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历史的观点

历史的观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5 16:50: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历史的观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历史的观点

第1篇

关键词:法称论试 ; 童莫取 ; 童受 ; 外道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藏传因明学是藏印译者通过大量翻译佛经而伴随着发展起来的,至今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一千两百多年中藏族诸多学者孜孜不倦,纷纷去印度求学,学成归来后翻译大量佛经及因明经典,以及对译文作疏注,等时机成熟后再著作,聘请印度大智者到雪域高原来讲解翻译,这样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结合本民族的文化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因明理论体系。

《因明七论》是法称论师的经典著作,作为一名学习藏传因明的求学者来说是必学课,在寺院研习因明的僧人们多少年来一直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而展开,藏族先辈们作了许多注疏和注释,但这门经典密切联系的著作者本人历史的研究和讨论至今都非常罕见,任何一门知识,首先它与著作者本人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搞懂了相关历史及背景,才能容易了解和掌握这门知识的深层含义,所以,本人选为这个题目。

一:法称论师的出生年限

法称论师的出生时间,据日本大谷大学教授康嘎楚称格桑的《康嘎楚称格桑选集》中说:“关于法称论试弘扬因明的有关情况,在唐玄奘的传记中从未提到,倒是后来的义净传记当中有明确详细的记载,从而说明唐玄奘去印度求学时期法称的因明没有兴盛,就可以断定法称论师出生在公元七世纪”1。以格西益西航修为代表的藏族大多数学者把法称的出生年限定在公元七世纪初,比如,在他的著作中说:“法称论师公元七世纪初出生在睹梨摩罗耶”2。随着汉族因明学者对法称因明的研究和挖掘,当今有一批优秀的因明学者探讨了法称论师的出生年限,剧宗林先生认为公元七世纪陈那再传弟子法称(约620至680间)著了《因明七论》,那么法称论师大概出生于公元620年3。郑伟红所著的《汉传佛教因明研究》中记载玄奘生于隋文帝开黄二十年(600),贞观元年(627)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的批准,于是冒越,私往天竺4。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在《续我的佛教观》中说:“唐玄奘公元629年秋季从长安出发去印度求学”5。如果剧宗林先生的说法成立,那么玄奘比法称论师大二十几岁,总之,按藏汉因明学者的观点兼容法称论师大约公元600-620左右出生。

二:法称论师与外道论师之间的甥舅关系

根据布顿所著的《布顿佛教史》中记载,法称论师出生在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自幼年才智敏捷学习声明深解,年轻就通达婆罗门学说,精习过工艺、吠陀、医疗、文法等外道一切宗义,他读了佛经后便知婆罗门教的过失,反而对佛陀生起高度的敬仰,因而遭到舅舅(童莫取)的谴责而被驱逐6。舅舅(童莫取)是数论派著名的婆罗门论师,法称论师为了破除婆罗门教,精通外道一切内传秘诀,经化妆一番,充当舅妈的奴仆,想各种渠道讨好了舅妈的欢喜,于是他要求舅母和舅舅行房时趁机问宗派的要点,并叮咛记住舅妈,当他拉舅妈脚上所绑绳子时她就跟舅舅问为什么,就这样法称论师通晓了外道内传秘诀。日本大谷大学教授康嘎楚称的著作当中也持以上的观点藏族大多数学者认为外道论师童莫取(童受)和法称论师之间存在甥舅关系。本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法称论师年轻时通达婆罗门学说,没有必要化妆奴仆偷听,即便是为了破除婆罗门教必要,那也舅母不会帮助,当时,印度宗派之间的辩论非常激烈,一旦在辩论上输掉换来的结果是悲惨的,按事先的约定改宗派信仰获胜的宗派,所以内传秘诀是该宗派的生命线,取决宗派的存亡。再说法称论师是因为读佛经后看出了婆罗门教的过失,反而对佛陀生起高度的敬仰而被遭到舅舅的谴责驱逐的,舅母明知他不欢喜婆罗门教更不会帮助他。所以本人认为他们之间不存在甥舅关系,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中也这样记载,虽然说外道论师童莫取(童受)是法称论师的舅舅,但在印度没有听说过有这种说法7。

三:外道论师与他的两个称呼之间的关系

在藏区大多数的学者把童莫取和童受这两个人视为同一个人,例如,布顿的《布顿佛教史》中说,法称论师化妆去外道论师童莫取(童受)家中,充当奴仆得到舅母的欢喜,利用舅母偷听,从而通晓宗派内传秘诀8,但多罗那他在《印度佛教史》中说,外道论师称之为童受,在藏区之所以称之为童莫取是因为翻译上的过错,或者错别字而引起9。日本大谷大学教授康嘎楚称格桑所著的《康嘎楚称格桑选集》当中说:“虽然布顿和当代一些藏族学者认同法称论师和外道论师同一时期,但外道论师童莫取是法称论师之后出现的”10。如果童莫取和童受是同一个人,那么就和法称论师是同一时期,就不存在外道论师童莫取是法称论师之后出现的这一说法,按多罗那他的说法外道论师称为童取,法称论师和外道论师同一时期的人是公认的,这样以来童莫取和童受这两人不是同一人,童莫取是童受后出现,所以,法称论师化妆外道家充当奴仆所偷听的外道论师称为童受。

参考资料目录:

[1][10]康嘎楚称格桑的《康嘎楚称格桑选集》,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636-637页见

