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业现状分析

创业现状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4 16:32: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创业现状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创业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自主创业 在校大学生 创业案例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新的途径。今年从国家不断推出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各地政府部门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在这种创业环境下,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跃跃欲试,满怀激情,尤其是在大学临近毕业那年,很多学生都将学业抛之脑后,全身心投入到创业大军的队伍中,然而,并非人人成功。更有甚者,创业失败,学业也荒废。经过所指导的09届毕业生在校创业中,探讨应如何正确地引导在校大学生面对创业,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机率。

在校大学生创业呈现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探索。回想在09届毕业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后我总结了几点关于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 关注大学生创业环境,发掘闪光学生带动创业

放眼关注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近几年,我们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开始重视并予以政策扶持,在很多的方面都对大学生开了绿灯。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页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政府在很多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降低了门槛,希望以此鼓励那些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跨出创业的第一步。 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它的政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我校就已成立大学生创业园,有学生将公司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就是因为它的优惠政策,如第一年免租金,同时有园区扶持,降低了学生创业风险和成本。我们在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中,就要将这些新的政策思想传达给学生,因为新的优惠举措对于在校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同时,我们要掌握学生创业动态,发现有能力创业的学生,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支持。当然,这部分学生毕竟是少数,老师就应该是学生的“伯乐”,提拔已具备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学生参加创业的相关比赛,灌输创业思想,重视已有创业基础的学生,给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借助媒体宣传效应,发展自己的事业,这对于事业刚起步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手段。在每届毕业生中,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是那些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强劲动力,所以,重点培养创业先进典范,带动有能力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很重要的工作。

二 教育学生以学业为主,防止盲目追从创业

在校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自主创业。在理论和学术上有天赋和造诣的学生就不适宜加入创业的洪流,不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学生也不合适创业。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与外界社会接触少,社会经验缺乏。这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创业需要的是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而不是狂热的冲动。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创业还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对自身的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消费能力、市场前景缺乏理性了解。其实有很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才发现学历、知识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业扎实了才能提高自我竞争力,在校生选择自主创业只适合于那些能力突出,心智成熟的学生。因为在校生选择到社会上创业必然要分散精力,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更何况现在的大学生社会阅历缺乏,心理承受力小,一旦创业失败后果很难想象。所以大部分学生最好是先认真完成学业过后先选择就业,先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积累相关经验和人际关系以后再选择创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不宜操之过急。创业是一个系统而曲折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创业成功与否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应该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当熟悉一个行业到一定程度,研究它的规律,具备比较成熟的业务关系和一定量的资金时,才能自己创业。老师在教育在校大学生面对创业问题时,应引导学生以学业为主,告知学生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自主创业。一要考虑自己创业愿望强不强;二要考虑自己有没有创业资源和能力,创业的胜算有多少,防止学生盲目追从创业。

三 专业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机率

现在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时间都较短,所以如何专业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认为,创业教育中应注重能力培养和心理教育。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应该着眼未来,侧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传授创办企业的技术。在大学里,课程设置更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对于实践应用却不够重视,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我。这从创业案例中可以反映出,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自主创业中成功机率很大。而这类学生一般都担任了学生干部。这是因为学生干部在长期的学生自我管理工作中,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更有信心选择创业。此外,一般到了大三的实习阶段学生才能有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学生创业是不利的。我认为,系部可根据本系专业特色,成立工作室,帮助有能力创业的学生尽早接触本行业,熟悉行业运行流程。同样,创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创业失败者的例子提醒大学生,只有先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机率。我们要教育有创业准备的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按照各自的创业理想,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有意识地搭建知识架构,组建创业团队,把创业行动建立在知识的积累和人脉的聚集之上,切不可急功近利。

总之,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是有利有弊,我们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今后,多结合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探讨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创业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姚德;浅议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9期

[2] 陈钦虹;个人创业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王海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高耀丽;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与高校管理变革[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5]赵志生.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科, 2004(6)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困境;对策建议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企业寿命短暂,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干扰具有多重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1.通过对杭州4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进

