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16:24: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第1篇

关键词:高中阶段 音乐课程 素质教育

1、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尝试工作,主要是探索如何把课程设计和教材改革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并加以发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证明,把过程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突出过程和方法的地位,努力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1.1体现学科特点,突出听觉体验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要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听觉体验是音乐审美和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将听觉体验渗透于音乐教学不同的模块中,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学生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要在音乐审美的听觉体验中学习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在音乐情感体验与音乐艺术表现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音乐是表现的艺术,教师要精心设计艺术化、情感化的教学氛围,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善于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魅力。在技能性较强的选修模块教学中,尤其要注意音乐的审美性和体验性、参与性与实践性。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发展特长爱好和音乐技能。

1.2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关键是培养“音乐的耳朵”。因此,首先要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潜能,应看作是亟待开发的“第一课程资源”,要使每一个学生拥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意愿自主选择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富有乐趣地参与个性化的音乐活动。要重视对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才能和在集体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机会。教师要丰富和提高自身素养,尽快适应新开设的选修模块的教学,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积累因材施教的经验。

高中音乐教学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注重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

1.3师生平等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高中音乐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将体验、比较、探究和合作这四种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列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音乐学习中,要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综合,拓展背景,有效地发展学生们鉴别与评价的能力;引入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以音乐为媒介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协作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要坚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这一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教师不但要爱护和尊重学生,还必须自觉地完成角色的转变,由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技能训练者和伦理说教者,转变为发掘学生主体精神和音乐潜能的音乐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生的知音者。

2、结合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从音乐课程的性质出发,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向一线教师明确课程的基本任务,即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使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为其终身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奠定基础。课程目标的设计,要求实现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围绕人的培养目标,体现了现代课程的价值观。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应努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高中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

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不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要比义务教育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音乐特长和特殊爱好,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课程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与可选择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应把“普遍参与”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高中音乐课程强调创造性的艺术实践。这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除此之外,“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是高中音乐课程又一重要理念。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的功能及作用,教师应力求使音乐的学习更具有人文性和丰富性。

3、结论及建议

很多知名音乐家和教育人士都表示,音乐让人生中多了一种美的享受,生命中不能没有音乐。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音乐课程正开始以全新的姿态成为每个人高中学习阶段美好一笔的缔造者。作为一门在教书育人中都发挥着突出作用的特殊课程,音乐课程素质教育环境的构建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转折,势必继续担当高中阶段引领“快乐教育”和全面教育的先行学科!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2篇

为了真实了解新课改以来我省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情况,省教研室在全省13个省辖市组织了2011年普通高中音乐教学情况调研。调研的重点是课程和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主要采用问卷方式,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课堂听课、重点调研、组织专家研讨等方式,力求对我省高中的课程规范发展以及教师的师德表现、教学理念与能力、教学研究和专业进修等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一、师资

江苏省现有普通高中781所,在校学生数153.12万人。校平均拥有音乐教师1.81人,每个教师任课3-10个班不等。据13个省辖市2012年上报数据统计,我省高中音乐教师总人数为1421余人,其中女教师901人,男教师520人;研究生学历40人,本科学历1343人;特级教师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共12人(含退休)。本科以上学历占97.2%。无论是教师数量和教师学历水平,可以说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并已形成了以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人物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课程开设

音乐课程作为高中学生的必修学科,由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两部分组成。其中,必修模块是必须统一开设的课程,选修模块表现为课程的可选择性,学校可根据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教学条件,在五个选修模块中选择1-2个适合的模块开课,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基础,选修相应的内容模块。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学科应修满3学分,其中《音乐鉴赏》必修2学分,一般是在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一节,学时为36课时。《演奏》《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学生可选择其中任一个模块学习18课时,获得1学分,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开设,或者高二全年与美术选修,隔周开设。

全省基本上已经做到按计划开设。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的开设已形成常规,选修以《歌唱》模块为多。其余选修模块,也都在探索、研究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体正在为扩展开课领域,完善开课机制做着努力。如江苏省教研室组织了高中音乐模块录像课评比,有些学校结合地方戏曲开设了《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特级教师郑文千和青年教师刘晓丹老师正致力于《创作》模块教学的探索,等等。

以常州市为例,全市共有30所高中,81名高中音乐教师,除极个别辖县(市、区)的民办学校高二不能开足课程外(教育行政部门已责令其整改),所有高中学校均能开齐、开足并开好音乐课程。

