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际关系调查

人际关系调查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3 09:24: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际关系调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人际关系调查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分析

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迅猛的发展,人类步入网络时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多元化引发人际关系多样性、复杂性、冷漠化、功利化的擅变。一些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大学生,其个人的成才及其未来的成就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和研究,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其特点,提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1 对象

利用心理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对某医学院校新生进行了测试,共有320名同学上网测试,有效问卷313份,有效率为97.8%。其中,男生80人,女生233人;城镇学生124人,农村学生189人;独生子女78人,非独生子女235人。

2 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量表是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1],得到的总分是在0―8分之间,说明在人际交往中的困较少,总分是在9―14分之间,那么,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总分是在15―20分之间,表明在人际关系中困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人际关系的行为困程度很严惩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

3 调查方式与统计处理方法

3.1调查方式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个专业学生320人,利用心理管理系统网络平台进行测试,测试前对新生进行15分钟大学生人际交往知识宣讲,并向学生讲明调查目的,以打消疑虑,填写真实。

3.2统计处理方法

将系统中的有效问卷原始数据导入SPSS11.5 for windows软件包建立的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部分学生人际关系状态良好(见表1),在与朋友相处上困较少的学生有210人,占总数的67.09%,与朋友相处上存在一定程度困的学生有67人,占21.41%,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较严重的学生的学生有30人,占9.58%,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有6人,占1.92%,虽然人际关系状态较严重的只有36人,但是这部分学生可能在在社交活动与交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行为困,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的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所以作为辅导员老师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

4.2 人际关系状态在性别方面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与朋友相处上存在的困要比女生少的多(见表2),两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个检验结果与预设的假设相符合,原因是女生在交往时,往往存在更多的顾虑,害怕被拒绝,抗挫能力差;男生个性坚强,心直口快,大多数豁达开朗,人际交往中的困较少。

表2 人际关系状态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比较( )

(*P

4.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人际困程度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在人际交往中,来自城镇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的学生存在的困少(见表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是生活在城镇的学生拥有更广阔的人际交往圈子,有更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他们人际交往环境较优越,思维也较为活跃。同时来源于城镇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课程和以不同形式来促使他们了解正确的应对方式的概率要大的多,在一些农村地区则没有条件进行相关的教育,以致学生无法了解异往方面的知识和自身的情况判断[2]。

表2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人际困程度的比较( )

(*P

4.3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人际困程度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非独生子女(见表3), 因为独生子女多数来自城市,所以,也可能是城乡差别所引起的变异。

表3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人际困程度的比较( )

5 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5.1 坚持个性化和发展性的原则,针对女生和农村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更多的不足,采取干预措施,如团体心理辅导。

5.2 开设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有关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概论》等,也可通过开设讲座、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人际交往的知识。

5.3 大学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支持并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通过演讲、辩论、体育等活动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提供良好的契机和场所[3]。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1.

[2] 汪雪莲,许能锋,杨德辉,等.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47-250.

[3]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7-59.

作者简介:

第2篇

Abstract: The students bedroo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lleges, and relationship among roommates has very important effect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sample surve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udents in dormitory and make brief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lving measures.

关键词: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Key words: student;bedroom;interpersona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77-01

0引言

在高校,人际关系敏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大家如何相处,如何解决寝室内部及寝室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了摆在学生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研究表明[1],多数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焦虑大多是与学生寝室内部有关,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较为特殊。因而,做好体育学院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学生寝室人及关系存在的问题

1.1 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当前的体育学院学生通常都是80后,甚至刚步入大学的同学多数都是90后,这些学生通常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往往过于强烈,这也是引发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矛盾冲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学生的个人行为,比如大声听音乐、敲击键盘等等并没有征求其他同学的同意,在寝室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部分同学脾气暴躁、不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与寝室同学发生争执时不压倒对方不罢休,甚至有的同学由于误会他人的意思而从狭隘的层面上去猜忌他人,为寝室的人际关系埋下了不安隐患。

1.2 缺少正确的人际关系认知人际关系的认知是保障大学生相互之间相处融洽的重要前提,认知出现偏差则势必导致人际关系障碍的产生。我们通过对体院百位同学的问卷调查,得出了一系列数据,调查显示,在回答“室友让人厌烦,无法给予对方信任”的符合情况时,选择“较为符合”的人数占总数的34.1%,而10.6%选择“非常符合”。调查还体现出了体院大学生居高不下的自卑与自负心理指数。结果显示,13.4%的学生在面对室友时会产生自卑感。而大学生的自卑感多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这些同学也多半来自于农村与城乡交界地区,自卑情绪明相比土生土长的城市学生来说较为明显。还有一部分同学的自卑情绪来自于学习成绩,从高中时代的“领军人物”到大学里的平凡无奇,这种角色上的落差往往使部分学生产生一定的挫败感,继而产生自卑心理。最后是能力上的差异所产生的自卑心理。

