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培养方向

大学培养方向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0 16:25: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培养方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培养方向

第1篇

【关键词】思维方式 数学思想 大学生 新型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当下的社会中,现代通讯和其他各种手段的广泛应用,使事物变化的时间尺度急剧收缩,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对人类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超越常规思维才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因而,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大学生新型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具体意识,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常认为的数学思想包括: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集合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公理化思想及极限思想等。数学思想的产生,其根本都凝聚着数学家的高度思维创造。

一、基于数学思想的新型大学生思维方式

基于数学思想的新型大学生思维方式,不仅要体现由数学思想引导的思维方式的特点,还要符合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现有思维方式的特点。因此,基于数学思想的新型大学生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

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是这个时代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更高要求。只有具备开放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才能够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偶发性、跳跃性等各种性质,以敏锐的触角追踪思维对象,把握住现代社会事务发展的最新动态,随时接受信息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态度,让自己向着最佳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只有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才能让大学生不拘泥于既有的条条框框,对现存事务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对整个社会做出更有意义的研究。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对大学生新型思维方式的培养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现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即好奇心强、思维敏捷而活跃、视角广阔等,教师们应当积极扩充他们的知识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二、基于数学思想的新型大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现实途径

数学思想的灌输,有助于对大学生新型思维方式的培养。因此,如何实现数学思想在大学教育中的灌输,是当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笔者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高等数学的授课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高等数学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培养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但是由于现行的高等数学教材已经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知识体系,其中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产生过程进行了掩盖,从而忽略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中学到的更多是过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而没有体现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认知。因此,为了能够在高等数学的授课中,融入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对大学生新型思维方式进行培养,高等数学在教学改革中应当注意以下两点:1.强调对数学知识实际产生过程的讲授;2.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学生自身对问题发现和解决的主动性,从而引起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考和引用。

(二)借助互联网等媒体技术,拓展数学思想培养和提高的空间

高等数学课程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数学思想和方法,但是如要让学生能够在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后,转变其固有的思维模式,则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在课后,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活动,将网络辅助教学作为原有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必要补充,创建师生交流平台,充分运用辅助教学平台的课程论坛等功能,致力于拓展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应用的空间,可以更加发挥出高等数学对学生新型创新思维方式培养的潜在作用。

(三)开设数学实验的公选课程,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应用

数学实验是一门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新型数学课程,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与各专业联系紧密的问题,经过分析和抽象,将其简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的方法借助于相关软件予以解决。

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数学实验公开选修课,组织对高等数学有兴趣的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试验,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生活和专业领域的具体实际问题,可以激发更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感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这种新型的思维方式。

三、结束语

数学思想凝聚着数学家们高度的思维创造,而在数学思想中所体现出的思维方式,正符合了当下社会对大学生思维方式转变的需求。因此,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当将数学思想渗透进大学教育中,以培养大学生的新型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晖,李桦.大学生现代思维方式培养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63-166.

第2篇

5月份以来,省出租汽车和城市公交管理办公室在城市客运行业全面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在大讨论活动中,省出租汽车和城市公交管理办公室针对城市行业发展实际,积极找出各级各类人员中的思想障碍,将其纳入大讨论之中,在讨论中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实现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发展的大转型、效益的大提高。同时,成立了由办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督导大讨论活动。在活动办公室下设四个工作组,全面负责大讨论活动的组织开展,明确了相关工作机制和推进措施,细化了活动流程,确定了人员分工,为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保障。

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省出租汽车和城市公交管理办公室注重培养“两种精神”,树立“两种意识”,做好“六个结合”,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着力培养“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我是交通人、我为行业争光彩的主动精神,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抓住当前城市客运行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和良好条件,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负重拼博、乘势而上,为提高城市客运行业服务质量水平,实现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在工作推进中,做好“六个结合”:一是大讨论活动与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和省厅大讨论活动要求相结合。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和省厅会议要求上来,将城市客运行业年初确定的14类37项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与加快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相结合。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城市客运行业深入发展。三是与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相结合。认真研究破解制约出租汽车行业发展难题的办法,积极采取各种富有成效的措施,缓解各地“打车难”问题。四是与打造平安城市客运行业相结合。牢牢把握“苗头就是隐患、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力推进出租汽车和城市公交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着力抓好城市客运行业的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五是与干部职工素质提升相结合。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把心思放到干事业上,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是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结合,大兴清正廉洁之风,营造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廉政氛围,建设一支有很强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的好队伍。

(作者单位:河北省出租汽车和城市公交管理办公室)

第3篇

关键词: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联合培养

1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实施背景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通知》(京教高[2015]1号)提出共建高校双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和方向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培养计划,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提升体系,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过硬、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方向”双培项目于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目前主要采用“3+1”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第4年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

