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民营医院发展建议

民营医院发展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3 09:24: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民营医院发展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民营医院发展建议

第1篇

新医改环境下,民营医院应从调整以往的管理措施及方法入手,顺应新医改提出的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五项重点改革要求。省人大代表黄敬生谈及民营医院如何赶乘医改机遇,实现长足发展,提出的建议相当叫劲儿。

作为一家民办非营利性的心脏病专科医院院长,黄敬生认为,民营医院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全员市场服务意识;二是转变经营策略,确保稳定的医疗服务市场;三是转变管理机制,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新近出台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除了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外,国家还将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这是对民营医院为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是民营医院发展、壮大的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尽管如此,黄敬生依然表示,民营医院在吸引优秀医疗人才、纳入医保体系和建立消费者的信誉等关键问题上,还有漫长而曲折的路要走。

他分析说,新医改中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现行卫生资源却呈现出一个倒三角状况,绝大多数卫生高级人才、精尖设备存在于大城市、大医院。比如说,民营医院难以吸引高技术人才。这是由于对医疗技术人员多点执业认识上的偏颇,现行相关法规上的制约,医疗行业的高风险,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相关制度不适应等复杂原因造成的。目前,在职医疗卫生人员多点执业还处于不公开状态,严重制约了民营医院对医疗人才的需求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对非主体医疗服务机构的民营机构的重视、扶持和监管力度还不够,导致了虽然投资主体不同,但医院性质相同的非营利性医院仍然享受不到政策优惠。社会歧视也是民营医院建设与发展的一大障碍。

黄敬生为此建议,政府方面不仅要给予民营医院政策和舆论上的支持,同时应该制定并出台多元办医格局的配套政策。如:明确土地、税收等相关政策;放宽民营医院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投资兴办各种类型的医疗机构;鼓励和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院开展业务合作,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民营医院可自主选择开设与其医院类别和功能相适应的诊疗科目,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核准;民营医院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法律地位,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充分发挥民营医院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各级政府对民营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要给予必要的补偿,真正实现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公立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务人员,本人愿意辞职到民营医院工作的,所在单位应予以支持。大胆进行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帮助民营医院做大做强,使民营医疗机构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第2篇

面对各类医院、私人诊所、养生会馆、坐堂医生

时下,中医养生正热,电视上名医讲座热闹,生活里中医看病受推崇。各大中医医院、私人中医诊所、新兴养生会馆,甚至很多药店里面都有中医常年坐诊……人们会选择到哪里看中医?不同场所诊病有何优劣?为此,《健康时报》与平安医网联合进行了相关调查,访问了10146人。

公立医院人满为患

早晨六点半赶到北京中医医院时,挂号窗口前已经人满为患,甚至队尾已经排出了门诊大厅。站在队伍后面的李大爷已经排了两天的队,仍旧没挂上想挂的专家号。当问他为什么不选择到其他地方看中医,他说公立医院的专家和药让人更放心。

中日友好医院按摩科主任唐学章的号主要靠预约,他坦言:做手法治疗,一定要保证中医师的精神状态,中医师的状态不好,很容易造成对病人病情的判断失误而下错结论,所以,有时候要限制挂号的人数,这也是为了对病人负责。

调查数据:6121人选择公立医院(占总数的60.53%)。

优势:专家多,权威可信,经验丰富,相对价格较低。

劣势:队难排、号难挂。

专家建议:疑难杂症去公立医院,因为大医院设备齐全、专家经验丰富,而小病就没必要来了。

私人诊所价格相对较高

孔伯华医馆、施小墨诊所、大诚中医诊所等都是以京城四大名医后人为主力的中医私人诊所。孔伯华嫡孙孔令誉今年60岁,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挂号费150元,特诊加号200元,每天只看25个号。

85岁的哈奶奶,身体不舒服了总要来找他把把脉,她信任孔家医术,年轻时找孔令誉的叔叔看病,现在找孔令誉看病,并且在她的影响下,全家人身体不舒服都是到孔医馆去。她认为这些大夫更了解她的身体状况,国立医院的大夫看的人太多,往往没有耐心仔细检查。

