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4 16:32: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校的资产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高校资产;管理;资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04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08- 01
高等学校的资产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高校资产管理活动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命运与前途,并在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愈发关键。
1 资产与高校资产的相关概念
高校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它是高校占有和使用,由国家控制,能够对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产生至关重要作用的资产,是高校的财富。高校资源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和投资资产。
高校资产最本质的特征在于高校资产只是被高校占有和使用,学校仅仅拥有使用权和占有权,而没有控制权,只有国家才掌握控制权。
2 高校资产管理的发展历程
2.1 计划经济时代下的集中控制管理
计划经济时代,高校资产由国家实行统一控制与管理。所有经费都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高校的办学要求、招生指标与计划等都由学校全权安排,高校基本无自由,这一阶段的学生求学也无需缴纳学费。此阶段的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单一,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造成的缺点是管理体制落后,效益低下,管理观念淡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等。
2.2 市场经济时代下的多元管理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走上了市场经济时代的道路。高校资产管理改变了最初的由政府集中控制。资金来源变得多元化,变成由国家拨款为主导,科研教育收入、社会捐赠款、经营型产业收入以及投资收益为辅的新局面。此阶段学生缴纳学费,高校可以承载科研经费以及通过社会力量合作办学进行创收。这种多元的管理方式显然优越于曾经的计划经济时代,合理改善了学校资源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益,避免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3 高校资产管理的机构分工与任务分配
从前计划经济时代的学校资产管理并没有独立的专门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各大高校也出现了各自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方式。各大高校的机构分工不尽相同。综合各大高校的分配优点,在笔者看来,合理的分配流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明确领导负责制
校内的一切资产管理活动由校长负责,在校长的带头和领导下完成。
3.2 组建学校资产管理小组
该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由校内各机关部门及学院领导组成,在校长的领导下工作,并形成管理监督。
3.3 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
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大处,负责整个学校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整个学校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使用和占有的规章文件、制定大宗物件采购和招标的政策、报废和验收学校大型设备和仪器等等。国有资产管理处应下设财务处、设备管理处、房产管理处以及后勤管理处等分处。由各分处各司其职,统一配合协调管理。
财务处负责货币资金形态的流动资产管理,编制全年财务预算计划并做好及时核算;设备处负责仪器设备的建档管理、报废及调剂等;房产处负责管理校内的公用房屋和私用房屋,以及学校地产的管理,做好合理的分配以及调剂管理工作;后勤处负责经营性资产的整合以及管理,包括食堂、校办工厂、投资性资产的整合和管理。
不管采取哪种模式的资产管理,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高校的实际状况进行考量,结合自身的优点,在高校资产管理效益优先的情况下鼓励创新管理模式。
4 当代高校资产管理活动存在的特殊问题
4.1 资产遭遇无偿侵占,产权变质
现在很多学校的部分教师与社会企业接触较多,深谙市场需求,利用学校有形资源(包括学校房屋、教研室、教学仪器设备)和无形资产(学校名誉、专业名望等)在校内创建科技服务实体(小公司),利用学生免费劳动力为其私人创收。
这类经营性机构已在不知不觉中将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了经营性资产,并且是无偿的,这势必损害了学校的国有资产,伤害了学校的利益,不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
4.2 资产管理机构分工不明,效益低下
这源于对学校资产管理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学校甚至并未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有些设立机构的,也仅仅是局限于表面文章。各个部门管理方法各异,职能交叉重叠,职权分工不明确,造成了遇到问题各部门踢皮球、打太极,从而资产管理效益低下,很多重要管理地方被忽视和遗漏。
4.3 管理技术落后
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应该是一个集中各部门、各方面、各层级的系统工程。但是很多高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依旧较低,甚至还在使用手工统计和算账,管理者电脑操作水平较低,很多工作人员基本在50岁左右,这造成了管理效率低下,缺少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方便和精准。
一、学校后勤资产管理
1.学校资产矛盾根源所在
从社会主义市场的本质来说,国有资产的运行有其固有的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两重性”,国有资产运行的“两重性”是由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国家利益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必然要求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同时实现国有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目标。学校后勤实体除了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国有资产运行的“两重性”之外,更有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引起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重性”。因此,国有资产的运行,既有商业性,又有非商业性;既有经营性,又有非经营性,而且,这种“两重性”在实践中无法截然分开,这就是引起争论的根源所在。
