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4 16:32: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医脉诊基础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内容多,学时少
中医学概论教学内容多,医学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零碎、抽象,如望诊、问诊、切诊的相关内容。中医本科生300多学时的内容要在非医学专业80学时讲授完毕,并且这些专业的学生大多在一年级、二年级接触这门课程,没有经过西医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人体的解剖结构、组织生理尚不熟悉,因此如何把握教学的深浅度,成为一个难题。
2学习认识不足,方法欠缺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甚至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时产生疑问,如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计算机编程就可以,体育健康专业学生认为练好自己的体育专项就行,学习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对其专业并不重要,对今后的就业也无帮助,因此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学生虽然对中医学概论感兴趣,但认为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也很抽象,不知从何学起,也不知道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的思想精华,并在本专业中得以应用。
3实践性强,操作难度大
中医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临床实践性很强。但由于中医学概论学时非常有限,培养目标与医学专业有所不同,没有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与临床病人相脱节,因此缺乏客观性、具体性和操作性。如脉诊中脉象的学习,问诊的内容及技巧,用药的规律及疗效。
二、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1结合文化背景,诠释中医理论
中医学孕育于中国传统人文土壤之中,与西方现代医学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内容讲授时,要时时结合古代文化知识,如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病因学说中“风邪”与自然界中“风”的联系;兵法在治法中的运用等等。因此,我们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中医多元文化背景的讨论与交流,从而让学生逐步领悟到中医学中阴阳、气血、藏象、正邪等基本概念的内涵,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中医临床疗效的特色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从学生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认真分析部分学生因内容多、学时少、医学知识面广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化,尽可能“博览”,而不宜“精深”,以适应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层次深浅恰当,如详讲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内容,而略讲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内容;并将相关重复的内容合并,如病机学中“气血失常”与辨证中“气血津液辨证”,病因与发病中“邪正与发病”与病机学中“邪正盛衰”、辨证中“八纲辨证-虚实辨证”。这样不仅节约学时,还可使内容有机整合。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体育健康专业由于大强度的训练容易引起损伤及疲劳,因此对祛风湿、活血化瘀、补益方药等重点讲授;医学英语专业由于需要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英语翻译,因此对中医药文化背景、医理的疏通、名医名药介绍及现代研究进展有所侧重。计算机专业由于长期接触电脑,颈椎病及视力下降较普遍,因此对经络学说、按摩手法及养肝明目中药进行重点介绍。
3教学方式多样化
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并购置了成套的VCD光盘,在课堂上运用了各种有效的直观手段,如图片、影片、动画等,以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临床常见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学以致用,并向学生灌输中医对老龄化社会“治未病”、养生保健、药膳、凉茶等所作的贡献。在讲授中医望诊、问诊、脉诊教学过程中,通过经过优化的情景演练,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临床模拟、病例分析学习辨证论治。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医学英语专业还留出1~2学时让学生自行制作PPT,并上台试讲;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网页制作小竞赛,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我校中医药文化节,撰写中医药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构想等相关论文。
4以导为教,发挥学习的自觉性
虽然中医学概论课时缩减,但内容仍然博大精深,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忽略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第一节课时就给出具体参考书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医学,要求每周做两次读书笔记,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在讲授“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时引导学生学习《内经讲义》;讲授“气血”功能时引导学生理解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方义;讲授“脏腑辨证”时不仅引导学生翻阅临床医案、医话,而且将医案提前拷贝给他们,以便节约课堂时间,加强辨证思维能力;讲授中药学时带领他们到我校药王山辨识中药性状、功能。始终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给他们“灌输”知识。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将中医学宏观、思辩的内容向直观、形象化方向转变。
5加强沟通,服务就业
针对部分非医学专业学生认为中医学概论的学习与本专业的相关性不大,通过与学院领导、辅导员沟通,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其就业思想指导。如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为:“从事医疗信息系统的开发,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应用,医院计算机网络设计和维护,医学数据库开发以及生物医学计算机应用领域……”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为从事医院的管理。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贯彻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知识教育的系统性,更要注重服务于所学专业,丰富和优化知识结构,紧密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打破传统医学课程中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注重医学与非医学间的交叉融合。如心理学专业,在讲授五志相胜、七情致病的教学过程,寻求心理学与中医学的学科交叉点;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在讲授疫疠致病时,对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甲流”中所发挥的作用及经济价值加以论述;体育健康专业,强调武术等体育技能与中医阴阳五行、穴位经络、子午流注等思想息息相通、相互影响;对药学、制药工程专业,将白云山制药厂的“板蓝根颗粒”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联系及中医药制剂的前景等加以发挥,适时介绍本专业的中医药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将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
中医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思维体系。中医学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和想象。现代医学注重的是探明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探明病灶的化学变化及其物理表象等,习惯于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偏重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缺少临床实用性内容;教学手段偏重于课堂理论讲解与多媒体演示,学生被动听课,缺少动手实践体验与临床观察。因此,模糊、抽象的中医知识及思维方式常常使学生难以适应,加上中医理论深奥,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若以常规的“填鸭式”、“粗线条”式教学方法,学生就无法理解中医理论和诊疗特点。虽然目前一些新教学手段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医基础知识,但教学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目前西医院校中普遍存在中医学的教学时间短的问题,多数院校现行使用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学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堪称中医学专业各科教材的缩写,而总教学学时一般只有四十学时左右,更谈不上临床见习。因此,授课教师只是单纯地为应付教学而完成任务;而学生由于对中医学的不理解,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或者失去兴趣,这势必与开设中医课的初衷相悖。笔者对我校临床医学八年制中医学的教学进行了调查问卷,总结发现存在问题主要有:①内容繁多,教学课时短,临床见习少;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③目前仍套用七年制的培养计划,启发性不够;④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大。另外,我国目前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导致课程设置有别。再加上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起步时间较短,中医学教学尚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与传统中医院校中医教学相比,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思考,是长期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学教学的教师们需要探索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无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统编教材,尚无规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研室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2.1增加中医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
目前,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课时数为42学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庞大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知识一一介绍给学生,显然是不现实的,讲授内容与学时分配完全失调,教师总感到讲不完,学生感到内容繁多且听不懂,根本谈不上学以致用,因此必须调整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教研室在了解五年制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八年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中医诊疗思路和辨证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整教学大纲,在《中医学》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合理使用中成药、现代中医中药研究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等内容,以增强学生对中医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兴趣。
