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基本常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3 09:24: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医基本常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医基本常识

第1篇

【关键词】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服务业,劳动力

一、引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很大,依靠出口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已不可能长久持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已迫在眉睫。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大国的转变,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改变我国服务业当前状况、加快服务业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我国失业人口数量,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所以有必要研究失业人口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因此,结合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研究我国当前服务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且进行了如下总结:“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这里所说的产业后备军就是相对过剩人口,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则是从对资本有机构成的论述中推导而来。结合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清楚的看到相对过剩人口是如何产生的。社会发展必然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则表现为劳动的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或者说,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主观因素的量比它的客观因素的量相对减少,资本技术构成的这一变化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价值的不变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分而增加。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情况

我国服务业现状

1.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很低,我国目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1%,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5%,尤其是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在7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就业人口的吸收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滞后非常明显。下表是2009年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数据比较。

2009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数的比重仅为34.1%,而同时期美国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则为78%,英国为76%,澳大利亚为75.1%,法国为73.1%,由此看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非常明显。

2.产业布局不合理,使得我国服务业资源分配不均。以医疗服务业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

上图分别显示2009年上海、全国、四川,每一千人口的医疗技术人员从业数量,其中上海每一千人中从业人数为9.48,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为4.15,而四川则为3.37, 上海的医疗服务业人员几乎为四川的三倍,而四川却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四川分别是东西部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从这两个区域在医疗服务业发展上的差别, 可以看出国家在服务业发展上的政策倾斜。

3. 服务业的相关制度及法律不完善,尤其是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保护明显不足。尽管一些基本法、部门法以及地方性法规中涉及到了有关服务业的保障问题, 但迄今为止,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有效和统一的法律保障体系。

四、相对过剩人口与服务业的发展

(一)相对过剩人口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基础。由于服务业的特点决定了服务业所需要人员数量大以及质量层次多,这样就为相对过剩人口提供了就业的基础,同时,相对过剩人口也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二)相对过剩人口推动服务业发展。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增加了劳动者对就业岗位的竞争,因此劳动者会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技能水平和劳动积极性等方式来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参与社会竞争,这将有助于提升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质量。

(三)服务业的发展缓解相对过剩人口数量。服务业本身的发展仍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即服务业需要服务业来服务,因此,服务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又带动了其他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为相对过剩人口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如何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将服务业发展的重心逐步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过渡,目前东西部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拉大。从产业布局调整的步骤来看,首先,应该解决西部偏远地区的交通运输问题,公路、铁路、民航等技术装备的落后已成为制约许多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第二,在西部较发达地区设立金融中心,加强东西部金融业联系,从而,使金融服务业以点到点,以点到面的方式辐射整个西部地区,以达到促进西部地区整体市场、金融、信息、服务繁荣的目的。第三,提高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西部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间接带动西部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一种“生本”意识的发展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新课程标准的最重要亮点之一。它一反过去应试教育中的满堂导、满堂灌、满堂乱,是“生本”理念的觉醒。“基础+特长”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生本”性,真正重视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教学行为的着眼点都在“生本”上。教师教案编写,方法策略选择,主导行为定位,学生特长诱发和训练等,无不体现了“生本”意识,无不渗透着“发展”理念。其实,学生体育训练项目的选择、体育素养的培养,既要有共性,即体质训练和体育素养的夯实,也要有极具个性发展的空间和项目。这“基础+特长”模式,就是最好的诠释。

二、一种有优势、可控性的发展模式

“基础+特长”体现了两个重视:重视个体、重视发展,它避免了学生体育训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弊端,以个体发展为定位,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特长,这也是这种模式的优势所在,它的发展优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喜好和特长,在学生自愿、自觉进行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项目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掌握一门可以自由运用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做准备。

2.差异性发展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每一个个体对待同一种运动,会存在着体质、喜好、潜质、能力、效果、可持续性等多方面的差异,过去的“共性”教育很显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百花齐放,各显其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发展、按自己的特长发展、按自己的意志品质发展,才是最长远的、最切实际的发展。差异性发展是最人性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发展。

3.优势特长发展

个体与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个体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如,对体育运动而言,身材高肥者,难以完成小而巧的动作项目;体质单薄者,又局限于高强度训练。但每个个体都有自己所擅长的动作项目或特长。“基础+特长”模式就能充分发掘每一个个体的优势和特长,引导学生做长期的专项训练,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4.全面可控的发展

当然,对于学生特长发展,也不能放任自流,再好的教育,再好的模式,也要符合“控制论”原理。我校的做法,一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特长的项目。二是根据我校教师的专长,合理设置学生特长发展项目。三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合理安排学生特长项目的选择,考虑到我校现有体育器材的数量,所以在学生特长项目选择上适当进行控制。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特长培养计划,做到认真制定和实施计划,发挥教师的专长,培养学生的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合同市场 内生 社会化联合计划

一般地,人是有意识的动物,计划就是人类活动的本性。或者说,自发性必将向计划性发展,自发性只是人类意识和计划发展过程的一个环节。这意味着,从长远看,传统的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它的盲目自发的市场调节--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具有过渡性质。总的来看,人的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是有目的的,计划性是其基本特征。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们将得到新的启发。例如,我们就会发现,自发调节的商品市场经济(经典的市场经济)在人类上原来是很短暂的现象,它不过是从经济向社会化计划经济发展的中介或过程。商品市场关系的确与私有制有着内在联系,因此,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向社会联合计划经济的转变,私有制和商品价值关系也日益解体,出现了一种超越商品经济的“订货经济”。等等。