[2] 格西益西航修的《格西益西航修选集1》,甘肃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见

[3]剧宗林《藏传佛教因明发展史》,中华书局出版,2006年版,前言第一页见

[4]郑伟宏《汉传佛教因明研究》,中华书局出版,2007年10月版,第84-85页见

[5]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四川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页见

第2篇

关键词:康德;鉴赏判断;传统与经典;荒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84-02

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美的艺术的分类”一节中曾说:“诗歌艺术是把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当做知性的事情来处理的艺术。”(文集,第571页)并在“各种美的艺术互相之间审美价值的比较”中开篇即提“在一切艺术中,诗艺(它的根源几乎完全要归于天才,极少依赖法规或范例的指导)占有最高等级。”(文集,第557页)鉴赏判断的对象侧重于美的形式而非事物存在本身。这种形式是表象所给予的,而且是主观合目的性的。在此基础上,康德认为,艺术,特别是诗歌艺术,是一种“自由游戏”,因此,诗歌必须符合康德为“自由游戏”所下的定义,也就是一种因其自身而令人愉快的事业,能够合目的地得出结果。那么,对于诗歌艺术的鉴赏也就是一种鉴赏活动。可见,尽管康德对艺术是否属于美的仍然颇有微词,但是在艺术领域中,却将诗的地位看的比较重要,因而在理论方面也对诗歌作出了极大贡献。其中涉及到思维与现象的论述影响了谢林对于思维与存在的思考并提出“绝对”的概念,并在神话研究领域中开创了“神话哲学”一派,将神话放在哲学的高度进行讨论,提出象征是神话赖以构成的律则。卡西尔延续谢林的神话哲学,进一步形成了“象征主义神话理论”。至20世纪初,象征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艾略特吸收了前辈的学说,结合自己的体验在创作中展现出来。

一、对经典的历史性继承

在对传统与经典的继承方面,康德明确提出了三点主要思想,笔者将其归纳为“同一源泉”、“典范性”和“不可模仿”。

康德在“鉴赏判断的第一个特征”①中说道:“与一个先例有关但不是模仿的继承这个词,对于所有由典范作者的作品所加于其他人的影响都是恰当的表述,而这不过意味着:从首创者本人吸取过的同一源泉去吸取,而从先驱者那里只学习他从那源泉中吸取的方式。”(文集,第534页)这与前面所述他的“共通感”的思想也是贯通的。也就是说,就像是古希腊的缪斯女神赋予创作者灵感一般,真正伟大的思想是可普遍传达的。但是由于创作者个人天赋有差别,所以并不是任何人都能从思想的源泉中汲取到营养。

所以美的艺术的天赋必须要提供法则:“这种法则必须从业绩中,也就是作品中抽取出来,其他人可以在这作品上检验他自己的才能,以便使它成为一个典范,当然不是照样模仿,而是作为向导带路前行。这如可能却难以解释。……因此,美的艺术的典范是把艺术传给后继者的唯一的传递工具。”(文集,第560页)如前所述,这种典范的作用并不是将前者的内容全部传授给后者,而是“授之以渔”,以期“后来的天才通过它可唤醒自己的独创性的感觉,在艺术里从规则的强制下解放出来,而艺术由此获得了一个新的规则”。(文集,第569页)

这几个方面在艾略特那里都有继承和发展。在其文论《传统与个人才能》②中,他说道:“传统的意义实在要广大的多。第一,它含有历史的意识,……历史的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历史的意识不但使人写作时有他自己那一代的背景,而且还要感到从荷马以来欧洲整个的文学及其本国整个的文学有一个同时的存在,组成一个同时的局面。……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成为传统的。同时也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最敏锐的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自己和当代的关系。”但同时,他也不赞成完全模仿,认为如果仅仅是追随前一代,或胆怯地墨守前一代成功的地方,“传统”自然是不足为道了。相反,艾略特作为新批评派的开山鼻祖,非常注重在胸中有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革新。这两方面在《荒原》③中的体现都非常明显。

首先,在借鉴传统、经典,尤其是神话方面,《荒原》无论从选题缘由、结构安排、遣词造句等诸多方面都参考了前人的艺术作品。如诗人在原注中提到的,他的灵感来源主要是两本著作:杰西・L. 维斯顿(Jessie Weston)《从仪式到传奇》(From Ritual to Romance)以及詹姆斯・G. 弗雷泽(James G. Frazer)《金枝》(The Golden Bough),以及他没有在诗中提及却撰文(《尤利西斯:秩序和神话》,1923)提及的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尤利西斯》(Ulysses)。对《尤利西斯》的模仿主要是在它对古希腊神话史诗《奥德赛》“构造当代与古代之间的一种连继性并行结构”的模仿方面, 而对前两者则更加直接与明显。《从仪式到传奇》中讲述了渔王统治的领地因受到诅咒而严重缺水,成为“ 荒原”,他本人也受了重伤,失去生育能力。因而在这里庄稼不能生长,牲畜不能繁殖。后来渔王受到启示,派遣骑士寻找圣杯来进行治疗。《荒原》一诗的题名就取自这一传说。《金枝》中提到了三位繁殖神阿多尼斯、阿蒂斯、奥西利斯,他们分别是西亚、古希腊、古埃及的三位植物神和繁殖神,根据古代祭仪,古人对自然的死亡与复活的观点会带上他们对人的死亡与复活的观点以及他们个人的忧愁、希望与畏惧等的色彩。岁末时人们哀悼他们的死亡,春天大地复苏时庆祝他们的复活,三者都有死而再生的含义。

