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机械产业分析

农业机械产业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3 09:24: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机械产业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机械产业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S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54

1 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但是在农业机械实际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时也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的总结和解决才能使人们更好的利用农业机械,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其工作效率。笔者总结当前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存在问题主要有:机械设计缺乏针对性;农用机械推广难度大;农用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低端化。

1.1 机械设计缺乏针对性

一部分农村的环境比较恶劣,特别是山区,交通更是不便利。而在农机设计和推广时并没有进行实地调研,导致设计出来的机械并不能满足使用。同时农机的售后服务也不能保障,导致农民购买农用机械的积极性不大。

1.2 农用机械推广难度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型农用机械的生产总值占农机行业的25%左右,其他都是一些小型农机生产企业。这些小型的农机生产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整体实力也不强,社会影响力弱,因此在推广自己生产的农用机械时难度极大。

1.3 农用机械制造行业处于低端化

我国的农用机械制造行业,特别是一些小型农用机械制造行业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形成研发、生产、推广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条。这就导致了大的企业不够强大,小的企业不够专业的局面。后果是生产技术不高,机械容易出现故障,使用的寿命较短,不利于农用机械推广。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来讲,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者素质。

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农用机械的利用并不是十分广泛。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农业生产基本是靠最原始的手动,使得生产效率很低。如果能大面积的推广农用机械用于农业生产,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使得他们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去做其他的工作,增加收入。

2.2 增加农民收入

调查显示,农业机械推广越广泛的地区,农民使用机械越普遍,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速度就越快。最后结果是这个地区农民的收入就越高,产值越大,农民的幸福指数越高。

2.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能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机械相关配套行业的的发展。这些相关配套行业在我国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带动农业发展。在农用机械大规模投入农业生产中后,农村的劳动力就可以进入到工业和其他服务行业中,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同时也增加农民自己的收入。

2.4 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机械的推广与使用,也提高了农民依靠技术来发展农业的信心,增强了他们依靠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益的意识。只有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把自己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和增加自己的收入。

3 结束语

积极面对和解决农业机械在农业应用当中的现实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还要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思想认识,让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同时作为农业机械化部门的工作的一分子,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从自身出发,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把努力做好农业机械化事业当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董金辉,郑新松,冯云江.浅谈农机推广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J].农机化研究,2012(2):26-27.

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5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近几年来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辅助效果越来越好,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但是,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1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合理的农机装备结构是我国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现实情况,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农机工业的发展

据调查,虽然在最近几年内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较为迅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机工业的发展也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农机的种类越来越多,并且机械的质量也越来越高,部分大中型的田间作业机具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农机产品的结构和质量不断的在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国情问题,导致目前农业机械的发展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型机械较多,而大中型机械却较少;种植机械较多,养殖、畜牧以及加工机械设备较少;动力机械较多,配套机却较少。同时,由于我国的农业机械工业规模普遍不大,其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存在,对一些农业机械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没有很好的推广。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没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其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的设备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的需求。

1.2 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虽然同比往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据调查,我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作物是小麦,其余像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仍然偏低,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影响。另外,由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关系,农民粮食生产规模较小,农村经济发展相比之下比较缓慢,没有高度的社会化组织和高效的生产率,农民收入不是很富足,导致大部分农民没有购买机械作业设备的能力。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的扩大。

1.3 没有健全的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服务体系

健全的农机产业化服务体系有较为宽阔的服务范围,包括农业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的服务,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的加工处理等方面。农机社会产业化服务可以促进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对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有显著效果。目前我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农机产业化的服务体系,不能提供完整的农机服务,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通过建立农业机械的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制造水平

由于我国在农业机械方面的科研投资还较少,农机的科研力量较为薄弱,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也没有一个良好的推广,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国家应该加大农业科研的投资,建立农机科技的创新体系,对农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科研单位有能力研发出适合当今农业发展的农机设备。同时国家要采取相应政策,加快对科研单位从科研成果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尽快提升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2.2 针对我国农民由于收入低、积累资金少、购买力不足对农业机械化程度造成的影响,政府应该实行一定政策,解决农民的购买力问题,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比如,政府可借鉴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政策,加大财政扶持政策,推行更深入的信贷政策,为购买机械设备的农民提供补贴,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购买大中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中也要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有所注意。对其他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可发现,日本是采用的小规模精细机械化,这是由日本的土地规模决定的。而美国人均土地的规模远超日本,其采用的大规模机械化的模式,以解决美国农业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而欧洲的国家人均土地的规模较为正常,因此采用中等规模集约的农业机械化路线。我们国家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均土地大小,制定合适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土地经营规模的问题,建议采用适度的技术和资金密集的道路。

