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1 17:13: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德育的核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创新;能力的培养;习惯
身处在幼儿园的学生,多半是3到5岁的小孩,他们生性活泼,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时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在加强学生对新鲜事物接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个性、兴趣等各方面的培养。因为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用一生,更何况对幼儿园的小孩来说,他们分辨能力极差,对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表达出来。他们不会将心里面想的展现出来,甚至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所以,应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其习惯的养成。
一、创造机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者可以找一些适合小孩玩的游戏,对他们进行有组织的游戏。例如,找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加减,在卡片上写好一些阿拉伯数字配上卡通,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这些简单的数字进行了学习。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家中娇惯着自己,很难融入幼儿园这个集体,在幼儿园形成自理的好习惯就能为他们上学后更好地融入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信息化教学
小孩的天性是不能很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学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用多媒体放幻灯片时就可以插入动画、还可以用些儿歌、动漫、搞笑的对话。这都是小孩所喜欢的,教师可以加入要学习的知识,在视觉上让学生接受了,并将这些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不仅在无形之中能提升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向往。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这是幼儿最先接受学校教育的一个场所,必须做好对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教育接受外界新鲜事物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一、认真学习,使理论认识和实践水平共同提高
首先教师在理论上系统地学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明确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减少了盲目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二、精心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首先认真研究、分析、讨论教材,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另外还要根据本地、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 。
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健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身边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使我深深感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天吃完下午点,我讲了个健康教育是非判断题,让小朋友们选择:活动室里有一把椅子不知道被谁碰到了,你发现后会怎样做?A、装做没看见,不管不问。B、让其他的小朋友扶起来。C、马上跑过去扶起来。小朋友积极参与热情非常高,都选了C。我当然也非常高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发现有的小朋友对倒了的小椅子就像没看见,对放在桌上的椅子不管不问,还老爱翘着椅子玩。我趁机和小朋友们展开了讨论,让幼儿意识到桌椅是幼儿在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所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我们要注意爱护,如轻拿轻放、及时修理、注意清洁等。我还引导幼儿展开扩散思维,想想对待其它公共事物应怎样爱护。
第二天,一位家长的谈话,使我更加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她说昨天下午我接铭铭回家,院子里花砖铺的路上,有一块砖被来往的车辆碾了出来,我们几个大人在前面走,没在意,但当我回头叫她快走时,却发现她把砖搬到了原来的地方,而且铺整齐了。我感到惭愧,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的我竟然不如一个小孩子。我为女儿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和助人为乐的思想而高兴。你们的劳动已经开始得到回报了。
当然家长的支持令我们感到欣慰。可见教育对于儿童生活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抓住教育契机,支持和帮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四、渗透于游戏、上课和幼儿一日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把健康教育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如在中班当幼儿学会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后,组织幼儿进行“看谁穿得快”、“看谁叠得快又好”等比赛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性、鼓励性话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组织语言、音乐、美术等领域的教育活动中,适时地、集中地渗入一些健康教育内容可收到强化教育之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健康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如组织大班幼儿帮助食堂阿姨剥豆角、摘菜叶等,指导幼儿做好为班级擦桌椅、整理物品、摆放碗筷等值日性工作。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使其产生尊敬劳动者的情感;集体过生日,分享快乐;这些活动对幼儿来说既新鲜又有吸引力,再配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耐心的指导帮助,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h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环境的创设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
首先,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全感,信赖感。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你真棒、你真行),更应运用表情、手势、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鼓掌、摸摸小脸蛋、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其次,树立榜样,积极的鼓励,是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有一次摔到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大声说:“好哭、害羞、活该。”还有的正准备压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摔到了自己爬起来,来老师替你揉揉。”这个孩子在我的鼓励下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又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些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给这个孩子搬来椅子,有的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纷纷模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注重环境美是我们环境布置的重要原则
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布置“祖国真美呀”、“各民族小朋友手拉手”、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实、事件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墙围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根据我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室内可创设自我服务“动手角”,幼儿随时可进行如系鞋带、穿衣服、扣钮扣、叠被子等游戏性练习及比赛活动。在室外利用幼儿园的边角开辟养殖角,按季节带领幼儿种瓜、种豆,指导幼儿给植物松土、浇水、施肥、除草等,收获时,教师和小朋友一起采摘果实。在饲养角,幼儿精心饲养各种小动物,不但了解这些动物的特征、习性,而且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关心爱护小动物。培养幼儿一种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六、家园配合,同步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育;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59-02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幼儿今后的长久发展。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积极思考如何提升幼儿教学的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把握科技发展的节奏,要深化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尝试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幼儿的认知面,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融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必要性