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创业热情比较高,而创业泡沫比较大。对创业感兴趣这问题持肯定回答的比例高达84.7%,但是在毕业后选择了先就业(53.9%)和继续深造或进修(14.2%)作为其主要的出路,说明大学生创业还是存在相当泡沫的。(2)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与动力呈现多样化趋势。调查显示,有35.6%学生认为是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34.5%的学生认为是发财致富,可以看出学生把展示才能和自我价值作为创业目的与动力,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远大理想和目标追求。(3)大学生对影响创业原因的认识更趋理性。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有42.9%的学生认为是创业资金,31.0%的学生认为是创业机会,而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是什么时,选择创业能力占39.3%,看出影响学生创业客观原因是创业资金,主观原因是创业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2.通过对武汉市部分高校1000名大学生开展了有关创业的问卷调查,主要围绕武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创业现状及创业环境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分析:72.5%大学生没有选修过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51.9%的人认为提供更多类似创业计划竞赛的实践训练最为重要,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创业计划竞赛的了解程度不高。在自主创业的动机方面,36%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23.2%为就业困难和就业岗位不理想而自主创业,表明价值观的改变是选择自主创业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对创业的基本态度,51%考虑过并且认为大学期间只要产品及条件成熟即可创业,说明他们市场意识较强,有较强的经济头脑。36.8%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反映了武汉大学生创业领域的选择意向。对于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的占65%,资金缺乏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因素。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举措,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首先,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加大创业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形成重视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校园风气。其次,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形成认同创业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2)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创业准备。要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3)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就业信心。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适,在课程学习中融入一些市场动态、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树立起创业的意识与信心。(4)加强创业教育,着力构建创业教育新模式。首先,高校应着力建设一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走多元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道路;其次,加快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为创业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有计划地举办企业家论坛、创业社团活动等,为大学生学习交流提供帮助。第三,强化创业实践环节,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服务,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中去,为以后自主创业奠定基础。第四,吸收和聘请创业实践者走入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互动,,其对学生带来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将是无穷尽的。(5)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组织领导能力,在校期间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多组织开展集体活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提高自身分析处理事务的能力,平日里要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判断力、执行能力,养成多思考、多分析的习惯,多进行思维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加自身的人生阅历,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获得很多社会知识,而且也增加了自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敬宝.我国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分析——以北京市12所高校为样本[J].经济纵横.2010(6)

第3篇

【关键词】创业政策;毕业生;创业教育

一、引言

党的“十”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国国务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每年都会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通知,制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促进就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的求职创业给予补贴:“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 [5],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不断提升就业的质量和层次。

二、现行促进创业的政策法规的主要特点分析

1.明确促进就业的政策实施主体。从政府层面来讲,《就业促进法》中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在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职责,“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从促就业的经济主体来讲,明确了国有、集体、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在的重要地位,拓宽就页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在增加国内就业岗位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人才和经济的交流。对于特定人群,政府的就业政策有各方面的扶持。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对自主创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等。从而保证毕业生创业起始阶段能够得到政策的优惠和资金的支持,完成

2.创业政策的导性比较强,但不易于实际操作。各级政府的大部分的创业政策是从国家和地区层面着手,注重政策的宏观引导作用,对整个国家和某些特定地区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虽然也对规定了实施主体在促创业方面的职责,但具体实施过程,某些具体的规范程序则需具体落实到,中还是出现,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现象,从而出现有扶持创业的政策,但缺乏实施和监督的主体。政策制定的目标和实施的效果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部分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对于以创业促就业的理解不全面。

3.毕业生对创业的扶持政策理解不到位。首先“高校在在发挥政策引导有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导向层次较低”[2],高校毕业生充满朝气和活力,喜欢创新和冒险,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理想化,容易过分期望自我的社会价值,忽视现实的就业形势和各种鼓励创业政策。其次,高校和社会对毕业生就业理念的引导教育不充分,部分毕业生认识不到创业的价值,不能利用政策优势,积极主动创业。再次,目前的创业优惠政策主要鼓励毕业生从事简单的服务性、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一般是简单的较为传统的个体经营,“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大学生创造、创新的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2]。对于毕业生新型创业支持力度不足,不易实现创业水平和层次的质的提升,创业项目的未来发展空间有限,这也制约了毕业生的创业积极性。学生的就业理念出现偏差。收到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政府事业单位岗位收到广泛的欢迎,毕业生往往热衷于报考公务员和公办事业单位的岗位,而对立志于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比较小,同时,创业成功的难度比较大,还存在一些客观实在的困难,如项目、资金、技术等缺乏,需要毕业生付出更多的勇气和劳动,这些都制约了毕业生创业积极性的提升,从而使创业优惠政策不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创业热情,政策的目标导向与政策的现实效果存在较大差距。

第4篇

摘要: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交易额不断攀升,智能手机的普及又加速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尴尬的是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并没有让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提高,相反还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而稳定的消费群体,良好的网络环境,创业的优惠政策等有利因素又给大学生进行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课题就目前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务;大学生;校园创业

基金项目:广东理工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项目“校园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GG2013011)

