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0 16:25: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 衢州市衢江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成效 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宁国市生态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泰州市姜堰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建德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做法 白山市生态科技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建议 衢州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中心公园规划设计 衢州市柯城区柑桔园地土壤现状及改良措施 贺州市八步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衢州市区公有营业房公开拍租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城区内涝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柳州市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兴宁市生态林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云和县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2011―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区推行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EB/OL].(2015-4-29)[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0.htm.
[5]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4-29)[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1.htm.
[6]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 796.htm.
[7]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江区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 797.htm.
[8] 张棋,郑水明,叶学珠,等.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模式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900-4904.
[9] 席建峰,高飞,房苏清,等.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2(9):47-48.
>> 浅析我国家禽业发展现状及其治病用药方法 我国家禽食品存在的安全现状问题研究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家纺行业发展现状评析 我国家长学校发展现状与建议研究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索我国家禽养殖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现状之思考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美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农村团体贷款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民间资本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企业债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网络社区营销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王寒,陈通.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 赵东艳.地理标志保护方式及在我国畜禽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禽业导刊,2007(8)
[8] 王笑冰.地理标志的经济分析[J].知识产权,2005(5)
[9] 申秋红.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10] 中华地理标志网http:///index.asp
[1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http:///was/search
[12]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http:///
[13] 周红.北京油鸡品牌建设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3
在大量强农、惠农政策的辅助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保持喜人的势头。不仅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如何保持当前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保持了同样的趋势。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质量,则经济增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下降。清楚的认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分析。总体上来说,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态势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主要农产品持续增产,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价格。农民群体的农业收入呈现出上涨的势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一些现代化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普遍利用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村地区与外界的联系,不仅扩大了农村经济增收的渠道,也积极拓展了大量的农业产品市场。
结合实际情况来说,首先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速稳中趋缓。正如上文所述,这是由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所决定的,也实际市场自发的调节结果。尽管在各种气象灾害、农业灾害的不利影响下,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仍然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速。尽管偶尔增速下滑,但是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例如谷物、棉、油、糖等大宗的农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当然农作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天气条件的影响。与此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猪肉、禽蛋等常见的生活物资都以不同的比例在增长。
其次,正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贸易形势也发生了喜人的转变。在进出口总量缓慢增长的前提下,出口的增速明显大于进口的增速。这就意味着,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量不断下降,而出口的农作物比如谷类粮食却在不断增加,有望实现贸易逆差。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上涨。受到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幅度内进行波动。比如,禽流感病毒使得人们刻意避免鸡鸭等家禽的购买与食用,导致该类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而在这一事件平息之后,家禽及其副产品的价格又会逐渐回升。主要来说农产品市场会根据真实的环境自行调节价格,加上国家和政府在必要时候进行的宏观调控,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基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至于对市民的正常生活产生过大的影响。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同时,不得不注意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尖锐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发展很多时候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污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破坏了土地自身的生态系统,降低了土地的营养和自愈能力。农村经济结构中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而很多企业往往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导致各种污染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剧增的问题,这就对农村地区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等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市场供求关系也可能会因此发生改变。这种以付出昂贵代价的农村发展模式根本无法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最终必然会反过来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量、重金属超标、非法加工肉制品等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安全的担忧,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缩小农产品市场。这些问题的发生不得不追究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对于成功过渡到新的发展时期具有积极意义。而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监督的现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其中发挥农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大众的监管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监管机制,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是必要的措施。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以平稳的增速发展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运行态势。但是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这也就意味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重视质量,在经济结构改革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而不再执着于对增长速度的追求。中国将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同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将更加重视市场的真实需求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调查,结合农业市场的实时变化定制符合客户的发展计划。例如,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提供必要的质量安全检测证明等等。另外,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也是重点之一。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必须依靠成熟的现代农业科技,比如自动化灌溉技术、大棚种植技术、恒温控制系统等等。不断创新的农业科技能够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 问题对策 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3.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4.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 转贴于
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改革仍不彻底。
二、中国农村金融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1.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主要力量,应当将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一是分拆机构,形成集团控股模式,巩固和稳定县域农业银行分支机构,以资本为纽带发挥系统优势,给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二是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资金的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信贷管理方案和信贷政策。四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2.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一是经营农业保险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二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出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四是继续引进经营农业险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专业性保险业务,建立覆盖农村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的农村保险体系。
3.建立农村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担保基金补偿机制,增强担保公司资金实力,要在财政支出中按比例提取启动资金,建立市、县、乡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银行、企业、社会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大力发展企业间互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覆盖面,分散和化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探索贷款抵押新方式,可以试行农村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方式,以缓解贷款抵押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颖.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法治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2009(4):27-30.
