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1 17:1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音乐教学特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理工院校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调整与更新
音乐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理工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具备广博的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作曲理论的功底,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形象、情感特点、风格特征、曲式结构以及作品的创作思想、美学意义都有全面的了解。演唱、演奏技能也是理工院校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主体性知识和技能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
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因此音乐教师要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法、游戏法)、语言性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为了更好地将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联系,音乐教师还要有效地选择音乐教学模式。国内目前关于音乐教学模式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以教育目标为分类理论依据的教学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以音乐学和教育学理论观点为依据的教学模式:审美哲学模式、审美心理学模式、审美发生学模式、认知心理学模式。当前,我国对于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趋向多元化、多样化、合作化,选择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音乐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音乐实践的发展。由此看来,掌握并灵活运用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具有一种开放的、发展的心态,具有求新变异、不断变更的积极意识,不断超越自己现有的状态,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理工院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特色
教师不断掌握知识、更新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其更好地运用在教学上,理工院校的音乐教学是具有独特性的,它更需要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探索。
作为理工院校的音乐教师,面对的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其教育宗旨除了通过音乐课程和实践的学习锻炼,使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修养、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运用音乐的想象激发科学的想象,运用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以外,教师要清楚的了解理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如他们的思维侧重逻辑、论证,属于收敛型的思维状态,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正是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不断弥补的,因为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可以极大地丰富人的想象力,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不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尝试、探索和构造,这对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出了鲜明的创造意识。音乐的基本材料——音响,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在人的右脑中激活联想、想象而产生出丰富的音乐艺术形象。由于音乐材料的自由性、非语义性、非可视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使音乐艺术具有模糊性和极大的包容性,因此给人们理解与演绎音乐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音乐思维是擅长形象、幻想的,音乐想象能为科学幻想插上翅膀。一个长期得到音乐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习惯的理工科学生,势必在今后的科学创造中大有作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根据以上特点,笔者认为,理工院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特色应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工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反映出来的思维模式注重理论的共性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形成。音乐的审美是感性的体验,是听觉的感受和心灵的体验,不需要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去理解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评价音乐。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以引导者为主,让学生能畅游在自己精神的幻想之中,用音响唤起他们丰富、广泛的联想。
2、在教学内容上把欣赏、评价、比较综合起来,如把注重线性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与注重立体、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进行欣赏与比较等;把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如音乐与绘画、建筑的联系与欣赏等等;把各方面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维、立体的想象空间,激活学生头脑中丰富的想象。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多设计学生参与体验的环节,让学生扮演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4、在教学手段上,视听结合,灵活运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应是理工院校音乐教学特色之一。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通过多媒体造就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想象,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我们的音乐教学要充分围绕学生及理工院校的特点,找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与科学的结合点,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培养出开拓性的人才,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音乐教师心理结构的建构”部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张淑珍主编《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新世纪呼唤新型音乐教师”部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曹理著《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声乐发展奠定基础。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而且声音洪亮、整齐统一。而随着年龄增长,到中段年级学生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十愿意参与歌唱教学,到高年级愿意主动唱歌的学生更是跌至百分之三十以下。其原因很多,小学生生理发育是一方面,歌唱训练方法不当是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表达音乐情感,提高小学生演唱技能技巧水平,加强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及演唱技能训练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教师有效示范以引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歌唱技法尚处于刚入门阶段,因此必定少不了老师的引导和示范。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在教唱一首新曲时,要结合歌曲创作背景、意境及情感等进行示范演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逐渐认识、了解这首作品。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所要教学曲目的特色,如从歌曲语言上找特色、从节奏上找特色及从旋律上找特色等,再进行示范演唱,唱出独属于此曲的味道。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进行示范演唱时要富含感情,同时配上与歌曲相应的肢体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当然,教师在选歌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由于小学生大多处于变声期,因此对歌曲的选择一定要难度适中,切不可过于追求声乐技巧锻炼而置学生嗓音保护于不顾。
