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4 16:32: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也逐步的得到了改善,大量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添置,提高了我国事业单位的现代化、信息化办公水平。然而,这些行为也给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影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就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370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其单位使用或者占有的一年以上并在这过程中其原有物质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使用非常的广泛,它占全部资产结构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及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本文就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经济效益。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属于非经营性的资产,因此,不会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等营利性的活动过程中去,部分地区的政府和单位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在单位工作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忽视了对它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
1.2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再加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单位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时,没有充分的制度依据和监督处罚手段,造成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1.3重购轻管现象严重
在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中,由于其领导过分偏重于“门面工程”的建设,使得其相关人员在物资采购时,为了单位或部门的“面子”,不顾工作的实际需求,盲目的采购一些华丽、先进、昂贵、充门面的办公物资,但是有缺乏对其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存在严重的重购轻管现象。再加上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不足,常常出现单位对大量的账外资产随意的调用,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1.4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中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脱节;二是由于财务管理的不足,有些单位没有设立固定资产的明细账,造成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时不能进行账实、账账、账卡等的核对;三是由于人员的责任心、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加大了固定资产现值存在与账面原值之间的差距。
1.5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有些部门只注重眼前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忽视了单位整体的、长远的经济利益,拿促收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财务管理人员。而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使得单位的会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的对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采购、节约以及提高利用率等方面展开工作。
1.6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当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有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1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和重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管理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并积极的规范和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操作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节约单位资金。同时,还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牢固确立依法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意识。
2.2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关的政策管理法规和制度,努力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控制模式,从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支撑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单位内固定资产管理的独立性,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实施。
2.3 事业单位要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工作
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规范其采购工作的行为,以便减少重购轻管现象,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要本着采购信息透明、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同时,对固定资产实行招投标的采购形式,其具体的内容如下:
(1)明确采购的对象和范围,规定采购的方式和程序,并严格按照有关的事业单位物资采购原则制订一个科学、合理、具体的采购方案。
(2)事业单位要组织人员对所需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其项目的可行性,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调整采购的价格,在保证物资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金成本,抑制腐败发生,从而保护其单位的利益。
(3)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监督物资采购的相关机构和人员,以避免出现一人权力独大的现象。
2.4 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视和管理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严格的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管理和工作,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监督和审核,加强会计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全面、严格、细致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核对、记账、盘点等工作,对出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作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予以坚决的处罚和取缔,以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等现象。
2.5 事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对账实管理的审计。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全面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进行财务监督和审计,严格审计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及时的发现和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潜在的隐患,并实施相应的解决防范措施,以减少和降低资产报表中的错误或误差,避免造成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6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内控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当今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会计管理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3结语
加强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其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节省单位资金。有利于加强和保障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的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利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1).
[2]郭智霞.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2).
[3]齐翠燕.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4).
[4]邓琪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
