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0 16:25: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股票投资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上有句流行语,“不以结婚为目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延伸到股票投资上,选股如选妻!投资者应该以长期持有为初衷,如果从一开始就抱着短期投机的思路,显然是不行的。那么,一个普通投资者,如何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股票呢?这恐怕就要借助专业研究的力量,就像谈婚论嫁的青年男女,如果有个专业红娘做指导,婚姻成功的概率就高得多。
首先,要“撕去”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的化妆品!上市公司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管理层都有充足的企图和动力,尽量“做高”自己的股票价格。战术上,上市公司设有专门的投资者关系沟通部门,甚至雇佣专业的公关公司,“有策略”地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引导市场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端,个人投资者毕竟时间精力有限,面对两千多家上市公司,怎么可能长期跟踪、细心比较?
于是,对信息披露“去伪存真”的工作,只能落在专业的股票分析师头上。作为一名合格的股票分析师,首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像侦探一样在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开披露信息中,寻找其自相矛盾的蛛丝马迹;股票分析师对于重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也要做到长期跟踪,并横向、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就是通过与同行业、同地域、相关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比较推理,辨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合理性。而“纵向比较”则是关注企业经营的历史沿革,避免短期虚假的业务增长。
其次,在选择中还要“抵御”感情的诱惑!人都是有弱点的,年轻人往往沉迷于婚前浪漫的爱情,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走进婚姻殿堂,直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琐事接踵而来,才发现婚姻意味着理性和现实。股票投资也是如此,很多善于“讲故事”的上市公司,对于尚未产生利润的新业务,往往大加吹嘘,引发投资者的美好憧憬,上世纪九十年代NASDAQ互联网投资泡沫,就是最好的例子。
资本市场需要讲故事,就像人人都歌颂爱情,但是有没有胆量走入婚姻殿堂,就需要专业和理性了。实话说,资本市场的故事大多“有鼻子有眼儿”,比如说最近被追捧的“新能源”概念,它确实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最具魅力的行业特征。但是,新能源领域众多,创新发明比比皆是,具备商业应用潜力的技术,比例必然是很小的。如果个人投资者,缺乏深入的调研论证,仅仅凭借一时的感情冲动,难免做创新投资失败的“大分母”。
股市大幅下挫,股票型基金净值普遍遭受重创,而债券型基金以其低风险、稳定收益的特点则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在上半年的振荡行情中,债基发行可谓大行其道。弱市避险,投资者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债基呢?
债券基金作为稳健型投资品种,但各个产品之间业绩收益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投资者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量体裁衣”,选准适合的债基。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看基金类型。目前,债券基金主要分为三类,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其中,纯债基金不参与股票投资,后两种债基除打新外可适当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目前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数量占到债券基金的80%以上。对于纯粹配置低风险品种的投资者而言,可选择纯债基金或一级债基;而二级债基因为能投资少量股票,虽然可能带来更多回报,但同时也可能放大风险。
其次,看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选择合适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对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基金经理是决定基金业绩表现的重要因素,对基金表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挑选基金时必须知道究竟是哪个基金经理在管理,其任职期限会有多长,管理团队的实力如何。当然,管理团队的实力也与基金公司实力密不可分。
建议选择整体投研能力强大、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公司,如华夏、嘉实等公司旗下产品。此外,还可选择股东背景强大、对债券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司。如具有财政部背景的银河基金公司,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等银行系公司。由于不同基金的投资范围不同,参考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时,要同时考虑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也要考虑基金公司固定收益团队的实力和投资风格。例如其对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等的配置能力如何;基金收益主要是来自杠杆放大比率还是打新股或者债券买卖的波段,最好选择那些产品以自然年度计,产品稳健、实力雄厚的公司。
再次,需合理配置投资品种。投资者应该从当前市场所处阶段来判断该配置什么投资品种。很多股民都知道,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按照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同搭配,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其理论要点是: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债券仍具配置价值;经济处于复苏期时,应该配置权益类资产;经济处于过热期时,应该配置地产和大宗商品;经济处于滞胀期时,持有现金为最好的选择。目前来看,随着通胀已经进入“1”时代,投资时钟处在 “衰退”后期。因此,配置债券基金是稳固理财组合、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一种低风险、收益较稳健的投资品种,债券型基金是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必要选择。
汽车产业的晴雨表。
当下,关于“车市受股市影响”的言论在业内备受关注,但说法不一。带着问题,《汽车观察》记者采访了海通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邓学。
以下为本次独家采访实录:
《汽车观察》:您如何看待当下股市与车市的关系?
