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0 16:24: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亲子沟通的必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亲子作业;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30-02
2011年刚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由于平时的考试,导致思想品德课在平时教学中还是过度关注学科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教者情感教学的缺失。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教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情感教学目标的教学。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情感教学观念落伍。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施“情感化”教学的必要性;而有些教师对情感教学存在着误解,认为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是对立的。同时,对学生缺乏教育者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并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
3.学生生活体验的匮乏。学生们每天都是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学习的内容也是从书本到书本,缺少必要的社会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诸如劳动教育、爱心教育、尊师孝亲的感恩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等等,从而导致缺少生活阅历,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缺少丰富的人文素养。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境地,思想品德课必须关注孩子的家庭生活,必须真正的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自己一个阶段的摸索,发现亲子作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思想品德课实施亲子作业其实质就是思想品德学科作业改革。作业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在作业改革上,大家已经在争取各种作业形式使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多样化,比如小论文、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可是本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学生对于这些作业都是抄袭应付,使得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现在许多学生学习习惯本身就不好,作业的事真是让人头疼。而自从实施亲子作业后,收获令人意想不到,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作业态度,而且学生乐与和家长一起完成作业,这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改变了作业态度。
2.实施亲子作业充分落实了新课标以学生扩展的生活为背景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比如在六年级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时,自己设计了一次亲子作业,学生列出家长的优点和缺点、家长列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对方写的缺点写出以后的打算并相互监督。这样在上课时的许多素材是真正来自生活,评价来自自己的父母,使得学生喜欢上课时讲述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也对别人的家长评价十分感兴趣。在七年级学会与父母沟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亲子作业,亲子角色互换过一个周末,结果体验完毕回来上新课时,课堂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教师自己一直在强调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许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想,课堂生动活泼且有实际效果。
3.实施亲子作业为亲子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缓和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关系的紧张程度,并在某些方面为家庭教育做相应的指导。从对家长作业的观察来看,许多家长的作业态度都给自己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且许多家长反应亲子作业这个形式非常好,为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许多家长反应,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多说,而亲子作业可以使孩子和家长通过书面的作业来交流。通过相互监督作业,使得家长和孩子渐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问题,缓解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紧张关系,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了解。而且通过亲子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在八年级布置给学生的“辩证看待家长”的小论文上,有一个学生写了自己的妈妈,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爷爷奶奶一批评我,我的妈妈就会很生气,因为她觉得我的孩子,我可以说,别人不能说”,在第二天布置家长:针对孩子的小论文反思自己,我特意在这个孩子的论文里标出了这句话。当天晚上这个家长就和我打电话交流,说老师,这下我知道,为什么您总是反映我们家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原来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亲子作业的实施,为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给自己的课堂带来了变化,许多家长也在支持家庭德育的做法中,收获了与孩子的友谊。很好的落实了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思想品德课散发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定华,段怡春,肖平新.情感转移的突变模式和情景教学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黄文孝.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作业优化设计[J].学周刊,2012,(05).
[3]杜红芹,程琳,胡俊丽.国外家庭作业目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0,(02).