[5]向华.新时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2,(04).
[6]董晓东,杜海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革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2).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建议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资条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征:(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额标准。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均应作固定资产管理。(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财产特点。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属于非流动资产;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出于自身业务和日常的需要,事业单位动用自身的大额资金购进或自己制造;当事业单位资金不是很充裕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接受社会团体、个人等的捐赠等。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资产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事业单位本身体制所致,许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从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到职工思想意识都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普遍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财务制度,更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只有财务部门人员兼职或者临时人员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进行简单的登记。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查,人员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没有有力的奖罚制度等。总之,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都不健全,或流于形式,通常都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难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2 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工作流于形式。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性资金得以迅速增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加之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难以进行控制,从而导致不少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状况不清、家底不明。尽管也有清查盘点的会计程序,但却从未形成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约束。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不起清查盘点,一经盘点账实不符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且账实不符的原因还无据可查,会计核算中的漏错现象难以及时更正,造成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
3 资产管理工作弱化。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都是由单位的财会部门和相关的物流供应部门共同管理,前者对购置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进行账簿方面的登记管理,后者一般对固定资产的实体部门进行盘查管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制度性的保障,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账簿登记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司空见惯,很多设备购置后未能及时登记造册,致使固定资产游离于管理人员的责任之外。不仅如此,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设备)购置后不用、少用、挪作它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反映了财务部门监督不到位、管理不作为的责任疏失。尤其是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后,一些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更是只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仅限于形式,例如单位部门之间的资产划转一般都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资产调拨程序执行。
4 缺少资产使用效益评估体系,资产流失问题普遍存在。因为事业单位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其各项活动具有非营利性、强调社会收益,不需要核算成本,因此也无需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只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各个时点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且该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损耗不存在直接比例关系,不能真正地起到价值补偿作用,同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造成资产隐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
三、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全面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积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积极组织加强实施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为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度。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2 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以及资产核算水平。遵循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有关国家规定,做好固定资产会计基础工作,全面反映固定资产存量状况,严格管理制度,健全手续,明确责任,建立固定资产统计报告制度。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原则;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政策,规范和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程序,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 重视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强化资产的内控机制。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应定期对所属固定资产进行比较彻底的清查盘点一次,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后,再分别到各业务部门逐一核对、清点,对盘盈的固定资产要积极寻找原因,如查找不出原因也要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更要及时查找原因,追查责任人,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责成责任人进行赔偿。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编制固定资产决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整的记录制度;二是健全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三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四是健全固定资产维护制度。
4 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无论使用何种资金购置的或者是无偿捐赠的固定资产以及基建形成的资产,都要明确资产的状况、存放地点、分类造册、记入卡片,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其次,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盘点,并查清各种固定资产存放地点、使用人员等情况。对专用设备要按制度操作,专人使用维护,提高其完好率。同时,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损坏、损失赔偿管理制度。最后,要严格报批制度。对国有资产产权的变动转移、报废、调拨等涉及固定资产的处置事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办理变动转移手续。