《荒原》全诗由五部分构成,分别是“死者葬仪”(The Burial of the Dead);“对弈”(A Game of Chess);“火诫”(The Fire Sermon);“水里的死亡”(Death by Water);“雷霆的话”(What the Thunder Said)。这五部分间排列的顺序是《从仪式到传奇》中渔王派人寻找圣杯的过程,也是《金枝》中所表现的人们将繁殖神处死后再度复活的过程。像在康德哲学中一样,艾略特在神话领域所关注的不是心理基础,而是纯粹的存在和价值。“如同知识、道德和艺术一样,神话现在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它可以不由外在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而必须依据它自己固有的结构规律去把握。”④在全诗当中,仅仅是对古代神话的化用就有二十处之多,而对如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瓦格纳、波德莱尔等作家的经典作品的化用就更多了。可以说,对于这种形式的运用是艾略特在经过“艰辛的使鉴赏力得到满足的探索” (文集,第563页)之后而找到的一种包含着多样统一的满意的形式。

二、对经典的创造性表现

在艾略特的创作和文论中,他的文艺观的最大特点就表现在他的“客观对应物”理论之中。他认为特定的事物、情景或事件的组合造成的特定的感性经验,立即可以唤起特定的情绪。这样,作家在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寻找、描写这些客观对应物。《荒原》中的种种意象,甚至诗本身,就成为一种象征,或者说诗人内心状态的“客观对应物”。诗人致力于去选择那些带有伸向最深层的恐惧和欲望的网状须根替的字词,可以渗入那些“原始”层次的扑朔迷离的意象,在这些层次上,可以说人类都有同样的体验。这样,人们要理解作品就不再只限于了解词的意义,而必须掌握事物的场景的象征意义。这种方式类似于康德所说“一个给定的对象借助于感官带动想象力去组合多样性的东西(即杂多的感性材料),而想象力又带动知性把多样的东西统一于概念”(文集,第488页),而它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前提,是康德一再强调的“共通感”,或一种“心意状态可普遍传达”性,所以,这种“客观对应物”,亦即康德称之为“对象的标志”的表现方式是康德所提倡的,也正是由于诗的这种表现方式,康德才提出“正是在诗的艺术里,审美观念的能力才能完全充分地体现出来。” (文集,第565页)另外,康德提到,诗人敢于把不可见的存在物之理性观念,例如天国,冥界,永恒,创世等等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或者把那些在经验中可以找到实例的事物,如死亡,忌妒,以及一切恶习,还有爱,荣誉等,借助于想象力在一种完善性中具体化了。(文集,第565页)以及,它能把自然中可能是丑的或令人不快的东西优美地描写出来。(第562页)这些在《荒原》中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以《荒原》第二节《对弈》中的一段描写为例:

她所坐的椅子,像发亮的宝座

在大理石上放光,有一面镜子,

座上满刻着结足了果子的藤,

还有个黄金的小爱神探出头来

(另外一个把眼睛藏在翅膀背后)

使七枝光烛台的火焰加高一倍,

……这些香气

在上升时,使点燃了很久的烛焰变得肥满,

又把烟缕掷上镶板的房顶,

使天花板的图案也模糊不清。

……那古旧的壁炉架上展现着一幅

犹如开窗所见的田野景物,

那是翡绿眉拉变了形,遭到了野蛮国王的

:但是在那里那头夜莺

她那不容玷辱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沙漠,

她还在叫唤着,世界也还在追逐着,

“唧唧”唱给脏耳朵听。

这一节的主题是关于无节制的。在短短的二十几行诗中,艾略特依次提及了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中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椅子、发亮的宝座、发光)、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中的腓尼基女王狄多(镶板的房顶、火焰)、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伊甸园(田野景象)、奥维德《变形记》中被姐夫并杀害最终变成夜莺的翡绿眉拉(夜莺、“唧唧”)等等,并且除了翡绿眉拉提及名字外,其他都只是描写了与典故相关的几个意象的密集排列,并以联想跳跃的方式来表现。然而,这绝非意象的简单堆砌,这些都是一个场景的决定性意象,正如康德所说,它们冲破了经验的限制,“给了想象力一个机会,把自己扩展到一大堆同源的表象之上,这些表象激起的思想比由词语确定的概念所能表达的要更多。” (文集,第565页)并且,这种由想象力所引起的思想、回忆等是整体性的,比线性描述更能触及真实。

注释:

①[德]康德.康德美学文集[M].曹俊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以下引用简称“文集”.

②[美]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A]见:李赋宁译注.艾略特文学论文集[M].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1-11.

③[美]艾略特.荒原[M].赵萝蕤,张子清等译.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④[德]卡西尔.神话思维[M].黄龙保 周振选译,柯礼文校.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

参考文献:

[1][德]康德.康德美学文集[M].曹俊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艾略特.荒原[M].赵萝蕤,张子清等译.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3][美]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M].李赋宁译注.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第3篇

