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教学特色

数学教学特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5 16:49: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教学特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学教学特色

第1篇

【关键词】数学;专业;质量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转变办学观念、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学校不仅需要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大步流星,还要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稳步前进。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工具学科和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教师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数学课明显低于教育部的大纲要求,而轻视数学的离散化、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有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既能对我校的数学课程起到引领作用,又能对专业课起到服务的功能道路。我想谈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走进生活,培养学习热情

生活是学生身临其境,影响、感触最深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际,数学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中来,将生活内容作为提高学生素养的载体和素材,帮助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和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数学课程的观念,理解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做一个综合素质高、知识能力均衡的新型劳动者。

二、“量体裁衣”,确定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认为来学校是学习一门专业技术,学习数学没什么用,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改变观念,又要在数学教学内容选取上,与专业所需相结合,针对专业特点,以“量体裁衣”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而且其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也会慢慢浓起来。

三、传授知识,注重需求和深度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多元化,不可能满足每个专业,因此,教材的深广度还不够,当专业教学中需要有些相关知识时,教材没有这些内容,教师只能自行介绍,教学效果又慢又差。作为专业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就要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主动规划对原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造、扩充、加深,拾遗补缺专业教学中需要的数学知识,让原本零碎的夹杂在专业课中学的数学知识,归顺到数学教学的体系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链,拓宽或加深相应的数学知识。当然不是为了专业上一个知识点,包罗万象式地去介绍其相关知识的全部完整内容,而是根据数学教学的实情,结合专业的需要,顺势、省时、高效的一个举措。

四、结合需求,挖掘教学内涵

中职数学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学科内容的教学中,数学课程改革就会毫无意义。因此我们考虑如何使得学生学为所用并与将来的岗位衔接、将数学教学更多得与专业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专业不同,有效的增加和删除与本专业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使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数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数学课程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课程的工具作用,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

五、依据特色,养成学习习惯

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提供服务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基本运算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专业问题。因此,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改必然趋势,通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训练为目标,联系专业,将课堂教学活动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型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专业出发,考虑到学生专业和毕业后岗位的适应能力,在课堂上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丰富评价,创建成效课堂

第2篇

【关键词】 高等数学;经管类专业;理工类专业

【基金项目】 海口经济学院教研教改项目(hjyj201203)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经济管理、军事战争等不同学科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作为高等院校基础课程之一的高等数学在其他学科和专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和认可,因此,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视.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改善高等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迫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往往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及习题的演算( 如解题技巧等),而忽视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往往能熟练地解题,却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自己所学专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不知道数学课与本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学生觉得学而不能致用.加之数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多,计算量大,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和困惑,等到了高年级做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遇到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应用数学方法时,苦于一大堆数据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只是为了考研的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说,传统的数学课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脱节,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女孩子比较多,但是数学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经济概念或现象来讲解数学概念、计算与证明,以及应用.

1.结合相关经济概念或现象讲解数学概念

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会用数学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可以先按传统做法讲述一遍定义,再结合学生专业课程中的相关经济现象解释数学概念,通过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也进一步理解专业课程.例如,结合经济学中的奢侈品、劣等品、互补品与替代品讲解函数的单调性, 结合厂商的生产要素理论中的生产函数讲解多元函数概念及其偏导数概念,结合经济学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投入、边际产出、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来讲解导数概念及其含义等.

2.结合相关经济概念或现象讲解数学计算

数学计算与证明是应用型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结合相关经济概念、经济现象讲解数学计算是培养学生数学计算与证明能力的一条良好途径.比如,结合经济学中的互补品、替代品、分析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曲线和生产曲线的变化、均衡价格,以及通过结合经济学政府税收的改变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税负的影响,要比单纯讲解函数的运算,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经济学中的规模报酬概念讲解多元函数的隐函数求导,要比单纯讲解多元函数的隐函数求导运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合相关经济概念或现象讲解数学应用

数学应用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与学生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应用题,将更受学生欢迎.如:通过讲解 “竞争厂商的降价行为是否正确?”等系列案例让学生理解导数的应用,通过讲解 “消费者剩余模型”“生产者剩余模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通过讲解“新产品的销售模型”“广告的效果模型”等让学生了解微分方程的应用.