目前,中国受欧美经济低迷及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下降,造成出口乏力,中国大量的企业裁员或倒闭,而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据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数据表明2014年毕业的学生已达到700万!据人社部与教育部在2013年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中显示;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就业率较高,本科生略低,高职高专最低。从专业来看,工科就业率最高,理科其次,文科最低。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成为解决就业的新渠道、新趋势。现在国内高校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方便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在校园里都铺设了网络,这为实现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发析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电子商务规模达到了7.8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3%。电子商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而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规模已突破了13.4万亿元大关。如图所示:

现在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2013年第一季度,移动网购交易额达到了266.6亿元,增长250.3%。如图所示:

以上数据均显示出电子商务呈井喷态势,网络消费快速增长,电子商务创业已形式了一种趋势,加上低门槛,低风险,学业创业两不误的优势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热情。

2、目前我国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特点

据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2009中国大学生创业富豪榜”,前10名中有8个项目与网络有关,前100名中有27个项目集中在网络。在2004年举行的首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中,各选手在为期3个月的比赛中创造了681万元的交易额。由此可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时尚。那么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园电子商务创业中有哪些特点呢?

2.1 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模式多样化。

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其创业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B2C模式,C2C模式,C2B2C。

(1)B2C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大学生就是在线商家,他们在网上进行注册,进行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维护客户关系,在网上可以进行有形和无形商品交易。

(2)C2C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商品出售的个人,其商品可以是新商品也可以是二手商品,在网上信息,有意购买的买主可以通过竞价或与买主进行还价以达成交易。另一种情况是想购买某商品的个人,在网上求购信息,与多个卖家进行讨价还价,以达成交易。

(3)C2B2C模式:这是一种中介型电子商务模式,通过网络将他人所需出售或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告诉中介,由中介寻找买家或商品,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2.2 大学生成为了电子商务创业的主体。

EBAY\的邵亦波,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等第一代电子商务创业者都是电子商务的精英,如今这些精英却慢慢被大学生所取代,而高职生竟成了重要的主体部分。

2.3 享有日益完善的创业政策环境。

我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把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大学生创业实行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许多高校成立了培训基地,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在这些有利的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热情越来越高。

2.4 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校园电子商务所面对的客户群体是学生和老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些客户群有着共同的消费倾向。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某市一高职院校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2000元,每位学生享有50%的可支配消费。这意味着巨大的购买力,而每年新增的新生不仅填补了流失的毕生生消费群,而且还会增加新的消费客户。

3、大学生进行校园电子商务创业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成功率低。

据调查了解4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意愿,但实际创业时成功率不到3%,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成功率更低,只有1%。为什么大学生创业会有如此低的成功率,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大学生对网店的管理能力,商品的营销策略,物流和售后服务处理能力,社交网络局限等方面的行业经验与经历缺乏。许多大学生未对商业前景进行市场考查,理性分析思考,就盲目创业,导致许多创业项目经不起市场的考验,而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又差,容易轻易放弃。

3.2 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但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子女努力读书,上好的大学,找份好的工作,端铁饭碗。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万不得已的选择,电子商务创业不真实,不牢靠。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也持鄙弃态度,这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心理阻碍,也缺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资金支持。

3.3 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支持

电子商务创业的大学生都选择了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来进行网络销售,这种单一模式易造成市场竞争激烈,缺乏创业新意,另外,网络汇聚了尖端的科学技术,而以网络为创业平台的任何实体都是离不开技术。大学生创业者对网络技术会有一定的掌握,但应对网络中商业运作的技术风险,他们很难完全掌握和及时更新日新月异的技术。

3.4 缺乏网络信誉与网络安全

许多人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方便快捷,价格便宜,但近几年频繁出现网络诈骗,产品质量差,货品不实等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损失,还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网购失去信任。淘宝网皇冠门事件中上千家网店刷信用度进行信用造假误导消费者,这使网络信誉降到了低点,影响了购买者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开展。另外,网络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隐患也给网上交易造成了阻碍。因此大学生在进行电子商务创业时一定要注重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货真价实等方面,建立良好的信誉。

4、促进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对策

4.1 改善社会文化氛围,加强创业思想观念

政府和学校通过沟通和宣传,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提高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改变旧式的就业观念,给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的舆论环境。目前电子商务正处于黄金时期,大学生风华正茂,敢想敢做,正是创业的好时机。社会和家庭应当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创业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2 加强创业政策环境,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为了更好地保证和促进大学生校园电子商务创业的顺利进行,政府有必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基金扶持体系。一方面政府应将以往单纯的提供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转化为政府扶持,从以往特定人群转为普惠创业体系。如: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贷款、创业培训指导等政策扶持。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私人资本、相关商业网站等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拓宽网络创业所需资金的来源,并建立合理的资金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情况,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对大学生网络创业予以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前景良好的网络创业项目。