1. 历史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学科语言素养 对于提高学生历史语言水平或能力,教师自身的历史语言素养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没有教师较高的垂范作用和营造的历史语言环境,学生们也是无从下手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不断地涉猎历史学科相关理论性著作,学习历史专业规范化语言,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加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用严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来表达概念,叙述事件和归纳结论,不能含糊笼统,切忌随心所欲、胡言乱语,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就必须以“秦王”相称;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从此开始,这时方可以“秦始皇”相称。“秦王”和“秦始皇”、“秦国”和“秦朝”,仅一字之差,但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或者模棱两可,闪烁其词,都是科学性的错误。又如,在讲工业革命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瓦特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而是改良者,在讲抗战历史时, 1937年7月7日日军对中国发动全面而不能说发动。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描述或是得出的结论,都要力求完整准确,对概念分析,要能区分内涵与外延。对现象的探究,要能把握广度与深度,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2. 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加强对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任何学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自实践,听和读是历史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说和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启发性强的训练题,可以利用角色换位,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以准确的语言来到达一个完整的知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碰到主观题练习时,可以让每个同学预先准备一个草稿本,让他们把答题思路先写在草稿纸上,那么即使只有一两个同学有机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但没被抽到的同学在听其他同学答题时其实也可以及时进行反思,并与自己的答题思路对照,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平时训练,学生留意了遣词造句,注意了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专业术语的运用,使自己的思想观点可以准确、精练地表达出来,实施下来效果相当不错。

3. 注重对课本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对教材历史语言的把握 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基石,离开教材中的语言无疑会使学生迷茫,就会陷入一种盲目。这样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对教材的解读,理解历史课本,并非仅仅是看懂某一课的文字。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章、节、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课本是对浩瀚史料的抽象概括,所以看书要先从章节上想一想:本课说了哪些事件,说了历史的哪些内容,段落之间启承转合,即事件的发展过程,同时要彻底掌握知识还应把具体的问题放到整个章节和历史阶段中区思考,比较事件异同,归纳系统知识,并应用自己的知识对书中的历史人物、事件和事实作出是非价值判断。 除此之外,应注意关键性语言的理解。如:铁农具、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广泛使用。“出现”“推广”“广泛应用”所表示的意义是有着巨大差别的。授课时应将此点出。教师应注意形象化地点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当然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术语更是基本要求。让学生叙述、概述(不是背)、回忆课文一章一节一个问题或一段,有利于学生以自己的语言理解、推动思维,用自己的语言对知识进行把握。也就是将教材中的语言再创作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历史语言。

第4篇

[关键词] 电视电影;现实关注;文化立场

一中国

中国电影在近10年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既包含电影数量的激增和一些颇具票房影响力的影片的出产,更为鲜明的是指得益于经济转型的电影产业化和市场化机制的逐渐成熟,这正如有关人士所感慨的那样:“回想中国电影业的这10年,多少有些让人恍惚:从本土电影一败涂地,一年也出不了几部观众愿意自费观看的电影;‘抵抗好莱坞电影侵略’成为时髦话题,电影界人士苦苦思索韩国电影的自强之道,法国电影业的配额制度受到研究;中影公司只能靠垄断外国大片上映权维持生计,‘华谊兄弟’还是个没人知道的小公司,到转眼间‘麻雀变凤凰’,电影业开始繁荣——观众进入影院,院线兴建,资金进入电影制作、发行领域,明星、导演受到追捧,甚至有多家影业公司已经或正在筹划上市。看起来,中国电影突然从冬天进入了春天。”①电影产业和市场的繁荣,在我们这个相比较美国等西方国家电影事业仍显落后的国度,固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并不能代表或者说明中国电影艺术质量的日益提高,因为对于电影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水准的质疑和拷问其实也一直在伴随着新世纪电影的10年旅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近10年电影的长足进步还应该包括电视电影的诞生和成长。这不仅因为电视电影是一种融合电视和电影元素的新的跨类型影像形态,更重要的是,从它的大多数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写实主义电影风格及其文化立场给予我们以某种欣慰和信心。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电影发展迅猛,它们具有制作成本较小、受众层面广、观看空间自由、观看主体性强等适应电视传播的诸多特点。与拥有大制作、大成本、大场面和大明星的“大片”相比,它们大多体现为小制作、小成本、小场面和小演员的“小片”。然而,某种意义上说,“小片”不小。在人们指斥中国电影,特别是一些所谓“大片”漠视现实、戏说历史之时,电视电影对于现实的直击与关注以及由此所显示出来的文化立场成为其鲜明的标志与亮色。而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揭示,其实正是自卢米埃尔兄弟以来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应有之义,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的还原”理论,更是十分明确地设定了电影作为一种记录和揭示现实艺术的基本取向。

中国电视电影的这些特点,在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单元参评作品(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选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总的来看,它们大多秉承写实主义电影风格,通过对当下普通人生活与生存状态的表现,直面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并显明地表达出编导者以传统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为主体的文化立场。