(二)正确姿势作根本
我国著名声乐学家沈湘曾说:“歌唱这一运动需要有良好的姿势。”的确,歌唱时不仅需要正确的技巧,更需要正确的姿势。好的唱姿对学习音乐尤其像小学生这样刚涉及音乐领域的人而言尤为重要,端正、自然、挺拔的姿势对学生增强自信、提高音乐技能有决定性作用。但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却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音乐教师在台上教学,很多学生则懒散地趴在桌子上,嘴巴一张一翕地随唱,没有表情,没有动作,无精打采。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身体端正挺直、肩膀放松,眼睛自然地平视前方,身体微微前倾,双手自然垂下,两脚自然分开。养成良好、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但给别人带来观感上的愉悦感受,而且有利于自身气息释放和控制,以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三)声情并茂造气氛
除了上述所说的几点外,情境创设至关重要。歌唱是内心的精神活动,歌曲演唱需要声情并茂地演绎以深入人心,以正确揭示歌曲的情感内涵,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每一个作品传达的意境是不一样的,因此演唱时需要不同思想情感加以诠释。在歌唱时,教师应注意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景育情的目的。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借助诸如多媒体技术、DV等现代教学辅助工作。如作者在教学时,时常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学生结合画面对歌曲内容进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并且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巩固教师所教的歌唱技能技巧,必须通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以景衬情,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关键词:小学音乐;家国情怀;民族文化;音乐素养;民族音乐;爱国主义
一、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发展可行性分析
中华民族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民族,中华儿女在经过世代接续奋进不断前行中,努力创造并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广袤的内容,还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以民族音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灵动鲜活的传唱方式演绎并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有效彰显了民族精神,是过去与当前形势下传扬优秀民族文化较好的方法与途径。而以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模式,恰恰能够在小学学生基础认知阶段,以丰富多样的歌谣教学与传唱模式,有效渗透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得民族文化与小学音乐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既有利于小学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有利于对于小学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积淀,能够使小学学生在深入接触民间歌曲及器乐的过程中,有效传播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更要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通过将民族文化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教育学生灾难来临之际,拿出中国人坚韧的民族精神面对灾难,共克时艰。因此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在整体基础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发展策略
( 一) 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素养;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
对于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过程来说,小学音乐教师可谓是扮演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对于小学学生来说,音乐学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并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而是以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有效满足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因而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者,更要成为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的引导者,以较高的音乐素养,启发学生音乐学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并通过明确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切实推动并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并参与相应的教研活动,累积各类民族文化素材和民族音乐知识,切实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从而加深自身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为有效推动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对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情况和喜爱水平进行调查,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设计中,以贴合小学学生生理可接收程度的教学设计进行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促进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二) 创设民族音乐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德育教学
要想切实提升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的成效,还需要引导小学学生深入到民族音乐教学学习的情时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正处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于外界的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和探知心理,正处于个体健全人格的培养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面向重大灾害时做出正确积极的反应。此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紧跟时代步伐有效结合实事,创设多元的民族音乐教学情境,在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强化小学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 三) 完善民族音乐教学设施;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
众所周知,民族音乐在传唱过程具有极其鲜明的感染力。但是在传统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音乐教师以播放音视频的形式,引导小学学生对于民族音乐进行学习和传唱。这种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小学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特色,也不利于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力量的感知。因而,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完善民族音乐教学设施,引导学生有效利用乐器感受民族特色,感知音乐文化,切实推动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乐器进行学习和体验,在有效增强对于民族音乐学习体验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在音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家国情怀及民族精神的品鉴,进而有效促进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推动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音乐理论及曲目传唱方面的教学,还应注重对于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和培养,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传唱民族歌曲和体验民族乐器的过程中有效增强民族意识和大局意识,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切实强化学生民族体验感荣誉感的同时,深化对于小学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念和目标取向,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品鉴能力和情怀感悟能力,切实提高综合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董万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4).
