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5 16:49: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物理启蒙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 利用引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
在苏科版初二物理中,不少教师忽略了引言,直接进入声现象的教学,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时机。引言中的实验不同于后面,对于理论解释的要求很低,课堂上可以不给出最后的结论,只要求学生有非常仔细的观察能力,能够根据现象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并用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力争把每一个实验都展现在学生面前,用一些新颖、简单、方便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激发兴趣。
学生在引言中快乐地进入了物理的殿堂,接下来就要求教师设计好每一堂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奋、惊奇、疑惑中进入每一块知识领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电阻”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抓住实验,动手动脑,培养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知识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多数初中学生,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事实上,物理教师都知道,每当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每一位同学都在伸长脖子全神惯注,后面的同学甚至还会站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从而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四、 激励诱导,享受成功,维持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在心理上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和持续时间比较有限,造成他们在学习上常常表现出急躁、耐性差、情绪易波动。学习顺心时,兴趣足,成绩上升,而学习上遇到比较难于理解的问题时,只求一知半解,失去信心,成绩下降。物理启蒙教学的成败与学生学习兴趣密切相关,而兴趣又与成绩紧密联系。往往第一次成绩不好,就会感到物理难学,导致兴趣下降。因此,教师在启蒙教学的第一节课时,就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86-01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重在理解,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在初中物理启蒙教育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一、应建立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从事一件感兴趣的活动时,身心都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和发展,同时就会产生愉快、满意,富有生机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核心因素。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时去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探索发现的规律。只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
1、加强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当前,有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课的发展,其实初中学生普遍对实验课都很感兴趣。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也是学好物理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感知、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对学习物理知识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在实验教学课上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来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和总结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向往。在实践中,兴趣对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兴趣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广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发挥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也不能脱离事物而随意的推理,要从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现象中去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只有弄清了现象与规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所学的物理规律。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还可以对开拓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1、要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学习物理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前做好预习,它对学习物理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能力较弱的一项中,教师就要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有步骤的在阅读和思考这两方面加以提高,阅读时要熟悉教材,了解内容,对内容产生疑问,边读边思考,思考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
2、加强有效的练习。学生在思考时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归纳所学的知识可以养成动脑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师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练习题时,还要做好科学思维方法的示范教程,体现出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练习,是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
3、提高学生课后总结的习惯。初中学生对于课后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单薄,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来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有效规律,总结各章结的知识要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提高总结课堂知识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认识。
三、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
学好物理是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发展和从事工业化生产,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物理教材就是学生手中最有效的武器。
(1)现代物理教材安排得科学严谨,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编排形式及内容的安排很贴切于学生实际的要求,课题的引入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较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物理学是从实践和实验中发展起来的,教材中用实验得出结论正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很简单便于操作的也是便于观察的。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教材中每讲到一个概念和规律都会注重把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起来,这个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教师易传授,学生也易懂。
(3)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教材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应用于物理知识。
四、物理思想教学的方法
物理思想教学是物理学的灵魂所在。
能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好,仅靠扎实的物理知识,过硬的分析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丰富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理想化的科学假想推理思想的理论等,都是有利于对今后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跨进物理大门的第一步,教师也应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便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厚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2008(9)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 思考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重在理解,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在初中物理启蒙教育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一、应建立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在从事一件感兴趣的活动时,身心都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和发展,同时就会产生愉快、满意,富有生机的情绪,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还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核心因素。而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时去检验所学的知识和探索发现的规律。只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
(一)加强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手段。