[2]周正庆.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 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鲁山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新泰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孝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用菌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试论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宁城县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索 民乐县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对策 达州市食用菌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湖北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南陵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 浅析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甘孜州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濮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大兴区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上)(待续) 大兴区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下) 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亮点 咸阳市食用菌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灌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 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我国食用菌产业生产现状及消费市场特征分析[EB/OL].(2015-11-16)[2016-01-28]..
[6] 张俊飚,李波.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101(5):13-22.
[7] 2015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及细分市场分析[EB/OL].(2015-09-01)[2016-01-28]..
[8] 报告网.2015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EB/OL].(2015-10-12)[2016-01-28]..
摘要阐述了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以及世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带给我国的启示,以为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国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国外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做法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美国、日本等国政府有健全的体系、充足的资金投入,并有完善的立法,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德国、日本等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注重信息系统服务建设;法国、加拿大等国形成了多层次农业信息服务格局,服务主体多元化;印度、韩国等政府对巩固和稳定农业及农村投资力度较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村电信服务、加强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训,并与国际合作制定农村信息服务优惠政策。总体上讲,国外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环境。该文简要介绍了5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及发展水平,以为我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信息化发展途径与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1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1.1美国
美国政府颁布法律、制定政策,全方位地规范和引导农业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健全法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从而保护农民正当利益,维护农业市场秩序,保证公平交易。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政府稳定、足额的投入有效支持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高效管理与广泛应用,每年有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投入,占农业行政事业费的1/10。在信息共享方面,由政府生产、拥有和政府资助生产的农村科技信息实行“完全与开放”的共享政策,对于公益性、基础性农村科技信息的共享,采用国家调控下的事业性运行模式,兼有商业化运行模式;非官方投资产生的数据,一般是在保障私人财产权收益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现信息共享。
1.2日本
日本是以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全面干预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投资方向及政策的制定,以及科研与技术的推广工作。一是根据实际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及发展政策,促进日本农村信息化的有序运行。二是建立较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农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和全面。三是通过农业科技信息网无偿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同时,为了能让农民通过网络享受到技术服务,提高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日本政府将农户购买计算机纳入了补助金范围之内。
1.3法国
法国是以生产集约与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发展。法国的农村信息服务主体很多,但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规模有所不同,彼此之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服务主体包括国家农业部(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政策(法规)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农业商会(主要是传播高新技术信息,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专家、学者讲课和发表文章,协助农场主做好经营管理)、教育科研系统(培养农业科技信息方面的学生和面向社会咨询)、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为该组织成员收集有关的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信息)。在法国,官方的信息服务为财政支持,不实行收费;专业技术协会、行业组织的相关信息服务,一般只收取成本费。
1.4加拿大
加拿大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非常注重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政府、协会等部门共同参与,合理分工,有效地推进了涉农资源整合,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民获取实用信息。加拿大政府通过设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整合来自各个部门的涉农信息,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电话等多种渠道无偿向需求者提供信息。加拿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较为健全,各类农产品都成立了协会,协会都有门户网站,并有专业人员负责收集、处理信息并集中。行业协会直接为会员提供农业信息和技术方面的信息服务,农民从一个协会网站或通过咨询工作人员便能够获取该类产品或农作物的全部信息。通过专业协会的服务,农民能够方便获取涉农信息,提高了在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1.5印度
近些年,在发展中国家,印度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做出不少有益的尝试。印度农村信息化发展是由中央政府建立各种基本项目,帮政府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印度政府全面推开的“知识信息计划”,意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该项目非常成功,它采取公私共享的合作模式,前期由政府承担,实施运行由村民自治组织负责,做到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条件下帮助农民真正享受到信息服务,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农民信息技术人才,保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2世界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