关键词:三少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感受;弘扬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三少民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三少民族”是指生活在我国北方严寒地区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其中,鄂伦春族自称“奥老浅博耶”,意为“山岭上的人们”。鄂温克族,其族名原意为居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达斡尔”意为“开拓者”,达斡尔族是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三少民族”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理区域是: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三个自治旗。这三个民族都崇尚自然、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形成了以自然界万物为美的审美意识。在这种审美意识的引导下,“三少民族”的传统音乐中,除了歌颂和赞美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和赞美英雄人物之外,大量的传统音乐是歌颂和赞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山水草木的。
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民族音乐兴趣不大,对三少民族音乐更是知之甚少,培养学生学习三少民族音乐的情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如果通过学校音乐教学不能让学生喜爱我们民族的音乐,甚至于在学生的心中没有建立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情感,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能够算作成功的教学吗?正因为如此,《标准》不仅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和丰富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而且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列为音乐课程目标之中。因此,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成为弘扬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音乐教师也成为这一阵地的引领者,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
今年10月我参加了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我参赛的教学课题就是一首鄂伦春族小唱《高高的兴安岭》,深受学生喜爱。而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课本音乐的被动教学,轻学生生活音乐的主动学习。新课标实施后,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及歌乐曲在教材中也有体现。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便于了解音乐文化的主干,同时也具备了基本的音乐文化修养。但音乐世界就如一个浩瀚的海洋,要让学生对音乐艺术有个较全面的整体的认识,选材必须具有有广泛性。这正如一个孩子,光粮细粮,其营养是不全面的,也会造成发育不良。要使学生对三少民族音乐的审美活动以及对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认同,就必须在音乐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创新。
一、融合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将经过整理的三少民歌、民族歌舞及民族器乐演奏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综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或是引导学生在演唱三少民歌的基础上,学一些简易的民族舞蹈动作,鼓励学生边歌边舞即兴发挥;或是当学生会唱歌曲后,在教室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唱、奏、舞的综合音乐活动;或是向教室外延伸课堂。例如,我在讲授鄂伦春小唱《高高的兴安岭》时,让学生欣赏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演唱的《高高的兴安岭》,为学生介绍这个合唱团的小朋友,欣赏鄂伦春人生活片断,让学生了解这个勇敢、勤劳的民族,学生学习简单的鄂伦春语为歌曲伴唱。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三少民歌的“生活性”,让学生喜欢学习、自主学习。
二、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乡音乐教材中三少族特色的音乐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传递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鄂伦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鄂伦春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俗语说:“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感受并了解三少民族音乐、舞蹈及风土人情。在熟悉歌乐曲后,让学生进行模唱,并创设音乐情景,利用多种方式编创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像能力。用打击乐模仿马蹄声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三少民族人民的生活。
三、以实践探究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为教学方式。
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比较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各类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音乐课上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课后学生反映很好,说道:“原先自己只喜欢流行歌曲,通过自己的学习,才知道原来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竟有如此的魅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们把师生采风得来的音乐作品进行挑选,适当改编,引入我们的课堂,让其既不失音乐的本土化特点又易于学生学习演唱,加快了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在学生中的传播。为学生提高民族音乐鉴赏能力提供了舞台,也为他们在今后的音乐之旅中关注三少民族音乐作了有益的尝试。
四、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多渠道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学校的音乐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校外的民族音乐活动也是传播和实践民族音乐的重要渠道。学校应积极组织师生走向社会,例如参与我们呼伦贝尔市举办的三少民族节庆、广场民俗活动,参加社会各类民歌、民族舞蹈及民乐演奏比赛等活动。利用这些场所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和舞台,又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感受、学习、弘扬三少民族音乐文化。
通过三少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学生大大改变了过去漠视或不太接受民族音乐的状况,学生不仅能够接受民族音乐,而且对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达斡尔族三个少数民族也有了细致的了解,许多学生已经喜欢上了三少民族音乐。学生学习音乐、学习民族歌舞、民族乐器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生歌唱、舞蹈、演奏等综合能力得到加强,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民族情感得到培养。使爱祖国的情感从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中萌发并得到升华,进一步产生了对家乡、对民族、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和热爱。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多元文化;渗透
新课改对小学音乐的教学理念强调“积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融合多元文化”,具体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促进小学音乐的教学中真正做到和多元文化融合。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正式接受音乐教育的开端,所以,对小学的音乐教育中,老师肩负着重要任务,如何在音乐教育中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培养音乐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并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就成了老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的现状
