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3 09:24: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学设计与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2、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交流中,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从而激发其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
3、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的是典型的社区妓拟稿,旨在协助学生指认社区警务室、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务室、社区服务中心和早教中心等设施,并引导其寻找、发现社区其他的设施。
通过对设施的寻找,加之自己的社区生活体验,学生能较容易地发现社区为人们提供的服务。让学生观察课文画面战士的社区生活细节,观察反思自己的双休日生活,让其体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进而激发其对社区的热爱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尊敬。“童心岛”就是让学生以自由诗的形式抒发这样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己所住的社区只有初步了解,大致能够说出社区的名称等,对于超市等经常用到的生活设施较为熟悉,对警务室、医务室等较少用到的设施不熟悉。
教学设计:
一、 认识社区。
1、 课件出示学生在社区活动的照片,看图说话。
2、 说说你居住的社区的名称,找找班里哪些小朋友互相之间是邻居。
3、 观察课本上各种社区设施的图片,并说说这些设施的作用是什么。
4、 除了这些设施以外,你居住的社区还有哪些设施。
5、 用数码相机拍下学校附近的社区设施图片,请小朋友当当工作人员给其他学生做介绍。
我们的社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态度和情感:培养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情感,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
2、行为和习惯:能爱护社区的设施,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
3、过程和方法:通过社区生活交流,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
4、知识和技能:认识社区环境、社区设施。
活动准备:1、发调查表
2、在大人的带领下参观社区,认识社区的一些设施。
教学过程:
一、 认识自己的社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你知道你居住的社区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虽然生活在社区中,但有些可能不知道社区名称,教师可事先通过学生的家庭住址进行了解。根据我们班学生的住址,我知道他们的社区有柳营社区,长庆社区、黄马社区、青春坊社区、吴牙社区等。)
1、 我们居住的社区有很多公共设施,他们的作用可大啦。谁能来介绍一下?(请学生来展示课前的调查,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拍的照片。)
调查表:
这是社区的----------------,我知道它的作用是------------------------------。
通过学生的展示,大家认识了社区的设施,了解了他们的作用,教师也可通过课件适当补充学生说得不全的地方。如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社区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宣传栏等等。
2、请社区阿姨来讲解他们的作用。特别讲解社区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这应该是离学生生活最近的地方。什么时候可以进去,有哪些适合学生的活动等等。(这时也可以建议老师带着学生跟着社区的阿姨到社区文化活动室参观。)
二、体验社区的服务
社区完善的设施,让我们的生活感到非常方便和舒适,那你知道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吗?引导学生去发现社区的保安、车棚的管理人员、社区的清洁工、为民服务点的阿姨,商店的大妈、修车的叔叔,正是因为他们的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1、 向社区的服务员表达谢意:方式自选(小诗、说一句感谢的话、送一张感谢卡等)
2、学生准备,交流。
三、课后实践:在家长的陪同下或以小队活动的方式,参与社区的一项活动并记录在“社区服务卡上”。
( )社区体验卡
日期 姓名
所体验的角色
自己的表现
社区人员的评价
教学设计[1]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问题解决策略,以学生的最优发展为目的,教师与学生共同策划教学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大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信息传播理论及系统理论。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比较有影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学中揭示教学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教学理论能够指导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三)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是由信息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与信息接受者为主要成分的系统。教育活动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动态过程,传播过程中,教师、学生、媒体、设计构成了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师生之间要排除各种干扰,实现有效交流以取得教学成功。
(四)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较大。系统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方法,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所形成的方法。按照教学本身的特性,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
三、教学设计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依据相关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的安排。在进行高等教育的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是要把握高等教育的特点。
首先,专业性是大学教育的最根本的特征。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术才能或专长。一方面专业知识要以宽厚广博的文化修养作为知识背景,拓展思维空间,促进知识、技能之间的正迁移,灵活地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日益广泛,同时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日益紧密,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以及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的趋势。因而大学的教学目标必须同时体现出通识性和专业性。其次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学生的发散思维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大学阶段学生智能发展的重点,努力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素质。第三健全大学生的独立性是高等教育的鲜明特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人感”进一步增强,是走向成熟的最后阶段。总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务必要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的特征。
(二)二是要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即现代教学观。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素质教育观、系统方法观和教育效能观。
1.素质教育观。
一是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身体、心理、文化科学三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等七方面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二是要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正常发展。三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四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和生存,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