邓学:今年6月份之前,股市火爆,但车市却反常的低迷。有研究学者提出,股市太好,老百姓把腰包富余的钱全投入节节高升的股市,直接导致车市“缺钱”;但是又有人认为持续一年半左右的股票牛市,让先知先觉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汽车消费理应受到“财富效应”推动,实际是利于车市景气的。因此,越来越多人发问“车市和股市有怎样的关系?”“汽车股票价格与车企业绩又有怎样的联系?”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股价的定义。
股价,是指股票的交易价格,与股票的价值是相对的概念,股价的真实含义是企业资产的价值。但是实际交易中的股价,受非常多的因素影响,比如市场制度、股市资金供求、宏观经济、投资者信心等,但在健康完善的股票市场,股价核心围绕企业的未来价值(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波动。
《汽车观察》:有一种说法:“车企业绩排名靠前的股票容易涨,也能抗跌,买进的风险小。”您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邓学:这种说法可能对了一半。汽车股票价格是需要和汽车企业盈利相对应的,排名靠前,销量规模大,规模效应明显,盈利状况就好,股票价格就有更多的安全边际,就是所谓的“抗跌,买进的风险小”,但是真正股票价格的上涨,是需要公司未来价值的持续提升来实现的,对于汽车企业,往往是销量的不断增长,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盈利的不断提升。
《汽车观察》:汽车股的涨涨跌跌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您对投资者有哪些建议?
邓学:汽车股的涨涨跌跌,可能并不只是简单跟着车企销量和业绩涨跌的,比如在过去5年期间,上汽集团的销量持续保持增长,累计增长一倍,并且实际经营业绩累计增长70%,但是上汽集团的股票价格在期间曾经下跌50%,又上涨150%!这期间,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行业趋势、竞争格局都对投资未来的股票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2012年的紧缩政策,汽车鼓励政策退出,消费信贷的收缩等都对当年汽车股走势带来很大压力,期间一线城市饱受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困扰,陆续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直接投资者对汽车需求特别是汽车企业未来经营实绩产生悲观预期和情绪;在2013-2014年间,随着政策影响的减弱, SUV和高端车型的二次购车热情高涨,直接推动行业景气度回升和车企盈利能力的大幅改善, 2014年汽车指数(汽车类股票加权平均)上涨50%。
2014年-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改革转型,汽车需求也同样进入从增量制造向存量服务的转变,也就是中国汽车销量已经长期占据全球第一,在现有的2400万辆再有大的增长相当困难,但是,中国广阔的国土和庞大的人口,汽车保有量将成为未来最大的增量,并且汽车服务将成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股市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汽车股票投资也真实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
过去一年,汽车股上涨最多的仍是以转型新兴产业、外延并购扩张的为主,这类股票特征为市值小、管理决策灵活、转型力度大、资本运作积极,当然这类型个股普遍估值较高,未来拓展新兴业务普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这在股票市场而言,叫做“风险收益比”,就是高风险的同时也对应高收益,这和美国创业板――纳斯达克的股票投资是一脉相承的。如表所示,本轮大牛行情中涨幅居前的汽车股大都是汽车零部件,很少有整车和大企业。
反过来,在本次2015年6月的股市大幅调整中,跌幅较小的则是那些具有坚实业绩的整车车企,并且普遍都是市值较大公司,也体现了低收益同时具有相对的低风险。
时下,理财市场刮起了“混搭”风。众所周知,服装如果能巧妙混搭将起到时尚、绚丽的效果,而理财产品也一样,如果能巧妙组合,同样能为投资者带来异想不到的收益。比如40岁的投资者,因其处于事业高峰期,在市场趋势不明朗的时期,可以拿出40%的闲置资金投入股市等风险较高的领域,再拿出40%投入债券、货币市场等收益相对稳定的低风险品种,其余资金投入到其它感兴趣的领域,这种搭配会规避市场震荡风险。
巧选股票型基金做定投
据业内人士预测,股市经历持续下探,目前在某种程度上,股市阶段性底部已出现。对此,专家表示,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再杰出的专家也不可能准确预知具体底部在哪里,因此,在市场估值进入合理的区间后,可以采取分批分次地入场。
“基金定投是最为合适的震荡市稀释风险、分批建仓的方式。”银行人士表示,基金定投指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宜选择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既能分散市场下跌风险,又能在市场上涨时较为充分地获取收益,是可攻可守的投资品种,并且,长期坚持定投,获取的收益并不一定比一次性投资要差。
银行储蓄+部分短期理财产品
全球经济持续不景气,节俭度日已不仅是低收入阶层的专利,储蓄之风再次盛行。理财专家推荐资金三分法理财,即将资金分成流动资金、使用预定资金和生利性资金,前两种资金主要是储蓄。流动资金主要是为防备疾病和灾害等突况而准备的资金,多以活期存款、零存整取等方式储备。使用预定资金,指计划在5年或数年内使用的资金,一般偏向于中长期、回报较高的金融产品,如累积型定期存款、国债等。
另外,配置部分短期理财产品。比如“月月赢”、“周周赢”甚至“日日赢”这类理财品种,大多能获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的利息收入,收益率在1.5%至2%之间,既能获取不错的收益,还具有优异的流动性。理财人士还表示,不光备用资金可以这样处理,从股市撤出的资金、暂时闲置的资金,都可以用短期理财的方式来打理,积少成多,同样不可小觑。
根据年龄选保险
随着人们投保意识的提高,不少家庭也把保险纳入了理财配置。理财专家表示,对老年、中年和少年来说,投保侧重其实大不相同。对中老年人来说,宜选择那些能帮助他们颐养天年、享受更好生活品质的投资理财产品。
而如果是给孩子买少儿险作为礼物,则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保险理财观念,同时为孩子及早准备一笔教育资金。目前市场上此类保险产品较多,孩子在不同年龄可获得一笔现金返还,用于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支出,而且在大学用钱高峰期还可以每年领取大学教育金,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这些保险还具有保单分红的功能,在家长为孩子积累教育基金的同时,还可获得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的机会。同时,此类产品还提供成年后保险保障。此外,这些产品大都有豁免保费的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家长的爱永远陪伴着孩子。
“混搭”成为理财新思路
