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3 09:24: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健康数字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年龄28~47岁,平均年龄(37.5±9.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子宫出血、腰酸背痛或不孕等症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包括:①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患者入院后均需进行系统检查,护理人员根据其检查结果和病情询问记录,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与之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②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耐心与其沟通并创建友谊关系,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认真回答患者的每个问题,并对其讲解此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手术技术等,排除其内心疑虑;不断鼓励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情,增强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2]。③术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手术前3d应以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保持良好睡眠,术前一定要洗澡并将污垢洗干净,避免手术时因污垢造成伤口的感染。④术后及并发症健康教育。手术结束后,患者的饮食需以流食为主;以半卧位为宜,可在2d后自己取适宜卧位;并告知家属定时给患者进行四肢按摩,被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需提醒并教会患者家属对患者腹部进行轻柔或按摩,促进患者的排尿量并以此来减少患者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3]。
1.3观察指标
两组均根据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标准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社会关系评分,并进行观察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的满意度,自设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生存指标对比
对照组干预前心理评分(34±5)分,社会关系评分(37±8)分;干预后心理评分(52±7)分,社会关系评分(64±9)分。观察组干预前心理评分(35±6)分,社会关系评分(37±9)分;干预后心理评分(61±9)分,社会关系评分(71±10)分。两组干预前各项生存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各项生存指标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各项生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满意的有18例(46.2%),较满意的有14例(35.9%),不满意的有7例(17.9%),满意度为82.1%;观察组满意的有31例(79.5%),较满意的有7例(17.9%),不满意的有1例(2.6%),满意度为97.4%;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艾
>> 社区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随访治疗模式研究 医疗机构艾滋病预防与关怀综合项目实施经验及取得成果 预防艾滋病的最重要武器-健康教育 艾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医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浅议基层医疗机构之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 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 新世纪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定性研究 健康教育对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长期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 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预防艾滋病的效果 门诊开展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探析 艾滋病预防健康宣教分析 试论高师院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模式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研究 预防艾滋病 对大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探讨 艾滋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11-2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pdf] ,2012-01-2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概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18-19.
[9] 刘凤溯. 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知识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26-127.
[10] 濮存昕. 参加第十四届世界AIDS在会有感.中国性病AIDS防治,2002,8(6):325.
[11] 李朝峰.李顺平,王伟成.济南市部分医务人员AIDS知识、态度、信念、行为调查.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2):166.
[12]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13]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88.29,52-54,73-79.
[14] 徐光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群AIDS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47.
[15] 傅继华.于国防.AIDS预防与控制.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3.
[关键词] 胰岛素 自我注射技术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977.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39-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胰岛素制剂及其应用技术均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胰岛素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大部分患者在胰岛素的使用上存在着误区,如:不配合治疗,怕成瘾,有的患者还认为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方法,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还有的病人怕痛、怕麻烦,不愿注射胰岛素。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漏洞,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我科对住院及门诊有胰岛素应用指征的病人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胰岛素应用的必要性,胰岛素的正确储存和注射方法等方面进行全程化、无缝隙指导,使其解除顾虑,愉快接受并正确地进行胰岛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教育内容报道如下。