2.3 针对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我们应该对农机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

在考虑农机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一个以市场作为主导,以服务作为手段,将农机示范、农机推广和农机服务融为一体,为购买者提供多元化的农机服务机制,通过提高农机社会化的服务,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农机服务组织促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实现对农业机械的共同使用以及合作经营,保证农机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加强对农业机械销售、维修等周边服务产业的发展,对农机市场进行不断的培养和壮大,实现农机服务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卢秉福,张祖立,朱明,等.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的辨识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11).

[2] 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J].农业机械学报, 2004,(04).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服务;农机产业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4.022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政府始终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对于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不能够盲目乐观,要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结构逐步优化

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初期,农村大中型机械设备的数量逐年减少的情况。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对农用机械的需求量逐渐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多年连续下降的趋势得以扭转。并在实施增效节本措施以后,化肥深施机械,半精播、精播播种机等农用机械也得到了大幅发展。总体上,我国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结构和配备结构都得到了优化。

1.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显著

我国各级农机部门的为农业服务意识和思想得到了强化,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并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挥农机的优势,在抗洪救灾、抢农时、新技术普及等方面,使农业机械化的巨大优势充分的显示出来,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品的稳步增长。在各级农机部门的努力下,我国农业对农用机械的依赖度正在提高。

2 农业机械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农机产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中介服务组织等各种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农机服务机制得到了快速完善,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农机产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使我国农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农产品的效益和质量得到提高,并使农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起步晚,农业机械技术较落后,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由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较弱,与农业机械化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自相矛盾,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步。且我国各个地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有较大差异,社会化服务规模有待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机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2.2 农机化作业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2006年我国总体农业机械化水平调查显示,播种机械化率32%,收获机械化率55.4%。除了小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率较高外,其余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程度仍处在较低的水平,由于农村粮食生产主要以户为单位进行,社会化组织程度低,且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较低,加之农户的财力有限,政府的农机补贴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购买愿望,造成农民购买农机的能力较低,要想买到大中型的农用生产机械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的规模化发展。另外,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机使用成本的不断提升,也成为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 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3.1 促进农机产业的自主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前进和深入,我国各个产业逐渐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为了使我国农业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进步,首先要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农机的发展计划,确保农机的结构、种类等多个方面与农业生产的实际环境相吻合。因此,要大力提高农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此需要由国家和市场的宏观调控来指引农机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机产业的市场化方向。

3.2 农机服务专业化

考虑到农村群众和环境的特征,农机服务在借鉴吸收其他服务体系和方式的同时,一定要立足于农机服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且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要寻找一种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和方式,也就是开放式的服务体系。在这种服务体系中,各种农机商负责推销农机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针对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商会在各个乡(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建立服务点。这些服务点上的服务人员是来自农村生产一线的头脑灵活、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经过专业的培训后,可以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负责服务点的日常工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派专业人员来解决,这样一来有效缓解了农业人员紧张的问题。

4 结语

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客观的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所面临的问题,并加强农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机服务体系,才能够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2]易中懿.曹光乔. 张宗毅.我国2006年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研究报告[R]//易中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

第4篇

关键词:逆向物流;农业机械拆解;标准规范

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多年的稳定较快增长,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精细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了传统生产方式的科学转变。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加,农业机械在全国各地被广泛使用,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类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逐渐缩短。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增加购买几率,农业机械制造商和销售商在产品销售中普遍采用相对宽松而灵活的销售策略,使得其物流供应链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稳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随着全球性资源稀缺性问题的日益显现,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等开始成为农业机械行业逐渐关注的热点方向,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问题也因此受到了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仍处于初始萌芽发展阶段,相对其农业机械正向物流其行业发育程度较为弱小,废旧农业机械再利用率、回收率、环保水平都比较低,行业竞争比较混乱无序,各级政府对回收废旧农业机械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并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相对零散的政策来规范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总的看来我国在构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方面,仍较为落后。论文在详细阐述了农业机械和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在认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合理优化现有的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系统,提高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供应链服务效率和行业效益,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

