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习与评价

学习与评价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03 01:52: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习与评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学习与评价

第1篇

1 本人性格开朗、自信热情、做事稳重、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富有时间观念,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及企业忠诚度,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交际,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坚信“工作的人生最美丽”。

2 自我评价 我的理念是: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中做出最大的贡献: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领导者,我具备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的经济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有在多家单位和公司的实习和 兼职 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指导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要点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自我评价激励学习。自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操作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 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得更加完善。

五、“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阶段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教师运用“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评价法”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气氛比较浓厚。

2.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明显提高。由于充分发挥物理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教育作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利用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中考参加实验技能考试的学生中,参加物理实验100%的获得满分。

第2篇

一、从课标到目标――课标分解的技术路径

首先,本课时的课标要求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才算“树立”?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如下行动步骤来体现: “说出”正确消费观的内容,“认同”这一消费原则,最后能够“懂得”从我做起、关注生活,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消费观。

其次,消费观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心理,要达到上述目标,又必须通过分析各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并通过一系列经济现象作为分析的载体。这些目标必须在学习中一个个实现,才能最终到达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要求。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形成如下课程目标分解剖惭图。

二、从目标到评价――可操作与可测量的课时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叙写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指向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课程目标分析剖析图,结合学生实际以及现实的课堂情境,我们确立以下课时学习目标。

1 课标内容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学习要求(考纲):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理解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3 课时学习目标。

(1)在教师列出一系列经济现象后,学生能够100%地参与,在小组分工合作中或查阅、或阐述、或记录,能够自主分析这一系列经济现象背后的实质,并从国家、个人两种角度寻找解决方法。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明白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并能够说出至少四种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对各自的利弊作出理性分析。

(3)通过对一系列消费现象的分析,学生能够说出消费者应当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并能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例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增强对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认同。

(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观念。懂得从我做起,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以评价促学习――课时学习评价工具的开发

在课时学习目标确立后,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评价工具是必要的。笔者认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评价工具应该体现如下特征:

1 从课的设计到课的实施各个环节的评价,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体现学生的情感和需要,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才是好的导向。

2 根据课程标准的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人文性的特征。因而,课堂评价的实施应结合应用性知识,关注社会生活、加强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

3 课堂评价要有量化成分,但量性评价时应该考虑操作的灵活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对象,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不能像传统的课堂评价那样规定得太死。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解和课时学习目标的确立,我们设计、编制出针对这一课时知识点的课时学习评价工具。课时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评估细目表(学生用)如表一所示。

对学生来讲,上表的用途在于,能够对照具体的课时学习目标不断地通过自我评价等评价手段实现对自己学习水平的评价,同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最终最大程度地实现学业水平的提高。而对教师来讲,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对学生评价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并据此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班级授课的效率。因此我们又编制了“课时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班级统计评估细目表(学生用)” (表二)。

第3篇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评价的目的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教学、测量与评价这两方面是统一的,是一种循环促进的作用。其基本观点就是运用认知分析的方法描述学习者获得不同类型知识的机制,据此设计各种形式的测验以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头脑中知识变化或知识建构过程。这样教学与测量、评价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人们看到它们之间的循环促进作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测量与评价不应当仅仅通过测量与评价学习者的行为(主要是回忆行为)来评价其学习,而是要对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表征与结构的变化进行测量与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行的测量与评价应当就是学习机制的一部分。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测量应当重视对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的测量与评价。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与测量和评价是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对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既是教学的终点又是起点,改进教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另一方面要据此设计测验来测量与评价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与评价中应当将二者进一步更好地结合起来。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不排斥对教育的甄别但不囿于甄别,更强调的是发展与引发学习者的反思。

由于研究型课程本身具有研究性、探索性、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对它进行定量评价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方法上,表现出以定性评价为主。但是,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还是可以提出必要的"量"的要求的。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尝试引入了“量规表”对其进行测量与评价,同时进行定性的评价。在一段时间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一些良好的收获,发现其能够较好地完善教学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即过程指标、成果指标、交流应用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组成。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可以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写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有:学生个体自评;其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的评价,其中学生评价(自评、互评)应占相当大的比重。