5 完善资产评估体系。固定资产损耗包括有形和无形损耗,减少有形损耗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开展财产清查,在全面摸清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状况的基础上,严肃职工纪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来实现。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追究责任、严惩不贷。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则需关注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学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陈旧落后的设备,聘请技术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高新技术设施的使用效率。而固定支出的隐性损耗则需通过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科学进行成本、计提折旧的核算等财务操作,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状况和使用状态。
四、小结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09,(05).
[2]张友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辽宁经济,2009,(06).
关键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都陆续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力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过紧日子”的要求下,财政部又了《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通知》。因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如何有效盘活并高效使用固定资产,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今后一大工作重点。
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1.资产的多样性
科研单位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承担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性课题和项目,研究内容非常多样化,如水稻、小麦方向的,畜牧业方向、微生物方向的。每个研究的方向都承担着各式各样的项目和课题,这些项目和课题可能需要不同的仪器和设备做试验,从而使得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多样性。
2.资产的分散化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是以农业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再加上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很多科研基地都分布在郊区各地,甚至跨市、省。各式各样的资产分布在各基地,难以集中化管理,加大了固定资产异地管理的难度。
3.资产的专业性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研究内容多、范围广,对设备的专业性要求也高。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精密的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且不可替代。对这些专业性较高的资产的日常维护,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日常维护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三、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日常的实物及账务的管理,还涉及资产对外使用管理,如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往往涉及单位的各部门。目前大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管理制度往往只由财务部门制定,主要是侧重是实物资产在单位内全过程的流转控制和资产会计核算的管理。对资产的对外使用的管理方面缺乏相关的制度来规范其行为。
2.管理机构和人才缺失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因为受到人员编制和部门设置的限制,普遍都没有单独设置资产管理部门,而是将资产管理工作分在财务部门,往往资产管理人员一人身兼资产、财务、会计核算等数职。资产管理人员严重缺失,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3.管理边界不清,责任不明
由于目前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场所与其对外投资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地为在同一地,导致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边界不清、责任不明。特别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合作科研课题项目,利用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这部分固定资产往往登记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但企业往往也无偿使用,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无法将责任落实到人。
4.日常实物管理中存在漏洞
(1)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有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编制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有的单位即使有预算,在编制的时候随意性较大,很多只考虑本部门甚至本项目自身的需要,没有站在单位的整体的角度甚至没有考虑资产存量就添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大量闲置浪费资源。还有些单位未按照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的要求办理资产采购,如一些急需的办公设备,自己直接随意购买,不履行政府采购的程序。(2)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方面。一是部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变动时未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在人员变动时,单位往往强调人事和组织关系的转移,对其名下的资产转移往往容易被忽视,事后发现往往又碍于情面等原因未对其名下的资产进行追缴和处理,造成固定资产权属不清,甚至资产流失。二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异地的科研基地的资产日常管理。由于这部分固定资产在异地使用,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对这部分固定资产日常使用进行监管,特别是可移动的固定资产,更是进一步加大了监管的难度。(3)固定资产的盘点方面。目前有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都已经使用扫码枪进行盘点,但由于该设备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针对异地资产的盘点,相关的功能还需加强。许多单位选择手工进行盘点,再加上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本来人手就不够,资产盘点工作量大、效率低、数据的准确性存疑。(4)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目前还有些单位存在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现象。如一些老旧的办公桌椅,没办理报废手续就直接丢弃;还有一些设备在未申请报废前就作价抵让了新设备的价值。
四、加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提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国家和江苏省都陆续出台了很多关于资产管理的政策文件规定,涉及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对外使用等方面。单位要加大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宣传,通过宣传让单位职工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形成单位领导重视、全体职工支持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针对这些新的政策的变化,结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单位的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充分理解政策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应涉及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对外投资管理、出租出借管理以及资产绩效考核等各方面。
2.健全管理机构,配置专业人才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资产部门的组织建设。一是应要考虑专业资产管理人才的配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培训,了解并熟悉新的政策以及规章制度,这样更加细致地应对更加复杂的资产管理工作。二是要在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对相应的职能进行细分,如资产采购、资产日常管理、资产盘点、资产对外使用等,各人员在相关的职能岗位上各司其职,又相互监督。
3.明确权责,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对资产日常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以及具体的人,做到权责明确。在固定资产登记时就要明确这些信息,人员变动时,相应的这些资产信息要随之同步更新。根据自身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属性,可以设置单位考核层面上的具体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机构人员设置、共享调剂、配置效率、购置、使用、处置以及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情况设置指标。同时也可以从个人绩效考评层面上,增设个人名下的资产管理情况的考核,设置正向的激励机制以及反向惩罚机制。进而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4.建立监管机制,强化审计的重要性