在现今这个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推动素质教育的机会。信息技术能给幼儿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幼儿教师必须强化自身对信息技术优势的认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便利日常课程教学。首先,幼儿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优化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学校硬件管理,从而更好地为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服务。其次,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使幼儿教师高效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升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反过来促进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另外,融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课堂教育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从而有利于加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2.将信息技术同幼儿园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2.1 利用信息资源库充实幼儿园课堂教学内容。幼儿正处于形成系统认知观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科学地获取知识。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尽可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在浩瀚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库里提炼出有利于拓展孩子们眼界的素材,并带领幼儿一起学习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充实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学习、对认识这个世界的兴趣,进而优化幼儿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只是教师平铺直叙地向幼儿讲授一些基础知识,生硬地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而忽视了幼儿的实际接受情况。分析幼儿园教学的教学反馈,我们发现幼儿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并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数字"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关于"十以内的数字"的PPT,用幻灯片展示数字给幼儿看,并配合一些实物图片,让孩子们数图片中实物的个数,以此强化他们对数字的认识。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潜移默化地深化了幼儿对数字的直观认识,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2.3 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幼儿在课堂实践中学习。幼儿期是幼儿成长的起点,一旦他们不能在实践中掌握动手能力,将严重制约他们今后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幼儿在课堂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借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道德品质"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一套道德选择题。孩子们在幼儿园教师的引导下弄懂题目的意思,并对每一个选项做出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带动幼儿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去,让他们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强化其对道德问题的认识。此外,这能让幼儿认识到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也像是一道道选择题,是非对错往往就在一瞬间,以后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每一次选择都要认真对待。
3.结语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幼儿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学习、理解能力。然而,要想把信息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幼儿教师明确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进行融合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全面认识信息技术的特点,还要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能动性,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幼儿教育 整合
在幼儿成才、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它对幼儿将来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传统教育模式以老师为教学中心,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不能让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得到较好地发挥。因此,老师应积极采用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互整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迎接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超越和新挑战。
1.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对待新事物时都会有新鲜感、好奇心,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图片、文字、声音等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引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如教中班课文《母亲河――黄河》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黄河风光呈现在屏幕上,让幼儿被吸引到时而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时而缓缓流淌、波澜不惊的黄河上。这样欣赏完黄河的风貌后,学生便兴致勃勃,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1]。
2.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想象,老师应该多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幼儿的思维具有更强的开拓性、创造性,从而将语言篇章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意义转化为学生自身实际形象的感触,转化为语言能力。心理学家说:“多变的刺激比较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老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幼儿学故事,让幼儿形声相配、图文并茂,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如讲《门上的画》这个小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播放相关音乐,让幼儿仔细听故事,被故事那些有声有色的描述所吸引,十分认真听故事。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了解到的知识,对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思考、回答。学生还可以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形象、生动、逼真的表演,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老师再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动画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故事中的小狐狸找到小猴子家的全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小故事的理解、记忆。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3.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静止画面动态化、连贯化,将抽象课题趣味化,对幼儿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刺激。同时它可以使幼儿注意力充分集中,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动机,并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积极指引,不断鼓励幼儿参与到教学中,使幼儿的思维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创造出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崭新景象。此外,它还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使其思维更活跃,让幼儿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思考。
如讲《小船回来了》时,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课文情节中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呈现在屏幕上。在幼儿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感到十分有趣,老师可适时提出问题:“哪个小朋友可以给图中的小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呢?”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归纳学生的答案后可接着提问:“小杰的一个好朋友特别喜欢在水上玩,你们可以猜出来是谁吗?”以此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老师通过让学生看教学课件,对学生提问,让学生依据课件自由构思,给学生宽阔的想象、交流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出一个个生动有趣、内容不同的故事,则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调整学习目标,强化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老师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更有趣、灵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姚玉平.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新一代(下半月),2013,23(9):128.