在震荡市中,投资人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像目前各国经济正在复苏中,市场情绪较去年乐观很多,但市场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市场波动难免,盲目乐观不可取。
因此,在此情况下,投资者首先可考虑资产配置上的“混搭”。比如,从产品种类上说,可考虑保本型、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等种类;从投资类别上说,则可分散投资信贷类、新股申购类、债券类或票据类产品等。其次,投资者也可关注“混搭型”产品。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基金混搭经典理财产品。如光大银行的“阳光精选组合”就是选择将基金产品与其已有的代表性产品进行组合。二是信贷类理财产品和债券、货币类理财产品的组合销售。债券、货币类产品的风险更低,收益稳健,与信贷类产品较高的风险收益相组合,能互取所长。
业内专家指出,除资产和产品混搭外,部分银行结构型产品的设计机制能实现上涨下跌双向收益,也能在震荡市取得较好收益。
三种优秀“混搭”巧避险
货币基金+股票投资
这种理财组合是一种经典的保本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理财专家认为,在保守型资产配置中,理财市场著名的“二八原则”可以应用在股票投资和货币基金组合理财中十分合适,把两成资产投资在股票,八成资产投资在货币基金或短债。万一股票出现投资损失,也可以用低风险基金的稳定收益来弥补。
某券商有多年基金理财顾问经验的专家建议,投资者也可以模仿现在保本基金的操作方式,来合理分配股票和货币基金之间的比例。保本基金根据对股市的判断设定一个投资放大倍数,用来确定投资在股票市场的比例。
股票基金+记账式国债
这种理财组合是风险承受能力略高的常见股票基金投资组合,精心选择优秀的股票型基金再加上记账式国债投资,既可以规避部分股票型基金投资带来的风险,又可以在流动性上更加灵活。
理财专家建议,由于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不同,基金之间投资收益和风险也有很大的差别,投资者的重点应该放在挑选基金公司和具体基金上。2005年上半年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仍然有广发基金、诺安基金、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的股票基金有大量赢利。
业内人士认为,选择记账式国债和股票型基金搭配,主要是考虑到记账式国债流动性好,交易途径多,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万一资金紧缺,投资者可以先从记账式国债中套取资金,最后再选择从股票型基金赎回。
债券基金+股票投资
这种理财组合是一种综合考虑收益的中等风险投资组合,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行情涨势如虹,债券基金收益率在所有基金中最高,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3.09%。从6月底至今,债券基金的收益率也达4%左右。
一、制约我国保险资金积极入市的主要因素
从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出,股票是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由于分业经营长期处于割裂状态。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这种政策障碍已经逐渐消除,管理层甚至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多的优惠措施,希望能够给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十分迅猛,理论上将有600亿左右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但我们认为保险公司短期内将以试探性投资为主,而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且他们对一级市场的兴趣远高于二级市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股市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作为风险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主要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投资者,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美国在1970年——2000年间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10.3%,债券市场为5%,货币市场为3.7%,而德国这些数据分别为14.4%、7.9%和3.5%。由于股市风险相对较大,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往往和股市的收益密切相关。我们将1981年——2003年美国股市的涨跌幅与美国寿险公司股票投资增长率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的走势惊人的相似,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得知,他们的相关系数在90%以上。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程度与股市的收益率成正比。
中国保险公司从1999年开始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著名的5.19行情让保险公司尝到了甜头,1999年和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但好景不长,随着股市投机泡沫的破灭和违规资金的退出,中国股市陷入了长时间熊市,保险公司在基金投资上陷入亏损的被动境地。受此影响,从2001年到2003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3.14%和2.6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事实上,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多数都在亏损,包括部分券商在内的许多机构投资者已经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市况,向来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自然不会轻易大规模直接入市。
2、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还亟待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由于定位在为国有企业提供融资而不是资源配置上,其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的缺陷。这种市场功能的错位,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加上监管力量的薄弱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如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投资者利益缺乏保护、证券中介机构失职、暗箱操作和市场投机盛行等突出问题。
