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1 17:13: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经营绩效的评价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效率 区域经济柳州
The application of DEA method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evaluation
Liang Hui
Abstract :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calculates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value of Liu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wenty years by using the C2R Model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furth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Liuzhou city and countiesfrom cross-sectional data and finds some problems exiting in Liuzho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d measures of the counties DEA effectiveness after thoroughly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effective factors ofDEA, providing decision-making support to those cities in transforming their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Keyword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fficiency; Regional Economy; Liuzhou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 数据包络分析在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0802LX057)
一、 引言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它不仅取决于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历史状态,还受到该区域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影响。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很多研究是围绕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展开,侧重于经济增长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研究及经济产出指标的测度和评价。但区域经济是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综合经济体,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当下,对区域经济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更要将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重视发展效率的评价。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柳州二十年间经济发展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并重点对2008年柳州市区及其各县的经济发展效率情况进行分析。
二、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 W.W. Cooper等基于“相对效率评价”概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在运用和发展运筹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主要依赖于线性规划技术、用于经济定量分析的非参数方法。DEA模型是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相对有效性的一种数学规划分析模型,通过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DEA可以得出每个DMU的综合效率。据此将各DMU定级排队,确定有效(即相对效率高)的DMU,并指出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主管部门提供管理信息。
假设有n个DMU,每个DMU都有m种类型的投入以及s种产出。用投入指标向量 、产出指标向量 分别表示DMU的输入与输出指标,其中 。本文记选定的DMU为 。 模型对偶线性规划问题表述如下:
s.t.
式中 为权重, , 为松弛变量(Slack or Surplus)。解此线性规划得最优解为 、 、 , ,其经济含义为:
(1) =1,且 = =0,则 为 模型下有效,即在这n个DMU组成的系统中,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投入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的产出效果,也就是说DMU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生产。
(2) =1,且至少有某个 >0或者某个 >0,则 为 模型下弱有效,即在这n个 组成的系统中,若 >0,表示第i种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数额为 ;若 >0,表示第r种产出与最大产出值存在 的不足。
(3) <1,则 为 模型下非有效,即在这n个DMU组成的系统中,可通过组合将投入降至原投入的 比例而保持原产出不减。此时, 在相对有效行业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为: , 。由此,可以计算出 转为DEA有效时,各指标项与相对有效目标的差距。对非DEA有效或弱DEA有效的DMU进行投影计算,可在现有DMU集合基础上提出使其转变成DEA有效的改进方案,还可具体指出每个投入、产出要素应改进的程度。这对管理决策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信息。
(4)投入冗余率与产出不足率DMU中各分量的 与对应指标分量 的比值称为投入冗余率,记为 ,它表示该分量指标可节省的比例。同样地,设 ,则 称为产出不足率。
(5)若 ,表示 规模收益不变,此时 达到最大产出规模点; ,表示规模收益递增,且 值越小规模递增趋势越大,表明 在投入 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量,产出量将有更高比例的增加; ,表示规模收益递减,且 值越大规模递减趋势越大,表明在 投入 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量不可能带来更高比例的产出,此时没有再增加投入的必要性。
三、实证分析―对柳州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经济发展效率研究中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是评价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的关键,只有那些与决策单元最密切相关的输入输出因素才可以作为分析评价的指标。区域经济体的投入指标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人力、资本、资源三类,在选择输入输出指标的过程中考虑到柳州经济系统的特点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输入输出指标。输入指标有:职工人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额、财政支出;输出指标有: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些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系统的耗费与收益情况。
(二)决策单元和数据的选取
本文以纵向数据(1989―2008年)分析柳州二十年整体经济发展效率,再以横截面数据(2008年)分析柳州市区及各县经济发展相对效率。前者以年份为决策单元,后者以市区、县为决策单元,虽然决策单元不同,但目标一致。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从《柳州经济统计年鉴》整理,指标数值代入DEA模型,利用LINDO软件计算出经济发展效率值。
(三) 柳州经济发展效率纵向分析
将1989年-2008年柳州经济发展指标值代入模型运算,得出各年份的经济发展效率值及其它相关的定量数据,见表1。
结果分析如下:
(1) ,且 = = = = = =0的决策单元有13个,即1990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0-2002年及2004―2008年经济发展整体效率DEA有效,这十三年的 =1,规模收益不变,表明投入和产出已达到较为饱和的状态。
(2) ,但松弛变量不全为零的无,即不存在整体效率弱的DEA有效的决策单元。
(3) <1的评价单元有7个,且 <1,即1989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03年,各年整体效率非DEA有效,规模收益递增。
(4) >1的无,即不存在规模收益递减的决策单元。
表11989年-2008年柳州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值
决策单元
(四)柳州经济发展效率横向分析
从上述结果分析可知,柳州二十年特别是2000年后经济发展整体效率DEA有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各区域是否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评价分析。以下以2008年为例,在2008年柳州经济发展整体效率值DEA有效的状态下,以市区、县为决策单元,具体评价柳州区域经济发展效率。
各决策单元输入输出指标数据见表2。
表22008年柳州市区及各县经济发展指标值
数据来源:柳州经济统计年鉴(2009)
将表2指标数值代人DEA模型,利用LINDO软件计算出柳州市区及各县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值,见表3。
表32008年柳州市区及各县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值
结果分析:
(1) ,且 = = = = = =0的评价单元只有市区,即在这七个DMU组成的系统中,市区为 模型下有效,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投入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的产出效果。市区的 =1,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规模有效,其投入产出比已达最优。