常州高一年级全部开设《音乐鉴赏》模块,每周一课时。高二年级有两种模式:每周一课时,开设一个学期;或隔周一课时开设二个学期(一个学年)。2013年高二选修模块开设最多的是《歌唱》模块,有30所学校,其中市区有5所学校,高二开设了两个选修模块(《歌唱》+《舞蹈》或《歌唱》+《音乐与戏剧表演》)。

三、教材选用

根据教材选用的有关规定,目前在我省13个大市使用的教材共有两种,一种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选修模块教材;另一种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选修模块教材。

必修模块教材是学校为所有学生统一征订的教材,选修模块的教材则根据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选修的实际情况选定,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能减少浪费。

四、课堂教学

一是凸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能关注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与感受,在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美的过程中,积累相关音乐文化,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形成音乐审美能力。二是在体现教师为主导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和经验,并提供机会让学生相互分享,有时候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演唱、一起演奏、共同体验、共同交流与探讨,彰显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三是注重音乐实践。或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赏析音乐,或设计参与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四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大多数教师能熟练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声音和图像资料,与时俱进,提高教学实效。

五、教研活动

教育主管和研究部门都非常重视学科活动,希望凭借开展卓有成效的音乐活动来全面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成长。

省教研室一方面研究、下发了《江苏省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要求》,明确了教学实践研究的方向。一方面以省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评价模式研究》为抓手,组织南京、常州、镇江、盐城等市,积极探索课程评价方面的有效策略。南京市相关研究成果专著已正式出版。同时,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比赛、专题观摩研讨、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名师论坛、名师课堂展播研讨、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等多样、专题化的学科教研活动丰富了教研氛围,有效促进了全省普通高中音乐教研、教改的深入发展。

第3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与体会

欣赏,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体验、感悟和审美的积极性心理状态。它不仅能激活兴趣、促发热情、增强意志,还能催生相应的探究欲望和创造精神。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提升学生对以音乐为中心的欣赏能力水平作为根本目的和手段,促使他们“学习音乐从学会欣赏开始”,逐步迈向音乐殿堂的美妙胜境。

一、高中生学会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推动和发展素质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调节高中生的学习生活。高中学习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很大。学习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来舒缓紧张节奏,调节疲劳神经,减缓心理压力,给校园生活增添一丝活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课间音乐的效能,精心设计、安排好课间音乐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身学习活动,激发音乐学习情感,提高音乐教学成效。二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富含生活哲理、催人奋进的美妙歌词,激越昂扬、震撼人心的优美旋律,悦耳动听的歌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教学活动,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这对正处于各种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中生来说,不仅能通过获得音乐表现的思想意境陶冶情操,帮助并促进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还有着潜移默化的塑造功能和激励、净化作用。三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音乐欣赏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基础之上,逐步增强理解、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音乐耳朵”, 能促使他们在听懂音乐、感受乐美的同时,开阔视野,追求美好事物,从而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推波助澜,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学习音乐,通过学习音乐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人文素养、认知水平。

二、对高中生实行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环节

1.聆听音乐。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没有什么音乐细胞,五音不全,不会唱歌,对乐器也一窍不通,只是听听音乐还可以。”其实,这是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解和错误看法,它只是把掌握和表演音乐作品能力视为音乐才能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感受、体验和悟解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方面。这正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所在,主要就是从听赏的角度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湘教版高中音乐共分六大模块,只有音乐鉴赏是高考必考的,而在这三年所用的音乐鉴赏综合课本中,第一单元讲的就是“学会聆听”。对音乐才能实行粗线条划分,它包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和音乐作品创作能力三个方面。按照逻辑推理,如果把鉴赏说成是音乐才能的基础,那么学会听赏则是音乐才能的起步之作。典型如《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中,才能卓绝的司马仲达就是从诸葛亮的渺渺琴声中“听”出了其中隐藏的腾腾杀气被迫退兵而走。这是说明“乐为心声”的道理。再说,艺术评论家不一定就是演唱高手,生活中只会“听”歌享受而不会表演唱歌的人比比皆是。