2“机器人大脑方向”双培方案的构建

北京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大学,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京为一本招生,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北京市属学校,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京为二本招生。两校要交叉联合培养学生,需要充分考虑两校的生源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应的培养方案。

2015年4―5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先后进行两次会谈,就两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情况、双培计划的基本情况,“机器人大脑方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双培计划培养方案制订的初步设想。两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相似的历史渊源和专业方向,因此,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决定以两校现有的教学计划为基础,按市教委双培的要求修订“机器人大脑方向”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两校分工实施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指导、质量评价、组织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工作。

2.1专业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初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现的训练,具备智能系统集成、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新环境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有良好的语言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能够在研发部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以及高校从事与智能科技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管理或教学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2.2专业课程体系

智能科学技术是一门研究智能现象的本质与机理、智能模拟的方法与技术以及智能机器与智能系统应用的新兴学科,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综合交叉而成。图1给出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确定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智能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有信息学科中的计算机、通信、控制和检测等方面技术的支撑;建立以计算机、通信、控制和检测技术为工具,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结合信息科学和智能科学理论基础的课程体系。

为体现“机器人大脑”的专业方向与特色,课程体系中加强了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脑机接口、软件开发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内容。表1给出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大脑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模块设计为计算机基础、电路基础、信息与控制基础、机器智能、智能系统五大模块。

“机器人大脑方向”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息论与编码、信号处理、控制工程基础、嵌入式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组成原理、计算智能基础、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等。

2.3专业实践体系

按照工程认证相关标准要求,建立了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各类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工程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践)在内的、完备的、面向工程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3“机器人大脑方向”双培方案的实施

“机器人大脑方向”双培计划是北京地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其目的在于推进北京地区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北京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两校通力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3.1学风建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双培学生配备了辅导员和班导师,班导师由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承担。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班导师就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适应大学高强度的学习、学习方式方法、班委改选、期中考试后的总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院组织学生集中晚自习,由班导师、辅导员检查。同时班导师、辅导员经常走访宿舍,与同学谈心,使他们明确目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学校通过微信,不定期与共建高校的教师、学生沟通,随时掌握双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如自动化学院开通的心动传媒公众号,成为双培学生母校情节的有效纽带。

3.2学生活动情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要求双培学生积极参加两校的各类活动,以达到市属学校和央属学校联合培养学生的目的。例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5年4月邀请双培学生开展了师生党建活动“奔跑的人工智能”研讨会,组织专业引领型学科竞赛――新生R Auto杯智能小车竞速比赛。

由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北京市为二本招生,而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一本招生,导致参加双培计划的同学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同学在录取分数匕就存在差异,如北京生源的平均分数相差88分,部分同学不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经过在北京科技大学半年的学习,虽然双培计划的学生入校时基础较弱,但只要管理严格,也能跟上大部分一本学生的脚步。

第4篇

关键词: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97-02

引言

世界经济专业属于理论经济学的分支,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设立,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更好的了解世界经济形势,国内很多院校都开设了世界经济专业,近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在世界经济领域有所专长的人才。但对国内七所重点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研结果显示,世界经济硕士培养中还存在专学不分、实践不足、课程设置趋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地对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中国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1.研究方向。基于对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七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研,我们看到,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按照世界经济学科的知识结构大致分为:世界经济理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投资、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世界经济运行与国别经济研究等;个别高校如南京大学基本按照地理区域将研究方向分为美国与欧盟经济研究、东亚经济研究、区域一体化研究。整体来看,研究方向的相似度较高,以宏观经济研究为主。另外,中国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采用导师负责制,授课模式以集体授课为主,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

2.培养目标。七所高校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表述不一,但十分清晰明确,概括起来就是要培育了解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能够洞察国际经济发展变化规律、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研究中外现代经济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具体又包括两类:一是对中国经济运行、国家经济政策和世界发展状况十分熟悉,能够运用各种经济学原理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熟练把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等各种世界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学术研究的学术型人才。

3.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需要,为受教育者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以及实现其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反映的是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最优化设计以及诸因素的最佳组合。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取“学位课程+学位论文”的方式,学位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达到所要求的学分并经中期分流考核合格后,即可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二、当前中国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方向不够细化。从目前的世界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没有所谓“最优模式”,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由于所面临的全球经济形势不同,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方针也不同,因此我们在研究世界经济领域问题时,应该既研究具有普遍规律的宏观问题,又探讨特定时期和特定国家的具体问题,中国现有世界经济专业的培养方向大多比较宽泛且偏于宏观,明显不够细化,因而针对性不强。

2.培养模式较为单一。虽然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较为明确,分为“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类,但是在实际培养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这样一种倾向,因此这种单一的“学位课程+学位论文”的培养模式对多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当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培养过程中也比较注重校外实践这个环节,包括聘请校外导师、开展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但是大部分由于各种资源的制约,在实际运用中并不理想,与预期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3.课程设置理论联系实际不足。课程设置是根据研究方向来制定的,由于中国高校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相对宏观,所以从课程设置来看,都是比较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体系。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世界经济格局进入调整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又使得所有的经济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在实践面前显得有些“滞后”,一些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需要通过更具有时效性的课程设置和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研究。

