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科研经费管理细则

科研经费管理细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5 16:49: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研经费管理细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科研经费管理细则

第1篇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管理 对策

随着“科技兴医、科技兴院“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科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增强,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拨款及医院投入科研的资金逐年加大。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对科研经费管理未作明确规定,造成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科研经费核算口径不尽相同,影响了相关会计指标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强化经费管理,寻求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最佳办法,对提高医院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结合医院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科研经费管理及使用现状

1.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开支随意性大

科研经费只是笼统的用于科研支出,并未有明确的文件统一规定支出科目,支出标准。医院为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到帐后,不提管理费,直接为课题负责人建立个人专户。经费核算中缺少详细、准确和完整的成本核算,没有将科研所用房屋、仪器设备、水、电、固定资产、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计入科研成本,这样使科研人员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经费的使用权在于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存在着邀请专家补贴支出过多、图书购置用途不明、餐饮住宿礼品费用过高、甚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纳入经费列支,失去了科研经费支出的严谨性,不能更好的发挥科研经费应有的作用。

2.科研经费购置的材料缺乏统一管理

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试剂等材料往往是未经入库,已投入使用,直至报销时,财务部门指出按规定不入库不能报销时,课题负责人才办理假入库、出库手续,违反了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3.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管理

医院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所在科室、设备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实际使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都管都不管状态;由于单位财务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也不清楚,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像管理事业经费资产那么严格,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设备及图书资料上不能做到资源共享,从而造成科研设备资料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在课题结束,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

4.课题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政府部门及医院投入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医院为使各项科研课题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每年设立不低于60万的科研基金。但大部分课题 负责人报课题仅为了应付科研任务、职称晋升等,缺乏高标准、高层次的科研课题,更有些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积极性很高,一但项目及经费批准下来,就一拖再拖,在未结题的情况下又申报其他课题,不能用高度负责的态度来按时完成课题,致使科研经费沉淀,利用效率不高。

5.财务部门参与管理力度不够

对于医院出台的科研管理制度,财务部门通常是事先未介入。科研报销单据通常是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签字,报

分管院长签字,再报院长签字后拿财务科报销。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以致对于一些不符合财务规定之处难以及时改正。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完善制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

按照国家科技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规定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二、科学安排、合理使用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这3项基本准则联合医院财务部门直接参与科研经费筹集、使用和监督。结合医院科研经费现状完善制定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制度严谨、激励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管理目的,经费分类,统一经费使用原则、经费支出范围,经费结余处理及报销程序、激励措施等。明确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心中有数,有章可循,使管理部门对科研管理做到“投而有效,放而有度,行而有序,管而有法”。

2.明确科研经费投入、核算、支出科目、劳务费标准、结余等细则

1)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应明确规定,医院按照当年业务收入一定比例计提科研基金。用于批准立项的科研配套资金,减轻科研经费拨款不足的压力,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建立科研专用IC卡

针对医院科研项目较多,经费进出频繁的现状,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分类建立科研专用IC卡,代替科研专用经费登记本,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当科研经费拨入医院,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核对后,及时按项目类别以项目名称及项目负责人建立科研专用IC卡,进行明细核算,实时反映每项科研经费的收支结余情况,增加透明度,使原始记录更完整、准确,监督科技人员节约支出,最大限度的专款专用。

3)规范支出科目

根据有关科研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文件统一规定11个支出科目,即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可纠正在项目经费中超范围、超标准,以及没具体支出内容的其他费用,使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有明确的审核细则和标准,易于掌握和操作。

4)统一劳务费及专家咨询费发放范围和标准

劳务费与专家咨询费只发放给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在校研究生或临时聘用人员,这些人员都要有详细的姓名、工作单位、职称等,便于审核,使项目经费更加合理有效。专家咨询费只支付给研究开发中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不得支付给项目研究及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以会议鉴定形式为例,每次会议原则上主任委员500-800元/项,委员300-500元/项。另外科研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专业多项课题同时开会鉴定,鉴定费可按次适量提高,但应最大限度的低于各项鉴定费最低标准之和。这样既具体发放标准,易于审核、防止自定标准、互相攀比和逐年增加状况,又最大限度的节约了科研成本。

5)对科研经费实行全成本核算

医院财务人员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费用及医院投入的水、电、气、房、固定资产等都应作为科研所需的费用计入成本。

6)规范科研结余经费

项目结题后对科研经费原则上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如对按结余的一定比例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或结转入课题负责人下一个新申请的科研项目。结余资金可跨年度使用但要有时间限制,若限制时间内无申报科研项目,医院将收回结余经费转入医院科研基金,以规范结余经费管理。

3.加强科研资产的管理对策

科研经费是专项资金,国家是科研专用经费的所有者,单位代表国家行使权利,所以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应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因此科研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入库制度,同时也要严格科研业务使用的材料采购与验收手续,并采取资源共享,课题之间相互有偿使用,课题结题后,由科研部门及时清查资产,办理变更,保证科研经费的计划性,减少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

4.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

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科研经费使用动态情况,对科研经费进行全程管理、细化管理,做好跟踪服务。严格各项审批程序和经费管理制度并协助审计部门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科研管理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审核功能,要从经费的申请、转入、使用到绩效评估各环节进行监督科研经费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审查所开支款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抵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5.采取奖罚结合措施,促使科研经费管理良性运转

医院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相对倾斜,明确责、权、利关系,完善奖罚措施。如利用医院按一定比例提取的科研基金设立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奖、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项奖、鉴定课题获国际领先水平奖、成果推广效益显著奖、成果保质保量提前完成节约成本奖等等,特别对科技成果贡献显著的科技人员、学科带头人给予重奖,同时对不按规定弄虚作假使用经费的及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完成承担课题,多次督查无效的,不准许申报新的项目并冻结科研经费。通过奖罚结合措施,激发医院科研人员积极性,使科研人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参考文献:

第2篇

(三)不规范: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管理缺乏规范化建设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并集中表现为:1)超标准。科研经费具有特殊性,属于专项经费。但在科研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科研经费支出的界定尚不明确,钻政策漏洞、利用管理疏忽,超标准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2)混收混支。由于管理不规范、不严格,一些科研项目人员将其他科研项目票据在本项目之中列支;一些项目负责人利用管理漏洞,将不能列支的票据在项目之中列支,这就造成了收支混乱的情况;3)管理不全面。高校缺乏对科研经费资产管理,对于可严重的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等项目,未能及时登记入库,以更改发票名等方法,避开资产登记入库;4)结题不结账。科研项目结题但未发生资金的转出,出现长期挂账的情况。而挂账经费往往用于其他之外支出,这就造成管理不到位,难以及时进行经费决算。

二、高校科研财务管理规范化构建策略“科研“是创新发展的驱动,是国家战略性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校科研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构建,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率,规避腐败等行为的重要基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高校科研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构建,在于以“责任”扎牢科研财务管理的藩篱;以“创建平台”夯实科研经费管理服务;以“规范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一)落实责任:进一步强化管理责任,落实科研财务管理主体实现高效科研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关键在于进一步强化管理责任,落实管理主体,将责权的藩篱扎牢。1)强化领导重视。科研经费是确保科研项目开展的重要基础,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需要强化领导重视,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观念;2)明确各方责任。高校主要领导对科研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学校财务、审计及纪检等部门承担监督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承担直接责任。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各方行为,确保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有序开展,处理好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让科研经费用到实处。(二)创建平台:创建科研经费管理平台,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第3篇

【关键词】高职;科研;管理;对策

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它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历程,科研经费也从无到有,逐步增多。然而,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起步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之处。

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研究人员及管理部门观念上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中,既有纵向项目也有横向项目,但横向项目占了大部分,且多是依靠研究人员的积极争取而获得的,有些研究人员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的,与学院无关,其使用情况不需要向学校报告,也不需要受学校的过多牵制,有些项目的负责人甚至将科研经费视为其个人财产而随意使用。学校为了尽快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往往较为宽松。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也认为研究人员只要向学校上交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完成相应的科研成果,就不必对项目科研经费的使用做过多约束。这种错误的观念背离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也增加了财务部门核算科研经费的难度,降低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首先,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成本难以核算上。大部分科研项目的成本包括材料费、测试费以及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等,但某些费用未能单列,例如水电费,固定资产的折旧等,这些费用通常都由学校承担,而未计入项目的成本。第二,有关项目经费的预算和执行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通常,从整个学校的层面上,需要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的编制,但科研经费的预算则主要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及部分项目参与者编制。这些科研经费预算的实际编制者很少具备财务知识背景,因此其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存在不准确、不全面的现象。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只能了解到科研经费总额,却无法了解到科研经费在各个项目中的具体使用情况。这种科研经费预算与执行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对项目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第三,科研经费报账进度和科研项目的实际研究进度存在信息不对称。大多数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并没有形成科研经费要及时报账的意识。许多学校都存在项目科研经费到了年终突击集中报账的现象,实际报账的时间早已超过了费用的实际发生时间。这增加了财务部门在年终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财务部门记录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无法正确体现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第四,有的研究项目不及时结题或在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导致剩余的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用于以后报销与本项目并无直接关系的其他支出,这严重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因科研项目而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科研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购置一些固定资产,但学校在这些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使用的管理上却存在一些漏洞。例如有些项目的负责人将购置的本应归为固定资产的物品故意划为非固定资产类,学校在监管时就无法确切的得到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信息,这样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第二,科研经费审计不完善。通常,学校的财务部门只能进行项目立项后科研经费的收支核算,而对于项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支出明细则无法关注,在项目结束后,也没有完善的审计体系能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复核。第三,许多在项目报销过程中的制度形同虚设。项目人员就项目经费的报销,通常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发票,而事实上,许多发票并非由于项目的实施而获得,财务人员无法按照项目组取得发票的实际情况进行复核。

二、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

首先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首先应树立主动管理观念,积极与科研管理部门沟通,参与到科研管理过程中,了解科研进程,做到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计划使用。其次,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主动做好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学校科研人员熟悉国家、学校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正确认识科研经费的性质。再次,科研项目负责人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使经费使用实现制度化和合理化。最后,做好项目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加强项目负责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改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错误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观念。使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走上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

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应及时办理结题手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将结题项目的有关信息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核对经费收支结余情况,并如实填制经费使用报表,明确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避免出现应结未结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和长期挂账现象。高校要综合分析国家法律、政策,把握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遵循科研活动的特征、规律,结合本校的科研优势,制定指标明晰、科学有效、操作简单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度要具有全面性,包含科研经费使用的范围、标准和额度,管理人员的职责,科研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也要涉及经费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度要具有权威性,需要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深究责任;制度要具有公正性,要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行为,杜绝出现违反制度的个别或特例现象发生。制度要经过广泛征集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权威专家的意见,通过相互协商、反复讨论、共同论证而制定。制度应遵循学科多样化的特点,细化适合各种学科类别的管理办法和条例。管理办法的制定有利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化,使得管理人员有据可依,依法审核,加强科研经费监督审核的力度;管理办法的制定有利于规范科研人员使用经费的行为,使经费使用受到有效的约束,防止经费开支的随意性和节制性,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效益性;管理办法的制定有利于经费开支的清晰化,使每笔经费清晰透明,有据可依,有帐可查,消除科研经费的帐目混乱的状况。