2.2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西医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可以通过模型、教具、实验等直观的方法进行,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但中医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在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精髓的同时,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改革教学方式,用自己归纳的教学语言传授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的知识,适当增加病例讨论,注重课堂启发式设问、讨论等教学技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横向联系。
2.2.1灵活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文本、图形、图画、音频、视频等方面的处理,或者借助现代的各种仪器、脉象仪、舌诊模具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把中医理论中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节省教学时间,学生也易理解及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2.2增加临床带教学习安排一定的课时数,组织学生参加中医临床,见习舌诊、脉诊、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诊治方式,了解并体会中医诊断与治疗过程。带领学生参观中药房、煎药室或制剂室、中药博物馆,通过讲解与见习,了解中药的种植、生产、炮制、功效、性能等内容,增强直观印象。
2.2.3启发式教学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校园的现代化设施,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以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医学自助教学、自学思考和相互讨论。在学习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一些有争议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获取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2.2.4增加病案讨论对于中医常见病症,采用病案讨论形式,体验中医诊疗疾病的过程,运用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了解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同时结合学生的西医背景,让学生在中西医知识体系中,体会认识疾病的角度和治疗方法是多样的,认识到中西医各有优势和不足,深化对复杂人体生命活动的分析能力,有利于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法则的理解。
2.2.5加强中医信息化教育课堂教学鉴于时间和形式相对少,传授的中医学知识相应较少,学生仅通过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尚不能满足其对中医学知识的全面了解,这使医学院校非中医专业学生中医信息化教育,成为传授中医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教育途径可通过建设网络,设立公共的中医学习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搭配进行学习,了解最新的中医药科研动态,传播更多的中医知识,同时开设教师网上答疑辅导专栏、师生讨论区、专题讨论、中医中药知识介绍等内容,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更丰富的中医学知识。
2.3编写专用教材西医院校医疗专业现行《中医学》教材仍沿用高等医学通用教材(五年制),要求掌握许多中医基本理论、中药、方剂、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针灸等,很显然让西医学生根据四诊,开一贴理法方药具 备的汤剂是不现实的。根据八年制培养计划,有必要对现行《中医学》教材进行优化与修改,把现代的医学理论、思维方法渗透到中医学中去,增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食疗、合理使用中成药等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对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中医基本知识有重要作用,为医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
2.4探索合适的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目前学校对学生常用的考核评价标一般皆为百分制的考试。但对于八年制的医学生,应该以灵活、学到知识为主,以考卷形式的考试不必为唯一的模式,可适当改变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对于八年制临床医学生中医学知识的考核,不是以掌握多少中医知识为主,而是要通过考核,考察其对中医学思维方式、理论特点、文化内涵等的理解程度。因此需改变一贯的出考题以试卷为主的考试形式,运用病例分析、撰写学习心得、总结性论文等形式,调整评价考核标准,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中医知识。
关键词:中医师承教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师承教育是其主要的传承方式。随着西方科学文化和现代医学传入,院校教育逐渐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院校教育使中医药人才队伍快速发展壮大[1],但也存在中医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缺乏人文底蕴等问题。因此,在以院校教育为主的今天,借鉴传统师承教育方式,探讨两种教育各自的优势,研究实施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尤为必要。
1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的精髓
中医师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基石。汉代前已有师承授受的记载,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扁鹊学医于长桑君,而弟子又有子阳、子豹等人;太仓公淳于意学医于公乘阳庆与公孙光,其弟子有宋邑、高明、王禹、冯信等。现代也有许多中医以师承方式成为名家,如北京名医关幼波学自家传,其父关月波即其师;南京名医叶橘泉,17岁拜在张克明先生门下学医;沈阳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曾先后拜过4位师傅等。王琦教授在《师承论》一文中,将古代中医师承分为业师授受、家学相传、私淑遥承等,认为师承之教以“诵、解、别、明、彰”为法,受业师或家传之学熏陶,以多诊识脉、恒于临证为基础,通过揣摩、领悟而积累医学知识[2]。名师耳提面命,是成才的捷径。探索名老中医成才之路,除了少数完全靠自学外,绝大多数得到过名师点化[3]。江西中医院对当代百名老中医进行了系统的问卷调查,其中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教师,只有3%的人是无师自通[4]。中医传统的“师带徒”就是让学徒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学习师傅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和遣方用药的临床经验,其最大特点就是以临证为本[5]。国医名师李辅仁先生对自己成才之路总结道:“中医学是实践医学,晦涩抽象的中医学理论只有在病人身上、在临床实践中才会变得异常灵动与直观。”因此,中医药学自身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决定了中医药人才培养必须将实践放在第一位。传统的师承教育中,师徒如父子般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学生跟师临证、抄方侍诊,师傅通过亲身示范、耳提面命、相机点拨,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治疗要点及临床诊治的基本规律等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了解、感悟师傅独特的临床经验、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甚至从中悟出新意。师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专长,也只有通过口传心授,才能被学生逐渐领会和掌握[6]。中医师承教育中,师傅不仅传授医术,也很重视医德培养。《黄帝内经》中就有“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之言。学生跟师抄方侍诊,在观摩师傅治病救人、处事待人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傅遴选弟子时,首先注重其品德,再观其悟性,将医德教育融入临床的方方面面,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
2中医院校教育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中医院校教育的发展大大扩增了中医教育的规模,有利于中医教育的普及;院校教育的系统化教学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强调“规格、规范、规模”的办学思想指导下,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虽然强化了中医系统理论教育,但很难按照中医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教育、轻临床实践的现象,削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院校教育常常重专业、轻基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作用,减少了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学生普遍人文底蕴薄弱,知识结构较单一,学术视野较狭窄。目前我国各类中医院校已达数十所之多,但这种按部就班的教育、照本宣科的传授,虽培养出了大批中医毕业生,但并未出现名医辈出、百家争鸣的现象,反而陷入中医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困境[7]。那么,这种缺陷该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弥补呢?除了适当增加见习、实习学时外,采用师承模式辅助教育是一个比较科学的选择。
3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改革重在汲取传统师承教育的经验
现代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师承教育是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有效补充,这有利于发挥中医传统教育特色,提高学生临证实践水平[8]。中医师承是中医教育的核心特色之一,不仅是中医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教育形式,还是中医学术传承的主要途径和载体,更是中医学术繁荣和发展的基础。挖掘和凝炼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精髓,并将其与现代教育理念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相融合,是创建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基础和前提。传统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各自都有优点与不足,若两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必将促进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当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典是基础,师承是关键,实践是根本”(朱良春语)。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教育要求学生熟记理论,背诵经典著作,强调在应诊中的融会贯通,基础理论学习和侍诊见习同时进行,从而奠定较为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在现代新型中医师承教育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师带多徒“”一徒跟多师”的传统师徒传承形式,以临床带教、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病例讨论及医案整理等多种方式,分别从医术、医理、医道、医意、医文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传授,不仅要传授医术,也要重视学生医德、传统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及素质的培养。这与现代医学生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综合素质培养一脉相承,是中医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对师承教育进行定期考核与督察,也是现代新型中医师承培养模式的重点之一,考评时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考查。考核方式也应该区别于单纯的院校教育,要突出中医师承特色,如重点考核通过研究中医经典而获得的新启发;或是跟师学习期间,对教师临床技巧、用药方法的总结和研究;或是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跟师受教获得的知识、得到的启示等。
4结语
中医师承教育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育层次,而应是贯穿于中医药工作者终身教育全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模式。遵循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扬长避短、相互融合,是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岳秀永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翟双庆,石琳,吴宇峰,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2,31(2):11-13.