2.系统方法观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有序性、最优化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整体性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使教学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既包括知识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也包括能力、情意教学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教学最优化指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强调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设计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可能的产出的教学工作方案。
3.教育效能观
教育效能根据公式“教育效率 =教育产出/教育投入”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投入教学资源,追求最大的教育效益产出。
(三)三是要把握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主要包含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授课环境及授课教师几个因素,在具体制定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时,按照标题、署名、正文三大部分来设计格式。
标题要精炼、具体、明确。正文按照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与手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流程设计。设计思想要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教材分析部分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本章节的地位、作用;一是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二是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则是具体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教学目标要用具体、明确、实用的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主要描述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学生的教学准备、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及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其中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须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分环节具体说明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师生交互活动。课后反思属于教学自我评价的性质,用来总结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参与度、参与热情、参与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教学反馈",有必要时及时改进、回授、甚至于纠正,进行强化巩固,同时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案例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189-02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层出不穷。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促进了高校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尤其对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是典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专业课的学习。而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变“静”为“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多次全程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作为课例,探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机械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生产实际,为着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学有所用的教学情境。由于机械设备中的铰链四杆机构难以直接观察,而高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因此本节内容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配合以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其步骤为:感知―理解―深化,从而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和理解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理解急回特性的概念、行程速比系数K的含义及死点问题的处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理解、思维和运用能力。发展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索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学重点: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急回特性。
(三)教学过程
二、案例分析
(一)互动白板的教学优势
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了互动电子白板的优势,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且使整个课堂都是在活跃的互动气氛中开展。
1.保存板书,反复应用。整个教学由复习准备引入――让学生写出四杆机构的判别式,教师调出事先在白板上准备好的各种四杆机构类型,让一名学生上台板演示,学生完成后,白板所具有的存储功能可将白板上的内容保存下来。而在教学的后续阶段,这些内容还会经常用到,教师只需将它调出即可,无需重复劳动。这样既省时,又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而且使已学知识再次得到巩固。
2.简化功能,优化过程。(1)脱离制约,化远为近在应用电子白板过程中,可随意用电子白板配备的书写笔在白板上操作电脑或自由书写,还可用板擦随意涂改,脱离鼠标对教师行动的制约,同时学生也可轻松学会用书写笔在白板上写字画图,让教学中实现互动。教师还可用书写笔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画出四杆机构各种类型的图形。(2)修改原图,对比教学四杆机构类型判别难度较大,但学生必须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首先将曲柄摇杆机构展示在白板上,学生很快就能解答。然后教师在原图上变换不同杆作为机架,这时可以直接在原图上用其他颜色的笔添加一些线条,擦除多余的线条,整个修改过程学生们都可看到,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难点也就迎刃而解。(3)整合资源,教学变活机械设计基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教材中机构运动、插图和公式很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学生看到的内容不直观、不形象,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机构的结构,互动白板具备的VCM互动演示平台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互动演示平台将白板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整合起来,在演示文稿中制作的图形旋转、平移、翻转等运动效果,通过白板展示出来,整个课堂也因此而活起来,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巧借媒体,陶冶情操
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设计的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就会体会到创造的快乐,这样就诱发了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节奏,使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受体变为主体,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探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抽象思维,学习自律性差,但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其各种先进的性能给教学改革与资源整合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教师和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展示、自由交流的平台,这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广艳,李铭,张豪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2]刘志蓬.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注意力[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
[3]舒娜,刘菁.电子白板下的教学交互行为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6)
【基金项目】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桂教高教(2012)22号)