1 胰岛素应用的必要性 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患者需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依赖胰岛素生存。2型糖尿病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均存在。尽管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病程进展,胰岛素分泌不足成为主要矛盾,最终大部分患者也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因此,胰岛素治疗几乎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1]。
2 胰岛素相关知识
2.1 胰岛素是什么 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能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对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有促进合成的作用。
2.2 胰岛素的保存 胰岛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已经开封、正在使用的胰岛素须注明开瓶日期,放在常温下(20-25℃)阴凉、干燥处即可,常温下使用不能超过30天。对整天揣在身上的注射笔而言,胰岛素最好在一周内用完。忌冷冻,日晒,及剧烈摇晃, 没有开封的胰岛素制剂可以放置在冰箱冷藏室门的位置,温度在4-10℃之间,这样可以减少冰箱内气流对胰岛素的影响。
2.3 胰岛素的剂型、注射时间 胰岛素使用的时间根据其剂型不同而有所不同,超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应餐前即刻注射,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及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应于餐前3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则应在晚餐前30分钟或睡前注射,而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则于早晨(如8am)或晚上(如8pm)固定时间注射。
2.4 使用胰岛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3]
2.4.1 全身反应 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屈光不正、高胰岛素血症、肥胖、产生抗体而形成胰岛素抗药性,而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2.4.2 局部反应 ①注射部位皮肤红肿、发热、发痒、皮下有硬结;②皮下脂肪萎缩或皮下脂肪纤维化增生。
3 胰岛素注射用具 胰岛素注射用具除了传统的注射器外,还有泵式、笔式及喷射式等注射器。其中笔式注射器具有操作简单、调节剂量精确、疼痛感小、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临床常用,主要有:诺和灵笔、优伴笔、秀霖笔,东宝电子笔等,是糖尿病人理想的注射用具。
4 胰岛素注射针头的使用时限 胰岛素笔注射针头提倡一次一换,但是目前很少有人能做到。出于对经济承受能力的考虑,对于每日注射3-4次胰岛素的患者,可以每三到五天更换一次针头,对于每日注射1-2次的患者,可以一周更换一次针头。如果感到针刺非常疼痛或者肉眼可见针头弯曲、变钝,须及时更换。每次更换笔芯时,最好同时更换针头,排空笔芯内的气体,以确保下次注射时剂量准确。胰岛素笔及针头专人专用,注射器在不使用时一定要盖上针帽。不要用酒精擦拭针头[1]。以免针头硅表层遭破坏,失去注射时减轻疼痛的作用。胰岛素针头长期使用的危害有[2]:针头折断,针头堵塞,针头较钝导致注射疼痛,针头污染造成注射部位感染等。
5 注射方法
5.1 注射前必须做好物品准备 包括笔记本、酒精消毒液、棉棒、将备有足够注射剂量胰岛的胰岛素笔从冰箱中取出,在室温中放置一段时间,使其温度接近室温,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患者,需准备好进餐食物。
5.2 洗净双手
5.3 步骤 检查胰岛素的有效期,明确应该注射多少单位胰岛素,调整笔式胰岛素所需注射剂量。确定胰岛素笔中是否有足够的药液。胰岛素剂型繁多,对于注射两种以上胰岛素剂型的患者来说,注射前一定要检查所用胰岛素剂型是否正确,以免用错加重病情。对于使用瓶装胰岛素的患者,有时需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合使用,一定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可能使中效或长效胰岛素进入短效胰岛素药瓶,从而导致整瓶短效胰岛素的性质发生改变。步骤是:先将注射器针头插入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内,注入相当于所需胰岛素用量的空气后拔针,注意此时针头不能接触胰岛素药液。然后按上述胰岛素抽取的步骤抽取准确量的短效胰岛素,拔除针头。轻晃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瓶将其混匀,瓶口向下,插入已抽取短效胰岛素的注射器针头,轻拉针芯,即可见胰岛素进入针管内,直至所需刻度后,拔出注射器。
5.4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胰岛素必须注入皮下,各部位轮换注射,不要在痣、瘢痕组织和皮肤隆起处注射,可以选择双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腹壁及臀部,(腹部在脐周5cm以外,向下呈扇形,较隆突部位)。要有计划地轮流注射胰岛素,不要在同一点上反复注射,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2.5厘米以上,相当于两个手指的宽度,以免皮下出现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不能频繁更换注射部位,因为腹部、上臂、大腿对胰岛素吸收速率不一样,腹部最快,臀部最慢,变换过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由于大腿及上臂参与运动的机会远多于腹部,而运动则会让胰岛素的吸收加快,从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因此对于有饭后散步习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在肚脐周围注射胰岛素。
5.5 正确的消毒方法 在注射前,应用碘酒或酒精消毒注射部位,消毒液也可用安尔碘等,对于有碘过敏史的患者,可以直接用酒精消毒,消毒范围是注射部位周围5厘米范围内,由中心向外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消毒,不得重复消毒过的部位。
5.6 在注射前要先上下轻轻摇晃胰岛素笔 中、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使用前需充分使药液均匀,避免沉淀。长效基础胰岛素-来得时,是澄清的溶液,注射前无需混匀,可直接注射,非常方便。
5.7 待酒精自然挥发干后再注射 消毒皮肤的酒精没干就注射,酒精会从针眼带到皮下,引起疼痛。
5.8 方法 用一只手轻轻捏起注射部位2-3厘米宽的皮肤,另一手握胰岛素笔,将针头以45°-90°快速刺入注射部位皮下组织,推注药液。对于过于消瘦的患者,可以选择比较短的针头,注射时,除了绷紧皮肤外,注射角度应适当减小。
5.9 注射完毕后 不要立即拔针,保持按压姿势停留6-10秒,放松按压手指后再停留2-3秒,然后与进针相反的方向迅速拔针,不要改变方向,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5-8秒,不要揉。记录注射部位、时间及剂量。注射后立即拔针,容易在针头上残留一小滴液滴,使进入体内的胰岛素剂量不足或造成药物浪费。
5.10 整个注射过程保持肌肉放松 对于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患者,须准备好饭菜之后,再注射胰岛素,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危险情况的发生。出门要携带救助卡,患者如出现虚汗、无力、心慌、饥饿感或烦躁等情况时,要考虑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测血糖加以证实,然后进食含糖食物,如糖块、果汁、面包、饼干等,必要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为了避免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必须保持每天定时、定量进餐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规律的活动及情绪稳定。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37.