调查数据:1780人选择中医私人诊所(占总数的17.54%)。

优势:专家比较耐心细致。

劣势:名中医诊疗费用高昂。

专家建议:可找名中医治疗疑难杂症,他们往往有独到的研究。也可以去中医诊所进行养生保健,专家可根据就诊者个人情况制订个性化的保健方案。

中医养生会所良莠不齐

年轻人通常是中医养生会所的主要消费者,他们往往拥有一些养生会所的会员卡,闲暇时去做按摩、针灸、拔火罐、刮痧、足疗。

北京有不少养生保健机构,以针灸、按摩、刮痧、推拿等中医理疗手段最为普遍,价格悬殊,有的收费过百元,有的只要20元。它们的规模、位置也不同,有的挂牌于商场超市,有的藏身于社区小院。

唐学章提醒道:针灸、按摩这些中医技术并不是熟练工就可以操作的,其技术牵涉到穴位、经脉、关节等,力度和位置掌握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调查数据:1602人选择中医养生会所(占总数的14.79%)。

优势:服务周到贴心,环境较好。

劣势:良莠不齐,没有规范和标准。

专家建议:可作为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轻易相信所谓“养生师”的判断,做按摩、推拿最好还是选择去中医诊所或大医院。

坐堂医生身份尴尬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药店有一位70多岁的傅姓坐堂医生,挂号费20元。来找他看病的多是一些到药店买药的消费者,顺便让他把脉和开方。他一天看15名病人,大部分人是拿着医院大夫开具的药方来的。这时,他就客串给病人抓药,并且回答病人提出关于中药的各种问题,包括吃中药时可不可以加糖,一剂药可以熬几次等,而这些问题,大医院的大夫通常没有时间解答。

调查数据:267人选择有中医坐诊的药店(占总数的2.63%)。

优势:方便快捷,针对性强。

劣势:有些药店不正规,担心游医坑人。

专家建议:感冒、腹泻等较轻的病症,可直接去药店找坐堂中医,但须注意一定要找口碑好的大药店,也要核实一下坐堂医生的资格。

民营中医院门可罗雀

与国立中医院的拥挤不同,北京市某民营中医院一层偌大的门诊大厅里,只有稀稀落落几个人。我国现有民营医疗机构共约14万家,约占全国医疗机构的8%左右,但长期以来,民营中医院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认为:民营中医院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国家支持力度不够、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社会可信度差,“只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在准入、资质、行为、服务、价格等方面加大监管,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王雪苔教授认为:疗效是民营中医医院的灵魂和根本,民营中医院还是要靠口碑和疗效才能发展起来。

调查数据:267人选择有民营中医院(占总数的2.63%)。

优势:挂号看病方便、专科性强。

第3篇

对当前医疗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以药养医”机制造成的看病贵、医疗保险覆盖面小造成的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等,社会各方面异议并不大。争论的焦点,在于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

我认为,简单用“市场化”来肯定或否定前一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都过于笼统。医药卫生体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就中国具体情况而言,其中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医疗保险系统、医疗机构系统和药品生产流通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又可以再细分为若干个小系统。这一复杂的系统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如何形成并协调运转,需要分系统、分层次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化。

与国有企业改革相比,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当滞后。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到2000年才提出“指导意见”,2001年启动;农村卫生改革则是2002年底才出台新的政策。但在实践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路和一系列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当前已经到了加大改革力度的关键时刻。

过往的实践表明,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以药养医”是关键性的难点。长期以来,允许医院在药品批发和零售过程中加成15%-20%,沿袭至今成为弥补财政投入不足的“良策”。这在实际操作中必然造成医院和医生的行为严重扭曲。

针对“以药养医”的痼疾,“指导意见”提出,把医院的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核算、照章纳税,打破过去医疗机构对处方药的垄断。作为过渡,可先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收支结余全部上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合理返还。同时,规范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助办法,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现在有学者指责医改造成了“以药养医”,不知道他们是以哪一个医改文件为根据的。