三、完善中国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1.增设研究子方向。在培养方案中,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优势及地缘特点增设研究的子方向。虽然研究的是世界经济,但我们的最终立足点是通过学习世界经济,为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各个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专长及学校所处的地区情况将研究方向细化,形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既可以避免趋同性,同时又可以更好地为经济研究和实务工作服务。

第5篇

关键字:教育转型;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一、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改革的背景

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出台及《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公布使得负责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师范大学经历了重大变革:师范教育转型为教师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样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一方面鼓励了综合性大学兴办教师教育另一方面强劲冲击了原师范大学的发展,使其逐步向综合性转型。师范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不仅是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回应,也是学校对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发展变化的应对,更是师范大学自身发展内在规律、内在逻辑的必然要求 。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数学是师范大学传统师范专业中的重要学科,学校的转型带动数学专业转向综合性教育。数学“教师教育”与“综合性教育”如何合理兼顾成为师范大学综合化体制下数学专业发展的新课题。一方面数学专业要解决如何在原来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弘扬教师教育特色,另一方面在向综合性大学数学专业靠拢的同时要根据自身定位合理安排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优质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目前,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地方综合性师范大学数学本科毕业生只有一部分学生到学校就业,更多的学生要选择考研或到其他行业就业。数学专业在向“综合性教育”转型的改革实践中一定要研究好如何使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更适应当代学生的就业形式,更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的高数学素质要求:不但具有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而且能缜密地运用数字、符号、图像及数学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在数学相关领域触类旁通地开展探究性学习。由此,综合性师范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向多元化转型,教学模式应遵循多样性与系统性相协调原则,充分利用数学是教师教育类、理工类最基础的学科的条件积极拓宽专业服务范围,做到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三、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3.1 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培养,实行“4+0”培养模式

多年的师资培养经验和教育学科优势坚定了师范大学在向综合性发展过程中应坚守完善教师教育特色。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大学一般针对重点中学高水平师资培养尝试进行“4+2”的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而一般地方性师范大学则采取了“3+1”、“2+2”等不同培养方式,努力在本科四年内进行必要的教师教育改革和尝试。

天津师范大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增加非师范专业发展成为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校将原师范类的专业教育教师及专业教育类课程全部调到教育学院成立了教师教育中心,统筹规划总体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而原师范专业则本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育人标准重新构建了培养方案。学校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教务处、教师教育处分别负责与各学院协调学科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对本科生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的 “4+0”培养模式。该模式下,数学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数学的学科专业教育,在4学年的学习期间,要修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达到本科毕业水平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学有余力且志愿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本科生同时还可以在2-4年级通过择优选拔到教师教育中心选修数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理念、教师职业基础理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教师职业体验与能力养成四个模块,同时完成教育教学顶岗实习任务即可获得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业证书及数学方向教师资格证书。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培养的“4+0”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不但实现了以综合的学科知识促进教师教育的教育改革理念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提供了双重保障。

3.2. 发挥交叉学科优势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综合性师范大学可以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的相互渗透方面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前,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只是围绕着中小学的课程而设计。转型后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增加了很多非师范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等。可以考虑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通过优化基础课程,深化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等形式,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增强其发展后劲。

天津师大数学科学学院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共同承办了天津师范大学2010级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实验班,该实验班学制4年,通过优化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管理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组合成具有精英式平台课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加大学生掌握数学、经济或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该实验班实行一定范围内的专业自选机制,实行独立教学班管理,配有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班导师,1-4学期主要以优化后的基础课程及深化后的专业课程构成的平台课为主单独上课,5-8学期在确定专业的基础上进入经济或管理相应专业系统学习,毕业时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分别授予经济或管理学学士学位。因为实验班是在新生入学时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选拔才产生的,所以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都已对四年的大学生活进行了规划,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动力大,积极进取,成绩优异。#p#分页标题#e#

3.3 教学模式遵循多样性与系统性相协调原则

基于综合性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数学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就业需求遵循多样性原则,但不能盲目追求“高大全”,致使课程堆积,不成体系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基础主干课实行分层教学、专业选修课实行分方向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性学习需求。

3.31 基础主干课实行分层教学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数学专业负责人在新生入学后要专门结合当今数学专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进行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部分学生入学初就明确了考研的目标,迫切希望扎实深入地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基础主干课程,对授课内容的质量和难度提出较高需求。由此,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择优对 1-2年级数学专业主干课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快班特别聘请授课经验丰富的教授在原大纲基础上加大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提高学习要求,为学生将来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分层普通班依然执行原大纲要求,使得想在其他方面发展锻炼自己的同学在时间和精力上因学有余力而成为可能。