[2]王琦.师承论[J].中医教育,2006,25(3):65-68.
[3]丛林.一代名医成才的基本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02.
[4]黄利兴,刘英锋,查青林,等.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87.
[5]林雪,余承云.现代中医人才师承教育培养形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355-2356.
[6]方九亿,郭飞.中医药师承教育价值浅论[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03-604.
EBM是一门遵循证据的科学,核心是医务人员审慎地、深思熟虑地、准确而明智地运用目前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好的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3-4],是“以人为本”及个体优化治疗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循证医学已悄然与经验医学转换了角色,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要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教学必须先行,这也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2传统中医肝病内科教学方式的缺陷
近年来,中医肝病内科本科临床教学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核心教学方式仍处于经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囿于教科书、医学刊物的研究报告和教师个人的经验等。表现在如下几点:(1)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更新周期严重滞后,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2)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多为填鸭灌输式。学生被动,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对学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3)倚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培养目标模糊,不与时俱进,偏重于知识经验型人才培养。(4)临床工作强调的是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的紧密结合,疗效是检验临床工作是否有效的至高标准。倘若一贯地强调经验医学,就会出现如今的一些弊端:一是使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疗效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而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二是可能阻碍真正有效的新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5-7]。
3实施EBM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的要求
EBM的基本理念已广为接受,但要将EBM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的临床教学中尚需时日,原因有以下两点:(1)教师知识更新滞后,EBM最新成果均以网络上英文版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2)学生应从理论课开始,重视学习EBM理念,掌握其要点。这就要求从学校层面强调教师和学生加强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以解决以上问题。
3.1基于教师的要求限制实施一个目标的因素往往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态度和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EB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中医学本科生在继承中医学精髓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培养良好地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主动运用EBM的理念、方法,主动更新医学知识,将最佳的研究证据有意识地贯彻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文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EBM的新知识,新证据,新进展,才能给予学生更好地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书本中的中医肝病内科知识为主,内容固化单一,资源少。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身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加强收集、评估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能力的培训。从而在新证据出现时能够及时更新及补充中医肝病内科EBM知识。
3.2基于学生的要求EBM实践是在全面掌握传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到临床实践的跨越。EBM不能取代扎实的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技能及临床经验等临床基础。只有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后才能充分利用好EBM知识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医本科生在学习中医肝病内科理论课时,也应转变目前的学习观念。建议带着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去学习,围绕知识点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解决方法的优势评价这一思路进行。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施治的实践精髓,要求中医本科生注重中医基本技能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立足于获取综合第一手资料。临床实习和见习中多接触患者,广涉于四诊、辨证、治法、遣药、医嘱、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及解决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这一学习手段,充分运用医学数据库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体会EBM的涵义,根据最新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8-9]。
4EBM在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授完理论课,中医本科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此时带教老师可用具体的临床病例按照理、法、方、药之顺序,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临床病例讨论题,应用EBM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核心在于利用证据进行实践,重点在于“用”字,具体可按国际通用的PICO模式。P(Population/Participants)-特定的患病人群。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病因、证候、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该患者进行辨病和辨证。以鼓胀(肝脾血瘀证)为例,在明确辨病和辨证后,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论治:如鼓胀并发的门脉高压症能否用中医治疗,何时介入中药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EBM第一步,提出具体的临床问题。而学会提出问题是运用EBM技能之第一步,且问题一定是有实质意义的、感兴趣的、排除繁杂无用的因素,以明确目的和方向。(IIntervention)-干预。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确定干预方法(治疗方案)。本病中医治疗的治法应为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药选用调营饮。在确定中医治疗的基础上,拟定本病的西医治疗方案。如就门脉高压症而言,在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前提下,是采用门-奇断流术,还是门-体断流术,或是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artrahepaticProto-systmicSunt,TIPS)等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后,就会检索相关的临床资料,找寻具体问题的有力证据。C(Control/comparator)-对照组或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每一疾病诊断明确后,治疗方法有多种,如中医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单纯西医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其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医生作出一个正确的比较及抉择。从良莠不齐的方案中进行科学评价,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医疗条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但不能因为节省费用而牺牲患者的安全,从而得出最佳的治疗措施。O(Outcome)-治疗结局。如对于鼓胀患者而言,合适的治疗方案执行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寿命、死亡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怎样。遵循EBM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EBM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要遵循EBM原则,严格评价证据的有效真实性。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其次为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而以个例报道、专家个人意见等级别较低。具体言之,就以鼓胀为例。掌握了鼓胀的有关中医、西医的基础知识前提下,根据具体病例提出具体问题,再根据所掌握的EBM原理和方法检索有关鼓胀的最新的中西医诊治知识,然后遵循EBM原则来评价所获取的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甄别出对具体患者而言最合适的证据为临床作出决策。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分析,指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使其渐渐学会用EBM理念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接受EBM理念教学的学生均有过查阅文献的经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专业问题而老师又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时,有95%的学生能自觉去查阅相关文献,其中86%的学生能够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相关知识;这反映出接受EBM理念教学的学生能掌握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后续的继续医学教育。