21世纪,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对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等方面正在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预见,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农业主导技术之一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世界农业大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走在前列,在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世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领头羊。
2.1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向全面、系统、实用、方便方向发展
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网络遍布每个角落,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基本到位。世界各国正在加紧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数据库,数据存储不断扩大、信息资源不断增加,并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此外,网络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用户的实用和方便,努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是统一规划“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路线选择,确保高效畅通。二是加快研究和建设第3代互联网,促进网格技术开发应用,推进网上可视技术的改进和扩大应用。三是逐步扩大应用和建设移动网络系统。四是加强网上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尽量减少网上不安全因素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五是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是有效地实现网上交易,研究和开发高效查询、订购、支付技术。
2.2由单一的农业技术向多元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农业技术创新道路的主体呈现多元化、集成化模式,在农业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成功应用后,正在将几项或多项技术努力集成在一起走节约型技术创新之路,以提高多元化、智能化、集成化,实现农业的高度自动化。
2.3农业信息技术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国外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已开发研制出多种用于专业化生产的系统模型,技术已趋成熟,并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农业信息技术已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些系统模型对于农户的生产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并为农户走向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2.4向生态型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所进行的农业发展趋向已由常规型向生态型发展,计算机数据模型、生产诊断决策系统及农作物病虫害预警预报等项技术都注重考虑环境保护和农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精确农业技术,能够控制同一地块中不同位置所需施肥量和植保剂的施用量,以避免由于过多施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浪费。
3国外农村信息化启示
尽管中国中、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甚至在同一地区内也存在很大差距,不可能选择统一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但是国外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仍然值得借鉴。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农村信息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政府要起着主导性作用[1]。国外对农村信息化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建立领导体系、保证资金投入等方面。首先,政府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依靠政府职能,建立权威性的信息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其次,在政策上保证农业的发展,围绕管理体制、投资结构、技术推广进行政策上的调整。二是科研、培训和推广紧密结合,推进农村信息化。通过科研、培训和推广三者的相互结合、紧密协作,保障农村信息化发展[2]。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完善各种技术创新体制,建立研发机构和推广应用部门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由于生产者、经营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需要有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所以应注重培育和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涉农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信息服务形式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农民的个性化信息需求[3]。四是注重资源整合,提升农民获取实用信息能力与水平。一方面,要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协会、自治组织)、企业、科研等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合理分工,共同推进涉农资源整合;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来自各部门的涉农信息[4]。五是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相关法规。建立健全政府对农村信息化方面制度、法规体系、支持政策体系,并建立高效的农业管理体系。注重维护农村信息化主体的权益,保证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的真实性、有效性等,积极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4参考文献
[1] 刘盛华.辽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3):164-165.
[2] 张其斌,舒毅,田全红,等.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探讨与研究[j].甘肃科技,2009,25(17):1-4.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现状
引言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在耕地减少、人口增长及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亟需变化的前提下,农业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保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之一,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模式,更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根基。自2004年国家颁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老少边穷地区、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依然很低,机械设备配套措施更为落后。所以,对下一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正如上文所言,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较之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而言,还比较落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域经济发达、农业生产根基厚的地区成为农业机械化改革的先锋,开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先河,取得了可喜成绩。具体而言,形成了一整套与区域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理论体系,并能在实践中强化,促进理论的创新,丰富实践经验。但就我国整体而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仍不尽如人意。首先,区域发展差异性加大。以我国版图为基础,东部地区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落后。这样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有资金投入,同时能接受更先进的思想理念,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尚无大量资金投入,造成发展缓慢。其次,城乡地区差异化加大。以城市规模较大的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中心的辐射圈内,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而县、区级城市的辐射力度小,周边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在山区、土壤贫瘠的地区,机械化发展更为落后。最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水平偏低,这是由于当前农村土地模式和农民传统耕作思维导致的,大面积土地被分割为小块,不利于大面积机械化的开展。这样的现状也为下一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空间和潜力,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
