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4 16:32: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
一、“三四五”课堂教学的概念
“三四五”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为学生创建自主、优质、高效的课堂环境,以语文学科特点为基准,具体分解细化了“三步骤”、“四环节”、“五课型”的课堂教学环节流程。其中,“三步骤”主要包括: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环节”具体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五课型”主要涵盖课型有:阅读教学课、写作教学课、专题复习课、测试讲评课、专题探究课。“三四五”课堂教学独具特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该教学理念可以发挥其独特的教学功能,进而获得最优化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三四五”课堂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1.阅读教学课
“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延伸。课前延伸是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做好的充足准备工作。对于教师来说,需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习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编写预习学案,从而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有效预习及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需要明确制定出学生的预习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并收集与整理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便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讨。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课前延伸环节中完成自主有效预习,独立做好预习笔记,梳理预习中的难点问题。
(2)课内探究。课内探究环节是“三四五”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环节,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扩展”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在该环节中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3)课后提升。课后提升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布置作业、主题学习。学生在阅读教学课中通过“课前延伸”与“课内探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布置适量具有巩固性、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以及布置学生完成主题学习任务。如此,通过课后提升教学环节培养与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
2.写作教学课
写作一直是中学生的一大困扰,许多中学生厌烦写作,甚至是害怕写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课已然成为重中之重。如此可见,将“三四五”课堂教学应用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课中十分必要。
(1)课前预置文题。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课中,课前预置文题环节是关键,具体划分为五个小环节:任务目标、指导提示、文章链接、选材构思、疑难困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预习学案,其中任务目标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命题方式的写作选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指导提示,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选材与组材等多方面的写作要点,从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不至于盲目与不知所措。文章链接,是指教师在预习学案中为学生提供任务目标中所涉及的相关课外预读资料,以便利于学生借鉴学习,打开写作思路。选材构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已然有了一定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构思与布局,通过写作提纲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疑难困惑这一小环节便于学生梳理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或在教师的指点下解决在前面环节中的疑难困惑。
(2)课内写作评改。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写作提纲,从而帮助学生开拓写作视野,理顺腹稿思路,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之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自主写作。教师当堂检查学生的写作,一方面让学生进行互阅互批,另一方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文进行评改,发现学生的写作优点,提出学生的写作不足。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修改及相互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课后展示提升。每一次写作教学课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定出优秀的作文,设立班级墙报展示,或建立班级网站,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展示平台。如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肯定与表扬,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留心观察身边中的事情,坚持每天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每天进步一小点,最终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三四五”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这样既利于培养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利于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方式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竞争的激烈,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从我国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语文教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提高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重视语文创新教学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学呢?凭着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对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突破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什么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久而就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创新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的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能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甘甜苦辣,自觉地掌握求知的方法,且能在这个品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让“讲堂”变成“学堂”,把学生的“听课”变成学生的“做课”,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大胆地思索、大胆地质疑、大胆地讨论、答案、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激情,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挥其创造力。另外,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拆除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让学生从学校做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常常讲要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就让学生走向街头去看广告、看标语、看各种宣传……感受语文气息,体会语文在生活中和社会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创新就是要创新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观”里提到: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这些课程素材都有潜在的教育意义,并且这种教育必须是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被激活而彰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只对着文本照本宣科,不能只靠现成的教科书去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必须拓宽教学内容,让所有有益于学生受教育且在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找到情感寄托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都引进我们的课程教学,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宽阔、更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开阔更辽远的视野。
四、语文创新教学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顺应潮流发展的新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饱受欢迎,然而,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引导不积极、学生兴致不高、合作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分工合作,共同学习,使合作学习法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合作能力的初衷。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问题
(一)教师定位不正确
虽然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是初中生仍然是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人际关系都是不成熟,因此教师应该担当好自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难题,或发生矛盾的时候,告知正确的解决方式。然而在目前的合作学习模式中,有的教师急于卸下自己的教学担子,不主动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对学生的错误或困惑听之任之,导致合作学习变成放任自流,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仅仅将合作学习模式当做一种噱头,频频在公开课,展示课上使用,所谓合作学习小组也是临时根据座位形成的,教师不注重合作学习中讲述的语文知识和实际问题,只追求合作的形式及探究的氛围,导致合作学习模式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白白耗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学生对这种表演式的合作学习兴趣低下,参与度不高,大多将自己摆在观众的位子上,完全没有体现出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三)两级分化严重