3.32 专业选修课实行分方向培养

考虑到学生就业出口的多样性,3-4年级的数学专业选修课进行了系统的方向分类:基础数学方向、统计方向、应用数学方向等。学生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及将来发展需要选定一个方向修读课程。例如:对数学有学习兴趣并想考研的学生可以修读基础数学方向,本科毕业后想先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应用性强的统计方向或应用数学方向的系列课程。通过限选、任选学分的要求,保障每个方向所修读知识的系统性,避免了学生为拿学分而盲目选课,为学生向数学高深知识研究、金融、统计、计算机等领域发展提供了知识的保障。

四、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通过对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受益的学生在考研、数学专业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历史的好成绩。首届实行分层教学的07级学生考研率在20%,在考上研的学生中约有45%的学生考上了211工程高校,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专业组(天津赛区)获一等奖2名(天津市共1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2009、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3项,天津市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

综上所述,转型后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可以在原有的单一的“师范教育”基础上,合理兼顾数学“教师教育”与“综合性教育”达到质的飞跃:综合化的学科平台不但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双专业型”教师教育人才;而且可以利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的相互渗透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生涯;学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21-03

一、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谋划的重要,职业生涯也是如此。不过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尤其是在“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首要做好的是学业规划,即尽早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打造专业特长,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搭建良好的平台。本文结合我院2011级软件技术专业学业规划教育实践谈谈一些思考和认识。

二、确定专业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1.大学生活与个人发展的“三级跳”。三级跳是一项田径项目,运动员能跳多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同时还与每一个动作完成的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三跳的比例有关。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也有类似的“三级跳”(如图所示),即中学阶段、大学阶段和大学毕业后前五年。

中学阶段是一个基础阶段,主要是构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框架,掌握学习方法,训练思维方式,养成学习习惯。当然还决定能否读大学、读什么大学、以及是否可以选择专业等。大学阶段是一个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全面塑造自我和发展自我,并以学会“独立自主”作为阶段目标,一方面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习和掌握某一门专业知识。可以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三个方面培养自己。最后将决定进入社会的第一个角色是什么,即得到怎样的一个发展平台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大学毕业后,首先面临适应社会环境的问题,要在经验、技术、能力、资金等方面不断进取和积累。同时可以重新定位自我,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来寻求和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确定专业方向,提高专业学习效率。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着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其内涵可以理解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懂得与人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因此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可以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范围和就业岗位,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调研,结合个人的兴趣与需求,并参考他人的意见,选定一个比较明确的专业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专业学习效率应该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学有所长,二是学有所用。所谓学有所长,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打造自己的一技之长,没有特长的高职毕业生就好比是一个钝刀型人才,在人才竞争中是没有优势的。所谓学有所用,是指在岗实习和就业环节中的专业对口,作为高职生初次进入职场需要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来提高其竞争力。

三、明确学习重点,提升职业素养

根据高职学院“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业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在刚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年,首先适应大学校园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会做好课堂笔记和课外读书笔记,做好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在这一阶段的总体要求是宽而广,即广泛涉猎和拓宽文化基础知识,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深入理解重点课程和拓展课程知识。第二个学年的学体要求是专而深,即主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参加有关考证和考级的学习。同时在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应用和行业状况后,确定本专业的某一个方向作为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并精通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这一阶段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顶岗实习期间学体要求是精而熟,即在实习岗位上通过参加实践项目进一步学习最新技术知识,同时做好毕业设计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2.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分两个层次:一是基本能力,即问题分析能力、信息搜集和整合能力、组织表达能力,这方面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思考、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培养。二是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方面能力可以通过课程实习、项目训练和毕业设计等方式进行培养。

3.素质结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生理素质,即生理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水平、对外部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二是心理素质,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三是社会文化素质,主要由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构成。素质培育是一个过程,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阅读、读书笔记、静思、运动和学会交流等。

四、制订学业方案,打造专业特长

制定《专业学习方案书》,这也是问题的落脚点,大学阶段学习行动方案。第一,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职业范围,确定一个比较明确的职业方向。第二,根据教学进程安排,结合选定的职业方向,界定每个学期的重点课程。课程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提高专业学习效率最终还是要从课程学习入手,所以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更应该明确重点课程。第三,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结合选定的职业方向,确定英语、计算机和专业技能证书的考试类别和应考日期。在此以我院2011级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专业学习方案书》。

根据2011级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规划

以《专业学习方案书》为载体进行学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在习得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方向。同时依据此方案书还可以制定三年长期学习计划、每学年中期学习计划、每学期短期学习计划,并且做好时间管理和行动日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此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宣仲良.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谈潘攀.IT类专业高职学生学业规划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杨耀稳.大学生学业规划与指导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9).