(一)多元化的小学教学中往往重点偏离。音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渗透,重点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来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体验,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懂得尊重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并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渗析来全面了解世界音乐中鲜明的文化特征。而现实中的小学音乐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渗析,一般来说,普通的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根本没有落实到位,要么是注重对音乐本身技巧的培养,要么是只仅仅注重其他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简单赏析,没有做到中外音乐文化交融。
在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现象,就是,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对西方优秀音乐文化接触较少,所以就认为西方音乐是真正的高雅音乐,盲目的推崇,进而忽视对自己民族的学习。而这应该是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交融的状态,学生需要对二者都做到全面学习,来提高自身音乐水平。
(二)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大多老师在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往往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忽略新课标要求的多元化渗析,并且其自身对于其他国家音乐文化了解也不多,所以很难在教学中做到文化渗析。部分老师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一些文化渗析的教学方式,但有的老师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自主学习多元化世界下的音乐知识,导致旧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旧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很好全面了解世界音乐文化,提升自身音乐素养起着阻碍作用。
(三)多元化渗析教学设施不完备。小学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渗析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有全面的学习和认识。小学音乐多元化渗析是一门综合性质的课程,它包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以及相关乐器的弹奏。而我国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将世界音乐文化理论在课堂上讲授,并不能让学生实际操作演练,我国音乐教学中基础教学设施很不完备,没有专业音乐教室,没有配备相关乐器,师生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在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导致多元化的丰富课堂难以形成,对于小学音乐多元化教学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四)音乐文化渗析中出现“崇洋”现象。保护和弘扬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每一个音乐教师的责任。在要求多元化音乐教育的今天应该在大力学习弘扬自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吸收学习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为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不断努力。所以,在我国,部分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对传统中国优秀音乐的继承,单单只教授外国音乐文化内溶,这也是忽视音乐多元化渗析的理念要求
二、对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渗析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结合本民族特色,多元化为指导探索特色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渗析中应结合自己本民族特色并以多元音乐文化为指导,探索适合自己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个环节当中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相互配合,其中包括,明确教学目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综合、组织有效实教学方法以及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二)注重把握对基础教材的教学。首先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教学,教材能够将音乐学习中的知识统一整合,而且相对的难易程度循循渐进,所以,要先把握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其次,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带来教学目也是多样,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其实就是在音乐自身的基础学习上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从而逐渐提高音乐素养,促进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三)注重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以便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适应其中的某种模式达到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地位。老师要在教学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课堂,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多元化课堂,比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中外音乐文化的作品,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乐感。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老师是音乐教学中的主导者,其自身素质和思想领悟的的高低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应该加强对音乐老师的素质进行拔高培训,端正他们的教学理念,促进他们对教学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对老师教学成果实行考核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机制,来保证教师队伍能够有能力承接教学任务。
(五)教育相关部门加大对音乐设施建设的投资。小学音乐多元化渗析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对音乐知识的机械化学习,更主要的是对音乐本身的体验、领会来达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音乐文化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单凭借课本和老师口头教学是远远不能达到多元化渗析效果的,这就需要借助一定教学设备比如音乐器材、多媒体等进行实际演练,达到很好的身临其境感受效果。
结语:新课标理念下的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渗析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促进小学音乐的教学中真正做到和多元文化融合,对于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来不断完善多元化渗析的小学音乐教学,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乐器;低年级课堂;葫芦丝
葫芦丝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优美的音色、操作简单的优点,逐渐走进了音乐课堂中。一个葫芦被制作成乐器,这是多么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正是葫芦丝自身的特点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将民族特色演绎的淋漓尽致。人们喜欢葫芦丝那种具有穿透力的音色,在缠绵、柔和中传递一种民族特色,也正是为了让这种民族特色更好的传承下去,逐渐将其引入到低年级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洗涤身心,激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学习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提升学习成效。由此看来,加强民族乐器葫芦丝在低年级课堂中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葫芦丝乐器概述