(三)从学校层面上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的力量

对于科研经费多的高职院校,可以在财务部门增设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周期全过程经费管理和服务工作。从传统的科研经费收支核算业务,延伸到科研项目周期中经费全过程管理,在加强预算编制指导、及时拨款入账、合理控制预算执行、协助办理预算调整、课题决算编制、接待审计和财务检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四)将科研经费的预算与核算接轨,以便进行成本管理

从国家层面上,高校的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是国家财政资金,是纳税人的钱,必须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合理性,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益,提高产出率。应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以及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对于高校来说,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本身的效率和效益,并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对于科研项目负责人来说,一方面要对国家和学校负责,另一方面,还要对工作负责,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这既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做好科研工作的需要。例如,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相关的所有部门和人员都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做好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

(五)做好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科研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项目立项和到校入账分配工作,还要把好外拨款这一关。对于日常科研活动中的大额支出,必要时财务部门也可会同科研管理部门来保证支出的合理性。而院系负责人更熟悉具体专业学科,因此在支出审核时能够从科研角度落实财务监督责任。加强对课题负责人的政策性培训,保证在课题组层面项目负责人了解国家政策,理解经费管理的基本原则。同时为了提高科研工作效率,课题组可雇用科研秘书,建设科研秘书备案制度,定期对科研秘书进行培训,宣讲科研经费政策、科研经费使用要点、财务报销规定等,为课题组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提供具体业务指导。

三、结语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增加,科研经费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要在思想观念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有组织保障,要设置有专门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艳.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9(2).

[2] 张小玲.对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设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

[3] 周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亟须理财与提效[J].当代经济,2010(2).

[4] 王秀清.从科研管理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科研质量的提高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2(5).

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引言

国家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约束和指导事业单位合理有效的分配和使用资金,这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分为项目经费管理和公共事业经费管理两部分。项目经费管理主要指对重大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公共事业经费管理包括行政办公、津贴、医保以及职工工资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科研实力有了显著提升,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

一、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各部门在项目经费申请、下发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争议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切实加大了对科研的投资力度,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一部分科研单位本末倒置,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索要科研经费上,增加各种不必要的消费,严重浪费了科研资源。在管理科研项目时,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达成共识和妥协。项目课题组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经费的来源上,忽视了提升经费效益的必要性;科研管理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项目申报和立项上,缺乏对经费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会计核算工作,不关心经费来源及使用,而且核算过程中较为笼统,没有将不同项目进行分类核算,降低了经费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财务部门缺乏与课题组的沟通和交流,降低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不利于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

2.缺乏对项目经费预算的有效监管

科研单位一旦确定具体的科研项目后,就要着手编制经费预算,延伸经费使用预算至实施环节。项目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预算编制的影响。在对经费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保持其与项目目标的一致性,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保证项目任务的顺利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金。但是,课题组为了申请到更多的项目经费,往往弄虚作假,编造预算,财务部门只负责会计核算工作,无法了解科研项目实际情况,也难以有效控制和监督经费预算工作,最终造成项目实际支出金额与预算金额存在较大出入,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缺乏明细的科研项目支出统计,财务监控难以开展

缺乏对科研项目支出的有效监管。第一,课题经费长期以来实行课题负责制,课题组长享有经费支出的权利,课题人员可以随意支出与课题相关的费用,缺乏对课题经费的宏观掌控。而且,在对事业支出进行核算时,课题的间接费用也被纳入在内,降低了项目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二,经费报销未按规定进行,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课题小组直接负责项目经费的审批工作,他们在对发票等进行审批时不遵守审批流程,加剧了财务监管的难度。第三,一部分科研单位结束科研课题或者办理业务结算较为滞后,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科研项目资产和资金严重浪费

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科研的作用,将较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中,科研项目经费逐年增多,科研人员将自己争取到的资金纳入私人账户或者以其它借口转出资金。某些觉悟不高的科研人员以个人名义承接科研项目,浪费了大量单位资源,但是所获资金并未转入本单位,浪费了大量国有资源。各课题组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项目经费列支不明晰,重复采购等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1]。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环节

(1)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就国家而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约束,使得编制预算过程中有章可循,杜绝主观随意性,从制度层面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事业单位而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建议,制定出更为详尽、充实的科研经费管理细则,包括规定报销比例、范围,明确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以及财务部门各自的职责等。要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的顺利进行,就要提升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提高履职能力,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不断解放思想,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保证科研项目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公正性、系统性。例如,在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时,要从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损耗情况以及原值出发,将各项费用平均分配到科研项目成本中。加强对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保证科研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推动科研的顺利进行。同时,科研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向财务人员汇报最新科研动态,保证财务人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3)增强成本意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当前,事业单位缺乏对成本核算的重视,成本要素支出往往被忽略,尤其是对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水电费等间接费用缺乏重视,在分摊过程中较为随意,界限不清、交叉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科研人员的成本效益意识不强,将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科研结果上。由此,事业单位要建立并完善成本核算机制,划定经费支出的具体范围,保证审批程序和开支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科研经费使用环节

(1)改善科研经费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划分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以及财务部门在经费管理中的职能。只有保证职责划分的科学、明确,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交叉管理和多头管理的现状,从而保证科研经费效益的最大化,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财务部门要积极解放思想,为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提供参考意见,减少设备重复购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损耗和闲置,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财务人员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外,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内容的学习,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要求科研人员解释及说明某些不合理发票的前因后果,一旦理由不充分,财务部门应无条件的拒绝报销。

(3)定期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作报告。科研项目一般周期较长,经费核算一般在项目结束时进行,由此,财务人员难以有效监控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也无法保证科研预算的贯彻执行。建立并完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便利了财务人员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能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率,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一旦发现预算与经费执行存在较大差异,财务人员要予以高度重视,将具体情况上报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出入情况及原因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保证科研项目财务支出的科学、合理[2]。

