+绿色,随着反应的进行Cu2+慢慢减少,Fe2+慢慢增多,所以溶液的颜色也便由蓝色变为绿色。通过做化学实验,我们对置换反应及金属活泼性就有更深的理解。

三、勤于练习,确保化学知识学好学牢

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学好化学不仅要记忆和理解,勤于做题更为重要。学以致用,才能巩固提高。可逆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

H2(g)+I2(g)=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H2、I2、HI的浓度相等

D.I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不变

做这样的题目时,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要明确这道题的起正意图在于考察化学平衡。首先我们要明白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我们理解“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组分浓度不变”是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然后具体分析试题。对于A选项,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就算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混合气体的密度都是不变的,所以错误;对于B选项,I2气体是紫色的,H2和HI无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时,说明I2的浓度也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所以正确;对于C选项,H2、I2、HI组分浓度相等并不能表示组分浓度不变,所以错误;对于D选项,I2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I2的浓度一定即反应达到平衡,所以正确。故答案选BD。

总之,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既要对化学基本知识进行记忆,也要对化学概念、规律进行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勤于动手,真正入心入脑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高中化学,迅速提高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吴长寿.如何让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充满信心[J].才智,2010年18期

第7篇

【关键词】化学复习;打好基础;能力培养

初中化学在理综学科中,中考分数相对其他学科最少,仅占50分,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化学不能充分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化学学科文理综合较强,有化学性质、反应变化规律、化学用语、实验基本操作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加强记忆,某些程度上造成知识不易较快掌握。很多老师对只是一年学习的化学学科愁眉莫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引领校本教研,认为要提高中考化学成绩,在复习中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晓之以理,引领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设法引领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达到我要学好化学学科的思想状态,这是让学生学习好的前提。

二、复习时需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拼命赶进度

学生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1.概念中关键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 100 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实验教学

第8篇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方法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要想提高预习的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学情,在预习前,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要使学生有目的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第五单元《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我采用导学巩固的方法。在预习导引中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2)计算的基本步骤分哪几步?(3)你认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最关键的?(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有哪一些?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老师讲解来消化,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HT〗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

三、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或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

四、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