[2] 胡新林等.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消毒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42.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系统健康干预;焦虑;疼痛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2-142-02
妇女重要的生殖器官是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摇篮,然而子宫又是受疾病侵袭的多灾之地,容易患多种子宫疾病,其中子宫肌瘤较为常见[1]。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30~ 50岁的妇女,发生率为20%~30%[2-3]。目前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定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和焦虑,为此,我们对49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系统健康干预,并获得较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0年4月~2012年2月期间因子宫肌瘤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者,年龄23~48岁,平均(37.4±7.3)岁。单发肌瘤59例,多发肌瘤39例,其中肌壁间肌瘤74例,浆膜下肌瘤11例,宫颈肌瘤9例,阔韧带肌瘤4例;肌瘤直径最大9 cm;肌瘤数目1~3枚。文化程度:大学14例,高中38例,小学及初中41例,文盲5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肌瘤部位和肌瘤数目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系统健康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60 min的焦虑程度,术后24 h内疼痛改善情况。(1)焦虑程度评定:采用由20个项目组成的Zung焦虑自评表(SAS)进行评定,以50分为分界值,其中小于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2)疼痛程度评价: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参考WHO标准,并结合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反应进行综合测定,0级:无疼痛或不适感轻微;1级:轻微疼痛感但可忍受;2级:疼痛感明显但仍可忍受;3级:强烈疼痛感且难以忍受;4级:极其严重疼痛甚至需要药物来控制。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系统健康干预措施
2.1 心理健康干预
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多数都伴有焦虑等不良情绪,害怕手术会出现意外或会并发症多种并发症或后遗症等[4-5],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将该疾病的特点告知患者,并解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理想的术式,该术式是利用阴道这一天然孔穴进行手术,手术视野好,手术器材简单,手术费用低,避免了开腹的创伤和术后的瘢痕等优点。另外,对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也要对患者说清楚,让患者取消恐惧,平静地配合治疗[6-7]。同时积极要求家属对患者予以心理安慰,使其感觉到心灵的温暖。
2.2 疾病知识干预
阐明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初步认识,消除其对疾病的顾虑,还要阐明所采取的手术方式的优点,且子宫切除后虽无经期,但不会失去女性特征,对夫妻生活影响小,从而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共建和谐护患关系。
2.3 术前准备干预
(1)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其中肠道的充分是较关键。术前3 d进行肠道、阴道的准备,指导患者进食以流质为主,术前晚清洁灌肠,术前8 h禁食,4 h禁饮,避免术中污染而继发感染。手术前的消毒和清洗一定要干净彻底。(2)测量血压,并注意观察术中患者的情况,利于在术中、术后进行对照。术前半小时将膀胱排空。手术室护士术前务必仔细检查各仪器运转是否正常;还要了解该手术的相关知识,根据术式的特殊要求进行手术配合,以缩短手术时间。
2.4 术后健康干预
(1)护理: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依照全麻术后的常规护理,将患者移至病床后,拿掉枕头使其平卧6 h,头偏向一侧直到清醒为止,定时协助床上翻身,保持皮肤完整,24 h 后视实际情况可适当下床活动。(2)疼痛教育:任何手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此时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健康干预,可以提高痛阈,缓解疼痛;督促患者在感觉疼痛的时候要沉着,并指导患者做缓解疼痛的方法,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讲笑话、听音乐或聊天等,采取音乐疗法要注意歌曲的选择,遵守音乐疗法的基本原则,使患者放松,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感[8]。(3)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常规吸氧,要注意不清醒患者的卧位,做好预防误吸的防范措施。结合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有异常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9]。(4)饮食护理:术后6 h后取半卧位,可进流食,少食多餐,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在排气前不宜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术后首次排便前不宜进食肉类食品,以免造成肠胀气或肠梗阻发生。(5)并发症护理:高碳酸血症:因CO2弥散入血,CO2分压升高,提示呼吸减慢,可通过吸氧排出CO2,提高氧分压, 因此可根据病情实时调整输氧速度[10]。内出血:密切注意腹部是否有压痛感或反跳痛、腹痛和阴道流血等情况,对于2 d还没有排气的患者或有明显腹胀感觉的患者,可肌注新斯的明0.5 mg,并给予密切观察。
2.5 出院宣教
做好有关出院后注意事项宣教,如加强营养,劳逸结合,术后6周内禁性生活、阴道灌洗、盆浴,术后2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术后1年内做好避孕工作。如有腹痛、阴道出血、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60 min的焦虑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前60 min的焦虑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过程的重要环节,但根据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系统健康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因为疼痛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觉,患者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均影响着疼痛,患者的情绪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疼痛的阈值,本研究通过术前健康教育干预,让患者明白了心理与疼痛的关系,同时让患者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改善了患者的术前的焦虑,使其身心感觉到舒适,提高了机体的痛阈值;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经过系统健康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前60 min的焦虑程度评分为(5.46±2.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0±2.83)。同时,患者感觉舒适,没有了术后的不舒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之,对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系统健康干预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静,刘敏.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及护理[J].西南军医,2010,12(1):165-166.