国九条的颁布,标志着管理层的思路已经从以前的救市转变到治市上。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管理层陆续推出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券商治理整顿、分类表决制度等一系列旨在解决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创新措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解决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问题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保险资金作为稳健理性的长期投资资金就不会大规模入市。
3、保险公司自身的因素。目前几个大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主要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各保险公司要么用基金投资团队兼做股票投资,要么通过招聘等手段重新组建股票投资部门,总体上相关业务人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磨合及适应新的投资业务。同时,各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托管清算等其他准备工作完成时间也都不长,还须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不断检验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9月,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数额达到744亿元的高点,在有关部门公布了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相关文件之后,保险公司对基金采取了减持的策略,到2004年底基金投资额降至673亿元,锐减71亿元。2004年四季度股市一直处于调整之中,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基金,保险公司的态度值得玩味。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保险公司一方面希望通过直接入市丰富资产配置品种,努力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在基金投资(特别是封闭式基金投资)的伤痕还没有愈合的时候,保险公司不会轻易忘记资本市场的风险之痛,他们在准备直接入市的同时减少基金投资的比例,以避免权益类投资在资产配置中占有过高的比重,以减少股市波动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影响。特别是三家境外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不断下降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在大规模直接入市的条件没有成熟之前,他们不会轻易冒进。而这三家保险公司的资产占全国保险总资产的70%以上,因此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规模就不容过分乐观了。
二、推动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主要措施
经历了近四年的持续调整,中国股市只有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重构一个规范、透明、公平、有效的市场,才能吸引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各类合规资金源源不断地为股市输送新鲜血液,使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恢复活力,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快速发展。而同时,保险公司等广大投资者才能通过资本市场真正享受到投资中国的丰硕果实。为扫除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无形障碍,促进保险资金积极入市,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改革措施:
1、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深层次改革。2004年以来的各项政策表明,管理层已经下决心要根治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类问题,并逐步将国九条的各项精神落到实处。目前,社会各方都盼望管理层能够在全流通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因为这已成为中国股市脱胎换骨的最大障碍。全流通问题由来已久,且越拖越难解决。管理层各方应尽快达成共识,在不损害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拿出原则性或框架性解决方案,使投资者对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和中国股市未来发展动向有清晰的预期,促进场外观望的合规资金积极入市,为顺利完成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除此之外,管理层还应加大对市场上各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氛围。如: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完善上市公司融资体制和淘汰机制,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相关部门配合,规范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媒体在内的各中介的行为;加大对注重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真正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上市公司群体等等。
2、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涉及到两个金融市场和两个监管部门,这种跨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牵涉到两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早在2004年7月,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混业经营趋势,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达成金融监管分工合作的备忘录,将建立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对监管活动中出现的不同意见,通过及时协调来解决。同时,三方还将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看,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积极有效的,去年建立的联席会议机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后,保险资金在入市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或新的问题,这都需要通过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加以解决。同时,监管部门还应鼓励保险公司等机构积极开发跨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紧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