4.3 发挥高校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创业道路更畅通

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各高校应在课程体系,师资培养,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竞赛活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功能与创新。这不仅为创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将有大大的提高。

4.4 建立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诱人的,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上不断爆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使网民们对电子商务的信任程度也不断下降。建立一个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的技术就是利用网络技术来处理商业信息,因此,创业者一定要做好网络安全和商业交易安全,保障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4.5 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满足电子商务的实际需求

电子商务可以在网上实现资金流动,商品流动,信息流动。但如果没有了物流配送,相信网民们可能会更愿意在实体店消费,这样电子商务的保价值还能体现吗?现在我国物流配送还处于单一的,传统的层面,没有具备信息化、现代化特征,因此容易在物流配送中出现各种问题。为了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创业者们可以从物流配送环节和模式上进行改善,探索出一条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

5、结语

稳定的消费群体,良好的网络环境,创业的优惠政策等等给大学生进行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就目前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好的创业新意,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网络技术更新不快,网络安全系数不高。因此,大学生进行校园网上创业还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取得社会与家庭的支持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学好技术,确定创业项目与目标。

参考文献:

[1] 邵阳,宋兵. 浅析大学生电子商务网店创业[J].职业教育,2010.5

[2] 于小燕,韦婉辰,浅析大学生依托电子商务创业[J].网络财富,2010.3

[3] 赵正丽,李佳佳,张建新,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的最佳途径[J]电子商务,2014.1

第5篇

关键词:创业投资;退出机制;资本市场

一、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现状

(一)总体情况

目前,我国创业投资企业退出方式主要有IPO、企业并购、股份回购、破产清算、新三板、四板市场挂牌实现股权转让,管理层回购等。2011-2012年股权投资机构都是以IPO为最主流的退出方式,2013年全年境内IPO受阻导致IPO数量在2013年大幅度下滑,并购、股权转让、股东回购等退出案例数快速增长,到2014年形成了IPO、并购和股权转让在退出数量方面几乎“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具体情况

1、IPO退出方式。我国PE和VC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的总投资金额与账面退出金额在2009年-2011年的三年之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到了2012年开始出现回落,总投资规模由2011年的27.42亿元降为2012年的23.54亿元,账面退出金额由2011年的214.95亿元大幅降为2012年的102.85亿元,并由此开始到2016年两者都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2012-2013年间IPO受阻以及之后新三板市场的全面兴起,使得创投企业找到了更加合适的退出方式。

2、新三板退出方式。新三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以前,通过新三板渠道上市的企业案例极为稀少,而在2014年扩容并正式实施做市转让方式后,新三板退出逐渐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近两年,新三板挂牌数和交易量呈现井喷之势,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达到了7685家,总市值达31081.9亿元人民币。

3、企业并购退出方式。并购退出是未来最重要的投资企业退出方式,它不受IPO诸多条件的限制,具有复杂性较低、花费时间较少的特点。从2008年到2016年上半年,除了2012年有所回落外,九年间并购金额及数量都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2016年上半年并购退出首超IPO,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并购成为整合行业资源最有效的方式。

4、四板退出方式。从股权交易中心来看,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已达13775家,是中国最大的场外资本市场;上海、广州、浙江、北京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数量分别为9719家、6001家、3859家、3198家。我国四板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挂牌数量快速增加,但就融资规模来看,量能并不是很大。

5、其他退出方式。投资企业其他退出方式包括股权转让、借壳、回购、清算等方式。就股权转让来看,退出的下降比例较大;就借壳上市来看,在2015年,证监会批复了23个借壳上市案例,通过率高达91.23%,目前借壳虽然等同于IPO,但是审核速度比IPO快,一般审核时间只需要两到四个月;就清算退出方式来看,近五年来清算退出的案例总计不超过50家。

(三)比较分析

综合以上几种退出方式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三板挂牌目前已成为投资机构退出的最主要方式;IPO是我国股权投资机构最愿意选择的退出方式,其投资回报率最高;并购退出更加高效灵活,越来越多的机构选择并购的方式退出;股份回购,在目标企业发展前景与预期变数较大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收回资本,确保了投资机构已投入资本的安全性;清算是投资失败时的无奈之举,清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损失扩大化。

二、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问题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创业投资法律法规体系,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得不到很好的法律保障,涉及创业投资的高层次法律欠缺,仅有一些像《创业投资企业暂行管理办法》的较低层次的规章、政策。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

较高的准入标准对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刚起步的科创型企业来说是望而却步的,这导致它们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被阻断,也使得创业投资资金退出受阻,同时市场的不成熟也导致各板市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三)转板通道相对闭塞