学校后勤资产,历来被认为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国家将大批资产投入学校,目的不在于创造物质财富,而在于创造服务条件,保证我国教育任务的完成。因此,它的使用不能直接生产出新的物质财富,不能实现自我保值和增值。如同其他部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样,国家和学校长期以来对后勤使用的资产,不提折旧,不收租金,原因就在于此。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要求学校后勤逐步社会化,这些非经营性资产势必转变为经营性资产。于是乎,对资产使用的要求也发生变化,要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要保值和增值。所以学校的资产不仅仅被作为经营性资产看待,同时仍可能继续作为非经营资产来看待。这是因为由于人们思维方式和后勤运行方式的惯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要求保留一些不等价交换的甚至是无偿的服务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后勤实体可能会碰到两难问题:作为学校后勤服务部门,应该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不能因为改革而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因此不能把原本没有计入的资产折旧计入收费内容;作为学校后勤管理实体,应当接受资产使用的保值增值要求,对资产所有者负责,因此必须通过服务收费把资产折旧消耗收回来,实现保值增值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资产所有者必须明确资产使用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和目标,使这些要求和目标本身不至发生无法解决的矛盾,这样,资产使用者就没理由不按资产所有者的要求去运作。
2.后勤资产管理的方式分析
其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和保值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传统的做法有:维修保养、提取折旧、产权转让、资产变价、租赁使用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保值和增值。一般认为,从“无偿使用”的传统做法在学校后勤经济活动中,国有资产没有做到保值增值,在使用中逐步消耗了,流失了。作为事业单位的服务部门,不可避免地发生房屋折旧、设备折旧和其他费用的产生,按规定不需要列入核算。这些未收的成本、费用,由资产使用者按照国家原有的政策,通过低于实际成本的服务成本或者叫超地价格,转让给师生员工了。学校后勤服务中的许多基本项目都是这样。长期以来,国有资产在学校后勤的实践中是无偿使用的,以国有资产的消耗来换得服务成本的低价格、超低价格。
从表面上看,国有资产的消耗和收益没有回到所有者手中,但实际上,资产使用者的这种做法,正是按照资产所有者的要求操作的,按照国家政策执行的,完成了资产所有者确定的资产使用目标,保持了学校的正常运行。这就等于以一种非货币的、非物质的形式,实现了资产所有者的愿望。可以这样认为,这是间接的把资产消耗和投资收益补偿给了资产所有者。这种方式,应该看作是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另一种实现形式,可以称作国有资产的补偿使用。
3.学校后勤资产管理的原则
学校后勤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别于一般社会企业,学校后勤资产管理必须在遵循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的同时,注意解决几项特殊问题。
(1)关于所有权原则。资产所有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形态和物质形态的资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都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资产所有权。因此,明确资产的所有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资产的管理、资产收益都有非常重要意义。学校后勤实体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
(2)关于资产完整与安全。学校的国有资产,不能失去资产的控制权。转移产权,改变资产属性,目的是为了能使学校只承担有限的责任,规避投资的风险,避免资产运行的无限责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资产保全措施。主要是强调国有资产在整体、价值形态的完整与安全,不能确保具体资产原来的物质形态的完整与安全。为了确保学校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后勤实体使用的实物资产,一般应是租赁资产,只能按照租赁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转移资产,不授予资产处置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为学校今后可以选择、更换不同的经济实体为自己服务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关于资产政策的导向原则。在设计和制定资产使用政策时,要引导学校后勤实体增加积累、服务育人、优质服务也就是说,我们的资产政策,要控制消费,鼓励积累;促使学校后勤实体提高服务质
量,参与服务育人;针对资产使用者是否最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确定考核指标。
(4)关于公益性原则。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有二元性。即不仅要求资产经营活动达到商业性目标,而且要求资产经营活动达到一定的非商业性目标。也就是说学校后勤同时要实现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学校后勤服务成本核算问题
目前学校后勤服务实体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经营实体,如:招待所、商店或超市;二是福利实体,如学生食堂;三是公共实体,如绿化卫生、宿舍管理等;四是既有经营性又有福利保障实体,如幼儿园、汽车队。
所谓成本从经济学上就是指价值中物化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或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支出的费用总和。它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以及为生产服务的附属部门所耗用的材料费,生产、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耗用的水、电、气费,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管理费等。以上构成学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总成本。
1.经营性的服务实体成本
经营性的服务实体成本,基础设施一般都是由学校后勤投资建设好,学校委派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管理,因此这些服务实体须实行全额成本核算,并且应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公共实体成本
公共实体的只能是服务和管理,收入只是服务费和管理费,所占用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属于学校。因此他们的成本核算只能是:人员工资,所耗用的直接和间接材料费,水电费,管理费。这些实体要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企业型的运行机制,形成成本效益的核算和考核制度,降低费用的开支。
3.福利性和既有福利性又有福利保障实体成本