3、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资金推动的特点,几乎每次行情都活跃着各路不同性质的资金。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违规资金已陆续撤出股市,这也是造成近几年股市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鼓励合规资金积极入市是管理层稳定市场和投资者信心,推动股市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管理层在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代表了市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在处理闽发、汉唐等问题券商的时候,就需要管理层保护机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从而保护广大机构投资者对股市进行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此外,作为机构投资者集中的投资品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迭创新高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月21日,在54只封闭式基金中,28只小盘基金(5亿——15亿份)平均折价率为21.89%,26只大盘基金(20——30亿份)平均折价率更是高达37.65%,其中有4只基金折价率已经超过了40%。作为最大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保险公司在2004年中期的封闭式基金投资已经超过300亿份,高折价率是其基金投资蒙受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为保护机构投资者,管理层应着手解决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困境,特别是在ETFs、LOFs等新产品成功上市之后,通过制度创新寻找封转开的新思路,彻底解决高折价率给机构投资者带来的各种问题。
4、保险公司应为积极入市做好充分准备。2004年底是我国入世三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国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分水岭。面对国外保险巨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中国保险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努力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国外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尽管目前我国股市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的保险公司应该用战略眼光审视自己的入市策略,为保险资金长期积极入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当前股市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的时候,保险公司应积极介入一级市场、可转债等相对安全的投资领域,通过实战快速磨合投资队伍,提高股票投资部门的研究能力、市场敏锐力及风险控制能力,为今后保险资金更大规模的长期投资奠定组织基础。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加紧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财务清算、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环节的建设与完善,为保险公司顺利实施资金多元化运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国外保险公司股票投资概况
1、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
国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较多,主要有国债、企业债、股票、房地产、抵押贷款等,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调整,股票投资已成为各国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以美国寿险公司为例,最初股票投资在其投资组合中仅占有微不足道的比例,随着监管的放松和华尔街股市的蓬勃发展,股票投资的比例也节节攀升,到1970年代就稳定在10%左右,到1990年代更是快速增长到30%以上,进入21世纪,股票投资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25%左右的较高水平。相对于股票投资,抵押贷款、房地产等投资品种出现明显萎缩,如抵押贷款比例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0%——40%的水平一路下滑到2003年的6.86%。而企业债、国债等债券投资则基本保持稳定,如企业债的投资比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在40%的水平上下窄幅波动。
统计资料显示,欧洲国家股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英国在1960年代以前股票投资比例为20%左右,而到了90年代,就上升到50%左右,并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的股票投资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统计还显示,不同险种的股票投资比例也略有差别:在九十年代末期,美国寿险与财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例分别为27.42%和17.83%,英国为60.4%和31.98%,日本为26.6%和20.37%。