关键词:学生标准化患者;中医外科学;临床技能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3.029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3-0117-0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 Combining Simulated Wards in Teaching of TCM Surgery LIU Chang1, ZHANG Ying-ying2, ZHANG Hai-long1, WANG Sui-tian3, LI Fei3 (1. Dermat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2. Personnel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3. Graduate Schoo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 (SSP) in practice. Methods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TCM clinic in grade 2011 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set as subjects and were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SSP teaching mode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respectively. Objective theory paper examination, clinical skill score and student subjective evaluation were used for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efficacy. Results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ir pe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spects of objective theory paper examination and clinical skill score (P
Key words: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 TCM surgery; clinical skills
在西方医学教育模式冲击下,传统中医学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纳的机械性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不断突出,加之学中医“难”就难在其直观性不显而须自我感悟,因此摸索一套合理传承中医学的方法迫在眉睫。中医外科W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涉及的疾病较为繁杂,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4011134)
通讯作者:李菲,E-mail:
其对于整体观念的思想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掌握要求极为精准,加之中医外科特色诊疗手法如火针、拔罐、放血等疗法较为繁多,均需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而这种烂熟于胸的感悟正是目前传统教学方式所欠缺,因此,有必要引入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患者(simulated patient)或患者指导者,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标准化培训后,能标准表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功能。笔者将学生标准化患者(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引入中医外科学教学中,获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学生标准化患者选取原则
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和2014级中医外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中筛选出SP志愿者。招募标准:已完成研究生期间全部专业课程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及语言表达能力;工作认真负责;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经过筛选,符合上述条件者共6名,均被培训为中医外科常见疾病SP。其病种包括银屑病、荨麻疹、痤疮、湿疹、白癜风、扁平疣、带状疱疹、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黄褐斑、皮肤瘙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1.2 学生标准化患者标准化培训
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外科学高年资教授杨素清主任医师及王俊志主任医师、张晓琳主任医师撰写所选病种的标准化剧本,并对SSP进行有关病种的理论考核。SSP需严格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典型体征、治疗原则、辨证论治,方药加减及中医外科常用特色诊疗手法。考核全部通过者将进行4个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口述病史。根据剧本结合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生动描述出一份完整病史并表现出疾病的典型特征。第二阶段:整理多媒体图片。SSP需找出根据临床多年总结的典型皮损特征及好发部位的多媒体图片并将其打印,同时接触此病患者,使SSP深刻体会皮损的书面描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三阶段:模拟演练。按照患者口述方式,结合疾病的典型体征及临床表现,反复模拟演练SP并结合病种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当时应有的配合情况进行细节分析,做到最大程度还原医患氛围。第四阶段:强化临床技能。SSP需熟记中医外科学的特色诊疗手法,如舌诊、脉诊、火针疗法、拔罐疗法、走罐疗法、放血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刮痧疗法、微波疗法、半导体激光疗法、梅花针叩刺、常规换药、疮疡的处理等,并加以练习强化。
1.3 研究对象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医临床专业5年制学生60名,按照学号由小到大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包括男生9名,女生21名,共30名。对照组包括男生11名,女生19名,共30名。对2组学生讲授中医外科学常见病课时均为12学时。
1.4 教学方法
1.4.1 对照组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5学时中医外科学基础理论的课堂讲授,学生课下复习巩固,课前带教教师进行有针对性随机提问;4学时病床边实习,主要内容包括如何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中医外科学特色诊疗手法,由带教教师做出合理示范;3学时的多媒体教学,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中医外科常见病的病例分析并做课上讨论。
1.4.2 实验组 采用SSP的培养模式。SP教学的具体方法为:4学时的中医外科学理论教学,教学时注意在一些前沿性医学问题上埋下伏笔,每节课遗留3~4个小问题供学生们课后查找资料,在下次理论教学课前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基础知识及上次课遗留问题,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给予相应评价。1周后进行5学时的SP教学,先由学生对SSP进行体格检查并采集病史、向带教教师口述诊断思路、如确定诊断还需做哪些辅助检查、必要时采取哪些中医外科特色诊疗手法等,同时概括、总结出之前所查疾病有关的前沿性医学资料,并在SSP辅助下学会一些基本的中医外科学特色诊疗手法。其后在带教教师和SSP引导下,写出一份完整的病例。最后3学时观看多媒体影像,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回顾SSP典型临床体征并再次重温课后习题,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汇贯通,以拓展认病识病的新视野。
1.5 考核
1.5.1 基础理论 采取试卷考核的形式,共100分。基础题60分:以不定项选择题为主,体量适当,以除去主观因素的干扰,重点考核中医外科学常见疾病。拔高题40分: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重点考核病案分析及中医外科学实时热点问题。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主观分析,在试卷上自由发挥。2组学生共同作答,时间为90 min。