3.科研经费结算环节

(1)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的项目决算意识。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定期举行科研经费相关讲座,进一步普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树立起科研人员较强的决算意识,提高科研人员的经费预算觉悟,使之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工作,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对于预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及时予以纠正,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有序开展。

(2)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惩戒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要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就要建立并完善奖励机制,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惩罚和约束机制,对不合理使用或者浪费科研经费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和惩罚,不断纠正科研人员的行为,将科研经费管理条例落到实处。事业单位要从宏观上把握科研项目最新进展,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以及项目进度等相关情况的审查和监督,考核其是否符合规范,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

(3)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结算制度。事业单位在制定具体的科研经费结算制度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明确规定结算内容和结算时间。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科研经费结算制度的相关条款,准确认真的做好项目经费结算工作,缩减结余经费的挂账时间,最大限度的利用这部分结余资金,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益。科研项目完成以后,财务部门要及时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保证科研经费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其职能,定期审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保证财务支出的科学。同时,财务部门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科研经费审批、立项以及执行等情况,加强对科研经费去向及使用的监督,并将具体情况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在审计和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给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妥善解决问题,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3]。

三、结语

事业单位要切实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就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认清自身科研经费管理现状,正视问题和缺陷,不断以科学技术武装头脑,妥善解决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的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付宁.我国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经费 财务管理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多少已成为高校科技力量的重要指标。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是科研资金管理的重要一环,加强财务管理,有利于保证科研项目规范的管理,有利于保证高校科研发展顺利进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现在有些高校只对科研成果重视,但对科研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加上本身的科研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原因,致使高校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运行。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个人所有,科研处和财务处对经费报账手续比较宽松

高校多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个人所有,资金的使用直接由项目人自由控制,报账的手续就比较宽松,只要票据合法均能报销。例如有的由项目负责人做经办人,自己做负责人,随便找个教师签个证明人,就可以到财务报销了;有的高校就只经过科研部门的审核,不用学校领导审批,就可以到财务报销;有的高校科研经费到账后,都不用提取科研的管理费,所有费用均由项目负责人支配。所谓的审核报账,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履行一道手续罢了,因为高校各类职称的申报,以及审办高一级别的院校,都要以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衡量,科研项目和经费越多,说明高校科研工作做的越好。为了保护和提高广大教师争取课题的积极性,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多渠道地申报和争取科研经费,所以很多高校制定科研经费的报账管理政策相当宽松。

(二)科研经费项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学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严重,有些甚至逃避高校固定资产的报增问题

科研经费项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学院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严重,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要纳入单位资产统一管理。所以各项目负责人除了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设备;简化或逃避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报增的问题,将本应是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隐瞒,换成别的办公用品清单或是别的发票报账,虚构了科研经费支出的明细单,影响科研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三)高校科研经费来自各个单位,造成支出核算内容复杂、混乱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广泛,有上级中央省部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的,有来自本级本单位拨款的,还有来自各企业单位拨款的等等。各经费来源的不同,在财务管理上就有所不同,如在高校预算中,来自财政账户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纳入高校的外来经费收入,其预算就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作为记账,在各部门检查审计时往往也是检查得重点;但是来自其他单位的,如企业的经费,虽然没有纳入学院部门预算,但对支出管理往往较为松懈,加上项目人员多认为是为企业做事,造成有些支出不可避免地出现混乱的局面。对于商业开发的,特另是企业只重视成果,对支出内容全以人员奖励及工资、个人旅游费、通讯费、家庭日常开销等。

(四)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不能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

目前,我国高校由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及费用控制,而财务部门就根据科研处的审批进行审核支出。由于部门间缺少必要的沟通,管理上可能没能协调统一,经常形成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脱节的情况,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不能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常出现以下好几种情况:一是科研经费已经用完而科研项目却未结题,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结余经费却长期挂账等情况 。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按照《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 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进行结算审核。但目前各高校科研经费的实际的情况是课题了已结,但资金没结账处理,造成大量科研经费闲置,使得课题中的许多固定资产未能得到及时清理,同时也给高鹏财务每年的核算带来了一定难度。

(五)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缺乏行之的有效的制度;另一方面目前许多高校对于科研主要重视的科研项目的规模、科研项目所获得的成果以及科研能才生的收入,这也导致了,现在高校当中科研管理部门所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建立科研绩效评比制度和科研经费具体使用管理办法上还有不足。并且高校当中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说财务部门对于账务的核算的注重度远远高于对账务预算的重视度;高校审计部门不能做到对科研项目等进行全程跟踪与监督;许多高校对科研项目缺乏监督管理,具体的表现:在科研项目的立项、项目经费拨入与使用、结算、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过程当中产生的经费的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都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导致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原因。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制定关于高校各项科研经费的报销手续的细则

高校的科研项目的经费是由各大高校的科研处和财务处协调统一、共同管理的,高校的科研项目的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的报销制度执行。高校科研项目取得的经费,不论这些经费的来自何处都应该记做学校的收入,科研项目不得将这些经费理解为个人所得,因为这些经费是必须纳入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核算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一是报账制度规定科研经费必须经过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审核,科研处和财务处应设立相应的初审经办人、复审人,并经科研、财务处长的签字,才可以报销,缺一不可。二是每个项目要设置独立的项目经费纸质使用本,每次报账前一定要出示该经费使用本到科研处先进行填报审核,再将该卡片拿到财务处会计人员审核才可以报销,这样就可以实时监督科研项目核算的各种内容。