[4]张翠萍.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浅谈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
1、《小舍得》电视剧是由张晓波执导,宋佳、佟大为、蒋欣、李佳航领衔主演,张国立特别出演,单禹豪、刘楚恬主演的现实主义剧。该剧根据鲁引弓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南俪、夏君山和女儿夏欢欢、夏超超,田雨岚、颜鹏和儿子颜子悠等“小升初”阶段中国家庭的故事。儿女们即将从小学升入初中,每个家庭都在面临种种变化,亲子关系也在不断沟通与选择中得到新的认知,父母与孩子迎来共同成长。
2、《小舍得》讲述了南丽为女儿欢欢的成绩下降而焦虑,意识到补习的必要性,从此欢欢踏上了辛苦的补习之路。整个家庭围绕欢欢的小升初,经历了一系列大小事故后,南丽和夏君山终于幡然醒悟,决定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南丽的同学兼同事田雨岚怀了二胎,对丈夫颜鹏总抱有一种不信任,时时刻刻采取盯人政策,影响了夫妻关系,她把重点放在对儿子颜子悠的培养。颜子悠是众多家长眼中的牛娃,但是来自母亲的压力使他每当重要比赛总会心理失衡。张雪儿是夏欢欢和颜子悠的班主任,她为农村孩子米桃的勤奋感动,义务为其补课,被其他人举报。心灰意冷之下离开学校,但她拒绝了颜青的招揽,开起了私人补习班。米桃由于压力过重而心理崩溃只能回老家休养,对她打击很大,她决心重回学校给学生更好方式的教育。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亲子阅读;重要意义;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12-2
眼下,绘本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孩子、家长的生活,琳琅满目的绘本给我们的阅读取向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在这股热浪之下,我园也逐步推进了“亲子阅读”工程,旨在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绘本故事”,学会“亲子阅读”,并将其作为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社会性发展的一条纽带。
一、建构概念,认识亲子阅读
1.绘本:绘本也称图画书,日本儿童文学出版专家松居直对此作了非常形象的注解:“文字+图画=带插图的书,文字×图画=图画书”。它适合低幼儿童阅读,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这也就意味着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2.亲子阅读:家庭绘本亲子阅读即是家庭成员与幼儿共同参与的阅读活动,是在家庭中进行的,伴随着一定情感联系的,以绘本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为幼儿学习正规书面语言做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更注重孩子与父母长辈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关爱,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二、认知意义,重视亲子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阅读就是有着足够的认识,而亲子阅读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1.从阅读方式来看,亲子阅读活动不仅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把钥匙,更是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曾经有位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大人讲解”这个问题中,99%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大人讲解”;但问到“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95%的孩子都选择了家里。他们的理由是“家里更舒服,能让爸爸妈妈专门教我”,可见,亲子阅读在家庭中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从阅读内容来看,《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多数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不仅图画精美,构图、色彩使孩子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能把孩子带入美好的故事情节中,使孩子在阅读时既享受文学,也感染美学。
三、有序推进,优化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的关键之一的就是“家长”,但由于他们自身素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要有效进行亲子阅读必然会存在很大困难和差异,为此这就需要获得幼儿园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以下就是我园的一些做法:
1.发放问卷调查表。在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之前,我们首先向家庭发放《家庭亲子阅读》问卷调查表,旨在了解各家庭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家庭读书情况。
2.召开家长动员会。召开《亲子阅读活动》启动讲座,主要让家长明确了解有关进行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亲子阅读活动的目标、亲子阅读的几个原则、亲子阅读活动的环节、创设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的重要性等,并给家长提出家庭亲子阅读的计划和安排要求,如:
创设阅读环境。幼儿园创建“亲子阅读吧”,班级里开辟“书香小站”,家庭中建立“温馨一角”,同时定期更换阅读环境布置,并积极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注意亲子沟通的行为方式,创造一种“听的气氛”,学会“平等对话”,处处提供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氛围。
制定“阅读DIY”。结合家长及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一学期的阅读计划,包括读什么,读多少,达到什么水平等。
投入“图书漂流”。根据幼儿园的统一安排,本着自主选择,按时借环的原则,充分利用好漂流图书,分享智慧,分享快乐。
进行“读书游戏”。每天进行20分钟的读书游戏,注意方式方法的有效使用:
(1)生动引读:在阅读初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把故事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听,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听故事和看画面中感受绘本、理解绘本。(2)交流提问:阅读并非一味地看绘本,有时也需要互动,当亲子拥坐在一起时,家长可以适当地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理解画面、故事,在边问、边看、边答中逐步理解绘本内容。(3)扮演模仿:学前期的孩子喜欢游戏,喜欢表演,因此,家长和孩子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或是感兴趣的绘本进行模仿表演,进一步帮助孩子从现实生活浸入绘本故事,充分感受绘本的精髓,也让亲子间的感情在扮演中得到加深。(4)放手阅读:对于中大班的孩子,在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同时还可邀请他们把阅读的内容讲述给大家听,并适时鼓励,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成功阅读的喜悦。(5)尝试认错:注重孩子的主导地位,在阅读指导中,家长有时可以“糊涂”一会,如故意把故事情节漏讲或讲错,或者索性向孩子“求救”。帮助亲子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主导需求。