一、市场既是经济调节机制,也是一种基本的制度形式

过去,人们是将计划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而市场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现在,人们普遍同意计划和市场不具有经济制度的含义即两者都是经济调节手段的看法。但我仍然认为,这个并未就此简单地解决了。一般来说,计划指主体的有意识的控制,而市场是一种自发调节,反映了有关主体的不自觉状态。从这一点来看,在有限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是一种计划经济。但是,原始社会的自然经济中的计划和奴隶、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中的计划其实是有重大区别的。因为,前者的计划是直接地反映了所有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而后者的计划实际上只反映了少数统治者的意志和行动。另外,自然经济中的计划控制的范围和程度都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并不把它看作是一种计划经济,通常所说的计划经济是指现代国家的计划控制。尽管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至今的国家计划仍然还只是少数人的意志的直接体现,虽说大多数普通市场主体的意见也可以供少数人作决策时,但决策者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主动权在少数人手里,广大市场主体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计划决策者。这就是说,与原始社会相类似的能够直接体现所有人的共同意志的计划还没有出现过。这也意味着,国家计划经济中包含着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依附关系。所以,我认为,传统国家计划是封建关系的现代形式,即使是国有制基础上的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如果它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居统治地位,也难免演变成一种封建性的“特权所有制”(孙冶方语)和“计划统治”。

以卖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虽然每个生产者是自主决策的,但在生产者不能把握产品能否卖出去的情况下,就只能听凭客观经济的摆布,即由市场调节。在这里,人与人的关系以物为中介,直接依附关系不存在了,与经济分离了,人在形式上自由了,市场无疑反映了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经济关系形式。从这一角度看,市场是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的一种经济制度形式。

由此观之,经典的计划经济和经典的市场经济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性质和类型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自上而下的调节方式,也决定了一种直接的依附关系,则后者是自下而上的调节方式,也决定了一种平等的自由联合关系,计划与市场具有经济制度的含义。

但是,计划和市场本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有一个发展过程。从历史发生学上看,分工-商品生产-私有制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互动链条。马克思认为,分工是商品生产产生的原因,而商品生产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分工的发展,从而使原始共同体日益解体,私有制得以产生和发展,最终则是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大分工和彻底的、纯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出现。从这一点看,如果我们不是表面地、错误地将私有制看作仅仅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而是将它的本质看作是复杂的生产关系体系的话,那么,就应该看到传统商品市场与私有制、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是有内在联系的,更具体地说,私有制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商品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私有制经济关系的发达体系。

可以这样认为,从一般的意义上来看,市场意味着某种平等关系的建立,而从具体的意义上来看,作为经典市场经济的传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本质上所包含的是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资本在市场中追逐获得平均利润,而资产阶级的国家则维护着这种私有制——资本的共同利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要求在所有的劳动者(他们同时也是所有者)之间建立平等协作关系。由此看来,市场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调节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比所有制更为基本的制度形式,它反映了一种形式上的自由平等关系。我们不难看到,现代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经典的市场经济。如现代市场经济中,按合同组织生产,各行各业的主要垄断者发展了新型的资本联合关系,实际上从市场中已内生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联合计划”[1],从市场角度看,这也可看成是一种新型的市场经济,它更大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抵御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作用,为生产力和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二、市场的化计划性突出表现为订货系统日益发达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再未出现大的危机,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现了超越传统商品市场调节的新型计划控制的结果,这种新型计划是以众多的自主联合决策为基础的,我称之为“社会联合计划”。我们知道,经典的商品生产中,一般是在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产品优势并在竞争中获胜,是资源导向型。早期阶段基本上是卖方市场,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卖出去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的日益丰富,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移,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的风险就日益增加了,于是,资源导向型的经典商品生产出现了危机。最终,危机迫使厂商改变生产经营策略,一开始就将需求和市场放到战略高度来考虑,生产程序变成了先“跑市场”,签订各种合同,再根据市场和订货情况组织生产经营和决定进一步的新选项目、投资和资源开发活动。所以,现代市场是市场导向的。例如,宝钢的生产计划95% 以上都有合同和销售方向,而且生产组织的节奏由过去的半年一次订货、按季度考核合同,缩短为双月订货,按月组织生产,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变化可称之为经济合同化[2]。

与此相反的例子是,2000年“五一”节都放长假,促进“假日经济”,扩大内需。一开始,全国各大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忙煞苦煞也乐煞。而“国庆”节也放长假,各旅行和旅游景区作好了接待的充分准备,却出现了人丁稀少,又急煞了旅行社和景区。原因是人们的预期国庆节也火爆,许多人不堪忍受拥挤的旅行之苦,放弃了凑热闹赶假期旅游的计划。这也说明企业缺乏市场调研凭主观经验决策的不可靠,是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的。不得已,国家旅游局决定出面搞一个信息预报系统。同时坦言,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最终来说,还得靠企业自己把工作做到家。

