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医学基本知识

中医学基本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16:25: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医学基本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医学基本知识

第1篇

一、政治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政治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无论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政治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政治教师要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当前,在政治课被认为难教,政治教师难当的情况下,需要政治教师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政治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特级教师郄禄和曾经说过:“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能力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政治教师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从而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综上所述,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将学生的性格品质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治教师要做到“两要”、“两不要”,即: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内外以其崇高的人格魁力感召学生,不要单靠口头说教;要尊重热爱、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不要靠大棒来维持教师尊严。只有这样,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在教学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 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 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 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 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乎,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

第2篇

[关键词]基本技能操作;医学检验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郜乐乐(1980—),女,河南洛南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办公室主任,中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检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3-0363-02[收稿日期]2020-03-16

医学检验(medicallaboratoryscience,MLS)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技术检验专业是培养具有医学检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太一样,医学检验专业更侧重于医学理论的培养,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侧重于检验技术操作的培养。实际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学生以后的就业市场方向会更偏向于技术操作类,国家教育局在2013年将医学检验专业更改形成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个改变改变也从侧面印证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来说在临床上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对医院检验科室的走访调查发现,我们在学校中的教学内容与临床有着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学生掌握的或者熟悉的操作在临床上却无甚用处;我们学生不会或者不熟练的临床上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故到了工作岗位只能重新学习,这就导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与医院无缝对接,需要很长的适应与再学习期。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书本更新速度较慢

很多教材上的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法是延续旧的或者已经被淘汰的实验方法,若学生按照教学大纲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在此,往往会收到事倍而无功的效果,会产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在临床上用不上的挫败感。比如免疫学检验技术中人工免医院的制备,扩散实验中制板打孔,微生物检验中各种染液的制备,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等等,虽然是要求掌握的实验,但是我们认为不需要花大量课时去准备去学习,因为这些实验更偏重于科研而非临床,对于高职检验技术专业来说应该属于了解而非掌握的内容。对于这样一些实验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或者简单地模拟实验来操作就可以了。

二、临床上检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我们走访了几家涵盖不同等级的医院,发现虽然所用设备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医院来说,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操作已是常态,人工参与度被降至很低;或者是实验方法大大改良,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实验方法大面积的用于临床。

三、实验设计不合理

也许是考虑到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学习该课程,我们的课本里面的实验也是庞杂无比,面面俱到,但是有句话叫做全部都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分工都是越来越细,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高等职业类的教育内容并不是越全面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精准我们的定位,精准我们的就业岗位,要分清主次,才会让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对医院的走访以及对学生实习反馈的总结我们发现,应该适量减少或者删除一些老旧实验及一些重点偏向科研的实验,应该大大提高基本操作在实验中的比重。

对于基本操作来说,本身它具有难度小、枯燥、不能呈现有趣的实验结果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劣势,这就会造成师生都对其不重视,往往会采用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了的心态来学习,但这样做是本末倒置的。

下面我们以“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和“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两个基本操作实验为例来说明。第一个是免疫学上的基本操作,第二个是微生物学上的基本操作,许多学生往往认为它们很简单很容易操作,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但是实际临床上在往往会出现由于细节不注意或加样枪的型号差别导致的加样量错误往往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显微镜操作不当污染镜头或压坏病人标本片的情况。

鉴于这样的情况,我院做出如下调整:对于“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实验,首先安排4~6个学时来练习和考试相关内容,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表1),要求每个学生100%掌握;其次购买市场上不同型号的微量加样器让学生反复熟悉和练习;对于“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个实验根据实际情况改良书本原有实验方法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说明书),通过这个改革并临床实践后得到了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非常好的反馈。

类似这样的基础操作我们总结了包括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推片,血沉,各种培养箱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划线接种,染色,乙型肝炎检测(ELISA法),血型实验,交叉配血等20种左右,这些实验在临床上仍旧需要部分的手工操作,并且都是医学实验里最最基本的操作,是应该熟练掌握和应用的。