(二)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

降低不合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尽量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或者设备闲置,简化完善固定资产报增手续,防止漏报、瞒报科研固定资产。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当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降低不合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尽量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或者设备闲置,简化完善固定资产报增手续,防止漏报、瞒报科研固定资产。用高校科研经费必须购置固定资产时都必须按照学校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有具体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项目可除外。高校科研设备购置应按照高校财务流程进行项目预算、项目申报、项目审批、设备购置、设备验收。一个科研项目当中的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者科研项目已经结题时,学校财务部门应及时对科研项目进行资产清理,按照管理办法办理资产变更等相关手续,形成项目与项目之间通用仪器设备的互通有无,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还能增进个科研项目小组之间的写作能力,促进学校科研整体实力向前发展。

(三)规范科研经费核算的内容,加强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

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管理,项目各项业务费和劳务等费的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科研经费核算的内容,加强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平衡科研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各高校要制定规范科研经费核算内容,经费支出的一定要与科研项目有直接联系,一律不得将个人家庭中的生活支出,如物业管理费、车位费、水费、电费等在科研经费里列支。

(四)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联动机制,为了进一步强化科研项目结题后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高校应制定相应的科研结算管理办法

对于高校当中的所有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问题要同时由学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科研处与财务处作为学院的业务监督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在信息上应及时共享,在工作上保持沟通,做好工作衔接,形成部门联动长效机制,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防止科研经费已经用完但是项目却未完成,或者科研项目已结题,结余经费却长期挂账等现象的出现。高校还应规定经费的下达比例应与其科研的各项进程相配合,让科研项目更好地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

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通称禁令)的第六条禁令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各高校应根据学习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制定相对应的科研经费结算管理办法,要求科研项目组明确科研课题的结账时间和课题剩余经费的使用方向,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科研合同,按规定及时结题。

(五)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工作 ,防范财务风险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根据现行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的教育部、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高等院校的财务部门须建立健全科研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工作 ,防范财务风险。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学校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应将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每年至少有一次审和计,使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审批、报销等相关手续更加合法化、完整化,是科研项目的账目核算变得更加准确,当发现违规现象时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

三、结束语

科研活动是高校的一个主要活动。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有利于资源的调配和利用,促进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取得更好的科研效益和成果。改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就必须更新观念,用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科研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使科研工作能真正有所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

[2]王娅妮,王海鹰.科研经费背后有多少腐败.《半月谈》,2006.10

[3]蔡爱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发展研究》,2005.12

[4]刘谨.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建议,高等教育财会,2005 (4)

第6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 科研项目 审计

随着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科研项目投资逐年增加,国家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也不断加强,以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改革管理体制的方式,对科技资源的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科研院所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解决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实现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科研项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进而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科技事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研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科技创新重大历史责任,201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1 906亿元,其中科研院所研发支出占24%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13年达到2.09%。科研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也随之而来,挪用、甚至贪污科研经费等相关报道也层出不穷。因此,加强科研经费审计,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对构建科研项目和科研资金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项目规范管理的需求

随着财政科研项目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科研院所的科研业务也日趋复杂,各科研院所面对更加纵横交错、错中复杂的财务管理局面,管理人员不可能事必躬亲地直接控制各环节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及时了解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要全面掌握科研院所是否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是否有违法违纪、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损失浪费以及管理中的问题,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是否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编制预算等,要求我们必须以财经法规和科研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对科研院所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以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现状的需求

目前,各个科研院所都十分重视科研经费的总规模,把科研经费的规模视为科研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但对于已获得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却重视不够,存在“重争取、轻管理”的现象。这种观念上的误区给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是科研项目一般都由项目负责人、科研带头人支配资金,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科研经费支出,尽管审计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有些科研人员仍坚持己见,内部审计部门考虑到大局及事业的发展,有时也只能妥协。二是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结题时才介入,但由于介入过晚,有时在结题审计中发现个别费用细项超支,应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但又担心会导致科研项目无法结题或影响后续争取科研课题,最终只好避而不提,无法真正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三是审前准备不足,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严重制约审计效果。四是审计人员更多来自于财会队伍,优点是对会计账套熟悉,缺点是更加注重财务资料,对实际效果审计不足,注重资金使用环节审计,对其他环节审计不足,局限于发现基础性的问题或表面性的账面反映出的问题,而不容易拓宽思路找出重点、重大问题。

(四)反腐倡廉的需求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加强审计监督检查,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职责,是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效措施。反腐倡廉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紧紧围绕重大项目、重点环节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内容开展监督,重点审计“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核算情况,以发现违规的蛛丝马迹,使违规行为,违风廉政的行为无所遁形,并倒逼科研院所的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做到防微杜渐,构建从上到下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

二、科研项目审计监督面临的困境

(一)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审计标准难确定

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资金来源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国家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一部分是企业的赞助,一部分是科研单位自筹。科研院所向国家各类型的科研基金项目申请课题经费。虽然都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性质却不同。国家的财政支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企业的资助一般要求科研院所以科研成果作为回馈,从而产生效益。不同的经费来源,除国家的财政资金有明确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外,企业和单位自筹并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且,对不同来源的资金区分并不清晰,没有分别核算管理,由于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沟通,从而导致科研项目无法明确适用的管理制度,评价使用效益。

(二)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审计依据不充分

一是有些科研人员为增加后期报销额度,在预算编制时往往会过于浮夸,不符合实际。二是由于节约意识淡漠,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少科研人员也不按预算开展支出活动,致使项目结题时,经费支出同预算差额较大。三是科研项目的成果仅仅是对已经成熟的课题的简单利用,这也无疑是对科研经费的浪费。四是编制项目预算时对资金的用途不进行细化,经费的使用范围不进行严格的审核,致使项目资金使用存在很大的弹性,给营私舞弊者以可乘之机。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及执行刚性,直接关系到经费获取的合理性,实际用款的真实性,科研预算编制不科学,审计人员就无法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审计。