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有很完善的服务,如某一位游客什么时间,什么路线,乘哪一次车转哪一次车,在哪里住,逗留多久,甚至住哪一间房和在坐哪一个座吃饭等等一些细节,都是预订好了的,这样客人能得到周到和方便的服务。因此,服务产品也具有“订货生产”的形式了。

再如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的发展。一般认为,期货交易并不涉及到实际货物的所有权转让,而是转让与这种所有权有关的价格变化的风险。它被看成是期货交易的主要功能。但我认为,期货交易远不只是转移风险,而且降低风险。因为标准化合同的交易过程也是参加交易的众多厂商在共同修改和调整它们的生产经营计划及它们的复杂关系的过程,而国民经济计划也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调整过程中相应地得到合理的修改和调整。表面上看,宏观计划的这种调整过程是自发的、盲目的,但又是在共同决策,在进行模拟,则具有事先的预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整个经济运行的风险。如果限制投机者的参与,期货交易降低风险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对于个别厂商来说,在商品价格变动时做套期保值交易(对冲交易),平衡价格偏差和转移价格风险。生产者能通过期货市场稳定其原材料的来源和价格。而就国民经济整体来说,在期货市场交易中,所有的交易价格都是由买卖双方公开竞价来决定的,而且所有交易者皆有同等机会在其现有的供给或需求的情况下,以其认为最适当的价格来成交。因此期货交易反映出许多买卖双方对、三个月或一年,甚至一年以后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综合观点,也反映了一种真正社会化的计划调节过程。从世界范围内期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利用期货市场作套期保值的生产者的收入比不这样做的人更稳定。他们既不获得最高利润,也不获得最低利润。期货市场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而且使他们能减少销售成本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从宏观上看,则是整个经济体系更加有序和平稳,有利于避免破坏性的严重经济波动和危机。

三、企业成为社会化计划的基本主体与合同市场

从经济计划本身来看,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原来,国民经济计划,即所谓总量平衡、比例、结构、协调发展等等,并不是一种独立于劳动者和企业的存在物,而是存在于众多劳动者和企业相互之间复杂的联系总和之中,而一当他或他们进行相互谈判、协商并联合作出决策并以合同的形式将其合作关系正式确定下来之后,整个国民经济的计划也就相应落实下来了。而这样的计划,显然能更快、更全面和更真实地收集到各种经济信息,作出的联合计划也更能兼顾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和特殊利益,并且也更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的联合计划。这意味着,在经济合同化的发展中,众多的企业日益成了经济计划的主体,而且,市场本身(一切经济主体互为市场,这是大市场;而作为专门场所的市场则可称之为小市场)日益成了众多企业通过相互谈判、协调、签订和修改合同的场所,在这里,期货市场则可看作是企业相互交换合同从而调整经济计划的场所、体制。由此可见,现代市场经济已发展成为一种以众多企业的自主决策为基础的、通过面向市场的经济合同来实现的新型社会联合计划。

显然,经济合同化的程度也就是生产直接社会化的程度,也是经济计划化的程度,我们应该转变“计划观”。传统的计划观是以传统的国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的唯一主体是国家,计划的方式和过程是由国家计划部门收集各种经济信息进行处理后再自上而下作出统一安排。这种计划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比较简单的条件下,应该说不至于出现严重问题,在一定时期,甚至它能集中调度有限的宝贵资源而发挥出最佳效率。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其弊端就日益暴露出来了。因为这种统一计划难以很好兼顾、协调不同劳动者和不同企业之间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特殊要求和利益,国家计划就难免逐渐变成脱离复杂多样的客观经济联系的主观命令。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后,国家直接干预企业的领域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真要搞好国民经济计划,就不能单靠国家,还要依靠广大的劳动者和企业。因此,传统的计划观和计划方式就不适应了,而要树立新的计划观和采用新的计划方式,这种新的计划观以劳动者(联合劳动者)和企业(劳动者最基本的自主联合体形式)为重要的计划主体,把劳动者、企业相互之间直接的协商、谈判和合作看作制定计划的过程,把他们或它们相互之间签订的合同的总和看作计划的基本形式和计划的落实,而把交换合同的期货市场等看作是社划的调整过程与机制。特别是,当我们最终确立以非国有化的公有制形式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时[3],也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以社会化企业为主体的计划观。

为方便广大劳动者和企业作为联合主体共同制定联合计划,就必须为他们直接面对面进行协商、谈判、签订合同和制定各自开放性的企业计划创造条件。我认为,一是要大力发展互联网,从长远来看,这上点是极为重要的,是经济信息化的必然;二是设置专门场所,全面建立一种合同市场[4] ——众多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共同制定社会联合计划的市场体系。近年层出不穷的各种形式的“洽谈会”、“博览会”和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这节那节”,均可看作是合同市场的初级形态或雏形,相当于合同“集市”,大多存在着自发性,位置不固定,开放时间短和周期长(大多一年一次,只有短短几天)等局限性,远远不能适应越来越多的企业相互选择和优选直接发展合作关系的需要。因此,今后国家要进行干预和加强管理,不仅要统一规划和布局,好好选育一些条件好的“会”、“节”开辟为位置固定、长期开放的合同市场;而且,要尽快建成包括不同等级层次和不同专业分工特点的合同市场体系,为计划转型提供条件。同时,国家对企业等经济主体所签订的合同可以进行规范管理,例如,可硬性要求企业有占多大比例的产供销等方面的合同才允许组织重大项目的投资开发和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否则,可责令暂停生产经营或转产等。在此,国家的直接干预是明确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是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是否达标。当然,不同部门、行业和生产的特点的企业,应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标准。