三、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

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男孩子比较多,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上理工类专业大多数要解决的都是物理和工程上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开设数学实验课和数学建模课程.

1.开设数学实验课

数学实验课是一门既有演示性又有实践性的课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数学软件有Mathematica、Matlab、Sas、Lingo等.数学实验课程采取“案例式教学”,即“问题提出―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讨―计算机处理―小结或进一步思考”的过程,先由教师讲解典型示范,再由学生自己动手使用,教师指导,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演示与实验”来帮助理解数学中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运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完成那些繁杂的推算和复杂的运算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借助于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教学

中职学生在数学课程方面存在着基础差与兴趣淡已是普遍现象了.因此,中职数学教学遭遇到非常尴尬的境地.作为中职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数学的教学与教育方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突出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改革教学模式,让数学教学内容专业化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普高教学模式,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把专业课内容引进课堂上,让课堂教学内容专业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主动.学生看到数学的定理等来源于实际,又转过来为专业实际服务,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方程的某个章节时,就针对市场营销专业举了一个销售中的盈亏例子:一个服装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13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15%,另一件亏损1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在教学“一次函数”的章节时,就根据财会专业选择了一个存款的例子:假设银行的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是0.05%,存入3000元本金,求利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y元随所存月数x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计算存期为12个月时的本息和.通过这样的真实例子,就可以把函数知识与财会专业知识联系到一起,还可通过实践活动,组织学习参观见习一些数学应用的实际工作场景,如电子企业等,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感性认识.

二、结合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特征.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文化课,要发挥其工具性的功能,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因此,要求中职数学课教师授课时合理补充相关专业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如在烹饪专业的数学教学方面,如果说数学是理性的,烹饪是感性的话,那当这“冰”与“火”相融时,就会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出现一种“混搭”的时尚美.烹饪专业中的冷盘有“排”的技术,这不就是数学中的数列吗?于是,数学与专业合作的“坚冰”终于有了“突破口”.再如代数式的基本运算与饮食产品的成本核算可以结合起来,单个菜肴与批量生产的食品的成本核算,销售毛利率与成本毛利率的基本计算,菜肴的配置与成本核算等;在函数的应用上,如一次函数在菜肴制作、中西点制作、饭店促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次函数在餐厅营利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财会、市场营销专业中,结合数学课本内容列举有关的单利、复利、税收、利润、最小收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实例与练习题,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具体专业,挖掘与该专业知识的联系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尽量与专业课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或某些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运用得较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打开专业课本,体会数学知识在这些地方的应用.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时,就与财会专业联系起来,来感受数学的作用.现要购买一套20万元的住宅房,按年分期付款,每年的付款数相同.银行年利率为5%,利息按复利计算,要求15年付清购房款的本金与利息.问:每年应付款多少元?实际付款总额比一次付清多付了多少元?于是用数学思维简析:由于贷款20万是按年分期偿还的,因为各期付款的付期不同,因此所产生的利息也不同.在按复利计算的条件下,这恰好构成一个以1.05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于是用求和公式很容易得出答案.通过这个例子,就把等比数列知识与财会专业联系到一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四、根据专业需要,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整合

数学教师应对每个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确定哪些数学知识是专业中必需的,哪些知识只需要大致了解的.教学生需要的数学,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例如:财会专业要重点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电子电工专业要重点学习三角函数、复数知识等;数控专业重点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就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旅游业专业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利润的计算与最优化方面的规划.以理工科专业为例,数学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扮演重要的工具作用.不同专业我们的教学重点做些相应的调整.在实际操纵的过程中,还需与专业老师做好衔接工作,可以在学期初,根据专业课的需要把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做些延伸或者调整次序,避免在专业学习用到数学知识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没教到或者早教过了,但已经都忘光了.实践证明,调整过的中职数学教学,受到专业课老师的欢迎,就像有些专业课老师说:“我再也不用在专业课上为学生补数学了.”这样,也让专业课能够顺利地进行.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开展教学,让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结合”的问题.开展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的方法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大胆地的探索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乾泰.对中职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11(2).