(2) <1,六个县均非DEA有效。从投入方面来看,六县的财政支出均有冗余,说明财政支出规模过大,效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柳江、鹿寨、融安、三江四县固定资产投资有冗余,说明投资规模过大,利用率低,存在较大的浪费;柳城县和融水县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存在劳动力过剩现象。从产出方面来看,六个县均在财政收入指标上未达到有效水平,在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上也分别存在不足,未能达到最佳产出,存在较严重的利用效率低下问题。
(3) <1,非DEA有效的六县,规模收益递增,说明这六县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尚处于经济发育成长阶段,如能在现有投入的情况下适当地加大投入,通过规模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投入资源的相对利用效率,并找出产出中低效的环节,加以适当的调整,必定能促进其经济的较大发展。
(4)改进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 对于非DEA有效的六个县,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对非DEA有效的六个县进行投影计算,得出使其转变成DEA有效的目标改进值,结果见表4。
表42008年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目标改进值
四、 结论
本文利用 模型求解出二十年柳州经济发展效率评价值,其中有十三个年份资源获得了充分利用,投入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取得了最大的产出效果。但从横截面数据深入剖析柳州市区及各县的经济发展效率,可以看出柳州经济发展问题所在。以2008年数据为例,从纵向来看柳州整体经济发展效率DEA有效,但从柳州经济体各构成部分分析,柳州经济区域内部的经济效率差距问题较严重。七个区域中只有市区经济发展效率值DEA有效,规模收益不变,达到最大的规模收益产出点,其它六县均非DEA有效,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市区、县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差,发展不平衡。非DEA有效的各县既存在投入过剩又存在产出不足,这里的投入过剩不是数量上绝对的过剩,而主要是由于投入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相对过剩。其由于各县具体情况不同而又有其不同的原因,各县应引起重视,根据自己情况加以改善。
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提出改进各县使其DEA有效的目标值,从而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贡献。柳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科学地使用好有限资源,通过优化和协调,达到各区域DEA有效,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盛昭瀚,朱乔.吴广谋 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53-161.
[2]吴文江.数据包络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34-166.
[3]高亚春. 基于DEA的我国各地区经济相对效率评价研究[J]. 统计教育,2009(1):1-8.
[4]柳州市统计局.柳州经济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梁慧(1968―)女,广西柳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硕士。
关键词:企业 绩效评价 措施
一、企业绩效评价
1. 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
企业绩效就是企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它的经营效益和经验业绩。它主要通过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和经营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所取得成果和贡献。企业绩效评价它是以企业法人为评价的对象,它是通过评价企业的各种与经营有关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价,最终得出一个科学的结果,企业在绩效评价时主要用综合应用财务报表分析有关的数据。
2. 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
企业绩效的目的就是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的引导企业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第一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为出资者形式经营权提供重要的依据。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考察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使得投资者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避免投资者的投资主观性随意。第二科学的绩效评价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者形成监督力,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形成对于企业的经营者的监督,避免他们在经营企业的时候出现随意性,保证他们的企业管理科学化。
第三科学的绩效评价可以改变经营者的经营观念,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经营管理者强化他们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认知。
3.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基本指标。它主要包括八项基本的指标。它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第一层。
(2)修正指标。十二项修正指标是以对基本指标进行校正的辅助指标,它是绩效评价体系的第二层次。
(3)评议指标。它是绩效评价中实施定性评价的指标,是绩效指标体系中的第三层。
二、我国企业绩效分析存在的问题
1.评价指标都是以历史为基础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忽视了横向比较
我国的企业在绩效评价的参考上都是以过去企业的经营情况作为基数的,这样不利于绩效评价的真实性,因为一些企业经营情况不好的,他们的往年经营情况不景气,数据比较低,而在绩效评级接近的时候只需要进行轻微的经营改善就可以保证企业的绩效出现进步,而企业经营一直很好的企业他们的盈利水平一直很好,他们的经营情况一直稳定,而这样的绩效评价肯定与往年的的数据基本相同,甚至与往年的绩效评价还落后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经营。因此这样的绩效评价方式最终会不利于企业的评价科学,就会导致企业对于自己的经营情况不能如实的反应,造成国家对于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不能及时的掌握,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衡。
2.评价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失真,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绩效评价所依据的主要就是企业的材料数据,因此有的企业为了获取较好的绩效评价,他们会对于企业的材料进行弄虚作假,随意的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修改,造成绩效评价结果不真实。同时有的会计核算过程也为企业绩效评价弄虚作假提供空子,在会计核算企业财务的过程中他们由于会计制度遵守不规范或者核算的过程不严格就会为绩效评价不真实提供空子,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3.缺乏对管理者和员工系统培训
绩效评价需要企业的多层次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他们之间需要广泛的进行沟通,需要各层次人员站在企业的高度进行绩效评价信息供给,但是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汇总中,企业忽视它的作用,没有给予管理者或者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他们不能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知识,其结果是他们不能积极地投入到绩效评价的工作中来。
4.考核结果运用不当
现在许多的企业对于绩效评价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他们不重视绩效工作,忽视它的实质内容,在一些企业中在完成绩效评价之后,往往会计人员会把结果送到企业的管理者手中,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在评定企业人员工资等的时候他们还是依据管理者的态度,不把绩效评价结果考虑其中。
三、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政策措施
1.企业绩效评价应以横向对比为主、纵向对比为辅