福利性和既有福利性又有福利保障实体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服务,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讲究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必须面临一些问题:既要保持教学、生活秩序的稳定,又要考虑师生的承受能力;学校办学经费较为紧张,对后勤实体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陈旧、老化、效率不高,但维修费用却较高;学校每年有近3个月的寒暑假,这些实体基本无收入,而人员工资和有些基础费用还必须支出。如果这些后勤实体实行全额的成本核算,必然造成负担过重,经济效益很低,甚至出现亏损。因此。这些实体的成本核算应分别成本项目区别对待:材料费用全额计入成本;人员工资给予一定补偿;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用不计入成本;耗用的水电气费应分步计入成本;房屋及设备的零星维修费用计成本;管理费用计入成本。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教育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也随之增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扩大学校规模,而且能够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本文介绍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2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25- 02
0 引 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关人员的考核意识较低,考核标准不具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特点。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做不到管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并且经常出现购置混乱、采购盲目、财物不符等现象。然后,资产管理思想落后。资产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无视资产管理制度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当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1.2 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其他学校中的竞争实力,增强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规模,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资产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有序运行。
2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 制定清查制度
学校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学校会计部门就要定期、及时的做好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每月底进行账目全面统计和具体统计,认真、谨慎的开展账目核对工作。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存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相应对其进行标签明示,即以便利贴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规格、名称、使用者、编码、购置日期、类别、型号等明确记录,同时,还要具体到人员签名,并附加相关机构公章。如果个别固定资产没有上述便利贴的详细说明,那么其固定资产享受不到报销待遇,只有在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报销标准。
2.2 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前,要向学校财务部门请示,财务部门针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告知明确的综合预算结果,如果部分资产不在综合预算的范之内,那么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时,要坚持急用及购原则,禁止发生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其次,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以及资产保管制度。购买完成后的固定资产,要经过采购人、使用者、管理者以及保管者进行同时验收,资产验收的过程中,四位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彼此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确保所购固定资产的优质性。最后,学校要细致落实资产报损制度。资产报损处理时,要遵循规范性流程,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任一报损细节,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2.3 健全监督制度
学校健全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即学校有意识的成立资产监督队伍。财务部门要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并公开告知检查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奖罚制度,奖罚分明。健全监督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能够在发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为固定资产制度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
2.4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同样需要管理者来实施、执行,因此,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的提出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方面,固定资产不仅要满足上传下达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等级水平以及学校规模等相适应。第二方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与否,资产便利贴核对是否详实、准确,固定资产的保护工作是否到位,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方面,资产清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报损制度是否有序进行。第四方面,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理工作是否依据程序开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对资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健全资产管理系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进而扩大学校的招生数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 结 语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同时,资产管理的过程较复杂、系统,进而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制定清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青.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5):86-88.