五、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在实践中,评价具体方案的提出,最初是由教师设计的。在实施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并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例如,我们使用过下表1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其别注意的是表格呈现的方式和时间。在实践中,我认为应在课题进行之前就把表格分发给学生并进行一定的讲解和说明,使评价始终贯穿于学生的研究过程,并鼓励学生对方案进行修改。在课题研究结束时,收集修改意见。如本表中的3、6、13、20项指标就是在学生的建议下进行的修改和增添。这样,评价方案就同时具有了指导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热情。结题验收后,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总结这次研究的得与失,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的思路。研究性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在评价、上应侧重于学习、研究的过程,不论结果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当然,研究后获得了成果,得到了公认,要给予充分肯定,研究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分析原因,为今后的研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我们进行研究型课程(学生)评价的目的既非鉴定,亦非选拔。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参加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自觉性。为此在对评价进行量化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者进行定性的评价。在课题结束后,在评价方案的基础上,反馈给学生定性的评语,如表2所示。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用上述评价体系来“套”研究性学习,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只要具有上述体系中的几个或一个方面的闪光点,评价就应该是肯定的、褒扬的。为此,在评价过程中,应多用形成性评价,少用总结性评价;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慎用相对评价:同时把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标准才是立体的、完善的。

附录:

评价等级评价内容

良 好 (三等)

优 秀 (二等)

特 别 优 秀(一等)

提出

研究课题

为提出的主题查阅了资料,经过同学间的讨论和协商,课题明确。

为提出的主题查阅比较多的资料,确立主题前与合作者充分协商。课题明确,可操作。设计了初步研究计划。

研究主题有新颖性、创造性。长时间搜集到很多资料,并提供给同学。有详细的研究计划。

完 成 研究课题

能根据课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操作正确,数据真实、有效。并收集资料。能按照计划完成课题。

收集相关资料,研究方法适当,数据真实、科学性强。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计划并按时、按质完成课题。

收集相关资料,使用多种手段。并针对主题反复研讨、修改。形成了研究成果或新的观点。运用研究方法适当,完成课题。与协作者分工合理,承担了相应任务,合作愉快。

研究报告

长度合理,达到规范要求。组织和制作合理。

写作和陈述能概括书和网站上的信息,清晰。对资料和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

写作有创造性,在分析、综合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书目索引4-5个以上

研究成果

交流

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如在研究小组内讨论与展示。

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在媒体如班板报、校报发表与展示

完成了对主题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在媒体发表与展示如利用网络或在校外发表。有继续的研究计划。

参考资料:

《未来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唐德海)

第4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要淡化其甄别与选拨功能,强化其激励功能,反映学生学习历程中的成就和点滴进步,突出学生学习评价的全程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体验学习过程中成长的快乐,留下学习生涯中闪光的足迹,以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策略进行了大胆实践与探索。

一、评价内容全面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学学习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察。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要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要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评价建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多元智力理论,把六个年级按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年级段分成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能力方面制定四个一级评价指标,再把每个一级指标逐项细化成二级指标,最后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把二级指标逐条细化成若干条三级指标,制定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同时各年级段的评价内容指标要结合学生年龄实际,体现出各自年龄段的特点以便于操作。评价标准制定完以后,要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学科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同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做既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也可以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全面、合理,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内容和具体标准,增强了过程评价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千人一面的公式化评价。教师是对与错的主宰者,是学生行与不行的判官。过于突出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要倡导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特别是我们的评价对象――学生,更应成为评价的主体。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同学的学习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重视评价对象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作用。小组长、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也将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币,老师在教学评价中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伙伴和激励者,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调控者以及学生评价的监督者。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文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1、师评

师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评什么”和“怎样评”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明显进步及时的作出评价,用以调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评根据形式分为口头评和书面评,口头评可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书面评教师要以具体的定性描述填写阶段性评价表上。