1.1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制造业和流通市场也以年均10%的速度态势稳定成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1749.9万kw,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74.5万台和136.9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87.4万台和219.1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289.9万台;发展到2013年,对应的数据是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103906.8万kw,我国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527.0万台和826.6万部,小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为1752.3万台和3049.2万部,农业排灌柴油机数量为1259.4万台[1]。农业部的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的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虽总动力增幅有限,但是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业机械数量分别达572.3万台、894.1万部,同比增长率都在8%以上,保有量增长率高于总动力增长率一倍有余,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仍然明显表现为配套化和大型化的趋势特点。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的农业机械相关产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2008年7月中国农业部(农业部第1062号公告)颁布并实施了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2],进一步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对农业机械的分类及统计,提供了行业管理可参照、具备更高透明度的依据。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取得了最为辉煌的10a连增的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整个行业供应链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不均衡,农业机械制造和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报废农业机械并未充分融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废弃和报废农业机械回收业并未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2逆向物流的涵义

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学术文献中是“逆向流”、“逆向渠道”这样的定义。美国的Stock(1992)首先提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将逆向物流概括为:这是一种集合了产品回收、物料再循环、回收再利用报废产品、维修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Carter(1998)结合循环经济理论,给出逆向物流的进一步定义:是物品在渠道成员之间的反向流动,企业在这一流动过程中为了获得环境保护上的优势,对其中再循环利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管理[3]。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给出了逆向物流的权威定义:逆向物流也称反向物流,是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4]。广义的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通常回收物流是指退货、返修物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需方返回供方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废弃物物流定义为: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相比2001年的《物流术语》,新版物流基础术语明确了物品是经济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回收品以及废弃物等。对于农业机械行业而言,逆向物流一般是指废弃物物流,报废的农业机械虽然是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适用价值的物品,但仍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

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行业实现逆向物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范围内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8%,后备资源储存严重匮乏。由于大量资源的粗放型使用,我国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节约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农业机械制造业是高能耗产业,面临日益减少的资源,逆向物流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开展为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和再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社会资源。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也是行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实现顾客价值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对报废的农业机械进行重新拆解,将可在循环的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可再使用的零部件翻新,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制造业企业当前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企业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树立环保意识,提升企业形象也是必要和关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逆向物流给予重视,把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工作做好,体现了企业高度社会责任感,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2.2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瓶颈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报废农业机械的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力争通过政府先行资金引导、市场规范运作整合等措施来发挥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业的规模效益,推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效率低、小而散、竞争无序等特点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2.2.1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的制约

我国目前除拖拉机规定不得使用超过9a外,没有规定其他农业机械的使用期限。农业机械分类行业标准将现有的农业机械共分14个大类,57个小类和276个品目,拖拉机保有量只占到农业机械保有总量的30%左右。对于数量巨大的配套农业机械而言,只有新疆、江苏等少数省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非强制性的农业机械报废标准。行业规范的兼容性不足,市场、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2.2.2行业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的制约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矿山”示范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从技术创新、环保达标、管理规范、产业集约、辐射功能等几个方面来推动城市废旧物品回收拆解工作,从而带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幅员辽阔的农村,尤其是针对每年数百万台(部)的报废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几乎是空白的。如果实施更加积极的财税政策先导,金融、土地、招商等综合配套措施并进,带动农业机械逆向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意义,同时对制造企业等微观方面也具有正向作用。

2.2.3农业机械行业重视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把重心放在正向物流上,而在逆向物流方面,企业还没有充分的投入热情,部分甚至是直接在正向物流的运输基础上开展逆向物流的运输。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回收物流企业拆解设施设备条件差,工艺粗放落后,材料回收再利用率极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3促进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发展的建议

3.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

参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整个农业机械逆向物流行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等情况,尽快出台统一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支持全产业链的规模发展,构建集回收点、检测中心、选址、和回收数量监控一体化的农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体系。

3.2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造逆向物流云平台

农业机械逆向物流回收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单一企业信息既可能无法满足实时的信息需求,又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建立起企业间大数据共享的云平台,使行业内的交流便利,信息传达及时,同时又节约了社会资源与劳动力,实现共赢的目的。

3.3优化管理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农业机械逆向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对报废产品的检测和拆解处理所需专业设备,建立起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知识性培养,建立起激励、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企业的集成化管理,不断提高其物流服务绩效水平。

作者:王西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EB/OL]./.2015-03-18.