《18.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A、B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输、睫、否”等8个生字,会写“炸、医、输”等13个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输血的知识。
教学设计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问“她”和“我”分别指谁,这对朋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2.下面就让我们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到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输”shū,不要读sū;“恒”,读héng,不读hén;“拭”读shì,不读sì。
研读献血过程,体悟美好心灵
1.小组认真研读第5~11自然段。
a.个人默读,画出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阮恒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b.组长组织大家按下面的顺序进行讨论。
献血过程
阮恒表现
心理活动
献血前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他想:
他想:
献血中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他想: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想: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他想: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他想:
c.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全班交流。
a.出示文字投影片,各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沉默时是在思考,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虽然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要献血。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但他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忍不住害怕,怕自己会死去;但为了不影响献血,又竭力掩饰自己的害怕与痛苦。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阮恒一想到自己会死,他又害怕痛苦得哭了起来,但为挽救朋友的生命,他仍竭力掩饰。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随着抽血的进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尽了,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害怕和痛苦越来越无法掩饰,但为了好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当男孩知道献血没有生命危险,他非常坦然、平静,还可能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b.通过小组间有感情朗读竞赛,来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
各小组自己设计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齐读、表演读等),参加比赛。
识写生字
“眉”不要少写一竖;“垫”不要少写一点;“酒”不要少写一横;“柔”不要少写一点。
第二课时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2.找学生读一读。
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1.在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共同学习阮恒在献血时的心理活动时,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议论阮恒一点儿也不勇敢。哪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阮恒到底勇敢还是不勇敢呢?我们一会儿要组织一次辩论。
2.再认真读一遍全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一找依据,在文中标上序号。
3.组织辩论,深入体会阮恒为朋友所做的无私奉献。
(如,正方──勇敢;反方──不勇敢)
正方:我方认为阮恒是勇敢的。在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位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献血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最后只有阮恒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多勇敢呀!
教师插入:是呀,课文说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么紧急,文中有个词语是“迫在眉睫”。
反方:但是阮恒在举手时,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勇敢,是“颤抖”着,还放下去又举起来;在献血过程中一直在哭。
教师插入:课文中写阮恒哭用了几个不同的词呢,反方快来找一找都是什么?(啜泣、低声哭泣、抽泣)是啊,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真是有点儿不勇敢。
正方:对方别忘了,阮恒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以为把血全献给了朋友自己就会死去。他是害怕这个才哭的,并且他一直竭力掩饰,当医生安慰他后,他立刻就不哭了。
反方: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作者如果写他始终没哭,不是更能表现他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吗?
正方: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设身处地为阮恒想一想,他还是一个孩子,当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时,怎么会不感到恐惧与痛苦呢?任何人面对死亡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而阮恒在感到害怕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克制,他为了朋友,已做好了献出生命的准备,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勇敢吗?
有感情朗读全文
在同学们的辩论中,我们认识到阮恒不仅勇敢,而且为了友谊情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个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故事。
了解综合性学习情况
1.交流本班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情况。
2.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父母之爱的了解与理解,非常令人感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来感受这份亲情,比如写日记,为照片写说明,阅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成长记录》,并准备向父母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B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自由谈)在战争时期,一个孤儿院里的孤儿,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好朋友,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她是我的朋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带着问题读书。估计学生会问:题目中的“她”是谁?“我”又是谁?为什么说“她是我的朋友?”等。
引导学生抓住“迫在眉睫”这个词语,知道“她”是一个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急需输血的小女孩;“我”是愿意把自己的鲜血献给小女孩的阮恒。
3.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当小老师,组织学习生字。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运用方法,理解内容
1.教师引导:课文的预习部分给我们提示了学习本课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按照预习要求开始自学。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还可以把你不懂的内容画出来,准备和大家一起讨论。
2.分小组进行讨论。
3.交流汇报。
a.献血前,“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让学生从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提出问题同大家讨论。如:沉默之后,阮恒为什么颤抖地举起小手?阮恒举起手为什么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两次“举”起手,有什么不同?
b.献血时,“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教师可进行如下板书:
啜泣捂住摇头呜咽
掩盖又摇头哭泣制止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交流。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阮恒由“啜泣”到“呜咽”,又由“呜咽”而“低声哭泣”,表明他越来越痛苦,可他又为什么想竭力“制止抽泣”?