(三)乱支滥用更加隐秘,审计难度加大

按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科研项目资金要按项目和支出科目独立核算,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各种违规行为:一是部分科研经费的使用者为躲避监督检查,挖空心思通过虚开发票或用与科研无关的发票报销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甚至占为己有;二是部分科研人员在同时负责多项经费时,相互垫资串用;三是大多数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和其他企业或其他院所合作,项目资金拨付给合作单位,相互配合,在合作单位报销一些不合理支出。四是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一些电脑、仪器等硬件设施,虽然记入固定资产账,但却被一些科研人员长期私自占有,都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资产的流失。审计工作如果仅仅依据财务数据,无法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四)未建立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审计评价职能难以发挥

审计评价职能是监督职能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功效,促进事业的发展壮大。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规定明确科研项目经费应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注重绩效。科研经费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现阶段,由于对科研项目缺乏绩效考评,有部分项目不能以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出发点,不能将研究所得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不重视研究所得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经济利益,科研成果无推广价值,审计评价也无从谈起。

三、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审计监督的思考

(一)强化项目预算审计,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作为科研经费审计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要提高项目预算的硬约束力,铲除科研经费滥用现象滋生的土壤。因为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课题申请之时就将所有费用,包括人员费用、差旅费、学术交流费用等细项全部编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经过审核批准后,按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对于严重违规违法问题要“零容忍”,对违规行为除给予通报批评,还可以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申报资格等处罚,并向社会公开。

(二)建立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管合力

为形成监管合力,达到交流情况,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的目的,应建立由与审计有关的上游、平行职能部门联系和组合到一起的、跨部门、跨行业协作的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一般科研单位可设立审计部门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科技等部门组成的审计联席会议,可以对项目承担单位反腐协作、预防职务犯罪,并按规定开展信息公开,接受监督,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联席会议可以依据国家层面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细则,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将立项情况、主要研究人员、资金使用情况、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以及项目研究成果等情况进行内部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三)健全科研项目审计制度,开展全过程、全内容审计

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审计制度,是科研院所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手段,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应直接对科研院所高层负责,独立于科研院所其他管理部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必须通过正式章程加以确认。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就是审计服务于管理的具体体现。从工程项目立项、概预算审计、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预算指标、招投标、经济合同等在制定阶段的参与,都是在发挥内审参与管理的作用。将审计端口前移,在经费预算编制、项目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改变事后控制中对发现的违规现象难以补救的被动局面,形成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内容审计。

(四)加强对高素质的科研审计人才培养,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随着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给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审计部门的职责更加宽泛,任务也更加艰巨复杂。科研项目的科研课题种类繁多,专业性极强,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开支范围因科研项目的不同而各不相同,而随着科研进程的变化而变化,课题间的差异非常大,审计部门迫切需要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型审计人才,以履行好审计工作的神圣使命。高素质的审计人才也是改进科研经费审计的前提和出发点,是健全科研项目审计制度,规范科研项目审计的方法、程序,明确科研项目管理中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的有力保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夯实科研项目审计基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J].财经界,2009,(6):211-213.

第7篇

【关键词】 政府科研经费; 绩效; 考评机制; 对策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每年都有超过1 000亿元的资金流向各种科研项目。根据《2005年洛桑全球竞争力年鉴》,2003年我国科研总支出居美、日、德、英、法之后,居世界第6位,是俄罗斯的3倍,印度的8倍,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居第一。但项目完成后,如何评价这一项目?项目结题后,又有多少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多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笔者曾发出一份调查问卷,调查了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80%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政府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缺乏,绩效评价体系没能建立,国家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有较大的差异。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对于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指出应“逐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项目承担单位的绩效预算应做到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把资源分配的增加和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第十八条提到“对应用型科研项目,应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并对其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结果将成为单位和个人今后申请立项的重要依据”。本文就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政府科研绩效考评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的建议。

一、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虽然有考核,但评价机制不完善。第一,现有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注重定量评价,评价一项科研成果往往看有多少论文、专著,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又有多少。其实一些科技项目,尤其是一些产业化的项目,并不是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研发出来的,并不是靠论文就可以产生的,要靠实际的运用效果情况如何。论文、专著、专利等以无形资产的形态存在,其社会和经济价值在很短时间内往往难以确定。因此,现在的考核体系不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效益情况。第二,虽然现在对项目的考核建立了一定的制度、办法及措施,但这些制度等对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管,在实际中,要不要进行绩效评价,要对哪些项目评价,如何进行评价,很多单位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只有在上级部门(如教育部、科技厅)通知要进行项目审查时,才被动地迎接检查。而如果要进行绩效评价,必须坚持评判标准,必须作出类似“优秀或良好”、“合格或不合格”的定性评价,会触及到项目负责人的脸面和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一些摩擦。所以无论这些项目做得如何,很少有主动要进行绩效评价的,最后往往科研项目变成了自我总结,请来的专家也是项目负责人所请的专家,一般都能通过验收。第三,各科研单位重申报而轻管理。各科研单位为了争取外部资源,扩大本单位的外部影响,尤其是各高校,随着高校综合实力排名向科研水平和能力倾斜,各高校科研能力尤受关注,相应的科研课题立项数量及经费额度已成为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职称晋升也将此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依据,因此,大家对争取外部经费特别是政府来源的经费非常重视,每当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时,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想尽办法。而后,待项目得到审批,经费到位,则往往疏于管理,科研项目研究进展如何,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项目负责人的自觉性和道德水准,管理不到位。这十分不利于科研进度的推进,不利于确保科研质量。第四,对科研项目缺乏事后跟踪与评价。科技活动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不是当年投入就能见效,从研发到样品,再到生产,到最后形成经济效益,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目前,各级政府及各单位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完成后成果的转化情况,以及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没有后续的跟踪评价机制。这些都不利于完成科研计划,影响科研的实质结果。