目前,尽管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一些企业实现了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但这并不是依靠“绿色通道”,即完善的转板制度实现的,而是与普通未上市企业一样走完IPO的所有程序才得以上市。同时,坐拥上市公司“壳资源”但实际经营业绩并不好的公司却也得不到降级、很少能退市等合理的处理。由此可见,我国各板资本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还没有成型,这给创业投资退出带来了相对不灵活、不通畅的影响。

(四)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由于创业投资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尚未形成创业投资的人才队伍体系,对这方面人才的全方位专业培养也比较欠缺。许多国内的创投人士往往是从创业者到企业家再到创投人的一个过渡,其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对创业投资的整体性把握不强,缺乏创业投资经验。总体来看,创业投资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我国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

三、优化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对策

(一)完善创业投资法律制度

创业投资的发展急需一个良好的相关法律制度环境,因此需要提升立法高度,从顶层开始设计,形成一套适合创业投资的完整系统的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同时,应继续完善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等,修订其中制约着创业投资发展的条文,使创业投资各个环节的通道更加通畅。

(二)深化发展场外资本市场

针对目前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要继续深化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发展,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制度和更加完善的监督管理去接纳企业,强调上市之后的监管;同时要大力支持场外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出台优惠政策,从而为创业投资退出营造出更好的市场环境。

(三)打通转板通道构建

互联互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创业投资更好实现退出的重要桥梁。通过打通各板市场之间的转板通道,创业投资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退出时点、退出方式,从而形成更加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作机制,优胜劣汰,帮助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并壮大实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行业自律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与社会各界进行合作,通过引进或者国内自建的方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业投资人才培训教育体系和机制,助力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慧芳.广东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退出机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6,(30):47+54.

[2]孙静.浅论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2):83-84.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信息环境;现状

一、信息环境的意义

信息环境是一个意义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是指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的一切自然、人类、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总和。创业信息环境即是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部信息环境,包括围绕在大学生周围的创业相关信息,及其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相关场域。

大学生的任何创业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下进行,而创业活动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对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社会历练的大学生而言,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尤为重要。信息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创业环境的重要指标,优化创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息环境。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息环境建设,对于推动更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具有强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二、信息环境的现状

(一)政府信息化改革滞后对信息环境的制约

1、角色定位的偏差

政府的角色定位至今没有完全实现服务导向的转变。由于角色定位上的偏差,政府仍然在被动的向社会提供信息,被动的与信息受众进行交流互动,大大增加了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主动了解政府有关创业相关信息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信息交流互动平台,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没有相应的信息收集和论证过程,政策的出台就有可能脱离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

2、信息孤岛的制约

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信息孤岛”问题,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工商、税务、社保、卫生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得不到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处于一种半开放状态,大量的有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学生在缺乏一个有效获得完整信息机制的情况下,自发收集的信息难免造成缺漏、错误等情况,从而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实施。

3、简单信息化的障碍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还仅仅处在一个通过互联网门户网站简单信息的阶段,缺少必要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互动平台,相关的咨询功能也较为匮乏。同时,现行的行政审批、税收等等与大学生创业息息相关的制度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在对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的扶持和审核上,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缺乏固定的运作程序和明确要求。不少怀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面对层层人为的障碍,只能望而却步。

(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对信息环境建设的忽视

1、信息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态、创业能力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想法,来源于高校的不足20%,更多的大学生,受到的是来自媒体和生活环境中创业人物和事迹的影响。同时,他们对创业的理解亦过于狭隘,多是将创业单单定义为创办企业等高目标,或者对创业资金决定论有着盲目的崇拜,认为资金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唯一要素。部分大学生则认为创业只是一些具有技术专长的,或者是经管专业学生的出路。这些想法和观念上的误区,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尤其是信息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缺乏正确的信息导向,从单一、零散的信息环境所获取的不完整信息,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业认知误区的形成。高校的创业教育忽视了信息环境的建设,既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创业的舆论氛围,也没有建立一个集创业相关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创业的舆论氛围,应该包括什么是创业,创业要求哪些精神和品质,创业需要哪些条件和支持等等,而创业的信息系统,应是整合了高校硬件资源与教师资源的综合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知识支持的配套服务体系。由于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引导形成正确的创业认知方面缺少有力的调试手段,以至于在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形成阶段,许多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陷入了认识上的泥沼,从而难以取得创业实践方面的较大突破。