1.3 学生各自作息时间存在冲突一个寝室的大学生各来自不同地方,因而本身的生活作息都会有所不同。另外全面到来的互联网时代使得许多同学变成了“夜猫子”,许多同学在网络游戏等文化面前并不能做到规律的生活,电脑开启的状态时间较长;有的同学为了复习功课而学习到很晚,将台灯开到很晚;有些学生会的同学会忙碌到深夜才回到寝室休息。而如此不同的生活轨迹,使得寝室成员的作息时间不能相同,由于噪音等而影响他人休息,这样的矛盾在没有熄灯制度的寝室尤为突出,更有甚者为了报复自己头天晚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第二天起床时也故意将脸盆、椅子的声音搞大。如此一来二去,形成恶性循环,人际关系极易出现崩溃。

1.4 学生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正如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作息时间一样,生活习惯也同样会有所不一,比如比较典型的就是寝室卫生打扫问题,有些学生自打小开始就不注重卫生,根本就不在乎环境的干净与否,有些学生就很爱干净整洁,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打扫卫生的同学心里就会不平衡,同时,也就不会对不注重卫生的同学有好感,久而久之,寝室人际关系矛盾问题就会由于生活习惯不一而产生,并不断得到激化。

2改善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具体措施

2.1 学生要摆正心态,完善性格、加强沟通对于体院的学生来说,身处公共活动的寝室,必须要摆正心态,完善性格,学会包容与考虑他人,要做好接纳不同室友的心理准备。大学阶段,室友是对自身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大家互相之间要团结、坦诚。要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使室友变成不仅仅是朋友,更相似亲人的和谐关系。

2.2 学校要加强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学校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寝室的文化建设,包括寝室内的规章制度、整体布局、卫生状况、道德标准、审美情趣、人际关系、价值取向、学识智能以及行为方式等等。此外,高校长期以来对于高校寝室文化的忽视,导致高校学生好像被寝室的环境被动地压迫着。因此,必须要通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开办的寝室文化,树立起学生对于寝室人及关系的团结观念,培养学生对寝室的归属感。

2.3 明确寝室管理的重要性,健全体院学生寝室的管理模式高校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学生通过寝室生活能够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技能与知识,这是培养自身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第一步,并且能够为日后走向社会及早的做好准备。高校要认识到高校学生寝室的重要教育功能,加强引导、监督与管理,将寝室长列入高校学生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评比,及时表扬与肯定,以鼓励学生们的信心。

2.4 加强寝室的规章制度建设每个寝室应该制订《寝室文明公约》,安排值日值周制度,制订一系列有关寝室文化的条例规范,如《寝室长职责条例》、《学生寝室点名制度》、《文明寝室评比条例》、《学生寝室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等等。同时可以在学生寝室各楼设楼长,甚至每层可以设一层长,寝室长向层长汇报,层长向楼长汇报,三长可以结合起来,对于突发事件、特殊情况随时向学院汇报,这样就加强了对学生活动情况的信息反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同时,可以建立“为你服务”信息反馈单,内容包括生活的管理、寝室文化的建设、生活设施、人际关系有何问题等内容,宿舍楼中设一个服务箱或者以班级为单位设服务箱,这样辅导员可以更方便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在全面到来的新教育时代,我们对于新生代大学生的教育也要从多方面入手,德育与美育是我们教育的关键。因此,面对体院的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必须要积极引导,协调处理,善于发现新生代大学生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最终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寝室人际关系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6.09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ata analysi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re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living habits, communication barriers, small groups, cultural and economic differences, competitive interests of these six aspect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whether the only child and whether there is a single parent family,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cipline type and whether there is a collective dormitor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fluence factors

1 研究背景与方法

学分制体制下,寝室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共同生活、交流感情的重要阵地,而寝室关系也成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缩影,近年来由于高校寝室矛盾恶性事件的不断曝光,妥善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调查,探索分析影响寝室关系的各个因素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为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校生中,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预调查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正式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786份,回收率为98.25%,有效问卷741份,有效率为92.63%。