第7篇

天津工业大学为教育部批准可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办法执行的普通高校。

天津工业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下设14个学院,目前共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七千余人。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及15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49个本科专业,具有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还有天津市的“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和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二、艺术类专业及专业方向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类专业从1984年开办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培养了大批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高级人才。现设有艺术设计(下设四个专业方向)、广告学、工业设计、动画、表演(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和广播电视编导(下设三个专业方向)六个本科专业,设计艺术学、艺术专业硕士、工业设计工程三个硕士点。

(一)艺术设计专业

本专业下设四个专业方向:服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入校后分专业方向(根据考生入校后的志愿选择,按文化课考试成绩排序)。

1.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服装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中西服饰史论、服装设计原理、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画技法、成衣制作工艺、立体裁剪等。

2.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产品包装设计、书装设计与广告艺术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图形创意、包装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CIS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广告摄影等。

3.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中外建筑史、建筑制图与识图、设计表现技法、环艺模型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

4.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培养从事公共设施设计、公共环境装饰设计、饰品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公共艺术设计、装饰雕塑、纤维艺术、漆艺、锻铜、陶艺、装置艺术研究等。

(二)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设计技能,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设计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艺术概论、艺术设计史、传播学、平面造型基础、色彩学、计算机技术基础、广告策划、广告学、广告心理学、广告摄影、广告创意、广告设计。

(三)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并具有设计创新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设计素描、色彩基础、透视学、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达、产品形态学、模型制作、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造型设计、图形创意设计、招贴设计、字体设计、CI设计、印刷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人机工程学、价值工程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设计等。

(四)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 培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创意与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坐落在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内)办学,采用与国内外知名动漫企业合作办学,并在大学软件学院或企业实习、实践的全新模式。这种模式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了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动画制片、动画编剧、动画分镜与故事板、动画声音、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表演基础、定格动画、原画、动画技法、视听语言、三维动画建模、三维动画特效、游戏设计、动画后期数字合成、动画后期非线性编辑。

(五)表演专业

1.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 培养服装表演、编导与策划、市场营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服饰美学、服装流行趋势预测、妆饰及形象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服装卖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对外贸易实务、商务公关实务等。

2.服装表演与策划方向 培养服饰及时尚产品展示、组织与策划、影视广告表演等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服饰美学、基础色彩、服装表演、妆饰及形象设计、镜前造型、人物造型设计、形体训练、舞蹈基础、广告策划与创意、服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时装广告摄影等。

(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新媒体创意、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文艺编导方向。

1.新媒体创意方向 本专业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产业前沿,为电视传媒机构、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并输送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电视节目编导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人员。根据学校和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本专业学生入学一年后,将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优秀传媒人才培养实验班”,单独安排教师授课,与国内知名传媒技术公司合作,实行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从事对数字媒体资产进行专业化的储存、管理、挖掘和再利用的媒体资产管理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传播学、电视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中国戏曲、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

2.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有较强创意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能在数字影视制作领域中,将创意与数字媒体技术良好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影视特效创作、数字影视节目制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与国外高校高水平广播电视传媒专业合作,学生入学后在天津工业大学修读课程中引进韩国优质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韩国语课程。在国内修读两年后,可申请免试参加国际交流项目,赴韩国青云大学修读两年,学业期满,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可获得两校分别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同时可免试申请在韩国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韩国语听说、韩国语读写电视纪录片制作实务、电子新闻采集(ENG)制作实务、数字化后期制作实务、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实务、编辑系统基础与应用、电视导演基础、影视化妆与服装、AVID影视后期制作实务、电视剧制作实务、信息社会和新媒体基础、广播产业前沿、数字媒体管理、网络传播等。

3.文艺编导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电台、文化传媒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具备有声艺术形式的音乐策划、创作、编辑、配乐、合成、剪辑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影视艺术类节目、综合类文艺演出的音乐策划和设计等方面专业人才。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影视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文艺、影视配乐、文艺节目策划与主持、电视音乐节目创作、艺术概论、经典歌剧鉴赏、交响乐赏析、戏剧鉴赏、音乐美学等。

三、招生计划

艺术类招生计划995名(文理兼收)。

动画专业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其它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不作分省计划。

专 业 专业方向 学制 层次 招生人数 所属学院

艺术设计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450名 艺术与服装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公共艺术设计方向 四年 本科

广告学 四年 本科 100名

动画 四年 本科 150名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工业设计 四年 本科 40名 机械电子学院

表演 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 四年 本科 50(男10、女40) 艺术与服装学院

服装表演与策划方向 四年 本科 25(只招女生)

广播电视编导 新媒体创意方向 四年 本科 120名 人文与法学院

数字媒体(国际传播)方向 四年 本科 30名

文艺编导方向 四年 本科 30名

注:报考动画专业的考生,省专业统考合格即可报考,不需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四、美术类专业报考须知