[2] Vliler CE.Vlyomectomy.c-on’atison of open and lapoaroseopic techniques[J].Obstet Cynecol Clin North Am,2000,27:407.
[3] Dul aisson JB,FauccmnierA,Fourchotte V,et al.bpamscopjcmyomeetrly: predieitingthe risk of conversion to openprocedure[J].Hum Reprod,2001,16:1727.
[4] 范少华.直视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下旬刊):927-928.
[5] 南小平.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3:64.
[6] 杨意念,钱华英,解曙柳,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4(6):19.
[7] 颜惠琴.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150例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6): 83.
[8] 魏红云,高珏林译.音乐疗法的护理干预原则[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38-39.
[9] 张少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 (21):2722-2723.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自我功能训练;健康教育
膝关节因骨性退变,类风湿性、创伤、炎症等疾病引起关节畸形,疼痛与关节功能丧失,其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很大,临床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全膝关节置换能解除膝关节疼痛、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规范全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保证患者出院时能够掌握关节活动的正确方法,我们在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的启发下,对健康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制订了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路径表,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36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知识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52~76岁。文化程度:文盲12例,小学15例,中学9例。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本组35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肢体抬高、理疗等治疗后好转。术后2周膝关节HSS评分68~82分,平均72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2~90分,平均87.3分。
2 健康教育方法
由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根据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训练健康教育的需求,对健康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共同制订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3 讨论
3.1 循序渐进的路径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掌握功能训练技能。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功能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恢复关节功能,促进有效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为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让患者掌握患肢功能训练方法是关键。患者自我功能训练方法的获得主要来自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对其实施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针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顺序性和时间性的医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护质量[3]。我们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中,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计划需要制订了系统、连续的健康教育工作流程表,使每天的教育内容一目了然,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计划心中有数,可主动地选择最佳的时机,为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有预见性的健康教育及操作技能指导,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评估患者的关节训练技能,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操作方法。这不仅使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明确的流程依据,也有利于提高患者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减少关节粘连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自我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路径表
时间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术前1 d患者及家属
1.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
2.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便盆。
3.指导患者练习踝关节的跖屈背伸,股四头肌的舒缩功能和直腿抬高运动。
讲解、示范、患者示范
术后1~2 d患者及家属
患者
患者及家属
患者及家属
1.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引流量等。
2.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主动做足踝背伸屈活动3~5 min/次,1次/h,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活动,3~5 min/次,1次/h。
3.练习直腿抬高试验。仰卧位,腿伸直,两手自然放于体侧,腿上举,抬起15~30°,有10 s的滞空时间,双下肢交替进行,5~10次/组,3~6组/d[1]。训练时夹闭引流管。
4.术后第2天起在CPM机上行被动锻炼,角度从30°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连续2周,伸屈活动1个动作45 s,持续30~40次/组,4组/d。[2]
讲解
讲解、患者示范
讲解、示范
讲解、示范
术后3 d出院前1 d
患者及家属