1.2 研究工具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走访20名学生的访谈结果,自编《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共设计34题。通过对预测128份有效问卷进行归纳、整理、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的KMO值为0.887,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素题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综合碎石图、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70%三方面条件,最终选取六个因素:个性差异、生活习惯、沟通障碍、小团体、文化经济差异、竞争利益,一共可解释问卷方差总变异的78.80%。对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显示,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75之间,整个问卷为0.86,重测信度为0.8。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子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正交旋转得到6个主因子,6个主因子的命名及其贡献率如下:

表1显示,个性差异的贡献率达到了25.19,这就说明个人性格、兴趣、志向是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生活习惯(16.77),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的不一致,不讲卫生,以及打牌、玩电脑游戏等不良习性和行为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①排在第三的是寝室同学之间的沟通障碍(14.04),沟通表达不畅仍然是是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寝室存在的小团体(11.12)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寝室和谐氛围的营造。家庭经济差异以及生源地文化习俗的差异(6.04)对寝室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消费情况、生活习俗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另外,同学之间的竞争利益(5.64)也会影响寝室关系,比如干部竞选、评先评优,入党、就业信息等方面。

2.2 各主因子在性别、年级等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2.2.1 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男女在个性差异和文化经济差异对寝室关系的影响上无差异,而女生与男生相比,生活习惯、沟通障碍、小团体、竞争利益上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且这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有研究②表明, “女生在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上要比男生严重”,这可能与女生心思细腻,情绪敏感,容易受到心理暗示,依赖心重等心理特点有关。

2.2.2 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在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方面,生活习惯、竞争利益在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3显示,在生活习惯方面,一年级刚进校,生活习惯各异,又不善于处理差异,更容易发生摩擦,往往容易暴露寝室矛盾;大二年级逐渐适应彼此的生活习惯,学会包容和容忍,寝室关系相对较为稳定;大三年级可能针对室友间各自生活习惯的缺点与不足开始外向批判,使得室友间难免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导致这一时期宿舍矛盾同样较多;而大四更多关心个人的发展,寝室关系趋于和谐。因而大一和大三年级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如大二、大四。在竞争利益方面,由于高年级更多地关注个人发展,对利益比较看重,也会致使寝室矛盾凸显。

2.2.3 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在学科类型的差异比较

通过分析发现,文理科生在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比较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2.4 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在户籍的差异比较

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在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方面的看法主要在个性差异以及文化经济差异上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农村的学生相比,城市的学生认为个性之间的差异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这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城市孩子成长环境开放、个性相对农村孩子要自信外向;而农村的学生相对城市而言语言文化保守,消费购买力差,因此农村学生认为文化经济差异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这种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2.2.5 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

表5显示,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方面的看法主要在个性差异、生活习惯、沟通障碍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都呈现为独生子女的影响更大的趋势。

分析原因: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可能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常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换位思考、坚持己见、我行我素等现象,因此更容易在个性差异、生活习惯、沟通障碍方面引发寝室矛盾。

2.2.6 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在是否为单亲家庭上的差异比较

表6显示,单亲家庭的学生比非单亲家庭学生在个性差异、小团体上的寝室关系影响更大,且存在显著差异。

单亲家庭的学生个性养成上可能会有偏执、孤独、自卑等心理特点,同时单亲家庭的学生也相对缺乏安全感,对小团体更为敏感,因此在寝室关系维系上容易受到这两方面的影响。

2.2.7 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在是否住过集体寝室上的差异比较

分析发现,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在是否住过集体寝室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自编《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校生进行随机调查,对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行主成份分析,归纳为6方面:个性差异、生活习惯、沟通障碍、小团体、文化经济差异、竞争利益。通过对6个因子在不同性别、年级、学科、户籍、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是否为单亲家庭上的差异比较发现:(1)在寝室关系影响因素中,女生更容易在生活习惯、沟通障碍、小团体、竞争利益方面受到影响。(2)通过不同年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差异比较,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在生活习惯方面受到影响,而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在竞争利益方面发生冲突。(3)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学科类型上不存在差异。(4)在户籍方面,城市学生在个性差异上更容易受到影响,而农村大学生文化经济差异因素上更容易受到影响。(5)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容易在沟通障碍、生活习惯方面受到影响。(6)单亲家庭的学生较非单亲家庭家庭学生更容易在个性差异、小团体上受到影响。(7)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在是否住过集体寝室上不存在差异。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党建专项(一般))“高校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项目编号:DJYB201308