4.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阮恒内心的痛苦。
总结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提出的问题,反思自己是怎么提问的,帮助学生概括提问的方法。
1.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
2.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提问。
3.由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推测人物的内心提问。
4.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阮恒感情变化的层次,体会他当时心情的变化。
发挥想象,合作释疑
1.我们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阮恒为什么会哭呢?阮恒输血时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为小姑娘输血呢?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几句话,结合下文,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下面的几句话,想象一下阮恒当时可能在想什么?(出示文字投影)
在()里写上阮恒当时的想法,愿写几句就写几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a.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b.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c.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d.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e.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
3.各小组派同学汇报本小组的想法。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误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1.医生到底跟阮恒说了什么,使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医生说的话,然后同桌合作,将它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并表演出来,看谁说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选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
2.表演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阮恒吗?(引导出示问题:小男孩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同在孤儿院里生活,平时一定互相关心和爱护,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小姑娘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阮恒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救他的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出表达的感情。
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相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1.这个故事可以什么为题?课文为什么用阮恒的话作为题目?你从阮恒的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3.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布置作业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简介作者。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评点。
四、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前奏部分,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教师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本部分。
2、问:从本部分看来,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写它的心态时,连用了四个比喻,请找出来,并说说它反映了这个女子什么样的心绪?
明确: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本部分。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
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
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八、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错误)
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2、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附:整体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蹄声)(过客)
关键词: 教法 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通常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而开展,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为一个包括信息搜集、计划制订、目标实施、反馈检测、总结反思在内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一、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行为导向法中的项目教学,将整个任务分成信息搜集、制订计划、目标实施、反馈检测和总结反思五个环节,使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表达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学习中采用小组学习法,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中不但掌握知识,更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设计案例
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的“制作直流稳压电源”为例:
1.信息搜集
搜集、整理、应用信息资料,是每个人应具备的一种能力。由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项目任务―制作“直流稳压电源”,收集筛选需要的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如:本项目所需有关变压器、整流、滤波和稳压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组织教学资源,进行信息搜集、交流与合作。
2.计划制订
此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领取项目任务,“要完成这个项目任务需要具备哪些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经过师生讨论后,明确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各小组再将该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分给每个成员。小组内由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各小组程度基本均衡。注意让每个小组都明确目标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各小组按照要求搜集信息资料,进行讨论探究,并负责准备汇报学习研究成果,同时对其他小组的汇报结果作出评价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多方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二是制订工作计划,所谓“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间利用什么方法实现什么目标,好的计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监督、奖励措施,通过计划的制订和落实,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惰性和倦怠。该计划要以书面的形式完成并交与教师验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给出一些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完成该环节。