2、股票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饱和度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和费率的下跌,多数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实际上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股票投资不仅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也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美国寿险公司协会2001年到200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寿险公司投资收益中债券贡献的比例最大,平均为63.61%,股票高居第二位,为15.03%,随后是抵押贷款、保单贷款、房地产等其他投资品种。由此可见,股票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考虑到2000年以后美国股市在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股票投资对保险公司的利润贡献还有很大的潜力。
3、保险公司已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美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投资者结构已经出现明显的机构化特征。1950年美国机构投资持有股票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仅为7.2%,而根据最新的美联储资金流动报告,截止到2004年三季度,美国资本市场上约有58.57%的股票市值为机构投资者持有。从报告披露的数据看,美国个人持有的股票比例在这几年依然保持了明显的下降势头,从1999年的46.96%减少到2004年三季度的39.24%,平均每年下降1.29个百分点。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相关研究述评
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的研究是随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扩大而逐步开展的。孙天法、张良华(2004)认为,生产自动化水平达到一定的条件下,人工劳动成为大机器的操作异常的代替品,失业率将成为工业时代普遍的社会现象[1]。与此同时,随着自动化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人类生命周期的延长使人类依赖社会保障生存时间更长。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使传统的社会保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刘子兰、严明(2006)采用均值—方差模型、VAR模型等分析工具,对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风险进行了度量,构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对社会保障基金可量化风险的管理提供了解决思路[2]。毛燕玲等(2007)提出实业投资是社会保障基金拓展的新业务,未来的社会保障基金将更多地投资国内实业。其还研究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现状,以及社会保障基金国内实业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提出防范和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国内实业投资风险的具体对策和思路[3]。黄莉(2007)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的产生出发,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在投资途径和投资模式、投资运营水平、投资运营法规等几方面存在的风险,最后从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加大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规模、加强投资监管等几方面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4]。杨轶华、关向红(2009)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议进行组合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5]。廉桂萍(2009)对社会保险基金境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展开研究,指出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信息披露和交易成本风险、税收法规风险、投资限制风险和国家风险[6]。许海英、魏建翔(2011)运用克鲁格曼三角形理论对基金投资进行风险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投资结构、强化投资监管、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等对策化解风险[7]。通过上述文献可看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的分析框架还没有完全确立,而且投资风险的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在实证研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方面,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试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风险进行测度,并且提出在后危机时代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路径。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现状
目前,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会保障基金选择银行存款和国债作为主要的投资产品。近年来,社会保障基金一系列多元化投资的探索和创新,2003年开始扩大试点范围,投资谨慎稳健;2004年开始向实业股权投资;2006年开始对外国投资;2008年开始向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以分散风险增加盈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不断优化组合,2009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产业投资比例是20.54%,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比例是40.67%,国内和海外股票投资比例是32.45%。从收益水平看,过去10余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累计收益率为9.17%(见表1),比同期累计通货膨胀率2.14%高出7.03%,这表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水平还是较为满意的。从表1显示的收益率水平看,仅在2004年和2008年投资收益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其余年份均完成了保值增值功能。2004年,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缩水”,主要原因是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并不好。2008年,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收益率稍差。近年来,股市行情较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上升。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中股票投资风险的测度