葫芦丝是一种云南地区衍生出来的民族乐器,主要是由一个葫芦和三根主管组成,簧片发音。葫芦丝自身的音色较为缠绵、柔和,穿透力极强,加之葫芦丝学习起来较为容易,广泛流传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葫芦丝音域不宽,在实际教学中葫芦丝的音域为:低音在35#56#671,中音#12#234#45#56。一般情况下,葫芦丝并没有高音,只有音域较宽的葫芦丝才会有高音。我国葫芦丝的生产地主要是在辽宁、北京、云南和杭州等地区。国内的葫芦丝生产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差异十分明显。
二、葫芦丝引入到低年级课堂意义
葫芦丝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的管弦乐器,引入到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能够从小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传承民族特色的意R,对于文化传承和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葫芦丝引入课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葫芦丝乐器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拓宽学习范畴。借助葫芦丝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音色,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艺术审美感知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促使教育多元化发展,提升教学层次。葫芦丝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资源,促使小学生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灵活,加深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其二,为了能够更为广泛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赋予民族乐器别样的特色,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知到民族特色,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保证民族文化更为长久的传承和发展,让后人感受到葫芦丝自身的魅力,在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引入葫芦丝可以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一批音乐爱好者,弘扬民族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葫芦丝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学生只有在学习感兴趣的事情时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其中,由于乐器本身价格较高,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经济状况,买到合适的乐器坚持学习下去才是最根本的。乐器自身的学习难易程度同样是影响到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葫芦丝学习难度不高,两个月期间即可学会,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提升学习成效。
三、葫芦丝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训练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养成长久的音乐学习爱好。故此,根据素质教育改革需求,进一步将演奏、演唱列入到教育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强调了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演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增强学生创造力和实践力,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学生想要学习葫芦丝演奏技巧,就需要学习葫芦丝的相关音乐学习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一)锻炼葫芦丝的演奏手型、指法和姿势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手型、指法和姿势。由于学生的手型可能存在太高或太低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正确的手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看和模仿,这样在葫芦丝学习中将事半功倍。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同样尤为重要,学生需要上身站直,目视前方。指法则是葫芦丝教学的难点问题,需要从低音5开始,到中音6结束,一个一个音练起,逐渐掌握指法顺序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学习活动。
(二)视唱练耳和乐理知识的教学
在视唱练耳和乐理知识的教学中,由于需要学习到大量的理论知识,所以学生感到十分的枯燥,学习兴趣不高,音符学习中应该从低音5开始,到中音6结束,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分别吹几拍等均需要讲述清楚。学生在了解到相关乐理知识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多种技巧的组合训练
在葫芦丝演奏教学中,应该注意音头的控制,舌尖在上牙根上发出“ta”音后,持续吹起,争取吹16s后,音尾的舌尖到上牙根松开嘴角,防止“咕”音的出现,这样在葫芦丝演奏中才可以具备较长的气息,吹奏出更加丰富的旋律。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葫芦丝作为一种民族乐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更高的审美能力。葫芦丝在低年级课程教学中引入,除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以外,还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灵通.让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J].考试周刊,2012,31(31):177-178.
[2]鲁艳霞.如何让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6,11(1):371.
关键词:音乐教材;地域特色;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87-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成立了“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课题组,对我省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根据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本人通过多年从事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的经验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切感受到,在音乐教材中加入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民族内容的音乐内容正是发扬和继承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影响,若从中小学教育阶段开始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地域特色浓厚
黑龙江自然山水独特,人民生活丰富多彩,使其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并通过地域风情
歌曲等音乐内容表达出来。如《黑龙江好地方》、《对花》、《歌唱春天》、《青年参军》、《新货郎》等广泛流传的东北民歌;黑龙江皮影戏《秃尾巴老李》选段《怎么不见娇儿他》等地方戏曾被广泛传唱,具有浓厚的地
域特色。
二、历史悠久,文化融合
黑龙江省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融合,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主要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中间长期流传的歌曲是黑龙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新课标音乐教材的编者经过广泛地收集和整理,选取了我省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这些少数民族包括: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赫哲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如满族的《摇篮曲》、《空齐曲》,鄂伦春族的《勇敢的鄂伦春》、《放马山歌》,俄罗斯族的《美丽的姑娘――阿妞妲》、《渔夫之歌》,鄂温克族的《剪羊毛》、《我们都是山里的人》,达斡尔族的《什么最美丽》、《快乐的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我的家乡》、《柯尔克孜人民歌唱》,锡伯族的《咱们锡伯人》、《田野歌》,赫哲族的《大顶子山高又高》、《我的家乡多美好》,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赞歌》,回族的《花儿与少年》、《回族同胞永远不推后》,朝鲜族的《水臼打令》、《长鼓舞歌》,这些音乐内容是黑龙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展望