监督管理机制是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保障。从资产的购置预算开始,除了审核编制预算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外,还需重点审查有无重复购置。资产日常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单位进行整改。最后,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聘请第三方进行资产审计,重点针对制定和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情况以及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5.提高资产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资产传统的登记造册、签字认领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资产的管理方式应向信息化和职能化转变。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资产的使用管理全过程的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为管理好资产提供了支撑依据;同时还可以实现实现资产信息的互通和共享,盘活存量资产,避免固定资产浪费。
参考文献
1.何守才,顾军,周华等.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
2.陈炜.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相关建议.经济师,2020(1).
3.谢彤.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会学习,2020(23).
摘要本文就新时期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探讨,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优化更新、改进发展建议与策略,对巩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避免国有资产不良流失,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一、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事业单位的良好、持续发展需要优质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的有效支持,只有强化管理固定资产,方可避免账实不符、资产流失、使用资产效率不高等问题,并令事业单位在公正、科学、良好的固定资产运营管理中彰显服务、经营价值。
二、 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账实不符现象
由当前情况来看,较多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中包含的一类显著问题在于账实不符现象较为严重,与实际状况相比固定资产规格、账面数量与净值存在显著偏差,较易引发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与浪费。例如一些事业单位对近期新处置的相应固定资产无法予以及时销账,,对一些失去实际效用价值的相应固定资产则不实施处置变卖,进一步令固定资产存在偏高账面价值的现象。同时账面中一些已经不存在的各类固定资产却依然继续使用,这样一来势必会引发账面固定资产价值较低现象,易导致国有资产的不良流失。
2.事业单位存在较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基于事业单位包含较多管理固定资产漏洞,令其存在较严重的流失资产现象,例如,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转拨非经营国有资产为经营性质资产进而实现合理侵占国有资产目标。一些事业单位则会将自身所有的各类固定资产悉数划拨至自办下属产业,支持经营业务开展,或通过投资、出租、联营等多重方式以低价折现方式处理固定资产,这些非法手段均会变相造成固定资产的不良隐性流失。另外一些事业单位还会通过将仍然具有应用服务价值的各类固定资产做低价变卖等私下处置,而后再行向上级主管单位进行申请拨款并重新履行固定资产购入环节,这样的做法同样会导致国有资产的不良流失。
3.事业单位使用资产效率不高
除上述不良问题之外,当前较多事业单位还普遍存在对自身拥有的较多固定资产应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资产的浪费与闲置,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相互之间欠缺良好的沟通与必要的协调,例如一些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配备了全套的高精密尖端设备仪器,而其日常应用效率却偏低,而一些他类同属性机构却由于欠缺该类设备仪器而需要申请上级单位审批拨款并购买设置,这样一来势必会令非必要性开支、资金不良增加。再比如,一些事业单位欠缺对重要固定资产的有效、及时、定期日常维护,令其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势必会令该部分重要固定资产产生不必要的无形损耗,并令其由于维护不妥过早的丧失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不得不提前报废,进一步令固定资产的不良损失率有所增加。
4.相关财政部门没有发挥资产预算宏观约束调控作用
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环节,基于实践过程欠缺科学规范及民主决策管理良好机制,令一些部门由于经验不足、决策失误及谋取个人私利等因素令其自身无效资产不良增加,普遍存在隐性的资产流失现象,令事业单位资产面临着大量损失威胁。一方面预算之中经费追加支出具有较大随意性,财政各级部门无法发挥对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宏观约束调控作用以及盘活闲置资产与调剂资产的有效职能。令事业单位配置资产形成了无序失衡的增长。另一层面,一些事业单位包含一定收费经营项目,令其来源资金渠道相对复杂,无法真正由资金源头上对单位资产购置形成有效的制约与控制,相关财政部门没能纳入非税收入返还于财政综合预算中实施统筹考量。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策略
1.完善健全固定资产科学管理制度
为科学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事业单位应对自身拥有的各类固定资产创建全面、整体账薄进行核算与反映,按功能与用途对其实施分类划分,并制作固定资产相应卡片,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令其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核心资料。同时事业单位应通统筹固定资产及预算管理,控制固定资产的申请购入过程。制定年度固定资产计划应全面涵盖于事业单位编制的总年度预算中,进而良好实现对构建固定资产计划的完善预算控制,杜绝其盲目随意构建状况的产生。
2.持续开展固定资产维护盘点
为全面杜绝不良流失的国有资产问题,事业单位应在日常管理中持续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维护盘点,财务部门则应与保管部门进行及时对账,进而实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目标。例如一些科技事业单位自身由于更新精密仪器、电子信息速度较快,数量金额较大,更应对相关设备重点关注并及时实施核对、盘点、维护与保养管理,进而最大化提升使用资产效率与年限,抑制有形或无形损耗的形成。在盘点固定资产环节,事业单位应确保不定期与定期盘点的有效结合,做到防微杜渐,及时查明固定资产盘亏原因,并进行入账盘盈固定资产,杜绝形成固定资产的二次流失不良现象。
3.严格控制变卖处置固定资产行为
对于利用率较低、长期闲置、理论情况已经报废而实际层面还包含一定应用价值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我们应实施严格控制,预防其任意的处置或变卖固定资产行为。为积极处理好固定资产,令其充分发挥应用价值,事业单位应科学引入评估资产程序,采用拍卖、竞价出售等透明公开方式进行资金回收,也可通过上级部门的统一调配令其划拨至对固定资产有实际应用需求的他类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还可依据政策或法律将固定资产捐赠至他类区域相关单位,进而科学实现固定资产的增值与保值目标。另外财务部门应科学发挥监督职能,对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实施统筹控制,并对需要进行处置的各类固定资产实施严格审批,对其进行定期的清查管理。
4.构建财政部门、主管单位与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体制
为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对资产预算的宏观约束调控作用,各级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应科学构建财政部门、主管单位与事业单位三级管理体制,第一级为财政各级部门,其为政府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负责职能部门,对其固定、国有资产履行综合管理。第二级别为主管单位或受委托的其他相关部门。政府财政部门可依据实际工作需求将部分管理资产工作由相关单位完成,这些单位可依据委托管理权限范畴对事业单位相关资产管理实践展开宏观全面的管理监督,并对财政部门进行负责。第三级别则为事业单位,对自身使用、占有的固定资产实施细化具体的管理。在上述三级管理体制之中,财政部门为重要的主导部门,发挥对事业单位管理资产及预算管理的宏观约束调控作用及综合管理职能,该管理体制的科学构建令事业单位被长期困扰的管理固定资产工作在体制性问题层面实现了明确的界定,在三级体系下,各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面配合、相互支持,十分有利于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面临的各项难题,科学调控事业单位购置资产行为,避免由于经验不足或个人私利、决策失误导致的资产流失现象以及配置资产无序失衡问题,令其资产管理真正实现有序、规范、法制、透明、层级管理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应在新时期做好内部管理工作,避免国有资产的不良流失与利用率不高、服务价值不强等问题。因此针对事业单位现行管理固定资产进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只有有针对性制定切实有效的更新、改革发展策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持续开展维护盘点固定资产工作、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变卖处置固定资产行为,促进财务管理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良好衔接,才能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娇.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之友(中).2007(8).