2009年,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的22.7%来自股票收入,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4131.7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3%。由于股权投资、境外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缺乏相关数据,因此本文只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股票投资展开分析。对于社会保障基金而言,股票是收益率较高、风险性最大的投资渠道,股票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本市场的完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虽然股票投资只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部分,但分析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的风险测度对于防范社会保障基金的风险而言具有重要意义。1952年,马可维兹(Markowitz)明确提出,使用收益率波动离散程度的统计测度———方差和标准差这两个指标作为风险的测量工具,并在使用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结构中进一步丰富了其投资组合理论[8]。
(一)样本选择本文从社会保障基金2011年第二季度新进与增仓两大股票池中,筛选出持股比例最为靠前的10只股票(见表2)作为样本,依次用x1,x2,…,x10表示,本文中只考虑由这十只股票组成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对于市场证券组合,本文选择上证综合指数。计算使用日度数据,数据区间定为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同时,本文上证综合指数的日对数收益率由每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所得,以每只股票收盘价的每日对数收益率为基本数据。
(二)确定置信水平为了满足不同的风险规避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置信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选择95%与99%两种置信度,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三)计算相关指标1.计算收益率。根据Rt=ln(Pt)—ln(Pt-1)公式计算股票收益率,其中Pt和Pt-1分别表示股票在第t日和t-1日的股票价格。本文没有考虑样本数据的排列顺序、所谓的“周一效应”等现象,当股票价格指数不是很大的波动,其种类约等于股票价格指数变化的速度,对应于股票市场整体收入水平。因此,即使出现假期也不影响数据序列。2.计算协方差矩阵。通过SPSS软件,计算出社会保障基金前10支重仓股票的每日对数收益率的协方差矩阵(见表3)。3.计算股票权重。以2011年6月30日的收盘价为基准,根据社会保障基金的持股数和收盘价来计算其市值,从而得出股票投资权重。(四)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与上证指数风险度量值的计算笔者假设投资组合的总价值为1,计算VaR可以转化为在给定的置信水平1-c下,计算出Δt日(本文采用1日和10日)内的投资损失不超过投资总额的百分比。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度量指标,计算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组合和上证综合指数的三种风险度量值即方差、β系数和VaR,具体结果见表4。
四、简要结论与后危机时代防范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的路径
接受现实,就是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件事。因为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股市又不是自家开的,哪有可能掐指一算,便能在刚刚好的价位上卖出股票的呢?既然最高点计算不到,起涨点自然也难以精确。既然是自己不能掌控的,只要有小赚就是好事了。
当然,另一个办法就是马上追买回来。这看起来好像很冲动,其实,这才是短线投机的最佳策略。因为通常我们卖掉一只股票,不是因为获利满足点已到,就是因为涨幅未如预期,只好提前承认错误,卖掉股票。从后者来看,如果卖掉股票马上大涨,这证明原先长期守株待兔的观点是正确的,当然要立刻追回。
这一点就技巧上来说,有点风险,所以要艺高胆大才行,因为它需要在第一时间分析是否要追买,而且,追买后的预期涨幅目标应该预设多高。如果只是盲目地回头追买,反而是一种高风险行为,极易失败。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你看不准行隋时,安于小赚或小赔的现状,不要太滩过。也因此,当有朋友问我“股票卖了才开始大涨,怎么办”时,我通常建议他回头去想想自己的股票投资哲学是什么,自己的股票投资定位又是什么。
如果是一个偏长线的投资人,或者着眼于投资的人,股票卖了才大涨,根本不值得追高,因为买入成本会越来越高,除非公司基本面状况大幅转好,否则,就投资而言,哪有追买一个成本越垫越高的投资标的的道理呢?更何况,还是自己刚以合理卖价而卖掉的标的物呢?既然手中已无持股,股价于你何干呢?我觉得多数人都没想通这个道理,不知道―个人如果已经下车了,那么,车子将来跑得是快或慢,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是―个短线投机客,当然要勇于追逐强势股,因为高点追高,就如同作战要乘胜追击,才有办法达到势如破竹的效果。如果没有一鼓作气、当机立断的勇气,等到该股越涨越高,自己又心痒难耐,最后岂非又会追买在最高点?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已影响到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实施效果。本文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视角,从微观基础的角度研究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通过跨期效用限制模型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跨期效用限制模型
一、微观基础分析