第3篇

摘?要:本文基于能力本位教学思想,对中职学校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应突出“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以能力培养和训练为本,设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适应企业与市场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 :能力本位?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使社会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却往往因专业能力不足被挡在用人单位的门外。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即以能力培养设置教学目标、以能力要求设计教学项目、以能力训练改进教学模式、以能力发展改革评价方式。

一、何为“能力本位”教育思想

“能力本位”要求以某种具体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项目、选择教学方法与评估教学效果,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导地位,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而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旨在让学生学会完成一笔进出易,具备胜任外贸业务员这一职业岗位的能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更应突出实践,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1.以能力培养设置教学目标

要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首先应围绕该课程所指向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进出口贸易实务是面向外贸业务员这一岗位开设的课程。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外贸业务员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能根据双方交易的环境与企业的经营意图,进行市场调研,寻找到潜在客户,制定商品合理可行的经营方案。

(2)能根据双方的交易条件,选择合理的贸易术语与付款方式,完成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报价核算、运费核算、保险费核算与盈亏核算,准确把握交易过程中的各项费用与成本。

(3)能根据双方交易的条件与客户进行交易磋商,草拟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各项条款,订立完整、合理、准确的合同。

(4)能分析已拟定的进出口贸易合同,把握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各项条款,根据合同条款准确完整地履行合同,实现出口商或进口商的权利与义务。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也应该以上述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

2.以能力要求设计教学项目

要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还需要重新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目前中职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以合同的条款为线索,割裂了完成一笔业务的完整流程,不利于有效实现以上的能力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的组织线索,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

3.以能力训练改进教学模式

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心应从专业知识的讲授转向职业能力训练,以职业能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重点改进教学模式。

“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笔者以“能力发展”为主线,以项目教学法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项目任务下达前,首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动员,使学生明确项目的意义与目标;然后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诊断,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与指导。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任务布置—协作行动—成果展示—评价反馈来完成某个具体工作任务,在若干个工作任务后,将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能力进行再次鉴定,并要求学生进行项目的反思与总结。

4.以能力发展改革评价方式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改革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职业能力考核。

首先评价主体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而是学习同伴以及学生自身将有效地参与到评价中来。同时,评价方法也不再是一味地看重最终的考试成绩,而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是指对任务完成执行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各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分为学习态度、能力水平与职业素养三方面;终结性评价则由校内考试成绩与相关考证成绩结合。评价重点是考核学生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弱化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原理的考核和评价。

三、小结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孩育:实效性

自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来,全国各省市区都相继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各中职学校也大力加强了德育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改革德育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到现在,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实效究竟如何呢?还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这些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为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做出客观评价,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采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设计的《德育工作调查问卷(学生部分)》,组织校团委调研部的学生干部,于2010年5月23日至28日,对全校08和09两个年级(07级学生已全部离校实习)共42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校园生活”,涉及42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第二部分为“德育与学生工作状况”,涉及六个子项共22个问题,有单项选择也有多项选择。

针对08级某班的学生笔者进行了全员问卷调查。抽样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平均每个班5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为85.71%;全员问卷调查的班级共发放调查问卷56份,收回53份,回收率为94.64%。

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笔者下面以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从10个方面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评析。

(1)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专业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在对“我觉得德育课比专业课更重要”做选择时,认为“完全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仅占受访者的25%;而认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的则占到了46%,比前者高出2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改变,甚至完全颠覆了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现在学生只看重专业课而轻视德育课的观点。

(2)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学习态度差强人意。占6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有68%的学生明确表示“专业技术是我学习的重点”;只有3%的学生坦承对学习目的完全不明确。然而在学习态度方面,只有47%的学生表示“自己会比较自觉地学习”;另有21%的学生表示“只要条件允许,能逃的课我都逃”,反映出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3)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端正和务实。主要表现在:有5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我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将来的职业”,表明多数人(尽管是微弱多数)能够把“服务和服从社会的需要”放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位置:同时有60%以上的受访者并不完全认同“我未来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而且稳定,和“我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这两种观点和说法,足以表明中职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基本面上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4)学生在最基本的道德认同和道德责任意识方面,不同年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在我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观点”做选择时,认为“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一年级占62%,二年级占72%,超出前者10%;认同“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观点的,一年级仅占49%,二年级则高达85%,超出前者36%;另外对“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观点做出肯定回答的,一年级为59%,二年级则达到86%,超出前者27%,差异同样十分明显。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正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一定实效的充分体现。