对经营者经营业绩的考评,采用横向比较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后的管理需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的横向评价体系,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指标的可比性,二是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为了增加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应以相对指标为主,如投资报酬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为了使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根据评价目的的需要,以全国企业的实际水平为基础,统一测算和颁布不同行业、规模、区域等条件下的评价标准值,作为横向对比的依据,确定不同企业在各自行业、规模、区域中的水平和地位。这种将相同条件下的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的方法,排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观努力的结果,使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2.企业绩效评价应将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企业的绩效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具有结合性,因为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都有缺点与优点,如果我们采取任何一种都不能很好的反应企业的绩效评价,对此我们要加强对于他们的结合,根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现状,应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通过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得出基本评价结果,再利用定性评价指标对基本评价结果进一步进行校正,弥补定量评价方法的不足和缺陷,使最终的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更加接近其真实水平。
3.综合运用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在评价机制方面,针对在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所组成的网络型组织结构,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网络的稳定性特征、互动关系以及网络关系的紧密性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在于分析网络特征对评价的影响,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情况,并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利益相关者在所形成的价值网络中的信息分布情况及对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信息分布的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以及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通过信息的交流,围绕绩效评价所形成系统的信息熵的变化情况,分析信息交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4.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培训机制
绩效评价使企业所有人参与的一项企业制度,它需要企业所有人员对它有所了解与认知,因此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他们的绩效评价能力。首先,通过企业工会等组织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对于绩效评价方法的了解。其次培训企业的管理者,让他们明白绩效评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最后积极增强员工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秦境泽 浅谈企业业绩评价 《管理观察》 2011年第30期
对公司进行财务绩效评价可以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评价绩效可以从许多方面加以衡量,现有研究大多是采用企业获利率、营业额成长率、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率或资产回报率等财务性指标作为衡量绩效的方法(Li & Atuahene-Gi-ma,2001)。1990年Robert S.Kaplan和David P.Norton注重股东和客户这两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美国12家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后,于1992年提出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这一战略绩效管理理论。安迪·尼利和克里斯·亚当斯(2002)为了从多方面来评价企业的业绩,强调利益相关者价值的重要性,而提出了绩效棱柱法(Performance Prism)。申嫦娥和王晓强(2003)针对“平衡计分卡”多因素综合评价要利用人们的主观判断以及评价结果的模糊性,提出了模糊综合绩效评价法。杨金辉、赵晋、马添翼、孙延风(2008)提出了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的PCA-SOM模型法。肖彦和毛小芬(2010)利用突变级数法去评价企业绩效。科学评价企业财务绩效,对各公司管理层和董事部门都非常重要,管理者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可以更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融资等进行合理分配规划;董事部门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可以更了解管理者管理公司情况,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对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复杂评价系统,不能单一通过几个财务指标去分析,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反映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该指标体系中,建立一个量化的评价方法,直接进行量化比较。基于此,在参考国内外财务绩效评价中,本文给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优选理论逐层逐级比较排序,最终评价企业绩效。该评价方法能够将各层各指标之间都联系起来,通过数据量化,逐步反映到最终财务绩效评价中。
二、上市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评价公司财务绩效,本文从企业规模、经营能力、经营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其他相关方面去综合考虑,对每个一级指标,再下设具体若干个二级指标去反映。通过建立这种多层次多目标财务绩效指标体系,评价公司财务绩效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一,经营能力。经营能力是企业内部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在内的经营战略与计划的决策能力,以及企业上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能力的总和。通过引入经营能力,能够观察经营目标实现和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情况。
第二,经营安全能力。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平衡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博弈。
第三,盈利能力。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的主要是为了使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
第四,发展能力。考察企业在未来扩大规模,扩宽市场,壮大自己的潜在实力。
第五,企业规模。规模经济原理广泛应用在各公司战略管理中,在规模内部经济和规模外部经济作用下,企业都十分重视各公司的规模状况。企业规模的大小也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选用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中划分企业规模的指标。
第六,其他因素。影响企业财务绩效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组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等。
四、实例分析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首先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该指标体系,构建了多层次多目标的模糊优选评价法。本文选取了7家纺织类上市公司,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财务绩效比较评价,进行实例验证。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对不同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对比评价,还可以对同一公司不同年份的财务绩效进行纵向分析评价。通过横向评价,可以了解本公司的财务绩效在所处行业中的状况,分析优、劣势各在哪方面,从而制定公司新的经营管理策略;通过纵向评价,可以了解公司财务绩效改进状况,有没有实现预期效果,调整方向是否正确,尚需继续实施哪方面的改革。此外,管理者通过制定计划,采用模拟仿真技术,运用MATLAB等统计工具软件,对各个指标变量进行调整设置,仿真预期财务绩效情况,有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经营策略,提升公司竞争力。后续研究可以通过扩大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定性定量指标,扩大指标范围,并对定性指标先予以量化,根据本文构建的评价方法,可以直接综合全面评价公司经营管理绩效情况。
参考文献:
[1]姚铮,金列:《多元化动机影响企业财务绩效机理研究:以浙江民企雅戈尔为例》,《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2]支晓强,戴璐:《组织间业绩评价的理论发展与平衡计分卡的改进:基于战略联盟背景》,《会计研究》2012年第四期。
[3]罗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ons)著,张文贤译:《战略实施中的绩效评估和控制系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彼得·F·德鲁克,李焰、江娅译:《公司绩效测评(《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任红焱:《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财会研究》2009年第2期。
[6]陈守煜:《多目标决策系统模糊优选理论、模型与方法》,《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刘金禄:《二元对比法优选水库正常蓄水位》,《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2004年7月