指导下地负重行走锻炼,患者坐在床边,双手挟持,健腿伸直着地,用力站起,家属予以协助。双腋杖三点式步态;先迈患肢,再将健肢移至患肢水平,避免内八字。开始时10~20 min/次,2次/d,以后逐渐增至每次20~30 min/次,3~4次/d。
讲解示范
出院当天
患者及家属
1.评估患者功能锻炼情况,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2.嘱患者术后第6周一般可以练习弃拐行走,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3.告知患者一般术后可能有短期疼痛,但坚持数周.数月后疼痛会消失。嘱患者出院后3个月.半年各回医院复诊1次,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讲解
3.2 路径化健康教育实践效果分析
在进行健康教育1~2 d后,患者及家属开始认识和接受患肢肌肉、关节功能训练,家属主动参与高龄、体质虚弱患者的被动训练;3~7 d患者可拄双拐下地缓慢行走,自行上厕所;本组35例术后第2周膝关节HSS评分68~82分,平均72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2~90分,平均87.3分。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抬高患肢、理疗等治疗护理后康复出院,膝关节HSS评分80分。这提示我们在实施路径化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将路径化健康教育与个体化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35 33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间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历史沉淀,文字语言,风俗习惯等,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形成具有其特殊性。在国内外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大多只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涉及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很匮乏。鉴于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因而探究家长文化素质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针对此课题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彝族。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其中彝族231.07万,占总人口48.85%。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彝族家长的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凉山彝族自治州五所中学的1050名在校生及其家长,其中包括三个乡镇中学,两个城镇中学,学生年龄从13到16岁不等。
(二)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Mental Health Inventory of Middle-School》Students } MMHI-60,该量表由王极盛教授于1997年编制。它由60个项目组成,分为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6个项目组成。这十个分量表分别是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和心理不平衡性。总量表反映总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按5点记分,1 }- 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根据信息采集地区的特点,问卷选取其中40题。总量表与分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所反映受试者心理健康的问题越大。家长的文化素质调查研究采用自制家长文化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社会交际,文化水平,家庭教养方式,文学认知,价值观等五个维度。
(三)统计方法
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二、研究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776份,有效率为73.90%。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调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一(见表1)
表1 调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一(性别)
(良好) 81~120分
(轻度) 121~160分
(中度) >160分
(重度)
男生(393人) 29.6% 58.7% 41.3% 0%
女生(383人) 25.1% 65.2% 9.7% 0%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调查样本的中学生中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样本中没有学生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
(二)调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二(见表2)
表2 调查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口学分布特征二(年龄)
(良好) 81~120分
(轻度) 121~160分
(中度) >160分
(重度)
12~13(63人) 22.2% 54.0% 23.8% 0%
14~15(242人) 36.8% 53.7% 9.5% 0%
16~17(262人) 34.4% 54.5% 11.1% 0%
18岁(8人) 37.5% 62.5% 0% 0%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调查样本的中学生中14岁到15岁之间的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均反应大多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
(三)调查地区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家长教育沟通方式为虚拟变量,要求孩子完成家长自己认为正确的为1;任由孩子,认为孩子应该管好自己为2;反复说教孩子为3;跟孩子像朋友一样交流为4。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沟通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总评分,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里不平衡,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强迫没有显著相关性。
三、分析与讨论