要想逐步切断药品收入与医生之间的经济联系,很重要的一点是公立医疗机构要真正具备公立性质,“一院两制”的现象必须杜绝。公立医院要求政府保证财政投入到位,这就首先需要调整政府过多包揽的医疗资源。如果维持95%以上的医疗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的现状,财政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就只能“撒芝麻盐”。

最近舆论广泛提及的“平价医院”,本质是公立医院角色的回归,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其实,所有的公立医疗机构都应该是非营利的“平价医院”。需要强调的是,“平价医院”推广后,其他公立医院的定位需要明确:或者取消那些不搞平价医院的财政投入,把他们变成民营的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院;或者限期使其成为“平价医院”,尽量避免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考虑到我国大中城市医院数量已经不少,“平价医院”应在改变存量的基础上推行,不要再重打鼓另开张。

除了基本医疗部分,医疗服务市场中确实存在一部分具有私人物品性质的需求。对于这一部分,应该采取市场化机制运作,欢迎民营资本介入,成立民营非营利性医院以及民营营利性医院。一些基本医疗也可以采用从民办医疗机构购买的方式。针对我国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政府手中的现状,建议逐步把40%左右的医疗资源转为民办民营。

与2000年相比,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有着诸多有利条件。2000年时更多的是就医改谈医改,现在社会各方面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确定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中央和各级政府将更有力地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发展。这其中,医疗改革必然是重要组成部分。

第4篇

民营医院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形成多元资本投入卫生事业,丰富了卫生资源配置,弥补了国家对卫生投入的不足;引进了竞争机制,向社会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医疗服务的不同需求。民营医院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卫生事业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然而民营医院在其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自身问题,如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本文对如何加强民营医院内部控制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管理理论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再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金、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可谓是重中之重。

医院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 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医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医院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医院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二、目前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是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依然是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足

表现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落后于现实需要,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多数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事后补救控制,导致内控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效力。要把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执行彻底,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会大大提高。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医院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管理特点和要求划分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但目前一些民营医院并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看似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仅是形式上将各种规章制度汇总在一起,缺乏相应的执行和考核制度,未能充分起到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

(三)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不够,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据了解,民营医院现在大多是未经正规培训的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很多在职的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在责任心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都不能达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常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理解不到位。

(四)内审部门只强调监督职能,忽视服务职能

目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仅限于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的起始性和合法性进行查证和监督,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经营和管理领域。没有将工作重心从以前的财务收支审计转移到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上来,还以“监督”为主,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内审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满足新时期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

三、解决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不足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控制机制

一个设计良好运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做到: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的监督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程序明确;实施内部审计的办法与程序明确。从而达到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目标。

为此要理顺关系,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顺序递进的多重会计控制防线。

1.授权控制

是指在某项财务会计活动发生之前医院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处理的有关人员能够相互制约,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

2.分工控制

是指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在实际工作中杜绝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执行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

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医院经营业务和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内部会计控制也应随着单位环境和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即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方式,设计出适当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法律法规的遵循、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及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等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实践证明,有效实施了会计控制的医院在财务管理上产出了更多效益,有利于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

(二)完善会计控制制度

1.加强医院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实行可以有效扭转医院轻事前控制的现象。预算控制系统组织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预算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组织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对未完成预算的计划项目采取改进措施。医院财务部门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上年度医院经营情况,编制本年度财务预算及季度、月度计划,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汇总和分析,及时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的差异要及时查找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

2.加强对医院财产安全的控制

这是指为了确保医院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财产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有: (1)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记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做到日清月结,防止现金被挪用,并保证现金的筹划与周转;(2)对于财产物资的管理必须实行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财产物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3)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账实一致,财产物资不论是发生盘盈还是盘亏,都要查明原因,并追究该项财产物资管理者的管理责任。

3.建立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在医院成本管理上,医院应转变观念,树立医疗成本意识。医院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建立成本、费用控制中心,科学地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分解成本指标,考核业务科室指标完成情况,并与职工个人的利益挂钩,落实奖罚措施,提高医院成本竞争能力,实现医院成本的最小化,向成本管理要效益。