2.文化欣赏。高中音乐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更是一种情感艺术文化。要注重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文化贯穿到音乐教学之中,既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把握和感悟。如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写道:“能够阐述中国古代、近代音乐作品所处的不同的时代背景,能够说出西方各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有关音乐家的生平简历。”这就是音乐文化的学习与欣赏。还有,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它与有关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如历史、地理、文学、美术和政治等学科,促进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紧密渗透、相互衬托、融会贯通,从而促进他们音乐文化素养的提升,加强情感艺术的塑造功能。历史上许多革命歌曲都是应政治时代而生,《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亿万人民起来保家卫国,《延安颂》号召了多少热血青年前赴后继地涌向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洪流滚滚的人民战争之中。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一部流传史册的经典作品,以为背景,黄河象征伟大的中华民族,热烈歌颂中华民族的雄伟气概和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英勇斗争精神。诸如此类的音乐作品,对我们来说,又是一部部政治历史文化。

第4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58-01

在我国,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这一过程作为音乐教学的启蒙阶段,被人们广泛关注和普遍研究。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需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犹如作曲家创作一首作品;上这堂课,便是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1.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音乐课程设计从指导思想、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到实施方法都没有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新课程标准规定:音乐课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音乐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初中音乐课程设计并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音乐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也没有明确。对中学音乐课的要求是音乐课。唱歌课可有可无,对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功能重视程度不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的课程设计应该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总的教学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除此之外,还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

2.优化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

2.1 中学音乐教学目标要层次合理

中学音乐教学目标就是在中学阶段,音乐教学活动依照教学标准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及由此带来的效果,它是教学设计最终指向和目的所在,对教学的实施起导向作用,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它具有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层次。波兰音乐学家罗波尔曾指出,人对音乐学习的优劣、掌握程度高低与教学方式、方法成正比。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者的教学方式越科学、方法越得当,则学生们所学习、掌握音乐的效果就越理想。在中学音乐教学阶段里,音乐学习者已对音乐有了六年的学习经历,且此时他们脑部发育较小学时期有较大的提高。因此,中学阶段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为理想阶段之一。对于音乐学习者,在中学阶段必须要制定层次分明、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使之在深度和广度两个不同的层次内达成共识和相溶。进一步说,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到音乐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各个专业教学层次和听、唱、演等各个教育领域深入学习重要意义。同时,还必须保证将每个层次、在分层次的基础上,广泛地联系在一起,组织在一起,整体地考量,不能片面孤立地制定中学音乐教学目标。

2.2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高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高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人的审美能力是靠后天的教育、训练和培养而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2.3 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立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第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第二,丰富材料,呈现方法。第三,及时反馈,激励进取。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新课改大潮的冲击下,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科学而高效。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学音乐教学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璐璐.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理论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4:118.

[2] 陈文林.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J]. 才智,2012,08:90.

[3] 徐晖. 美的设计成就美的音乐课堂--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J]. 新课程(中学),2010,10:126-127.

第5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多元智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71

音乐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想象力。然而,在目前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形式的单一、僵硬化等,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才能的发挥与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因此,为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将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立体教学、以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势在必行。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的音乐教学有了一定的发展,音乐鉴赏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中,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音乐鉴赏教学方式的单一

在当前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大多数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教师对一首曲子、歌剧等讲授后,就让学生自己体会,使音乐课显得有些枯燥与乏味。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将音乐鉴赏课变为音乐欣赏课,让学生自由听歌,导致音乐鉴赏课上课纪律散漫,毫无效果可言。

(二)视觉艺术的过度依赖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教育中,音乐鉴赏教学也不例外。在音乐鉴赏课上,需要通过视频、图片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然而,有些教师过度应用这些视觉艺术,导致学生在鉴赏音乐时,时常关注的是歌剧里的故事,MV里面的任务画面等,使音乐成了视频画面的衬托。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他在《智能的结构》里面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都有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以及音乐智能等智能,人在这多元智能里,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发挥作用。为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智能,但是,音乐智能的挖掘,不是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照搬照抄,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根据音乐课程的目标,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为有音乐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与可能。为此,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激发其音乐潜能与创造力。

(二)科学性与开放性原则

由于高中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学习方式与风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开放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应用多种教学方式的同时要注意其合理性,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智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明确音乐鉴赏教学的目标,课程设计多样化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中,明确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多样化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智能。

(二)音乐鉴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实施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法、自主合作法、实践法、音乐创作法等,而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单一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第6篇