[8]Kaplan.R.S,David.P.Norton: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
【关键词】绩效评价 方法 探讨 选择
自从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我国的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制度性的变革,各个企业进行了资产调整与结构重组,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近年来世界经济朝着一体化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不断加强,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有力保障,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的缺点不足,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不能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公平准确和评价企业的综合效益,建立新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是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 、公司绩效评价的简介与意义
“绩效”这一词汇最早来自于英语词汇中的“performance”一词,早时候他被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被翻译成“业绩,效益”可以解释为: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或者已经被做完的工作;瞩目的成绩,由于做某项事业取得的成就。绩效可以被解释为一个过程也可以被解释为一个工作过程后产生的成绩或者结果。
企业的绩效评价是通过借助统计学或者运筹学的原理,运用一定的指标系统与统一的评价指标,通过某一程序进行定量的对比分析,来评价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与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对企业与企业员工的成绩给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人才备受重视,人力资源日益发展的现代企业里,做好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对人力资源的工作业绩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依据,只有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就是一个经济组织,这个组织是由不同的成员组成的,对每一名成员的工作表现、工作结果与他们对企业做出的贡献进行评价管理,根据评价结果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管理制度,表彰先进者,惩罚落后者,是对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励,也是对企业的人才资源良好储备的维护。在人才资源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绩效评价制度是企业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必要手段。
在企业绩效评价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引起了社会人们的关注。
二、企业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1、绩效评价系统不完善。
公司的绩效评价涵盖了:绩效计划、绩效实行、绩效监督与控制、绩效考核与反馈等等,然而现今的国有企业没有把绩效评价简单地理解为绩效考核,以考核的方式对企业的绩效进行单一的评价,使得企业的绩效评价制度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 ,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没有严密的制度体系,缺乏可操作性,一般的绩效计划都是由单个人来完成的,评价人与被评价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评价缺乏客观性与公正性。
第二 ,一些企业简单地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评价工作的目的,对于绩效评价运行中的宝贵的反馈信息视而不见,这样就使得绩效评价的作用发挥大打折扣,失去了绩效评价的意义。
2、绩效评价的动机不科学
正确的公司的绩效评价应该有多元目标,应该涉及到企业职工的责任分配,职位的分析,职工的培训,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经营方式的优劣等方面,实行绩效评价的目的是要深刻认识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究解决的方法,以此解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不断改进企业的经营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现实中的一些企业把绩效评价简单地作为企业员工晋升的依据,根据员工的绩效评价成绩来决定实行对应的奖励或者惩罚措施,这样的动机无法实现绩效评价活动的意义。
3、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
第一,缺乏一致的考核指标。一般的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都是从上到下进行的,在没有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做出分析与分类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实现一个评价标准,这就自然导致了评价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例如:同样的工作量,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往往比技术含量低的岗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更高级的技术,更多的时间,如果这部分明明完成了工作,结果因为超时或者超成本,被给予不公平的评价,就会导致该岗位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锐减,导致权力之争或者推卸责任,甚至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第二,考核过程不实际。虽然在一些企业内部已经制订了具体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但是却没有将这些制度或者标准真正地付诸实践,多数表现在开始时满腔热血,在平时中却表现得十分懈怠,只是在年末对结果进行评定,这样就会使员工在常规的工作中出现放松、懈怠的现象,在最后的年末总结中,没有科学的依据可言,仅凭关系或者印象打分,这样的绩效评价工作失去了实际意义,一切流于形式。
第三、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是对员工进行评价的准则与指标,然而现在一些企业中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的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体系,例如:岗位业务素质、学习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沟通能力、同事之间的关系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标准,但是,现实的企业只是将其中的业务能力与工作成绩简单地作为评价的标准,失去了公平性。
三、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的优化措施
首先,根据企业的类型与现状进行客观评价与管理
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经营项目与经济目标,各个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方式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与管理制度。
例如:铁路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应该基本从日常工作人员的出席情况、铁路的建设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施工成本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流动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其次,以资金流量为基础进行科学评价
流动资金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设置资金流量指标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收入状况以及债务偿还能力进行评价,可以运用:销售现金比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及主营业务收入现比率等指标。
再次,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综合评价
企业的绩效评价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要顺应经济的发展形势与国家的制度规定。企业要采取全面的、全方位的权重评价标准。
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主体建立合适的评价权重标准,应该给予更多的评价主体更多的权利,具有代表性的评价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投资人、企业自身等,而且不同的评价主体要实行不同的评价指标,设置全面的权重体系,还要指明不同权重体系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等,以适应不同的评价主体,在对公司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时,也要对对应的权重体系进行公布,提高绩效考核的透明度。
总结: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举措,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企业才能清楚地看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才能制定科学的建设目标,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为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宛竹.如何从绩效考核走向绩效管理,[J] 中国劳动,北京:2002年第2期,P3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多,孙永风、李垣(2004)指出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中最活跃的两个领域分别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不断拓展和评价方法技术的完善与创新。总体而言,当前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