[2]李小民.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科技信息.2010(4).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移动、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多个环节,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能有效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事业单位发展中固定资产是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资产贬值、流失和浪费,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管理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范畴,其中包括财政拨款和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然而受到传统意识影响,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度,部分单位抱有国家买单的心态,对固定资产的闲置、贬值和流失认识不足,对国家和个人的利害关系区分不明。
(二)购置标的盲目,资产闲置
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购置开始,而部分事业单位由于采用行政性拨款,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盲目求大,追求高精端和规模化,一些大型设备尚未完全报废就提前更新,在购置时对成本控制、预期收益和使用安排缺乏全面考虑,往往购置之后就不管不问。而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盲目攀比,导致设备重复购置,固定资产使用率低,甚至完全闲置[2]。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约束,虽然采用统一购置,但是并没有完整的采购和审批手续,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并没有进行统一管理,不同部门采用预算外资金自行采购,预算编制对这部分资金管理含糊,出现少编、错编和漏编的现象。同时,固定资产增加不能及时进行账卡反应,财务部门报废手续烦琐,导致大量资产难以及时完成报废冲销。
(三)缺乏完善而统一的管理制度
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统一管理,导致在管理固定资产时无章可循,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绩效考核,如,有的管理人员受传统意识影响,缺乏新时代背景下的产权意识,对产权登记申报不及时,导致部分国家重大资产产权模糊,在产权变更时不做产权登记,不遵循相关流程。固定资产在使用时也缺乏统一管理,尤其对于大型高精端设备和仪器,其使用和管理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建议,但部分事业单位购置之后缺乏这方面意识,在规定范围外进行使用,不仅消耗设备使用寿命,也容易出现设备故障,增加维修和养护费用。
(四)账务核算过于简单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损耗,而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益,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资产原值不做更改,不把损耗情况体现在账面上,导致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不对等,甚至账面原值和现时净值差异较大。尤其是大型设备的维修不做资本化处理,核算过程不计入维修费用,无法权衡资产损耗情况,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滥修现象,虚增维修费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购置的科学化管理
管理应当从购置开始,这需要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减少盲目性,根据单位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可以在年初制定固定资产审核和采购计划,对单位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统计和审核,根据需求采用公开讨论的方式决定采购内容。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高端设备仪器,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出最优购置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二)加强预算编制和审批处理
对固定资产进行预算编制和占用编制,事业单位每年可以根据人员配置和实际工作需要,在年初或者年末核定每个部门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同时核定编制名额,按照预算编制核定当年的资产购置方案,然后由单位进行统一购置。对于错编、超编以及预算外资金进行购置的情况,要进行审查,有违法违规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三)规范固定资产核算程序
(1)改变传统的固定基金进行净资产科目核算的方式,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管理,让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更加规范和标准,反映真实核算情况。(2)将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不计提折旧改为累计折旧,把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消耗、磨损等贬值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把贬值部分进行资产折旧,并通过账户进行记录,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计入折旧费用,反应固定资产各个使用时期的实际价值。
(四)加强科学管理意识,提升管理人员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意识上进行修正,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高,对国家财产的保护意识不强,把国家财产占为己有,对财产浪费视若无睹。要解决此类现象,一定要从意识上进行整改,确立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同时提高其自身工作能力,增强产权意识,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建立企业会计核算科目。同时也可以设置监督和奖惩制度。每年的会计核算时期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公开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过程,公开预算资金使用动向,鼓励单位员工参与到资产监督和资源配置监督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行责任到人,合理安排奖励和惩罚制度,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总之,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一般占有较大比重,对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意识的影响,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没有经济危机意识,对固定资产在购置、管理以及核算方面缺乏足够重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在管理制度、核算制度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固定资产购置合理,使用规范,核算严谨。
参考文献
[1]李伟娜.浅议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商论,2017(15).