(5)学生的法律意识、纪律观念亟需进一步强化。从法律意识看,分别有21%和27%的受访者对“只要不出事,没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这意味着有相当部分学生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心态和行为倾向。在纪律观念上,认可“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一年级占28%,二年级占18%;认可“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一年级占34%,二年级占6%。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中职生总体上纪律观念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年级学生纪律观念尤其令人担忧。

(6)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比较脆弱,缺乏自信心。在意志品质方面,仅有43%的受访者认为“环境中的各种诱惑不会动摇我实现目标的决心”;在自信心方面,只有54%的人表‘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lp~自信心不足还表现在:占53%的学生“做事情经常犹豫不决”;另有近40%的学生“总担心自己的言行受到嘲笑”,其中一年级占到了受访者的一半。心理意志品质和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各中职学校通过德育教育,都在努力地塑造和完善学生心理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增强自信心,但成效不尽人意。

(7)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离德育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受访学生在对“我有时候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和“只要确信不会被发现,谁都会考试作弊”两个问题作答时,选择“完全不符合’,和“比较不符合”的分别只占54%和50%,勉强过半;而认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及“不确定”的,合计分别占到46%和50%。因此,从总体上看,中职生诚信方面的道德品质不容乐观。

(8)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仍需强化,行为习惯有待改善。“随地吐痰”既反映出一个人的卫生行为习惯和文明程度,更体现其社会公德意识:同样,“按时起床,不睡懒觉”,既是一个人意志力的体现,也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反映。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对“我从不随地吐痰’,和“我每天都能按时起床,不睡懒觉”两个问题做出肯定回答的,均不到受访学生的6成。这充分说明中职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行为习惯散漫是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9)学生在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等方面的道德品质值得肯定。首先,占半数以上受访者对“我不喜欢我的班级,更不可能为它付出”的问题做出了否定回答,表明多数学生懂得顾全大局,关心班集体,处理问题较为理性,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其次,占76%的受访者表示,“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可见大部分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可贵品质。再次,在尊重他人方面,二年级学生中,高达86%的受访者表示“我尊重每一一位老师和同学”,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懂得自尊和相互尊重,非常值得认可。

(10)学生在情感交流方面的表现喜忧参半。作为在校生,情感交流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在学校里,我经常感到孤独”,这是占1/3受访者的真切感受。学生为什么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呢?48%的受访者认为,“我觉得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所以,有42%的学生表示“我有心里话绝不会向老师说”,同比在一年级学生中竟占到~半!问题还不仅如此,一年级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方面也存在较严重的障碍,表示“我和父母沟通良好,关系融洽”的仅占51%;二年级学生同比则为83%。此外,高达86%的二年级学生表示“我有一些很谈得来的朋友”;而一年级学生同比只有62%。从而说明二年级学生在思想、情感沟通与交流能力上都更加成熟,一年级学生则需要学校方面主动给予更多的关心。

总起来看,被调查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及其实效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这首先表现在占71%的受访学生认同“目前学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了“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理念;其次,多达79%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第三,占65%的学生从班级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们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体,老师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第四,有76%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德育活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德育理念上,1/3以上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部分教职工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失去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从而降低了德育实效。(2)在德育管理上,德育管理机制最受学生诟病,成为学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最不满意的方面。德育管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存在严重弊端是不争的事实,也必然会影响德育工作实效。(3)在德育课程建设上,近1/3学生喜欢某门德育课的主要原因是“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有兴趣”,而德育教师“教法灵活、启发引导”。这说明,德育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师作为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最大的人员之一,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4)在德育环境上,学生对包括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校风班风等在内的德育环境认可度不高。调查显示,对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中,社会环境占59%,位居第一,而学生恰好对社会环境的负面感受最为强烈。对校园文化生活的感受,觉得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学生仅占39%,觉得一般和不满意的占61%。校风班风方面,52%的受访学生认为“问题比较严重”或“问题非常严重”。(5)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干部等,构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然而,调查显示,除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对学生思想、言行的影响位列三甲外,其他人员都远远不及‘‘同学和朋友”的影响力。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建议