1.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维度进行评价。Bernadin(1995)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感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基于这一思想,C.K.Prakalad and Gayr Hmael(1990),理查德.S.威廉姆斯(2003)都认为应以表现企业经营结果的经济效益(achievement)来体现绩效,并认为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反映组织绩效的全貌。
经济效益的评价中,从Donaldson Brown (1903)将投资报酬率法发展成为一个测评部门效益手段的杜邦分析系统后,杜邦体系一直在财务绩效测评中居统治地位。当前研究中,赵丽琼、柯大钢(2009),王大飞、曹佳(2010)等应用因子分析法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李婧、邓晶(2009),邵祥理(2010)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这些研究都以杜邦财务评价为基础,主要借助财务性指标和多元统计方法以财务的测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2.以效率为主要维度进行评价。Murphy(1990)认为绩效是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Campbell(1990)也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受此观点影响很多研究关注企业绩效的过程性,一般采用效率和生产率的变动体现绩效。效率一般指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来源于要素投入量和要素利用效率,部门或组织所有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利用效率度量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它包括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代表了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产出的作用。
从当前的效率研究看,外文文献中对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与产业层面的技术效率测算及差异分析,也有不少研究对这一层面上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Subal C.kum-bhakar(1999)、Rafael(2000)、Liao H(2003)等分别就不同区域的农业、造纸业、制造业等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国内方面,杨力(2011),刘秉镰(2010)对我国钢铁企业绩效进行了估算测度 。庄玉良(2009),解百臣、杜纲(2010)、汪旭晖(2009)分别用物流上市公司、火电类上市公司、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效率和生产率的变动来反映企业绩效状况。
3.考虑了绩效的过程性,从内部过程和经营结果结合体现企业绩效。Andy.Needly(2002)等认为绩效是效率和效果,是体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很多研究尝试体现这一思想:①刘克、杨雪(2010),张伟、袁显平(2011)提炼了体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偿债能力、扩张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的经营业绩综合评价体系,在结果性指标中加入几个单因素的效率指标如:人均产出、单位资产投入收益率、库存周转率等表示效率方面。②陈培友、师瑞涛(2011)基于EVA对我国19家煤炭上市公司2009年的经营业绩进行了评价,EVA综合了公司的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因而能较好的反映公司资本经营增值的状况。③王韬(2010)、张浩(2011)都使用平衡计分卡来分析企业的经营业绩问题,平衡计分卡用顾客满意度、内部程序、组织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来补充财务衡量指标,综合反映绩效的主要内容。④徐光华等(2007)构建了时钟业绩测评模型,将经营、财务和社会业绩统一到战略业绩测评标准。池国华(2006)指出业绩测评系统设计需遵循权变观念、整合观念、系统观念。温素彬、薛恒新(2005)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选定企业业绩测评标准并构建三重业绩测评模型。
4.关注了企业绩效的外部性,强调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结合。任何经济活动都具有其外部性,很多学者关注了企业经营的外部影响。荣莉(2010)从低碳经济角度出发,在财务业绩的评价体系中增加衡量其安全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程度的指标。构建了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体系。黄世英(2010)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建立业绩评价体系,涵盖了社会贡献、员工贡献、资金贡献和公司贡献四个方面。温素彬、薛恒新(2010)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选定企业业绩测评标准分别从战略、流程、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三重业绩测评模型。
二、当前经营绩效评价问题的评述
一、利益相关者对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偏好
(一)政府
政府获得企业的经营利益,主要的方式是税收,因此政府关心的是企业的纳税能力。国家的满意度,通常表现在税率和纳税额、纳税及时性两个方面。另外,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加入公益项目投资、安置弱势群体数量的指标。
(二)股东
股东和企业的经营利益直接挂钩,是企业资本的持有者,同时也是风险的承担着。为了企业发展,股东关注企业所有的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资和收益。另外,股东也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设计的指标。从指标的类型看,股东关注的指标主要是股东满意度和股东获利能力两个方面。
(三)雇员
要想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就必须满足雇员的需求。在企业中,技能较高、技术较强的员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成败。在当今时代,知识和技术发展迅速,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雇员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和工作满意度密切关注。
(四)顾客
站在顾客的角度,顾客想要得到的是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因此,顾客的满意程度和产品的服务、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应该保证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交付时间的及时性,从而才能保证产品的优势。因此,企业在产品质量、交付时间、价格管理上的控制,都是为了得到顾客更多的满意程度。
(五)债权人
债权人和股东的角色类似,都是企业的资金提供者,因此也会关注资金的安全性。不同之处在于,债权人对资金借贷利息的获得感兴趣,会担心借贷资金的拖欠和破产损失。所以,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指标是满意度和财务杠杆的获利能力。
(六)供应商
一般情况下,在利益相关者中总会忽略到供应商的存在。然而对企业尤其是制造领域的企业而言,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企业只有保证原材料的供给,才能保证正常生产,使库存量较低,减少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越低,生产成本就越低,从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一)和政府有关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政府能够通过政策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进行扶持。因此,在制定和政府有关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企业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缴纳税款是否及时、足额。第二,企业在经营运作中是否利用了国家的优惠政策。第三,企业是否能够理清和政府部门的关系。
(二)和股东有关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股东最关注企业资本投入的收益情况,可从当期收益指标和长期收益指标来评价。在当期收益指标上,常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收益情况,其计算方法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对于上市公司,多采用股利支付率来表示收益的分配,计算方法是: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100%。对于长期收益指标的评价,主要在于利润和资本的积累。
(三)和雇员有关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雇员管理的目标,是提高雇员的满意程度,从而促使雇员对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和雇员有关的经营绩效评价,主要参考雇员的满意程度和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在雇员满意度上,使用流动率作为评价指标,计算方法是雇员流动率=(人才辞职数/雇员总数)×100%。在雇员对企业的贡献上,使用雇员生产率作为评价指标,计算方法是雇员生产率=当期销售收入/职工人数。
