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9 17:11: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村镇银行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银行 社区 方向
一 社区银行存在的理论根据:基于规模的银行业专业化分工
针对小银行优势的形成机理,学者们给出了各种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规模经济假说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大企业更严重,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搜寻和事后监控的成本比大企业更昂贵。而且单位贷款交易成本中的固定部分会随着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因而大银行对量小、频度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着规模不经济。
2.市场竞争结构假说
由于资金和市场力量有限,小银行在与大银行争夺大客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银行可以借助其雄厚的资金规模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实现信贷资产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而小银行由于实力限制只能在中小企业之间分散风险。
3.信息优势假说
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的特征,可以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与互动来获得各种非公开的关联信息(即软信息),因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
社区银行是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经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的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业务联系。
1.社区银行的作用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这里的“社区”并非一个严格的地域概念,与中文里人们所理解的城市社区不尽相同。可以是一个市,也可以是一个县,乃至是人们聚集在城市或乡村的一个区域。
客户定位聚焦于家庭及小企业客户。集约发展模式要求社区银行将优势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美国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小企业视为主要服务对象,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约化经营的优势。
金融服务聚焦于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美国社区银行充分发挥在小客户群上的竞争优势,以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为主业。首先,社区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银行和大银行相比,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方面更具集约化的优势,因为社区银行更容易获取企业及当地市场信息,且能与借款者保持长期的密切的关系;其次,社区银行也是非住宅不动产项目贷款和家庭农场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再次,社区银行更依赖个人储蓄作为其资金来源,因此对小额储蓄者提供服务更感兴趣。
高效的运营效率。社区银行的业务运营免除了相对复杂的环节和程序。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策相当迅速。相反,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耗时较长。许多社区银行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
2.村镇银行的社区化发展方向选择
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结合村镇银行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和特点,确定村镇银行的社区化发展方向。社区化发展既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村镇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村镇银行目前主要从事“存、贷、汇”三种业务,中间业务少;其次,在社会认可度、网点分布、联网结算、资金规模、社会关系等方面都远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次,监管机构在村镇银行设置的制度设计上已经将村镇银行的区域发展方向定位于县级区域。向社区化转型,就是变单纯执行政策性目标为面向市场追求盈利最大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村镇银行的社区化模式可以坚持以下三个定位:一是消费群定位,服务当地微小企业及市场型农户的小额贷款需求;二是企业定位,“草根银行”、“农村金融”,扎根小城镇建设,贴近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服务“三农”;三是产品定位,包括贷款制度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金融产品的设计。
三 村镇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培育
1.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打造人力资本层面竞争力
首先,要树立“人才为本”的意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求吸引大批素质好、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与员工;其次,要加强人才的使用,充分理解每位员工的特点,发挥其长处,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推行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员工竞聘上岗制度、综合柜员制度、绩效挂钩分配制度等,建立淘汰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努力培育潜在金融市场,打造市场层面竞争力
社区银行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场现状、潜在需求、发展趋势及自身与竞争对手的潜力、优势和劣势等问题上。要积极培育潜在的社区银行金融市场,大力推动中小型企业及农村金融客户的挖掘。
3.强化产品创新能力,打造产品层面竞争力
社区银行在注重产品创新的同时,还应关注产业技术创新。因为产品创新属于金融创新,而其所服务对象的创新属于产业技术创新;金融创新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融资便利和促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能够促使社区银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形成再次的金融创新。
4.创新社区银行品牌内涵
一是加强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和信誉度建设,采取各种途径提升村镇银行的公信力和信誉度;二是要强化村镇银行社区化服务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剩余资金500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四)调整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一是股本设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农村龙头企业与大中型养殖户的实际资金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注册资本金,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二是在调整股本总额时要调整股本结构,尽量增加企业的股份比例,增强企业参与的热情,促进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管理改进,从而推动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的资本股权介入村镇银行。一方面,政府参股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融入当地政商环境;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只是参股,但是对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高将起很大作用;再者,政府若将一部分财政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更可以极大地缓解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村镇银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144-02
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目前农村只有三种金融主体,一是信用社,二是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三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农村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民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改革的出路,就是引进新的金融机构。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农民、农业、农村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村镇银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市场极大的关注。按照规划,村镇银行设立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城镇银行被赋予“立足地方、服务村镇”的市场定位。村镇银行的成立正是实现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村镇银行的成立对于农村金融的改革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村市场存在局限性以及村镇银行的自身缺陷,村镇银行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帮助农民还未可估计。
一、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200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行政审批、公司治理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到2006年底,中国放宽对村镇银行的资本准入,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2007年,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实施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到2009年末,全国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其中村镇银行最突出的两项为:一是对所有资社会资本开放。二是对所有金融机构开放。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截至2009年末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中,主发起人为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总共仅有30家,其余80%以上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其中又以城商行为主,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对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不高,截至目前,五大行仅发起设立村镇银行9家。
2012年,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条”改革路径中,就有一条提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各银行的积极性。
二、中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知度低,筹资能力弱。一方面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基本上还是属于农村金融的新兴领域。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许多农民不信任该体系。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设立于中国广大的县城,虽然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农民一年的收入不多,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
2.中国村镇银行未能遵循宗旨,服务三农。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既定经营理念,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3.村镇银行筹资困难。首先,从客观原因来看你,村镇银行虽然设立于农村。其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从主观原因上看,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覆盖面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
4.村镇银行结算系统孤立,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孤岛”。部分村镇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并且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由于开设的银行少,农民必须到指定网点来,使许多农民感到不便。在农民家庭中,许多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他们把在外地挣得辛苦钱汇入农村本地银行时,需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这使得许多农民不愿使用村镇银行的业务。
三、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宗旨,立足为三农服务。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任何时候都不应偏离。为使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并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有关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必要的政策支持。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四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保障;五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国家财政部已于2009 年4 月印发了《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 年9 月印发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对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制定了相应的补贴和奖励办法。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村镇银行涉农贷款的奖励,并在增设村镇银行网点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对营业税和所得税进行减免,扶持其发展壮大。
2.扩大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随着村镇银行的发展,其资金来源的匮乏阻碍了银行良好快速的发展。提高村镇银行的信誉度,提高村镇银行的服务质量是吸引存款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农村地区本来资金就很匮乏,而且农信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不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从城市到农村,来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难,方案一是允许村镇银行总行设在地市级城市,但只能吸收存款,不能发放贷款,同时在县域设立若干分支行,既吸收存款又发放贷款。当然村镇银行在城市里面能不能吸收到存款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方案二是推动大中型银行设立“村镇银行事业部”,这一思路与银监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路一脉相承,即在机构、人员、激励机制上与银行的其他业务分开,能够把三农业务和城市业务适当区分开来,从而方便在内部管理上做出特殊的安排。并且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完善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单一化、不合理化,逐步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真实需要,把更好的金融产品呈现给广大的农民群众。
3.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努斯为解决穷人的生活问题,解决穷人的贷款难问题萌生了创建村镇银行的想法和信念,而且在孟加拉国严峻的外部条件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发展成为孟加拉国乃至全世界金融界的骄傲,可见金融机构是可以在农村地区生存并发展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在经营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贷款对象的准确定位,主要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妇女,完整的层级组织结构,其中5个人自愿组成一个借款小组,以6个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乡村中心是乡村银行运行的基础,独特的小组担保机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违约概率,另外市场化的利率和宽松的还款期限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中借款小组和乡村中心是可以在村镇银行进行试验的,一些农村地区,民间金融机构存在一种只在“熟人圈”(通常亲眷除外)私人放贷的现象。在“熟人圈”内,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双方的行为结果是可预期的,而且违约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样能很好地控制放贷风险。
参考文献:
[1] 农镇银行或将成为新投资热点[EB/OL].金融资讯.