(1)树立德才兼备,“德为本、才为用”的德育观念和全员德育理念,强化师德建设,把德育渗透到任一学科的任一课堂、任一活动的任一环节和任一场所,同时建立便于操作的检查评价标准和方法,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要求硬性化。

(2)改革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成立由校长挂帅、副校长分工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全校性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重大措施;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问题,提出加强德育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定期测评德育工作成效,加强德育工作的信息反馈;实行副校长挂专业、科长主任挂班蹲点制度,切实解决德育过程中若干重、难点问题;完善德育奖惩制度和保障机制。

(3)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德育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班主任,国为与学生关系较密切,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班主任教育”是对一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因素,比例高达8l%;同时,“班主任”“同学和朋友‘德育课教师”也是对学生思想、言行影响位列前三的人员。因此,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加强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培训和传帮带,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发挥好骨干作用。

(4)改革德育方法和途径。学生的德育培养需要正确的途径,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旧有的方法与途径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调查显示,在学生喜欢的德育形式中,排列前五位的依次是观看影视资料、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公益劳动、大型教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从前面的评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德育课以及德育活动并无抵触和反感情绪,问题源于德育手段较为简单化,故此德育活动收效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改革德育方法,使德育形式多样化就势在必行。

(5)加强以德育为中心、体现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有较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息息相关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教育作用。中职学校应在重视校园文学和校园文化艺术培育和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包括壁画、雕塑、文化长廊、宣传画廊、休闲亭台、观赏景点等)建设,打造出秀丽宜人和富有特色的育人环境。

第5篇

中医论文是进行中医科研和对中医科研的书面总结。随着中医科研和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论文的作用倍受重视。目前,撰写中医论文已列为中医高等学校毕业和授予学位的考核依据,不可等闲视之。毕业论文的完成,首先在于论题的确立,下面就论文的选题谈一些体会:   

 

1.继承与创新结合选题

 

继承性是一切科技论文的共性。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和中医药学术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中医论文的这一特性比其他科技论文表现得更为突出。同时,在现今的中医实践活动中,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仍然起主导作用。

 

对于中医学毕业生来说,通过在校的四年学习,继承前人的学术成就,博系各家学说,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撰写这类深入发掘和继承前人学术成就的选題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创新,做到继承有创新,发掘有深度。走前人没有走完的路,涉猎前人没有完全涉措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这类选题常见种类包括:诠释、补充或阐述发挥前人的学说,总结前人的经验,对前人学说质疑,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探讨等等。

 

 2.理论和实践结合选题

 

 中医学学术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面,对前人学说作了一定的补充和发展,进而形成当今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毕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是,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医学术新成果的形成,新观点的产生,都必须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对于任何一个中医学术问题,如果缺乏在实践中的常任主研究和反复思考,就不可能形成对该问题的具有新意的正确认识。这样就要求中医学毕业生在最后一年的医疗实践中,广泛涉猎,留心观察,运用所学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同时通过临床经验总结反过来重新认识理论。这类论文只要学生勤于总结,勤动脑,勤动手,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常见的这类选题包括:对一种治法的理论认识及临床应用,用某种治法治疗某种疾病等等。

3.主观与客观结合选题

 

主现条件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和精力。智力包括学生的知识贮备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身的特长等等。但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虽接近毕业尾声,但所学的知识有限,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医疗实践,尚是纯书本知识,没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毕业论文从研究到写作完成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且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医疗实习,准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辨,时间紧迫,学生分到各地医院实习,各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有所不同,带教教师能力参差不齐,对学生医疗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首次进行医学研究,经验缺乏。同财,中医学毕业论文不同于其他学术论文。目的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要求,使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规范的写作,为毕业后写医学类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毕业生在选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所学专业的不同,研究能力的大小,客观条件的不同。选择难度、大小适中的选题。

 

上述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切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学生在确立选题后,再进行详细资料搜集和整理,根据中医论文的结构,便可圆满完成毕业论文。