(三)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控制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在内部会计控制中,控制环境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人又是控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单位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要严把入门关,选好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试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

(四)建立审计监督制度,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医院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内部审计是强化内控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考核单位内各组织机构执行其职责的效率。内部审计不仅要独立、客观、全面审查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了解、监督、测试、评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健全、有效,确定有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评价内部控制目标是否完成,而且要及时向管理层揭示、 反馈医院当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风险、薄弱环节与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独立于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之外,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其作用不仅在于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执行,它还帮助管理部门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对单位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及资产运用的效率性进行考核,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向医院最高管理层提出报告。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地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提供服务。从而保证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并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第5篇

民营医院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依附于医护人员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为医院、患者与社会创造价值。民营医院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征。

1.私有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一般无法让渡其所有权,只能让渡部分使用权,且其使用权具有明显的个体私有性。人力资本最终能否发挥作用、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符合人力资本私有性的考核管理体系。就民营医院而言,最主要的人力资本就是各科主治医生以及围绕其组建的医疗团队。民营医院应根据本院人力资本的私有特征制定合理、完善的人力资本考核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医院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

2.依附性。人力资本除了对社会、人体自身的天然依附之外,对物质资本也有着很强的依附性。民营医院的人力资本在医疗实践中,只有与物质资本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医院管理者应积极为医护人员,特别是主治医生配备良好的软硬件设施,使他们拥有一个舒适、安全、称心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医院创造更多的价值。

3.增值性。人力资本有时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的财富,同时也是社会的财富,因为其在为组织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本增值性。对民营医院而言,更是如此。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一方面为医院创造利润,另一方面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体现了人力资本的社会增值性。因此,民营医院管理者应同时把医院的人力资本看作是一种社会财富,并努力创造条件,使这些资本增值。

4.可变性。近年来,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专业人才的流动及使用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民营医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医护人员,特别是高端医护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医疗专业人才市场化正在逐步形成。在这种形势下,过去那种“一干一辈子”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并逐步演化为“哪儿待遇高去哪儿”的局面。面对这种变化,医院管理者一方面应不断完善人力资本考核管理制度,尽最大努力留住优质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应积极采取措施引进外来人力资本。

5.层次性。人的能力不同决定了人力资本的层次性。舒尔茨将人的能力划分为五类:学习能力、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力、进行各种文娱活动的能力、创造力和应付非均衡的能力。每个人在不同层次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民营医院管理者对医院人力资本结构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并根据实际,适当调整人才结构,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二、民营医院人力资本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营医院跟其它医疗卫生组织一样,人力资本考核管理主要按照管理人员、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等不同岗位来进行。对管理人员,主要是对其管理水平及廉政情况的考核;对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主要是对其专业水平及医德的考核;对工勤人员(如医院食堂工作人员),主要是对其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考核。通过一系列调研,我们发现民营医院人力资本考核管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观念陈旧。很多民营医院没有把人力资本考核管理作为一项关系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来做。对民营医院来说,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人力资本是最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人力资本是民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民营医院要么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核算管理部门,要么人力资源核算管理职能不健全。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尽管民营医院具有完全的分配自,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科学系统的分配方法和严格的考核办法,造成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低下,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多民营医院,薪酬分配甚至还存在“大锅饭”问题。

3.绩效考评缺乏标准,流于形式。很多民营医院的绩效考核缺少量化指标,考核过于简单和笼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普遍存在着凭印象打分的现象。一方面,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只重视业务工作,忽视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缺乏标准的职位分析,各类岗位职责不明确,绩效考评结果没有完全与职工的工资分配、职位升迁直接挂钩,导致绩效考评往往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民营医院人力资本考核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如科室主任人事决策权太小;员工对医院战略目标认同度较差;医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尚未建立,培训效果较差等。

三、建议

1.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人力资本考核管理体系。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把人力资本考核管理作为医院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其次应进行深入调研,充分听取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向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家、学者咨询,力争建立一套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公平、公正、合理的民营医院人力资本考核管理体系。