2、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是创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即使有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和信息服务体系,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如何从中甄别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是对大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一大挑战。近些年来,不断有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浅薄的社会经验和焦急的就业心态,一些所谓的加盟创业等信息,行骗屡屡得手,一方面是政府对信息监管力度的不够所致,另一方面,大学生缺少必要的信息检索、甄别和筛选的能力。现行的高校创业教育,多集中于创业流程方面,反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心理品质的磨练和培养,舍本逐末,使得大学生真正走上创业之路时步履维艰。

具备良好创业素质的大学生,应该掌握较高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不但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需求的信息,同时能够初步鉴别信息的真伪,将大量相似的信息提炼加工,并根据自己创业目标和创业规划加以重组整合。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人们的一切行为决策,都要建立在相关信息获取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说,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创业的时机和发展方向。

(三)信息环境中的社会资本因素

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于1980年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经过20年不断的研究和争论,其内涵大致上得到了统一,即指嵌入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中但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通过个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的各种有用资源。对于具有创业热情的大学生而言,专业知识、技能的优势仅仅是找到成功创业的一方面因素,学生自身的“关系网络”、家庭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及社会关系等也异常重要,且是常被学生所用的因素。而这些,对于个体来说,就是他们自主创业所必须的社会资本。信息环境,则是将这些有用社会资本综合在一起的纽带。

中国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与西方历经数百年的制度社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凌驾于规则和制度之上,这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仅就大学生创业的资金获取渠道而言,课题组的调查情况表明,由于我国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 贷款制度的制约,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他们的社会资本——家庭、亲朋好友的借款。非制度性的资金保障,恰恰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迟迟不能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一部分人可以获得创业基金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创业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良莠不齐,投资资金不充足,创业融资相当困难。而且在创业投资基金与大学生创业项目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种种因素,使得许多优秀的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

此外,有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调查表明,最终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大多是家庭环境较为优越,具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和融资渠道,以及父母亲朋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的群体。[1][2][3][4]他们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创业氛围,对机遇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具备对创业风险的专业化评估,等等。他们的社会资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创业温室。因此,社会资本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不应该被忽视。

三、信息环境——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效益的助推器

河北省地处大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地带,环抱两大直辖市,而保定地处河北省中部核心区域,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多彩的舞台和丰富的资源。完善信息环境建设,才能创造更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创业行为,发展经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而从保定市企业角度来看,整合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环境,有利于更多的创业者和初创企业管理人员吸收创业资源,尽可能多地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保证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对于高校的创业教育而言,只有不断提高信息环境质量,才能为高等院校提升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丰富的实际范例与社会资源。

信息环境的改善,还能大大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就业能力。通过对创业信息环境的分析,使大学生对创业客观实际情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学习中更具针对性更为合理而科学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增强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为适应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9月.

[2]马林斯.《创业测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应金萍.大学生创业取向及其对环境与政策的诉求社会科学战线2009(10).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教育对策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开启了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这对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就业策略、就业方式等方面提出新要求,由此,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就业教育问题。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必然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科技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则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皆在创新二字,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二)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众教育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每年倍增,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经济危机了出来。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给社会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受“余威”的影响,加之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和国家无法满足全部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甚至有些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状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不能解决好这种就业矛盾,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提倡和引导广大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行列中来,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他们提供能够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

(三)提升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其自我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当前高校中“90”后是主体,他们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于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的一些独特个性。他们充满激情但缺乏理性,富有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追求利益却又缺少规划,在某种程度上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加轻松地面对社会现实的挑战。

二、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存在误区。虽然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但是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安排上侧重于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更多的是针对创业务实技能上的教育和引导,忽视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思维以及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教育理念上的误区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完善,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理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上。

(二)教育师资队伍不完善。高校大学生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周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在社会经验和创业经历上几乎是一片空白,急需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老师给予帮有效的指导和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大多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或辅导员老师负责,而这部分老师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但在实战经验和实事案例方面有所欠缺,无法和学生分享。这就迫切地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起始于欧美发达国家,已有60年的历史,已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和结构体系。而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现有的相关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系列,在教学内容,课程关联性等方面比较薄弱,对学生学习后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的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缺乏明确的规定。课堂教学大多还是“纸上谈兵”,主要侧重在单调的理论教学上,缺乏实用性,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上严重缺失。

三、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国家层面上,首先,完善相关制度,加快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广大大学生提供更多便利的有效的锻炼场所。此外,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关制度保证。

(二)学校层次上,首先,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相关研究,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加大创新创业课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相关专业或领域的优秀人才,充实并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装备。

(三)学生层面,首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创新创业做好知识储备,增强基本的就业能力;其次,加强自我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越挫越勇的心态;最后,学习之余要积极关注相关的政策和机遇。一方面要积极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关心时事政治,及时了解有利于自己创新创业的政策;还要积极了解市场动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学习并且实践,不断积累自我创新创业的能力。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迟于欧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结合国际国内环境,努力寻求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逐步建立起我国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第8篇

