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4 16:32: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全国经济发展现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互联网信息的安全包括互联网设备安全、计算机软件安全以及网络信息安全三个层面的含义。在信息时代要充分保障上述安全,就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进行及时更新与优化,以对抗恶意软件的攻击,同时对硬件设施加强防护,充分保障信息安全。让更过的人们正常地应用互联网服务。
如今,互联网已经应用到每一个家庭,为人们信息交流、情感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视频通话、电子支付以及网络交易等多种便捷的功能,互联网在应用中所展示出的便捷优化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使人们的需求得到全面满足,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在我国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在成长中逐渐健全,以传统防护功能的防火墙为基础,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系统,将检测、报警、查杀、防护、存档以及恢复和自动优化有效的结为一体,形成安全性与实效性并存的网络完全模型,计算机用户的安全与隐私获得充分保障。当然,黑客技术与新型的网络病毒也在持续更新,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中,我国的安全技术依然与其保持者长期“交锋”状态,一方面针对黑客技术与新型的网络病毒能够推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优化与完善,另一方面依然要对网络安全时时保持高度警惕。
计算机的存储作用代替了传统的纸质版原始数据,具有便捷、高效、存储量大等多重优势,因此个人、组织、企业以及我国各级政府会将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这就要求相应的计算机安全性尤其是网络完全性相对完善。然而,由于部分计算机的安全技术长期未更新,所以存在的漏洞会导致其安全性能大幅下降,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者团伙将会通过网络安全攻击,对计算机内的数据信息进行窃取或者篡改,造成机密泄露或者数据失真,而失去既有的意义和作用。
软件是计算机应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参与互联网的过程中,计算机需要下载并安装一系列的相关软件,正是通过这些软件才能使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深层次的链接,但这些软件能够直接接触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关键文件,如果安装了存在漏洞的软件,那么计算机的网络完全必然会形成隐患。因此,为了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需要对软件进行安装前的漏洞检查,对存在漏洞的软件务必谨慎安装。
在信息时代,一些不法的黑客会通过恶意攻击并盗取重要的网络信息彰显自身的实力,或者换取经济利益,尤其是隐秘性较高的新科技或者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信息。黑客的存在具有一定专业性,他们热爱信息技术且能力较强,但是却喜欢通过编写程序入侵网络中尚未弥补的漏洞。诚然,互联网在发展中会对已查知的漏洞进行整改,但是黑客的技术也一直在成长,他们会不断发现新的漏洞和攻击方法。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所以无论是个人计算机还是单位的网站,普遍都会设置安全措施,例如防火墙等实时防护工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需要搭建网络访问权限,所以不法分子便得到了可乘之机,对目标展开攻击并窃取其中的资料信息。
现阶段,云端、云平台和云盘等被广泛应用,信息的存储安全性获得提升,但是在存储、浏览或者下载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过多的网络接口,其中潜在的漏洞会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网络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局域网和广域网是构成计算机网络的两个核心部分,我们常用的为广域网,局域网在是在组织内部建立的网络,虽然不与外部网络相连,但是数据信息能够在内部进行共享和流通。因为局域网没有与外部网络相连接,所以组织一般不会对局域网的网络安全进行重点设置,导致其有漏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则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窃取数据资料,破坏组织的重要信息。
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也是计算机的基本防御,因此不法分子入侵计算机首先要突破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防火墙。当前的防火墙技术发展以相对成熟,包括针对应用环境的包过滤防火墙技術和具有较强信息处理速度防火墙技术两种类别,应用的灵活性较强,用户可根据具体环境和实际需要进行适时调整。
我国反病毒技术经过不断优化,一方面从被动防御发展为主动查杀,对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测,另一方面病毒库的更新与共享大幅缩短了新病毒生存与感染的空间,一些疑似病毒能够即使被发现和处理。我国的反病毒技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小球”、“熊猫烧香”、“蠕虫病毒”、“勒索病毒”等多个危险而严峻的阶段,在当前已能够有效保障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在国际反病毒技术领域中发挥着带头作用,引领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方向。
所谓数据加密技术,是指依照双方共同商定的法则,将双方的通信信息进行复杂变换的一种保密手段。数据加密技术包含有加密和解密两个过程。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加密技术被称之为基石,可见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重要程度。我国积极参与到数据加密技术的研究中,由中国大陆学生提出的魔方流加密算法曾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并获得奖项。借鉴电报中的摩斯密码发挥出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加密技术获得广泛推广。双方对加密法则进行协商,然后在信息传递和存储时应用转换后的形式,该手段能够促使数据信息更加安全有效,即便被窃取后由于缺少破译手段也无法造成信息泄露。
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防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未来研究的重点技术,ASIC架构表现出了明显的发展趋势,其在性能、带宽容量、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极高的优越性,然而其计算能力、灵活性、扩展性等性能的发挥则需要借助于强大的硬件平台,因此需要在硬件方面进行完善以保障防火墙技术的充分发挥,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大多是被动防护,即当网络安全受到攻击之时,防护功能才会启动,然而,计算机攻击手段会不断更新,新的病毒以及病毒变异成为日常,若只是被动防护,在病毒爆发后对病毒库进行更新开展消杀,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计算机安全,然而必然也会遭受一定损失。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需要向主动防护发展,进而全面保障网络安全。