注释

第4篇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最难相处的关系便是宿舍室友之间的关系。另据统计天津市一所高校一年来接待因处理不好宿舍人际关系,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症状的心理咨询就达到700余人次。[1]同时复旦大学黄洋同学被舍友投毒事件;清华大学朱令同学被舍友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舍友被刺死案件等出现在宿舍的血案频频发生。因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点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影响大学生的整个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影响了校园的稳与发展。民办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不同于公办高职院校,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的学生生源,因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成为首要条件。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民办高职院校迎来了“90后”的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性格孤僻、家庭经济优良,但是也掩盖民办高职学生特有的特点:他们懒散、自私、怕吃苦、学习动力不足等缺点。这些隐形的因素为他们在宿舍中埋下的矛盾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能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是我们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

因此,笔者拟通过对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试图进行原因分析和解释,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过程与工具。编制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宿舍调查问卷》,问卷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第二部分为具体问题。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我院全体学生发放问卷1600份,统一收回有效问卷1540份,有效率96.25%。

2.调查对象。男生500人,女生1100人;年龄20岁以下700人,20-25岁890人,25岁以上10人;大一600人,大二500人,大三500人;文科专业900人,理科专业700人;城镇户口900人,农村户口700人;独生子女300人,非独生子女1300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概况。通过问卷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学生间人际关系总体上较好,但并非很理想,具体见表1。有40%的同学比较认可目前的宿舍人际关系,45%感觉一般,15%觉得不好,这15%的有很大程度上以后会选择调换宿舍。在想换宿舍方面,只有45%的不想换宿舍,有18%的想换宿舍,37%的尚不确定。当然在班级团队活动中,有55%的还是想跟舍友为一组,35%的想跟自己玩的好的朋友为一队的,而只有10%的表示无所谓。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还不是非常的融洽,没有达到彼此互相信任、能成为密友的阶段,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待改善。

2.民办高职院校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对大学宿舍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2]。我们将从作息习惯、生源地、公共事务处理、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等方面对大学生宿舍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①作息习惯。由于宿舍各成员基本是同班级的同学,因此他们的作息时间具有共性,所以在作息习惯上的影响是差别不是很大,基本一致。但是,每个人具有个人的个体差异性,作息习惯具有多样化,有15%的同学认为不一致。同时正因为个体差异性,导致有15%的同学不认可你的作息习惯,从而影响了其他人的生活与休息,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息习惯影响了其他人的生活,也体现了现在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别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影响,而忽视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因此,作息习惯也成为了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生源地。经过问卷调查发现,45%的同学在同一宿舍里关系较好的是来自同一地方的好友,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同时也方便于节假日的回家时候互相照顾,因此他们在宿舍中也是互相帮助,为此也为宿舍出现帮派埋下了隐患。③家庭经济状况与是否独生子女。通过调查发现50%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与是否独生子女会影响他们的宿舍关系。宿舍成员的家庭经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2]家庭经济状况所反映的宿舍成员的贫富差距对宿舍人际关系存在影响。同时是否为独生子女也跟家庭经济状况一定相关联,独生子女家庭一般经济相对较好,父母比较溺爱,所以造成他们性格比较独断专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宿舍的人际关系的和谐。④公共事务处理。宿舍的公共事务基本还是大家认可的,也是按照大家共同商议决定的。宿舍卫生处理上,80%都是按照值日生的轮流进行,由于个体性格的差异性,也出现了少数不愿意搞卫生,不把宿舍当作一个集体。在购买公共物品时候也是基本没有宿舍成员的贫富差距原因导致分歧,60%还是有宿舍各成员之间共同商量。在使用公共卫生间方面,65%按照各宿舍成员的时间要求进行使用,没有出现横行霸道占用的情况。虽然公共事务对宿舍人际关系影响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宿舍的人际关系的和谐。⑤班干部。调查显示有班干的宿舍人员的关系相对较好,70%的认为班干在缓解宿舍矛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及时化解矛盾,让宿舍关系变得融洽。同时65%的认为班干在宿舍内务事情上也起到了带头作用,具有奉献精神,能带动整个宿舍的关系和谐。

三、建议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起居的场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生活场所,宿舍的人际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学习与发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懒惰、爱玩、缺乏主动创新、追求时尚潮流等,造成了大学生60%的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因此宿舍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变得尤其重要。