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材;基础模块;特色;学习

新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含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模块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中所体现出的特色。新教材的使用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中职数学课程是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能够学习到相关的数学技术和能力,从而为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作为新教材的重点环节,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主要要求学生对数学基础性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突出共性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现代公民需要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对数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实现对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中职数学新教材编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强的衔接性

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等教育,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奠定了中职数学教育的基础。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内容的衔接性非常强,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作为铺垫,在后续学习时的难度会非常大,而多数中职学生均为普通高中招生的落选生,其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比较强,在进行新课程导入时,教师应该多采用初中数学知识进行铺垫,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新教材第二章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初中数学所涉及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新教材中,对基础知识的选择特别进行了精选,包括:整式的运算、数与数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以此作为学生在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这些内容也是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必备知识。从中可以发现,新教材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学科性的淡化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生成过程。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选择接受的信息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以此来获取新的知识及认知结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重新组合构建知识体系,才能实现学习的效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中,对新的数学知识的介绍时,基于数学概念的准确性,尽量采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物理意义、经济意义以及直观的集合图形等形式来导入,这就容易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例如,在数学概念的表述上,经常用到的字眼有:“形如……叫做……”“像这种表达方法叫做……”等,只有将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例如,在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中,不以概念入手,而是采用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证明(证明过程略),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而在立体几何中,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践,得到直线和平面相垂直的判定方法: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垂直。像此类的概念学习,都采用形象化、通俗化的方法进行介绍,淡化了数学的学科性特点,更注重实用性,在新教材中的应用非常多。

三、注重教材的低起点

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划为基础。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状,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降低知识的难度和起点,编写理念突出教学的实用和够用。在教材中,例题的编写要更加深入浅出,讲解要更加详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也更加方便。新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主要强调的是对同种方法的应用,“按葫芦画瓢”式的练习题防止了技巧性的解题。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直线l过点P(-1,2),并且垂直于直线2x+y-1=0,求该直线方程。而在练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习题:已知直线l过点p(2,-2),并且垂直于直线x-y-2=0,求该直线方程。

四、更加突出实用性

在中等职业学生中,往往存在一种观念,认为数学和职业教育没有多大联系,甚至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对数学的应用价值完全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会理解数学与专业学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上也不端正。例如,在一些专业的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睡觉的现象。有一次,我对上课睡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学生所表现出的状态就是数学和他自身的专业没有关系,不想学习数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又对现实和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的编写就更加体现出这一点,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教材中,教材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教材体系的设计中,对每一节教学内容都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的步骤来进行设置,最后对知识进行应用。例如,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等差数列的应用举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等,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数学处处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厌学情绪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从根本上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五、符合认知规律的板块设计

在新教材中,对知识的设计主要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新知识”“知识巩固”“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板块串联在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这与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也和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相符。与此同时,在旁白处增加“小知识”“小提示”“小资料”“名人名言”等附加板块,使教材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增加了教材的知识型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好地 得到激发。此外,在每一章之后都设置有“阅读与欣赏”栏目,对数学科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知识的应用等案例进行介绍,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内涵。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新教材力求活泼、亲近、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突出重点,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表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查找相关知识,教材在板块设计中,预留有一定的边白,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录。

六、时代性特点的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强调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度。对于中等职业数学课程而言,新教材突出了对计算机、计算器等现代先进计算工具的使用,在每一章节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与此同时,教材编写时,除了课本知识的编排之外,还相应的配套了电子课件、教案以及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这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适应。从数学的发展来看,计算机、计算器的应用,使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常用的工具,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对计算机、计算器的熟练使用,对以后自身投入到社会中能否适应环境以及是否具有发展的动力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广泛使用,使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以及应用范围方面都产生了大的变化,使数学应用的空间更加广阔,对常用计算的淡化,更加强化了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与理解。

随着数学新教材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理念不断得到实现与深入,对课程的安排与设计融入了全新的理念,在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编排上突出了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设计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学情景充分地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展、提出、研究并解决,使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感知上获取认知,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教材的编写是成功的。教学实施以教材作为实现的载体,如果只有好的教材,而没有好的教师,也是没用的,因此,应该深入教学才是数学教育的根本。在新世纪,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该为学生的教育负责,要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9(6).