2.1 农业机械化投资的变化
农业机械投资主要体现在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上,如果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不足,那么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低,但是如果单位面积农田投入动力过高,也会造成投资浪费,效率低下。据统计,在2014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为0.38kW/亩。其中位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第1、2位的黑龙江和新疆,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分别为0.25kW/亩和0.26kW/亩,分别位列全国第23、21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6位的山东,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达到0.67kW/亩,位列全国第1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列第22位的湖南,农田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达到0.68kW/亩,位列全国第3位。”①这样的投入变化是因为不同区域内地貌、土地整治和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等不同,所以需要的单位面积投入不同。长久以来,我国将单位面积动力投入进行一刀切式的划分,没有考虑到以上因素,所以单位面积内动力投入有的不足,有的过剩。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由单纯动力投资数量统计升级为高效、优质的投资,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生产特点,科学认识农业机械化投资的变化。
2.2 农业机械化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我国针对农业机械化出台了专项法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经过多年发展,农业机械化比例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2004年制定的法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已经体现出不适应的情况,例如其中第28条规定:“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燃油补贴应当向直接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②但这一法律条文在实践中一直得不到落实,农民和相关组织并未得到燃油补贴。在油价上涨、税费高涨的当下,如何将法条落地,落实燃油补贴和税费减免,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法律和战略并行,更是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组织的期盼。
2.3 农业机械化配套扶持政策的完善
农业机械化配套扶持政策包括农业生产作业补贴、企业――合作社共建模式和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人员的培养。当前我国针对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的补贴形式只有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并无其他补贴。相关部门可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区域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推行其他农机生产补贴项目进行试点,试点时间可选择5到8年,再大面积推广。企业――合作社共建模式是指农机生产企业与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合作,对品牌销售相对集中的农机,企业提供资源,对合作社中的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整机和零部件等设备,对所销售的农机具进行调试、维修和保养。最后,农村地区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去经济发达地区谋生,在村镇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农业机械维修专职人员难度大。所以要结合农村发展,通过下派、驻村和培养等方式使农机人员真正为农村服务。
2.4 农机装备的升级
农机装备是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基础,其性能和数量体现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随着农业生产精细化,在不同农作物生产中,需要不同的农业机械。例如甘蔗种植、棉花种植,当前配套农机功能尚不成熟,仍主要以人工劳作为主。而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高端机具还是以日美品牌为主,国产品牌农业机械处于中低端。所以,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产农机的精细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2.5 农业机械化大面积应用的开展
农业机械化大面积应用的领域一是指产业领域扩展,由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产业领域延伸。二是实现各区域机械化生产协调发展,协同共进,在粮食主产区、北方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南方地区,特别是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民收入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对农业经济升级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应总结经验,从法律法规落实入手,将农业机械投资、农机设备更新换代、相关配套设施和扶植政策推行到基层,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大面积地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注释
①杨敏丽.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5(3):4-9.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S].
参考文献
[1]冯启高,毛罕平.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0(2).
[2]王图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以重庆为例[J].农机化研究,2013(3).
[3]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植保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发展迅猛,尤其是粮食作物大部分地区从耕作到收获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此相比,植保机械则相形见拙。尽管过去的“跑、冒、滴、漏”已显著改观,“工农-16”也基本退出市场。
但是,目前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仍然以人背小型机械为主。在“耕、种、肥(施肥)、保(植保)、收”整个生产过程机械化中,植保机械是相对落后的[1-4]。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特点、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以及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轻简化中小型机械仍将是主流,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更加环保的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人背机械”到“机械背人”是必然趋势。
1我国植保机械发展现状
1.1植保机械的作用对象即农作物病虫草害复杂多变,制约了植保机械专业化发展
病虫害种类多并且发生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植保措施的多样性,病虫害偶发、突发、大发、小发等不一,不同于作物的耕作、收获等那样的简单一致。病虫害防治,难以规律性、统一化机械作业,也难以由缺乏一定植保技术和知识的农民独立担当。近年来虽然各地建立了一些不同组织形式的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但专业化程度很低,与机械收获那样的专业化相差很远。新晨
1.2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经营规模小,制约了大型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结合构成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尽管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但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后,土地公有私用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个体小规模生产。在这种经营体制下,很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粗放生产难以根本改变,大型植保机械缺乏市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是决定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为了减少农民,就必须有大量的农民走向
二、三产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