在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口学分布特征的分析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样本的青少年学生中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如表5所示)。这可能与青春期的男生相对于同年龄的女生,内心更为叛逆,心理发育更为不成熟有关。调查样本的青少年学生中14岁到15岁之间的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均反应大多学生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样本中没有学生存在重度心理健康问题(如表6所示)。14岁到15岁之间的青少年刚从小学升至初中,相对于小学课业的轻松,初中里学习负担会显得更为繁重些,再就是环境的改变和此年龄段学生在生理上开始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等因素,都可能是造成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要更为严峻些的原因或是诱因。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数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49-02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历数近三年来国内所发生的灾难中,少年儿童都是受到伤害最严重的社会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每年约有16万0~14岁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平均每天约有44名学生死于各种伤害事故,相当于每天有一个教学班“集体死亡”,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来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对少年儿童构成的潜在威胁呈现新的形态和特点,关注儿童少年健康、保护儿童少年成长刻不容缓,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没有生命,无从谈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知识的主动普及和良好的普及效果,将大大减少伤害的发生率。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
二、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取得的进展
1.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电视节目可以视为推进生命教育的积极尝试。2008年,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合制作了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它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9月1日,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约2.2亿人收看了该节目。
2.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全社会灾害防范教育、完善应急机制的号召,体现儿童少年权利保护的完整性和时代性,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倡议发起并实施了专项大型公益项目——“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同时设立了“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项基金”;“安康计划安全应急教育工程”的推出和实施,旨在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安全应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普及、教育培训活动,改善有关设施,培养儿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对意外伤害应急技能的训练,全面提升安全应急综合素质,提高广大儿童少年安全应急技能和相关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少年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在灾难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多一些镇定、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经验、少一些意外,使广大中小学生真正远离伤害、远离事故、远离犯罪、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长。
3.中国安全教育网;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主办省略/。
(二)安全教育的实施模式
总体来说,加强儿童少年的应急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救技能,着重从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即教育的有效性上来考虑未来安全教育的研究方重点。
1.传统教育模式。目前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从现状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应急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材缺乏、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很多学校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仅有一次相关课程,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现在社会生活有效对接;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教育形态多以大课堂宣讲为主,单向灌输,不利于少年儿童的理解和接受,互动交流性差;缺乏实际演练,即使有演练,也是走过场,直接导致学生对各种潜在危险和灾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对讲授的内容不理解;安全教育的定义相对狭隘单一,没有从多层面、多角度关注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
要解决这些困境,在传统模式下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教育成本大大提高:教育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相关配套设施需要跟进,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接受安全教育知识。教育的可行性和普及度也因此受限。
2.数字化教育模式。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借助数字技术讲解安全知识、推广安全理念,可以大大降低投入成本并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形态在现代数码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均将大为扩展。以安全教育电子出版物为例,其设计制作完成后,可推出光盘与网络两种版本,小学、中学、大学三种版本,并就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不同设计制作不同的教学版块,推广到国内城乡学校。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安全教育的实施具有更为现实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现代媒体均可作为安全教育的载体
现代媒体的受众面广,不仅针对学生,而且将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带动全社会学会真正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一)安全教育数字化的意义
1.用数码技术,以形象的、动态的、交互的方式讲解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验和演练的过程中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在培养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的互动过程中直观、感性的学习和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规避和解决,并能将知识举一反三,提高生存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触摸屏、LED展示屏等现代多媒体传播手段,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将使少年儿童有兴趣学习如何“用知识守护生命”。