[2]王联华.中职数学学校自身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1(36).

[3]沈志勇.谈中职数学教材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4]林春奇.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教育:职教,2011(12).

第5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教学应该有新的要求,美术课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是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时能思考美术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来从事艺术性活动,进而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或者能影响他人。这些也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拥有一股新的思维方法,不仅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最为重要的是感受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时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老师也要一改以往一贯的教学理念,需重新认识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方向,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的看法有着更为系统的认识。

1 定位新的课程标准,了解现今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特点

从孔新苗博士的《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一课学习中,要求新的课程设置标准应该把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为出发点,首先让学生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的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这些事教学过程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理解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有他的艺术性同时,必定还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上古之时,人们便注意到了美好形象。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制造中,便有可能创造出好艺术品。马克思认为:我们的世界认识世界有不同的方式,以艺术审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是我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当学生懂得用眼睛去发现美和鉴赏没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意义都或有所不同。

2 认识美术教育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导钱初熹教授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学校美术教育》的讲座中要求鉴赏课应该围绕美术教育目的和功能展开,要求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感觉力进行训练和培养。不应该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鉴赏作品。也不是每个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从事艺术家活动,也这些都是最直接的目的,没有完全领悟出美术课的意义所在。

社会发展要求新时代的美术老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美术教育在近年又再重提社会功能,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给学生一个素养教育转变成一个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现代美术鉴赏课的意义所在。这种素养从原来的个人走向了现在的社会,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可以在今后的工作、社会实践中发现事物各种联系,提出新的问题和看法,把不可能化的事情化为可能(如:盲人摄影、聋人打鼓)。因此,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仅要介绍过去的经典、思想和知识,还要为学生未知的未来做好思维方面的准备,并在待人、接物方面起到典范作用。要做好从独奏者到伴奏者的转变。

跨领域的艺术人才将走在时代的前列,加拿大的舒美尼镇,以前是一个很不受欢迎的伐木重镇,艺术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急中生智一改以前的的形象,利用手中的画笔,把历史搬上镇上的建筑,这一改变吸引了世界各地旅游者来参观,变成了著名的旅游城市。在英国,艺术品也走上街头,一项“艺术无处不在”活动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我们发现欧洲的一些艺术家与一位的艺术创作者相比有很大的转变。他们植根社会生活,创作他们的艺术作品,身份也可以改变是做苦力工人,比如他们在做社区改造活动,他们可以转变做木工、瓦工、漆工等等一系列的活。这一系列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欧洲的艺术家没有把艺术与生活相隔离,而是把它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了。这里身份的转变更能让我们感到艺术家有着淳朴而时尚、平凡而伟大。

艺术源于生活,再回到生活中去。这是归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加入我们艺术家的别致的思维想象力。这就是我们艺术活动一种改变和创新的力量。

3 注重视觉信息,让学生感受与以往不同的课堂效果

第6篇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一、精心预设,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结构良好、只有单一答案的学习任务,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必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已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a+b)h÷2。

又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设计“统计某路口1分钟通过的车辆的情况”,由于是播放录像,速度比较快,各种车辆目不暇接地从学生眼前通过,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这正是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到要寻求合作,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学生分工有的统计摩托车、有的统计小轿车,而写字太慢的学生就画“正”字来表示车辆通过数等等。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

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的学习内容,答案多样性、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的特点,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策略

学生主体性的实现,需要其自身的主体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主体意识的最终形成又是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为制约条件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凭自身的学习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借助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可以产生交互影响,使他们从感性上形象地体会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及其意义,以达到主体地位的感性实现“合作”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越多,越积极,主体地位的感性体验越强烈,主体意识就越强,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全程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合作设计——小组活动——反馈评比——归纳点讲。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教学阶段,教师都要巧妙设计,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