2.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民营医院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如猎头招聘、网上招聘、到医学高等院校直接招聘等)引进优秀医护人员,特别是医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民营医院应不断提高现有医护人员,特别是能够为医院创造较高价值的员工的工资待遇与工作条件,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外,民营医院应适当增加各类员工的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医院创造价值。

第6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医院发展;作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76-01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实施后,国家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资本结构、社会功能及其承担的任务,制定并实施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现行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医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此,进一步研究医院财政税收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院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医院持续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以保证顺利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行财政税收政策对医院发展的作用

1.财政税收政策有效促进大城市医院发展

要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更好地满足城市人群的医疗需求,国家财政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源,从而为满足城市医院的医疗需求和实现城市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保障,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高端医疗设备、医疗技术都集中在大城市,也有效解决了我国城市居民看病困难的问题,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健康保证。然而,正由于卫生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使得大城市医院得到快速发展。这一直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解决当时大城市看病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的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差,使得贫困地区看病贵、看病差。

2.财政税收政策严重制约贫困地区医院发展

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医疗服务机构的经费主要靠地方财政来投入,而财政对贫困的地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远远不足。因此,对贫困的地区医疗服务机构来说,很难获得充足的财力支持。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机构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医院,导致我国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十分不平衡,造成大城市看病难、看病贵,县乡村容易看病、看不好病的现象发生,可以说现行财政税收政策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医院的发展。

3.财政税收政策有力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税收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民办医院随之得到了蓬勃高速发展。与公立医院相比,我国民办医院具有经营机制灵活,融资渠道多元化,办医形式多样化,市场开拓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等一系列优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而有力支持了我国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

4.财政税收政策对卫生产业起着促进作用

在“万名医师下基层”、“医院结对帮扶活动”中,国家财政投入了很多资金和人力,有力支持了上级医院对落后医院的技术支持,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基层医院看病差的问题,可以说现行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我国卫生产业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新时期完善有利于医院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几点建议

新时期下,结合当前财政税收相关的政策以及财政税收对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对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加以完善有利于医院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第一,发达地区医院实行紧缩财政政策,贫困地区医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由于发达地区医院已经具备了自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为此可以把这部分资金转移到贫困地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以有效促进地区间医院的平衡发展,使贫困地区的人民得到公平的医疗服务。第二,在贫困地区医院实施更加灵活多样的财政税收政策。可以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医院条件、优化贫困地区医院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医院服务能力等,使贫困地区的医院得到进一步发展。财政可以从医院基础设施、医务人员工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下手,来支持贫困地区医院的发展。从税收方面,如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来支持贫困地区医院人才队伍的稳定,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医院的技术水平。第三,加大国家财政对医疗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国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从而带动我国医院的整体发展,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百姓看病贵、看病差的问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四,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制度,优化医院融资环境。由于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医院在融资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致使医院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此,应当制订出规范、统一的财政税收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总之,现行财政税收政策对医院的发展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为我国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保障。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医院健康、有序、协调、持续发展,应当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医院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不断优化医院融资环境,加大国家财政对医疗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并实现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医院的平衡发展,最终带动我国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海燕,王德丰.税收政策对营利性医院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06).

[2]张洪金.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避免税收流失[J].现代商业,2010(17).

第7篇

主持人:新的医改方案虽未正式公布,但一系列提法给了民营医院很大的想象空间,“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等等,无不预示着民营医院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工作中民营医院又遭遇了技术、品牌、人才等种种尴尬,未来民营医院该如何生存发展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重要命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我国知名医院管理专家九鼎医院管理顾问黄中总经理做客主编会客厅与大家共同探讨医院未来发展之路。

黄总从事医院管理咨询策划十余年,曾先后为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等全国五十余家医疗机构进行策划、咨询,为全国上千家医院院长提供医院管理培训,对医院经营战略、医院人力资源、医院文化、医院营销、医院服务、医院品牌等多个体系具有丰富的管理咨询实战经验。

主持人:说到医院管理与营销,整体背景不容忽视,其中医改为最。黄总能不能给大家聊一下,医改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将来会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理想状态?