关键词:职业学校 固定资产 科学管理
职业学校是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教育类事业单位。按照2012年4月1起执行的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就职业学校而言,固定资产可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做为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教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物质保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总价值和质量随之大幅度提升。如何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对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教学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管理现状与问题集
鉴于职业学校教学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普通院校相比更注重基于创新思维、适用职场的操作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目标,设立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配置了大量实践教学和模拟实训能力提升所需要的设备、仪器,这已成为职业院校资产结构化配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和使用效率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规范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新要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的规范。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善,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的节约、有效使用,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或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监督并促其实现保值增值。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山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进行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在年终前根据本年度决算编审要求,对各项收支帐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年终清查”。
《山西省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包括:长期闲置、低效运行或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改变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坏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报送相关材料,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国有资产处置收入需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职业学校现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职业学校是公益类非盈利性质的教育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固定资产的购置需使用财政拨付的经费,尤其是职业学校在当前国家应用型人才政策引导下,实训基地投入和建设中所配置的固定资产,大多使用的是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导致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资产管理作为学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好率从而在寿命年限中,发挥好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这是充分实现资产的利用效率,为教学各项活动提供支持的保证。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纳入学校整体系统管理之中,甚至对拥有的实物资产数量不明、状态不清,对实物资产实现动态管理更不到位。如现有的资产是否还可利用,是否需要重新申请购买,是否存在闲置资产不能有效利用的状况,实物资产的静态与动态变化掌握不及时,导致资产管理的去规范化和去科学化。
2、缺乏有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执行力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从制度管理上强化科学管理的流程和规范性。有些学校没有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没能按制度执行;有些学校在制度中规定每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但实际未予执行或虽有清查,但并未针对清理结果进行管理反馈和及时改正,导致清查流于形式,挂在墙上制度没能在实际中有效执行。如在制度中规定应由财产保管员本人对物品进行验收,但实际操作时,出现了多人验收签收的情况,为科学管理带来了基于人为因素的难度。
3、专业实训的专用设备购置没能将使用效率作为采购重要指标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院校实现科学发展重中之重的要素,系统配套的实训设备是建设实训基地科学管理的基础。由于多数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加之这笔资金的拨付存在年末到位的状况,不仅原定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会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落后现实需要,加之学校未能结合单位发展了的教学需求和技术进步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知识更新需要,导致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充分被利用,导致购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部分设备购入后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就被闲置和快速老化,从而形成国有固定资产“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相结合的资产价值流失。
4、固定资产采购流程不规范
政府采购条例规定: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配置购买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政府采购。但实际工作中,通过隐性的采购程序规避,有的没能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进行采购;有的虽按采购目录进行采购但没有按采购限额规定的标准执行;有的政府授权自行采购的大额项目没有按规范的招标环节进行,产生程序管理的漏洞;有的甚至先自行购置,后进行相应的报批手续。这些做法既有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也给学校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5、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到位
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学生和老师,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批量同类资产购买的较多,如课桌椅、学生公寓配置的高低床、储物柜,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训设备、文体活动器材、大量的图书等,这些都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需品,直接使用者为学生,致使管理的难度加大。固定资产管理中,有的学校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思想老化,没有用现代化的思维去认知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从实物管理的角度,存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台帐,有的单位虽有实物台帐,但没有与财务部门的价值台帐进行有效对接,甚至于资产管理员对家底都不是很清楚,致使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严重脱节,从而帐实不符;有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没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仍停留在原始的“保管”阶段,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存在脱节,导致帐实不符。