与“大片”中大场面渲染和人物群像塑造有所不同的是,电视电影侧重于在相对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表现一至两个核心人物,对人物在现实中复杂生存状态的表现和内在精神的传达是其重要特点,也是其侧重于写实风格的基本趋势。在诸多电视电影中,编导们不仅没有回避甚至还将人物、特别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置身于现实的复杂生态中来表现。《无蝉的夏天》中围绕男主人公谈阳的生活环境并不理想——表哥背信弃义、怯懦无为,“赌友”唯利是图、蛮横无理;《从原点开始》里男大学毕业生回家乡当山村教师,在城乡生活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事业困惑和爱情危机;《骆驼圈》中曾经作为“杀人犯”的刑满释放人员素兰出狱后遭遇世人甚至孩子的冷眼和侮辱;《方队》里国庆阅兵中女兵方队队员戴蓓蓓之妹为求得一夜成名不惜弄虚作假;《独当一面》中功利又势利的女老总望女成凤攀附高枝;《火线追凶之血色刀锋》里专杀富人的割喉罪犯丧失人性、变态凶残;《铁流1949》中主人公刘铁柱面临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奉命撤出、立即参加开国大典阅兵训练的急速转折。这些影片将人物置身于或无序、或险峻、或复杂的环境之中,其目的正是在于使人感知和把握处于转折时期中国普通人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的博弈与冲突,这其中,显示主要人物在应对这些环境时的精神状态成为影片所要着力表现的内容。对于主要人物精神状态的传达应当说可以有多个途径,正面或负面、向上或向下、冷意或暖意、猎奇或写实等都能够构成一部电影状写人物境界的通道。与在内容和形式上主要表现社会负面与黑暗、人性堕落与丑恶、道德沦丧与腐败的美国等西方黑不同的是,在中国的电视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呈现人物精神世界时,不去开掘与赞赏人的负面精神奇观和人性猥琐,而专注于描绘人心向善、向上的人文情怀,展示人与社会、时代前行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体现作品先进的人文立场和文化立场。”②也就是说,在复杂的生存状态中,通过与阴暗、欺骗、浮躁、猥琐、懦弱、势利、邪恶、变态、背叛等代表当下社会人生和道德负面情状的对比,从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视角描述或底层或普通或小人物的真善美,展示他们“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境界以及由他们的言行所标示的时代主流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成为大多数优秀电视电影的不懈追求。这其实正是对巴赞所言电影“是‘高尚’的最后避难之地”的形象阐释。巴赞曾在《导演德•西卡》一文中明确指出:“对于电影来说,热爱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首先探索弗拉哈迪、雷诺阿、维果,尤其是卓别林的影片所反映的特有爱心、温柔和感伤情绪,那就不可能透彻理解他们的艺术。我认为,电影是名副其实的爱的艺术,这一点胜于任何其他艺术品类。”③《铁流1949》的故事时间并非发生在当下,而是在1949年的国庆阅兵之际。红九连连长刘铁柱作为影片主角,是一个英勇善战的硬汉。正当他率部与敌激战之时,上级命令其撤退接受新任务。当这个满脑子“战斗”的热血军人得知新任务并不是战斗而是参加国庆阅兵选拔、进行立正稍息走正步的队列训练时,他一下子懵了。影片通过“洗澡”“换衣”“体检”等多个场面的表现,凸显其在突然的转折面前的不知所措。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刘铁柱终于转变了思想,成为大阅兵训练中的优秀分子。此部影片并非对当下生活的呈现,但主角刘铁柱的转变,其实正是对转折时期人的观念、行为和价值观变化的隐喻,这种隐喻在暗示观众,人生道路的转折时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个人的情感或理想的挫折、甚至冲突,但最终只有那些与时代风尚同行、与国家民族利益一致的人,才能够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境界、意义和价值。《玛依拉的天池》表现出对新疆少数民族、歌舞、喜剧和风光等多种题材元素的融合,同时也表达出多种主题取向——诚实与欺骗、爱情与青春、现代与传统、汉族与少数民族(哈族)等。女主人公朱丽集这些主题取向于一身。朱丽为了实现自己的原创音乐梦想,冒名顶替村长的外甥女玛依拉参加比赛,被玛依拉少年时的恋人哈里识破。朱丽经受了诚实与欺骗、求实与求名等的考验,最终回归到诚与实、真与善的道德层面上来,使之因诚实而可爱,因善良而美丽。类似台湾电影《6号出口》的《歌舞日记》表现的是大学校园青春题材,具有歌舞片的素质,男主角多吉和女主角索拉是某学院歌舞系学生。影片围绕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歌舞比赛展开故事,其间,编导没有回避新一代青年在名利、情爱等问题上的自私心理、浮躁情绪和矛盾心态,但在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还是将爱心、坦诚、善良和勇气等具有暖意的精神状态凸显出来。《骆驼圈》的女主人公失手杀害了实施家庭暴力的丈夫,20年后成为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在孑然一人、无家可归之时,被草原牧民收留,开始了放养骆驼的生活。电影充分展现了其在重新融入社会时的艰难与困惑,与亲生女儿面对又不忍心相认的痛苦。影片着力表达的是女主人公以坚忍、母性、善良和爱意获得社会认可,最终走出阴影、自立自强、重获新生的精神炼狱之旅。这些电视电影所体现出来的人物精神内涵和境界,大多不是单一地直接呈现,而是以复杂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在与负面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的博弈中展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展示人生或人性的暖意、发掘隐含在人物身上的真善美,不仅仅是生活本身的力量指引,也是艺术对于人生境界的提升,是电影艺术家对于社会运行的态度、立场和理想。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其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应该以艺术形象引领大众、提升大众,因为,在某些时候,大众的心理、趣味和情感常常处于不稳定的游移状态。这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谈到大众(群体)的感情和道德时所言:“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④因此,塑造具有向上、向善、向美的时代精神和道德力量内涵的人物形象,使大众的心理、趣味和情感趋向稳定,电影至少能够在暗示层面上对大众精神指向的真善美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电视电影具有“小”的表现视角、内蕴丰满的核心人物、极具写实感的现实化环境,尤其适合表达这样的精神暗示。当然,这样的表现不应当成为对严峻现实做出逃避的托词,尽管诸多的电视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展示了当下现实社会的负面元素。我们是在更高层面上希望电视电影在展示人性和人生暖意的同时,用另一只眼“直面惨淡的人生”,也许这会使得其内涵更为丰厚和深沉。