完成“阅读心路”。每月完成两篇读书心得,包括读书的收获、孩子在共读过程中的亮点表现、存在的问题困惑等,然后通过幼儿园的归类、总结,将优秀经验辐射传播、存在问题尝试进行解决。
3.做亮亲子阅读节。
此活动旨在起到交流分享的作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家长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亲子阅读观摩活动:有针对地定期开放一些阅读观摩活动,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帮助家长从中获得一些优秀的阅读教育经验和方法。亲子阅读交流讲座:由骨干教师、专家等与家长直面交流,就亲子阅读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和辅导,帮助家长解除困惑,也可由部分家长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共同畅通亲子阅读的前进脚步。亲子阅读成果展示:我们将亲子阅读情况以图片或影像的形式呈现,有时也会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将优秀图书栩栩如生的展现。最后,根据各家庭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评出亲子阅读“榜样家庭”,并形成叙事报告,以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家长投入其中。
总之,亲子阅读的目的就是要突破单向的教育模式,采用亲子交互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共读带来的无限乐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孩子、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让阅读的种子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
首先,老师利用远程资源拓宽视野、精心备课。老师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课前,应该充分抱着学习的态度,广泛“采撷”,丰富自己的课堂。以 “口语交际”训练《春天在哪里》为例。城里的孩子到郊外的机会很少,对春天的感觉模糊。老师通过远程资源观摩网上授课,博采众长;准备好相关教学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描绘春天景物的画面,朗朗上口的儿歌以及描写春天的词汇等,为孩子们说春天、画春天、拍摄春天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师只有拥有了“一桶水”,才能引导学生去获得更多的“水”。
老师利用远程资源营造课堂轻松学习的气氛, 激发说话兴趣。学生对老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不太感兴趣。如果我们利用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学习效果会迥然不同。如一年级《小兔运南瓜》,当小兔和南瓜一出现时,孩子们兴奋了,方法就出来:“找伙伴抬回去”,“用很多气球吊回去”,“用自行车拉回去”,“直接滚回去”,“请功夫熊猫帮忙去” ……思路打开了,话匣子打开了,有“交际”,有“互动”,有倾听,“口语交际”的课堂就变成了开放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着尊重与沟通,张扬着个性与智慧的课堂。
老师利用远程资源让学生开阔眼界,知无不言。如五年级《劝爸爸戒烟》。学生知道吸烟有害,但不知从何劝起。通过网络学习,他们知道可以从身体危害、家庭和睦、公共道德、低碳社会等多方面涉及,会谈到“尼古丁”,“肺癌”,“被动吸二手烟”,“2008无烟奥运会”,“二氧化碳”“地球变暖”“无烟社会”…… 如果老师光有一桶水,分给学生充其量也是一桶水;而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水,那才是教的最高境界。
家长利用远程资源开展亲子学习。当今社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城市家庭家家配备电脑,而网络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这就给利用远程资源开展亲子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六年级《我来当导游》。学生经常和家长出去旅游,可家长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说话、写作指导。通过直观的网络学习,了解了一些基本方法,会对孩子做一些指导。学生有了相关储备,到了课堂上那就是信手拈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学生成长
在现实的教育中,作为班主任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心理情感及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寒暑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成果。究其原因,无非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轨导致的。因此,学校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快速地取得效果,有必要注重家校合作。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原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成长环境、家长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冲击,并在学校生活中彰显出来。而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家长参与意识薄弱、家庭教育失当。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则往往是忽视了或置之不理。②学校教育的形式单调。在家校合作中也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是更多流于形式、摆摆样子,随意性强,计划性和连续性很差,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也无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渗透进家校合作中去。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在农村县级中学,缺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即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家长与学生有着亲子的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乃至行为习惯甚或人格素养的影响都是无法预估的,尤其家庭教育失当会导致或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深化学校教育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将是实现这种结合的一条绝佳途径。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家校合作的途径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寻找多种途径,促进家校合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力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家校合作,统一理念。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时家长一句话就可能抵教师十句话。