1.严格宿舍管理制度。制度是约束人的行为最好的方式,目前大学生普遍成为了“90后”的时代,他们娇生惯养、自我约束能力差、自制力差、个性强、自我霸占欲望强,不能很好的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又存在自身的特点:不爱学习、爱玩、爱宅宿舍玩游戏等。大学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高校育人非常重要的环节。[3]因此有地效的运用大学宿舍规章管理制度,是制约他们最好的方法。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对于建立良好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完善的宿舍制度可以加强宿舍成员人际行为倾向的趋同性,降低不良人际关系问题的发生机率。高校应该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和特点,制定并完善《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文明宿舍评选标准》等规定。此外,负责具体工作的各院系还可以根据本学院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宿舍管理制度,如将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等大家关心的敏感问题和每个宿舍进行适当“挂钩”,来增强每个宿舍成员的责任感,从而加强自我教育。通过分层管理,使大学宿舍的公共事务逐渐走向制度化、正式化、自觉化,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宿舍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宿舍之所以有矛盾,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些大学生的心理的不健康。心理的不健康表现在:①内心的小气,斤斤计较。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吃亏,一点小事情也能发生争执,只要自己的利益有点受损就内心不平衡,小鸡肚肠。②攀比心理严重,价值取向发生错位。因此辅导员应该时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包袱以及纠正他们错误的心理思想。

3.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辅导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也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领头军。因此,辅导员应该每周多走访宿舍,了解宿舍的发展动态,第一时间知道宿舍的矛盾根源,找到矛盾的解决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处理矛盾,促进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寝室关系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33-02

寝室关系,即寝室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1]。寝室关系质量深刻影响着成员的生活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调查显示,人际交往问题在本校咨询案例中高居首位,而室友关系最难应对[2];天津某高校一年接收因寝室关系处理不良导致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咨询个案700余例[3]。在民族院校,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大学生寝室关系更为复杂。因此,在民族高校开展多民族寝室关系的调研、探索优化寝室关系的有效措施,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

1.对象。2012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对西南民族大学不同年级、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30份,有效回收652份,男生230人,女生422人,有效回收率89.3%。

2.工具。采用由Watson和Frend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5、0.77、0.73[4]。本研究中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5、0.69、0.78。以及由杨荣改编自郑日昌等编制的《同学人际困扰诊断量表》[5],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分半系数为0.97[1],α系数达0.894,本研究所用的两个量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写。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二、结果

1.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民族院校大学生SAD总均值为10.29,回避、焦虑分量表均值为5.14、5.15。SAD总均值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9.1)[6]t=5.136,p

2.民族院校大学生寝室关系现状。根据寝室关系问卷诊断标准[1],受寝室关系困扰较少的被试占77.1%,有一定困扰的比例为20.2%,困扰严重的比例为2.5%,困扰很严重者仅占0.2%。可见,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总体情况良好。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表明:性别在寝室关系总分及谈话、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室友支持4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这表明:女生寝室关系状况优于男生。对不同经济状况大学生寝室关系的方差分析发现,在总分及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室友支持三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

事后分析(LSD)显示:待人接物上,很宽裕学生显著高于较宽裕、一般的学生,较宽裕的学生显著低于较窘迫的学生;交际交友上,很困难的学生显著地高于其他四类;室友支持上,较窘迫、很困难的学生显著地高于较宽裕、一般的学生;总分上,很困难的学生显著高于较宽裕和、一般的学生,较窘迫的学生显著高于较宽裕的学生。

三、讨论

1.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1)整体状况。被试SAD总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而汉族与少数民族间却无显著差异。这提示我们,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状况更多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正是这种特殊的人际环境现实,使各民族学生在人际交往时更易产生回避行为及焦虑心理。(2)特点分析。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交状况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女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显著差于男生,女生更多以回避方式处理人际冲突。讲求谦卑、遵从的教养方式使女性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处于被动地位;男性则更主动、积极地展开外界交往。此外,非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面临更多人际问题。大二的焦虑平均分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大二的SAD总平均分显著高于大四。对于身处磨合期的大二学生,一方面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交往中的言语行为趋于自由、随意,性格、习惯的差异逐渐暴露;另一方面对交往对象的缺点不愿再包容,致使他们的寝室关系及其他人际交往状况都进入低谷。

2.民族院校大学生寝室关系现状。(1)整体状况。被试寝室关系状况的总体均值为6.172,受寝室关系困扰较少者占77.1%,有一定困扰者占20.2%,困扰严重者占2.5%,困扰很严重者仅占0.2%。可见,民族院校大学生寝室关系的总体质量良好。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并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主动包容寝室同学的不同生活习惯。(2)特点分析。寝室关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不同民族、生源地上均无显著差异,这与许传新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在性别和经济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寝室关系总体质量显著优于男生,这与上文中女生比男生更易产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相联系。女生人际敏感度高,且惯用忍让、谦卑的处理方式,可使寝室冲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进而获得比男生更和谐的寝室关系。这与毛小玲、许传新的研究结果一致[7][8]。寝室关系质量并未随经济状况的好坏而增减。很宽裕的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并不好。而在强大的经济负担下,很困难的学生在交往中面对其他同学时感受到压力,害怕出丑。因此,基于民族院校现状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社交能力势在必行;寝室作为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场合,从此处入手进行干预是最合适的选择。

四、结论

本调研的结果如下:

1.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

2.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社交状况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相较而言,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质量良好。

4.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寝室关系在性别和经济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2]梁杰.大学生宿舍——是非地抑或温馨港[N].中国教育报,2010-09-26(3).