[2] 阮勇.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善建议[J].农村经济,2009,(1).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
一、村镇银行的含义及市场定位
(一) 村镇银行含义
村镇银行是指经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我国村镇银行的建立,借鉴了世界上第一家村镇银行――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的运行模式,同时考虑了中国的具体国情。2006 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行政审批、公司治理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其中其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以下两项放开:一是对所有社会资本放开。无论是何种来源的资本,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对所有金融机构放开。无论是何种金融机构,都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
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放开准入资本的范围,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边缘地区投资、收购、新设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的总部原则上设在农村地区,也可以设在大中城市,但其具备贷款服务功能的营业网点只能设在县(市)或县(市)以下的乡(镇)和行政村。农村地区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尤其是新设立的机构,其金融服务必须能够覆盖其所在地辖区内的乡(镇)或行政村。
(二)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
1.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
(1)消费群定位
消费群定位,是指村镇银行选择什么样的客户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孟加拉国和印尼等国的小额信贷实践表明,贫困的农户不仅有着强烈的信贷需求,而且也有着很强的信用意识,只要合理地设计出符合农户等弱势群体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培育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村镇银行就会获得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在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中,广大低收入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满足程度最低;而村镇银行又大都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市场认知度低,在大项目和大客户上无法与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等竞争,因而村镇银行应走差异化市场路线,通过市场细分等方式,把目标客户定位在大银行不愿意服务的小企业和“三农”低端农户。农村小企业和农户的信贷需求特点,与村镇银行规模小,贷款资金来源于当地的特点相吻合,符合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宗旨,它们容易建立互利共赢、共存共荣的关系。
(2)竞争地域定位
竞争地域定位,是指村镇银行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地理区域作为自己今后的目标市场。村镇银行以县域、乡镇和农村作为资金的主要竞争地,这样更加容易获得人缘和地缘优势。其理由主要有三点:首先,村镇银行是在县域或乡镇中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由于这些县域通常可能经济不发达,因而容易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更易于与客户沟通。其次,村镇银行的存款客户大都是县域或乡镇的涉农企业和农户,他们对存款利率敏感性较低,尽管短期内存款余额可能会有所波动,长期则相对稳定。这部分活期存款为村镇银行提供了廉价而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村镇银行保持其资金流动性的关键。再次,村镇银行将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能有效防止农村地区金融空洞,使资金继续留在农村,在维护金融债权债务等方面易于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协助。最后,有利的人缘和地缘有助于村镇银行的风险识别,便于开展高风险的涉农企业贷款等业务。由于村镇银行对目标实行集中经营,又拥有着天然的地缘人缘优势,因而比大银行具备了更有利的信息优势,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性 ”问题。
(3)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指村镇银行开发什么样的业务,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广大村镇银行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满足当地农民的金融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以小额信贷业务为主的各类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的产品应最大可能地考虑小企业和农户的需求,充分地分析其服务对象的各种特点,通过对服务对象的深刻了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他们提供最优最适合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村镇银行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在和大银行的竞争中,村镇银行才能得到一席之地。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必要性
1.村镇银行增加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的金融供给,促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村镇银行是在我国农村中第一次出现的,合法的,由个人和民营企业的资金入股的金融组织,是我国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对于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村镇银行通过积极吸引来自民间的各种资金,充分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大增加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的资金供给,能有效缓解农村地区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村镇银行的设立,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民间非法借贷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金融朝着更有利于农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资金的投入和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村镇银行作为除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以外,唯一的为农村地区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支持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将大大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2.村镇银行的设立大大促进了我国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建立
根据2006 年12月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内容,国家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去,建设主要为当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是一次把城市多余的资本流向农村市场的有利尝试,可以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总体覆盖率,缓解由来已久的城乡资金分布不均的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一直长久地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村镇银行设立之前,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是农民唯一可以用得到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农村处于垄断地位,随着后来村镇银行的设立,使得广大的农民朋友可以有了自己的选择。村镇银行的设立可以大大促进农村金融组织的竞争机制的形成,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将促进了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进一步改善服务、降低成本。
二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1.金融监管不到位,监管力量薄弱
目前,村镇银行没有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市场淘汰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因而村镇银行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使其发展受到了制约。我国各地县级的银监办人员少,监管任务重,无法及时有效的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切实的监管。村镇银行成立后,伴随着其业务开展的合规性和风险性监管,银监办必将面临更严峻的监管形势。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监管将覆盖县、乡两级,监管成本高,村镇银行特殊的定位使得其管理模式多样,监管难度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监管不到位。各村镇银行的经营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各异,要根据每一个村镇银行的经营特点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则更是难上加难。
2.发起人成分单一,扩张缓慢
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虽然被称作是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农民家门口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农村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众多因素的限制,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在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社会认可度远低于已存在多年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五条中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而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股东,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暂行条例中的这一规定固然有利于控制风险,但是商业银行等对于组建村镇银行的热情一直不高,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在异地开设自己的分支机构。另一方面,该条例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排除在制度安排之外,大大减少了进入农村的资金渠道
3.缺乏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技术
由于村镇银行是个新生事物,在职工招聘等各方面都遭遇着较大的瓶颈。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村镇银行迟迟不能开展一些对专业要求较高、风险较大的业务。受科技开发难度大和成本高的影响,对于类似银行卡这样的金融业务,村镇银行业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解决。而村镇银行对于贴现、债权承销等业务,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办理能力,也迟迟不能办理。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的缺乏,是村镇银行面对的一个较大难题。
4.担保制度不完善
由于村镇银行面对的客户主要是财富和资产都相对比较匮乏的农民,信贷抵押物极度缺失,通常情况下都无法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抵押物。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农业用地的所有权和农村土地的使用权不能进行抵押,所以农村融资主体即广大急需资金的农民,他们的融资能力相对于城镇主体大大受到限制。农户联保业务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有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农户联保贷款的数额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这是因为农户联保是连带责任的一种体现。在每个互助组中,即使自己能够做到按时还款,也可能由于某个组员的违约而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使得农民越来越排斥农户联保制度。由于村镇银行缺乏完善的担保制度,对于向农民发放贷款这样作为其利润主要来源的业务,也显得不是很有竞争力。