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成就,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党和政府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于是先后提出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推动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对绿色经济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发展,纵观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1989年-2006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比较单一,只是强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去采取的相关经济措施;第二,从2007年-2009年,人们对于绿色经济的认知开始深化,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进而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目标;从2010年之后,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开始有了新的认知,于是绿色经济具备了较为全面的定义,也就是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实现和谐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考核。文章主要从单位CDP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用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投资这一角度来分析和审视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现阶段,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不断的加快。与GDP的增长情况相比较来看,绿色经济几乎与GDP的增长速度相同,截止到2017年绿色经济在全国GDP总量当中的占比情况已经达到了10%,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范畴当中,对于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从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交通领域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2015-2017年三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增长了54%。据国家部门发表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7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万元GDP的能耗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17年万元GDP的能耗为0.635万吨煤/万元,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0个百分点。在科学发展观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于是国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从2005-2017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基本上都维持了年增长1.2%的水平,在2014年达到了1.9%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强,一方面将极大程度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关键词:江浙地区 加工贸易 杰克 中小企业
在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占有优势地位,是我国加工出口贸易的重要支柱。要知道,加工贸易出口以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有关于国际加工装配贸易,有其形式,作用与局限性。
一、中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由于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加工贸易产品逐步调整,机器设备、电气电子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密集型或技术结构密集型的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地区间发展却不平衡,比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而中西部地区从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上则存在着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及原材料供应质量等方面都在不断提高。
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有着双面性,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存在中小企业加工经营过程中。因为加工贸易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外贸依存度过高,贸易摩擦不断的处境。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量多而价格低廉,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从而引起了众多国家尤其像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的高度抵制,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并采取众多措施尤其是关税壁垒来限制我国商品进口。
二、某一江浙企业发展现状
浙江新杰克缝纫机,是中国缝制机械的骨干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专业从事各类工业缝纫机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杰克机床有限公司是杰克控股集团旗下第二大产业,现有浙江、江西、湖南等3家机床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飞机等机械制造领域,市场遍布全国内各地,并出口至中东、东南亚及南美等地。作为加工贸易的典型企业,其发展现状可以反映中国江浙中小型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问题。
该企业经常接受台湾胜家的厂商的委托进行加工贸易,胜家厂商提供零部件包装物料及必要的技术设备,杰克按照胜家对品质、规格、式样、技术标准等方面要求进行缝纫机加工生产,成品按照规定的时间交给胜家销售。有时,杰克还会进行来件装配和来样加工。双方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着重分析受托方的利益。首先,受托方可以有效利用外资,对外加工装配业务实际上是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杰克可以通过外商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以此扩大现有规模,发展本厂的对外经济合作。然后,有利于充分发挥杰克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现有厂房,设备进行加工装配,扩大就业,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发展。最后,有利于引进胜家先进的技术设备,因为,在加工装配中,胜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愿意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帮助杰克,从而有助于杰克在自身技术基础上,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其引进的不一定是十分先进的技术,设备,毕竟加工装配贸易属于一种初级的合作形式,其产品是杰克原生产经营的同类产品,双方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竞争关系。所以,胜家为了避免影响利益,不会把真正关键的设备和技术无保留的提供给杰克,因此,杰克厂商为避免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必须加快自主研发和产品加工转移。