一、信息技术教育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影响作用
1.营造了崭新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氛围,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传统的教学活动虽然我们的教师也能够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展示图片、照片、实物等教学用具给孩子们观看,以加深幼儿对各种事、物、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带给孩子们更加深刻的感知觉刺激,色彩鲜艳逼真的画面、柔和动听的配乐、适时适度的语言提示,帮助孩子们在愉快的操作学习活动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在组织中班科学活动《垃圾压缩》中,孩子们亲身体验各种"压缩"方法后,并播放了一段废品回收站里使用压缩机压缩废品的生动画面,在强大的视觉冲击下,孩子们不禁"哇"地大声叫起来,全们真实地感觉到了"压缩"在生活中的妙用.
2.满足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需求,培养了幼儿的创新创造精神
自主学习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受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有很大的难度,而信息技术教育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整合,适宜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界面。动画、声音、影像刺激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结构体系的研究,忽视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善,忽视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主导启迪思维的特殊双边活动,从而造成学生左半脑负担过重,右半脑开发不够,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孩子们每天上午集中进行的1节、2节教学活动,而应当是随时利用孩子们一日生活的每一个有利契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树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这样的一个大的教育观。
1.多媒体课件与集中教育教学内容方面的整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美术、音乐)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集中教学活动内容不能简简单单地靠教师的说教来完成,而必须给孩子们呈现更加丰富的直观形象,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多媒体课件(视频影像、电脑动画)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将教育内容形象、鲜明、具体地表现出来,增强了集中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引发了孩子们探索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2.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与家园共育工作的整合随着幼儿家长自身素质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提高,家长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状况,时刻关心孩子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内容、掌握了那些新的技能技巧。定期开展的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家长的要求。而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园共育后能够充分发挥其交互信息、共享资源等特性,在交流时间、合作渠道、沟通内容、共育效果等方面体现出了突出的优势作用。
三、信息技术教育与幼儿园园本研究的整合
随着教师驾驭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自然美育的有机整合,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特色的形成。大量信息的获取,使教师的眼界更宽、思路更广、观念更新。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组织活动的形式更新,方法更科学,幼儿获益也就更多,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延伸幼儿的感官,延长其感受时间、拓宽其空间领域、丰富其感性材料,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多媒体技术与带领幼儿实地观察的开放式探究活动相整合,给幼儿营造了恰当的学习情景氛围,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信息技术教育与幼儿园后勤保障工作的整合
随着新时期社会的而不断发展,幼儿学前教育从局部至整体,从高龄至低龄进行转变,对于幼师的专业要求日益严格。为此,需要加强幼儿教育改革。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学课堂的研究,深化教学内容,使得教?W效果得以改善。幼儿是新时代的人才,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人类社会的繁衍与延续,因此需要注重幼儿的培养和教育,而学前教育可以为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或者是提升全面素养奠定基础。
2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在此发展阶段,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更高,尤其是幼儿学前奇偶阿姨。人才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一代从幼儿阶段就是开始注重幼儿学前教育工作的实施,并且将其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幼儿阶段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度较高,且孩子的性格容易被塑造[1],因此幼儿学前教育在整体教育中至关重要。
3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幼儿学前教育定位不合理
很多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幼儿园教学主要是陪孩子玩耍,但是在玩耍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技能知识以及智力的开发。同时,没有合理设置学前教育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注重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单一方向的灌输,不注重品德教育,这种不科学的教育目标的确立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忽略了幼儿个性化特征、道德、情感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学前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2]。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开设了蒙氏数学课以及利益教育课程等,并且专门定制编写了相关的学具、课本,造成教育费用过高,与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不相符。
3.2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脱节
幼儿时期孩子对于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但是理解能力欠缺,且不能判别是非。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主体,也是主要的教育环境。但是因为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滞后,和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出入,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也十分匮乏,造成孩子在接受教育时会产生迷茫和不安,也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成果,幼儿学前教育的功效无法发挥。
3.3幼儿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很多幼儿园一个班级只要一名教学老师,承担的责任较多,且不能定期参加培训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十分落后,最终造成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相对较差。例如,部分老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对于幼儿学习活动的认知也不深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遵循幼儿的教育规律,使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在课堂上也容易疲劳或者是情绪低落,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很多教学机构选用的教师都是初高中毕业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也没有教师资格证,不能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4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4.1科学定位学前教育内容