摘要:固定资产为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其管理工作较为重要。本文就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以期对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新制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运营环境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其经营管理活动变得更加的复杂多变。因此,为促进事业单位较好的发展,满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需求,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 年1 月份开始实施,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制度当中,新增了关于财政改革和国有资产的相应会计核算要求,并具有创新性地引入无形资产和折旧摊销,对加强资产的入账管理和资产计价具有强化作用。
一、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1.固定资产界定标准的变化
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界定标准进行重新规定,将通用设备单位价值从500 元以上提升到1000 元以上,而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也从800 元的底限提升到1500 元。通过这样的调整,能够促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更能够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目前的物价水平更为接近,有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新的财务规则当中,对固定资产的分类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原来的分类主要包括①建筑物和房屋;②专用设备;③一般设备;④陈列品与文物;⑤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目前,则将其调整为①建筑物和房屋;②专用设备;③通用设备;④陈列品与文物;⑤图书、档案;⑥用具、家具、动植物和装具等。新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更加的规范、明确且具体。把其他固定资产进行细化,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规范化和统一化的管理。
2.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标准,同时在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管理中,也应以该规则或是相关的财务管理规定为标准,进而决定摊销、折旧与否。要求事业单位对除动植物、陈列品和文物、档案和图书等将名义金额作为计量的固定资产之外的相应固定资产实施计提折旧,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之内,依据相应的规定,将对应的折旧金额实施分摊处理。
新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能够促进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的一致性。并且在会计报表当中体现为固定资产净值,并不是原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额进行真实反映。同时,未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到支出当中,其主要目的在于兼顾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两方面的需求。所以,在不对支出造成影响的条件下,事业单位应积极地落实价值管理和事务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原则和理念,进而为事业单位的核算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支持。
二、新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化
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首先应设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包括财务部门、后勤部门、基建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需要该类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的技术性较强,所以需注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满足新制度,并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2.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
为实现固定资产制度化的管理,首先应注重管理固定资产的整个过程,从提取、验收、维护、使用和转移等环节进行充分的考虑,制定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注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在充分分析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之上,进行投资预算的编制,还需确保审批的程序符合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防止出现盲目和重复购买的问题。
其次,建立起明确的固定资产业务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单位的岗位权限和职责,并将固定资产业务中存在不相容的岗位进行分离设置,促使其发挥相应的制约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理,设兼职管理固定资产的人员,且遵守“归口管理,统一领导,责任到人和分级核算”的原则。最后,应构建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在新制度之下,相关规定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应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而在年终之前则需完成一次全面的盘点,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账目相符。将固定资产清点之后,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让相应科室的负责人,以及清点人员共同签名上报给资产管理部门。将所盘点出的固定资产表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将盘盈固定资产登记,保证账账相符、帐物相符和帐卡相符,真正地将盘点固定资产的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固定资产盘点的的积极作用。
3.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对信息化管理方法进行合理充分地应用,进而促进其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可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当中添加“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块,并相对应地增加领用、购置、清理、盘点、报废等相应的管理程序,便于进行相应的查询和操作,并实施全方位地、准确地监管,以实现透明化、动态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决策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防止重复购进等问题,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固定资产共用和共享的最大化。另外,应将固定资产的增减信息及时地录入到财政局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信息系统当中,并在每月的月初核对动态系统当中的信息及单位财务,确保其准确无误之后,将月报表上报。以便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及时的了解下属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和资产管理的情况,进而为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及合理分配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为适应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事业单位应在充分理解新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措施。同时还应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升事业单位相关财务数据和信息的质量,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且及时的会计数据。
参考文献:
[1]栾容.浅谈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3,8(11):254-255.
[2]刘冬梅.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4(17):214-215.