二、完善政府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的对策

(一)根据不同研究类型的科研项目制定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大类,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一般把试验发展称为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研究为技术开发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开发研究将所遇到的问题又反馈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三类研究既有分工,又有联系,构成科研活动体系的闭环系统。美国在项目绩效考评中,在考评开始之前,对各类考评项目的确定到考评结果的处理等涉及到的指标体系,都有较为详实、完善的规范指导,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不同类型项目绩效考评的公正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可以在参考国外相关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一套具有普适意义的、较为可行的指标体系框架。在建立指标体系时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因为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着复杂性、模糊性,很多科研项目的绩效是不可能确切测量的,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价方法。在确定定量指标时,有关数据要容易获得,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创造条件;对于定性指标,应制订详细的评分细则,使专家容易理解、判断和打分。考评指标应具有中长期的适用性,有利于在同一指标体系下不断分析总结科研经费绩效情况。如科研产出中,所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数,要定义何为国际学术会议,不同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分别打多少分。二是设计计算方法,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给不同的指标确定不同的分值和权重。所设计的评价指标要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反映财务核算和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能抓住评价的中心,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如对于论文,有没被SCI、EI、ISTP引用,引用了多少次,获得了什么级别的奖,分别给多少分,论文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占多大比重,这些要综合考虑。三是通过综合评价和表述得到评价结果。如对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应加强对成果转化情况的考核评价,设定对应的评价指标,要考核科技项目的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有没有符合市场需求,要侧重于实验成果的实用性,注重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用技术成果转让收益率为评价指标;对基础研究项目的评价标准除了论文、专著外,还应综合考虑有没有带动经济指标的增长,有没有提高科研单位的知名度,有没有增强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素质,有没有提高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二)加快建立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制度

该考评制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为国家科研经费的保障、投入及分配、政府科研投入后的产出以及使用效益等。我国应根据具体国情,考虑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与专家构成以及评价的程序等。在制定考评制度时,要有同行专家的意见、用户(企业)的意见、管理部门的意见,对每个科研项目的评价结果都要做到客观、公正、透明。

(三)各级主管部门及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应该进行项目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就是要评一评,看一看科研项目进行得如何,有没有按照项目合同所列任务书按时进行,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肯定先进督促后进,以保证所有项目都能够顺利完成科研计划。对于一些特别重大的科研项目,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应该主动进行全面预结题检查,以迎接上级的结题审查。

(四)对政府科研项目进行事后的跟踪与评价

一是要加强科研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制定科研成果项目管理、成果鉴定、在研课题中期检查、科研项目档案等制度,使科研工作有理可依,有制度可循,提升科研管理工作质量。二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对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这类的科研项目,可以采用招标方式进行,签订科研合同,科研合同承担者如不能完成任务,就要追究其责任。可向横向课题一样,根据课题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批投入科研经费。三是建立项目负责人信用档案。要对参与政府科研项目申报的负责人建立学术信用档案,学术信用档案是学术道德、以往项目的评价结果和目标责任实施情况的记录,也是进一步申报项目的依据。如可将论文被引用情况(由于国内科学引文数据尚不完备,可以暂时用《科学引文索引》的引文数据)和获奖情况(如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等)、成果转让情况记入到项目负责人的学术信用档案。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建设,打击学术剽窃、弄虚作假的行为。四是切实建立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于不同的考评结果进行不同的奖励,尤其是对一些具有较大的探索性、创新性,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研究风险较大,研究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的科研项目加大奖励力度。同时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奖励,不仅重视物质奖励,更要注重精神奖励。

三、结束语

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目前我国存在科研项目管理监督检查考评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公正、有效、权威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缺少对科研项目的效益分析,而科研项目管理是否科学、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只有随着科研事业发展的脚步,提出新的管理思路,不断加强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政府科研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国庆.美国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6(27).

[2] 马亦梅.对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广东科技,2008(1).

[3] 李倡平.浅谈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4] 黄秀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09(6).

第8篇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报账;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 021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029- 03

高校科研工作已成为高校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争取到更多、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通过研究取得更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于是高校的科研经费随之增加。据调查,2010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获得的科研经费分别达6亿元、8亿元、36.02亿元[1] 。科研经费的报账政策性强、手续烦琐、业务复杂,加上财务人员人数的限制,报账难是自然而然的。为了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解决科研经费的报账难问题是当务之急。

1 高校科研经费报账难问题分析

1.1 科研人员的票据意识淡漠

科研人员是科研工作的专家,缺少票据的基本常识,票据意识淡漠,因此与一些业务单位发生业务往来时认为只要有票据就行,经常因取得的票据不符合相关规定而不能报销,当报账人到财务部门报账时才发现对方提供的票据填写不齐全、缺少发票专用章,或者是自行印刷的非财政监制或税局监制的票据、过期的票据甚至假发票等不能报销的票据,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科研人员因科研工作花了钱,但无法从科研经费中报账,从而产生了“报账难”的问题。

1.2 报账信息不对称

报账信息包括财经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规定及细则。科研人员及课题组的报账员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度对是否能一次成功报账起决定性作用[2]。从大量的报账不成功的例子来看,科研人员及报账人对财务制度略知一二的都少,如果报账人拿来的票据问题较少,财务人员能当场指导,及时纠正就可以报销;如果问题太多,一一去指导的话占用了太多的人力资源,导致报账更难,只好教报账人去网上查找相关规定,因此报账人先要阅读理解相关文件再操作,这样难度就相当大。

1.3 报账业务没有细分

科研工作中的支出频率较高的是小额(一般在几万元以内)的材料费与测试费、实验室的其他日常运行费用、调研差旅费等,对设备的采购与维修、实验室维修、大批量材料(一般指10万元以上)采购等支出,其相对发生的频率低、核算时相关规定比较多,业务相对复杂,而这些费用在报账时涉及一些特殊的手续,有的需多个部门的签字审核,如果将所有票据放到一起报账,可能因某一张票据不符合手续导致所有的票据都不能报的情况发生,如果将经常发生的费用即支出频率较高的费用(以下称普通费用)和不常发生的费用即发生频率低的费用(以下称特殊费用)分开核算,对特殊费用设立“专窗”办理,就能提高核算的速度,有效地缓解报账难的问题。

