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教育特点

初中教育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16:24: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教育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教育特点

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 教学特点 实践能力

前言

素质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目前我国教育的主要方向及要求就是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在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中,使用素质教育中的一些原则及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实施素质教育下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学生的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与传统化学教学不同的特点,对于这些特点的把握成为改进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指的是以促进全民素质提高为宗旨,根据每一名学习者的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这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兼顾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更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促进全民素质提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同时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2.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作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体现了当前社会对于教育的思考,在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阻碍。很多优秀的人才被埋没。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人的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以及人才培养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上升,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也有积极作用。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初中化学教学必然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例如,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辅助化学学科的学习。初中阶段的教育一般以综合课程为主,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各学科之间都有相应的交叉。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还是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学会化学原理,而且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启发学生的思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初中化学学多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这虽然能够学习前辈们丰富的经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我国现今的初中教育中,普遍采取通过繁重的课程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方式,这极大的摧残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更制约着我国素质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上课时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在安全范围内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势必会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所区别,而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面本文就将以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在素质教育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案例阐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教学。

以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水氢为例,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首先对全班同学的化学基础进行一个简单的摸底。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进行相应难度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并不急于讲授这一堂课。因为初中化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较为枯燥,一味的讲授可能会使得学生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这堂课知识点的讲解之前,我对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的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水,那么你们能说出一些水的性质吗?这个问题一提出来,课堂的氛围立即活跃了,学生们都在积极地进行讨论。其实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个目的,一是打破枯燥无味的讲授,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思维的扩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们的反响也很强烈,有的学生说水是液体的,有的学生说水是有浮力的。当然也有学生说水是可以喝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并没有去批评他,这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创新思维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接下来对于水的组成这一部分知识的实验中,我看到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想要表现自己,这时候我给予他们鼓励。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今天你们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推测出水的构成?这时候班级开始安静下来,学生们陷入思考之中。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想要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下,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直接告诉学生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这样的讲课虽然能够使学生们知道水的构成,但是他们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十分不利于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这样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四、结语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结合素质教育的内涵,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理念将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今后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121-122.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内容 新特点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多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改进。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优化,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新课标对教学体育的要求出发,教师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具有自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新特点

(一)以大课程观作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摒弃了原有的教学传统,不再拘泥按运动类型进行教学安排,反之将内容体系重新构建,将体育学习的范围不断拓宽。初中体育教学具有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更注重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这一变革达到了大课程观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健康”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

(二)使体育教学具有灵活性与指导性的特点

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初中体育教师普遍陷入迷茫的境地,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并没有给教师以明确的指示,这就对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问题,虽然给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余地,但是使习惯按照大纲进行授课的教师对教学充满困惑。因此,新教学内容标准为教师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求,具有更高的指导性的同时保证了教师选择的灵活性。

(三)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智慧

体育教学新内容对初中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体育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将体育教材的文字转化成实践活动的操作者。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具有更高的实践智慧。新课程标准给学校及体育教师列出了很多教学的项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明确选择的内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及意义,能否真正使学生受益。

二、体育教学内容新特点选用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

1.实效性

从体育教学的本质看,其教学内容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因此,体育课程内容一定要符合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时,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在上课时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并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科学性

体育教学新的内容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之处,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顺应每个学生独特的发展特点,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做到保障教育内容的安全可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受益者。

(二)方法

1.从现有的教学内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筛选,发现其中存在的老旧内容及时地予以取缔,从而发现现阶段教学内容的问题所在。例如跳高项目,教材中将跳高定位在竞技化体育上,教授学生跨越式、背越式等高难度的动作。从实际情况讲,跳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性质只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基本体能训练,但是教材的要求已将超出初中生普遍能接受的水准。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在进行新一轮的选择时,应该多纳入符合学生情况、能够其实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2.现存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大部分都源于竞技体育,但是进行竞技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使学生得到身心发展,而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所以就要对现有的竞技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要摒弃竞技体育中对成绩过于追求的这一弊端,发扬竞技体育对学生的鼓励精神,充分展现竞技体育的本质。

3.在内容选择上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向学生的生活贴近。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三、结语

体育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学内容与综合效应相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在内容选择的过程中也要深思熟虑,这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是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在进行内容选择时,要对其价值与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心理健康发展,更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得不到重视