为了探讨和分析镇江市女性创业的现状、实际需求和面临的困难,找出制约女性创业的关键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科学创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促进,市妇联联合江苏大学开展了镇江市创业女性情况问卷调查,由妇联组织访问员,经过培训,采用“面对面”发放的方式,采用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在镇江市所辖扬中市、丹阳市、句容市、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新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26份,回收315份,其中有效问卷2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9.6%。

根据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对镇江市女性创业的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困难及需求等作出如下分析:

一、女性创业现状分析

1、个人特征分析

(1)中青年女性成为创业的主体,是创业的生力军

经由样本统计发现,镇江市女性创业者在25-34岁创业的人数最多,占45.5%,其次为35-44岁,占27.1%,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25岁前,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以及冒险精神,更多女性选择了在这一阶段结婚生子,几乎没有多少创业女性出现。30岁之后,几乎所有女性都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家庭,很多人开始谋求职业上的发展,在家庭有力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而到了40岁,很多女性取得了创业成功,成为事业有成的女企业家。45岁之后,女性的体能和脑力开始衰退和弱化,这个年龄段选择创业大多是出于个人兴趣或避免退休后生活无聊,通过创业参与社会活动。这些因素导致了25岁到45岁之间的女企业家数量明显占绝对优势,这与男性职业发展基本一致。

(2)文化层次总体不高,以生存型创业为主

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居多,占44.9%,初中次之,占30.5%,大专占18。5%,硕士以上无一人,整体文化层次不高。我市女性创业者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与女性以生存型创业为主的特点有关。从创业动机一项来看,“因家境贫困或收入微薄,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变个人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因下岗、失业无法找到其它工作,故创业以解决生计问题”为主要动机的人数占到了36.2%,这部分女性大多不是主动、积极的寻求创业机会,而是为了生存而创业,以个体经营为主,她们所受的教育相对较低。但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女性创业比较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创业后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其中不少人拿到了后学历大专文凭。

(3)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对家庭支持非常看重

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者为已婚,其中初婚占92.8%,再婚为1.4%,结过婚,目前单身者仅占4.1%,未婚者占1.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婚姻稳定。而且女性创业者们都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在接受调查的人中,117人认为家庭支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访谈中,绝大部分受访者谈到了家庭支持的重要,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身心疲惫,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

(4)多数女性创业者是和先生一同创业,但不仅仅扮演辅助角色

在创业伙伴的选择中,与先生共同创业的女性创业者最多,占45.2%,独自创业者占42.8%,与亲友共同创业者占12.0%;而在与先生共同创业的132位女性创业者中,选择“先生为主要决策经营者,自己从旁辅佐”的最多,占38.6%,其次为“夫妻两人依专长分工,对内对外皆不分主副”,占25.8%,选择“我为主要决策经营者,先生从旁辅佐”占23.5%,可见女性创业者基本与先生平起平坐,不再仅仅扮演辅助角色。

(5)女性创业者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角色

从调查数据中能看出,作为女性创业者最大的心愿,在她们心目中排第一位的是家庭和睦,占41.1%,事业成功占39.4%,孩子有出息占18.5%,可见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6)创业前身份以工人、农民居多,大部分创业前无相关工作经验

从调查数据来看,女性创业者创业前身份以工人居多,占31.2%,其次为农业劳动者,占17.5%,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12.3%。而且大部分女性创业前均无与目前所创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占60.9%。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印证,高学历知识女性为寻求自身发展而创业的人数很少,创业者多为生存而选择创业这一现状。

(7)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品质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每周工作时间一项上,大部分女性工作时间在56小时以上,占47.4%,48-56小时占29.1%,40-48小时占19.2%,不到40小时的仅占4.5%。可见女性创业者工作十分辛苦,几乎没有休息天。此外,在对于“女性创业的先决条件”的调查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能吃苦耐劳”,其次为“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具备专业知识。而对于女性创业者自身具备的特质,问卷中认同度最高的是“独立自主”,其次为乐观自信。这和个案访谈的情况也相当一致,受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自己具备独立自主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非常能吃苦,因为这些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均为白手起家,一点点从小做到大,很多人还有过多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品尝过创业的诸多艰难和辛劳。也正是在多次失败或成功的经历,帮助她们累积了足够的创业经验,磨炼出了坚韧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磨炼了意志,使她们能够在困难和逆境面前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企业特征分析