部分课堂确实认真实施合作学习方法,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在组内讨论时,学习成绩优秀,反应力快的同学往往成为小组核心,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就会被边缘化,而表现中等的同学则更容易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等的交流,个体责任得不到明确的体现,能力强的觉得其他同学说的都不对,能力欠缺的则觉得能力强的过于高傲,渐渐无所事事。长此以往,合作学习模式会加重初中语文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造成学习小组内部,甚至班级内部的矛盾。
二、初中语文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一)合理设置小组成员,培养内部团结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不能仅仅贪图省事,就将邻座的同学强行拉到一个组内,在分组时往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学生之间的感情等多方面的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力图减少组内矛盾,使每个同学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平衡每个小组的竞争力,在组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为减少在合作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责任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组织小组对组长进行一个评选,并着重培养组长们的协调合作能力,矛盾调节能力等。力图能够在小组内部成员发生矛盾的时候,将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其次,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尊重对方,不能随便打断对方的发言,发生异议时,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最后由组长裁决。
(二)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
正如前文提到的,想要改变目前放任自流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必须承担起自己的教学责任,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绝不是清闲的,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维持合作学习的秩序性和严肃性,监督学生真正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去,而不是在闲谈和玩闹,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指导学生正确的合作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为达到合作学习法的最佳效果,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及时把握学习进度和学生学习状态,在课后更是要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古人语: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结合、以生为本
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字使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生的需求,语文知识的传授为第一要旨,切不可将教学重心放在教学模式上,以吸引眼球,舍本逐末。
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进行“伤仲永”一课的学习时,可以通过仲永的经历提醒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连神童不学习,都“泯然众人矣”,那本来就是“众人”的我们大家呢?
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告诉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也创造一首古诗,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法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法时,一定要以生为本,切不可追求形式,充分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打造高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志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互动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做好课堂的互动教学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情境的营造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前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者、引导者、知心朋友。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作为一名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困惑迷惑的时候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生活、心理方面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使得学生的精力不被分散。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居高者”只会使得教师脱离学生而孤独存在,“中间人”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能够使得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学好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的需要,用学生的建议来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二、关键: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设置
调查显示,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主要有这样两种:
1.课堂朗读互动活动
课堂朗读,以读带讲,让重读来加深记忆并且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以自我的主体性特征完成自主性的互动学习。教师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口,必要时动手,但是动脑的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朗读一般运用于诗歌、散文、文言文、生字词语的记忆中。
解决的方法有三种:开展互动性比较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疑问句、感叹句等进行小组讨论,自我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朗读模式的运用。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对文章已经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我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进行自主性学习。 转贴于
2.课堂问答互动教学
课堂问答教学一般分为:
①开放性问答,即学生根据自我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回答。语文是一个思维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个人独特的思维。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②悬疑性问答。悬疑性问答又称为推理性问题,这种问答方式主要是采取悬疑问题设置的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不断的连续性提问,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③评论性问答。评论性问答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性问答和辩论性问答。这种类型的问答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本身进行理解还要进行延展性的思考,分辨出文章思想的利弊并且根据自我的实际对课文的主旨和内容进行深度性的思考。这样的问答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筛选,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三、多媒体情境式合作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说中的风雪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风雪情境描述的作用,并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来丰富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互动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发展学生主体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机械讲授变为学生的主动性接受。总之,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互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是教学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但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英 漫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字词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1-02
1.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中到底应不应该有字词教学的这个问题,已经实践得到证实,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字词教育到底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有什么样的比重?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一些教师会认为,已经是不再是小学生了,字词教学不再是重点,也有一些教师不把这个内容放在课上解决。但通过我们仔细地研读语文课程的教学标准后,就会清楚,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关于在初中阶段语文识字和写字的相关要求,还对字词教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明确了相关要求,它更加重视加强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加强对学生们语感和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具备实际的识字和用词能力。因此,目前中学生的文化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从他们的字、词的掌握量进行衡量。总之,字词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中学生提高自身修养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学生领悟和传承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
2.初中语文字词教学基本方法
采取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认为对字词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实物、实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备课时准备与本节课所要传授的字词实际相关的实物或者实景,能够以最实际的东西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最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记忆持久;二是图片、幻灯教学法,充分利用图片和幻灯片,对文中涉及的动值物、结构等可以被图片表达出来字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出来,它可以弥补实物教学的局限性,更加有助于中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发;三是谈话教学法,通过教师设计的合理情境,并与学生交谈,在交谈过程中引入所要学习的字词,使他们在谈话中自觉学会了字词的运用;四是语言描述教学法,适用于抽象字词的教学,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掌握字词;五是游戏教学法,就是通过游戏开展教学,它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会,起到培养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下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对策