(一)报考条件

1.符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及专业体检要求。

2.热爱艺术事业,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

3.无色盲、色弱,身体健康。

(二)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

序号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地 址

1 1月9、10日 1月11日 中原工学院 郑州市中原中路41号

2 1月16、17日 1月18日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市仓山区上山路32号

3 1月30、31日 2月1日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5号

4 2月10、11日 2月13日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 武汉汉口江汉区杨汊湖小区常青路

5 2月10、11日 2月13日 潍坊市招生办 山东潍坊奎文区虞河路418号

6 2月10、11日 2月13日 太原师范学院 太原市南内环街189号

7 2月10、11日 2月13日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南校区) 石家庄高新区信工路18号

8 2月11、12日 2月13日 兰州五十三中(原铁三中) 甘肃兰州市和政东街284号

9 2月11、12日 2月13日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

10 2月11、12日 2月13日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中街146号

11 2月11、12日 2月13日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12 2月11、12日 2月13日 黑龙江东方学院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331号

13 2月11、12日 2月13日 南昌大学 江西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14 2月11、12日 2月13日 无锡市湖滨中学 江苏无锡市建业路17号

15 2月24、25日 2月26日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注:考生所在省市有我校考点的,只允许在该省市我校设置的考点考试,不允许到其他考点考试;考生只允许参加一次美术类专业考试,如参加两次或两次以上,则以分数最低的一次作为专业考试成绩。

(三)报名方法

1.报名时间及方式:一律在各考点报名时间内现场报名。

2.报名手续:

(1)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统一编制的考生号。

(2) 交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同一底版照片两张。(请自行贴在准考证及准考证存根指定位置处)

(3)用黑色水笔详细填涂机读报名表及准考证。

(4)报名考试费:150元。

(四)专业考试

1.考试科目四门:素描、速写、色彩和综合测试,满分为260分,其中素描占100分,速写占60分,色彩占100分,均为默写;综合测试为笔试简答题,只做参考,不计入总分。

报考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需在测试时填报专业方向,作为入校后分专业方向的依据之一。

2.考试时,考生务必持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并自备画具。

3.四月十五日前,所有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可上网直接查询成绩,网址为:zsb.tjpu.edu.cn。专业合格的考生将收到专业合格通知单(请保存,备查)。

4.专业合格通知单的发放原则一般是按1:4(招生计划:专业合格人数)的比例发放。

(五)录取原则

1.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录取原则

遵照2012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1)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本科同批次成绩合格;

(2)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成绩合格;

(3)文化课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4)英语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5)不分文理以文化课成绩(高考实考分)排名录取。

注: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2.动画专业录取原则

遵照2012年教育部及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关录取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录取。

(1)各省、市、自治区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本科同批次成绩合格;

(2)文化课成绩达到各省规定分数线;

(3)英语成绩达到我校规定分数线;

(4)不分文理以综合分=文化课成绩(高考实考分)+专业课成绩,排名录取;

(5)动画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注:1.艺术类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按照各省规定执行。

2.我校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六)入学、复查

艺术设计、广告学、工业设计专业新生入学一个月内,我校对新生进行专业课复试,如发现复试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五、表演类考生报考须知

(一)服装表演与营销方向考生报考须知

1.报考条件

(1)符合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及专业体检要求。

(2)年龄不超过二十二周岁(1990年9月1日后出生)的未婚青年。

(3)女性身高在1.74米(含)以上,男性身高在1.82米以上,符合服装模特基本条件。

2.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

类型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考 点 地 址

初试 2月11日 2月12日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艺术与服装学院楼

复试 2月13日

3.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一律在考点报名时间内接受考生本人面报。面报时将进行形体测量及照相,请考生自备泳装。报名地点: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行政中心123室)。

(2)报名手续:

a考生携带身份证和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统一编制的考生号。

b交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同一底版照片两张。(请自行贴在准考证及准考证存根指定位置处)

c用黑色水笔详细填涂机读报名表及准考证。

d 报名考试费:初试150元,复试150元。

e 参加复试考生缴纳报名费时,将复试自选舞蹈或健美操音乐(MP3格式)复制到指定计算机。

4.考试内容

初试(1)形体测试:测定身高、体重、三围尺寸(请自备泳装)。

(2)形体展示(指定音乐走台,请自备泳装)。

复试(1)模特技巧(步态、转身、造型、乐感等)。

第8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学科特征;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89-03

拥有一流的学科是判断大学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已发展成高等教育大国,但并非高等教育强国。虽有两千多所高等学校,却鲜有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构筑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跻身世界一流的关键突破口。学科的声誉仰仗各个学科水平,大学的生机源于学科活力,而学科活力源于学科建设模式,源于学科成长的环境和制度的优劣。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学科建设模式,决定着大学的高度,要创建研究型大学,就必须正视和回答好学科建设的模式问题。