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需要在注重“三化”教育,即民主化、环境化和个性化。民主化就是基于幼儿发言权,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规定。这样孩子可以自觉遵守课堂规律,并且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表现优异的孩子可以基于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鼓励其他孩子参与讨论。环境化教育就是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连续性学习,并且提高自我监督的能力。
4.2幼儿园和家庭紧密合作
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关系紧密。家长的教育理念需要和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提高幼儿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或者是组织家庭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家长与教师的联系,向家长宣传正确且先进的教育理念[3]。在幼儿回归家庭时,家长可以就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避免幼儿接收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幼儿产生困惑。
4.3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
需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而幼儿学前教育机构在选择教师人才时就需要选择业务能力和思想等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另外需对在职教职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从师德建设入手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培训体系。
目前,教育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通过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与幼儿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了良好的立体教育环境,对提高教育趣味性、生活性、创造性、交互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信息技术融合运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存在过度依赖技术、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问题。本文在研究中就从多个角度入手,探讨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合运用对策。
1 情境创设,激活学习热情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幼儿接触更为丰富广阔的世界提供了渠道,同时也能一改过去语言描述的枯燥乏味,通过电子交互白板等技术实现视频、音频、图片等的插入,用最为灵活生动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积极融入幼儿教育的整体氛围之中。而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运用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需要教师在结合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巧妙搜集整理各种资料,让知识的导入、信息的融合能够更加自然。
例如在开展活动“整理小书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电子交互白板展示整理物品的小视频,借播放《爱整理》《宝宝爱整理》等儿歌动画作品,让孩子们对整理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候,教师再切入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整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在搜集整合幼儿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再将整理前后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孩子们更为全面地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联系自己的实践生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再征询小朋友:“你平时有整理过自己的房间或者是书包吗?你是怎样整理的呢?”这时候教师再通过白板播放自己提前录制好的微课,将整理的方法有机插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为幼儿自主实践操作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还能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用更为直观形象的方法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2 动态切入,实现灵活展示
电子交互式白板本身就具有拖拽、放大等多种动态性的功能,不仅有利于视频、图片、动画、网页等资源的控制利用,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更能模拟真实的环境,便于幼儿对图片等资源进行拖拽,也让幼儿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因此,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等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根据课堂各个环节的需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将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发挥到极致。
在“整理小书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问题引导等方式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孩子们自主走入整理的氛围之中。而随着教育环节的层层递进,教师还可以运用电子交互式白板,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书包,将不同的学习、生活必备用品拖拽到自己的“电子书包”内。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不同的书包,用不同的图案、颜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课上,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在拖拽打开书包以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书包的构造,归纳这个书包有几层、有几个大包和几个小包。这时候,教师再提供给孩子们文具盒、书本、小手绢、橡皮、铅笔等不同的电子道具,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思考并且通过拖拽整理这些用品。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一味地讲授,而是通过电子交互式白板等信息技术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借动态信息的传递让孩子们收获更多的快乐与惊喜,实现思维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让幼儿逐步走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3 结合特点,攻克教育难点
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在思维发展上具有直观、形象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因此,要想实现对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充分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等技术的“形、声、色、光”等效果,通过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知识内容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其在情感思?S等多个方面的共鸣,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难以被幼儿理解的概念、内容简单化、形象化,让幼儿能够将教育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开展数学小活动“一寸虫”的过程中,幼儿极容易出现并不理解测量的概念,难以走入教育情境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先通过PPT等展示方式,让孩子们观看生活中的尺子、身高测量表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孩子们对测量有一个具体的认知。这时候,教师可以再通过电子交互式白板,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不同鸟类的测量操作图片以及“一寸虫”,并且为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介绍:“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一个小师傅,它的名字叫‘一寸虫’。大家别看它小,它的本事可不小,可以用身体来测量长度。”在进行介绍与模拟操作之后,教师可以再组织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用“一寸虫”测量鸟的长度,自己记录并且比较结果。