3.1活用比较,善于辨异
在对字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活用比较,这里所说的比较,主要是对近义词、同义词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准确掌握字词之间的区别所在,使他们在理性辨析的基础上可以完全掌握字词的用法。在对字词的比较中,要以“字”的比较为主,因为比较容易让学生出记混的词中许多是因为一个字而引起的,所以必须把这个字比较清楚。例如:在察和查中,许多学生会记混,如果使用考查、考察的词词,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好。此外,还有许多比较是在不同课文中的近义字词之间进行的。 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善于将本文中的字词与其他课文中的近义字词拿过来进行比较,这样更便于他们掌握,还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3.2注意时代,讲清区别
每个时代的字词在特定的时期意义各不相同,它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鲁迅的作品《社戏》中,出现了“喝采、偶而、漂渺”等字词,会让学生感到困惑,是作者用错了词吗?这时,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告知以时代的背景,不是用错词,而是这些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写法。但现在看来,类似这样不同写法的异形词已经被规范和统一,现在的学生就不可以违背时代背景写那样的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后,将会对学生掌握字词的规范用法大有好处,同时也可使学生了解语言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解语言的发展演变和词语的时代性,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用动态的观点去思考和分析了。
3.3解形释义,连类而及
中国字词极其丰富,想要学习好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够急于求成。在这数以万计的字词中,都是由几千个语素在不同的搭配后组合组成的,作为教师要讲授时加强对语素的讲解,通过对利用字形的讲解,来理解字义,这样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加容易。例如:对成语根深蒂固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使用“上形下声”的结构方式来讲解“蒂”的读音及其意义,而后用“并蒂莲、瓜熟蒂落”等词语加以说明,用“外形内声”的结构方式解析“固”的意义和读音,这样讲解后,使学生对此成语记忆比较深刻,理解起来也会显得非常容易。
总之,字词是中学生学习基础,是语文学科中的重点。教师应该对字词的教学充分重视起来,将初中字词教学的特点与当代中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使用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字词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为提高语文整体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士学.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字词教学[J]. 科学大众.2010(10).102.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特点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68-02
作者简介:唐莺(197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口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些外来人口的子女就学问题,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在资源整合、渠道拓宽等方面下了大功夫,较好地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相对于拾级而上的本地生源而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兼顾到这一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以实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标。
一、充分了解学生基础,制定个性教学计划
语文教师在履行教学岗位职责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学对象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接收一个新班级后,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以及态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尤其是对于班级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由于他们是从不同地方转学来的,各地区的教材、教学方式以及要求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对这一群体加深了解,便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全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情况进行了检测,重点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基础进行了了解,通过基础知识测试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过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看一看还有那些环节存在欠缺,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其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双驱动力”,既要组织好新授内容的教学活动,同时也针对学生存在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弥补。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笔者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制定了个性教学计划,哪些学生在什么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在教学中有机穿插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兼顾学生在语文学习基础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不耽搁语文教学进度,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
二、充分融入情感因素,营造和谐教学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常随着父母工作地点的变化而变更就读学校,不断适应新环境,经常会有陌生感,难以迅速和新班级的学生融为一体。对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走进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这些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消除心中的困惑,减轻心理压力。经过笔者的疏导,许多学生迅速克服了对环境的陌生感,这对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用明显。不仅是笔者利用业余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笔者还安排班级学生干部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笔者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和本地的学生相比,受学习环境变化等的影响,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笔者并不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歧视他们,反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尊重每一位学生,从不讽刺挖苦学生,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其乐于学习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三、充分体现差异原则,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已经为大家所公认。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而言,他们的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够兼顾这一点,还是实施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以同样的教学要求、方式组织教学,对于这一群体难以起到全面促进的作用。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兼顾到学生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长足发展。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制定了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差的学生降低学习目标的难度,对于其中基础较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则相应地提高目标难度,以此为每一位学生设置与自己发展状况相一致的教学目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予了倾斜照顾,每一节课都设置了不同难度的教学提问,有较为深奥的,也有浅显易懂的,每一种类型的提问都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基础的学生,并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多的回答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程度,有效激发了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四、充分运用结对模式,实现资源整合利用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当在语文知识、学习技巧等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尤其是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需要较多帮助的群体。但是,仅凭教师自身的力量明显不足,在时间与精力方面都捉襟见肘。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有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一对一”或者“几对一”的方式,分析帮扶对象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怎样的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学习技巧等方面的交流,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进行,笔者还在全班展开了“帮扶竞赛活动”,将优秀生和参加结对的对象共同考核,并在学期结束的表彰考核上增加相应的项目,有“帮扶之星”“进步之星”等荣誉称号,分别授予在结对帮扶活动中成效突出的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相互帮助,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帮助较大。
五、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更为敏感,对于教师的评价非常在意。一些教师不注重激励学生,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注意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激发出来,坚持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轻易批评学生。尤其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往往在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这一现象在来自边远农村的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尊重他们,不讽刺学生,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也和颜悦色地指出来,让学生在心理上易于接受。其次,笔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这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有意义。他们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笔者及时送上的表扬,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家庭一样的温暖,这样的积极情感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显得弥足珍贵。笔者还经常利用谈心的机会,对这一群体进行激励,鼓励他们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进,以成功、满足、兴奋等积极情感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情况,并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有机融入情感因素,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