[2]NY/T164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农业机械分类[S].

[3]Carter.ReverseLogistics:areviewoftheliteratureandframeworkforfutureinvestigation[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1998,19(1):85-103.

第5篇

?r民增收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对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贡献大小进行探讨分析,进而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使其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农业机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要素。[1]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增产增收。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提高耕作质量、争取农时,确保适时播种、收获,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2]如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农机深松作业,可以增强土壤蓄水和作物抗倒伏能力,增加作物产量5-10%。[3]

(二)增效增收。一是通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土地托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二是农机户、农机合作社通过把农机服务链条由产中耕、种、收、植保向产前农资供应、种子加工、水稻育秧和产后粮食干燥、农产品初加工延伸,使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通过农业废弃物利用增加效益。如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机械化还田、机械化打捆包膜青贮等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

(三)节本增收。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减少劳动用工,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种肥同播、精量播种、高效植保、残膜回收、维修保养等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普及,有利于减少水、肥、药、种、膜、油投入,节约生产成本。

(四)减损增收。机械作业具有高效性,有利于确保农作物及时收获,减少甚至避免倒伏、霉烂等灾害损失。同时,通过推广应用高效低损收获、节能高效干燥等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粮食霉变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五)转移就业增收。农机作业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十分显著。近年来,全国农民工总量保持在2.8亿人左右。农民向非农产业稳定转移,靠的是农业机械化的有力支撑。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45.3%,超过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因素。

(六)政策补贴增收。自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农机深松作业补助政策,仅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累计就达到1617亿元,直接惠及亿万农户。

二、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模型[4]

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表示,农民收入水平可以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表示。为消除价格变化因素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采用1978年不变价格、基数为100的指数表征。根据上文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引起农民收入增加,故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作为解释变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利用Eviews软件描绘散点图,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之间呈现指数增长关系。所以,拟选择模型:ln(rjcsr)=α+β?jxhl+μ。其中:rjcsr代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jxhl代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利用Eviews软件对表1中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为ln(rjcsr)=5.273952+0.031549?jxhl或者rjcsr=e(5.273952+0.031549?jxhl)。可决系数R2=0.983351,表明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截距项和斜率项的t检验值分别为82.29782和25.48884,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2=11的临界值t0.025(11)=2.201,表明模型拟合很好。

模型左右两端同时对jxhl求导,得rjcsr′=0.031549?e(5.273952+0.031549?jxhl),表明rjcsr增量大小与jxhl有关,jxhl越是处于高点位,rjcsr增量便越大。rjcsr与jxhl呈现这样的数量关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业机械化由单一环节向耕、播、收全程提升。前些年只是解决了机耕问题,还有大量农民从事农业劳动;近些年机耕、机播、机收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就有大量农民可以稳定转移到非农产业,增加了务工经商收入。

(二)农业机械化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全面拓展。前些年粮食作物机械化先发展起来,近些年经济作物机械化才发展起来,但由于经济作物价格和效益较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每提高1个百分点,比粮食作物机械化提高1个百分点,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更大。

(三)农业机械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如深耕深松与传统旋耕,精量播种与传统机播,高效收获与传统机收相比,在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数值相同情况下,深耕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收获等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更大。

(四)农业机械化的组织形式由农机户向农机合作社升级。前些年,农业机械化的组织形式以农机户为主;近些年,农机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经营的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出来。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模型和分析可以看出,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机械化组织形式向规模化升级,是提高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贡献率的关键。为此,笔者建议:

(一)大力优化农业机械化供给结构,以结构优化促增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定向发力,加快突破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瓶颈制约。重点围绕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优化,加快提升棉油糖等大宗经济作物,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畜牧养殖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通过优化农业机械化供给结构,进一步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第6篇

近年来,康平县按照“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壮大优势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以棚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和以时令水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其设施农业发展迅猛,总面积达0.33万hm2,产量多达5万t,实现产值1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农机推广部门坚持把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的有效手段,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项目,通过召开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现场会、到机械生产厂家和田间大棚深入调研、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等方式,先后试验、引进和推广大棚自动卷帘机、微型耕作机等系列设施农业机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县的微型耕作机已增至1200台,80%的大棚实现了机械化耕翻;大棚自动卷帘机1500台,人工劳动强度明显减轻。所有的自动卷帘机和微耕机全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补贴资金为销售价格的30%,使农民充分得到实惠。仅2011年5月,全县就新增微耕机450台、大棚卷帘机850台。西关屯乡百棚自动卷帘机示范区的建立,成为康平县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的一个新亮点,这也标志着其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实施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效益分析