3.目标实施
此环节共分五个步骤,每个步骤均采用“学生学习―学生陈述―学生补充交流―教师补充―总结和评价”的程序进行。下面是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
(1)背景知识的探究。这个环节利用小组学习法完成。根据之前各小组领取的任务和制订的计划,学生搜集整理必备的基本知识,并正确理解这些信息,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若某组学生提供的信息不足,可由其他小组和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并由教师对其中的要点作总结。
(2)实用电路的确定。各小组根据资料自己画出电路原理图,并进行展示、向其他学生阐述其工作原理。
(3)元器件采购检测。组织学生采购元器件(课下完成)并对元件进行检测,汇报展示成果。
(4)组装制作调试。全体学生参与组装,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以防发生烧坏元器件的情况。在组装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果实验成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实验失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欠缺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后面的学习。
(5)电路参数的检测和评价。各小组制作并填写各种数据检测表,并向其他小组展示汇报。
4.检测反馈
当整个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整个任务的反馈。教师可以给电路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故障,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总结分析故障时所用的原理和排除故障时所用的一般思路。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还可书面测试完成。
5.总结反思
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进行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根据学生在单元学习和项目任务完成中的体验,完成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体系,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自我反思和对他人的认同,促进学生智商、情商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进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设置在一个个学习单元或项目任务完成后,主要以“书面”或实际“操作”等形式完成。
三、行动导向法教学设计反思
1.行动导向法更适用于小班教学,对于四五十人的班级来说会造成一系列的困难,如在合作时不能合理分工,或者由于小组数目过多造成教学进度不能按时完成等。
一、优化教育方法,明示暗示教学共举
明示教育是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必要的、重要的途径。明示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思想、语言工具、理论等意识形态的传输。明示法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一个人一生都在不停地接受着他人的传输、社会的灌输,这就是明示。但近几年来,社会对以灌输为主的明示教学法的批评,明示教学法慢慢淡出语文教学的话题,但事实证明,以灌输为主的明示性方法并不会随着时代变化而退出历史舞台。俗话说,“三人成虎”,一句谎言连说三遍,就可以成为真理。可见,明示在人的思想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然而目前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却有一种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
当然,明示教育不是直白的教育,我们反对语文教学中的直白教育。那种将学生由问号教成句号的教法,那种学生“课堂记笔记,课后对笔记,复习背笔记,考完丢笔记”的学法,都是直白的教育所致。从而使教育中的一切知识都变成直白的、无需再思考的东西。好教师要做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引路人。教育结果的无问题状态是教育最大的问题,一切都变得明白的教育是最不明白的教育。当然这不是针对教师教学思维混乱和语言表述不清而言的,而是针对教师以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表述封闭了学生的思想的句号式教育而言的。还有比窒息了人的思考更坏的教育吗?有些学校开设的语文教学公开课,师生间配合高度默契,教师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导演,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对创设情境的体悟、“即兴”发挥的小品等,都是预先排练好的。一堂课结束,课堂的“大幕”落下,学生再没有什么问题,不能从已知中引出未知,教育就没有了暗示力量,进而就没有了教育的力量。
但我们强调明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要否定暗示教育,相反,明示教育和暗示教育这两者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如果把教育系统比作一个前进中的人,那么,明示教育和暗示教育就是这个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其一。只有两者都健康发达,并且相互配合,协调动作,才能健步如飞,顺利地达到目标。那又何谓暗示呢?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某种观点和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渗透性和自动性,通过人的直觉、情感和无意识作用直接渗透进入人的心理圈,快捷而灵活。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已经形成了相对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思维定势,他们对教育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期待”。如果老师的活动与学生的需要和期待一致,学生就会产生兴趣。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明示教育和暗示教育的合理整合。但整合不是明示与暗示的拼合,通常人们将暗示教育与明示教育对举,认为暗示教育是相对于明示教育而言的,是明示教育的另一半,甚至认为暗示教育仅仅是明示教育的补充。这种认识不仅难以揭示暗示教育的作用,而明示教育本身也不能达至完美。因为任何有启发性的明示教育在本质上都具有暗示性,即它没有穷尽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而总是不断地引发人们进行新的思考。明示教育的启发性取决于它的信息暗示量:暗示性越大,则启发性越大。
二、正确处理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的关系,开展积极暗示教育机制创设