如果这种合同市场是一种合同生产市场的话,那么期货、期权市场可看作合同交易市场。

我们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正向社会联合的新型计划经济发展的本质和趋向,才能自觉地建立以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系或以市场联合计划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型计划经济体系。我认为,这种联合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主体和基础,其中,大公司对市场的控制是一个核心,抓起来的国有企业那一块,则基本上仍可在传统计划系统范围内操作,它将是计划的次要部分。在上面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计划,它是真正全局性的战略计划。实际上,大量的中小企业、垄断性大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四类主体是各有其活动范围和适应范围,各司其职,则较好的维护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

四、化计划(订货市场经济)中的文品生产、价值淡化和市场化

由于市场经济中社会化联合计划的,人与人之间直接协作关系也就得到发展,于是,反映人与人之间间接协作关系的传统商品价值关系也必然出现消解的趋势和因素,新的生产关系则日益发展起来,不过它不是传统计划经济中的那种产品生产,也不是传统市场经济中的那种经济商品。

在这种订货生产形式中,价值形式或价格的经典含义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只具有计量各种直接劳动的作用和性质,特别是日益重要的创造性劳动,由于它不存在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对其贡献仍需用价值或价格来衡量,这实际上是一种预期价值[5]。企业活动不仅是一种产品的交易,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传播和知识创新活动(内生增长更强调这一点),表达出人的感情、企业的商誉和创新能力,因此,经典的商品就被包装和提升为一种“文化品”,商品生产也就转化为“文品生产”。文品生产是按合同订货来组织生产的,形成一种具有社会化计划性质的订货市场经济。

在这种生产形式中,价格不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相反,各种非价格因素,特别是相互合作关系--合作时间的长短、合作的规模和程度以及信誉--等等因素,日益产生重要的影响。价格是可协商的合作价格,企业通过相互谈判分享合作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对于那些大公司来说,对市场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它们对市场价格起着领导和示范作用,获得比较稳定的和较高的收益,这有利于它们保持较高的投入和技术进步,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并有利于保证其他中小企业从可能爆发的恶性价格竞争中摆脱出来。

在此,我们也不难发现,与商品生产相比,“文品生产”不只是内涵上的变化,也是社会关系性质上的变化。这就是传统价值关系的淡化。不少论者对“劳动价值论”表示怀疑,有的提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或者将生产劳动推广为所谓“社会劳动价值论”,以之补充、修正甚至替代劳动价值论。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并无新意,多是重弹老调。其错误在于,它不知道商品价值关系是一种历史关系,也看不到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价值关系已经淡化、趋向解体的事实,而是企图将其永恒化。相应地,也就不知道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重复劳动价值论)本来是一种历史理论这一根本性质。所以,我认为,正确的说法是,劳动价值论所反映的客观关系是一种历史关系,在这种关系趋向解体的现代经济条件下,反映这种关系的劳动价值论也趋向于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这并不能否定作为一种历史理论的劳动价值论本身是的、正确的,存在什么理论局限性,也就不需要作什么重大的补充或修正。正如关于原始社会的理论一样,原始社会已经进化到更高级的社会形式,已经不存在了,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有关原始社会的理论存在局限性、是错误的,而只能说它是一种反映历史存在的历史理论(当然,对原始社会的认识可以深化,会有改变,这是另一个)。

许多人在批判市场经济、市场调节的缺陷时,其实也是针对传统商品市场及其“事后调节”的;而看不到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合同化”及与其相联系的“事先调节”的事实。这种情况反映了理论的落后性。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化联合计划因素的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了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新的变革,这就是“企业的市场化”。如西方新出现的所谓“企业重组”。企业重组将过去那种建立在部门职能分工基础上的等级化组织结构日重构成以任务作业流程为基础的灵活性更强的扁平化结构。在这种新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任何部门、单元甚至劳动者个人均可直接参与市场合作,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组织项目小组(组织者成为“项目经理”),联合企业内外有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与该项目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这意味着企业内部通过相互协商、谈判和进行相应的“经济核算”来实现协作的可能性和机会增加了,有的企业甚至在企业内部设置自己的劳动力市场、物资采购市场、信息技术市场,企业也市场化了,或者说企业管理出现了模拟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如邯钢,实行“模拟市场价格、成本否决”的管理改革,即意味着在车间、工段、班组甚至在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市场化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关系的核算,也反映出类似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是市场联合化、计划化,另方面是企业内部关系灵活化、市场化,企业和市场的界限也就相对化、淡化了,这正是现代企业和现代市场发展的特征,也是社会化的公有化和联合计划的共同演进过程的反映。