黄 中:谢谢,我不是医改专家,医改的终极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单靠政府的力量不可能,未来一定要靠民间的力量来一起解决。民营医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需要回归医疗本质即人的要求,而现实中从业者与投资者之间难以取得高度统一,如何说服老板,成为众多从业者最为头疼的问题。黄总对这块有哪些建议?

黄 中:民营医院的战略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尤其在近几年中国医疗市场涨潮的时候,要抓住机会。但前提是投资决策者对于战略转型的认识和医院文化价值观的改变。医疗集团一定要进行战略转型的试点,即寻求专科或专病领域品牌连锁集团战略的转型,以探索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理念,否则可能落后于时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医疗行业大量的专科专病细分市场未被品牌化、连锁化,谁先圈地未来将占有主动,同质化、低端化、无品牌经营模式未来路肯定越走越窄。

主持人:地域特点、当地环境、人口分布等都是因素,什么地方都可以做品牌么?

黄 中:在中国,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大量未被品牌化的空间,但是根据区域辐射范围和市场特点以及投资者的背景,可以有不同的定位,总之,未来的空间在于细分市场品牌化。

主持人:您认为地方特色专科如何突破地区局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黄 中:地方特色专科如果技术优势大可以扩张区域,方式可以通过学术交流、转诊,以及面对潜在顾客的健康教育如网站、出书等。

主持人:同城民营医院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生存?

黄 中:同城民营医院同质化竞争肯定会逐步淘汰一大批,就看谁撑得久,但可寻求专家品牌的差异化,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总之,同质化竞争不能达到品牌领先而且往往技术含量不高,从而不可能有前途。传统业务总之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围绕传统业务的低技术含量的相关多元化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小。有的业务用来守,有的业务用来攻,但总而言之,做医院没有技术品牌就没有未来,没有差异化就没有未来。

主持人:对于民营医院的品牌建设,大概有哪些要素需注意的?

黄 中:1、品牌的核心是技术质量;2、品牌的价值是医患关系维护;3、品牌的附加价值是同行和患者口碑。

主持人:您认为今天的主体模式是人本经营吗?

黄 中:对,中国医院的发展趋势是品牌经营,而品牌经营的核心是经营人,对外是经营患者和同行的心(品牌),对内是经营员工的心(文化),所以一定是以人为本的经营,在转型战略和重新定位确立后,首先要更加重视对员工的投入,尤其是对于骨干专家和管理层的文化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才能真正实现转型。

主持人:在特定地区如何选择差异化病种呢?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黄 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投资机构条件,进行差异化病种的选择会不一样。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辐射范围广和人才水平高,也由于就医成本高,宜选择高度疑难性的专病或专科,当然前提是未形成品牌垄断,且有高级别品牌专家支持。

在地县级地区,由于辐射范围相对窄,宜于选择专科医院或大专科小综合。

主持人:传统宣传媒体越来越规范,杂志和网络营销越来越难开展,怎么让老总更有信心的做品牌?

黄 中:所以说必须在寻求细分市场差异化定位的前提下作品牌,同质化和技术含量不高做不了品牌是浪费钱,而非广告营销的前提是全员做营销,然后是同行帮我们做营销,最后是患者帮我们做营销,也就是品牌营销。这时候将会实现厚利多销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实现良性循环。

主持人:企划、营销在民营医疗品牌发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那么两者在内外合璧上要注意哪些环节?

第8篇

“婆婆多”难倒英雄汉

制度壁垒需打破

一名开办过多家民营医院的院长李大辉对《经济》记者表示,“婆婆多”迫使民营医院在夹缝中生存。

“光医院审批环节就要跑‘两扇门’,四处都要花钱,每个审批都要等很久。卫生部门审批医院资质,人社部门审批医保定点。”已经从业十几年的李大辉表示,目前民营医院不佳状况的出现并非是民营医院本身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到现在,改革还不彻底而引起的问题,要让中国的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需要国家对医疗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在公立与私营的跷跷板上,政策公平或是促进民营医院发展最好的筹码。