在我们班T及家长身上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T同学在初一时成绩还好,可初二上学期,有一段时间她开始爱打扮起来,而且非常前卫。成绩下滑很快。我赶紧做她的思想工作,也初见成效。可过一段时间她又“旧病复发”,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上。我几次尝试与其家长沟通,然而她的家长认为:女孩子爱打扮是正常的。现在,这个孩子成绩平平,我的很多工作都白做了。因而学校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和心理发展中的影响力,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只有两者密切合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转变观念,措施跟进。曾经我也认为与家长沟通很浪费时间与精力,因此只要联系家长,事情就已经很严重了,解决起来自然就很棘手。于是,尝试在每个孩子问题出现的动向期,就与家长沟通。沟通时,多数时候我会真诚地谈谈我的建议。如初二学年期初,我格外关注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严防厌学心理滋生。一周中,我便发现L连续在课堂打瞌睡。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反映情况。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正常学习,并且也没有为其提供手机之类的玩具。当然,家长在晚上也没有关注过孩子真正在做什么。我建议当天晚上当孩子熄灯后家长去关心一下孩子。结果发现问题所在:孩子借手机在看网络小说。会后,家长和我几次合作对该生进行心理教育,及时疏导,解决了问题。
其实,家校合作更多的是一个过程,学校和家长应当加强沟通。这种沟通不是教师单方面告状,更不是履行职责,而应该是以爱为基础的教育的合作。同时,家校合作应拓展灵活多样的沟通渠道,共享信息,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比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网络、通信、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将家长纳入到学生教育的体系中,让家长参与学生管理,了解学生在校的动态。同时,也将孩子在家庭中的状态和问题反馈给学校,综合各种信息对孩子有的放矢地教育,更合理地促进孩子成长成才。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止境的,家校合作道路也是曲折的。只有合作意识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有效提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08-1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各家幼儿园在贯彻《纲要》精神时,都相当重视家园合作,利用家长资源形成家园合力。几乎在每个幼儿园里都设有“家长学校”,在每个班上都开辟有“家园共育”的栏目。“家长学校”和“家园共育”的开设对幼儿教育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让大多数的家长都意识到幼儿阶段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家长配合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家园合作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活动形式单一老套
一般来说,“家园合作”每学期都会列入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但正是由于经常做,逐渐地演变成了例行公事式的常规工作。园长讲讲话,提点要求,教师组织家长学习理论知识,更有甚者,把家长组织在一起,采用广播直播形式等,由于对家长学校功能认识不足,使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老套。
二、双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双方对“家园合作”的内涵认识存在偏差。幼儿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有时不免颐指气使;不少家长认为,我的孩子缴了几千块钱上幼儿园,幼儿园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实施一切教育,而他们只管提出要求,很少付出什么,被动地参与。
类似问题不一而足。就农村幼儿园而言,对以上问题缺少有针对性的措施,往往听之任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工作的性质的改变让笔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笔者决心用切实的行动改变过去的“无为”行为。结合我园的工作实际,我们采取了一些“有为”的措施:
一、提升家长教育理念,丰富家教知识
1.挖掘家长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家长手册》,我们发现在家长中不乏教子有方的人士,即使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困惑的家长也会在某一方面有成功的教子经验。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为所有的家庭和幼儿园共用,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家长讲座的方式。
2.开设家园共育栏目。我园在每个班上都开设“家园共育”这一专栏,并不断更新内容,有我们每周的课程安排、有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有幼儿在园的各方面表现情况,还开设了一个“请你参与”的专栏,围绕家长关心的问题,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思考,对家长较为成功的育儿经验进行刊登等,这些宝贵的财富贴在家园栏中,当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都会停下脚步来看一看。可以这样说,“家园共育栏”是家园工作的桥梁,是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一起沟通、共同教育的纽带,是丰富家教经验、提高家教水平最有效的手段。
二、亲身经历,现场感受,提高家教艺术
1.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平时许多家长送了小孩不愿离去,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样活动的,想知道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老师是怎样在带孩子?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解除家长的忧虑,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家长半日活动观摩和亲子游戏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老师是如何教学的,了解了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就消除了他们的疑惑,见识了一些教育方法。在亲子游戏活动中,家长们的参与积极性极高,每一次活动好象使家长自己也回到了童年,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孩子和家长在游戏中也增添了父子情、母子情,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和孩子一起玩耍。