一、一流研究型大学学科特征

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对国内外高层次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情况审视,特别是对它们特色优势学科的突出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发现这些高校在学科结构与优势、学术价值取向、学科队伍、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面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共性特征:

1.学科结构完善、优势特色突出。研究型大学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社会需求,增设新的学科和学科门类,成为世界著名大学学科布局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内外许多大学最开始都是单一学科或学科门类的大学,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几经变迁,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理、工、文、管、经、法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同时,各所大学都强调突出优势和形成特色,反对平均发展与机械模仿,整个学科布局围绕着几个特色学科点和优势学科群来建设,如上海交通大学以“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见长,南京大学以“理学、文学”等学科为优势特色。又如斯坦福大学提出了吸引拔尖人才重点发展一些有条件的科系,着重发展了电子工程学科,而后成就了硅谷的辉煌,成为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典范。

2.“学术本位”取向、学术氛围浓厚。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性,体现在正确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思想,有优良的学术精神、浓郁的学术氛围,并在办学过程中突出学术的地位,不断地追求学术、发展学术[2]。学术水平高则高度体现在一流的学术团队和一流的教学、科研所培养出来的一流人才,这便是研究型大学之所以成为研究型大学的灵魂。试想如果一所大学没有“学术本位”的价值取向,不崇尚学术、追求学术,怎么能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产生高端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怎么能够在高教强国中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3]?没有学术至上的氛围,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也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学术本位的价值取向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学科的重要特征。

3.拥有人才高原、汇聚名师高峰。学科建设的根基在于学科队伍建设。只有建设一支一流水平的学科队伍,才能建成一流水平的学科和大学。在学科队伍建设中,既要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更要注重学科队伍整体的培育和提升,只有建构起人才高原,才可能使学科发展的高度上升到高峰。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能否立得住、站得稳,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加州理工学院将工作重心放在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上,面向世界,广纳人才来校任教,最终在天文、数理、地质生物等学科领域,拥有了闻名全美乃至世界的顶尖名师。这些名师不仅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中做出了辉煌成就,同时也为学院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优秀学者,凭借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科水平得到快速提升[4]。

4.科研基地先进、科研成果显示度高。科研基地在学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校中现有学科基本上都是在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而成的理论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及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新学科还将会持续不断产生[5]。重点学科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重大科研成果的出现,比如随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维纳的控制论等等的出现,创设了新学科、创造了新的科研方向。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主要看该学科的科研成果是否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性措施即是科学研究。研究型大学具有极强的科研特色,重点体现在科研经费投入充分、科研基地水平高,以及教师和学生参加科研程度深。

5.培养人才精英、满足国家需求。培养一流的人才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又一重要特征。学科建设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在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和杰出的社会精英同时,也促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6]。没有优秀人才的产出就谈不上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也无法支撑研究型大学发展;没有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就不可能取得长久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无法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因此,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必须以输出精英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从而为自己奠定崇高的社会地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反思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研究型大学最重要内涵之一。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进行建设和调整,是当前有志于创建研究型大学教育者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当前来看,许多高校特别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仅仅注重了学科的数量,却忽视了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内在活力的质量。学科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对学科建设的本质把握不够准确,对学科发展规律的研究不够系统透彻,影响着到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7]。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战略定位不清晰,学科建设认识不统一。几乎所有研究型大学都有自己明确的办学定位,但很多大学对自身学科发展战略定位却不清晰,不清楚自己要发展什么学科、各个学科应该在什么水平上发展建设,应该服务面向那些领域、通过什么方式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和协同发展[8]。战略定位不清晰,影响了学校各个部门、各个院系建设学科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作为学科的三个组织建设主体,学校、院系、学科方向团队对学科建设的认识与理解很多不统一、不到位,学科建设就不能形成上下同欲、着力点一致的联动机制。很多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仍以学校牵引为主,学科自身的发展内驱力尚未形成。

2.学科布局不合理,学科方向不聚焦。学科布局决定着研究型大学的功能与特色。当前,很多大学的学科结构与布局都不能完全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主体学科的集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科专业设置多造成资源配置分散,学科交叉程度不深,优势学科的带动能力及基础学科的支撑能力不强,致使主干学科主干不突出、辅助学科无法起到辅助作用,学科布局不合理引发的学科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降低。在学科方向方面,“学术本位”价值取向迷失,以科研项目取代学科方向趋势严重,存在着学科方向不聚焦、缺乏特色与优势、相对稳定性不强,以及确立的研究方向并没有很好地把握前沿、不具有远期价值等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度低,最终必然无法形成这一研究方向的合力与优势。