对此,李大辉感触颇深,他认为,有很多问题都要依赖于改革才能解决。“例如,改革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站形式,实行公办与民办平等入驻,取消诊所、门诊部的形式,不再强调转诊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该有权自主与相关的上级医院签署转诊协议。”在他看来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再论调公立与私立的问题,“平等是改变目前医疗状况的最重要的方法”。

对于这一点,华军中医院院长占文琰也表示赞同。“在我们办理执照过程中,政府部门都比较支持。但我希望今后政府将职能再放开点,充分由市场来决定最好。大家不需要用特殊眼光来对待民营医院,越是公平的政策,越能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让老百姓认可,让市场认可。”

此外,提高民营医院准入门槛也被认为是改变目前市场状况的一个锦囊妙计。李大辉表示:“目前是医疗机构的准入门槛过低,民营医院的规模普遍比较小,难以有长期发展的目标,同时小规模的医院存在本身也是浪费资源,很难健康规范发展。所以应提高申办医院的门槛,医院必须进行征地或购楼申办,提高医院投资的最低限制。”

李大辉说,民营医院不应该满足于解决基本的社区需求,应该往更高的技术要求、专科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像国外的医学科研所大都设在私立医院。”

和李大辉要求政府进行“征地”界定不同,占文琰说,目前许多民营医院仍需要政府的征地支持,“我们希望政府给予支持,目前已经上报了征地计划及扩大的规划,但估计很难,因为需要有公立三甲医院的分院资质才可能得以批准。”

在占文琰看来,民营医院融资倒不是难事,主要是民营医院难以征地建院。

“如果民营医院仅只是租赁房产经营,怎么可能有长期的计划投资?租赁期一到,房东会不会继续租赁给你,会涨多少租金,都会对医院经营产生不可预期的后果。”占文琰说。

病人不愿在小医院看病

投资人不愿长期持股

“许多民营医院只能以流动人口作为目标人群,有钱的外地人和有医保的本地人大都愿意去大型公立医院或医保定点医院。想走高端大气上档次路线是民营医院股东们的普遍愿望,但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对于民营医院的生存现状,李大辉说。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的今天,不少患者更青睐大型医院,习惯小病大治,造成看病难的现状。”在陈宗杰看来,民营医院规模难以扩大,与民众普遍倾向于选择大医院就医的整体环境有直接关系。

针对医疗分布不均问题,陈宗杰向记者列举了几组数据。“全国有80%以上的病人在大中城市城区内的医院就医,而其中约有70%以上的病人又选择了大城市的三级医院就医治疗,从这个现象来看,保守估计有30%的医疗资源服务于70%的病人。”

据他介绍,以北京为例,老百姓看病往往更看重医院的级别。“北京市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体有3000多家,三级医院43家,约占北京市医院总数的10%;一个三级医院的医生一天门诊量平均为40人,而一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只有数人。北京市民就医住院在三级医院占80%以上,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外地来京就医人员,他们基本都住在大型知名医院。据一家大型医院统计,部分科室拥有在编床位70张,但经常有200名左右门诊待住院病人不能及时住院得到医疗服务。”

与大型医院服务供不应求的情况相反,北京的一些较小医院床位使用率却是50%或者更低。“一整天也不过几个门诊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处于不同程度的不饱和运转状态。”陈宗杰说。

“这些数字反映的主要问题有3个。”陈宗杰说,“首先是导致病人的治疗不及时,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特别是一些特殊疾病患者,如恶性肿瘤病人等一些亚急性疾病;二是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医务人员处于高度紧张、超负荷和长时间的工作状态;最后是导致病人的满意度下降,病人往往排队挂号、排队就医等几个小时,等轮到自己就医时,医生往往用一两分钟说完,医生既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做更多的解释安慰工作。”

民营医院规模小,民众不愿去,影响了民营医院的发展,还只是一个停留在表面的不良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直接影响企业家投资后长期做实体民营医院的信心,导致民营医院规模更难扩大。