1.5.2 临床技能 分为3个大站进行。第一大站(含3小站):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第二大站(含2小站):病例书写;第三大站(含5小站):中医外科特色操作。研究对象根据分组情况、考核时间,到指定的考站外排队等候,并进行抽签,根据抽签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考核内容,各站同时开考,考生穿行。共分为10小站,每小站满分10分,共100分。
1.5.3 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标准化患者+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SSP+OSCE)考核评价法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评价,即主考人应用标准检验表,通过SSP表演相同的操作,评定学生遇到相同问题时的临床行为。借鉴SSP+OSCE的考试方法及西医院校的考核经验,结合中医外科学专业的教育特点、教学要求及评分细则进行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
采用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计分的形式进行培养效果的评判,分析2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差异。综合能力成绩=(基础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2。2组学生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成绩分别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理论考核(基础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5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反馈调查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中医外科常见病临床教学学习情况的进行反馈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3 讨论
本次结果显示,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情况并无明显差异,而在拔高题和临床技能部分,实验组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值得肯定。这不仅得益于课堂上带教老师布置的课后习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在与SSP进行临床实践时学以致用而得以加强巩固。根据调查问卷,实验组学生均认为SP的教学手法使之与患者的接触能力显著提升,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之间得以相互促进和提高。
中医外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内容极为丰富,某些病种之间既存在微妙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观察皮损更要细致入微,仅通过书面上的描述很难做出确切的诊断。学好中医外科学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看、多想、多练,才不至于误诊而延误病情。因此,相对于基础学科而言,中医外科学更适合引入SSP模式的教学法。本研究结果表明,SSP教学法在中医外科的学习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激发兴趣,推进探索
中医外科学具有繁杂多变、范围广、易混淆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前期的课程讲授而无学生个体化的后续跟进,且缺乏连贯性、反复性、强化性,没有再评价机制,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缺乏系统化认识、知识结构松散[1]。因此,在新型教学模式中,为了学生与SSP更有效地交流,课堂上老师会将一部分问题交给学生,使其借助互联网寻找答案。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宽度,激发其求知欲、探索欲,而且提高了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医患沟通,医德医风
医患之间的沟通不仅为诊断所必须,更是安抚患者、调整其心态的重要关口,能否通过望、闻、问、切,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病情,并在大脑中整合、判断,这对医生的反应能力和询问技巧都是一种考验。特别是一些皮肤病如银屑病患者,心理上有极大的自卑感。医生需要在医患双方医疗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建立医患间的信任,消除其自卑感。医务人员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沟通时处于主导地位,而患者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SSP教学法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SSP在培训时,体验了患者的痛苦和需求,从而使学生更能在职业态度、伦理道德上严格要求和培养自己[2]。带教老师通过学生与SSP的交流,查出漏洞,找寻不足,提出建议;W生通过演习,能够端正态度,提高服务意识,为今后临床工作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打下坚实基础。SSP在与学生交流中,不仅回顾了以往所学,也了解了关于疾病的前沿性进展,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夯实了临床技能知识。最终建立了双向互助循环,达到学生与SSP共赢的教学目的。
3.3 知识主线,一目了然
如果说课堂讲授和与SSP的临床实践交流是为学知识打好基础的前两道防线,那么,多媒体教学中的病例讨论则是把好教学的最后一道关。通过对病例的再次分析,学生可以再次梳理从疾病的临床表现到确定诊断、治疗方案、辅助手法的一线式归纳,这种“学习-强化-再巩固”学习模式可强化学习效果。
3.4 反复巩固,注重个体,优势显著
笔者认为,学习是一“记忆并再提高”的过程。只知记忆而不会“学以致用”,则过于死板;一味倚靠经验而不懂汲取,则固步自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对疾病应有系统的认知并能有独到见解。因此,培养学生时,不仅要灌输还要挖掘,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挖掘出不同的潜能。SSP教学法正是将教学精细化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注重个体教育。当然,SSP教学模式在以下方面仍有待加强:①SSP本身也是在读学生,对病案的理解和表现力不足;②SSP可以陈述病史,却无法模拟患者的皮损,也无法推演出患者就诊时受疾病困扰的心情,降低了医患沟通的难度;③SSP所描述的症状和体征太过典型,而临床患者的皮损特点并非如此“规范”。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如何将SSP与目前教学体系相结合并加以推广,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试验通过将SSP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以期为新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领域中的实施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素清,张晴,闫景东,等.“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2(23):82-84.
[2] 王军瑞,李杰,吴萍,等.中医标准化患者的培训与实践应用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5):102-104.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本文根据笔者所在中医内科学学科多年经验,从学情分析、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对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发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中西医结合专业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是其他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它的学术水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病证的证候、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指导中医内科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中医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的规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各脏腑系统主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知识及部分难治病、急危重症的诊治,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1]。中西医结合专业是培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专科层次人才的一门专业,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中西医结合的诊法、辨证,中、西药对临床各主要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施治,是近年来的热门学科[2]。各大型医院除了在临床上进行中医、西医专业的结合诊治,并且逐步开展中西医结合专业科室,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倾斜,使得中西医结合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中西医结合专业缺乏相关的国家规划教材,如《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对于内科学的教育还在使用《中医内科学》和《内科学》两本教材进行讲授,这就对中医内科学的讲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中医内科学中将中医知识与西医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殊要求?笔者根据所在中医内科学学科多年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经验,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发展进行总结。