6、固定资产报废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但实际中很多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权责不明晰,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规范化,实物管理的不到位,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不到位。如有的学校内控管理中资产报废管理不健全,没有规定严格的执行程序和流程,做为价值管理的财务部门已进行了帐面资产价值的核减,但实物管理中报废、转出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实物台帐的核减;有的学校单纯按办法规定的使用年限进行报损,而缺少对资产使用状态的鉴定,导致有的资产虽达到使用年限在帐面已报损销帐,而实际上状态良好,运行正常,有的资产虽已损坏,无法使用,而因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仍在帐面上;有的学校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闲置固定资产堆在仓库里,已经丧失了其使用价值,进而虚增了资产账面数;有的学校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擅自处理,未办理任何核减手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调整账务。
二、政策建议与行动集
为提升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水平,一要组织相关人员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相关的政策,二要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国”,将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提升到“以法治国”的高度予以认识,并将学习相关政策的收益具体在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的实际行动中。为此,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一)规范管理,健全管理制度
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应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一套既实用又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如《实物资产购置、验收入库、领用分发制度》《实物资产日常管理考核制度》《实物资产的报废管理制度》《实物资产定期盘查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管物,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
(二)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基础台帐数据和信息管理平台,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无缝对接
由于学校大批同类资产较多,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且随办学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实训环节的要求,固定资产特别是专业实训设备的数量的不断扩大,职业学校必须下大功夫充分利用信息化功能完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台帐,实现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台帐与财务部门的价值台帐的吻合,做到帐实合一,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提供保障,从而切实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并开发上连行政管理部门、下连校园网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将提升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水平建立在互联互通的监督之下。
(三)责任到人,强化日常管理
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责任到人,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实物资产的预算、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帐、领用发出、维修保养,清查清点以及处置的管理及核算工作,同时学校内部要积极配合,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一要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严格各项管理程序,日常管理实现逐级上报、审批制度。学校的各类实物资产发生变动如新增、报损、内部调入调出、及丢失、损坏等,具体管理责任人应形成书面报告逐级上报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核算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核实后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按相应管理权限审批后,进行登记处理,相应进行实物台帐的变更记录和价值台帐的变更登记。二要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将每年的清产核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至少每年清查一次,对清查结果做到及时处理,清查的问题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1]邱荣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4.4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学校的固定资产一方面是国家投资,另一方面是学校自筹资金购建,然后一次性入账,之后在使用上由于不核算其成本,因而对固定资产缺乏成本核算意识,一旦作为资产,认为东西已经是自己单位的了,只要没人拿走就行了,思想立即松懈下来了。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购建、轻管理
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学校也不断地对设备进行更新,为实现办公科学化、现代化和自动化而努力,因而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上想尽办法,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甚至于通过贷款的方式来购建,而在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变价及报废等各个方面缺乏严格的控制、管理与监管,导致不能有效地管理好财产物资。以至于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
(三)固定资产的界定不清
按规定: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设备和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专用设备应为固定资产,或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定义多少为“大批”,有时将部份低值易耗品也列入了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或将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而作为了低值易耗品来进行管理,其次因使用部门不同性质也不同而对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界定也很难,就造成学校固定资产的界定很模糊。
(四)固定资产的账面值与实际值不相符
由于学校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时采用不计提折旧的方法,加上学校对固定资产核销、报废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学校一些固定资产已使用了多年,实际资产价值已经自然损耗,但学校账上还是当初购建时的价值;其次就是已完工的大型基建、维修等,实际已经在用了,但由于未审计的原因,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再则就是已入账的房屋及建筑物这类固定资产已进行大型维修、改建、装饰等工程未及时对原值进行增减,从而形成了账实不相符。特别是外单位所捐赠的物资,在学校账上就没有反应,从而形成账外资产,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使账物不符。
(五)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购建、验收、领用、清查、赔偿、报损制度,即使有这些制度,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现在实行“政府采购”,购建上相对较为规范了,往往在清查和赔偿方面做得较差。在具体清查工作中,有些学校没有进行盘点,即使盘点了,多数都不认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损毁情况没有进行认真清查,未能实现根据盘点为依据进行盈亏的调整,因而没有达到清产核资的目的和效果。
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要求校长或院长必须对资产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负责,因此校长或院长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如实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所有情况。同时让固定资产管理员相对固定,且责任心强,为他们创造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机会,提高其工作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管理,谁损毁丢失,谁就赔偿。对于房屋及建筑物要实行部门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对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严格按制度进行,履行租借手续,谁租借谁负责。
(三)严格固定资产界定的范围
在会计账务的实际处理中,对固定资产应进行更具体,更详尽地分类,使之与资产管理科的分类能更稳合。便于固定资产的清理,以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卡相符。