转贴于中国

中国三

对当下中国社会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现实人生矛盾与冲突的描述,以及由此所透射出的人性与人生的暖意,又内在地传达着近年来电视电影的文化立场。无论是编导们的主观故意抑或是无意,这种文化立场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对于传统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肯定,譬如《无蝉的夏天》所体现的仁义、诚信、宽容、博爱、勇于担当,《骆驼圈》所诠释的善良,《独当一面》和《玛依拉的天池》所昭示的诚实、守信,《铁流1949》和《方队》所表达的忠诚,《从原点开始》所宣示的执著等。即使是类似《火线追凶之血色刀锋》和《歌舞日记》等具有悬疑、歌舞特性的影片,这样的文化立场的灌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妨将此视为电视电影的编导者对当下社会流行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所做出的一种反思姿态。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代的一些后现代电影所奉行的道德犬儒主义和感官快乐原则相悖,显示出编导理念中传统观念与流行观念间的冲突和差异。这种情形,令人不能不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中期风行于文坛的“寻根小说”,以及90年代初期文化研究领域兴起的“国学热”。这两次对于传统的“回眸”,恰好都是中国改革遭遇阵痛、道德遭遇冲击、价值观面临危机的关键时期。人们将目光投向传统,希冀回到传统寻找我们的文化之“根”,用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或力图以此解决转型时期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当21世纪中国加快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步伐、社会各阶层矛盾日渐突出的时候,当具有浓厚农业文明的前现代文化、具有鲜明工业文明特点的现代文化,以及打上网络信息时代烙印的后现代文化同时并存于中国当下社会的时候,当“娱乐至上”“票房至上”已愈来愈成为一些电影机构或电影人的基本观念的时候,一部分电影人再一次向传统的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或寻求答案或寻找支点或寻觅慰藉就成为一种必然。在这个意义上说,向传统寻根一直是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主旋律的一个鲜明的变奏。当然,除此之外,电视电影所传达的这种文化立场,也许还是一种对于时下大众精神状态的迎合。在电视这样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各阶层关注的大众传播通道里,电视电影的这一立场不啻反映着当下中国人在社会转型、利益冲突、信仰缺失的情形下所面临的人生困境、道德困境和价值困境,而向传统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求助似又成为突破困境的重要途径。在《无蝉的夏天》中,主角谈阳就是一个倾注编导文化立场的典型角色。这是四川小县城里一个靠开车跑运输维持生计的男青年,可以说他是一个处在底层的普通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有情有义、勇于承担、善良仁厚、诚实宽容的“好人”。正因为他的这一个性和品质,我们便不难理解他对于好赌成性、信义丧失、懦弱无为的表哥的宽宏大量与仁义,对于表哥嘱咐其关照怀孕的女朋友的关爱与细心,对于有些老年痴呆并沉溺于往事和川剧的二爹的耐心和孝顺,对于向表哥索债的蛮横之人的淡定和诚意。即使是表哥的女友对谈阳由感激到欣赏再到爱慕,谈阳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乘人之危,将表哥女友占为己有。如果从当下流行观念视之,这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瓜娃子”(傻瓜),但他却是一个“瓜得有盐有味”的人。这里的“有盐有味”,其实正是传统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之基本元素的形象说辞。“无蝉的夏天”似乎是对工业文明逼近之下日渐衰败的农业文明、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的一种隐喻,它暗示着影片编导的某种隐忧。而作为一个“有盐有味”的人,主人公谈阳正是这个因为无蝉而无趣寂寞甚至变异的夏天回复生机的“救心丸”。《独当一面》讲述的是一个具有70年历史的雷家面馆的故事,作为“80后”青年,雷家孙子雷峻在爷爷去世后面临放弃还是坚守面馆的抉择,经历一番波折之后,最终他选择继承爷爷家业重振“雷家面”。这个故事发生在当代,关涉的却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问题。影片传达出这样的信息:“雷家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代表着传统、品牌、个性和声誉,以诚实守信和敢于担当的态度传承之、光大之,不仅是当代商家的职业操守之所在,更是作为一个青年创业者和守业者必备的责任。当然,这也代表着编导弘扬传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立场。

在道德失衡和价值失衡的今天,从近年电视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助传统理念的倾向,本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或许是社会与人生解困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对于文化地域性和独特性的强调,对于文化“被同一”与“被吞没”的焦虑,就并非杞人忧天,也并非无稽之谈。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传统文化秩序遭遇危机、新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的当下,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的恰是制度创新和传统转化。正如著名学者林毓生所言:“建立民主和法治的制度与推行中国文化传统‘创造性转化’。易言之,新的政治秩序与新的文化秩序的建设是现代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任务。”⑤因此,从这一角度讲,近年电视电影所传达的文化立场还可以继续向前推进一步,在弘扬传统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探索表现现代中国新的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要将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与世界普世性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融合为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更为具体一些的表现譬如伦理道德观而言,在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同时,对具有当代内涵的生态道德观、人口道德观、职业道德观和“英雄”道德观等的确立和表现,就应当成为电视电影的一个趋向和目标。如果能够做到这些,我以为中国的电视电影就会镌刻进更多的新的精神品质,以及更具时代意识的文化立场。不能说近年的电视电影对这样一些探索完全没有涉及,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诸多缺憾,当然也就预示着其具有丰富而广阔的表现空间。