三、江浙中小型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当前,江浙地区经济有着持续性增长的态势,中小企业自主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工制造改善不断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江浙地区变化明显,改变了计划经济在全国的经济主导地位。近年来,加工贸易在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并在未来仍将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一)江浙中小型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多年来,在国内外优势互补的过程中,江浙地区加工贸易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发展,成为江浙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江浙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所占份额最大的是机电产品与纺织品,这些均属于低技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现有加工贸易企业研究开发核心技术能力不足,产品档次较低,难以打入国际市场,其深加工产品也存在着加工过程短的问题。
江浙地区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结构不合理是其另一发展现状。江浙地区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低。并且,现有加工贸易企业核心技术不足,主要从事简单加工装配。此外,江浙中小型企业开展对外加工贸易起步晚,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缺乏专业外贸人员,加工贸易操作流程生疏,使得其加工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二)江浙中小型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
1.人才培养战略
江浙中小型企业加工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人才需求日趋强烈。主要表现在:第一,增加对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第二,增加对企业研发人员的需求。第三,增加对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为适应全球化发展,企业采用人才培养战略以适应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需要。
2.完善加工贸易管理体制
中小型企业是江浙地区重要的市场小主体,针对于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引资行为,政府应该降低门槛,扶持中小型企业,给予其政策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加工贸易,从而促使江浙地区企业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
3.建立一个长期发展战略
江浙中小型企业要坚持引进核心技术,发展加工贸易,加快联合研发,创造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先进技术的良性机制,逐步实现委托设计加工生产向自主品牌营销而转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碳金融;路径
一、引言
人类社会在进步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世界各国纷纷注意到环境问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作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在世界各国备受瞩目,而碳金融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工具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为止,各界对碳金融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但总的来说,碳金融是指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或者多种金融活动的综合体,包括绿色信贷、清洁项目投资、低碳技术融资、碳交易以及其他金融活动。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发达国家或者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碳金融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碳金融发展路径的研究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金融等发展现状及问题,对西部民族地区碳金融发展路径做了深入剖析,以期为生态脆弱的西部民族地区低碳发展提供支撑。
二、西部民族地区碳金融发展现状
(一)国际碳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以欧盟、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或者气候交易所及其减排计划等市场体系基本完善,碳金融交易的模式及产品较以往的单一发展模式或者产品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同时,全球碳金融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碳交易额更是呈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更加的广泛,不仅包括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机构的广泛参与,如世界银行等,私营部门也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各类基金、企业等。
(二)国内碳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碳金融制度及其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对于国际上来说起步较晚,仅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建立了环境交易所等碳排放交易市场,如北京、上海等地。我国为大力发展碳金融,积极制定了各类有关碳金融的法规条例等,同时对绿色信贷、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等加以规范约束。随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CDM项目的完成的碳交易额居于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第一大CERS的供给方。另外,中国在国际碳市场地位逐渐提升,话语权和碳议价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结构也在日趋优化,碳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元化。
(三)西部民族地区碳金融发展现状
西部民族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和碳汇资源十分丰富,碳交易的潜力相当可观。如云南和贵州等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全国各省区名列前茅,这些森林资源都是巨大的碳汇来源,因此民族地区在开展CDM项目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各类金融机构为顺应目前经济发展大趋势,积极支持和发展绿色信贷、清洁资源开发、低碳技术等低碳项目,为进一步推动碳金融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西部民族地区的碳交易市场也借助国家力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困难重重。
三、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碳金融SWOT分析
(一)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碳金融的机遇
第一,国家机遇。当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都处于向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过度的重要时期,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坚定承诺实现我国的碳减排目标,因此来更好的处理气候问题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西部民族地区要全力抓住国内战略机遇期,构建出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体系。第二,空间机遇。国际碳金融市场不管是在法律还是制度、工具等方面都趋于完善,但是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才起步不久,前景和空间都有很大的可开发余地,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借助国际和国内碳金融快速发展机遇,与它们并行发展,这将对西部民族地区碳金融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碳金融的挑战