2、组评

组评是在学生掌握了评价标准和方法后,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各小组组长的有效措施。评价时间放在中午时间,由小组长主持对本组每位成员本节课的表现作出评价,并由组长执笔填写在评价表上。通过组评,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组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自评和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的评价权还给学生,实现课堂中的自主性评价。当学生熟练掌握了评价标准及方法后,自评是学生自己每节课的表现作出评价,写出评语,及时自我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如果自评时做的不好的项目自评为优,小组讨论后可以提“黄色警告”(由小组长执笔,用黄色水彩笔标出来),本次自评作废。互评是学生间对个人表现的相互评价。互评主要指的是课堂中的随机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数学学习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数学学习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发展状况。以下几种评价方法实施时还要将它们有机结合。

1、课堂观察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学生对本节课的投入程度与其他组员的合作与交流情况;是否能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并能选择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是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大至过程等。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能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给予合理的评价等级,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地方,可以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2、闪光足迹袋

“闪光足迹袋”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反映学生发展进步的历程,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情况,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留下闪光的足迹。资料可以有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单元知识点的整理、独特的见解、超常的表现、调查报告、调查论文、自我阶段性评价或他人评价、最满意的一次作业、最理想的一次考试试卷、自己的课堂实践等等。“闪光足迹袋”真实的再现学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材料的收集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请老师指导,小组同意后才能放进足迹袋里面。

3、实行“重试”制度

当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可单独提出申请再考一次。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复习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利,只要学生在“重试”时成绩有所提高,就说明通过改正过程达到了掌握的目的。在统计成绩时,记录第二次重考的分数。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压力,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又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想学、爱学、乐学,进而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4、开放化、多元化的考察

第5篇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研究过程中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课堂表现评价

首先,在引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习小组的激励评价,再辅以教师的综合鼓励评价。其次,注重基础能力的分层评价,注重课堂内外的奖惩评价,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评价。最后,引导同学之间的鼓励性评价,整合家校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交流各学科教师的赏识评价。

二、数学日记评价

1.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数学日记是学生整理数学知识的手段。数学日记有助于学生整理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记中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重新对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整理。学生在写数学日记之前总是会把今天所学知识重新思考一遍,并通过自己的见解,总结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加以巩固,加深印象。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

第6篇

1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

1.1 促进学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课堂教学。

1.2 促进教师成长。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

1.3 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因为,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从评价目的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物理课程的评价应帮助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了解高中物理教学情况;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从评价内容看。

2 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评价观的特点

2.1 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一元化的评价目标势必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单纯背记物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点之上,导致“考前背记,考过即忘”的恶性循环。而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不仅要给学生以现成的“鱼”,还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渔”。这点,新课程标准是通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来实现的。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全面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2.2 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评价上,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尤其是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处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个体,善于使用弹性化的评价尺度。如对某个问题,可能有的学生答得不够“标准”,但只要其所答体现了本人通过学习后情感、价值观的变化,或回答内容具有某一方面的创新性,就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第7篇

强调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一、充分尊重学生,积极给予表扬。

尊重和表扬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有时我会少讲一些,多看多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责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当学生出现学习灰心时,我就用话语温暖他们,用情感感化他们,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自信,让教学充满人文气息。

(一)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找‘镜子’照‘镜子’”一课时,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说别人的优点,他站起来后回答:“老师,我现在不想说。”“没关系,”我微笑着跟他说,“我们会耐心地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精彩的表现。”一句简短的话潜移默化地起着鼓励学生的作用。在后面的“找‘镜子’照‘镜子’” 解读中,这位学生表现积极,把自己精彩的一面展现给了大家。

(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表扬,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加以肯定和鼓励。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让家更美”一课中,老师说:“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的家变得更美?”有一位同学回答:“我要在自己的房间里贴上外星人的图片,外星人是一定有的,只是人类还不能发现他们。我们在将来的某个时间一定会发现他们的,不过更大的可能是他们先发现我们。” 对这位学生的创造性回答,我举起大拇指给予表扬,并微笑着告诉他:“你真棒!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学习,让我们先发现外星人。让我们的卧室更美,让我们的家更美,让我们的地球更美”。

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所以应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品德与生活课上的评价。

二、抓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肯定长处、激励进步。

新课标指出: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为有效落实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我把鼓励性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