5.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村镇银行没有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账户管理系统等,因而无法办理对公业务、异地资金往来汇划等结算业务,这样一来,导致了一些正常业务无法有效开展,从而使其在当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此外,村镇银行的营业网点少,缺乏现代化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资金吸引力。村镇银行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其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中的竞争力。
三、对村镇银行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中明确地指出了在村镇银行的发起人中,必须至少有一家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主发起银行在满足了自己占有农村金融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要将专业业务水平和优质的服务扩大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因此,村镇银行可以借鉴发起行的各种成功经验,使得村镇银行的发展道路更为顺畅。
2.资产潜在营利性好
村镇银行接受我国银监会的直接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当地地方政府的操控,独立性较强,可以实现内部控制,有着更强的自主性与自我选择能力。此外,村镇银行不承担国家政策性的业务,没有历史包袱,受政府干预少,使得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好,盈利潜力较大。再次,村镇银行发放的小额贷款,其期限短,利率低,贷款的回收也较快。
3.具有人缘地理优势
村镇银行立足于农村金融市场,旨在服务三农,以中小规模贷款为主,在未来有着较强的盈利能力。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灵活,它具有发放小额农村贷款的功能,能够有效针对特殊的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在发展潜力方面,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突出“简便、灵活、高效”的特点,注重中小规模贷款质量。
(二)劣势(Weakness)
1.缺乏存款来源
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为短暂,因而没有任何的客户基础,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客户知名度。与其他从事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相比较,农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吸收存款的难度也较大。
2.金融创新不够
村镇银行在很多方面都与我国的农村合作银行存在着相似之处,而农村合作银行已经在农村地区战据了先发优势,其成立时间较早,村镇银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金融创新不够,无法及时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大大降低了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3.承担的风险多
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及农民,在我国的社会阶层中,他们均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和农民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某些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农民无法按时还款,其所借出的资金必将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农民的法律意识又较为淡薄,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会按时还款,而且不会重视因没有按时还款而造成的法律后果,因而,村镇银行必将面临着一定的信贷风险。
(三)机会(Opportunity)
1.市场需求巨大
为大力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党和政府必将给予农村地区更多的资金支持。据权威部门测算,到2020年,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至少需要投入15-20万亿元,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必须通过农村金融机构来进行,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政府扶持力度大
在2006年的1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其中提出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和较边缘地区,新设一些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在2007 年1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又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3月,银监会明确指出,开设村镇银行的目标是2000家,同年财政部又出台办法,实行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补贴。这些政策为村镇银行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四)威胁(Threaten)
1.竞争压力大
村镇银行的设立加大了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力度,主要是我国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之间的竞争。随着农村地区经济金融的不断持续发展,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因而,村镇银行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2.政策支持不够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资金实力,盈利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是那些大型国有银行的对手,没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如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补贴等,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的村镇银行却没有像农村信用合作银行那样,得到国家的税收减免政策的扶持,在支持力度和广度等方面,也远远落后与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其他金融组织。
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1.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资金来源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适当放宽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的各项条件限制,允许那些财力雄厚、财务状况良好的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作为村镇银行的发起人,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宽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
2.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适时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我国“三农”和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低风险的信贷等业务入手,逐步积累经验,稳步发展信贷业务。银行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对村镇银行实行全方位的监管。村镇银行也应该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用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避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3.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在财税政策方面,村镇银行应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一样,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由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则由中央及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以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对于村镇银行在县域内吸收的存款,则可以比照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以增强其支农资金的实力。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村镇银行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内部竞争,也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而唯有人才的保障是村镇银行发展得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加大对村镇银行广大职员的培训力度,使得他们成为知识型、科技型的复合人才,能够正确处理各项复杂的现代经营事务,使得村镇银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得到发展。
5.加强金融创新,拓展资产业务
村镇银行要针对农村企业和农户数量多、贷款规模小等特点,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信贷产品,使之能够满足企业和农户的需求。同时,村镇银行需要通过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和对大中型项目的联合贷款,或者和其他银行一起为县域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需求主体提供信贷支持,从而扩大金融供给规模。村镇银行要积极参与县市、乡镇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规划,并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扩大金融服务对象。
6.细分市场、准确定位、开展差异化经营管理
村镇银行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将市场准确定位于满足当地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金融创新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与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展开错位竞争,在金融产品、价格、服务和信贷等各方面均实行差异化经营,扬长避短,以“低利率”为依托,设计出新的且合理的可实现的金融产品,在简单实用的基础上,力争短、平、快。
7.建立服务和监管村镇银行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
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等应就关于村镇银行的相关事宜建立良好的多方沟通协调机制,以明确各方职责,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提高办事和监督效率。一是政府可以由金融办或通过成立专门的组织,负责牵头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协调解决村镇银行筹建和营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银监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与人民银行等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沟通机制,并及时通报对村镇银行的审批和监管情况,提醒村镇银行按时办理其他开业手续,及时沟通解决相关技术等问题,如营业执照、反假币资格证、金融系统接入问题等等;三是人民银行应积极地与地方政府、银监部门等加强联系,时刻关注设立新银行机构的情况,引导村镇银行规范经营,避免其因仓促开业、运营不善等而引发金融风险。
五、结束语
自2007年以来,村镇银行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缓解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局面。村镇银行在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坚持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村镇银行拥有着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但村镇银行本身也有着诸如成本高、制度不规范、面临着其他金融机构的威胁等问题,村镇银行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 信息不对称,即information asymmetry ,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的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能产生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不公平或者市场效率降低问题。
②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也被称为波士顿矩阵,是英文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en(威胁)的简称。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克里于1982年提出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它被广泛运用于分析企业发展战略中。
参考文献
[1] 张效梅.村镇银行发展问题浅析[J].调研世界,2010(3).