由于《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规定,城镇个体诊所、私立医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一般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民营医院都被定位为营利性医院,因而托管、合资、并购成为许多社会资本迂回进入公立医院取得非营利性医院资格的方式。尽管以这种方式进入医疗市场的难度比新建一座医院更大,但不少民间资本却乐此不疲,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取得医保定点资格,而且可以享受非营利性医院免税的政策。”投中集团分析师李鑫向《经济》记者分析称,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硬性规定,公立医院通过以上方式转化成民营医院后,一定要转为营利性医院。“但是同时医院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前期开销大,后期回报稳定,虽然正规的投资者不少,但不排除社会资本投资医院的趋利性。”

李鑫表示,这不仅会给医疗行业带来不好的影响,也有可能使投资者的资金付之东流。“如果社会资本没有很好的退出渠道,将迫使其追求短期效益,选择‘一盈利就准备退出’的方式。”这使得民营医院规模难以扩大,在民众普遍倾向于选择大医院的整体环境下,民营医院的发展也就难免进入循环怪圈。

医保定点犹如尚方宝剑

行业发展全靠牌照一张

医保定点在李大辉心里有些像尚方宝剑,他认为其对民营医院作用巨大。但记者在采访一位在行业主管部门有30年工作经验的政策人士沈明了解到,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取得医保定点资格尤为重要,但民营医院中取得医保定点资格的微乎其微。

“的确,参与医保定点,对民营医院来说相当重要。”占文琰向《经济》记者介绍了成为医保定点单位的两个优势。“其一,民营医院参与了医保定点之后,老百姓从心里就更加认可,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服务态度好、看病不用排队’等方面的优势;其二,能够方便周边有医保的病人就近就医,无形中增加医院的收入。”

“列入医保定点医院是大多数民营医院的终极梦想。”祥龙医疗总裁林雄心也对《经济》记者说,医保能给予报销,所以只有医院成为医保定点,才会有更多患者来看病。“如果患者前来就诊不能使用社保卡,意味着在这家民营医院所产生的费用全部由患者自己买单,这无论对于在职职工还是退休老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相比公立医院的高额报销比例,一家没有成为医保定点的民营医院很难吸引到普通的患者。”

这张牌照给民营医院带来的打击远远不止这些。资质劣势,往往也会带来人才稀缺的关键问题。

“尽管北京市卫生局近年来也曾经下发过鼓励医师多点执业的指导意见,但公立医院的医生很少大张旗鼓地到民营医院去执业,自由流动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医生仍然希望留在体制内。”沈明对《经济》记者透露称,公立医院的医生到民营医院合法执业需要其在所在的医院办理非常繁琐的手续,就算民营医院有很好的环境,能开出比较优厚的待遇,公立医院的主管领导也不会愿意放人。

“一方面是民营医院招不到优秀医生,另一方面却是公立医院医生坚守着自己的‘铁饭碗’,医生执业流动性不强让更多患者选择到公立医院就诊。”沈明说。

“医生是靠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吃饭,应该成为自由执业人。”沈明说医生自由执业是世界医生管理体制的主流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实行医生自由执业。“医生依靠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获得相应的报酬。医生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就会释放更大的医疗生产力,从而增加医疗供给,解决看病难问题,这才是卫生局应该着手管理的问题。”

医院升资质水平要提高

建立医疗联合体是良策

对于今后民营医院出路问题,陈宗杰对《经济》记者表示,“民营医院发展重在引导,应允许其参与到成立区域性松散医疗联合体进程当中。”

“可以根据区域特点、医疗机构不同特点,引导不同级别的卫生医疗资源合理组成协作、互惠的医疗联合体,缓解‘看病难’的社会矛盾,民营医院或可借此找到一条出路。”陈宗杰如是说。

针对此问题,一种理想模型被提了出来。陈宗杰向记者透露,大型医疗机构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与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一定数量的中小型医疗机构可以组成医疗资源共同体,充分利用大型医院的人力技术资源,提升小型医院在群众中的认可度,同时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小型医院的发展。

为使医疗机构能够真正合理运行,陈宗杰建议,小医院应该密切依靠大型医院的丰富资源。“首先应与大型医院建立高效、畅通的医疗通道,使自己的就医患者不仅能得到本院的优良服务,更要确保他们在遇到特殊疾病和突发疾病时,能得到大型医院及时有效的相关医疗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