[3]王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新探[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65-67.

[4]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47-248.

[5]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6]Watson,D,&Friend,R.Measurement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r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69,(33):448-457.

[7]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4):6-9.

第6篇

按照省厅的的要求部署和市局的具体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通过学习加深了对纪律条令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对纪律条令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时刻牢记纪律条令,时刻以纪律条令严格要求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下面把我对纪律条令学习的认识体会报告如下:

在今年将于6月21日起施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这部条令的出台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然而,条令”最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开创性和系统性,还在于它在处罚上的刚性。比如,“条令”不但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也分别规定了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应适用的处分。

在现代国家里,警察是与公众打交道最多的执法人员,警察的形象往往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中国过去曾长期处于权力本位的管制意识之下,特权观念影响深远。而今,中国已然迈入千年未有之大转型,新的时代以法治为政府运行的基本规则,权利本位意识在社会层面日益生长。当特权观念遇上公民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矛盾与冲突难以避免。以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形式为公权力设定运行的轨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与维护,也有助于避免权力滥用伤害民众利益

当然,光有“牙”还不够,当“条令”被违反后,这“有牙的老虎”还得及时反应,并让违法违纪者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痛。只有做到了违法必究,违纪必罚,“条令”的规范意义、威慑和指引功能才会显现出来。

第7篇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 人才培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97-02

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是在1998年由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整合而成的。目前,全国共有5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其中绝大部分为农业院校,偏重于农业经济管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呈现出了十分活跃的态势,实践中也出现了多姿多彩的模式。但是与新时展需要相比仍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专业人才缺乏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因而十分有必要对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吉林省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具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农林业经济理论与实务方面的专业人才。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被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问卷有效率为97.33%,回收问卷后利用Excel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对现有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认同感的学生占71%,其中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非常合理的;32%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比较合理的;36%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合理的。但是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学生仍然占29%,其中22%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7%的学生认为非常不合理。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的设置仍不满意:(1)53.25%的学生认为没有形成独有的教学特色;(2)44.16%的学生认为课程门数太多;(3)37.66%的学生认为各学科间的联系程度不够紧密;(4)19.48%的学生认为不同课程的内容有重复和交叉;(5)54.55%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太多,实践机会太少。

2.专业课授课内容及实践性调查。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日后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专业课授课内容看,认为授课内容陈旧的学生占51.37%,其中认为授课内容很陈旧的学生占5.48%;认为授课内容与实际相符的学生占43.84%。从专业课授课内容与实践结合程度看,认为所学的专业课具有实践性的学生占60%以上,认为专业课的学习对今后的工作会有所帮助的学生占55%以上。

3.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参与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较为喜欢的授课方式有互动式、讨论式和问答式,喜欢教师单向传授方式的学生仅占27.40%。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有90%以上的学生愿意配合互动式、讨论式和问答式授课,表明学生课堂参与意愿很高,在课堂上希望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4.学生能力培养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希望学校侧重专业技能培养和逻辑分析能力培养(见图1);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应侧重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见图2)。

图1 理论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

图2 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

5.师资素质满意度调查。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主体。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5人,从职称结构看,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从学历学位结构看,100%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本次调查中,93.15%的学生对专业教师的素质是满意的,其中专业教师的责任感、专业学术背景及个人魅力三个方面最令学生满意。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萎缩,是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普遍面临的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经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都从事与“三农”有关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机构的相继改革,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基本都进入非农行业,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并无太大差别。近年来,虽然一些高校在农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南京农业大学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了本硕连读强化班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就整体而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竞争力较弱,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结构属典型的“三层楼”构架,即最底层为公共课,中间层是专业基础课,最上层是专业课。目前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现象。从本次对吉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可见,学生感到课程涉及面很广,但缺乏深度;课程安排的太多,连续上课的时间太长;课程设置跟不上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步伐,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不同学科领域结合或交叉的新兴课程开设较少;专业课程设置上以知识传授型的课程为主导,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方式、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培养的课程及实践环节相对较少,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等。

(三)实践基地不足,可持续利用不够

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薄弱环节,其原因一方面与该专业具有农村和农业经济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后,大多数企业和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有关。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使得教师理论课程工作量较大,实践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比例过低。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可知,虽然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但受到实习基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机会仍然不足,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与实际相结合,制约了其专业素质和原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建议