[2] 岳意定,刘蕾.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J].金融经济,2009(20).
[3] 刘慧,吕德宏.我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经济师,2010(9).
[4] 王利军,赵博.村镇银行可持续性的制度构建[J].经济特区,2009(7).
[5] 李鸿建.村镇银行:生存困境和制度重构[J].银行管理,2010(4).
[6] 张宝珠,简小鹰.我国村镇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J].财经界,2010(11).
[7] 戴永春.村镇银行的发展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9(6).
关键词: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
一、引言
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村镇银行97家。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超过了110多家,既有农行、建行、交行等中资银行发起的,也有汇丰、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发起的。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已有5家村镇银行通过黑龙江省银监局审批并开始营业;哈尔滨市延寿县及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地区的村镇银行也已获准筹建。黑龙江省政府在2009年11月23日召开的新闻会上表示,旨在大力推进民间投资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常务会通过,并将正式出台。《意见》鼓励民间资本重点进入的金融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商业银行的建设、农村信用社的改制及村镇银行的组建。今后黑龙江省计划在每个县至少建立一家村镇银行。因此,强化黑龙江省农村村镇银行建设的试验性成果对进一步开辟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情况
(一)设立时间较短
从设立时间上来看,在五家已营运的村镇银行中,有三家村镇银行设立于2008年,仅有一家村镇银行设立于2009年(见表1)。2009年年末黑龙江省颁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金融业健康发展得意见》两个鼓励村镇银行建设和发展的文件,2010年年初双城惠民村镇银行设立并开始营业。
(二)资本金充足
从资本金来看,这五家村镇银行的资本金都较为充足,远高于我国《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规定,如表1所示。
(三)发起人商业性质浓厚
从资本金来源及股东构成看,巴彦融兴村镇银行及双城惠民村镇银行为独资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及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均由发起人出资1020万元,占总股份的51%,依安国安村镇银行,由齐齐哈尔市商业银行发起吸引15为自然人自愿入股,共同出资组建,资金来源较为分散。可见在村镇银行设立的注册资本金中,自然人持股目前只占很少的份额,银行机构的持股比例过大,可以近似的将现在的村镇银行看作是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
(四)设立地区集中
从设立地区看,这五家村镇银行均设立在黑龙江省经济活跃的市及地区,且大都位于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内,为黑龙江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五)经营业务范围各有特色
从业务范围来看,这五家村镇银行的主要经营范围都包括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及经银行业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等。但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业务种类上各有侧重。以依安国安村镇银行为例,其经营业务的重点是对农村个体种植、养殖户发放联保贷款;对中小企业开展建筑房地产开发、不动产抵押等业务;对微小企业开展商服抵押贷款,财务顾问等业务,并同时开办24小时银行业务;此外还开展个人风险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业务。
(六)公司经营情况良好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黑龙江省第一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截至2009年3月末,各项存款快速增长,余额达4148万元,其中对公存款2305万元、储蓄存款1843万元;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各项贷款余额达2262万元,主要是乡镇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低风险贷款,其中涉农贷款553万元;信贷资产总体上保持较高质量,收息率达100%;经营利润显著,截至3月末,实现利润14万元。
大庆市村镇银行资金支援农业的效果较为明显。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自2008年落户杜尔伯特县以来,已累计投放贷款6500万元,其中2009年就发放3300万元,全部用于支援地方农业生产、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截至2010年4月,经营状况较好的巴彦融兴村镇银行贷款总量已超过1.9亿元,其中农贷总量超过1.6亿元,经营利润达到85万元。
2010年1月26日成立的双城惠民村镇银行,在营业仅6天时其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788万元,存款增长迅猛,发展势头良好。
三、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分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少
黑龙江省已成立的五家村镇银行均位于省辖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排名前四的四个地市均已设立村镇银行,其中哈尔滨地区已设立两家。这些地区本身经济发展较快,各种金融机构较多且资金来源的渠道较为广泛;而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缓慢的偏远地区,尽管资金缺口较大,却并未设立支农效果较好的村镇银行。此外,黑龙江省共有68个市地辖区、18个县级市、456个镇、11个民族镇、373个乡、58个民族乡。但黑龙江省截至2010年3月仅开设有5家村镇银行,网点覆盖严重不足,且这些机构也仅有一家网点,远不能满足本地区的资金需求。
(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足
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主要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及结算业务,盈利渠道单一。简洁便利的自助银行卡业务也仅东宁远东、巴彦融兴村镇银行及杜尔伯特润生村镇银行开始开展,其他村镇银行尚未开展。由于注册资本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资金不雄厚,因此同业拆借等银行业务目前仅东宁远东及双城惠民村镇银行开展。新业务如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理财产品销售等还没有得到开展。
(三)社会认可度较低
村镇银行是近些年才出现并发展起来的新型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较晚,资金实力不雄厚且网点覆盖不足,使其在广大农户心里的品牌地位不高,有的农户甚至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村镇银行。因此,在存款方面,对农户来说他们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存入所在地区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及本地区的信用社等农户较为熟悉的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农户更习惯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深入农户调查资金需求、考察还贷能力的便民式的信贷服务。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村镇银行没有获得农村信用社已经享受到的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税务负担及优惠政策的不一致,使村镇银行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也使其在与农信社的竞争中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降低村镇银行设立“门槛”,增加试点机构数量
一方面可根据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分散、金额小的特点,适当降低村镇银行设立的资金门槛。乡村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分散,需要的贷款数额可能仅是几千元、几万元。对此,村镇银行的设立门槛则不一定要在百万之数。同时,随着村镇银行的稳步经营,监管部门应适当放开村镇银行“发起人”的制度限制,可考虑适当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允许企业或社团法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直接投资并控股,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这样既可以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农村,鼓励试点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不足的农村地区倾斜,同时支持在中小企业较为发达和经济较为活跃的县域适量布局,大规模增加试点机构数量,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将符合银监会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的合规小额信贷公司“升级”为村镇银行。
(二)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
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将目前在城市地区开发、开办的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尽快推广到广大农村。在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支持当地农民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开拓种养业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个体工商户等信贷业务。其中黑龙江省发展较好的润生村镇银行的贷款种类非常有特点,都是专门根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地域特点设计的,目前主要有农户联保、个人担保、土地承包权质押、林业产权、牧场经营权质押、房产质押、五户联保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授信业务。这可以作为其他银行借鉴的经验,可在其基础上探索和发展农舍抵押、农机具抵押、门店抵押和商家协会联保等贷款方式,积极推行一次抵押、集中授信、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管理方法,将其延伸到农村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提高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户、中小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引导农户及中小企业将闲置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应加强与当地大部分乡镇、村等基层干部的联络,了解农户具体的资金需求,以便于深入的为农户提供更加贴心、人性化的服务,增强人们对村镇银行支农、为农经营理念的信赖度。
(四)加大政策扶持
人民银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对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和有关费用;对其发放的涉农贷款给与必要的风险补偿,支持其发展壮大。把财政资金、支农资金更多的地向村镇银行倾斜,在村镇银行申请建立财政账户,结合税收优惠、费用补贴等。黑龙江省财政厅和省银监局要向村镇银行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来促进其发展、壮大。如优惠的税收政策、财政贴息的周转贷款、初始设立时的人员抽调与培训、存款保险制度等。此外,有些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可能目前还不具备,例如,存款保险制度在美国等社区银行发展较好的国家存在,但在我国还是个空白,因此要抓紧时间尽快出台地方性保障措施,来降低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保障其服务“三农”的宗旨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7).