第一,碳金融综合配套政策欠缺的挑战。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在关于碳金融方面的政策严重缺位,如对碳金融机构的资质的审核、碳交易制度、碳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几乎都是空白,加之优惠税收措施、风险规避等的不完善,导致碳金融的吸引力削减,碳金融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挑战。总体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金融体系水平也较低,这就不能完全满足碳金融对金融资源配置的相关要求。同时,西部民族地区碳交易平台数量较少,使得碳金融业务相当大的部分业务都是信贷方面的,且绿色信贷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小,碳金融投资理财、结构化融资等其他即融活动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三)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碳金融的优势
第一,减排优势明显。西部民族地区因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形成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其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能源消耗强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但这也从侧面反应西部民族地区的减排空间和优势较为明显,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减排成本虽然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却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标准要低。第二,环境优势显著。因西部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优势较为明显。西部民族地区的大部分区域的可再生资源的种类和储量都十分可观,此外,西部民族地区的森林资源尤为丰富,这是巨大的天然碳汇储存地,不仅对西部民族地区同时对全国的碳封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碳金融的劣势
第一,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很多发达国家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都通关法律的形式加以实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和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如碳税收、补贴和资金补助、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较为完善而有效的碳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反观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另外其它配套政策方面的发展较为混乱,这显然会对西部民族碳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二,碳市场交易机制不健全。不管是欧盟碳交易市场还是美国芝加哥碳交易所都有相对完善的交易体系,而我国的碳交易主要依靠普通交易法律以及交易平台规则来加以约束,西部民族地区的碳交易市场更是还没有出台,因此交易机制的缺失将会对西部民族碳市场的发展造成阻碍。
四、西部民族地区碳金融发展路径分析
(一)加大碳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西部民族地区碳金融不管是相对国内还是国外来说起步都是比较晚的,低碳经济金融很大程度都是在借助政府政策支持。因此,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碳金融的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发展领域的相关立法,使得碳金融的发展有法可依,进而逐步走上正轨。其次,西部民族地区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促进碳减排和碳金融发展的政策,积极引导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在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等清洁项目的投资。最后,政府不能仅仅站在扶持碳金融发展的角度,还要作为参与主体参与到碳金融市场的建设中来,如以政府的名义组建碳基金。
(二)构建特色碳汇体系
西部民族地区碳汇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要充分借助这一碳汇资源优势带动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西部民族地区要构建先进的碳汇科研平台,借助科技创新,将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碳汇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完成减排目标。其次,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各类自然资源做好统筹规划,构建包括森林、农业、草地、湿地等在内的碳汇产业体系,实现碳汇资源的最优配置,全面提升碳汇能力。再次,积极搭建碳汇交易平台,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碳汇交易的发展,为碳汇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发展空间。
(三)创新碳金融业务新模式
中介市场对开展CDM机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积极引导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进入,将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摆在重要位置,同时还要创新合作模式,如允许金融中介购买者与项目业主一起开发CDM项目。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新的碳金融业务领域,对各种全新碳金融工具进行创新,如碳期货交易的创新、碳证券的创新等。西部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具有减排技术认证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加快信托公司、信用评级等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将西部民族地区的碳金融市场进行统一布局和规划,实现碳金融领域业务发展新格局。
(四)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欧盟、美国等都建立健全了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从国际发展碳交易市场的经验来看,完善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对碳交易的健康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就我国目前碳交易发展现状来说,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也只在某些省份建立起一些碳交易场所,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可借助国际碳交易的相关经验,借鉴国内省份的成功做法,构建功能健全、机制完善和体系统一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借助碳交易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本向清洁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低碳领域汇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参与到全国、全球碳金市场的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康新凯.西部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J].前言,2012(7).