差异参与: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才能保证组与组之间同质平衡性和组内成员之间异质的互补性,充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特点。为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供保障。

三、营造民主平等氛围的策略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问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

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师生互爱: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达不到师生互爱,有些学生就可能出现不喜欢老师所教学科,也就不可能促进组内全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为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个别同学或几个同学就可能不按老师要求去办,这样组内其它成员或组长必然出面干涉,由此就可能激发组内成员之间的矛盾,影响合作学习。

生生互爱: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异质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

“智者多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相互尊重,人人都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就会达到人人都想说,敢说;人人都想做,敢做。达到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了,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学习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

教学民主:教学民主,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观点开放”和“教学对话”两种。

“观点开放”即除了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之外,对许多争论性的、假说性的、未有定论的、尚有分歧的各种观点,应持开放性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民主,而且是一种科学态度,它能让儿童从小适应各种不同观点及争论环境,激发他们追求真知的欲望,达到“百家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教学对话”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的生动活泼的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活动。主要采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提问,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以此作为人共同对话的理由和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在“同一等级上”,在事先未确定的道路上开展语言交流活动。

第7篇

一、教材特色

苏科版数学教材共有6册,供义务教育七~九年级的学生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结构如下:

苏科版数学教材区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方面:

1.以“生活·数学”和“活动·思考”为主线

本套教材遵循《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和“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力求有效地实现《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教材既注重创设情境,增加教学过程的活动性、连贯性、逻辑性,又注重在情境中展示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也力求“生活化”与“数学化”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往往隐含了基本数学思想、体现数学的价值,结论是重要的,但结论的获得离不开过程。因而,对于那些较好地体现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内容,教材适度地展开了过程。

教材在“阅读”栏目中,除了介绍一些数学史料和知识性的内容外,注重对渗透在“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加以简要的介绍。

3.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

(1) 教材对《标准》中“空间与图形”和“数与代数”内容的整合: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整合以下几部分:“走进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一)、中心对称图形(二)”,“图形的全等”,“图形的相似”,“图形与证明(一)、图形与证明(二)”。

本套教材中的“从面积到乘法公式”、“勾股定理与平方根”、“数量和位置的变化”三章,把“数与代数”与“空间与图形”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在其他有关章节中,也注重了“数与形”的整合。

(2)在教材的各章节内容中,注重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政治、语文、英语、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以及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3)注重相关内容的总体设计,体现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

4.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各章节的内容,较多地采用了“学生‘做’——在‘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通过‘做’获得感受的基础上,揭示具体‘事例’的数学本质,然后再明晰有关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中,教材设置了对从特殊四边形到一般四边形、从四边形到五边形、六边形……的观察、尝试、填表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

另外,在每章的章头图中,除了简明的“导读”外,还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基础,提出一些与本章有关的问题(活动)供学生“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做”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图形的相似”的章头活动中,通过把熊猫图案、多边形放大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悟到:将图形(图案)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图案)与原图形(图案)的形状相同。

在度量两个多边形对应的边和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这两个多边形的一些性质。

本套教材除在课文中的“做一做”、“练一练”等栏目外,还设置了“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做”数学栏目,并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验教材等,为学生能真正地参与数学活动提供可能。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做”数学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它是为了落实《标准》中的“综合与实践运用”的教学目标,体现数学的“好玩、有用、易学”等特征,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对生活是大有帮助的,并且数学是很容易学的,从而使学生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5.注重引导教师理解《标准》的理念,并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广大教师能否真正理解《标准》的理念,并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是课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引导教师更好地理解《标准》的理念,教材编写时进行了一些探索。

(1)关注“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论述,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贯穿全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感受知识的价值,获得“情感态度”方面的体验。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字母表示数”一节中,从天气预报图标等情境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感受“在数学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

(2)引导教师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并注重协调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以利于学生对证明的全面理解。

(3)关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了相关的数学文化及人文素材,引导教师重视数学文化及人文素材的教育价值。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章头图中的欧几里得的《原本》;七年级上册中的苏轼赞美庐山的诗句;九年级上册的巴金海上日出的描绘;八年级下册中的黄金分割及八年级上册中的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章头图等,为教材增添了人文色彩。