(四)完善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落实好“累计折旧”科目的实施,以便能随时从账面上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更便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实时、真实、全面地掌握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
(五)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高校的必备资源,它不仅能为高校创造价值。而且能为高校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无形资产管理理应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管理极为忽视,致使这类特殊资产不能得到合理利用,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经验和实践,来谈谈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对于高校来讲,无形资产主要是指学校所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学校或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它财产权利等。主要包括:
(1)专利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界定学校为专利权人的,在法定期限内为学校所占有或专有的各种发明创造(职务发明)。
(2)商标权:以学校名义申请注册的,一定期限内在指定的物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图案、标记的权利。
(3)著作权亦即版权:由学校主持,代表学校意志,并由学校承担责任的文学艺术创作、科学著作、音像制品、图纸、模型、计算机软件等,依法界定学校为著作权人,学校享有出版、发行等方面的专有权利。
(4)土地使用权:学校依法、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视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无偿划拨的,专门用于与教育事业活动有关的土地使用权,一般不作为无形资产。
(5)非专利技术:是指学校作为发明人,由学校独有的、不公开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技术、科研成果、资料、技能、知识等。
(6)商誉:是指学校具有的社会信誉,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使得学校的冠名权具有为使用者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二、无形资产的管理
高校的无形资产作为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处作为学校资产管理主管部门,应该对无形资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法律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学校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会同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办理无形资产的产权确认手续;登记无形资产明细分类账;组织对无形资产的清查、登记、汇总及监督检查;参与学校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的可行性论证;其他相关工作。
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负责具体业务管理。其主要职责:根据学校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标准及有关实施办法;根据使用部门提出的鉴定申请,组织无形资产技术鉴定;登记无形资产明细账;组织无形资产的清查、统计等工作;办理无形资产的增加、调剂、处置等审批手续;检查、指导具体使用部门做好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主持学校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的可行性论证。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无形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对其使用的无形资产实施日常管理,其主要职责:根据学校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具体的管理细则;建立并登记无形资产明细账;提报无形资产处置申请;检查并报告无形资产的日常使用情况。
三、无形资产界定和计价
无形资产应满足下列条件:具有使学校获取效益的功能,并且发挥其功能的能力能够被证实;取得该资产的成本能够计量。学校外购和自创形成的无形资产,通过接受捐赠、调拨等形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及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应界定为学校所有的无形资产,其所有权均属学校。
学校无形资产按下列规定计价: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取得时发生的总支出计价。总支出包括所付的价款、聘请律师的费用及其他有关的支出;以出让方式单独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计价,应根据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支付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相关支出确定;作为整批资产中的一部分取得且独立发挥作用的无形资产的计价,应根据所取得各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将总支出按比例分配确定;学校自创并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计价,应根据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以及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计价应根据其公允价值确定;盘盈的无形资产,按现行价值计价;其他形式形成的无形资产按有关规定计价。无形资产一般在发生自行开发、购置、受让、转让、对外投资等行为并经过法定机构评估后,才能计价。
参考文献:
[1]李奇勇.高校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l0(4)
[2]张建华,卢范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3]程彩君.高校无形资产构成及管理现状分析[J]. 会计之友,2012.13
论文关键词: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固定资产的认识
固定资产的定义: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固定资产的特征: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二、加强中职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以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固定资产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的重要经济资源.固定资产在中职学校的资产结构中占得比例是相当大的,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条件,更是为了能满足职业学校履行其职能的需要和不断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还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局面相对比较混乱,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系统化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已成为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强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具有十分的重要的意义。
三、中职学校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只顾盲目投入,忽视管理固定资产的风气,一部分中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管理意识,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费”观念上,只关注教学计划是否完成,只注重教学、政治等方面的制度的建设,从而忽视了保管和监督的管理制度,根本没有重视资产的效益性。由于中职院校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又造成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专门的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度和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意识严重缺乏,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财务部门配合不够,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严重滞后。同时,在资产的占用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价方面还没有一个系统、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制度,造成日常管理的随意性较大:购置环节也缺乏必要的购前分析评价制度,审批的部门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购置的必需程度难以管到实处;对设备的配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对资金的节约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也是形成管理混乱,造成严重的浪费。