总之,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中直接合作关系、经济合同化及事先调节因素等等的增长,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价值作用的变化和合理限度,不要把利用价值形式或价格来对种种特殊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使用价值的质与量的评价和计量绝对市场价值化,从而正确对待一切有益劳动和劳动者,特别是不断发展且日益重要的非直接生产劳动(科学劳动、劳动和社会管理劳动等)。另方面,还应认识到价格、完全的自由价格并不存在,价格形成日益具有联合计划价格(基于预期价值)的性质,具有“预期均衡”的性质。

注释:

1朱正国:市场经济——计划化商品经济阶段,亚太经济时报1996年8月6日;

2同上:应建立社会主义“合同市场”,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6(3);

3同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新论,南方经济,1996(10);另见:产权结构重心转移和社会主义劳动股,学术研究,1996(6)。

第4篇

关键词:不完美资本市场;公司投资;投资机会;边际Q;Tobin's Q

1. 引言

理论界之所以关心不完全资本市场条件下现代公司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宏观上是因公司投资周期性可能在不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放大导致更大的宏观经济的震荡,微观是因为不完美的资本市场导致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成本上存在差异从而对保险与信贷市场产生关键性的影响。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论证了在没有摩擦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公司的真实投资决策与公司的财务结构与政策没有关联,公司投资决策不必考虑财务上的因素。Tobin(1969)提出了公司投资的Q方法,认为资本存量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是解释公司投资需求的基本变量。这两种方法都代表了公司投资决策的新古典理论,在这两种早期的公司投资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公司投资决策不可避免地采用了代表性公司(Representative Firms)的假定。而现代公司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超越了这些无摩擦资本市场与代表性公司的假定,结合了公司投资决策中的信息与激励问题。

本文基于不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公司投资决策这一领域核心文献的梳理,给出不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公司投资决策在新古典框架下的标准公司投资动态模型;基于这一模型,阐述了公司投资决策实证研究模型的构造方法与过程;不但说明实证研究中的困难——投资机会Q测度,而且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2. 实证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证模型的构建

2.1实证模型的理论基础

为了构造不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公司投资决策的实证模型,本文先介绍新古典的公司投资决策模型阐述理论基础。设公司资本是唯一的准固定要素,假定资本存量的调整为凸成本函数,风险中性的管理者选择每期的投资实现公司预期的未来利润流现值最大化。该最大化问题可以由下述模型刻画:

这里,下标i与t分别表示公司与时期;Kis表示期初的资本存量;π是利润函数;θis是对利润函数的外生冲击;C是资本存量的调整函数;Iis是公司投资; λit是资本调整成本函数的外生冲击; δ是公司资本固定的折旧率; 是公司i在时期t基于可获得的信息集Ω条件下的期望算子。由投资引起的新资本在当期就具备生产能力。

风险中性的管理者选择每一期的投资,从而使公司价值即式(1)最大化。在模型(1)中,目标函数最大化的公司投资的一阶条件为

式(3)定义了边际Q。从该式可以看出,由新增的投资带来的利润的折现值就是边际Q测度。边际Q就是投资机会的理论上的测度。由式(2)知,最大化模型(1)的关于公司投资的最优条件是新增投资的边际成本等于它的边际利润。

2.2 实证模型的构建

进一步设定资本调整成本为资本与投资的线性齐次函数为:

把这一线性齐次的函数代入式(2),进一步简化整理,得到下述公司关于投资的一个方程:

(4)

这里,εit为优化误差。式(4)就是公司投资决策实证研究中的模型设定的基石。可以对上式进一步简化为 。借鉴Fazzari et al. (1988)的处理方法,假定技术冲击为0。因此,上述简化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5)

式(5)代表了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公司投资决策的实证模型。该式说明了,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上,只有投资机会影响到公司投资决策。这一点,被2.1图示分析所示,r处水平的资本供给曲线S与由投资机会决定从而左右移动的资本需求曲线D影响到公司投资,即资本存量的变化。也正如2.1图示分析所示,对于信息成本高昂处于资本市场不完美现实世界的公司而言,公司净值的变化影响公司投资。因此,可以预期式(5)中的残差εit与现实世界里的公司净值变化有关。一个公司由当前收入减去成本与税收构成的现金流可能常常受一系列的会计决定所影响,但公司的现金流常常用来作为公司净值变化的变量。因此,预测公司投资的实证模型可以表述为

(6)

由前面的分析,对于完美的资本市场而言,只要变量边际Q足以控制了投资机会,系数c应当为0,从而在实证研究中H0:c=0的假设检验应当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如果实证研究中该假设被拒绝,表明资本市场不完美,公司投资存在融资约束。上述式(6)也是大量关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实证研究文献中的模型。

3. 实证研究中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3.1 实证研究中的难点——投资机会的Q测度

无论是理想世界还是现实中不完美的资本市场假定下,上述预测企业投资决策的实证模型设定涉及到投资机会边际Q的测度。尽管边际Q存在上文分析阐述的理论测度,但实证研究中,投资机会的边际Q测度是很困难的。如何寻找边际Q在实证研究中的变量,就成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关于投资机会Q的测度问题上,学术界一直存在三个Q测度,他们分别是边际Q,平均Q与Tobin's Q。边际Q在上文中已经有详细的分析。本文在此给出其他两个Q测度的简单含义,并指出实证研究中投资机会Q测度的选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平均Q被定义为Vit/Kit,这里的Vit是由上文中模型(1)给出,即公司管理者对公司资本存量主观估值。Tobin's Q为资本市场对平均Q的估计。在新古典的假定下,加之关于资本与投资的线性齐次的调整成本函数假定,边际Q与平均Q相等。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公司管理者对公司价值的估计与资本市场一致,从而平均Q与Tobin's Q的估计一致(Hayashi, 1982; Gugler et al. 2004)。不然发现,平均Q仍然存在实践中测度的困难,实证研究文献常常用Tobin's Q作为边际Q的变量,其估计式为