1做好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以河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为例,中医内科学课程一般安排在五年制中第三年上半学期进行,此时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的医学基础课,包括西医类和中医类基础课,其中西医类课程有: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等,而中医类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学习中医内科学之前,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所接触到的基础课里,西医类的课程的数量要大大超过中医类课程。而一些中医学的基础课和经典课,如《内经》各家学说一类的课程,是放在第三学年上半学期与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同步进行,另外一些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课程,由于学时的关系,仅仅作为选修课或者限选课供学生学习。笔者曾经访问过许多中医类院校,发现上述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河南中医学院,在许多地方的中医类院校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医内科学之前,中医的基础相对西医而言较为薄弱。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接受了大量西医学的知识后,对于中医学的理论和观念理解不透彻,甚至出现厌烦情绪,加之网络上、媒体上对于中医的质疑和指责声不断,也加重了这一现象。所以,在进行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强调中医的理念和科学性,强调中医药的疗效和群众的支持度,树立学生对于中医的信心,改变不良观念。
2根据课时要求着重讲解
由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特殊性和中医、西医课程并重的特点,大部分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内科学课程均存在压缩课时的现象。以河南中医学院为例: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课程设计为120个课时,而选用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共分为上下二部分,包括总论、个论共8章,收录了53个中医疾病,以平均每个疾病3个课时来计算,全部内容讲授完毕最少需要160个课时,这对于原先设计的120个课时来说属于杯水车薪。针对这一现状,绝大部分教师上课时均采用只讲授部分疾病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如瘿病、疟疾、阳痿、遗精等临床较少涉及的疾病的相关课程,一般采取放弃讲授的做法,但即使是少见的疾病,也属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执业医师考试的范畴,减少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不利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未来临床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选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应对:(1)压缩不必要的课时,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案中,一般设计有4~8个学时的病案讲解,而这种病案讲解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对此,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病案分析,一次8~12名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病案的分析,笔者选用一些临床病例,或以教师模拟病人,让学生模拟医生的形式,“病人”口述病情,佐以舌脉补充,让“医生”进行理法方药的分析,在课下进行门诊医疗活动的模拟,同时进行分组讨论和对比,对课上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这一方法一方面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临床诊疗工作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知,明白自身基础知识掌握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或者选用换位教学法,就某个疾病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课下充分准备,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听取汇报后提出问题并进行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并积极思考,加强自主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锻炼。利用这些丰富的课下活动节约的课堂教学时间,笔者对重点疾病进行深入教学,对一些临床少见疾病也强调主要知识框架,让学生对这些疾病有最基础的认识。(2)改变传统观念,合理安排课时。传统课时的安排是结合疾病特点和教材篇幅来指定的,对于癌病、血症这一类疾病一般都安排6个课时来讲授,笔者认为毫无必要。以癌病为例,传统以脑瘤、肺癌、肝癌等分类方式进行讲解,而笔者一般将肺癌的相关内容总结到咳嗽—肺阴亏耗证中进行讲解,将肝癌相关内容总结到积聚的范畴里进行讲述,这种方式既符合临床疾病诊疗发展趋势,又减少了学生的负担。
3理论临床并重中西结合
不少教师在进行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内科学的教授过程中,对于所谓的中西医结合,都进入了先讲授中医疾病,再讲授相关的西医疾病的概念和治疗这一误区。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不仅仅是治疗的结合,更应该是中西医理论的结合。以中医内科学的脾胃系统疾病———胃痛为例,笔者在讲授胃痛概念和历代沿革后,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胃痛的别名叫心口疼?为什么直到《兰室秘藏》一书才首立“胃脘痛”一门,而在之前所述的胃脘痛一般都以心痛而名?比如“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陷胸汤主之”。让学生体会到造成这一误解的原因:心脏与胃的位置过于接近,临床上许多认为自己是胃痛的病人,其实是心绞痛或者是心肌梗死发作导致,比如不典型性心绞痛,其疼痛范围可以从肚脐中一直到下嘴唇。讲述这些概念,教导学生在临床上见到一些年纪比较大、身体比较肥胖,或者是有心脏病病史的“胃痛”病人,一定要注意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方面的疾病。在讲解胃痛的西医学相关疾病时,对于萎缩性胃炎的解释,笔者会强调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特点即胃固有腺体的萎缩,导致胃酸分泌不足,这与中医胃阴不足的理论和表现十分接近,同时胃阴不足的病人在全身会有阴虚的表现消瘦、乏力、阴虚内热伴有低烧,这些表现与西医学中的恶病质有一定联系,这又符合了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属于“胃癌前期状态”这一理论。这些中医理论知识与西医理论知识的结合,才是中西医结合的正确方向,只有理论得以结合,才能正确的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改变现在中西医结合仅仅是西医为主,配合吃中药的尴尬局面。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较之内科学和中医内科学这两个成熟的学科,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加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的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药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冯晓桃,李双蕾.提高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1):120-121.
[2]孙闵,孙冰,胡申,等.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0):50-51.
每个行业都有让同行望尘莫及的引领者,黄山民间医术无疑在医术机构中扮演着这样的角色。经过多年发展,黄山民间医术已然成为业界的一面旗帜,汪新年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一切可以说是来之不易,也是顺理成章、众望所归。
汪新年和他的黄山民间医术之所以大获成功,成为众多患者和创业者的追捧对象,归根结底是其一直秉承对患者和学员负责的行业道德和教学理念,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学员保驾护航。
汪新年始终认为,只有把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学员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学到医术的精髓。这是黄山民间医术大获成功和学员学必有成的秘诀。经过多年积累和完善,黄山民间医术的“理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已日臻成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和同行无法企及的金字招牌。
汪新年不仅对学员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让他们掌握货真价实的技术,创业有保障,同时也教导他们做人处事的原则。他的学员遍及全国各地,桃李芬芳。这些学员大都已经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为传播和发展黄山民间医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黄山民间医术为更多人所熟知和受益而努力。随着黄山民间医术名声越来越大,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其巨大能量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小助理学黄山民间医术,创业开店前景光明
“学技术不难,学到真技术不容易。”山西小伙子李伟雄感慨,“黄山民间医术货真价实,想自己创事业就得学。”
李伟雄在卫校待过两年,最大的梦想就是开自己的门诊。可是毕业后,他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连在小门诊当助手“混口饭”都不容易。因此,他不断地充电,参加了不少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可是,学费花了不少,技术却没什么长进。这让他非常受挫。