(一)拓宽专业内涵,确定新时期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对各种微观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较快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懂经济、会管理、高素质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带头人”,这些都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从国际发展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农经专业开始逐步分化,或是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方向发展;或是向应用经济管理方向发展为涉农企业管理、食品经济管理等,这些发展趋势对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定位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专业所在学校自身的定位和优势也不容忽视,要抓住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的特点来定位。总之,要坚持“注重基础理论、强化能力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熟悉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建设现代农业服务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注意做到四个转变,即从侧重理论研究型向侧重应用型转变、从窄深专家型向宽口径通用型转变、从单科型向复合型转变、从侧重宏观管理向侧重微观管理转变。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增加学生自由选课的空间。构建基础课、专业属性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扩展课四个课程模块。以基础课保障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以专业属性课突出专业培养特点,以专业扩展课拓展学生视野和沟通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以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建立并运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原创能力

加大实习和实训时间,以校内校外相结合,村社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建立并实施基地依托式、科研参与式等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学生能力分解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按课内实践、课外实习(实训)、综合性生产实习三个层次,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实施“三段式”实践模式。第一种模式即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单科实践,在课堂上突出案例教学,依托课程实践环节,利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引导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有目的的到农村参观考察,目标在于对某一课程的相应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模式即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进行走访、调研,学会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目标在于认识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及其相应能力的培养;第三种模式即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实岗锻炼,依托毕业实习,学生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直接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启迪学生主动思考,激励学生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奚祥华,于新刚,曹奕菲.21世纪高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颜华,郭翔宇.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

第8篇

[关键词] ICU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认知及执行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069-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严重的院内感染[1],发生率为43.1%,病死率高达51.6%[2]。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方案(ventilator care bundles,VCB)最早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IHI)提出[3]后,VAP预防策略不断完善和发展,2014年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会、美国感染疾病协会(AHEA/IDSA)对2008年VAP预防策略进行更新(简称“新策略”)[4]。为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认识及执行情况,笔者于2016年10月对我院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ICU护士共374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直接为ICU患者提供服务的护士,同意参与调查者。排除实习、进修、休假或其他原因不在岗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5]和美国《急重症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2014版)》解读[4]内容,自行设计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认知行为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知识、态度和行为4部分组成。知识问卷18个条目,均为单选题,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态度、行为问卷分别为35、16个条目,均采用Linkert 5级评分法,赋分1~5分。问卷经5名资深护理专家审定评价,CVI为0.866,Cronbach's系数为0.944。得分越高,表明知信行情况越好[6]。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通过微信向各ICU护士长发送问卷链接,再下发至科室成员群中,题目均设为必答题,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并提交问卷。共收回问卷374份,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74名研究对象中男40名,女334名;平均年龄为(28.49±4.74)岁;工作年限为(6.89±5.20)年,ICU工作年限为(5.60±4.41)年;综合ICU 209人,专科ICU 165人;汉族256名,少数民族118名;学历为中专31名,大专223名,本科及以上13名;护士162名,护师186名,主管护师20名,副主任护师6名;轮定科护士245名,小组长/带教老师113名,护士长16名;能级分布未定岗21名,N1 176名,N2 147名,N3及以上30名;有专科证207名,其中,国家级40名,省/自治区级146名,院级21名;近3个月培训

2.2 o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

问卷总得分为(197.70±12.96)分,标准化得分为(69.86±4.58)分;其中,知识得分为(8.84±1.92)分,标准化得分为(49.14±10.66)分;态度得分为(121.05±7.28)分,标准化得分为(69.17±4.16)分;行为得分为(84.75±11.29)分,标准化得分为(75.34±10.03)分。得分最高和最低的3个条目见表1。

2.3 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态度、行为单因素分析

知识方面,不同科室、年龄、职称、能级、总工作年限、ICU工作年限、专科证级别、有无专科证ICU护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态度方面,不同学历、职称、能级、总工作年限、专科证级别、护士类别、有无专科证ICU护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行为方面,不同科室、民族、职称、总工作年限、专科证级别、护士类别、培训总次数、培训学时ICU护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4 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态度、行为间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知识、态度、行为三者呈正相关关系(P < 0.05或P < 0.01)。