推广部门非常重视设施农业机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此,县农机局专门抽调人员对两家子乡、郝官屯镇、西关乡、方家镇等乡镇的设施农业大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棚的迅猛发展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供了条件,而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对作物的增产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1)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用人工揭放百米大棚的草帘需要2h以上的时间,而用自动卷帘机操作仅需12min,可节约2h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大棚可以增加2h的光照时间,进而可使大棚温度提高3~5℃,保证设施农产品提前上市5~7d,每棚可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另外,与人工相比,使用微耕机耕翻可节约17.5h/次,节省开支38元。

2)有效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大棚自动卷帘机能大大提高卷帘速度,可以有效预防严酷气候对农作物的突然侵害,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康平县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大风降温天气,但安装了自动卷帘机的大棚无一受损。

3)加快设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人工管理大棚的劳动强度大,尽管经济效益良好,但仍不可避免地制约了设施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使用自动卷帘机、微型耕作机等设施农业机械后,每户可以轻松地管理5个大棚,促进了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3康平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康平县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机械化的普及推广程度不能适应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设施农业带来的可观效益使康平县的设施农业发展迅猛,但全县的自动卷帘机仅有1500套,不到温室总棚数的20%,缺口较大。

2)机械化发展程度不均衡。由于部分机械价格过高、群众对机械化的看法和认识程度不一等原因,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主要集中在起步较早的西关乡、方家镇、两家子乡等乡镇,其他乡镇发展缓慢。

3)机械操作培训相对滞后。部分群众缺乏操作知识,因使用不当造成机械损坏和人员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4)机械化整体水平低,没有形成系列化配套的设施农业机械。目前,全县需要小型园田耕作机(微耕机)、卷帘机、温室加热器、温室滴灌设备、种子催芽机、机械通风装置、烟雾机、臭氧灭菌机和育苗机等多种设备,而目前主要推广使用的仅为卷帘机和微耕机,二氧化碳增施机和臭氧灭菌机尚在推广示范阶段,育苗机等还没有引进。

5)设施农业先期投资较大。一些群众有意从事设施农业产业开发,但由于缺少启动资金和购机能力,只能望机兴叹。

4加快康平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的重要保障。设施农业是康平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发展。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由农机和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利用广播、电视、学习专栏等,广泛宣传设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专业服务队深入田间大棚,现场举办设施农业机械培训班,现场指导农民安装、调试机具;适时组织乡村干部和大棚户到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山东寿光等地考察学习,不断提高大棚户使用设施农业机械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化耕作的作用。

2)强化科技创新。成立县设施农业机械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在抓好现有机械推广的基础上,结合农民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充分整合县农机系统的科研人员力量,依托先进生产企业,加大先进适用、高效节能农机的研发、推广力度,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研发推广什么,促使更多的农机产品服务于设施农业。

3)加强示范区建设。在提升现有示范区建设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需求,争取更多的中央、省、市示范项目,建设更多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点,组织好机械装备的选型、试验、熟化工作,使其在先进设施、机具、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推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04-01

“三农”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加之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良好,由此可以看到未来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光景。但是,要想真正达成这一夙愿,需要在今时今日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然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农业机械化,在具体落实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农业机械普及率不高。由此看来,进一步强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很是必要。

1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近些年我国农村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就以农业来说,农业生产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降低了劳动力,同时还能科学化、合理化的栽种农作物,进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充分说明了农业机械具有较高应用性、有效性、适用性。基于此,良好的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相当于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给广大农民群众,使之切实有效的应用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如此便可以构建高产、优质、生态是农业技术体系,弥补传统栽种技术、栽种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良好的进行农作物种植,促使农作物良好生长,同时降低劳动力[1]。所以,无论是出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考虑,还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考虑,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均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分析