(四)和顾客有关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和顾客相关的经营绩效评价,主要是衡量企业满足顾客要求的满意程度和顾客对企业的贡献。在顾客的满意程度上,评价指标是客户保持率和客户获得率,计算方法分别是:客户保持率=(当期客户与新增客户之差/上期客户)×100%,客户获得率=(当期新增客户/上期客户)×100%。在顾客对企业的贡献上,评价指标主要是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利润率,计算方法分别是:市场占有率=(本期产品销售额/本期产品市场销售总额)×100%,客户利润率=(客户净利润/客户服务成本)×100%。
(五)和债权人有关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债务资本的收益,反映的是债权人对于企业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显示了债权人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因此可以用负债收益率作为评价指标,其计算方法是负债收益率=(企业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负债比重。该指标从侧面上,能够反映出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利用情况。负债收益率越高,说明财务杠杆的利用越好。但如果收益率过高,就会在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六)和供应商有关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和供应商有关的评价指标能够考核企业和供应商对合同的遵守情况,从而维持两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货款支付及时率作为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为:货款支付及时率=(当期拖延支付货款/当期支付总货款)×100%。另外,通过供应商价格和市价比,能够反映出供货商对企业的贡献率。
关键词:企业绩效;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采取特定指标体系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按照相应的统一的评价标准,在通过一定的评价程序后运用定量定性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及经营者业绩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通常将企业绩效评价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部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就是指运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主内容就是财务指标的选取、建立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等,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针对财务范畴进行的评价,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区分非财务指标有可以使得绩效评价的层次性比较突出;由此可以推断出财务绩效评价是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核心的部分。本文仅从财务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经营效益,不包括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
一、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一)主成分评价法
潘淡和程小可(2000)的研究中通过你借鉴财政部与中国诚信公司的财务指标体系,建立了包括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率等9个财务指标在内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选取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1998年的30家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史本山等(2005)的研究当中把我国上市公司按照他们的主营业务范围分划分成17个行业,并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了包括10个财务指标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以全国上市公司1996一2002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进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二)因子分析评价法
徐国祥等(2000)研究中通过构建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性、资产管理能力、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状况等六方面指标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因子分析法的运用对沪深两市812家公司的1999年和1998年的财务业绩做出了综合评价。冯根福和王会芳(2001)的研究中指出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反映的是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评价需要和目的,他们提出了一套从多角度分析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选取的28家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所得出的绩效评价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杜龙波和黄业德(2010)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选取的33家鲁中地区的上市公司的有关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得出其因子得分,从而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三)熵值法
朱顺泉等(2003)的研究中采取了包括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等五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财务指标进行了客观赋权,使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了合理的评价。杨贺等(2004)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对上市公司进行经营业绩评价。陈艳艳和张瑞龙(2007)在充分学习了熵权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所持选取的财务数据构建出了熵权法评价模型,充分运用了Excel的功能实现了对公司经营效益的动态评价。胡玉柱等(2008)选取了50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作为其相关研究的样本并在其中应用嫡值法模型对样本公司的2005年和2006年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评价得到的结果与总资产利润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检验,验证了这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层次分析法
杨淑萍和赵秀娟(2009)的研究在平衡计分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的绩效指标划分为财务和非财务两大类,通过内部经营流程、客户与银行财务、学习和成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研究并选取了商业银行为样本按照选定的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对样本进行了综合的评价。吴润衡等(2004)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议的方法对各指标判定等级标准,然后得到评价的隶属矩阵,最后采用多因素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对目标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温素彬等(2009)的研究中提出了以企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等三重绩效的共生模式和矩阵式评价指标体系,以权变理论为基础构建出企业三重绩效的层次变权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对三重绩效能够进行均衡化处理,最后使得绩效评价能够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以及决策相关性。
(五)经济增加值评价法
王国顺和彭宏(2004)的研究采用的是我国A股市场的非金融业的1051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EVA和传统财务绩效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判断EVA方法是否具有有效性。结果表明,运用EVA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的结果与传统财务绩效指标在绝对有效性上是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相对有效性上却与传统的绩效指标表现出相对一致。王宗军、杨琳(2005)的研究选用了在沪市仅发行A股票的607家上市公司,以2002年的财务指标数据为样本,选取的因变量是公司市场价值,自变量是传统财务指标和EVA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的结果表明,EVA评价法能够较好地解释出公司市场价值,而且EVA评价模型评价价值创造公司的绩效的效果更好。池国华和张智楠(2008)在结合中国企业环境的情境下深入探讨EVA在价值管理领域的应用,指出了思腾思特公司所提出的调整事项其自身的高额管理成本及其复杂性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EVA的推广,该篇文章对会计事项的调整和计算的资本成本中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马方和赵金杰(2010)通过对EVA评价方法在推广的分析出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即资本性的收入和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问题,并指出由于以上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EVA考核指标的推广应用,并且支出目前已有多个省(区)向国资委正式提出申请,并指出应当暂缓实行该考核评价办法。