第6篇

    1明确教学目的 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诊疗疾病

一般非中医类专业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诊断、中药、方剂等知识技能,而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在较短的时间内,要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讲到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确实很困难,只有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根本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了。因此,有必要明确教学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水平?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基础理论,始终贯穿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教会学生利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中医、理解中医、思考中医、运用中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医自学能力。教材中其他内容可通过开选修课的形式讲授或开通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浏览自学。

2突出中医学教学特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特色,而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一门医学科学,经过历史的沉淀不断传承下来既有其特别的地方,也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在非中医类专业的中医学教学中,也应该不断地挖掘中医学的教学特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特色的感知而不断地增强对中医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先可以将中医学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给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些病例的方式来展现;其次,在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用整体观念以及一些跟中国人相通的辨证等方面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中医学知识的讲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中医的特别疗效等对学生进行展示,从而调动了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兼容并蓄 融合中西医思维优势

中医特有“黑箱原理”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不同于西医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病人。要使西医学生思维方式由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变为中医宏观上的望、闻、问、切;由精确的数字,变为人体的表象;由缜密的逻辑推理,变为经验;由抽象变为形象;由内部结构变为外部现象。要使学生领悟到,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已逐渐被现代医学所接纳,成为生命科学的巨大财富之一。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会逐渐模糊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界限,会逐渐融合所有医学体系,摈弃各种医学体系固有的缺陷,形成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新医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用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和海纳百川的思路,科学地看待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医学模式。

4启发诱导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教师的职责好比领路人,不但要指出方向,而且要指出怎么走。既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去学。法国教育家斯多说:“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本身更为重要。”例如我们在讲授辨证中每个证型的舌苔、脉象时,首先回顾舌、脉诊中有关寒、热、气、血、阴、阳虚的特征,然后在具体的脏腑辨证中前部分由老师讲解,后半部分则请学生自己推断,这样,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由学生推出的结论,比死记硬背的内容更容易记忆。我们认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内容还要靠学生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把方法教给学生后,再把参考书的名称、文献资料的出处交代清楚,使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掌握知识,不断开拓视野。

5不断改进中医学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在西医院校中对于中医学的教学应该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 提高。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改掉满堂灌的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互动,通过实践教学的引用以及一些病例教学的进行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的播放等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以及形象性,以此来让教学的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7篇

谷晓红: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考生来报考中医药大学,他们不仅有着明确的专业兴趣和职业志向,而且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比如2010年一个叫窦豆的北京考生给我们所有人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她是2010年具有保送资格的北京市优秀学生,她选择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2010年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拔复试,笔试和面试均为第一名,高考总分636(文科),现为我校中医学(五年制)实验班大一学生。

记者: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各个媒体的关注和大量养生书籍的出版,在国内形成了新的一波“中医湖”,可能许多孩子就是在家长的鼓动下报考了中医药大学?

谷晓红:健康是每个人的根本,从事健康事业是永远不会失业的。我们非常理解家长的想法。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想强调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我们的确希望有兴趣的考生报考中医药大学。这样他们能学得轻松、有乐趣,也更容易学有所成。

记者:擘医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看到中学同学都已经在工作挣钱了,自己还在采窗苦读,应谊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谷晓红: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与生命相关的职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非常扎实,这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医学专业学制长是国际惯例。但中药学、制药工程、卫生管理、法学(医药卫生)、护理学都是四年制。

记者:我知道您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的,现在已经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中医专家,学习中医带给您了什么影响?同时也请与我们分享专业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谷晓红:学中医首先是有助于自身的修养提高,看待社会、对待他人、自我内心的感悟都会有优势。做医生时,当患者经过你的帮助,他的病痊愈了,心中会充满欣慰。

记者:据了解,学校在2011年将推出新的高端特色人才的培养方式?

答晓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培养杰出的中医药人才为己任,为了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做着进一步的继承与创新。2011年。中医学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首次开办“岐黄国医实验班”和“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记者:请详细在这里给我们的考生介绍一下学校新增的专业方向情况?