1、行业选择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科技含量普遍较低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女性创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36.6%,批发和零售业28.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0%,住宿和餐饮业10.6%。选择制造业的女性往往原先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是与先生一同创业。而选择批发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妇女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比较容易进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有利于妇女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除此以外,妇女创业较多选择上述行业,还因为其所需资金较少,科技含量低。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创办的企业很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也少有专门的研发人员。

2、女性创办的企业以小规模为主,初创资金多为自有资金

从注册类型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个体户是绝大多数创业女性的首选。女性创业者初创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下的占62.4%;企业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68.5%,其中总资产在10万以下的占到30.1%;营业收入100万以下的占67.8%,其中10万以下的占32.2%;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占53.8%。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现在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她们创办企业主要靠自身的积蓄,而不是从银行得到贷款,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一方面,女性在资源支配方面比较乏力,掌控的资源太有限,另一方面,社会对女性创业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也很不足。这也许是限制女性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经营状况较好,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亏损面仅为0.7%,企业近三年利润,增长的占44.2%,持平的占46.2%,下降的仅占9.6%。对于企业的发展设想,大部分人选择“希望做大做强”,占59.1%,“先站稳脚跟,择机发展”占22.9%,“只想维持现状”的占11.0%,“走一步看一步”的占7.2%。可见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并非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这些数据也告诉我们,女人创业并不比男人差,我们需要大力开发女性创业的潜力,让更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

4、管理方式上注重培养和员工的感情

在企业管理中,有76.7%的人主要采取了“注重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和“持与员工协商办事的态度”的管理方式,表明女性业主在管理企业中喜爱采用“母性管理”或“亲情管理”的方式,她们把女性管理家庭的素质和人格力量展示在职业角色之中,既讲原则,也有人情味,以理服人。此外,她们还注意从生活上照顾员工,培育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如借钱给员工看病、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等。这种“以人为本”的女性领导风格更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形成使企业组织更加和谐、更富有竞争力的优势。

三、女性创业困难与需求分析

1、最大困难是筹措资金和项目的选择

从“创业的过程与困难”选择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筹措资金。在访谈中,很多创业者也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如果相关部门能给予创业项目方面的指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创业资金的筹措,则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一些创业者也申请过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免息贷款,但由于此项贷款有一定的门坎,申请存在相当困难。

2、多数女性在创业中遭受过性别歧视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受访者在创业过程中均遭受过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专业能力方面得不到客户的肯定。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问到女性创业偏少的原因时,有121人认为是因为存在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所以女性要想作出成绩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3、独自创业的女性感受到的困难相对较大

从调查分析来看,不同创业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创业前身份、行业类别、资产规模在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中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创业伙伴的分析中,独自创业的女性无论在家庭支持方面,创业前准备阶段,还是实际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均明显大于和先生或亲友一同创业的女性,可见女性独自创业的艰难。

4、利用政府资源程度不高

从描述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是否接受过政府帮助和辅导方面,选择“是”的占40.1%,选择“否”的占59.9%。由此可知女性创业者利用政府的扶助资源程度不高。探究其因,一方面女性在相关信息的搜寻或取得上的渠道较弱,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5、最需要的良好创业环境的营造

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女性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舆论氛围。其中,独自创业的女性在对政府经营指导方面的需求最高。很多建议指出,希望政府部门强化服务意识,给予企业更多的方便与快速处理,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降低对企业的控管与限制,让企业能有更多空间发挥其竞争力。此外,政府要努力提高女性创业者得社会地位,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并能提供专业顾问群,协助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咨询,以弥补女性经营管理知识的不足。

四、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女性创业确实存在着由于男女不平等衍生出现的“特有困难”。如何促进女性创业的发展,是摆在政府、广大女性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重大问题。针对前文所分析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和辅助需求,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建立促进女性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环境

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需要营造女性创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女性就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拚搏,逐步更新女性“等、靠、要”的就业观念,改变女性不愿意从事艰苦、脏、累经济活动的贵族观念,塑造女性创业的文化。对社会大众层面,应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减轻女性创业的压力,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家政服务机构,推动托儿托老措施,协助妇女减轻传统社会角色的双重负担,去除创业障碍。同时,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家庭服务社会化是另一个层面的女性创业过程。

2、建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女性创业的培训体系

现阶段女性创业能力较低,对创业知识和政策缺乏是阻碍女性创业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建立适应女性创业的培训机构,开展体现女性特点、发挥女性优势的女性创业培训,增强女性创业的能力。培训应体现对女性关怀支持的特点,经费上应免费或少交;内容上针对女性创业必备知识,如创业可能出现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保证创业成功的市场评估能力、新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此外,要根据知识女性、下岗创业女性、返乡创业女性等不同层次创业者的需求,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时间上尽量照顾女性特点,以业余时间为主,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

3、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女性创业的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