2、谢卫星.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商业工贸,2009(11).
3、刘津慧,唐青生.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9(6).
4、李京刚,沙中强,李长楼.关注村镇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J].金融纵横,2009(4).
5、吴玉宇.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关键词】村镇银行 产业化 担保人
一、村镇银行的含义及特点
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制约因素,金融服务是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农户或乡镇企业由于没有适当的抵押物,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在需要资金是主要向邻里或一些民间资本贷款。另外,一些现存的金融机构为了追逐利益,把农村的资金通过自身的渠道输送到城市进行投资,使本来就缺少资金的农村建设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要建设好新农村,需要设立适合于现阶段情况的金融组织,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村镇银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在我国,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成立主要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村镇银行既要坚持商业存在的原则,坚持盈利为目的,也要坚持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和农民,因此,无论村镇银行模式如何改变,都不能脱离“服务三农的、都要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实行小额、分散的原则,存贷款业务不能超出县域经济区域。”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与“三农”无关的项目上。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从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来看,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村镇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大,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主要建立在发展潜力比较大,但现阶段发展比较缓慢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外界联系较少,农民对投资理财理念了解不多,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户或乡镇企业的收入水平有限,用于储蓄的资金较少,再加上各大商业银行在这些地区也有网点,且认知度较高,更多人愿意把钱存入这些金融机构。这样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对村镇银行的正常运营造成了不利影响。
第二,村镇银行本身资本有限,正常运转面临较大风险。村镇银行的建立,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不高,一般在1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资本实力薄弱,对于农村的贷款显得力不从心。而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农村小企业,农户收入水平低,缺少适当的抵押品,信用意识不高,导致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再加上,村镇银行由于自身网络建设不全,导致一些金融业务无法有效开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村镇银行面临困境,制约其发展。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村镇银行的发展可能在某一地域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这些地区的农户或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农村设立的金融机构有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农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金融等,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要在现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生存的空间,显得比较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措施,主要有:
第一,正确定位市场,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市场。村镇银行应根据其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与农村金融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发展满足农户和乡镇企业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丰富金融产品的品种,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展开错位竞争。
第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村镇银行应立足于服务“三农”这个目标来开展业务,建立起取信于民的企业文化,让农户信任村镇银行,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好处。建立起为愿意为贫困地区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文化,建立起适合地方特色的信贷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积极参与到银行的发展事业中,消除经营过程中的面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各种媒体来宣传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和特点,介绍政府关于村镇银行的有政策,让老百姓对村镇银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村镇银行应给农户或小企业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服务,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提高其社会认知度,以消除老百姓心中的疑虑,为其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虽然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有很多的研究,但大多探讨的是: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而实际上村镇银行的发展正在逐步偏离“服务三农”的初衷,就是因为在农村地区,老百姓对于这样一个新型的金融机构认识不够,不愿把款存入存村镇银行,或者是抱着将来要从村镇银行贷款的态度,把钱存入村镇银行。如果将来由于不满足条件而没有从村镇银行取得贷款,那么农户宁愿把钱存入其它声誉较好或规模较大的银行,使得村镇银行的生存就面临困难,又不得不投资一些“非三农”的项目,使得农户对村镇银行的办行宗旨产生怀疑,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最终村镇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并无什么不同,起着“抽水机”的功能,即从农村抽取储蓄存款用于投资其它建设项目,这样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并无帮助。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探索
如何提高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社会认知度,得到农户的认可,并非只做媒体宣传和提供态度良好的服务就能办到的。只有村镇村行能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做出贡献,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突出自己的特点,其地位和认知度才会上升,远比宣传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实现呢?