谷晓红:中医学专业的“岐黄国医实验班”,是本科教育与直接攻读博士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前五年按本科教学计划培养,第四年来进行分流考核,对合格者采取直接攻渎博士学位方式,达到培养要求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为达到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模式,学校将分本科与研究生两个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知名教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培养。通过九年的培养,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药知识,精通中医经典理论,掌握必要的西医学知识,能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与技能,成为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中医药临床精英人才。2011年中医学专业“歧黄国医实验班”在全国计划招收30人。

中医学专业“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在原有中医学专业七年制的基础上推出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制七年,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该专业旨在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医厅、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其培养特点强诵将中医基础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学位教育融合成一个整体。2011年招收的专业方向包括理科基地班、中医临床班、中西医结合A班、中西医结合B班、中西医结合骨伤班和针灸推拿对外交流班。2011年在全国计划招收220人。

记者:按部就班的学制是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感觉上了这两个专业的任何一个班,缩短了学制,能够保证培养的质量吗?

谷晓红:七年制我校已办了20年,今年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做了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力度,相信质量会更好。岐黄国医实验班是首创,但五十五年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结合应该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最佳方式,有大批优秀教授参与培养也一定会起到示范作用。

第8篇

中国医学史教育作为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 和纽带,能将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 地连接起来。在中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 度、适量地运用一些中国医学史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中医。因此融中国医学史于教学之中是中医教育教 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中国医学史在中医教学中的作用

    0.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医,树立正确的中医 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 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在同一时 间,溶解其他人文文化,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历史,所以 我们真的要懂中医,就要找到它的起源和发展。通过中 国医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产地的名词概念,以便 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对于一些抽象概 念的理解,只有明确了它们的知识事件,学生才能加深 对其发生顺序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经络定义的讲授,如 果把经络的起源、发展及各家学说穿插于其中,那么就 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些在现实形态学中看不到的东西, 就不会使学生感觉很迷惑,很抽象。

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中医思 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 的成分,学生形成学习中医的兴趣,产生愉快的学习情 感态度,不仅有助他们对中医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 推动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现在的学生只知道死记 硬背,而对深奥的中医问题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实质不 做思考,当他们面对新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而学习 前人面对中医时的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 大有裨益。

3.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医 学既是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 践体验,更是一种智慧和能力的心灵感悟和培养。在中 医学的发展历史中,许多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在研究的 道路上留下了太多使我们受益的故事。有效应用中医 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向学生介绍 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讲述中医学家的趣闻轶事,不仅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 生集中注意力,自觉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

二、中国医学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中国医学史知识 必须是客观的、正确的,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既不可 随意编造,也不能无端拔高,更不可艺术加工,实事求 地把人类认识方式和认识途径告诉学生,是科学主义 的表现,它有利于中医学保持自己的特色,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热情。

2.针对性原则。中国医学史对学生的中医学习及将 来工作有直接帮助作用。要让学生能听懂,有兴趣,对 学生有启迪性,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中 国医学史的教育功能,起到教育作用。

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指课堂教学要有趣味。中国 医学史上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题 材典型,而且情节生动曲折。恰当选材,教学时教师生 动的讲述,可以使知识与趣味共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 吸引力。应避免照本宣科或哗众取宠,在注重寓教于 乐,以教为本。

4.辅原则。中国医学史知识只能渗透在授课内 容中,正确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和中国医学史的主次 及渗透度,不能喧宾夺主。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中 国医学史话题,不应过分渲染,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步骤。

三、拓宽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渗透中国医学史教育

    1.课内结合教材,渗透中国医学史教育。首先,对教材中每一章中引言部分的讲解,是渗透中国医学史教育的绝好时机。因为每一章开始要向学生介绍本章所 要讲述的主要问题、方法等。这时渗透中国医学史,能 尽快地激发起学生对新一章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 心。其次,结合教材内容,“见缝插针”地渗透中国医学 史,增加中医内容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读性,使中国 医学史教育很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最后,利用章节小 结渗透中国医学史教育。在一章或一单元内容讲完后, 通过章节小结或单元小结,理顺这部分内容,使学生从 整体上把握它。如果我们能以其发展历史为顺序,以其 中医思想为主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中医知识,更 能让学生从全局把握它,以了解这些中医知识、中医思 想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