李伟雄结识黄山民间医术,纯属偶然。他认识的一位患者——王玉新,患有腰盘突出、颈椎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顽疾。王玉新曾到处求医问药,遍访名医,中医西医、中药西药都尝试过,可是根本没什么效果。他也曾到李伟雄所在门诊治疗过,因此他们有过一面之缘。2012年9月的一天,李伟雄偶遇王玉新,发现对方精神状态非常好。王玉新告诉李伟雄,他的病已经完全治好了,而且不打针不吃药。王玉新娓娓道来,李伟雄从他口中得知了黄山民间医术。
2012年10月,李伟雄前往黄山民间医术门诊部一探究竟。通过明察暗访,他发现黄山民间医术不仅效果出奇,而且口碑极佳。在黄山民间医术门诊部,他更看到人满为患,操着不同口音的患者络绎不绝。
与黄山民间医术总部的汪新年老师深入交流后,李伟雄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学习。与以往培训经历不同,他发现汪新年老师对学员要求十分严格,不仅一丝不苟地教授学员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学,还手把手地指导学员深入开展临床实践。这种“理论+临床实践”的学习模式,学用结合,让学员很容易掌握技术要领。因为自己有较扎实的医学功底,李伟雄很快掌握了黄山民间医术的精髓,顺利通过临床实践检验。
2012年11月,李伟雄辞掉工作,丢掉“小助理”的帽子,开办了自己的黄山医术门诊部。仅开业两个月,通过患者口口相传,他的门诊部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傍着黄山民间医术这块行业金字招牌,加之自己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和门诊部名气越来越大,他很有信心在2013年把门诊部做成当地一枝独秀的“标杆”,服务广大患者的同时,做出一番非凡的事业。
相关链接——
休宁新年职业学校是一所专业传授运用纯中医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病的重点教学机构,是被国家指定的特色民间疗法重点办学机构,现已毕业学生2000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及港奥台,美国、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
一、黄山民间疗法特训班传授内容:
快速诊断秘法(一看一摸便知)。中医基础理论,刮痧、拔罐、中医正骨、整脊,全身关节脱位、复位法、灵龟八法、全息针灸、一孔多针、局部多针、奇穴奇针、一针疗法、穴位放血疗法、静脉刺血疗法、火针疗法、火烧疗法、经筋疗法、平衡疗法、内功推拿点穴、开骨行气等等。针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肩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急慢性腰腿痛、急慢性关节炎、骨刺、骨质增生、网球肘、足根痛、胸肋痛、腰前痛、落枕、头晕头痛、骨折后遗证、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痛经、闭经、有经不调、阳痿、等。倾囊相传,毫无保留。坚持三分理论,七分临床,手把手教学了、保证达到独立开诊应诊水平。学费短期班7480元,学期27天;长期班7780元,学期不限,精通满意为止,赠送九代单传秘方四项。
二、应广大学员要求,本校开设单项学习
㈠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急慢性腰损伤、腰椎骨刺、骨质增生等。传授内功推拿、点穴开骨、整骨、奇针奇穴、一孔多针、一针疗法、穴位及静脉刺血疗法等。详细讲解病理及治疗方法、门诊实际操作。学期7天,学费2300元,包教包会。
㈡多种类型的颈椎病、骨刺、骨质增生、落枕、胸背痛、手酸、麻、胀痛等。传授内功推拿、点穴开骨、整脊、奇针奇穴、火针疗法、一针疗法、火针疗法、火烧疗法、静脉刺血疗法等。详细讲解病理及治疗方法、门诊实际操作。学期7天,学费2300元,包教包会。
㈢肩周炎、肩部寒痛、酸痛、不能上举、不能后背等。传授内功推拿、点穴一针疗法、火针疗法、奇针奇穴、静脉刺血疗法等。详细讲解病理及治疗方法、门诊实际操作。学期4天,学费1700元,包教包会。
㈣扭伤、挫伤、骨折、新冻伤、全身关节复位、传授详细讲解其原理及各种手法、夹板固定方法、外用药使用方法。学期6天,学费2000元,包教包会。
㈤膝关节、踝关节、脚掌、脚趾、足跟、肘关节、网球肘、腕关节、手掌、手指的一切疼痛、酸麻等。传授并详细讲解期病理及治疗方法。开骨、奇针奇穴、火针疗法、一针疗法、刺血疗法等,在门诊上实际操作,学期6天,学费2100,包教包会。
㈥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各种头痛、头晕、一针治感冒、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学期6天,学费2100元,包教包会。
㈦祝由(符咒):诸骨(物卡喉)、止血符、止痛符、合和符(男女情感符)、孩儿夜啼符,镇宅符、开运符、开锁符、制歹徒符、平安符、护身符等,学期6天,学费2300,包教包会。
三、九代单传秘方:1、特殊接骨灵(入药后骨响自接)2、跌打瞬间愈(三分钟止痛,十分钟消肿)3、止血生肌散(药后立即止血止痛,不换药,三天自愈)4、治癣神方(外用,无任何风险,3~6天全愈)5、烫伤膏,I度、轻II度当天即愈,II度、III度一般3-6天即愈。以上秘方,单学每项800,全学3600。
四、功法班:黄山派自然返源回春功(功效:对阳痿、、短小、神经衰弱、前列腺炎、记忆力衰退等有显著疗效)学费1900。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1
非常感谢医院领导让我到xx市中心医院进修,我知道这是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并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这次进修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进修时我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刻牢记领导对我的嘱咐,学到了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通过四个月的进修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业务技能。总结这四个月的学习,在xx市中心医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而有序,人员职责明确,学习气氛浓厚。
通过在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的系统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心血管内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悉了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了解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中心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xx市中心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每周1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
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在科室工作时,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患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在中心医院心内科学习期间,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
4个月的进修时间是短暂的,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虽然进修生活很快结束了,但学习是无止境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在进修的日子里,学习过程里随时都伴随着许多新的体验以及收获,给我在这里的生活增加了丰富的内容。我回首这段时光,审视自身的改变。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我现在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快乐。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2
我于20XX年有幸到仰慕已久的齐鲁医院妇产科进修学习一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山东大学直属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直管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院妇产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分为妇科肿瘤、微创妇科、妇科泌尿、妇科内分泌、围产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医学七个专业,在全国妇产科学界享有盛誉。
这里的患者络绎不绝,每个角落都是加床,相当病例为危重症或疑难病例。我在短暂熟悉工作环境后就参加单独收管病人,见到了很多以前只在教科书上看到的疾病,遇到疑难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下班后翻书查阅资料巩固知识。
宫腔镜的出现是医学上的一大进步,宫腔镜检查是现代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宫腔镜手术以其低创伤比值和高效价比被誉为当代微创外科成功的典范。学习期间,在各位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努力争取实际动手操作机会,结合图书,不断地去体会和摸索。熟练掌握了宫腔镜的检查:如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宫腔粘连的诊断、iud的定位及取出、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检查及原因不明不孕的宫内因素检查。对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及o型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电切术基本掌握。对宫腔镜下子宫纵膈及宫腔粘连电切术等高难度手术了解透彻。并在此期间通读了中国宫腔镜始祖夏恩兰主编的第三版《宫腔镜学》及董建春主编的《临床妇产科内窥镜技术》,使理论与实践得已良好结合。
通过这次进修学习使自己在妇产科疾病的理论知识、诊断治疗及手术技巧上均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拓、思维的拓宽、理论的转变是我最大的收获。
医院医生进修心得体会3