3.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协调。在学科平台建设中往往存在着部门或个人占有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学科规划、申报、建设、评估分离,没有做到统建、专管、共用,在规划建设上缺乏专门机构战略统筹,学科平台使用缺乏通用性、共享性、开放性。学校、院系、学科方向团队三级学科建设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学科建设评估评价体系缺失,相关的综合配套政策不适应新的学科建设形势,激励点不准,激励作用弱。学科大平台及交叉学科建设不完善,学科资源共享机制尚待建立完善,延缓了学科建设的进度,限制了学科水平的提升,最终影响了研究型大学所肩负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

三、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战略选择

综合以上对一流研究型大学学科特征及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领域都是世界顶尖的,只能在几个或一批学科领域取得成功。因此,高校要有自己清晰的学科战略选择,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更不能只重其一不计其他,要科学合理取舍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群,做好组织结构、方向凝练、制度创新等工作,集成优势资源,在几个或一批学科领域取得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而实现高校进入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夙愿。以下,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就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问题进行理论探究。

1.学科建设模式思路。优化学科布局:坚持学科特色,以学科专业调整整合为基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打造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交叉学科等层次分明的学科网络,协调发展好在跨学科平台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支撑学科,鼓励不同门类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新兴交叉学科。

强化学科方向: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发挥传统优势,围绕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进行学科的方向凝练,以学科方向的建设和管理为基点,切实提高主体学科在同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地位。

打造科研基地:确定科研基地未来突破的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搭建高水平科研基地平台,制定科研基地整体规划,通过基地内部立项、基地重大项目立项,以及争取国家科研立项三个途径,保证基地科学研究的集中性、系统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推进学科建设。

汇聚学术人才:以重大课题为纽带,创新人才引培机制,在高内外聘请高水平领军人才和科研人员,在研究方向的旗帜下组成特色鲜明的优势团队,确保在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创新管理机制:以精细和谐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为基本原则,确保机制的先导性、组织协调性、运行科学性、激励的有效性以及约束的可控性,建立校、院、方向团队三级学科建设与管理责任体系,制定有利于学科建设的综合配套政策,构建学科建设评估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学科资源共享。

2.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模式对策。(1)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优化布局保持特色。研究型大学应根据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全面梳理学校学科建设情况,按每个学院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定位,重点建设一个或几个一级学科,找到主体服务面向和立足点,找准各学院学科发展急于解决的问题,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发挥各个学科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寻找、选择和优化学科群,实现协同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学科体系。要根据自身在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和国家战略中承担的任务,保持和发展自己原有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引导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跨学科运行机制,构建特色优势学科群,确保学校核心竞争力,使重点建设的学科有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完成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任务。(2)聚焦学科方向凝练,打造学科方向团队。科学定位学科发展目标后,研究型大学要瞄准国家和行业的战略需求,紧跟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步伐,瞄准学术前沿和关键科学问题,聚焦在继承的基础上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前沿学科方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具有远期价值的学科方向,避免因一个学科的方向过多过散,造成人物财等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断深化学科方向内涵建设,形成方向明确、资源整合、科研潜力雄厚的学术团队,从而为学科发展带来大平台、大项目和大品牌,提升学科基地的实力和水平,提升学科发展的自信。在学科方向确定后,应突出“学术本位”理念,强化学术方向团队建设,遴选培育学科方向带头人,敏锐地把握学术前沿和创造学术前沿,推进学科方向团队的组建工作,积极扶持发展高水平学科方向团队,实施学科方向团队科学有效考核管理办法,从而以学术团队建设促进学科方向发展,以学科方向发展养好学科发展的“精气神”。(3)打造高水平科研基地,产出高显示度科研学术成果。科研基地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依托,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只有高水平的科研基地,才有可能承接重大科研课题。因此,必须有计划适时更新和改造实验室条件,增强科研平台建设的先进性,建立共享科研平台机制;加强图书资料及其他相关条件的建设,改善学科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手段,建设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争取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获得更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通过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汇聚人才队伍,形成人才高原,为基础性研究的开展、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国际竞争力提供基础支撑,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进而使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层次上水平,从而扩大学科的知名度,推动学科向前发展。(4)健全学科建设机制,构建学科考评体系。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许多问题是与科研、人事、研究生培养、财务、设备等部门密切相连的。因此,要设置要一个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综合性管理部门,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统筹协调、有效衔接各职能部门学科建设职责,做到全校一盘棋,达到人、财、物资源的最佳使用,真正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制定有利于学科建设的人事和分配政策及科研政策,构建学科建设评估评价体系和以学科建设成效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学科建设阶段性目标及检查评估制度,找出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及时调整学科建设工作的重点,推进学科的发展,使学科建设工作保持管理上的连续性和规范性,营造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和产出重大科技成果的学科方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闫俊凤.生态学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J].高教探索,2014,(2):96-99.

[2]张保军.学术性――研究型大学的立身之本[J].中国高教研究,2001,(9):3-5.

[3]宣小红,等.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困境及消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39-44.

[4]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王红晓.如何发挥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先导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6):58-60.

[6]张红霞,高抒.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全面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