我国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希望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世界的人才。而初中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峰期,也是提供、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时期,以后则难以补救。而体育的教学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供他们身体的免疫力,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他们的意志、毅力,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体育的教学都得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认为运动是浪费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许多学生在重大考试来临前,常常因学习过度而生病,从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但却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目前的体育教学,大多以锻炼学生毅力、意志为主,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输的精神。而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高速增长,如果个性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则会影响其以后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由于体育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活动中的情节也变化多样,学生的角色也随之要变换,因而提供了多种发展学生个性的机会和场合,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方法。然而,能够利用体育活动的优点来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师并不多,即使有相关了解的教师也难以创造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环境。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的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初中学校的教学任务性质,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教学,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仅只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开展体育选修课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层次,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水平进行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选修的锻炼项目,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在中学阶段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而且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更好体现“教学相长”。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性能力,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的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为他们文化学习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做一名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新课标倡导实行合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教学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在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益。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何确定小组长;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新授课应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这是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合作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07-01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效率低下,这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初中语文活动课的特点: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1、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2、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活动课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3、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一段时间实践后,许多学生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了。

二、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随机应变。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

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第5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英语;教学特点;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随着教学实践改革的发展与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中,对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重视。应用情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用中,不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在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情感意识的激发与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保证教学实践活动的效果。下文主要结合初中英语学科特点,从情感教学模式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以及初中英语情感教学模式的构建等方面,对于情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我国目前初中英语教育特点

初中英语是对于小学英语与高中英语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衔接阶段,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是一个非常关键英语学科学习阶段。与小学英语学习内容相比,小学英语学习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知识内容不仅简单易懂,而且趣味性很强,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但是,初中英语是对于小学英语的更进一步学习,与小学英语相比,不仅学习内容中增加了英语语法等专业性、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初中英语教材的趣味性明显比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趣味性要小,并且教材知识难度也有很大增加,有语法、时态等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出现。但与高中英语相比,初中英语学习内容有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初中英语教材难度较高中英语教材难度要低很多,教材趣味性也很突出,学习任务相对较小。初中阶段的英语教材具有知识点与语法的超前性和重复性、凸显中西文化差异性以及教材知识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具有比较浓厚的趣味性等特征。进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开展中,初中英语教学具有系统教学为主、注重操作练习、精讲多练以及以教材知识教育实现学生德育素质培养等特征。

2、情感教学模式定义及与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相关性

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情感教育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情感引导以及情感激发、培养等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以及掌握。

英语学科是一门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以沟通交流为主的教学学科,应用情感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开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而且在应用情感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还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建立平等、人性化的英语教学课堂,提高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初中英语教学成果。

3、研究目的及意义

进行情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特点的分析与研究,主要是为了实现情感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开展中的应用与推广,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平等、开放、人性化的英语沟通交流学习方式,实现对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方法及建议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学习交流与知识接收的教学过程,英语学科的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因此,应用情感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开展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信任与相互尊重的教学关系,在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通过平等、信任与相互尊重的情感传达,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学习合作关系,进行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尊重并信任每一位学生,并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实现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与情感激发。其次,在应用情感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应注意从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是要在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以及求知需求上,通过多种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和情感激励,实现对于学生英语学科学习兴趣的提升与培养,以提高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再次,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情感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开展应用,还可以从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学习难题的解决与克服中,实现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的树立,从而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在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困难的克服与解决、树立学生英语学科的学习自信心时,首先应注意在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困难克服过程中,应抓住学生英语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及问题的重点,通过对于苦难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或者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问题以及困难的解决与克服。最后,在情感教育进行英语教学的应用中,还应注意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以及思想的转变,加强对于自身情感的修养,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推进英语教学改革与进步。

三、结论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情感化教学。情感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增强学习的效率,也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寇冬泉.我国情感教学实践研究的流变及其基本特点[J].河西学院学报.2008(1).

[2]董娴静.情感教学对高职英语课堂影响及策略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3).

[3]杨兴贵.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教学细节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与我们生话息息相关,我们需要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全面完整了解语文教学的任务,更需要懂得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实在的容易理解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懂得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语文的学习不仅会变得轻松容易,也变得更容易让学生们对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一、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蕴含量比较广的初中语文教学,其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文内容里蕴含着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也就表明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涵盖的大量的思想道德的特点。而教师要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熏陶和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提升,就应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如联系当代语文教学的现实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分析课文时将思想道德贯穿进去,有利于从道德上感染学生;在总结课文中心时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心概况能力,从而更好地领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与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起始点。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并由此来感悟生活,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达成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必要步骤,有了目标才能在后期的学习中有无尽的动力。学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对学习往往只能保持短期的好奇心,等到好奇心过了以后就将学习丢在一边。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做的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在教学课程中内容的集中性,尽量强化语文课堂的创新性,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树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断鼓励鞭策自己。

三、语文教学与培养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结合起来,毕竟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新一代的学生不仅具备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读死书,而是让学生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灵活的学习能够让学习在学习时更加轻松,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有了积极的轻松的心态,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系统的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即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实际训练,并且在学生训练以后进行耐心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收获了什么以及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将各科知识或者各个方面的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接触到最多的知识,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联