(7)

这里Dit是公司债券的市场价值,Sit是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 Nit是公司库存的重置价值,Kit是公司资本存量的重置价值。

尽管在实证研究中有了一个对边际Q进行的变量Tobin's Q,但这一存在可能较严重的测度错误。这一测度错误缘于:一是完美资本市场与线性齐次的资本存量调整成本假定在现实中不成立,导致边际Q与平均Q不相等;二是资本市场的无效导致公司管理者对公司价值的估计有偏差,导致平均Q与Tobin's Q不相等。三是即使这些假定在现实中均成立,也就是说,即使边际Q等于平均Q等于Tobin's Q,实证研究中在估计Tobin's Q所引用的式(7)也会存在测度上的误差。事实上Tobin's Q想要测度的是资本存量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的比。但式(7)只是一个近似。从公司市场价值Dit+Sit中扣除库存的重置价值Nit,人力资本Hit与商标的价值 等非物质资产的价值才是资本存量的市场估值,但人力资本与商标等非物质资产的估值是很困难的,所以实证研究中只从公司市场价值中扣减了Nit作为公司资本存量的市场估值。加之,Kit,Dit,Sit与Nit均是会计数据,并不能完全刻画相关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因此,实证研究中在估计Tobin's Q所引用的式(7)存在测度上的误差。在估计变量Kit,Dit,与Nit时,实证文献常用迭代程序(详细讨论见Whited(1992)),这种通行的做法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测度误差存在序列相关,因为市场力量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资本市场的预期与基本面的偏离受持续的狂热的左右。而且,用这些迭代程序近似计算等式(7)中的各个变量也直接导致测度误差存在序列相关。

3.2实证研究Q测度的解决方法——测度误差一致的广义矩方法

从前面的分析知道,在不完美资本市场中公司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涉及到公司投资机会Q的估计,通常的估计方法难以得到估计值的良好统计性质,因为不仅边际Q的测度上存在误差,而且这些测度误差还存在序列相关的问题。为了得到具有良好统计性质的估计,可以运用测度误差一致的广义矩方法(Measurement Error-Consistent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Estimators)(详见Erickson and Whited(2000)与Lyandres (2007)的讨论)。

4. 结论

现有的不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的公司投资理论在实证中的检验,遵循了结构建模的方法。本文基于标准的公司投资的动态模型的最优化条件,梳理当前文献中的研究逻辑,介绍了不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公司投资决策计量模型设定方法的背后逻辑,而且概括了当前实证研究中的存在的主要难点,即投资机会的边际Q的测度问题。当前文献普遍使用Tobin's Q作为边际Q的变量,这一实际上不但存在测度误差,而且带来这种测度误差的序列相关。测度误差一致的广义矩方法是纠正这种测度误差序列相关的有效方法。

不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公司投资实证研究的逻辑至少有三种。本文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种。欧拉方程方法是另外一种实证研究的逻辑,这种逻辑能够规避上述由于边际Q的估计存在的问题的。欧拉方程它能够从像模型(1)样的动态设定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得到,通过欧拉方程刻画相邻期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这种方法也是遵循实证研究的结构的方法,这一方法的经典文献可见Whited(1992)与Love(2003)。最后一种绕过使用金融市场变量作为边际Q的实证研究逻辑基于将时序数据方法推广到面板数据(Panel Data)的发展。这种方法通过向量自回归(VAR)预测框架将现金流对投资的效应分解为预测完美资本市场条件下的未来获利能力部分与由于金融市场的摩擦所导致的残差组成部分。这种方法则是一种简约式的实证建模方法,这一方法的经典文献可以参见Gilchrist and Himmelberg(199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163010)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09YJC790064)

参考文献:

[1]Erickson, T. and Whited, T. M., 2000, Measurement Erro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and “q”,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8 (5), 1027-1057.

[2]Fazzari, S. M. Hubbard, R. G. and Petersen, B. C., 1988,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88 (1), 141-195.

[3]Gilchrist, S., and Himmelberg, C. P., 1995,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Cash Flow in Reduced-Form Investment Equation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36 (6), 541-572.