关键词:体育科研;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科教兴体”战略的提出和发展,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国家财政不断加大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对固定资产的投入特别是对先进的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全民健身指导站等高价值高效率的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大大增加,体育科研单位各类固定资产总值逐步不断的累积。随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提出,为推动以高等院校、体育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的竞技体育专项研究平台、群众体育科学健身指导平台、体育产业科研服务平台的建设,各级财政及体彩公益金对科技条件专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体育科研单位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比重的不断提高,价值的不断增加,强化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并有效利用,对于推动体育科研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保持并提高体育科研竞争能力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1.1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上级财政部门下拨的机构运行及科研经费、体育彩票公益金及国家体育总局、科技主管单位下拨的课题经费。部分体育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资金购置来源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的技术服务及课题研发资金。1.2固定资产构成复杂,价值高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设备种类较多,除科研实验仪器外还包含康复治疗仪器、运动训练仪器等,且价值较高,导致固定资产在单位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
1.3固定资产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较高且后续支出较大
体育科研工作的精细化程度高,不同的研究需求决定了各类科研仪器的专用性、精细化。且为保证专用仪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专业的保养、维护、检修,会产生大量后续费用。
1.4固定资产在体育科研及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共享性、互通性
许多设备在体育科研领域及康复治疗领域可共享使用。我国是体育大国,推动体育科技工作发展进步已成为国家与地方的共识,且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也愈发引起重视,公共财政大力推动保障体育科研重点实验室、全民健身指导站及运动康复医院的建立及发展,积累了大量体育科研仪器及康复治疗设备资源。
2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固定资产会计账面价值与资产实际价值不符
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之前,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计提折旧。颁布之后在会计实务实际操作层面上,部分体育科研单位仍按原会计制度执行,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账面资产虚增。部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且早已报废闲置又不及时处置,导致账面价值与资产净值差距与日俱增。这种核算方法既不能区分日常管理责任,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总体资产情况。
2.2轻管理、重购置
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科研保障,在科研项目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科研事业单位本身性质决定,体育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一般是通过课题项目团队开展的,每个课题项目均有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由于业务部门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轻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其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多少效益则更缺少合理的考核手段,导致资产盲目购置,且体育科研仪器设备由于针对性和精密度较高,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部分设备随着科研任务结束而成为摆设品,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低,又忽视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部分闲置和毁损。
2.3管理手段落后
在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上始终延续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少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系统性、时效性、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固定资产采购登记管理仅采用纸质卡片形式及固定资产登记系统,无法明确到某一资产,或者把很多资产都记在一人名下,由于人员变动未及时进行资产异动,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且容易由于卡片遗失或同一品牌同一型号资产混淆造成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增加监管难度。
2.4缺少积极的资产管理意识
由于体育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员工的工作绩效脱钩,加之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的事,甚至不配合财务部门的资产盘查工作,导致固定资产定期(通常为1年)盘点工作滞后或间断,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问题处理滞后严重。财务部门与资产实际使用管理部门沟通脱节,部门资产外借、内部异动未告知财务部门的情况时有发生。单位领导注重科研项目及行政事务忽略或无暇顾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5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忽视了资产的过程监管,部分固定资产流失损毁,未确立明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责任划分制度,造成权责不清,无法追责。
3加强体育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作为体育科研单位的重要资源,必然要求财务部门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不仅与国际通用的惯例接轨,而且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有助于加强单位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
3.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体育科研单位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和实际建立细化、可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行为,形成有效的内控监管机制。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贯穿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全过程,包括购置预算、验收登记、保管维护、定期清查、政府采购管理、档案移交和交接手续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并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完善。尤其需要加强对清查盘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至少每年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查,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实有价值及使用情况,确保账实相符,摸清“家底”,对于盘点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及时处理。固定资产保管人离任或转岗时,需要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以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另外要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
3.3制定固定资产总体规划,完善购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制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的年度总体规划和资产采购预算。资产使用部门申请采购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作好购置计划论证。财务部门在将资产申购预算纳入年度预算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结合资产购置总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提出修正意见,提高预算分配的公平性。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存量资产状况进行查验、分析,对其价值利用率、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反映共享和调剂的可能性,并从单位发展战略和科研实际需求等方面确定其购置的必要性。对于大型仪器的购置,建立专家评审论证制度,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确需购置的资产,召集本单位领导和相关专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另外,采购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降低采购风险。
3.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机制
作为体育科研单位的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高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与维护的自觉性。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应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单位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使用的考核机制纳入科室年度考核体系,对科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共享情况、维修次数、资产完整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引入绩效评价分析机制,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将绩效考评结果与部门采购、奖惩相挂钩,从而督促单位领导和全体员工主动重视并参与资产管理。