1.4 财务系统设置不完善,科研经费因使用不合理而调账

科研经费因使用不当不能按时结题的情况经常发生,从而导致了大量的调账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科研人员预算意识薄弱,认为编制预算只是为了争取项目[3],使用经费时根本不考虑预算情况,只有项目结题时才会关注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而经费已经使用,一旦与申请项目时的预算不相符就必须做出账务调整,科研项目多的可以在自己负责的项目范围内调整,科研项目少的还需跟其他负责人沟通、协商,并且还要在别的项目能允许调入该笔费用的前提下操作,所以调账的工作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手续的繁杂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报账。并且这样的调账都是时间紧、任务重,浪费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很多时间。

1.5 完税制度不明确

科研经费中的人工费、劳务费、专家评审费等费用的报税制度不明确,加大了会计核算难度。科研经费的预算中有人工费、劳务费、专家评审费等费用的支出,这些费用的发放涉及报税的问题,如校内在职人员需要报工薪税、校外人员报劳务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专家可免税等,目前部分高校在报税方面没有统一规定,对需要纳税的就去办理报税手续,并且在税表上盖完税章,对免税的不用办理任何手续,导致审核人员对所有拿发放表领钱的凭证都要再次判断是免税还是漏报税,发放表和税表是否一致,一旦漏报税后果相当严重,并且无形中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难度。

2 科研经费报账难的改进对策

2.1 强化科研人员的票据意识

加大对票据识别知识的宣传力度,针对科研人员经常花了钱而取得的票据不能报账的问题,财务部门可将识别票据的基本知识印成小传单供科研人员学习,同时在财务部门的网上公示票据的基本知识,如有新的假票据识别办法应及时更新,如同识别假钞一样让科研人员掌握好票据的识别方法;科研人员在索取发票时尽量让对方提供的发票的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的名称跟其门店的名称一致,这样就可大大减少因票据不符合国家规定而不能报账的可能性;科研人员尽量少用现金支付,采用转账支付,包括POS机付款、网银付款、电子汇款、支票付款等,这样科研人员有付款凭证作为证据就可以要求对方换票,减少损失;对大额发票(如2 000元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得发票时先查真伪;在财务部门网上提供全国各省市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链接网址,让报账人在报账前自查。

2.2 报账信息透明化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报账行为,制作最简洁的报账制度和报账流程的视频在报账大厅重复播放,定期进行报账制度的宣传,如一学期一次的各单位报账员培训,尤其是新的规定出现后及时进行培训,新教工、新增硕导、新增博导的培训中加入最基本的报账规定的培训。对一些内部规定要纸面化、公开化,不要停留在内部掌握、口头传达的层面。明确规定票据的粘贴办法、限制每张粘贴卡上所粘票据的张数、限制每次报账的粘贴卡的份数等。如每个粘贴卡所粘车票不超过40张,其他票不能超过20张,每次报销的粘贴卡不超过10个。在普通业务票据中,要求本市内发生的票据和本市以外发生的票据分开粘贴:市内的票据按市内车票、过路费,市内的燃油费,专用材料费、测试费,接待费,其他费用等几大类分别粘在不同的粘贴卡上。外地发生的费用按差旅费、接待费、其他费用等类分别粘贴。所有票据按以上要求分类分别粘贴后,能报的先报,不能报的再补手续,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

2.3 将票据分为普通费用和特殊费用,设立特殊费用报账“专窗”

从报账难的具体情况看,主要因为一些特殊费用制度性强,不同项目经费有不同的报账要求,而这些业务的发生频率相对不高,规模大的高校一般审核人员有10人左右,每个审核遇到的概率更低,从而导致审核人员对该类业务相对不熟练,因此对票据进行业务分类,设立相应的“专窗”报账有利于提高报账效率。

普通费用:指在科研工作中发生的不涉及固定资产维修和报增、设备申购、招标、项目审计等业务的票据,包括办公费、资料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接待费、版面费、测试费、材料费等票据。特殊费用:指涉及到需要办理固定资产报增或办理免报增固定资产手续、网上竞价、公开招投标、经过工程审计等手续的业务。具体包括: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维修、仪器设备的购置;超过10万元的单件或大批货物的购买;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

2.4 完善财务系统的设置

目前,一些高校开通了网上查询系统,科研项目负责人在办公室上网可查询到自己所负责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然而需要科研人员对照申请项目时的预算自行控制项目经费的使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是先使用,不符合要求再调账。因此只有完善财务系统设置,由财务系统控制项目经费的使用,才能做到不因经费使用不符合预算要求而调账。所有科研项目在立项时严格根据预算要求控制支出科目和支出金额,对特殊项目的银行科目在立项时一并控制,尽量做到不调账。如“863”、“973”项目不允许有汇款手续费支出,只有通过立项时控制支出科目和额度,才能有效避免调账,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2.5 完善完税制度

所有科研人工费、劳务费、评审费等费用的领取先办理报税手续,即对科研经费中凭发放表和税表领钱的报账问题,要求报账人先办理报税手续,并且办税员在发放表上盖章确认,最后凭已盖章的凭单办理审核业务。这样按规定办理报税手续后,能确保没有漏报税的情况发生,审核人员不用再做专业的判断,大大加快了审核速度,可有效缓解报账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科研经费的报账是所有科研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财务部门只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完善报账制度和报账流程,从各方面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报账难的问题,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宏杰,丁新农,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会计之友,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