首先,来看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在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润最大化的大规模生产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条件,探索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以解决这个矛盾。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行规模化经营,即通过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料,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通过规模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增加收入,调动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中,使得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工作,农村的土地如何处理呢?一是丢荒,二是租给愿意规模化经营的个体或组织,这样不仅土地没有荒芜,每年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因此,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但是现阶段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比较缓慢,因为很多愿意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农户或组织,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包土地。而对于这些农户或组织,并不像企业那样,有详细的项目计划,所以很难在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只能凭自身有限的资金租种较少的土地,基本上达不到规模经营的效果。
如果村镇银行能够抓住这个契机,给这些愿意或计划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农户或组织提供贷款,那么会真正实现其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也可以增加自身的盈利。这是一个待开发的需要去培育的市场。如果这个市场能够顺利发展,那么村镇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将无其它金融机构可以相比。
其次,来分析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式。
第一,村镇银行可以和地方政府合作,通过地方政府的帮助,对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及其一年的气候等进行综合的了解,对农户规模化经营取得的收益进行大致的评估。
第二,地方政府出面作为贷款者的担保人,以减少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因为地方政府在当地村民中有很高的威望,而且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在经营过程中给以指导,以保证规模化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村镇银行根据规模化经营的预期收入,第一年谨慎贷给一定数量的资金,解决规模化经营中面临的资金困难,并要求贷款者在申请贷款时,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或担保,所贷资金要用于合同规定的用途,每次使用资金时,银行才将其相应资金汇入其账户。银行委托地方政府对贷款者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第一年规模化经营取得成果后,第二年的贷款可以根据第一年的经验适当增加或减少金额。
第四,对于贷款的收回,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要求在农产品销售完后一定时间内,按合同约定先还一部分本金和利息,也可以选择全部还款。规模生产的农户或组织也可以和采购商签订合同,收取部分定金用于提前还贷,以增加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每年贷款都应重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核。
第五,明确借贷双方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与义务。地方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监督、指导、担保的作用,规模化经营顺利展开后,农户或组织可以向乡镇企业转型,实现产业化经营,这样可以逐步减少贷款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负担。转型为有实力的企业后,又可以担保其他个人或组织向村镇银行申请贷款,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培育出一个新的市场。
只要这个模式能发展成功,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这个市场由村镇银行培育出来,在以后的发展中,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的认可度比一般金融机构更高,农户可以通过当地政府或转型后的企业作为担保人向村镇银行申请贷款,这样就愿意把钱存入村镇银行。只要得到农户的认可,村镇银行的发展就不会面临现阶段的困难局面。
最后,这个模式要成功运作,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只有这样农村的土地才有实现长期稳定的规模化经营的基础。第二,在试点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特点,指导农户或组织的规模化经营,且愿意作为他们的贷款担保人。
综上所述,在我国,村镇银行要实现服务“三农”的初衷,不应仅仅停留在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生存的市场空间,而是应该去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培育和发展的新的市场,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舒.中国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金融纵横. 2010(10).
[2]朱海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3]柴瑞娟.村镇银行支农性制度构建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4).
[4]彭浩,邢欣.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0(4).
[5]王光远.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6).
[6]邹力宏,姚滢 .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4).
一、内蒙古村镇银行整体经营情况和特点
自2007年4月我区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截至2011年6月末,全区共开业村镇银行29家。其中,2007年成立1家,2008年成立3家,2009年成立2家,2010年成立15家,2011年上半年成立8家。29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70.7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55亿元。其中,“三农”贷款余额23.76亿元,占比65.0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42亿元,占比23.04%;“三农”与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88.04%;负债总额59.5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1.69亿元,实现盈利0.6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零,从业人员903人。我区村镇银行开业以来运行平稳、支农效果明显、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二、村镇银行业务和经营特点
(一)体现宗旨,服务落后地区和支持“三农”效果明显
村镇银行的设立,贯彻了国家要求金融机构在贫困落后地区主动承接社会责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的理念和要求。29家村镇银行分布在全区12个盟市的29个旗县区内,其中有21家村镇银行分布在自治区和国家级贫困旗县,占比72.41%。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效果也较为明显。全区已开业的村镇银行 “三农” 贷款余额23.76亿元,占比65.01%,体现了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宗旨。
(二)实现农村金融资本多元化目标效果显著
村镇银行的设立,调动了民间资本、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积极参与。截至2011年6月末,我区开业的2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总计10.31亿元。其中,主发起行出资3.58亿元,占比34.77%;企业股东出资2.04亿元,占比19.82%;自然人出资4.68亿元,占比45.41%;民间资本和产业资本合计出资6.72亿元。
(三)金融机构参与组建村镇银行热情高涨,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主
按发起行类别划分,全区成立的29家村镇银行中,发起行为城市商业银行的17家(其中内蒙古银行发起成立7家,包商银行发起成立7家,鄂尔多斯银行发起成立1家,乌海银行发起成立2家,全区全部4家城市商业银行全部参与发起成立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9家(其中3家为区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1家(英国渣打银行),国有商业银行1家(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1家(国家开发银行),半数以上的村镇银行发起行为城市商业银行,90%的村镇银行发起行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四)发起行注重控股地位,对股东入股条件严格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但辖区大部分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为保证其的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远高于20%,并严格股东准入条件。在吸收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时,针对部分行业发展不稳定的情况,严格禁止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入股村镇银行,对“投资公司和限制性行业”入股村镇银行持审慎态度。29家村镇银行中,主发起行持股比例超过50%(含)的有12家,占比41.38%,且大部分发起行处于相对控股地位。包商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股份占比均为51%,同时严格防止其他股东之间相互串联,并要求其他股东在不干预村镇银行正常经营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管理,主动出谋划策,在吸储揽存、开发优质资源方面提供有效支持。
(五)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作为新生事物和服务“三农”和“微小”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各种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手段不断出台并完善。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支农再贷款政策均有明确规定。辖区有5家村镇银行获得了人民银行2.2亿元的支农再贷款,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农村信用社执行,对于涉农贷款比例超过75%的村镇银行,还可以下浮0.5个百分点。29家村镇银行全部通过发起行和行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征信系统和公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财政部门出台了对村镇银行的定向费用补贴的政策,规定对达到监管要求和相关条件的村镇银行,自2009-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财政补贴。并且在2009―2013年间,对村镇银行发放的5万元以下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并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额。