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依据教学教科书设计的具有挑战性问题的指引下,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前提,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探究等机会,学生通过集体、小组、个人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活动,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使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构建了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在探究中指明了方向。二是创设了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呈现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自己获得具体方法及其解释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最终目标,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语文主要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在探究的内容上,没有真正地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地紧扣课文要求、教学理念、单元目标,在课文具体内容进行中发问,在语文具体情境进行中导学,会导致探究内容游离于初中语文学习之外,折损了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本质。
2.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在探究的目标方面,没有真正体现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创造机会,设置情境,抓住契机,提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平台,把研究目标锁定在关键处、要害处,牵一发而动全身。
3.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在探究的活动方面,没有真正地体现“很好去鼓励学生表达独到的见解,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探究少,教师讲解多;发展个性少,强调一致多;鼓励创新少,死记硬背多;实质内容少,形式花样多。凝固于线性式学习方式的结构,停滞于接收式学习方式的纬度。
4.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在探究的方式方面,没有真正地体现“帮助和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探索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帮助和鼓励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获取能力和新知的途径,在探究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缺少集体深入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
5.观念转变方面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强制式模式,要彻底转变观念,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要善于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时教师一定要冷静,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给学生当头一棒,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摧残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要设法培养学生“不畏权威”的思想,学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应该支持这种品质的发展与培养。
6.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置于一种互动的、和谐的、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初中语文的主人。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考虑到学生间个性的差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愿组合,这样可以使讨论的气氛更热烈、更轻松。但由于学习层次和性格上的原因,一些同学在一组,就会不利于讨论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互补提高和互相学习。这时教师就需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爱好进行适当调配。这样不仅体现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模式
1.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就是以课文的疑点、难点、重点为背景,要求学生对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去进行解决和探究,探究问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也是学贵质疑,潜能开掘,激活思维的过程。问题探究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知、去伪存真,引导学生将问题探究引向深入,必须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学会质疑探究、学会问题探究方法。常用的方法:①联想生疑。紧扣教材某一感触点、困惑点、知识点联想生疑,追根溯源,发现问题。②类比生疑。在同类的类比中探究原因,找出细微差别,得出结论。③借果推因生疑。根据事物因果关系,发现问题,深究细问,借果推因,加深理解。实施问题探究法,有效路径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询问、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④异同对比生疑。通过对比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探究法必须注意的是问题要难易适度,有价值;需要探究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合作探究法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开展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课堂多种形式的讨论,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更实在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把问题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综合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全班辩论,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等,为学生充分竞争、合作、表现搭建舞台,使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相结合,解决问题和传授知识相结合,求异思维和单一性思考相结合。在学生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汇报,教师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汇报。在进行的这些活动中,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敢于修正他人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教材、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主张和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诱思探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诱思探究基本思想是变学为思,变教为诱,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是使学生真正地学,是促进和优化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策略,采取是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而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
“变思为学”,一个“思”字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地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敢于挑战教师和教材,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意识和本领。
参考文献:
[1]明赐顺.漫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读写算,2010(22).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
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地就解决了。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常式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维,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好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
四、以小作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的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者、引导者、知心朋友。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作为一名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困惑迷惑的时候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生活、心理方面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使得学生的精力不被分散。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居高者”只会使得教师脱离学生而孤独存在,“中间人”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能够使得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学好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的需要,用学生的建议来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五、多媒体情境式合作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说中的风雪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风雪情境描述的作用,并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来丰富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六、结束语
互动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发展学生主体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机械讲授变为学生的主动性接受。总之,语文教学必须讲究方法。互动性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师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是教学得以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但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英 漫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