3.5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就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对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一是引进固定资产条码系统对新购置和现有的资产进行统一编码并打印粘贴条码,及时实行电子条码和实物卡片同步,实时实地监控资产实物。二是及时更新及完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系统,建立针对资产的保管、经手、使用、维护的固定资产数据库,形成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修、异动、报废、处置一体化全程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进程,打破各科室的“信息孤岛”,打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壁垒,打通固定资产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建立统一台账、统一数据中心,使单位各个层次固定资产管理实现数据联网共享、信息流与实物流同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四是搭建科技条件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在主席“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等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先进理念指导下,构建多层次、结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规范的共享平台,各用户之间不但可以互相学习及交流,并且可以互通有无,盘活资产,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结语
固定资产是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我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单位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以体制创新、制度保障、技术革新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资金与资产并重的管理思想,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对于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剑虹 单位: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苟新东.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7):35-36.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措施
2006年,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随后,也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处置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各单位各部门对资产管理越来越高度重视。其中,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同样做为固定资产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规模大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单位已经逐渐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采取了很多有效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层对固定资产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有些单位在管理机构上不健全,没有统一、集中的管理机构。许多单位固定资产都由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管,造成财务只管核算不管管理,不能真实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只有总值,没有记载资产数量和金额的明细。
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管理使用人员权责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由于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约束,在资产配置、领用、调拨、报废等问题上不能按相关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平时资产的流向无人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建立一套与之配合的奖罚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同个人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管好管坏都是一个样,没有激励体制,造成管理松懈。
3、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资产价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用原值计算入账,不计提折旧。而现在使用的很多固定资产,例如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和医疗设备等,更新淘汰快,由于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反映,造成账面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另外,会计核算上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例如有些资产购置年代比较久远,由于各种原因实物早已不存在但仍长期挂账,一些已报废资产已不能使用但未及时进行报废审批仍在挂账,导致账面资产虚增,账实不符,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
4、 管理人员素质和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有待提高。有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资产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落后,不实用,无法跟踪资产的使用情况,不能够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造成资产管理形同虚设。
二、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 提高认识,首先通过学习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强化钱物并重的观念,既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又注重固定资产在使用和价值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在购置、使用、处置、清查等各方面的程序,建立各项制度。在购置上,要本着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节约增效的原则,做好各项调研工作,对于重要的资产、价值较大的资产购置要写出可行报告,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做到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配备有标准可依。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中,建立分级管理模式,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总额,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按部门分类别对固定资产进行数量、金额核算。使用部门以部门为单位,各部门设立兼职资产管理员,能够落实到人的资产落实到每个人。使用部门在办理固定资产领用、调拨、报废等手续时,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资产增减变更情况。制订固定资产淘汰标准,统一资产的报废标准和办理程序。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密切配合,每年度终了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保证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对已达使用年限需报废或毁损等需处理的资产,按照2006年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规定的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处理后,调整账目,确保账卡、账实、账账相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对现存资产的管理,分析存量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管理情况,对那些不需用或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采取有效措施,在各部门间调配使用,或进行出租出售,盘活存量资产,防止资产的积压闲置,使各项资产在单位中发挥最大效能。对调离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因调整岗位而离职的人员,要对其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离职离任检查,由本人到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办理资产的移交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配合,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相互牵制的管理体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对由个人管理的资产,落实到具体人员,并且定期检查责任的执行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将单位每年的年终考核和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在资产管理中做得好,资产发挥了应有效用的给予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和人为出现毁坏等情况的予以处罚,做到奖惩分明,责任明确,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资产的监督机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保证购置计划的编制与审批、固定资产的验收与款项的支付、资产处置申请与审批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加强制约和监督。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在固定资产采购上要严格执行资产采购与资产管理分开等有关制度,对于金额较大的资产的购置的研究要集体决策,实行公开招标,平等竞争,对国家规定的需通过政府采购的资产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另一方面的监督重点是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对严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各项规定并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要追究责任。
4、 切实提高财会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各项知识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各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运用该项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能够把各责任中心也就是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审批部门连接起来,信息互通,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在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条形码管理,对每个固定资产进行扫描,一项资产与一个条形码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总之,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定要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生产资料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探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