因为具有关注现实、表现民生的导向以及传达传统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基本文化立场,近年的电视电影在美学形态上主要呈现为带有写实色彩的正剧,部分具有喜剧色彩,但几乎没有悲剧,剧情基本呈现为大团圆结局。这或许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中国电视受众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文艺传统使然。然而,在我看来,探索包括悲剧在内的多种电影美学形态的表现,对于中国的“大片”来说十分重要,对电视电影这样特殊的跨类型影像形态也应成为必然。因为,即使是从电视受众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于电视电影的诉求也应当有所区别。况且,对于基本或大多呈现为写实风格的电视电影来说,尊崇现实主义叙事法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法则的一个主要方面,按路易斯•詹内蒂的意思就是“反感伤主义的观点,摒弃轻浮的大团圆结局、想入非非的心愿、奇迹般地痊愈和其他伪乐观主义形式”。⑥因为,在表现现实情状、直击人生百态、传达文化观念等方面,电视电影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影响力,这种价值和影响力不仅不会逊色于银幕电影,甚至还有可能获得某种程度上的逾越。

注释:

① 《南方人物周刊》编辑部:《中国电影文化复兴的样本,还是短暂的小阳春?》,《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51期。

② 赵葆华:《倚重文学精神和思想力量》,《文艺报》,2010年6月2日。

③ [法] 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译本,崔君衍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

④ [法]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译本,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⑤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28页。

⑥ [美] 路易斯•詹内蒂:《认识电影》中译本,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第359页。中国

第5篇

案例中CKO刘郢闵一开始的做法混淆了“知识”与“信息”两个概念,将知识管理简单地理解为信息收集,最终出现的结果是将知识库建成了一个“信息仓库”。在董事长王浩的提醒下,刘郢闵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知识不等于信息”。

是的,在知识管理上首先需要澄清和把握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地说,知识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化而来的,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从信息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上升到知识资源开发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必须要完成的飞跃。

那么,怎样才能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怎样才能使知识库真正成为公司研发创新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仓库?这不仅是案例中董事长王浩和CKO刘郢闵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企业在知识管理上面临的共同误区和疑惑。从信息的大量收集和简单堆砌上升到真正的知识管理需要把握好知识管理的三个关键点:

首先,是在理念层面。知识管理的核心要义在于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旨在形成全员互动、知识共享、系统思考、群体创新的有效格局,因而知识管理本质上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内涵要求一脉相承,必然要求组织文化的理念创新和系统支持。成功的知识管理特别需要组织和组织成员确立三大理念:

一是内源理念。知识包括外在的显性知识与内在的隐性知识,内在的隐性知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外在的显性知识。组织和组织成员应当意识到,真正的知识是在对外部信息进行系统选取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在经过组织成员主观性的群体学习、思考和创新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外显性的信息如果不能转化为内源性的知识,知识管理就可能陷入信息仓库的误区。

二是学习理念。与单纯的个体学习不同的是,组织更加强调群体学习、系统思考和形成共同心智。组织成员有着各自的关注领域和关注点,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着各自的学习偏好,彼此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甚至相当大的差异。那么,如果单纯地停留在个体学习的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群体学习、系统思考和形成共同心智的层面,就很难形成组织的知识体系,也就失去了知识管理的根本意义。因而可以说,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有效进行知识管理的内在组织基础。

第6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电力工程;合同管理

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命脉,而对电力工程建设是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因素,在国民经济水平提升中占据决定性优势。电力市场体制变革促使电力工程呈现法制化和市场化趋势,并在经济时展的前提下,将知识管理引入至电力工程合同管理范畴,从而体现电力工程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优势,而如何做好电力工程知识和合同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成为当前电力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1电力企业知识管理

培根(英国哲学家)曾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此,人类历史的演变为知识追求、知识创造的阶段,而当代管理者对知识的定义有着深入化分析,即将其认定为改变人类、事物信息的行为方式,依据主体差异,分为组织知识(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个人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验、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个人知识是组织知识的核心,而组织知识是个人知识的升华;依据属性不同,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可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如书面报告和说明书)、隐性知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如思维模式、认知与经验、想法);结合运用状态的差异,将知识分为过程知识、实体知识两种;而依据企业贡献与作用的角度,将其分为核心知识、非核心知识。电力企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柱,经多年发展,电力企业在市场领域中占据决定性地位。基于市场格局的演变,电力企业若要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则应对“新体制”予以探索,通过知识管理的运用,实现电力工程合同管理创新的目的,因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来讲,电力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运用,应遵循积累原则、共享原则、创新原则三点内容。其中积累原则为知识管理的基本环节,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完成知识信息积累工作,从而在构成企业财富的同时,成为竞争“砝码”;共享原则以价值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切实知识信息公开的目的,避免员工重复劳作;创新原则作为电力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通过对企业员工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电力企业高知识、高质量产品的构建。

2电力工程合同管理

2.1合同管理定义

电力工程合同管理(ContractManagement)定义为:电力企业依据国家合同法律规定,以自身全方位参与的方式,结合变更与解除、终止与转让、监管以及控制等行为,对电力工程合同予以严格化管理。在此过程中,合同管理涉及管理制度制定和合同签订、合同履行、档案记录与资料保管等工作,通过系统性、动态性分析的方式,以市场经济、契约经济、法制经济等形式体现电力工程合同管理的优势,例如:优质化、高效化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可降低电力企业合同义务,还可优先抢占市场先机。对此,电力企业应重点强化电力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结合长期性、经济性、复杂性与变动性的优势,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2.2知识管理在电力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价值

电力工程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若因时间长、繁琐性和信息量大等因素的影响,为快速实现电力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则应在计算机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信息获取、信息交流渠道逐渐得以拓宽,从而实现电力工程合同管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知识管理在电力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价值,可从以下几点实施分析:首先,合同风险控制。电力工程合同管理因自身风险的存在,若在全方位运用知识管理的前提下,便于企业员工对知识的获取,如失败教训、成功经验的总结,可有效规避合同管理风险。其次,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系统的架构,用以员工协调交流、经验共享、部门沟通等多种形式,促进管理水平、知识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时,促进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的目的。