[2]冯丽娜.低碳经济下西部地区碳金融发展问题探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
关键词:陕西经济;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经济外向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10—0069—04
“十一五”以来的6年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项综合指标的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年间,GDP从2006年的4743.6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2391.3亿元,增长16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268元增长到18245元,增长129.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260元增长到5028元,增长122.48%。同期,全国的GDP从2006年的21631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59元增长到21810元,增长85.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587元增长到6977元,增长94.51%。①充分肯定陕西“十一五”以来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保持陕西经济良好发展势头,推动陕西经济持续增长,意义重大。
一、问题的引出:“十一五”以来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动力分析
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GDP=C+I+G+(X—M) 表明,推动GDP增长的动力来自私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因而消费(包含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投资和出口就成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运用这一公式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GDP增长的动力结构。
表1、表2分别是全国和陕西2006—2011年的GDP、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的相关数据。
对比表1、表2数据发现:自2006年起的6年间,在“三驾马车”中,投资对全国和陕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很大,投资对陕西GDP的贡献度要更大一些;消费对全国和陕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有限;出口对全国GDP的贡献度大,而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很小。应当看到,近6年驱动陕西经济跨越发展的投资中,重点项目的政府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十二五”期间以及未来的发展中,陕西是否能够继续维持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是个问题。即便能够维持,由于公认的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存在的挤出效应,继续维持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将阻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完善,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投资收益递减。因而,依赖超高速的投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短期效果显著,长期来看,则无法持续。
再来关注推动经济增长的消费动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当前,在全国尤其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方政府财力雄厚的东南沿海地区仍未实现主要依靠消费支撑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中,投资和出口的意义与作用仍然远远地超过消费。目前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在全国仍居于中等偏下水平。2011年底,全国城乡人口比为51.3:48.7,陕西城乡人口比为47.3:52.7,城镇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07%,加之陕西的人口规模也低于全国31个省市的平均水平,因而,在一定时期之内让消费成为推动陕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还不切实际。如此推论,未来若干年中,陕西要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要实现跨越,就必须发挥净出口增长引擎的作用,增强“出口马车”的驱动力。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尽快弥补经济外向度低的“短板”。
二、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相对应,是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外向型经济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狭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常常会导致贸易摩擦频发和贸易关系的紧张,因而广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
(一)发展现状
在广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之下,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可以选取三个“外”角度,即外贸、外资和外经(对外经济合作)。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衡量经济外向度的三个指标: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和经济外向度。三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外贸依存度= 外贸额/ GDP(美元)
外资依存度= 外资额/ GDP(美元)
经济外向度= (外贸额+外资额+外经额)/ GDP(美元)
下面我们来研究全国和陕西三个“外”指标的比较。本文计算外向型经济各指标时,均使用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折算美元GDP。
表3与表4中数据对比表明:从整体上看,在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的诸项指标中,陕西的外资依存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在60%—77%间波动;而陕西外贸依存度、经济外向度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外贸依存度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经济外向度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9%。由此可以得出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整体严重滞后的结论。下面详细分析一下陕西的三个“外”指标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西部经济 禀赋特点 可持续 跨越式发展
一、引言
我国西部地域广袤,涵盖重庆、四川、贵州等12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左右;人口稀少,民族众多,呈多民族大杂居、少数民族小聚居共存局面;经济落后,发展极不均衡,西部各省人均GDP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占全国2/3左右,不到东部沿海地区的40%。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国家都对西部地区十分重视,制定实施了量身定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本文着力立足西部地区实际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进一步发挥矿产资源等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促进全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可行性途径。
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是关键。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发展。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聚居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西部民族经济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经济的发展具有其本质的一般规律,但因为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多民族大杂居或者少数民族小聚居等情况,造成了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理念极不一致,对发展目标的要求极不一致,对发展模式的选择极不一致,形成了各局特色的区域发展现状。
(二)西部民族经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生活习性,在制定各类政策时,都会十分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价值观,不高一刀切。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宏观调控时,对各民族实行有差别的政策措施,也造成了各民族区域政策调控的不一致。