(4)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避免把数学知识的应用变为单纯的题型操作,而忽视解决问题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错误倾向。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进行了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而不按“题型分类”的编写尝试。

(5)关注过程性目标及其评价

为了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材设置了以“数学活动评价表”来引导教师克服评价中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倾向。

(6)关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要关注先进的信息技术,也用重视简易的设备器材,因为后者更易于大面积地被采纳。本教材中较多地利用了折、剪、拼、搭以及利用方格纸或网格线(以下简称“网格”)等简单易行的手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对如何引导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中更好地理解《标准》的理念,进行了一些探索,力求使本套教材成为《标准(实验稿)》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二、 教材使用范围和人数

苏科版数学教材自2004年9月进入江苏、安徽、陕西、广东和广西等省市的实验区,目前使用该教材的学生人数稳定在200万左右。下表是历年来苏科版数学教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人数统计:

三、 教材培训和资源建设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教材编写组、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组织开展了省级和地市级160多场次培训活动,100余名学科专家先后参与授课,接受培训的教师约有5.2万人次。此外,还承担了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的部分任务。具体培训情况如下表:

为了进一步提高苏科版数学教材的适宜性,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1.开展多形式的教材培训活动

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材设计意图,并将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只有围绕真实的课堂开展研究和教材培训,才能使教师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新课程的理念,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得到转变。为此,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材编写组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各地教研部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材培训(如会课、集体备课、专题研训等),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反思,促进教师的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2.建立实验基地学校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发挥核心学校与骨干教师在地区乃至全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组建了首批32所“苏科版数学教材实验基地学校”。基地学校定期与教材编写组就教材实验的有关情况开展交流活动,同时,基地学校在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和省、市教研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材实验,带动各教材实验区开展教学研究和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3.多途径开发教学资源

(1)编制培训资源包

从2004年苏科版数学教材进入实验区使用以来,我们系统地录制了一批教材培训光盘和教材培训资料,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制成苏科版数学教材培训资源包,免费配发给实验区广大教师使用。

(2)录制“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

2008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组织下,录制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116课时,并借助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网站和“凤凰数学网”(教材的专业网站),将其推广到江苏省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有效地提升了全省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了苏南、苏北,城市、乡村中学的均衡发展。

(3)编写教学指导用书

教材编写组研发了一系列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用书,如《教师教学用书(含光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研究》、《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与开发》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这些产品有的在操作层面上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阐释教材的编写意图,还有的为教材的使用营造学术型、研究型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创办《中学数学月刊(初中)》期刊

为了配合苏科版数学教材在实验区的使用,2009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与苏州大学合作,创办了《中学数学月刊(初中)》期刊,期刊的创办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教材研究成果交流的平台。

(5)建立教材支持网站

教材编写组于2005年建立了“凤凰数学网”()。网站的建立为一线教师、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大信息量的数学教与学的资源平台。同时,在“凤凰数学网”上传有大量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等,供广大一线教师免费下载使用。另外,网站还提供了一批学科专家的讲座视频和优秀课视频,供教师们学习提高。网站自2005年建成以来,规模及影响逐步扩大,现已拥有注册用户8万余人,总访问量达720万次。

苏科版数学教材的使用已近10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教材编写组依靠江苏的省、市、县区教研系统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支持,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教材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教材所体现的标准理念和特色也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

随着2008年以来艺术高考河南省考试政策的新变革,全国重点艺术院校越来越重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于是考题花样翻新,使很多“优秀学生”都应接不暇、束手无策,出现能在省统考里拿到全省前100名的高分学生却拿不到重点美院的专业合格证的现象。有的考上大学却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出现退学重考或毕业后改行的现象。