(六)注册资本远超规定下限,资本充足率较高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总体看,29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普遍较高,平均注册资本35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仅有3家,其中1家为700万元,2家为800万元;1000-2000万元的有4家,2000-5000万元的有16家,5000-10000万元的有3家,还有2家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1家为20000万元。29家村镇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28%,且全部为实缴资本。股本做实良好,不存在应收未收问题,且股本较为稳定。29家村镇银行中资本充足率在8%-10%的有5家,10%-20%的有8家,20%-50%的有9家,50%-100%的有4家,100%以上的有3家。
(七)盈利情况良好
实践证明,村镇银行始终坚持办行宗旨,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方向不动摇,一样可以在竞争激烈的金融领域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截至2011年6月末,29家村镇银行实现盈利0.62亿元,包商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除刚开业的以外,全部实现盈利,个别村镇银行开业仅3个月就实现盈利。其他全部在开业满1年实现盈利。
(八)资产质量较好,不良贷款为零
29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贷款本息回收率均保持在100%,无一笔不良贷款发生。
三、当前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几个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来源不足
村镇银行属于新生事物,品牌和声誉还相对较弱,加之营业网点少,金融产品单一,结算功能不健全,多数人不愿也不敢把钱存到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大多设立于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中小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不得跨县(市)吸收存款的规定也限制了其资金来源,在吸纳存款上与国有银行相比缺乏信赖感,制约了各项业务的发展。在存款总额中,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低,对公存款份额较大,一旦对公存款下滑,将影响其流动性。资金来源不足同时限制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并使得村镇银行可能处于经营上的恶性循环:网点越少,客户存款越少,资金约束越大;贷款越少,银行绩效越低,开设新网点的能力越低。
(二)服务宗旨出现偏差
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责任,各方股东倾向于在经济发展较快、市场环境比较成熟。各种运营机制相对完善的地区发展经营,在盈利空间大、资金回报高的地区和行业开展业务,而不愿在相对弱质的“三农”领域开展业务,部分村镇银行业务停在县市,不下村镇,不下农村,并出现了 “垒大户”的倾向,有悖于成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据统计,目前全区29家村镇银行基本上都在县城,且发起行热衷在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圈内竞相争夺一个村镇银行的发起人资格。全区29家村镇银行中有12家设立在上述三地,而对某些落后地区组建热情不高,没有真正“下乡”,在服务县域经济上有一定成绩,但服务“三农”的作用有待提升。
(三)个别发起行的能力和定位不足,企业股东投资入股意识偏差
目前,部分村镇银行发起行对金融市场进行细分不够,定位判断不充分,超越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盲目参与组建村镇银行。部分发起行将村镇银行作为“抢滩登陆”的工具和手段,对村镇银行管控能力不足,监督服务职能不到位,村镇银行相当于发起行的一个分支机构。此外,从目前已设“三会”的村镇银行运作和社会反应来看,部分民营企业在不了解国家政策和银行经营基本规则的情况下,对参与组建村镇银行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千方百计寻求介入,呈现一哄而上的势头,对村镇银行的服务方向、设立宗旨和定位认识存在偏差,这种一哄而上的盲目性给村镇银行的和谐发展留下隐患,亟需修正。
(四)部分扶持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且有待完善
从试点工作到现在,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相关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期限不匹配等问题,影响着扶持政策效应的发挥。对村镇银行的定向费用补贴的政策一是时间短,仅限于2009-2011年的3年时间。二是要求高,必须实现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存贷比大于50%,而村镇银行开办的第一年由于刚开始发放贷款存贷比不够,第二年贷款增长较快,但补贴是按照上一年贷款情况考核发放,因此开办的前两年一般都得不到补贴。在税收政策方面,目前,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的政策优惠面小,幅度不大。另外,财政对农业银行、农信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但对村镇银行发放相关贷款没有明确规定,不利于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五)科技和产品缺乏支撑,内控制度较为薄弱
一是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很多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将信贷技术“移植”到村镇银行,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成熟和符合自身实际的范例参考和借鉴,与当地农村信用社趋同,贷款注重担保和抵押物。而由于规模经济原因,其信贷能力远弱于信用社。二是村镇银行均为独立法人机构,且发起行不同,使用不同的业务核算系统,科技网络单一,普遍为单机版运行的“孤岛”,开通的大小额支付和结算系统存在结算平台不平等和间接联接等问题,跨行支付和异地结算都是通过发起行,使其先天具有的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难以发挥,成为制约村镇银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三是人才和技术力量薄弱。部分村镇银行高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权力制约机制不到位、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缺乏贷款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对金融机构的运作也缺乏专业知识,在业务经营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较多风险隐患,易引发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六)经营风险不容忽视
从外部看,特定的业务客户增加了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中小企业、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等弱势群体。由于当前针对农村地区自然灾害的风险补偿机制还不健全,其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普遍较差,对其发放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虽然辖区村镇银行不良贷款至今一直为零,但是不良贷款现状主要受机构设立时间不长、贷款投向较窄、投放量较小等因素影响,使得贷款质量目前都处于正常状态。随着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到期贷款增多,信贷资金损失风险不容忽视。
(七)信贷规模调控“一刀切”使发展空间受限
我区村镇银行均属刚起步阶段,存贷利差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信贷规划管理对村镇银行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一刀切”,使个别村镇银行业务规模不能达到盈利平衡点。虽然监管要求3年内不考核存贷比,但受信贷规模控制,多数村镇银行存贷比远远低于一般水平,大量资金闲置富余,影响盈利水平的提高。
(八)部分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出现违规行为
为了提高盈利水平,部分村镇银行贷款集中度超标,在贷款发放的额度上也违反了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5%的有关规定。有的村镇银行偏离业务市场定位,违规购买理财产品。个别村镇银行信贷投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两高一剩”等限控类行业。
(九)监管力量较为薄弱
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从全区乃至全国范围来看,普遍存在着监管力量薄弱和监管资源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质量。
四、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针对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的知名度不高的问题,要提高认知宣传度,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和意义,介绍相关业务。要对村镇银行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力,树立村镇银行自己的品牌。村镇银行也要结合其服务宗旨,加大在所在地区对农牧民、城镇居民、中小企业和个人工商户的客户培养和存款营销力度,增加其存款尤其是储蓄存款来源,扩大来源渠道,解决负债业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根据实际条件增设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真正做到下基层、下村镇。
(二)规范银行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行为
引导村镇银行发起行对金融市场进行细分,结合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加强市场准入审核,合理布局,不断增强农村地区金融供给能力。坚持不能把村镇银行办成少数股东个人的银行,不能成为股东个人资金运作的平台,更不能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翻版。避免出现股东或内部关联方贷款交易条件优于非关联方的情况。
(三)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升法人治理水平
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管理、财务管理、支付计算、内部审计等制度以及主要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等,对简单沿用发起行的内控制度的适用性和合理程度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以适应村镇银行业务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的实际需要。二是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要严格分工和决策,不断完善议事决事程序。杜绝经营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交叉重叠现象,防范操作风险,防止案件发生。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灾备能力和业务连续性管理以及信息科技外包管理等工作能力,提高信息系统的支持能力和信息科技的风险管控水平。
(四)完善政策扶持和配套设施,适度放宽信贷政策
要严格落实配套政策,解决政策期限不匹配问题。延长村镇银行财税优惠活动政策时限。对村镇银行的“三农”贷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免征部分扩大幅度和范围。地方政府应从财政预算中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成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村镇银行由于发放涉农贷款时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贷款随时,由财政提供资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并对涉农贷款利息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同时建议对村镇银行提供差别化的信贷规划管理政策,适度放宽村镇银行贷款规模,优化村镇银行的生存空间。针对结算渠道不畅的问题,建议村镇银行直接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彻底解决中间结算环节过多,影响资金的周转效率的问题。