2.幼儿学习成果展和汇报表演。孩子在幼儿园都有些什么收获呢?这是家长们最想了解的。因此我园经常把孩子的一日活动拍成照片张贴在橱窗内,还定期把孩子在园生活、学习的情况用幼儿成长档案册呈现给家长,另外我园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日向家长进行汇报表演,这样对于我们的家园合作就是一次促进,与家长的沟通话题又多了一些,在各个年龄班我们还把幼儿作品全部展示在主题墙上,平时家长接送孩子时都会观看,除此之外,我园的老师还让孩子回家后把在园学到的新本领(折的小鸟、皮球、画的画、学的儿歌、故事、舞蹈等)向家长展示。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中不仅看到孩子的进步,更从中学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如怎样评价孩子的作品等。
三、形成制度,及时沟通,化解难点
1.家园联系册。我园使用幼儿成长档案册有好几年了,效果很不错,我们每个月在档案册上把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及生活照片、孩子的作品张贴上去,家长看后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情况也记录下来,以便让家长和老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进程,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孩子进行教育和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一、营造良好的家校阅读环境和氛围
1.安静的阅读环境
在班级我们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我们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们在家中建立一个图书架,杜绝一切干扰,在孩子读书时不开电视、不上网游戏、不玩麻将,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踏实的读书环境。
2.快乐的阅读氛围
扶持孩子去阅读课外书,家长的引领监督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家长自己沉湎于电视或网络,却呵斥孩子去看书,他们怎会心平气和去读呢?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也要对阅读产生兴趣。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极力孕育“书香家庭”的氛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会拿起书。最初,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的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去读书,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孩子把书中的故事讲给自己听。如果有空,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感受读书的良好氛围。总之,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读出书中的乐趣,这是促使孩子独立阅读的关键。
二、建立亲子阅读记载本
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
1.合理引导、达成共识
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家访、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等重要文章,介绍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介绍智慧型家长重视小孩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成果,终于和家长形成以下共识,家
长普遍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和家校共管的必要性,表现出高涨的参与热情。
2.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通过宣传,有不少家长理解支持课外阅读,可如何进行亲子阅读还缺少一些方法和技巧。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亲子阅读书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怎样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怎样参与孩子的阅读,怎样为孩子大声朗读、如何创编情节、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如何进行阅读评价……使家长懂得了课外阅读不仅要持久地保持读书的热情,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讲究科学的策略。
3.有效使用亲子阅读记载本
我们给每个学生家庭发放了“亲子阅读记载本”,要求各个家庭写好阅读日记。记录亲子阅读日记有几个用处:(1)家长记录孩子阅读情况,作为与老师交流沟通的一种形式;(2)记录家长与孩子阅读过程中的互动,帮助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力,也给老师个别指导提供信息;(3)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借此逐步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也可根据自己孩子的语文水平,选择一种形式写日记。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第一,以“讲”诱导孩子读书。帮助孩子走向独立阅读的内在驱动力是对读书的爱好,而对读书的爱好只有通过读书本身获得的乐趣才能够形成。最初,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的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去读书,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孩子把书中的故事讲给自己听。家长还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家长的讲述、介绍使孩子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孩子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孩子进行同步阅读。
第三,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及时地给孩子提供阅读方法指导,包括如何选择有意义的书籍,如何制订读书计划,如何精读一本书,如何略读一本书,如何作读书笔记等。具体的课外阅读方法有:抄读法、精读法、浏览法。
第四,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和家庭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校方面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把家长请进教室,一起开展班级读书会,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家庭方面可以进行小型活动,如“家庭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成语接龙”“猜谜游戏”。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一、问题的产生及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最能引起教师注意的往往是调皮、好动的孩子,最让教师“放心”和忽视的则是一些少言、少动、少麻烦的乖宝宝,他们总喜欢独自枯坐、自娱自乐,这是由于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怕困难、怕失败、怕被同伴取笑、教师批评而采取的逃避。
幼儿常见的逃避行为有:
(1)完全放弃性逃避行为。这些孩子就像小刺猬,遇到麻烦时总喜欢把自己缩成一团,然后用全身的刺来保护自己。他们在活动准备阶段便觉得紧张、不知所措,常表现为玩手指甲、搓手帕、东张西望或原地晃动。在活动进行阶段,他们往往呆立一旁或自言自语。当教师去劝导、鼓励他们参加时,他们会慌张摇头,用“不喜欢、不要”之类的话作为借口来逃避自己应做的事或应完成的任务。