(六)平衡计分卡法(BSC)
吕鹏(2002)通过以在平衡记分卡法分析作为基础,提出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方
法的改进的建议,同时文章中也指出了BSC方法的缺存在点并提出在借鉴BSC评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宋文武和胡国良(2007)在着重分析了国内平衡计分卡在很多企业实施失败的原因后,文章指出了BSC方法只是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平衡的理念,并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不能生搬硬套,反而是要在能够充分理解BSC方法的理念的基础上,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打造一套“合身”的绩效管理体系。田俊芳和卢杨(2007)分析了A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有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对A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平衡记分卡的案例研究指出BSC在企业中成功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反复摸索和尝试。曹阳(2009)通过对比分析了国内众多企业的平衡积分卡方法实施失败的原因,指出了平衡记分卡的实施过程,即是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评价实施、评价面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和绩效改进指导等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够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二、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前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l)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大多研究是基于对指标内涵的理解或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而评价指标的选取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弥补这一不足。
(2)在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上,大多数的研究采用的是某一种主观赋权或客观赋权的方法,在研究中如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赋权方法,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分析不同赋权方法在评价中的不同侧重点,进而分析上市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资经验与投资偏好做出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温素彬,黄浩岚.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J].会计研究,2009(4):62-68
关键词:沃尔评分法 商业银行 绩效分析
金融行业繁荣与否是经济实力的软体现,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四大产业之一,在金融业中的重要性位于证券业、保险业以及信托业之上,也就是说,银行业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不断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导致银行业内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在业内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及时发现和改正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该银行在业内的竞争力,这不仅是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和债权人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其他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情况。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以来,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家开始结合金融企业自身的特点,对金融企业的经营绩效展开研究,提出了众多缤纷复杂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总体而言,这些金融企业经营绩效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为单纯的财务指标的企业绩效分析评价方法,另外一类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分析评价方法。
单纯的财务指标绩效分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经济附加值和沃尔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作为最早的企业绩效分析评价方法,其主要理论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借助于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对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经济附加值主要是对不同资产所面临风险程度的不同程度赋予不同的资本成本,以此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沃尔评分法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它的主要理论是对相互之间没有逻辑关系的财务指标赋予相对应的权重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它打破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只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的框架,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更加全面整体的分析。
随着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发展,学者逐渐发现仅靠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绩效并不客观全面,于是,开始展开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其代表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骆驼评级体系(CAMELS)和平衡计分卡(BSC)。骆驼评级体系从资本充足率及变化趋势、资产质量、存款结构及偿付保证、盈利状况、人力资源情况等五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尤其是对过去人们所忽略的管理水平以及市场风险敏感度进行分析研究,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企业的资产质量,这也是企业绩效分析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张欣(2012)运用CAMEL评级体系,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流动性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平衡计分卡涉及企业内外部方面的绩效分析和评价,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目标、做出决策提供依据,也能够为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所希望看到的信息,李宋岚(2010)应用平衡计分卡对银行经营绩效考核进行研究。平衡计分卡对于企业内部实施的条件也比较严格,只有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应用这种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
单纯的财务指标绩效分析方法中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格外重视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企业其他方面的绩效分析的程度不够,并且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经济附加值主要是站在公司股东的立场看待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没有为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希望看到的全面的经济数据。所以,人们很少单独采用经济附加值进行金融类企业经营绩效分析,经常把经济附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评价。非财务指标能够更加整体全面地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也存在着非财务指标很难量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很难看出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着何种影响作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非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很难确定衡量标准。这对于学者未来研究和完善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分析评价来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每一家企业对于非财务指标所制定的标准不尽相同,如果采用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很难对这些不同的标准进行调整,那么这些标准所形成的非财务指标进行的经营绩效分析以及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客观以及不准确的问题。