当前,有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课的发展,其实初中学生普遍对实验课都很感兴趣。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也是学好物理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感知、思考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对学习物理知识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在实验教学课上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像,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来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归纳和总结。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有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等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向往。在实践中,兴趣对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兴趣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给学生广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发挥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通过演示“冷水使热水沸腾”、“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一些小实验,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从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有趣的事例和有趣的实验来为学生设计问题,促使学生产生一个认知的驱动力,从而活跃思维,增加积极性。同时,这种发散思维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乐趣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也不能脱离事物而随意的推理,要从具体事物所体现出的现象中去探寻其背后的规律,只有弄清了现象与规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正确理解所学的物理规律。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还可以对开拓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物理学科中的启蒙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观察得出的结论,在进行物理学习中要从实验出发,在第一个实验开始就要把学生的观察引向正确的联想当中,在提高观察的正确性,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实验操作,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步骤怎样进行等,最后得出什幺样结论,这样会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一)要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
学习物理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前做好预习,它对学习物理非常重要。学生在阅读能力较弱的一项中,教师就要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有步骤的在阅读和思考这两方面加以提高,阅读时要熟悉教材,了解内容,对内容产生疑问,边读边思考,思考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
(二)加强有效的练习。
学生在思考时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归纳所学的知识可以养成动脑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师加强学生练习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练习题时,还要做好科学思维方法的示范教程,体现出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练习,是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 转贴于 (三)提高学生课后总结的习惯。
初中学生对于课后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单薄,主要还是依靠教师来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有效规律,总结各章结的知识要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提高总结课堂知识的能力,增强理解和认识。
三、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
学好物理是对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发展和从事工业化生产,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物理教材就是学生手中最有效的武器。
(一)现代物理教材安排得科学严谨,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编排形式及内容的安排很贴切于学生实际的要求,课题的引入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较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现代教材中还包含了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只要教师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本,学生就会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刻,从而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同时,物理学是从实践和实验中发展起来的,教材中用实验得出结论正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很简单便于操作的也是便于观察的。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教材中每讲到一个概念和规律都会注重把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起来,这个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教师易传授,学生也易懂。
(三)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教材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应用于物理知识。
四、物理思想教学的方法
物理思想教学是物理学的灵魂所在。
能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解决好,仅靠扎实的物理知识,过硬的分析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丰富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理想化的科学假想推理思想的理论等,都是有利于对今后学好物理的关键所在。
结论:总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跨进物理大门的第一步,教师也应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便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教育 意识培养 启蒙 阶梯 途径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对权威、传统进行挑战,突破条条框框,思维定势的局限,形成自己独特、新颖、富有创新的见解。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着物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密切与实际相关联,来源于生活,解释生活现象,高于生活,是一门综合学科。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感觉到要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的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之外,更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一、新课,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启蒙
新课的导入更是激活创新意识的最佳良机。导入的创设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达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是物理的起始阶段,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他们爱不爱学物理,想不想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传统的教育按照教学大纲传授教育之余,进行创新。因为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创新。在讲序言的时候,应用“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力、热、声、光、电、磁的部分知识用实验来展现,用多媒体来激活:有苹果落地,有奥运会上惊心动魄的场面,助跑、跳高、铅球的飞出,观众们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动作,他们的表情,等等,有生活中的豆腐切刀,冷、热水的交替,有回声测距的奥妙,有池水变浅加强安全教育的场面,有电的时代的展望……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有了探究的兴趣,以及浓厚的求知欲和兴奋感。正是这兴趣与好奇心,促进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们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强烈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
二、复习课,是激活创新意识的阶梯
九年级是中考前的冲刺阶段,九年级的复习方法也就成为重中之重。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以专题复习,或以章节复习,中间贯穿一些典型例题。笔者在教学中,实施每一章,或每一个专题中以知识网络复习,并时时刻刻穿插一些中考试题,横向以2010年外地典型中考试题为切入点,纵向以近5年河北省中考试题为突破口,研究题型,以及中考的命题趋向。措施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层次性、渐进性的提问,适应学生水平的教学起点,小步前进。让他们在每跨出新的一步之前,都有充分的准备,使他们能够调整学习步骤而避免过多的疑惑和挫折,以便能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果学习太容易,他们会感到厌烦,如果太难,他们会产生挫折感。最能激发学生动机的是,让他们做出一定努力并达到较高的成功水平。本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提问、举例、讲评问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还要注意多样性,就题拓展发挥,倡导“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问,培养学生的全面性;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多题归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收敛性”的训练。
三、实验课,是激活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小实验、习题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四、讨论课,是激活创新意识的升华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时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创造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是创新意识的延续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
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能独立判断、能接纳新经验、持怀疑态度,不太关心细节和实际而具体的事物,对于理论观念及符号转换很感兴趣。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
关键词 导入 激发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如何上一堂成功的物理课,提出课题、导入新课是首先要考虑好的。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如:“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配合故事、物理历史趣闻导入法
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如:讲“简单磁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讲“阿基米德原理”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也是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三、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如:“二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