为了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幼儿熟知或者是有趣的工具进行灵活展示,这样才能避免幼儿教育的单调,也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思考。
4 思维互动,发挥无限想象
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知识累计的初期阶段,其缺乏丰富的知识经验,虽然这容易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不便,但是这一阶段的幼儿在创新思维、想象力发展上也处于绝佳的时期。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的多元性和资料的丰富性,为孩子们营造广袤的空间,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在实际融合运用中,教师应该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交互,通过头脑风暴不断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从创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无限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儿歌《小雨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等技术展示下雨的氛围,让孩子们走入雨景的清新自然之中。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孩子们开展充分的想象:“小朋友们,小雨点落下来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呀?”在音频营造的效果下,孩子们说出了拟声词“沙沙沙”。教师可以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进行联想:“小雨点都落到了哪里?”孩子们纷纷给出了池塘、花园等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再让孩子们运用电子交互式白板,通过拖拽、绘画等不同的手段,在自己的想象下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雨景。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让儿歌教学氛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让《小雨点》的教学充满了乐趣与精彩。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动机,而且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保持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体验。
1?郾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首先要唤起他们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活动的境界。现代教育媒体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们在组织活动中,便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情感。如在生成课程《恐龙》的主题活动中,首先师生共同收集大量的有关恐龙的图片、模型,并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利用网络收集恐龙的资料,使孩子对这种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动物有所了解和感性认识。集体活动时,采用介绍、讨论的方法,由孩子们介绍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之后,多媒体显示经过剪辑加工的录像《侏罗纪公园》片段――这是一个展示大量恐龙生活的图景,图像从远到近,定格在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在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一只只身形硕大的恐龙,有的正在悠闲地“散步”,有的正在吃食、饮水、嬉戏,还有的正在打斗……声音、图像、动作,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让孩子辨认:“这是哪一种恐龙,它有什么特点?”使孩子们对恐龙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感性、更真实,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这时,再请幼儿上来模仿他喜欢的恐龙,并进行“自我”介绍。孩子们争先恐后,气氛相当活跃,有的还加上动作,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2?郾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强化教学活动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幼儿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如故事《两只小鸟》,分别用传统媒体(磁性黑板、卡片、图片、图书等)和现代信息媒体(多媒体)进行对比课实验,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和感受情况看,现代信息技术的适时合理运用,更能创设情境,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播放:秋天,树叶飘落,小鸟拉拉辛勤筑巢,准备过冬;而小鸟花花追着树叶到处玩耍,还笑拉拉是小傻瓜……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渐渐地,下起了雪……
这时,让幼儿想象:拉拉和花花分别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幼儿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再用多媒体播放:拉拉在自己暖哄哄的家里,围着火炉,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还有面包等粮食;而花花冻得只能缩在寒冷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又冷又饿……
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再现场景,渲染气氛,让幼儿真切体会从秋天的“凉爽怡人”到冬天的“寒冷”的变化,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声音、图像、动画,将故事文字叙述的内容进行有效且合情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实现课堂教学知、能、情、态度多元目标。孩子情感投入,体会真切,感受深刻。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如:在自主活动时,我组织幼儿欣赏散文《晚霞》。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理解、体会散文的意境,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播放一段有关晚霞的录像,加深幼儿对晚霞的印象;接着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欣赏配乐散文;然后逐一解释较难理解的字词;接下来分段演示与诗句有关的动画,使幼儿逐句理解散文内容,激发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可以说,多媒体在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更为直观、浅显、具有动感,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把握。比如,该散文中将太阳的余辉比喻成“红头巾”,它“映红了山,映红了水,映红了村边的树林,映红了整个大地……”,这个意境虽然很美但是很抽象,幼儿很难明白为什么把它比作“红头巾”。于是教师播放了一段动画,先是一大片漂亮的晚霞围绕在太阳的周围,然后晚霞逐步幻化成一块红头巾,这样幼儿就基本理解了,这一变化过程较好地突出了该文学活动的重点,解决了难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活动效果。
3?郾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自主巩固和反馈知识
巩固和反馈知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机械的练习或让幼儿死记硬背来完成任务,孩子感到枯燥无味,压力大,效果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幼儿在巩固知识中的主动性,增强巩固知识的效果,我们在活动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创设意境,吸引幼儿自觉地去记忆,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巩固效果好。如语言活动:《马戏团里的大狮子》,故事简单但开放性强。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力和思维想象力,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马戏团里的大狮子》(无配音故事),生动、形象的画面完全吸引住了幼儿。在此基础上,我以提问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播放一个画面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想象、讨论,体验故事中大狮子及小动物的情感。在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一边欣赏课件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当第二遍放课件时(有配音故事),几乎全班幼儿都能把故事较完整地讲出来,并能充分体验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
4?郾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思路,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