的确,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积极落实此项工作,利于改变农业生产现状,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是,目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尚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具体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导致农业机械化推广效果不佳。目前来看,农业机械化推广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 基础薄弱,农业机械化不够先进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比较晚,且基础薄弱,这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有限,致使农业机械难以全面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如此降低了农业机械利用率。据相关资料显示,建国初期农用拖拉机数量仅110台左右,并且大型农业机械基本没有。在如此的局面下,一点点推进和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虽然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但其技术含量、先进性、创新性、适用性等方面还是有一定欠缺的,致使农业机械难以满足农业发展新要求。

2.2 农业化财政不足,农机应用率不高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其中一项就是农机购置补贴,以此来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使之利用农业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推动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但是,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农业机械购置的成本较高,自身经济水平有限,因此很多农民并没有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而是按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来进行农耕、农种。这侧面说明了我国农业化财政补贴不足,难以让农民普遍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相应的农业机械的应用率不高[2]。

3 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影响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因素较多,导致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落实举步艰难。对于此种情况,笔者的建议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现状。

3.1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

的确,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对改善农民农业生产现状有很大帮助。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还需要政府极大财政支持,一方面是加大对农业机械产品研究的投入,以便创新和创造农业机械新产品,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加大农民购机补贴,以便农户有能力购买和实用农业机械,如此必然能够提高农业机械的普及率,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创造条件[3]。

3.2 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

出于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考虑,在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农机推广和农机服务。也就是建立专门的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农业机械培训,以便农户能够学习这方面知识,对农业机械有进一步的了解,认可农业机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使农民具有一定的机械操作、维修能力,为更加灵活、有效的使用农机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制定统一的农机评价和检测标准,以便有效的控制农机生产商的农机生产,保证农民购入的农机没有缺陷,可以长时间有效的使用[4]。

3.3 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鉴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含量不够,在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加强农业机械方面的研究与创新。也就是积极引进外国先进农机技术理念,借鉴外国产品开发的经验,再结合本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而积极研究和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实现农业机械产品自主创新的目的。

结束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的分析,确定基于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将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但因目前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落实不佳,导致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不高,不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对此,应当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等来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为促进农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宋守江.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r业机械化

与电气化,2013,(02).

[2]徐法金.繁昌县机插秧推广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4-15.

第8篇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近几年来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辅助效果越来越好,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但是,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是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1.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建设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生产装备和手段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综合表现,农业现代化代表了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对我国农机化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展农业机械是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这是人类深刻的技术革命,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不仅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粮食生产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养殖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农田水利工程机械化等。

2.农业机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水稻种植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经济作物、养殖业机械化水平还要低。我市农机拥有量70%以上是小型机械,动力小,推广新技术小型机械难以按质量完成。拖拉机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农业机械,在农村拥有量大,普及面广。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显现,即动力机械与农机具的配套比例太低,造成农业机械利用率低,直接影响农民的购买力,同时农机化发展又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机械化程度高,边远山区机械化程度低。这也是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瓶颈。

2.2 农业机械陈旧老化、制约农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农民都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农民购买力不足,农业机械使用具有季节性,新型农机具缺乏,现有的农业机械陈旧老化、技术状况差、效率低、作业质量难以保证,既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也阻碍了农机化发展的进程。

2.3 农机管理和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农机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手段跟不上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薄弱,经营主体以多种形式并存,农机作业的经营机制也比较松散,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服务程度相对较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延伸,许多智能化和技术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掌握相关技术的农机从业人员很少,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通过建立农业机械的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的制造水平。由于我国在农业机械方面的科研投资还较少,农机的科研力量较为薄弱,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也没有一个良好的推广,导致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国家应该加大农业科研的投资,建立农机科技的创新体系,对农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科研单位有能力研发出适合当今农业发展的农机设备。同时国家要采取相应政策,加快对科研单位从科研成果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尽快提升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3.2 针对我国农民由于收入低、积累资金少、购买力不足对农业机械化程度造成的影响,政府应该实行一定政策,解决农民的购买力问题,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比如,政府可借鉴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政策,加大财政扶持政策,推行更深入的信贷政策,为购买机械设备的农民提供补贴,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促进其购买大中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中也要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有所注意。对其他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可发现,日本是采用的小规模精细机械化,这是由日本的土地规模决定的。而美国人均土地的规模远超日本,其采用的大规模机械化的模式,以解决美国农业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而欧洲的国家人均土地的规模较为正常,因此采用中等规模集约的农业机械化路线。我们国家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均土地大小,制定合适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土地经营规模的问题,建议采用适度的技术和资金密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