第5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 高胆固醇血症 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9.2; 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1-0036-03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XU Tai

(Beixin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3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fifty-six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the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nd educated by health knowledge such as drug ef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anges of life behavior, blood fat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life behavior such as diet, sleep, exercis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ctive learning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neither drinking nor smoking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and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s (T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P = 0.028, 0.031, 0.000, 0.005, 0.00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hypercholesterolemia; intervention

高胆固醇血症是人体血脂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主要指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饮食方式、睡眠质量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能引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1] 。目前,人们对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缺乏基本的健康护理能力,从而增加了高胆固醇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脂异常的基本常识普及已成为当今趋势[2]。本研究通过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实施一定程度的干预,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上海市长宁区新泾六村小区35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24例,平均年龄(63.9±10.4)岁,平均病程(17.3±10.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由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高血脂诊断标准。部分年龄>60岁的患者,以生活能够自理,自我锻炼,正常语言沟通等作为入选标准。所有患者能够自主学习,具有小学以上文化水平。双方签订知情同意书。

干预方式

健康教育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宣讲,携带DVD或PPT等相关资料,发放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注意事项等基本常识的宣传单。使患者了解基本的医学知识,加强对自身健康的护理[3-4]。

合理用药

多数患者往往在出现疼痛或不舒服等情况下才会服药,平时并不能按时、按量服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了解各项药物的特异性和不良反应,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药物服用,并定期去医院进行血脂、血压以及血糖的测定,一旦有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反馈给医生[5]。

中医调理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织进行中医预防常识的普及,每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了解自己的体质,根据不同的病情、发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措施,从膳食、养生、养气等方面提高患者的体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更好地预防高胆固醇血症[6-7]。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饮食方面制定合理的食谱,注意饮食结构,不抽烟喝酒,少吃油腻食物、肥肉以及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如豆类食品、粗粮、大蒜、香菇和木耳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情况,为其制定合理有效的运动方式,如广场舞、散步、太极拳等[3, 8]。适量的家务等也可作为运动方式。

心理调整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加强与每位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认识,避免焦虑、恐惧甚至抑郁的负面情绪。患者之间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小群体式的管理模式,共同恢复健康[9]。

评价指标

患者行为方式的改变:随访1.5年,记录每位患者在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的行为,干预前后进行统计分析。

患者血脂、血压的变化:随访1.5年,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值,干预前后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方差)的形式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结果

干预前后生活的行为方式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干预后的忌口意识、睡眠、有效运动、沟通意识、药物依从性、主动学习医学常识以及不抽烟喝酒等行为方式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血脂、血压的变化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干预后的TC、TG和LDL-C、舒张压、收缩压较干预前有明显的降低,干预后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HDL-C的平均值明显升高,结果见表2。

讨论

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不仅要控制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更要改善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从而避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等的发生。单纯的医院就医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识和科学的健康态度是重中之重[10]。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合理有效的沟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达到生活行为方式的自我管理,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干预的探索,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宣讲、放映幻灯、互相提问等,从而增强干预作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总之,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起到了积极的干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孟丽苹, 张坚, 王春荣, 等. 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膳食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8, 42(z1): 118-122.

刘军, 赵冬, 刘群, 等. 中国多省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现况[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5): 449-453.

周文杰, 王旭, 金民.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22): 4134-4137.

Ahn-Jarvis J, Clinton SK, Riedl KM, et al. Impact of food matrix on isoflavone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in adul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 Food Funct, 2012, 3(10): 1051-1058.

Mittal A, Sathian B, Chandrasekharan N, et al. Rol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prostate cancer ― case control study from Manipal Teaching Hospital Pokhara, Nepal[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1, 12(8): 1905-1907.

丁跃有, 蒋世峰, 康彬, 等. 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影响的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4): 457-459.

马斐斐, 王绿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亚型――隐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研究进展[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6, 26(2): 99-101.

徐超, 周波, 王晓红, 等. 补钙对高胆固醇血症女性血脂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2): 1465-1467.

黄治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胆固醇血症48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14): 237.

第6篇

俗话说“黄芩无假,阿魏无真”。这里说的黄芩和阿魏是两种药物。黄芩为草本植物,随处可见,容易辨认,所以一般不会有假货。而阿魏有草本和木本两种,但由于木本来自境外,货源有限;草本含有剧毒,采之困难,所以见到的多是假货。

这条俗语虽然涉及黄芩、阿魏两种药物,而实则以黄芩衬托阿魏,以突出表现阿魏之难得。在古代交通不便、贸易阻隔的状态下,阿魏的确为难得之物。阿魏的主要产地在前苏联的中亚细亚地区和伊朗、阿富汗的多沙地带。国内产的两个品种新疆阿魏和宽叶阿魏也都生长在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戈壁滩和荒山之上。入药的阿魏又是其植物根头沁出乳液的凝固物,数量有限,得之之难是显而易见的。李时珍将阿魏分为草木两种,是以其形态高矮为标准,其实它们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说阿魏有剧毒,是古人惯用的一种渲染食物神奇的一种手法,是毫无根据的,李时珍也是这样认为的。其他大量古代著作均作出“无毒”结论,后世实验研究的确凿数据也证实了这点。阿魏具有强烈而持久的大蒜样的臭气,这或许包括在古人对“毒”的广义认识范围之内。

阿魏味辛性温,有消积、杀虫之功,常以膏药外用或加入丸散剂中内服,对症瘕痞块、肉食积滞、心腹冷痛、疟疾、痢疾等进行治疗。《医学纲目》和《济生方》中的阿魏丸、《圣济总录》中的扼虎膏等都是前代医家运用该药的实录。由于自古市售本品的假货较多,古代医家处方中多以“真阿魏”命之,要求病家使用真药。

第7篇

[关键词] 中医护理;教学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09-02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学理论体系,突出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原则和护理操作技术、方法的总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已不单纯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让患者康复并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1]。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加强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是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护士所做的必要准备。现代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并较好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熟练地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和方法,对适应和发展科学的护理模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医护理教育教学的现状