(三)西部民族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西部地区地域广袤,人口密度低,很多地方十分偏僻,各区域在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具有明显的政策差异性和经济基础,导致发展力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一,发展现状几部一致,如内蒙古地区人均GDP处于全国前列,新疆地区人均GDP处于全国中游水平,贵州地区人均GDP在全国垫底。
三、实现西部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措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大力发挥西部地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创新完善发展机制,激发区域发展动力和潜力,增强整个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逐步缩小与中东部的差距,让各民族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对于西部各区域来说,如何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是实现西部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跨越式发展虽要求经济发展呈现跳跃式增长,需要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的发展加速度,但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程,这是完全可能的。根据梯度开发模式理论,先发达地区可以很好地帮扶和带动后发达地区的发展,从当前实际也可以看出,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北上广等沿海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必须正视自身在产业基础、发展环境、人力资源、财力支撑等方面劣势,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中东部省市发展经验,而要根据自身的禀赋优势和发展需要,审慎分析,既不妄自菲薄甘愿落后,失去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又不能为了发展,唯GDP至上,忽视西部地区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好高骛远一位求大,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影响子孙后代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民族价值协调发展
作为党和政府,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各民族的齐繁荣、共发展。因而,在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要坚决摒弃“汉族中心主义”思维,把我们的认识和理念强加在西部民族地区,而应该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西部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人民的实际发展需求,实行对症下药式的发展措施。例如,我们应该从云南苦聪人的发展历程中吸取教训。云南金平县的苦聪人解放前一直游弋在原始森林中,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习俗。1957年政府发现苦聪人后实施大量帮扶,建房造田,让他们走出原始森林,过上了和“现代人”一样的生活,但多年之后,苦聪人由于生活不适,重新回到原始森林。从苦聪人“出而又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经济决不能用一把尺子量遍全身,而应根据各民族的价值取向进行差异化的发展。当然,作为党和政府,引导各民族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加大投入充分激发西部地区比较优势
由于历史和地缘因素,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受财力、政策、发展环境等所限,紧靠自身无法充分满足资源开发的要求。因而,在国家层面,应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之上,统筹全局,根据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各自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加大教育、科技、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入,解决西部地区的发展短板。其中,对科技方面的投入最为关键,也最为有效。从三次科技革命的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改变程度可以看出,科技的进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跨越赶超的最强有力的利器。西部民族地区应大力解放思想,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矿产等优势资源的转化过程,体现科技的“后发优势”,用全新的方式缩短工业化的时间,实现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四、结束语
作为正在高速、高效发展的西部地区,欠发展、后发达的局面逐步改观,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等等数效应已不断显现,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局面已基本形成。今后,只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突破,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与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宇涛、郭亚妮.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省份自我能力提升与跨越式发展――以甘肃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2(1)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是促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如何充分运用商贸流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借助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区域发展为视角,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式,介绍了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而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的保障机理,提出了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以期为区域经济和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方式
(一)区域流通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发展状态,对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部分地区流通业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思想观念落后。目前,制约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依然是思想问题。长时间以来,受到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有些地区工业经济比重大,长时间一直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并未树立投资有限、消费无限的意识,也未认识只有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才能确保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显然,这种传统的思想严重阻碍区域流通业的发展,阻碍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影响。因此构建适合本地区发展需求进而才能自觉发展的现代商贸流通业,成为将本地区建设为中心城市的切入点。
农村市场发育缓慢。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流通业发展进程缓慢。农村地区市场化程度依然處于较低水平,缺乏健全的商品售后体系和配套的市场设施,加之农村市场秩序紊乱,有待形成安全、方便的消费环境。
部分地区企业经营规模偏小。我国部分地区不仅市场整体规模小,而且流通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其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有些地区多数流通产业为独立性较强的中小企业,缺少全国性大型流通企业,更不具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这对新时期开展无国界商贸活动非常不利。流通企业经济效益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差异不明显、流通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充足的物流设施等,上述因素严重制约部分地区流通产业扩大规模,进而影响其区域经济的发展。