(五)加大信贷创新力度
引导村镇银行创新发展模式、品种和服务手段,从贷款产品、贷款担保方式、贷款定价机制、贷款管理方式、贷款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一是丰富贷款产品。二是扩大抵押担保物的范围。三是在贷款投向上减少散户贷款的发放,重点支持互助协会或生产互助会,便于贷款管理。
(六)加大监管力度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4)04-0029-04
一、问题的提出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其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自身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关系,要准确定位,紧紧围绕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在县域经济、涉农涉牧、小微企业领域发挥自身优势;二是合理把握盈利与风险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追求当前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以将来的风险大爆发为代价;三是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规模大”与“速度快”,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创优”,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同时,格外注重发展质量。村镇银行能否在较长时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因此,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了解和掌握其后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选择指标的原则
测度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合理和实用性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显著相关,因此,该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指标设置的全面、系统和准确性,进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准确度和可信度。本文在遵循全面性、可得性、可量化、可比性、有效性、适应性六大原则的前提下,选取一套多层次、多变量,能够全面反映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鄂尔多斯地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评价指标的设置
本文基于影响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遵循上述六项基本原则,并结合前人对中小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置了六个评价维度,即资源、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员工满意度,包括资产总额、资本收益率、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不良贷款率等24个定量指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构建了村镇银行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涉及众多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了6个维度、24个指标、1000多个数据来反映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量的数据无疑会为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提供全面的信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计算的工作量和差错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许多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互之间干扰严重,更是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如果分别分析每个指标,分析又可能是孤立而不综合的。盲目减少指标会损失很多信息,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及其降维思想,在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搜集的资料做全面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在各个领域的科研中,为了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往往考虑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观察所研究的对象,搜集多个观察指标的标志值。如果一个一个地分析这些指标,必然会造成对研究对象认识的不全面,也不容易得出全面的、一致性很好的结论。因子分析就是考虑各指标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换成较少的几个互不关联的综合指标,从而使进一步研究变得简单的一种统计方法。
(二)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1.根据原始数据,用SPSS19.0做碎石图,提取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的公因子。
2.采用主成分方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
3.计算不同变量的综合得分。
四、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初始数据说明
本文所需的初始数据来自于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和鄂尔多斯市辖内15家村镇银行相关财务统计报表。
(二)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由碎石图可知,第1、2、3、4、5、6个特征根的值较大,第7个以后的特征根的值都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考虑前6个公因子即可。
由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得到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如表2所示,可知前六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7.658%,因此选前六个因子已经足够描述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原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方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系数不是太明显,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
由表3可以看出,主成分F1在X5净利润、X7资产利润率、X8资本收益率、X9收入利润率、X10人均利润、X19资本充足率和X20核心资本充足率七个反映盈利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具有较大的载荷,且反映盈利能力的X5净利润、X7资产利润率、X8资本收益率、X9收入利润率和X10人均利润表现明显更强,因此可以将F1命名为效益因子。
主成分F2在X6成本收入比率、X12非利息净收入占比、X14资产增长率、X15存款余额增长率、X16贷款余额增长率和X22拨备覆盖率六个反映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具有较大的载荷,且反映发展能力的X14资产增长率、X15存款余额增长率和X16贷款余额增长率的表现明显更强,因此可以将F2命名为成长性因子。
主成分F3在反映流动性状况的X17资产负债比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可以将F3命名为流动性因子。
主成分F4在X4本科以上员工占比、X13利润增长率和X23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三个反映人力资源质量、发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具有较高的得分系数,且在X4本科以上员工占比的表现明显更强,因此可以将F4命名为资源质量因子。
主成分F5在X1资产总额、X2人均资产、X3员工总、X11营业收入和X18存贷款比率五个反映规模、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载荷较高,且在X1资产总额、X2人均资产、X3员工总、X11营业收入四个反映规模与效益的因子上表现更强,因此将F5命名为规模与效益因子。
主成分F6在X21不良贷款率和X24员工工资福利增长率两个反映员工满意度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变量上的载荷较高,且在X21不良贷款率上的表现更强一些,因此将F6命名为风险因子。
为了考察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SPSS输出的函数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SPSS已经计算出六个公因子的得分,六个公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但单独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如下综合统计量:
F=(35.820×F1+18.587×F2+10.499×F3+9.473×F4+7.778×F5+5.502×F6)/87.658
得到综合因子得分,并求出鄂尔多斯市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排序。结果见表5所示。
由表5可知,鄂尔多斯市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顺序为,鄂托克汇泽村镇银行>伊旗金谷村镇银行>康巴什村镇银行>准旗包商村镇银行>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乌审包商村镇银行>东胜蒙银村镇银行>杭锦大众村镇银行>伊旗六菱村镇银行>前旗蒙银村镇银行>铁西蒙银村镇银行>天骄蒙银村镇银行>罕台村镇银行>鄂托克兴生源村镇银行>塔拉壕金谷村镇银行。
鄂托克汇泽村镇银行和伊旗金谷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得分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且明显高于其他村镇银行,而塔拉壕金谷村镇银行和鄂托克兴生源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较弱。
五、结论及建议
(一)规模大不等于可持续发展水平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两位的鄂托克汇泽村镇银行和伊旗金谷村镇的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0万元和6000万元,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后两位的塔拉壕金谷村镇银行和鄂托克兴生源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分别为10000万元和20000万元,因此,并不是规模越大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二)注册在市区不等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两位的鄂托克汇泽村镇银行和伊旗金谷村镇注册地均不在市区,而注册地在市区的铁西蒙银村镇银行。天骄蒙银村镇银行和罕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均靠后,因此,并不意味着注册在市区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就强,故今后各主发起行再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不一定需要一味的追求在市区或发达地区设立。
(三)运营时间长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强
如成立最早的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伊旗金谷村镇银行和准旗包商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强于成立最晚的铁西蒙银村镇银行、天骄蒙银村镇银行和罕台村镇银行。
(四)提高鄂尔多斯市辖内各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村镇银行自身要明确市场定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人员素质并加强风险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廖润雪.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