例如:一个女孩子体育好,成绩也优秀,上课我就及时表扬她:你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女孩子。对于一个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调皮孩子,我在课堂上是这样评价他的:在校运会上获得铅球比赛的第一名,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如果能以铅球比赛的精神和态度来学习,你的成绩一定更好。 有一个孩子学习不积极,我就利用上课时间对他说:“要是你一如既往地主动学习,不偷懒,虚心一点,那么你成绩会更好。”还有诸如“如果你上课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你将是一个出色的小干部。”“你知错能改,上进心强是老师最为欣赏的地方。”“你的出色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就如你的名字,有聪明才智,勇攀学习上的高峰,强烈的上进心是你的动力,你爱动脑筋,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原来你并不胆小。”“你的聪明加上你的勤奋,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有所进步。”“你有时候就能做到这一点,勇于接受师长的批评,改正缺点。”这些看似简单而普通的话语,却成为学生学习的莫大动力,使他们不但爱学《品德与生活》课,也推动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以课改学科为切人点,抓新的评价理念落实

新课标指出:重视质性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视对儿童在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在评价过程中,我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以课改学科为切人点,通过抓典型,搞研讨,在实践中内化新的评价理念。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我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互以体态语言激励,通过让学生扮演卡通人物、做游戏、闯难关、搞竞赛,发挥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的多方面潜质,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学好品德与生活课的自信,感受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的乐趣。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师生共同考查、评价每个学生的口语交际、品德与生活课的表现力。

社会、家庭、学校……各个人都在这个艺术中发挥着不同的角色。我把自己不同的特色写了下来。即使不是艺术中的精品,但也希望成为艺术的一个醒目的点饰。

我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别重视表扬一些进步较快的孩子,让他们体验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快乐;也经常采用一些奖励措施,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摸摸头,握握手,奖小星星一颗贴在书上等等。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亲热的手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

第8篇

关键词:课程学习评价;学校研究;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48-0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习评价”的目的、重点和成绩评定建议,为我们进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各级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现状来看,每个并行学校因为课堂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教师责任等评价因素不统一,“学习评价”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学习评价”缺乏可比性和真实性,导致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一、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可评价教学内容

2011新编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了七、八、九年级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有了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参考的内容依据。

学校从2012年9月起对七年级进行《体育与健康》新编课程的教学,为了达成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学校会同教导处、体育组、体育教研员首先进行了新编《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课程学习可评价教学内容的设置,明确了学校体育教师实施教学的内容和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打下了教学内容的基础(表1)。

二、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项目

随着学校《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可评价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学校体育组会同区体育教研员和区域体育教学骨干教师,对学校《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课程教学可评价项目进行了研讨,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和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可评价教学内容,确定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项目。共有运动技能评价项目16大项,每学期8大项;共有身体素质评价6大项,每学期3大项(表2)。

三、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细则则

学校在明确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价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水平四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评价指标,制定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细则,并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完善优化(表3~表6)。

四、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过程

1.专业引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学校在学期结束前,邀请区域内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到学校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学校根据实际,抽取不同的年级段,覆盖全部体育教师任教的班级。参与评价教师直接给予被评价学生根据“评价细则”进行打分,然后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正面反映了学校不同学生、班级、年级段及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效果,也侧面反映了每一位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效益。[3]

2.学校确定和学生选项评价相结合

考虑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性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学校规定相应的、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为学习评价项目,如基本体操中的《舞动青春》和校本课程《大众健美操》应用于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身体素质中的耐力跑应用于“体育中考”“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冬季长跑”,确定为七年级的必测项目;其他评价项目由教导处、体育组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自定;考虑学生的特长和评价的需求,每学期安排二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评价项目由学生选项进行考核评价(表7)。

3.实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素质报告

为了及时把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实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素质报告,每学期把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登记到报告单,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在家访时分发给每位学生及家长,提高家长的知晓率,从而推动家庭、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支持(表8)。

学校实施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现了以下的特点:评价内容全面,基本包含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评价分类科学,既有课程学习内容,又有学校体育必须内容,也有校本教学内容;评价要求明确,既有评价内容的确定,又有评价细则的要求,也有评价过程的操作,使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成为适应课程需要、学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