(2)半途而废性逃避行为。例如,有一个孩子十分喜欢做手工,但她每次在手工做到一半时,便把手工纸揉成一团或折好后藏到口袋里,然后当作没事儿一样和别的伙伴聊天。当你问她为什么不做完时,她会怯怯地说:“我做错了,我不做了。”这就是典型的半途而废性逃避行为。
(3)自我安慰性逃避行为。有的孩子在完成某项任务感觉并不理想时,总爱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讲几句“我本来做好的,被谁弄坏了”或“我的家里早就有了”等自我安慰的话,用以满足自己好强的心理,逃避应负的责任。
幼儿逃避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阻碍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积极家园互动共同干预幼儿逃避的具体实践
所谓的家园合作(互动)是指幼儿园和家庭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干预幼儿的逃避,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所谓的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实施,家园合作显得越来越必要,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我们应正视幼儿的逃避,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和干预,通过实施家园合作,共同携手,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一)密切家园联系,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部分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把接送孩子的任务交给了爷爷奶奶,这样就减少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但家长又希望能比较直接、细致地了解幼儿园到底教了孩子什么,开展了什么活动,孩子学到了多少,等等。我们会在“一周活动计划表”中详细介绍活动主题的内容、发展目标、环境创设,以及对家长的要求等,并提前张贴在“家园栏”中,让家长及时了解我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孩子需要什么等。通过了解,家长也会向我们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和改进措施,使我们有针对性地调整“干预幼儿逃避”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在与家长不断的配合中,促使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在请家长提供活动材料的同时,我们也邀请、鼓励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真正做到家园同步,教育一致。
(1)利用家长职业资源,为活动的开展服务。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确保教育活动有效进行。平时,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时为了留下美好的一瞬间,我们会请在电视台工作的家长协助拍摄录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认识理发师”的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开理发店的家长为孩子作示范;请在部队的家长,带孩子到部队参观演习,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
(2)邀请家长参加活动,更好地组织幼儿外出活动。为了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幼儿以及幼儿同伴间的沟通,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开展外出活动时(如春游、秋游、参观等活动),我们邀请家长自愿参加活动。在外出活动中,既增加了与孩子的情感与交流,同时,也帮助教师维持了纪律,保证了路上的安全,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向孩子们传授各种知识。
(3)开展“巧手家长”活动,丰富主题的内容,并推动活动的进行。有的孩子说:“老师的手会变出各种奇妙的东西。”我会向孩子们说:“你们的爸爸妈妈的手比教师的更灵巧。”在“巧手妈妈”主题展览中,有的年龄大的家长不理解教师说了什么;有的不识字,看不懂家园栏的文字表述。怎么办?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动态及孩子的情况,也为了得到家长进一步支持,我们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家园联系,让双方及时沟通,彼此满足。以下是三种重要的也是经常使用的联系方式:
(1)家园联系卡:为便于联系逃避幼儿,我们设计准备了两种形式的联系卡,双方分别在联系卡上记录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活动、要求及表现。这样一来就能让家长一目了然,为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家访:家访是家园联系常用一种主要方式,更是情感、观念沟通不可缺少的途径。
(3)家长开放日:为了让家长能更细致地了解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学期我们都会开展一到两次的家长开放日,在开放日活动中,我们会事先作好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为家长设计表格,介绍一日活动的目的和完整的活动计划与内容,并指导家长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我们会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让家长、教师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课程改革献计献策,促进课程改革有效实施。
(二)让家长充分体验家园合作的快乐
只有让家长充分体验到家园合作的快乐,才能真正参与到我们的课程改革中来。因此,在每次的教育合作中,我们都会及时了解家长的感受,反思工作中的得与失。
1.合作中加强了家长、教师心与心的联系
“老师,今天孩子上课发言了吗?”“老师,你们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是不是需要小动物啊?”每次活动前,总会听到家长关切的询问。这时,你会感受到家长的积极性,教师也会受到启发,信心十足。在组织活动中,遇到困难,我们会借助家长的力量一一解决,确保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2.合作中,加强了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在准备材料中,我们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块儿完成,这样不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还加强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譬如,家长费心地花了几小时与孩子共同制作了一座房子模型,虽然样子简单,但家长却得到了一次与孩子互动的良机,一次接受孩子谢意、崇拜,感受孩子孝心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注重个别化沟通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每个家长都有各自的特点,因为,我们知道,每个家长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家园配合一致,在家园沟通中,应针对不同的家长进行不同的指导,来抑制“幼儿逃避”的发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加强家园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