3 讨论

3.1 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

本调查显示,我院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标准化得分为(49.14±10.66)分,低于赖文娟等[7]的研究,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动力床是否降低VAP发生率、早期行气管切开是否降低VAP发生率、指南推荐机械通气患者首选肠内营养的方式3项得分最低。研究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对预防VAP、缩短上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或降低病死率均无明显影响[8]。指南也认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不影响VAP发病率(2B)[5]。鼻肠管营养和动力床的使用,前者因科室未完全开展实施较少,后者因费用高昂应用受限,新策略列为基本不推荐的措施。

我院ICU护士VAP预防策略态度标准化得分为(69.17±4.16)分,低于周瑞红等[9]研究。从得分最低3项可看出ICU护士在正确理解指南上欠缺。机械通气患者床^抬高禁忌证包括低血压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低心脏指数者[10]、部分颈椎或腰椎骨折者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11]。预防应激性溃疡[12]和细菌过滤器使用[13-14]均为指南或新策略基本不推荐措施。科室应加强指南解读,更好地保证VAP预防策略实施。

我院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行为标准化得分为(75.34±10.03)分,最低得分前两项与周兰平[15]调查结果相近。调查显示,声门下吸引的执行率仅为40%[16]。而本研究声门下吸引执行不好与科室没有广泛开展有关。早期康复方面,患者往往转出ICU或转至康复科后才进行康复治疗[17]。美国一项调查表明,仅有10%的医院制订了ICU开始PT的规范[18]。由此可见二者是目前医院普遍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已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19-22]。本研究中,接触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不同部位手卫生执行情况不一样,前者执行率高,后者执行率低,提醒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3.2 影响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认知、态度及行为的因素及其相关性

不同职称、工作年限和专科证的ICU护士VAP预防策略认知、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认知、态度及行为三者间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发现,不同学历、职称、总工作年限和ICU工作年限护士中,低层次护士知识和态度虽得分不高,但行为方面较高层次护士积极,存在知信行分离情况。在近3个月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次数中,培训学时及次数多者在态度和行为方面优于培训学时及次数少者,而培训≥6学时及培训次数≥11次的护士较培训3~5学时和培训次数6~10次的护士在知识得分上不升反降,这需要管理者找到科室最优化的培训频次和强度。

综上所述,ICU护士VAP预防策略知识缺乏,态度一般,行为有待提高,且存在知信行分离现象。提示科室管理者需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护士认知,注重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并且需要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及多学科共同努力[23],促进信念转变,规范VAP预防措施行为。

[参考文献]

[1] 郑培培,许翠萍,褚梁梁,等.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护理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10):3630-3631

[2] 丁彩云,杨梅,朱健华.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7-20.

[3]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Getting started kit: preven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how-to guide [J]. Critical Care Nursing Quarterly,2006,29(2):157-173.

[4] 陈胜龙,陈纯波.美国《急重症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2014版)》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2015,35(7):591-594.

[5]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524-543.

[6] 王运华,薛晶,黄芳荣.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健康知识与健康功能损失及情绪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 30(7):29-30.

[7] 赖文娟,管玉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集束护理的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15):1590-1592.

[8] Wang F,Wu Y,Bo L,et al. The timing of tracheotom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Chest,2011,140(6):1456-1465.

[9] 周瑞红,刘寒秋,马雨慧,等.对护士医嘱执行记录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25-626.

[10] 徐婷婷,王维维,马雨慧,等.重点环节干预对提高ICU护士床头抬高依从性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5, 13(3):1843-1845.

[11] 何秀霞,黄雅丽.ICU护理人员对重症患者床头抬高30°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4,6(4):361-363.

[12] Alhazzani W,Alenezi F,Jaeschke RZ,et al. Proton pump inhibitors versus histamine 2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rit Care Med,2013,41(3):693-705.

[13] Garibaldi RA,Britt MR,Webster C,et al. Failure of bacterial filter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after inhalation anesthesia [J]. Anesthesiology,1981,54(5):364-368.

[14] Lorente L,Lecuona M,Málaga J,et al. Bacterial filters in breathing circuits:an unnecessary cost?[J]. Critical Care,2002,6(1):1.

[15] 周m平.对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认知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9):3631-3633.

[16] 陈静.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4):181.

[17] 潘鹏飞,石卫华.重症监护病房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411-414.

[18] Hodgin KE,Nordon- Craft A,Mc Fann KK,et al. Physicaltherapy utiliz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results from anational survey [J]. Crit Care Med,2009,37(2):561-568.

[19] 杜艳彩.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9):119-120,126.

[20] 杨冬梅,方园园.“急救时间窗”理论在急诊新护士教学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3):98-100, 119.

[21] 董金芳.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 9(3):66-69

[22] 赖雪红,曾韶英,郑振娇,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在助产士培训中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3):203-2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