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能很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亦是教师可以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在处理彼此的关系之时就应注意到彼此间的微妙关系,并从中把握。首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提出其中的疑问,即教师的讲解需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可以加入对学生的提问,这样才能发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教师提问的方向应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主,教师不仅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要指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行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课堂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

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并且要创造出更多让学生可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这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向高素质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才能更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教师想要教好语文,学生要想学好语文,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很重要的。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那么就主要是由于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不仅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培养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要积累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并且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学生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教师便需要由此来引导学生。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重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学生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学生只有拥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教师也需谨记“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的恒心。

总之,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法宝,对于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过去死板的教学方式,而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结合新的知识,通过新的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发的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兰荣.对话式教学与语文课程的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2).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造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36-0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创造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科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阵地,没有创造性的学科教学,创造教育研究就失去了依托,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也就失去了源泉。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具有独特而不可代替的重要作。

一、语文课程的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的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具有深广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人文性的关怀。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材料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是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并着重强调的。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指语文能力的学习要通过实践的途径来完成, 同时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一种实践行为。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开放而富有多样化的,根据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语文课堂内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语文课程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及语文课堂内的其他实践活动;二是语文课外的实践活动。

3、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语文课程的生活化,是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土壤,是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同外语、数学等学科不同,语文是母语教育,在学生走进学校之前就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被母语包围着,生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走近我们生活的世界,欣赏生活中的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初中语文创造性教学对策的构建

1、改变思想,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教学,在很多人甚至是一些教师的眼中,只是简单的教教写字,认认生字,甚至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汉语本来就是自己的母语,每个人都会讲,没有什么可以学的。错误的观念会导致错误的教学方式和错误的学习行为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不断更新,语文教学不在仅仅局限于课本,只关注古人的千年遗训,语文教学开始和生活、社会、科技相联系,开始从单纯的书本教学向以书本为主,辅以丰富的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员都是语文重要的人本资源,同样,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风光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更是呈现了历代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内外重要事件、日常生活话题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内涵的丰富,加强了语文同社会、生活的联系。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承,更是对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扬2,2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力仅仅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只有当它与创造性的人格特征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忽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语文课程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被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将学生同社会生活连接起来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生活化特点,使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语文教材中的篇篇文章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指得是热爱祖国语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有较强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Vl语交际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激活语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能力训练似乎更多地和理科教学相关,语文学习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乍一看,似乎和思维能力训练关联不大。

思维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语文学习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延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 例如,怎么样把学到的语文知识或情感、思想等归类后,再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对学生分析一综合、归纳一演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8篇

为了贯穿新课改的思路和理念、目标,国家又组织编写了新的英语教材。新的教材在以下方面更加展示了其独特性。

一,新课程的英语教材在总体设计上的五大特点

1、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在课程和内容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

3、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新教材体现创造性教学,其内容弹性大。新教材更多地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资源,需要创造性地使用,绝不能简单地当作教材来教。

5、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新教材试图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反映在课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以上五大特点在新版本编者致新同学序言中有所体现。

二、新教材在内容上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话题减少。由原来的十二个话题减为九个话题,但知识面加宽了,并加强了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每一单元话题内容都多了一个页面。包括了听说读写的相关材料。并且在课本的71页至75页附加了训练学生重音、语调及辨别不同发音的练习.

三、针对新教材的以上特点及内容变化,我对今后的教学提出"精、活、透、实、美"五字不太成熟的建议,与各位同仁探讨:

1、"精"为当先,新教材都是由英语学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编写,具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结构合理,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所以我们教师除了提高自知识水平之外更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做到目标明确,重点更突出,难度适当。在每堂课的具体操作实施中更要做到精讲多练。

2、"活"为主导,它包括两方面内涵。其一教材内容可弹性把握。比方说而新课程教材则只保底不封顶,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难度可以任意拔高。所以现在新课标下教材中显性的东西并不多,但隐性的东西却很多:每个知识背后的信息量大、内容杂,可挖掘的东西多,这就给教师课堂教学的处理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我们教学艺术的发挥。并要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加强对教材的弹性认识,灵活处理和重整教材。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甚至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等因素增添和删减某些材料。也可有意识地补充学生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词汇量。其二是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新课标英语是一种互动英语,它要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学工作中,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熟练使用英语,唯一的途径就是大量的交际性的实践。在课堂内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操作实施。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地方都配备了班班通,为我们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的方便,我们要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当然,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内的生生互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较多的课外学生间的互动,如编对话、做采访、编英语小报等都是课内活动的延伸。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在更为宽松的环境中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透"为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新教材要弄清理念,吃透教材,讲解透彻,分析到位。并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