中医护理教育在全面实施改革开放后加强了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学术交流,护士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医护理事业正在从附属走向专业。但是中医护理教育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如临床需求与教学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师资与教学内容的矛盾等[2],致使一些中医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后无法找准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体现优势和发挥作用。只有探索或创建新的教育模式,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临床服务的目的,教育才能结出丰硕之果[3]。

中医护理首先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中医学的基础和骨干课程。在学习中医护理学基础时,普遍存在着兴趣不高、不愿动手实践的问题。应该说,中医护理学基础中的基本理论与其他中医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雷同和重复,讲授这门课的难度也在于如何把握课程特色、以何种形式讲授其基本内容。

2 中医护理教育应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2.1 重视师资的培养

要想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首先就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因此构筑中医护理师资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在中医护理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为数不多,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4]。

我们一向认为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水平高低。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此,系统地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和相关的许多技术,如《中药学》、《推拿按摩学》、《针灸学》,参加有关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到中医医院进修学习,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集体备课,从中学习不同教师应用中医护理知识的技巧。

2.2授课形式多样化

教师课程讲授应改变传统的主动教、被动学的单一模式,应拓展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加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常用中药知识的学习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除常用课堂教学外,还可带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实验室。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通过图片视频看到中药的鲜药、成药、饮片等性状以及中药的产业化发展,便于通过形象记忆加深印象[5]。

2.3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进行基护技能的培养

本校历来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教师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操作练习课中增加中医方面的知识,如灌肠法与中医的导便法相似,在保留灌肠法中,学习运用中药灌肠治疗某些疾病;在注射法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6]。

2.4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弥补理论与操作技能的不足

由于中医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较多,而中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很多内容在课堂上不可能完成,因此对于常用的护理技术,我们通过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的教育活动)完成。如按摩法和拔罐法等。按摩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使机体内部产生发散、宣通、补泻等作用;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排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施术部位的体表产生温热刺激,造成局部淤血现象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的功用[7]。结合临床常见的颈椎病、风湿痹痛等症,教给学生常用的手法,并到社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护理工作的意义。

2.5 加强对外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与合作,使祖国医学护理发扬光大

中医护理要发展、提高和完善,中医护理教育作为先行者应走在前列,及时了解国际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一些先进的护理经验和信息为我所用,向国际护理界广泛宣传中医护理,让中医护理为世界人民的保健事业服务。因此,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这些理论维护自我健康和患者的健康,使祖国的医学护理发扬光大[8]。

总之,中医护理教育应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在不断创新中寻求发展,为我国的护理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全冬.浅谈多元文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3):184.

[2]周萍.中医基本常识与针灸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2-54.

[3]张玉珍.中医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103.

[4]吴霞.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1994:20.

[5]李冰雪,王峰,吴丽圆,等.亟需开展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78.

[6]朱怡,方敏,高显琼,等.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实习护生的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93.

[7]张群,吴曙光.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促进高教改革[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04.

第8篇

讨论武侠、武林存不存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中国武术的实战性有多强?是一个争议性话题,就像讨论中医的科学性一样,竟连方舟子、土摩托这样的著名理科生,跟大众讨论到最后都无法正常交流,“国粹”、“国学”当头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何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些基本常识可以确认,武术、功夫作为一种强身健体、技击克敌的方法是存在的,但是武侠、武林是农耕社会和通俗文学的一种浪漫主义想象,当做笑谈可以,严肃来看没那么绚烂神秘。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像有美国西部的地方就有牛仔,社会中的侠以电影、小说的描述截然不同的方式存在,远没有那么潇洒奇崛。武侠小说从明清小说里正式抬头,到民国更进一步,最后到金庸、古龙等在当代港台文学中异军突起,都是作为通俗文学的分支在演进,不能当做历史去看待,这两天跑去天山参加武林大会的各路门派高手,也许日常身份复杂,但是一定看过武侠小说、武侠影视剧,因为看他们的装扮像是刚刚从横店影视城跑龙套回来。

武侠小说的主题大多逃不过“争霸、夺宝、报仇、学艺”这几个命题,揉来揉去万变不离其宗,现实中除了报仇、学艺还有具体意义,争霸、夺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乃至点穴、轻功、秘籍、神功、宝藏、暗器、机关这些刻画,以物理学、辩证学的观点来看都是想象中的产物,属于有趣的、主流的、不存在的奇技巧,其原型脱胎于《水浒传》《三侠五义》这些早期的明清小说。

侠,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农耕文化中受权势催迫害逼、遭受各种不公待遇的人民想象出来的民间正义主持者,但在严酷的国家机器面前几乎不堪一击,到近代,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了坚船利炮、科学文明、物质繁荣,先前的古国成为殖民地,大国挫败感与民族自卑情绪混杂国人内心,各路民族主义浪潮中,对侠文化的想象和需求更加热血澎湃,从三十年代以来武侠影视剧如过江之鲫,从题材人物到表现形式都被灌满了鸡血,却与古典的武侠文化相距甚远。 修竹密林,白衣侠客,李安的《卧虎藏龙》构建了一个浪漫的武林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