1.题海战术,背离学科特点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最大的学科属性就是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各学校对于应对“基本能力”测试,都采取了很多积极措施,但有些学校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面,早已经离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渐行渐远。我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目前我们的高考只是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这种考试是脱离音响的,随之而来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另外一种景象,课堂不再以鉴赏为主(甚至是在高一、高二),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讲义、练习题,学生接触的不再是美妙的音乐,而是生硬的知识点,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从这四年的高考题来看,更多考察的知识点仍然是集中在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音乐学科的发展,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更与我们学科本身的特点,与高考的出发点相背离。

2.一人多能,打造多面手教师

经过几年的实践,很多学校探索出一条应对“基本能力”的捷径,“基本能力”所涉及的六大学习领域,几位负责“基本能力”的老师一起研究,印发讲义,教师集体备课,熟悉讲义中涉及的教学内容,由一位教师负责几个班学生的学习、讲解,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现象,也便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可谓一举多得。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样的教学看似富有实效,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几位教师能在除了自己的学科教学之外,可以短时间内摸清新知识的“门道”?“基本能力”所涉及的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等领域,大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更有些教师不能用专业语言来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虽然我们接触“基本能力”的时间尚短,但在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有些学校和老师的做法也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探索的方向。我们也希望,无论高考采取何种形式,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是要理性地回归到音乐学科的特点和价值上来。

3.脚踏实地才是硬道理

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开齐开足课,开好课。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好课,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应对“基本能力”测试的根本。“以不变应万变”,无论高考怎样综合,怎样变化,涉及到我们学科的基础知识,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

(2010年,山东卷)女高音独唱歌曲《我爱你,中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下面是这首歌曲的乐谱片段。

1=F 4/4 辽阔,自由地

(1)对这首歌曲片段描述正确的是

①节奏紧凑 ②节奏舒展 ③旋律平稳流畅 ④旋律跌宕起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乐谱中的是三连音,在这首歌曲中唱拍。

对于此类题目,如果我们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养成的灌输,在高考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做到触类旁通。事实证明,那些尊重学科教学特点,脚踏实地开齐开好课的学校和教师,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对较高,也通常能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相反,有些学校把三年的教学时间压缩到高三一年,违备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规律,高考成绩也相对不太理想。

4.有创造才有可能

任何的循规蹈矩都无异于复制、重复和模仿,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如《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这个单元主要欣赏现代音乐流派代表人物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初步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等。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平时就很少接触这类体裁的音乐作品,欣赏起来是有难度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效果也不理想,这样的作品,在高一、高二学习时,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感受表现主义音乐和无调性音乐的特点。但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就可以少涉及甚至不涉及。

5.有尊重才能有学科尊严

第7篇

一.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鉴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目标。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更是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培养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增进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的学习情怀。音乐鉴赏学习是中学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对音乐的鉴定和赏析,它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内容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包括的内容却比较杂,里面一共有十八个单元,三十四节。既有中国与西方的音乐史,又有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还有一些与音乐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就应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1.积累丰富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兴趣。

优秀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往往易于演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等作品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聆听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学生在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学生个体。这就要求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全面教育方式。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善于观察学生在学校音乐鉴赏中的每一个表现,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多多发表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独特见解。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要采用“求同”与“求异”并存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与发表不同的意见。只有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身的体验。

3.重塑现代教育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塑造对于成功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激情,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它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者、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交流者、音乐活动的组织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

4.开展探究式教学、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感受美的体验,比如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创造实践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教师精心设计提问问题是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过程。教师的提问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在提问中散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同时,良好情境的创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方面。

第8篇

【关键词】

一、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

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而音乐的学习过程则是一种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这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参与体验;重视教学的结果,轻视教学的愉悦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轻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好。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评价相一致,都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不仅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也增加了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多“以智商式思维”为理论依据,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法的学校评价等等。

二、以多元智能为指导的高中音乐教学对策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形态,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地、有个性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只要有适宜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课程目标应该面向全体,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具体表述。多元智能课程的目标就是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目标,学校重视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人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教学实践中,音乐作品应该贴近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

2.在教学内容方面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内容应该体现多样化及可能性的特点,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为理解而教。因为,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发展某种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觉地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音乐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现。多元智能课程的方法就是一种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的方法。“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艺术推进项目”认为:“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种智能来看的时候,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和音乐教育课或音乐技能训练有所不同了。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表演、欣赏、创作及思考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理解音乐和学习的关系,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多元智能教学是通过尽可能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开启学生的多种智能,已达成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评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