财政部在2011年颁布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对金融企业财务指标的权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对于学者研究采用沃尔评分法对金融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研究提出了具有参考性的依据。因此,为了避免非财务指标所带来的不客观现象的出现,本文选取了十六家国内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十六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对其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资产质量以及经营增长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经营绩效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及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沃尔评分法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权重的确定
(一)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能够对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构建相对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借鉴财政部在2011年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以及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成果,将企业经营绩效的分析评价分为了四个方面,即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资产质量以及经营增长能力。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收入比、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十个财务指标来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情况,选取这些指标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而且被采用的频率比较高。
在盈利能力方面,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上市商业银行的自有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以此来分析评价股东所投入资本带来的经济利益回报。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上市商业银行所拥有的总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回报。这两个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出商业银行自有资产以及借入资产的盈利水平,满足股东以及债权人所希望看到的资料数据。成本收入比主要是对上市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本赢得的经济利益的反映,现今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为利息收入,而国外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并且,非利息收入几乎不耗费银行的资本成本,所以说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可以相对应的带来成本收入比的降低,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三个财务指标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中应用比较广泛,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在偿付能力方面,根据银监会所规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试行办法选用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这两个财务指标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分析。只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满足国家所制定标准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其盈利能力中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研究才有意义。如果资本充足率过低,而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过高,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就失去了可靠性和客观性,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在资产质量方面,选用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它们反映了企业所拥有资产的质量管理水平。只有在企业的资产质量保持良好的情况下,其盈利能力中总资产报酬率的研究才有意义。如果一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率较高,而其总资产报酬率也较高,那么该家商业银行能够回收的应收账款就会较少,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流紧张、流动性偏低,也就是说,尽管该家商业银行拥有较高的总资产报酬率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其盈利水平。但是,如果该家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高,也就是说预先预料到所发放的贷款不能如期回收而计提了适当的贷款损失准备,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不良贷款率对于该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降低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影响。
在经营增长能力方面,选用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会计期间内所拥有总资产的扩张速度,在考虑其总资产增长速度的同时,也要考虑该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如果资产质量不良好,总资产的扩张也就没办法给商业银行带来所期望的收益,流动性可能并不会如期提高。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考虑净资产收益率,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不增加股本的情况下,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速度大致是持平的。在考虑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同时也要考虑成本收入比,如果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较高,而其成本收入比来说较低,则说明了该家商业银行赢得经济收益所耗费的经济成本较低。
(二)权重的确定
参考财政部在2011年的关于银行业财务指标权重的规定以及相关论文中的研究成果,经过比较分析,从而得出财务指标的权重。财务指标权重见下页表1。
三、沃尔评分法在商业银行绩效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十六家国内上市商业银行,收集2013年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财务数据,采用沃尔评分法,通过财务指标的得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计算分析。
(二)研究方法
1.财务指标得分。沃尔评分法中财务指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正指标数值越大,财务状况越好,而逆指标则是指标数值越小,财务状况越好。将十项指标进行分类,其中正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逆指标有成本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
正指标财务指标得分=权重×实际值/标准值
逆指标财务指标得分=权重×标准之/实际值 (1)
2.标准值的确定。标准值可参考行业平均值、竞争对手水平、国家有关标准,本文选择行业平均值作为标准值,查阅行业统计数据,标准值见表1。
3.实际值的确定。各项财务指标值均来自于其所披露的财务报告。
4.计算综合得分。
盈利能力指标得分=净资产收益率得分+总资产报酬率得分+成本收入比得分
偿付能力指标得分=资本充足率得分+核心资本充足率得分
资产质量指标得分=不良贷款率得分+拨备覆盖率得分
经营增长能力得分=总资产增长率得分+净利润增长率得分+营业收入增长率得分
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盈利能力指标得分+偿付能力指标得分+资产质量指标得分+经营增长指标得分 (2)
(三)结果分析
以2013年财务数据为依据编制财务综合评价表,其经营绩效情况见表2。
根据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7家银行综合评价得分高于100,说明这7家银行财务状况较好,经营绩效较好。大多数商业银行存在着成本收入比偏高的情况,也有不少商业银行面临着不良贷款率高于标准值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必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获取经济利益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内竞争力。其中宁波银行绩效综合排名第一,交通银行排名最后。分析宁波银行财务指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对它排名第一贡献度最大,说明该银行盈利能力及增长能力较强,获利付出的成本较低。而交通银行评分最高的财务指标是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说明该银行偿付能力较强,资金利用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