要研究货币政策效率,首先要弄清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利率一直受政府管制,没有完全市场化,使得中国的货币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反应到利率上来,利率传导受阻,因此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主要的传导渠道是信贷和金融资产价格,本文将通过分析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从股票市场来揭示资本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对于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
由于微观经济主体资产调整将改变对不同资产的供求,引起消费需求和货币需求的变化,改变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因此会影响货币政策效率。
本文采用跨期预算分析方法的2期模型来研究其作用机制。在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中加入股票资产。根据货币效用理论,货币可以给持有者提供流动性,是决定微观经济主体效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效用最大化的框架下,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问题。假设家庭各期之实际所得分别为给定值 , ,存在借贷市场,并且初始借贷值为 ,市场名义利率为 , 为名目所得, 为各期消费, 为各期股票成交量, 为各期股票价格, 为实业投资量。通过化简,得到最终的跨期预算限制式:
(1)
通货膨胀率为:(2)
则实际利率为:(3)
由(1)(3)式得:
(4)
此式的左边是终身财富,右边是合计支出。
另外,假设微观经济主体将自己所有的财富在两个时期里花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是:
(5)
称为时间偏好率,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在此假设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的形式,即:
由无差异曲线和限制线可知,效用最大时应满足的条件是效用函数与限制线相切,即两者斜率相同,因此对效用函数(5)求全微分,得到:
(6)
代入二次函数的导数得:
(7)
整理可得最优未来消费水平:
(8)
我们再假设第二期的预期收入由预期变卖股票资产所得,预期实业投资所得和其他预期收入组成,即: 。由(8)以及限制函数(4)可得当前最优消费水平:
(9)
由(1)得,通货膨胀率为:
(10)
由(8)可知,由于微观经济主体根据跨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当前消费、未来消费和储存货币,在效用函数中各参数不变时,当前消费的提高将引起未来消费的上升。由(9)和(8)可知,未来预期的股票价格和成交量 越是比当前的股票价格和成交量大,则当前的消费和未来消费也越大。长期中,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当预期股票价格上升的时候,投资者将加大投资量,因此,预期股票价格将影响未来的投资量。由式(10)可知,在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当期的股票投资额与预期的股票投资额的比率越大,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就越大,说明消费者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率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本期投资额也将影响物价稳定。
正因为股票价格变化情况影响股票投资,而股票投资量又影响消费,货币需求和通货膨胀率,股票价格才能通过消费和货币需求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率。
由于微观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并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未来收入 ,只能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安排消费和货币需求。从(8),(9)和(10)可知,当股票市场不完善时,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那么股票价格上涨并不会提高预期未来收入。因为不完善的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变幻莫测,只要微观经济主体没有将自己的股票变现,那么股票价格的暂时上升就不能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未来收入。另一方面,如果股票的市场价格上升,微观经济主体就会增加股票投资.但是,由于预期未来收入没有提高,那么股票价格的上升将迫使微观经济主体减少当前消费和货币需求,以购买更多的股票。在公式(9)中, 上升,而 不变, 下降。
由此可见,股票市场的发展在对货币政策的效率上有如下影响:(1)股票市场的发展影响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2)如果股票市场发展不完善,则股票价格的上涨反而会降低当前消费,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无法显现;如果股票市场发展完善,那么股票价格的上涨就会提高当前消费,产生财富效应。(3)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将避免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股票市场的过分悲观,从而稳定物价,使货币政策更为有效,反之,将阻碍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途径。
二、结论与建议
由于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货币当局可以利用这一渠道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货币政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道义劝告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提高。理论分析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结构,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的相关性。若货币当局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最终目标,这将加大货币当局通过调节货币流通量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货币当局必须根据股票市场发展状况不断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方法,提高货币当局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