物流技术和基础设施不达标。有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较小、运输设施布局不合理,同时缺少完善的路网布局,导致商贸流通不畅。因不具备干线间的联络线,直接影响路网运输效率,不但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运输距离和时间。同时,各种运输方式、各干线等运输设施之间,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部分地区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不足,加之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不同运输装备与物流器具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直接影响各物流功能与要素间的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商贸流通效率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一个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二)商贸流通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由过去主要依托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投资与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改革传统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依靠第三产业继而带动全部产业发展。当前,我国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转变,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规模等发生了巨大改变,商贸流通业已迈入全新发展状态。但传统的发展方法并未被克服,表现为商贸流通环节过多,成本较大。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其社会效益,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商贸流通业一直沿用粗放式发展模式,这是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总量忽视平均产出,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商品流通速度缓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情况,商贸流通业发展必须转变传统依靠外延式增长方法,重视运用科技进行创新,由重视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人本式集约化发展模式,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二,商贸流通业传统流通方式已过渡至现代流通方式,其主要表现如下:依据商业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促进商贸流通业更好地发展;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促使商贸流通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发展区域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物流方式进行创新,采用现代化物流体系提升配送中心的商品配送、流通能力。
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商品与资金流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论文摘要:近年来,甘肃宁县紧扣“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目标,突出“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依次笔者对宁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
1.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拉动效应日益显现
2010年全年储备项目356个,新入库项目253个,完成可研及初设48个、项目建议书125个,开工建设50万元以上项目329个,完成投资19.8亿元。顺利完成了鼎峰果汁公司、天运彩钢公司、省市级新农村试点村、易地扶贫搬迁、青新、宁高通乡通村油路等重点建设项目,拉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2.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现代服务业突显张力
从宁县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第一、二产业已经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是目前宁县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柱,而工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3.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宁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同比增长39.8%。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55.9%。50万元以下投资完成72690万元,同比增长34%。从增速上看,全年投资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平均增速保持在40%-70%区间,增速较为平稳,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4.公共服务条件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宁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特别在改善居住、卫生、交通和通信条件方面,政府增加投入,扩大了服务性消费,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宁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县域经济总量不大、整体实力不强
尽管宁县的经济较前几年有明显的发展,各项经济指标跃上了新台阶,但是宁县的经济在庆阳各县中处于中上的位置,属于国家贫困县之一。从GDP总量来看,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中上水平。从人均GDP看,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市的60.4%,分别低于全国21124元、全省7538元、全市5597元。从财政状况看,人均财力仅为863元,仅占全国、全省、全市的13.9%、29.6%、36.5%。
2.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出台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收入仍然偏低,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91倍,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3.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水平不高
一是城镇化水平较低。2010年底,正宁的城镇化率为29.5%,与全国、全省、全市比较,差距均很大。二是城镇建设用地面临的矛盾和压力增大。三是城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城市基础薄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大多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功能不全,缺乏集聚产业、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县域工业实力不强,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宁县县域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宁县生产总值的3.86%,煤炭工业正处在培育阶段,实现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正宁的县域主要表现为农业化特征,一方面,县域地区自身的工业基础没有足够的力量带动县域经济的非农化转向;另一方面,地理距离的分割也使其难以得到大型企业的辐射。
三、宁县经济发展对策
(1)突出农民增收,全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加大建设新农村的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整体考虑,对农村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文景观、民俗风貌等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要在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上求突破,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和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和民间资本,鼓励集体、企业、社会、个人多元投资新农村建设。
(2)突出工业强县,全力增加县域经济总量。一是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按照“煤电化材运”一体化综合开发的思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二是大办地方工业。积极实施“中小企业创业”工程,扶大做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发展非公经济的一系列政策,全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
(3)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伴随宁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潜力,应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宁县的经济增长。在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发展的同时,应加大对高档餐饮、洗浴、宾馆等服务业以及物流业、社会中介服务业、文化产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建立上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区域性中心县城的作用;通过建立商业集群中心,使得商业发展的特色聚集,增强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力。
(4)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无棣”的理念,以煤为“桥”,加快建设工业集聚区,积极构筑新型工业经济发展平台。通过培育龙头群,推动新型工业经济升级扩张。
参考文献:
[1]方创琳. 庆阳市新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J ].中国沙漠,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