2.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没有进行定期清查盘点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而管理人员多数由财务人员兼任,并且人员不稳定,调整频繁。资产转交缺少交接手续,资产借用归还手续不完备。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导致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是中职学校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固定资产进入、使用和退出的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有的先交付使用.办理入账手续滞后:有的已报废,未及时销账。例如:学生在课室内把设备弄坏、弄丢失了,却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最后就根本不会知道是谁所为:在物料领发室领用物件,若没有作登记.就会出现“一去不回头”的现象;有的教学设备已经报废,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及时销账。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具体表现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目的性。重复购置资产,固定资产浪费严重。例如:由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大部分来自上级的财政拨款,实行无偿使用制,而学校大多.数部门不讲效益,盲目采购教学设备。第二、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例如: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人验收或者没有办理财产入库手续。第三、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损害学校利益。例如:学校有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盲目购置、重复购置,导致固定资产闲置,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4.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准确、不及时
中职学校固定资产核算账目不全.没有按资产类别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缺少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增加时,财务部门在会计处理中只做事业支出,没有做固定资产登记;固定资产减少时,如:固定资产报废、丢失或者管理使用部门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这样财务部门就不能及时记账.因此。很难做到“账实”相符。
四、解决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优化资产配置
中职学校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资产是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克服“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彻底摆脱传统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体师生的资产意识;在购置各项固定资产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根据现代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去配置固定资产,保证“物尽其用”,以防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职业学校的专业多,资产类型复杂.在制定资产配置标准时应该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类型来填制。
2.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为加强中职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好学校的固定资产.应该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加强对使用固定资产的监督。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购置审批,验收管理,保管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度和“一l帐一卡”制度。管理部门根据购置合同逐项对照资产,进行验收,保证使用过程的资产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根据“出入库”登记三级账户,进行账账核对,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同时,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学校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内容,以明确责任。
3.加大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力度
各部门主管人员应该根据自己所保管的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登记并保管好本部门账册,做好财产物资的正常申请领取、报废工作,定期与总财产管理员核对,做到账账相符;会计人员应该做好固定资产的总账和总分类账,并定期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师生代表也可以对固定资产使用的日常监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都应该设立卡片,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要及时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
关键词:高等学校 软件资产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88-02
一、概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软件广泛地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在线远程教育系统等教学平台,计算中心、虚拟现实实验中心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等科研平台,以及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的投资占到很大比例。计算机软件资产已成为高等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针对计算机软件资产这种具有无形、易复制、时效性强等专属特征的特殊资产,仍参照传统硬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作为一般性的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在资产核算、资产使用和处置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高校软件资产的管理迫切需要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制定一套切实可用的管理方法。
二、软件资产界定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明确规定{1},软件资产是指以软件载体、许可、信息化成果的拷贝(含文档资料)等形式存在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资产,或者授权使用期限一年以上的批量同类资产:软件资产载体包括光盘母拷贝、软磁盘母拷贝、硬盘母拷贝、移动存储母拷贝、互联网下载文件的源文件等;许可证包括产品外包装或者载体盘面上的安装序列号、原始设备制造商产品的内置信息,以及电子文档格式的授权码等。
计算机软件资产和其他资产一样,具有成本价值、使用价值和创造利益的作用,满足资产确认的基本属性。然而,相对于一般固定资产而言,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易复制等专属特征,在现有的软件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软件资产的认定认识不够。一谈到高校的资产管理,传统上更多的是涉及到有形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往很多人误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集中在软件载体上,又因软件载体的价值很低而往往被人们忽略了软件的真实价值,故从观念上忽视了软件作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2}。
软件资产具有无形性,购买软件产品时,单位只是获得装有软件的载体(如光盘)和授权许可序列号(或物理密钥);仅从软件载体本身无法感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将许可软件装入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其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用户界面或其他硬件设施体现出来。软件具有易复制性,表现为软件不同于其他实物资产,无需成本即可随意拷贝复制,虽然成品软件大多设置了加密授权程序,但若管理不善容易被他人盗用许可密码,给单位带来侵权违约风险,若加强管理,使用价值就能大大提高;时间效应是计算机软件的共同特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软件不断升级和更新,新的高性能软件不断涌现,促使单位加快软件淘汰更新速度。正是由于软件的专属特征,使得人们对软件资产管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正是由于其“无形”,使得大多数单位没有将其作为资产真正加以管理。