2002年8月来,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一轮教学改革,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38个实验区蓬勃开展,各学科教材建设像雨后春笋,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但是,因为当时我省没有组织教材立项编写,致使目前没有国家级课标教材,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使得我们无法在教材中融入我省的民族文化等特色内容。后来,我们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把部分我省地方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加入到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较好地处理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通过歌声让全省的中小学生了解黑龙江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黑龙江来好地方,粮满仓来,鱼满江,岸上红花开,百鸟林中唱,兴安高,黑水长,百业兴,牛羊壮,蝴蝶双双在飞舞,布谷鸟在歌唱,布谷,布谷,布谷,歌功颂德唱今天好时光。”这是一首来自我省黑河地区五家子农场的黑龙江满族民歌。让这样优美的民歌进入中小学课堂,使学生从小学就开始逐渐地、潜移默化地了解乡土文化,使出生、成长在黑龙江的孩子们,通过音乐这扇艺术之窗,从小接触、了解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这也是让孩子们了解黑龙江、热爱黑土地,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
这套音乐教材的编者们经过广泛地收集和整理,选取了分布在我省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十几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编入教材。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推广之下,这套音乐教材已在全省大范围使用。通过近六年的教学实验和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的客观全面的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套教材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使音乐课堂教学丰富了、有活力了 。一线教师普遍反映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的意图,突出单元主题,图文并茂,较多地运用了图谱,注重音乐教学活动,特别是融入地方内容后让学生、老师都倍感亲切,成为我省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各地市使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版本不统一,有些地市使用的其他省份版本的音乐教材中并没有加入我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内容,这就失去了一次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民族特色文化和历史的绝好机会,对孩子的整体文化素养的培养也是个不小的缺失。所以,建议教材选定的职能部门应该给我省广大学生选用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和民族内容的音乐教材,为保护和继承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的重大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关于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的调研报告》为新形势下做强做大我省的文化产业提出了总体思路和目标构想。报告别指出了在中小学中开展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普及和教育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在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中,让地域的音乐地域歌声在青少年中更广泛持久地回荡。
Discussion about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usic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work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in Heilongjiang
AN Yu-bin
(Education R&D center,Heilongjiang education press,Harbin 150001,China)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探讨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柯达伊教育体系,借鉴其精华之处,有利于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在我国南京就出现了一套“快乐音乐教学法”,这套教学法就是通过“拍拍手、跳一跳”等一些音乐体态律动与歌唱两大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的目的。“快乐教学法”的创始人滕缔弦女士认为,目前国内虽然很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学校里的音乐课却很少,家长对孩子的音乐教育太功利。这些缺点对于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严重的甚至还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快乐音乐教学法”创始人滕老师将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柯达伊教学法拿来教学,在训练过程中让每一种课程都具有多种功能,它涵盖了乐理、视唱练耳、合唱、舞蹈、音乐即兴创作等音乐基础内容,这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音乐综合素质。她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和他人一起来完成一个音乐作品,使孩子们从中得到锻炼。
在我国其他城市,虽然没出现像“快乐教学法”的音乐教学方法,但是柯达伊教学法中的一些方法已经被大部分的音乐教师所采用,而且大量运用在音乐课堂上。在普通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会根据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以形象化、游戏教学来培养儿童的兴趣
这种方法适合于年龄比较小的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喜欢音乐、语言、图像、律动、舞蹈综合的艺术行为,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这种教学形式也可以给音乐教育带来价值,它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歌谣、语言结合游戏性的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能力。如感知节拍、感知节奏;发展节奏听觉以及记忆;进行变换节拍的练习,等等。
二、在律动活动中培养学生节奏感
在课堂上,学生拍手做固定拍唱歌曲时,教师就要求学生注意有的拍里唱一个声音,有的拍里唱两个声音,从而使学生在对比中感觉到节奏的不同。还有的教师利用一些象声词或声音、动作来帮助学生区别节奏,这在早期训练中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说:拿一首学生已经熟悉的歌曲,用有趣的动作来代替原来的歌词进行练习,在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学生可以用“走”来代替,八分音符就用“跑跑”来代替,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游戏的愉快,也使他们从中理解长音、短音的区别,逐渐建立节奏感觉。这种方法是基于实践的,是使学生先体验所要学习的事物后再进行学习的方法。
三、以手势来培养准确歌唱
柯达伊教学法中的使用手势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采用手势来唱出唱名,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调整音准,所以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准确歌唱和交流的一种身体语言形式。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爱采用柯尔文手势来进行教学。比如说,学生刚开始接触一首新歌时,他们根本找不到调,那么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进行教学,这样就有利于听觉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歌唱是否正确,以便能及时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