以电子出版物为例,分为可以观看的动画视频和互动性的动画游戏两个部分。动画视频以演示、讲述为主。电子出版物拟设计虚拟人物形象,如生命守护小精灵、生命守护神爷爷、小朋友平平、安安等,将一些抗灾避险知识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各种交通、自然灾害、溺水等事件发生的原因、学习急避险技能。在掌握一定常识后,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触摸屏参与互动性动画游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选择题中,选择一种选项后,即有相对应的动画形象显示出选择的结果:选择答案错误即会看到非常严重的后果,选择正确答案则会得到数码的精神奖励。电子出版物经过悉心策划,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动画角色设计活泼可爱,语言自然,不生硬说教。画面制作使用painter、illustrator、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与flash等交互设计软件,并配合AE软件制作效果,三维软件制作场景。形式生动,交互性强,寓教于乐,注重应用是电子出版物的特点。使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娱乐中学习到有用的紧急避险、防患于未然的知识与技能。电子出版物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训练应急避险技能,以有限的投入满足广大师生、家长的需要,最大可能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将构筑起全民安全防范教育体系。
2.数字载体和呈现方式还有利于安全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跟动性。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安全教育已经不再囿于过去简单的形态和内容,少年儿童所面临的安全隐患类型多、形态新,数字技术构架下的安全教育平台和载体可以随时更新,突出新情况下的高发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季节和不同问题分别解决。这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范畴和概念,同时,也扩大了受教育的人群,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少年儿童找到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并得到及时的帮助。
3.数字化还有助于构建复合型安全教育公共平台。安全教育公共平台除了有传播安全知识的作用,还将发挥“构架少年儿童和社会之间交流的桥梁”等功能。少年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需要社会的关注。其中,离异儿童、遭受暴力创伤的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艾滋儿童等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更多的人聚焦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上,给予物资和精神上的救助;网络还可以针对少年儿童问题的焦点,引发公众的反思,并有利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症结,消除弊病。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身体和心理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辅导,使少年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二)期 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包括学校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数字化设计研究,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家庭的幸福,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四、小 结
数字技术使安全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和内容将更多的群体、单位纳入到安全教育的建设体系中,这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系统工程。这在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全民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精神文明的发展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先蓉,罗紫初.数字出版与出版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他们不是数字原住民吗?不错,只不过他们中间的许多,仅仅是背负着一个这样的雅号而已,实质上与上世纪50年代出身的人――他们的爷爷奶奶并没有什么两样。
谁的过错?谁也没有过错!
原来,给这新生代以“数字原住民”命名的时髦人,并没有指出这些原住民必需一个“数字化成长”的经历,更谈不上用数字来规划、引领、监控乃至督导他们“数字化成长”的过程。
时髦者为什么不在数字的舞台上躬身这种实践?因为,他们也只是在贩卖概念的过程中才逐步清醒过来,对于“数字化成长”到底有哪些具体内涵,贩卖初期,他们同样懵里懵懂,不知所云。
什么是数字化成长?
我不揣冒昧,窃以为,针对人生不同的阶段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规划、引导、记录、督导孩子逐步成长的过程,就叫做数字化成长。显然,数字化成长是档案袋评价的高级形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取向,是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的时空拓展,也是人才培养的高端模式。
当我国的“五年计划”抽出第12张牌,当学前教育普遍纳入义务教育,当国家教育经费大幅提高,当教育均衡被广泛认同时,我突然发现,数字化成长到了瓜熟蒂落的日子。
不用揣摩,每一个孩子从一出生起,家长就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为了他们的教育,都愿意拼尽所有来投资;不用怀疑,从幼儿园到高中,国家对每一个学段都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目标;不用担心,几乎所有的学校,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学校都有这种实施数字化成长的信息技术条件;不能否定,几乎所有的教师,一经提醒,马上就能接受这种数字化成长的意识与理念。现在要做的,是怎样启动这个“数字化成长”工程,让21世纪的数字原住民名副其实地数字化,让我们的教育名副其实地数字化。
在哪里按下这个启动电钮,又怎么启动这个“数字化成长”工程呢?还是窃以为,最佳地点应该选择幼儿园,即使晚一站“开工”,也莫错过小学入学伊始。
当孩子第一次踏入学校(幼儿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就开始记录并保存他们的原始资料和相关的音像数据(许多学校具有实时跟踪记录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情况的技术条件)。这种“相关”,应该具体物化、数字化为“家庭时况”、“身体健康”、“性格特点”、“道德状况”、“学业成绩”、“技能特长”……而且每半年一次,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每月记录一次那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典型事件。当一个孩子走完从幼儿园到初中的12年历程时,24次乃至更多的自然态音像资料,足以判断这些原住民的成长是否健康,是否快乐。用不着在初中后还要学校花费极大的气力,调查他为什么辍学?出现了哪些心理疾患?哪些学科跛腿?有哪些特长?
孩子们的数字化成长,且不说为信息技术教育拓展了怎样一片富饶的处女地,怎样把几乎边缘化了的信息技术教育拉回到舞台的中央;且不说怎样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德育的质量;且不说怎样帮助新兴的心理教育在学校站住脚并且大放异彩;且不说怎样帮助学生开发学习潜能,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业成绩……仅就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社会对接班人的预知来说,该有多大的作用!依据科学发展观构建的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难道不是相互了解,继而相互容纳,相互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