通过我们多年来经验的积累和观察,特别是2012年9月对11级(高二)年级下发了第一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中招成绩、兴趣爱好、入学前是否进行过专业学习、理想就业专业和目标大学。通过分析发现几乎学生中招成绩都在500分以下,且大部分在350-450分之间,有的只有200多分,而且几乎都没有专业基础。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在三年的时间里把他们培养成艺术院校所需要的合格生源难度可想而知。在专业爱好方面,大多数同学没有兴趣,有的喜爱上网、打游戏、听音乐;只有极个别学生在小学、初中参加过暑期美术班学习;对以后的就业专业几乎一无所知,很多都没有填写,目标大学也大多填的是不着边际的美院、重点大学和自己熟知的几个省内院校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影响学生升入优秀艺术院校及选择合适专业的表面因素归结起来有:(1)学生文化课素质普遍较差、没有任何专业基础;(2)没有进行专业方向的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理想就业目标;(3)自己没兴趣爱好、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动力;(4)缺乏自我约束力。

艺术与设计随着时代的科学技术、经济形态、文化观念、政治形态而变化。今天的艺术与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独立的批判思考能力、对综合信息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更要具备创造精神、创新意识。这一切都导致高校的招生政策、考试方法在不断发生改变,而专业教学方向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课堂教学还按部就班地只瞄准素描人物写生、素描静物写生等传统课程,有的老师甚至为了应试反复让学生临摹一两幅画作,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完全背离了创新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走进了死胡同。

二、探索美术专业教学方向革新及教学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树立正确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以高二(3)班为实验对象,在2012年9月开学伊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对他们的高校专业方向及专业现状与发展做了详细解释说明。教师又利用课余与学生交流,把各个艺术高校的情况跟学生做了更深入具体的介绍,让学生对各专业方向有较为清晰的认识。随后又下发了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对未来专业方向的兴趣、目标及理想。这次同学们结合自身特点、能力,选择并确定1至3个目标,并针对目标专业和自己学业层次确定理想目标学校,针对目标专业、目标学校展开教学和学生关注自学。学生带着理想目标去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惊喜地发现,由于学生明晰了自己的专业目标,会从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关注自己选择的专业和理想院校的情况,提高了这方面信息查询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很强的学习动力,实验班级学生出现了互相聊专业、比学习的新局面,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过去老师整体灌输式的教为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分别解决。

2.因材施教,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因材施教地进行分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文化课情况、专业学习情况和学生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分成美院绘画组、美院设计组、重点大学组、普通大学组、高职组等学习组别。经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后实验班学生产生了很积极的反应,因为过去大家画的东西和要求都是一样的,老师教学又要照顾大多数,使优秀学生有时感觉吃不饱,后进生感觉差距太大,跟不上,慢慢地学习就更加没有兴趣。通过分组教学,不同的学生都能集中精力、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不必要的科目的学习时间,节省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实验,各层次学生专业课成绩都明显提高。

3.通过兴趣培养、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美育素质教育

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如何长时间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至关重要。

我们在实验班级探索进行了全面的课内外的兴趣培养教学。如:(1)定期带领学生外出进行风景写生,让学生走出校园增加学习的新鲜感;(2)带领学生观看画展,让学生开阔视野;(3)布置调研题目或带领学生在城市里考察美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情况,参观广告、装饰公司、调查大型商场及各类商业广告媒体等,让学生置身于实地实景感受了解美术的行业及就业情况;(4)鼓励学生组建、加入学校各种艺术社团和课外学习小组;(5)不定期地举办学生绘画、书法展览、摄影沙龙、文化衫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和兴趣培养。

4.注重创新意识培养,改革专业教学方向

美术专业教学应该在基础课外补充开设设计创意课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意设计能力。活跃思维,在基础课素描、色彩、速写课中加入设计、构成元素及创作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创意、创作思维与形式,并把素描、色彩、速写当做表现方法,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掌握,这也是相当一部分艺术高校的招生考察方法。我们在实验班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了命题创意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课,并利用讲座的形式教授了《设计装饰画命题创作》和《图形创意》基本知识。通过创意设计课程的开设,学生的创作思路开阔了,基本掌握了联想、同构等创意方法和不拘一格的构图形式。反馈到基础课,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运用素描黑白灰影调来塑造造型的生动和色彩的调性、虚实空间的处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打破了过去长时间对这些问题生涩僵硬的一知半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