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很自然引出本节课题――力的合成。
四、由提出疑问导入新课
例如:讲“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只铁钉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反而不会沉下去呢?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学习的效果无疑是好的。
五、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
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例如:讲“压强”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闯关东》片段,人在雪地上艰难行走。穿上滑雪板的运动员却轻松自如,为什么?从而提出本课要讨论的问题──压强。又如讲“惯性”的时候,让学生欣赏一段NBA篮球赛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现象来导入新课,不但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况,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物理知识”的习惯。
六、由小实验导入新课
初中物理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很多小实验。教师讲课时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技能。
例如:讲“液体的压强”时,用塑料袋直接接在水龙头上,然后用细线扎紧,开启水龙头,塑料袋很快就会破裂,水从裂缝处喷出来,让学生分析塑料袋破裂是什么作用的结果,从而导出液体压强这一概念。
七、由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做适当的演示实验也可以导入新课。
例如:讲“大气压”时,一开始做以下实验。拿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不要太粗),插到盛有着色水的杯里。从玻璃管的上端吸气,则可看到着色水被吸了上来,这时用手指堵住上端管口,将管提出杯外,尽管下口是开着的,可是水并不流出。如果将堵住上端管口的手指放开,水就从管中流了出来。实验同时,可以把演示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分作几个有关小问题提出,学生们边看演示,边思考问题,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启蒙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课,它既是物理和化学的前奏,也是生物和地理的开端,其中还渗透了环境保护、法律社会的内容,特别是设计了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探究性实验。笔者从事多年中学物理教学和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现承担小学科学教学和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深知做好小学科学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
小学科学是常识性课程,是其他学科的启蒙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喜欢用魔术、动画等创新性思维来思考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设法把一些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点燃学生探究的火花。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中,教师要能制造出真空,并且让真空罩内的铃声由大到小最后到无,通过做这个实验,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真空,并且会联想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那么太空、月球上宇航员之间怎么对话呢?教师再让学生观察真空罩内铃声虽然有变化,但闪烁的灯光却始终没有变化,从而想到真空能传播光和电磁波,在做这实验时,教师不要讲太多的物理知识或深奥的科学道理,而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这些现象自然会激发学生探究的心理,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小学生好动,不让学生动的教师是不会受到欢迎的,科学教师有这个条件,就要创造动手实验的条件,让学生在科学课上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在动手实验中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实验,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实验,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实验中一组学生发现,铁钉下沉,认为铁会下沉,一个学生的铁盒却浮起来,认为空心会上浮,一个学生的一枚铁针却又浮起来了;另一组学生的洋芋片在水中下沉,放了一些食盐后,逐渐上浮,再放一些食盐,最后漂起来了;还有一组的学生在水中煮饺子,生饺子沉下去,熟饺子漂起来了,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有些学生还试图用课外学的一些知识解释,还有的想总结出一些规律,学生都想让老师给出答案,我说这节课是让你们玩的,许多知识和规律要到你们上初中、高中、大学才能理解,不需要学生背记、理解和作业,但让学生玩出了乐趣,学生在以后初中学习浮沉条件时会用到,高中的张力分析中会遇到。
三、通过规范探究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要在实验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让学生形成探究的习惯,具备探究的能力很重要,不论国家级实验项目,还是小学生的科学实验都具有相同的探究过程。每个实验都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等,特别是实验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更是普遍的方法,小学科学实验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个实验都会渗透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中,先让电流大小和其他因素不变,只通过改变线圈的圈数来改变磁性强弱,然后再让线圈圈数和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电流大小来改变磁性强弱,通过规范的探究实验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方法,遇到问题就会有科学的解决办法。
四、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的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无疑使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学校一位70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80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区域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继而转化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90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他成绩都在70一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育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是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师设施应有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的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一、链接实际生活认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物理初学者来说,这种兴趣首先要建立在实际生活认知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易于被学生接受,才能够在波澜不惊、知行统一之中把物理教学引向善教乐学的境地。例如,在讲解“热传递”这个内容时,笔者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热水瓶外层玻璃损坏之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由于问题涉及日常生活用品,学生有深刻体验,这些问题立刻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有的人曾经出于好奇敲掉了玻璃尖子,爸妈就说浪费了一只热水瓶;有的人对新买热水瓶不保温现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今天终于能找到答案而兴奋……再如,在教学“滑轮”这个内容时,可把学生带到建筑工地,看看建筑工人使用什么吊装楼板的,学生观察后思考:吊装器械上有什么装置?起到什么作用?生产实践中还有哪些机械设备使用了这个装置?由于学生亲眼目睹了滑轮的使用过程,所以,大都能积极开动脑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谓俯首皆是、不胜枚举。如果执教者善用此道,既可充分发挥其“敲门砖”“粘合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二、加强实验教学,有效深化学生的物理情感
物理学家帕格尔斯说过:“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初中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或小制作实验,学会都能看得真真切切,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激发兴趣,深化学习情感。如在教学“磁场”内容时,可首先出示条形和U形磁铁,然后分别通过同名磁极与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不同分布以及“隔玻璃板吸铁屑现象”等演示实验,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磁场的认识。再如,在教学“浮力”时,让学生把自备橡皮泥做成任意形状投放水中,它们竟能漂浮在水面上。由于实验结果超出了常规性思维,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寻求科学性解释。学生就会学得主动、积极,在他们寻求到科学答案的时候就会产生愉悦情感。
三、开展多元开放教学,有效拓展学生的物理情感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思想窄化,教学手段落后,势必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感。所以,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其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实用性的特点,实施多元、开放式教学。首先是教学手段的多元性,既可运用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既可引入文学因素,又可渗透历史文化。例如:讲析“光的色散”和“参照物及相对运动”时,即可引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坐地日行八百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等佳句导入新课,以充分展示物理学美的特征。再如,在教学“压强”这个内容时,可讲述过草地的历史故事:遇到一般性沼泽地,有经验的战士总是爬着或滚身行进,而不是直立行走。由此揭示“在物体质量不变情况下,压强大小与接触面大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家庭安全用电”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家庭用电不当所产生的悲剧以及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以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用意识和实验创新能力。
四、实施激励评价机制,有效凝练学生的物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