一、工作内容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经圆满的画上了句号。细数这六个月来的短暂时光,我倍感珍惜。因为我知道,这次医院选派我出去进修学习,除了因为医院业务发展需要外,还包含了院部领导对我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我也把这次进修当做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半年时间的进修学习,不仅提高了我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还使我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让我终身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确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下面就我这次进修学习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西南地区临床中医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也是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我所在的心血管科是国家新药临床试验中心心血管基地、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该科主要采用中西医两法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同时,该科还开展了冠心病和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各种起搏器置入术。
半年来,在代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心血管系统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瓣膜病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CCU中对心血管科各种急危重症的治疗和抢救流程有了一定的熟悉和掌握;我还熟练掌握了心血管科疾病的问诊方法、技巧、查体要点和常规药品准确、合理应用,能够独立完成心电图机的操作,掌握了阅读心电图的要点,能够准确出具报告单;同时,我还观摩学习了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等各种介入治疗。
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折服于他们精湛的医疗技术外,还被他们科学、规范的科室管理深深打动,尤其体现在他们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方面。作为享誉西南地区的一所中医三甲教学医院,他们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所在的心血管科,分为三个医疗组,住院医师全都是主治以上职称,每个医疗组每天都有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科室主任、副主任固定每周一、四业务查房;除了常规的晨间查房外,各个医疗组还经常自己组织下午查房;在查房过程中,他们对每个病人的病情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点评,让每个参与查房的医生都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要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本科室以外的其他症状,他们就会立即邀请相关科室会诊;每周一、三、五是他们开展介入治疗的时间,周二、周四下午就会进行术前讨论;每周一下午是死亡讨论时间,周三下午是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间;周五下午是业务学习讲座时间;他们还特别重视医患沟通制度,每个病人入院后都会由经治医生亲自书写一份医患沟通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病人病情和诊断、拟定的治疗方案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对危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反复多次与病人家属沟通;介入手术治疗的病人除常规签具手术同意书外,还有一份术前谈话记录;另外,科室还专门设有医疗教学秘书,负责科室的病历质量和教学安排。
作为一所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治疗是他们的一大特点。心血管科开展的中医治疗项目一般有灸法治疗、耳穴治疗、中药浴足、中药塌渍、针刺等中医治疗项目,以前三者居多;灸法治疗是采用购置的冠心灸、强肾灸、镇痛灸等,入院后每个病人发放一个疗程(7天);耳穴治疗是他们自制的。他们的中药浴足开展得最为普遍,几乎每个病人都会使用。这是因为他们规定有严格的中药饮片使用比例(要求达到药占比的25%),所以他们除给病人开具口服中药外,还开展了中药浴足,用以提高中药饮片使用比例。
作为专治心血管疾病的科室,科室内的设备使用率高又是该科室的一大特点。心血管科共设有80张病床,但心电监护仪就配置有40余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人常规心电监护,介入治疗后的病人亦常规心电监护2—3天。科内还配备有床旁多普勒超声仪,入院病人常规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另外,科内还设有心功能检查室,对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病人常规开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动态血压检查,每天该科配备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及动态血压监测仪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心脏介入及非药物器械治疗是现代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大趋势。该科拥有一个介入导管室,配备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等多种先进设备,主要开展左右心导管检查和监护、冠脉造影术、经皮冠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心脏瓣膜球囊扩张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安置各种心脏起搏器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为该科创造了可观的医疗业务收入。
在科室的绩效考核方面,他们以个人创造的医疗业务收入为标准,采用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来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他们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医疗质量指标为主要内容,把病历书写质量、核心医疗制度落实、中医辨证论治合格率、中西药占比、四合理运用、医疗差错发生率及参加教学活动的情况等作为考核依据,制定了科室人员综合考核细则,每月由科室医疗教学秘书对科内人员(医生)进行考核,充分体现出了科室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在护理工作方面,他们采用护理分组的工作模式把护理人员分成2个工作小组,每组设护理组长1名。每个工作小组又分为治疗组、办工组、巡视组、机动组等,各小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使繁杂的护理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二、感悟
通过这半年时间来的进修学习,让我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感受到了基层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之间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时值我院创建二级乙等中医医院之际,我把自己在进修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与住院内科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以下几点愚见,望能为科室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严格执行核心医疗制度
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在科室常规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应严格落实查房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医疗制度。就我院职称结构而言,现住院内科已完全具备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能力,但由于副主任以上职称人员每天承担着门诊医疗任务,致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困难,建议每周指定一天上午为副主任医师在内科业务的查房时间,这一天上午指定查房的副主任医师不承担门诊医疗任务。
2、加大科室硬件投入
现代诊疗技术的开展,除需具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外,硬件设施的投入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进修学习期间的感受,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我院由于设备的缺乏,有些时候真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与无奈,科室急危重症比例不高也与硬件设施的缺乏有一定关系。就现在住院内科业务开展而言,建议医院检验科开展利钠肽、N末端—利钠肽原、血气分析等检验项目,为内科购置脑功能治疗仪、脑血流图检测仪等设备,同时建议开展无痛胃镜检查。另外,科室现有闲置呼吸机一台,建议派人学习使用。
3、充分彰显中医特色
自我院创建二级中医医院以来,内科就开展了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之前科室常规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有针刺、耳穴、穴位敷贴、艾灸、刮痧、耳尖放血、拔罐、灌肠等项目。由于新农合政策的限制,现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仅有针刺、穴位敷贴、艾灸三种。但不管那种中医治疗项目,都一直没有在患者心目中形成是我院“中医特色治疗”的概念,甚至如针刺等侵袭性操作部分患者还很排斥。我认为,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的做法,为大多数病人开展中药浴足治疗。其理由是首先每个人每天都要洗脚,在洗脚的时候加上点中药汤剂大家很乐意接受;其次部分排斥口服药物(特别是排斥口服中药)的病人也情愿接受这种方法的中医药治疗;再次,该治疗方法不具有侵袭性;第四,在提高治疗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药占比。另外,科室应尽快研制出自己的院内制剂,如他们的银葶清肺口服液、中风醒脑注射液使用都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