2.软件资产价值核算难度大。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很多,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对不同配置方式形成的计算机资产进行价值核算时,存在无章可循,核算难度大的问题{3}。
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其价值核算按照购入成本计算,一般不存在问题。然而对于那些和固定资产一同购入的软件,往往没有区分与固定资产是否可分的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与固定资产不可分的软件,往往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可以分开的软件,其价值核算需要根据购入时的单独计价成本进行核算。
对于委托开发和自主开发形成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国内高校间往往没有统一的价值核算标准。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一般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而对资助开发的软件,其价值或者成本核算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于受赠的软件,其价值核算往往需要根据该软件是否是商用软件区别对待。
另外,由于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期限或者存在维护和升级要求,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因此,在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体现与时间效应相关的价值核算方面管理比较混乱。
3.软件资产管理制度欠完善。按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5},计算机软件总体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测试软件和其他软件等类型,具体来说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程序设计语言、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图文处理软件、专业专用软件、应用事务性软件和软件开发工具软件等。上述软件的配置方式又可能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国内高校目前普遍缺乏不同配置方式下不同类型和功能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6}。
更多的高校由于进行校、院(系)二级管理,针对价值较低的软件或者专门的工作软件, 各个院、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或委托开发, 由此存在许多重复的购置和过高的维护成本。另外由于软件的无形特征, 在软件并未过期,但常常会因随依附固有设备的报废而报废,从而导致软件资产的流失。再加上软件的日常维护、版本的更新,使软件登记、价值管理等工作更加困难。因此,高校对软件资产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急需改进。
4.软件资产管理模式陈旧和专有人才缺乏。我国高校仍主要以实物管理的模式进行软件资产管理,无法适应计算机软件资产的无形、易复制和时效等专属特征。
软件资产管理的对象既包括购买后存储于某种载体中的软件,也包括被安装在各个计算机硬件中的软件,其存在方式比一般有形资产要丰富得多。大多数高校现有的“一物一卡”、“账实核对”等传统实物资产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软件资产管理的要求。
软件资产的形成包括购置、委托开发、自主开发、受赠等不同方式,而且软件资产的管理涉及到软件采购(研发)、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与删除等全过程。目前国内高校的软件资产管理主要针对购置且具有标价的单一软件,而对其他配置方式形成的软件资产和调剂、升级、维护和报废过程软件资产的变动管理往往是空白。
另外,由于高校设备采购和财务管理部门,往往缺乏软件价值核算和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在软件的采购、登记、管理和维护等过程力不从心,漏洞较大。
三、高等学校软件资产管理对策
针对国内高校软件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参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令第35号){4}等国家和部委文件精神,考虑软件资产的专属特征,提出如下软件资产管理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管理制度。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特征及其与固有设备(如计算机或固有仪器设备)的依附关系进行分类管理。
对伴随计算机购置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包括各类操作系统及其补丁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和与专有仪器设备配套的应用软件,其价值需要依附于具体硬件设备才能体现,对于此类软件资产,可采用实物资产管理的现有制度进行管理;对各类可单独购置的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和测试软件等,不仅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进行价值核算,而且需要考虑软件升级和维护过程软件资产价值的变动进行动态管理。
考虑到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受赠而形成的软件资产价值认定和核算方面的复杂性,对该类软件宜与上述购置类软件区别管理。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软件资产化的认定及价值核算尚无统一规定,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IAS38)对计算机软件资产的认定及会计核算问题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软件类无形资产有形管理制度。
2.完善软件资产价值核算体系。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资产的形成方式,建立相应的价值核算和配套的价值管理体系。对于单独购置类软件,依据购入成本进行价值核算;对委托开发形成的软件宜按实际支付的委托开发费用确认为软件资产的价值;对自主开发的软件,不仅应该按照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成本核算,更应正确评估所形成软件资产的可能创造利润、节省投资方面带来的附加价值。
同上段所述,对软件资产,需要根据购置成本、软件升级和维护费用,建立等软件资产价值的动态核算体系。
3.建立软件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细则。在国际上,软件资产管理(Software Asset Management, SAM)有专门的标准“ISO/IEC19770-1”可依。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单位(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制定,为指导企业或部门对软件资产的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及删除等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和保护,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事实上,我国最近颁布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2},也全面体现上述软件资产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该暂行办法对软件资产管理中授权、配置、使用和处置全过程管理提出指导性的规定,为实现软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相结合奠定了基础。
目前,高等学校迫切需要做的是,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在软件资产界定、入账价值核算、建立软件资产档案管理和软件配置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实现软件的配置、使用、保管、维护和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4.加强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和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软件资产管理包括授权管理、配置管理、使用管理和处置管理等过程,需要具备预算、采购、财务和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协作。
目前国内高校迫切需要开展软件资产管理知识普及,并培养软件资产管理方面的专有人才,为软件配置、招标采购、验收测试、处置报废等重要环节把关,确保软件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
注释:
{1}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软件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管资[2011]280号.
{2}郭宁.高校软件资产价值分析及管理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No.(6):122-125.
{3}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课题组.浅析人民银行软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基层论坛, 2011年,No.11:64-66.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2006]35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与编码(第3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