随着人的自主性加强,各种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呈现多元化,学生往往对于反复的说教产生反感,语文教学必须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讲你记”的教学方法和生硬、强制性的灌输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民主性,避免教育的强制性,研究协商、沟通、讨论、评议、自我批评的具体措施,使语文教学成为人们共同关心和参与的活动,增加与学生的对话,从传统的灌输方法向暗示性、引导性和渗透性的教育方法发展。正确处理好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的关系。积极暗示是使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和谐发展,两重交流水平协调一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消极暗示则会降低甚至完全抹杀正面教育的效果。现实中,消极的暗示效应在学校里还是存在的。如为了所谓的分层教学,高一新生入学时便按成绩分出“实验班”,到了考试的时候,语文试卷拿到手,最后一道题目旁边赫然写着“该题实验班必做,其他班选做”,或者说“这一题A段同学要做”,使其他班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一做法实际上已经在向其他几个班的学生暗示:你们不如他们,他们比你们强。教育本应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习动机。如果常常“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消极的信息,就会挫伤学生的心灵,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过多的批评会对学生产生消极暗示。教师也许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爱生心切,也许是出于“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求全责备,总是不满于学生现有的表现。对学生一点小小的进步不以为然,认为做得还不侈;对学生的一不足之处却大肆渲染。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很沮丧,觉得自己很差劲,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而一蹶不振。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过多的批评还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对所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哲学原理产生怀疑。
三、培养学生积极自我心理暗示,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不仅接受着来自外界的暗示,而且随时都在进行着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教育机制的创设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学生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教育机制的创设则是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良性暗示法。心理学认为:“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是依靠思想、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或加深对某一观念的认知,或要求自己按某一方式行动”。
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自尊心是学生人格的顶峰。”因此,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教育中有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界定,创新教育实质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得到认可,得到鼓励,生活在师爱中,个性处于张扬的状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得到满足,战胜困难的决心、对达成学习预期目标的信心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外部需要就会内化为自我需求,学习行为就会在学生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获得最佳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由此可见,运用“学生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教育机制的创设”于教学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遵循创新教育的尊重个性的原则。
语文学科因其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语文课文中因其富含的情趣性为“学生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教育机制的创设”的运用提供了条件。“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积极心理暗示。
四、正确认识暗示教育创设机制,做好明示教学方法的补充
关键词:案例教学 子项目 教学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204-02
电子技术实验及实践课程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及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能够很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学好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电子技术实验及课程设计的实践性。传统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以实验项目为载体,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集成常用集成芯片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经典电路的设计方法。然而学生掌握的知识是若干个分散的知识点,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不清楚如何学以致用,在后继的课程设计或实际应用中往往一头雾水,无从下手。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好的学以致用,此设计提出以一种实用的大型电路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将其拆分为若干项子电路形成单个的实验项目,即将一个大型电路拆分为一个个单独的功能模块,每个模块为一个实验项目,所有项目组合起来即是一个实际电路。
1 设计方案
1.1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从集成芯片的使用,到简单电路的设计以及最后综合电路的搭建。以一种实用的大型电路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将其拆分为若干项子电路形成单个的实验项目,形成了从易到难,从单独知识点的学习到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从注重知识的验证到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逐次提高的教学过程。以交通灯的设计为例说明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与之前传统教学的比较,如图1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新的教学内容涵w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对经典知识点的教学并没有删减,而且以案例贯穿整个实验,等最后联调及功能实现时学生会发现自己完成了一个复杂的电路设计。再通过教师的总结回顾,学生将掌握设计的整个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1.2 教学设备的设计
设计一个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设备,该设备包含固定单元和与之匹配的若干个可拆装单元,固定单元中包含常用的电路模块,如逻辑电平开关、数码显示部分、蜂鸣器、可调频率时钟脉冲模块等等,可拆装单元根据不同集成芯片的种类及特点,可独立或与其他单元共同承担2-3个实验项目或承担一个课程设计案例,另有一个单独模块包含常用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常用元器件。部分原理图如图2所示。新设备能够完成常规实验,课程设计,也可以完成自主设计,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此设备上验证自己设计的电路。
2 结语
该设计教学内容新颖,以实用的案例为引线,贯穿整个实验教学。选取契合理论教学重点的案例,并将案例的子电路分散在各实验项目上,顺利完成各个实验项目也就意味着整个案例的实现。理论、实验、实用相结合的形式不仅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8-133.
[2]涂用军,王红梅.电子电路绘图与制版项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