3以知识管理为基准的电力工程合同管理机制架构

电力工程建设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企业结构不断创新和优化的前提下,合同管理应作为电力工程建设基础,并通过知识管理体系的融合,实现电力工程合同管理机制架构工作,而其具体内容可从必要性、可行性两点予以分析。

3.1必要性

基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电力工程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复杂性、庞大性特点是制约电力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电力企业应在工程建设前,以专业人员分析的角度,结合知识管理手段的运用,对电力工程建设可行性予以分析,并结合实地勘察的方式,强化现场监督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因电力工程以大中型工程为例,在合同拟定中涉及众多精细条款,而其合同内容完整性的体现,应以合同知识内容积累、管理、共享为前提。尤其针对合同变更问题需由专业人员全程跟踪监管,而专业人员的选拔,应充分结合知识掌握灵活性、能力强为基准,体现知识管理在电力工程合同管理架构中必要性优势。

3.2可行性

电力企业在将知识管理纳入合同管理范畴内,需对其实际运用可行性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可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首先,结构组织。从整体上来看,电力企业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与人才密切关联,而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前提下,电力企业若要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可将机构组织、人员培养作为合同管理主题,从而实现电力企业合同管理中对知识管理理念的融合。其次,企业文化。众所周知,电力企业应在行业发展的同时,对企业文化予以弘扬,并通过对员工思想行为的渲染,使其产生热爱工作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以时代力量汲取的方式,塑造企业文化,不仅为员工创造交流、学习、创新空间,还可通过个人知识、企业文化有机融合的形式,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电力工程合同管理体系架构。最后,监督检查。

4结语

综上所述,以市场经济为基准的企业行为,可通过生产管理、法制管理的形式,加强知识管理重视度。另外,知识管理是新兴学科,在不断发展中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促使知识管理理念在电力工程合同管理中得以有效利用。笔者建议电力企业应逐渐认识到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优势,通过合同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的把控,提升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勇.知识管理在电力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4(10):161~162.

[2]赵振宇,许克.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4):99~102.

第7篇

【关键字】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而混凝土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如何对混凝土施工做好管理工作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二、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1、工期长且工程量大

对多数水利水电工程而言,混凝土的施工是贯穿于整个水电工程项目的。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都具有三到五年的施工周期,且所使用混凝土量有时几十万,有时达到上百万立方米。因此,为了有效保障混凝土的施工周期和质量,多采用一些先进的手段和施工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2、施工技术复杂

水利水电工程和其他工程相比,具有施工技术复杂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混现在市场上混凝土的种类很多。所以说,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施工温度要求严格

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大多是体积和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往往使用分块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表面冻害和温度裂缝等质量问题,首先应对施工现场的温度条件进行认真的考虑,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表面保护、接缝灌浆以及温度控制等预防措施。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管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发展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得企业的施工管理工作获得较大的提升。

首先,防止施工计划安排不合理。要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目标,制定详细完善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所有项目工程能够有序安全开展。在制定施工计划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保证计划的合理以及可行性。最后一旦施工计划确定,必须严格执行,并且做好计划控制,确保计划能够顺利完成。

其次,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目标顺利实现。施工单位必须要结合自身特点以及施工整体计划安排,定制不同各个分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科学合理。如果对于混凝土施工管理不完善,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进度。

最后,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的效益。科学的进行混凝土施工能够有效的避免施工计划的不合理性,保证水利水电项目质量、成本和进度的控制,从而保证施工单位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四、水利水电建筑物施工中影响混凝土的因素

1.混凝土材料选购因素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的建筑材料生产厂家为了加大市场占有率,向工程施工单位低价销售,然后在材料上偷工减料,以此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有效保证。此外,也有一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加大自身所获得的利益,而采购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在施工中,这种劣质的材料根本经不起多年的使用,导致建筑的质量不符合标准。这不仅对物力、人力以及财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对工期产生了影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混凝土配合比例因素

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对施工的影响很大,这也是造成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首先是水泥的等级或者品种不符合施工的标准,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低下。(2)在进行配合的过程中水灰与水泥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如果水灰含量或者水泥含量过多,都会造成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3)混凝土膨胀剂质量不符合标准。这些因素对混凝土的质量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加以重视。

3.环境因素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在户外进行,所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对于其他问题而言,环境的问题则属于客观的,天气因素、湿度因素等人是无法改变的,施工现场的环境间题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外部环境相对而言较高,特别是在混凝土的施工方面,环境对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空气的温度对工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温度与空气湿度对其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不按天气改变施工方案,很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强度减弱,而且也不如正常气温下的混凝土使用的时间长。

五、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1.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1)拌制混凝土

拌制混凝土的过程,其关键是掌控其出机温度。一般来说,施工中往往通过控制原材料和搅拌的温度,从而来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其中,原材料的温度控制是把砂、石等这些基础的原材料放置比较凉快的地方,例如放置到室内或者是搭建有遮阳棚的室外;搅拌时的温度控制是通过在搅拌过程中对拌合物送冷风或者在水中加入部分冰块进行搅拌,以期达到降温的目的。

(2)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为泵送与人工浇注两种方式,目前常用的是泵送浇筑方法。 在具体的水利工程中,应该根据其工程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 浇筑混凝土的技术含有浇筑工艺、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两个主要方面。 浇筑与振捣、泌水浮浆这三部分是混凝土浇筑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混凝土开始浇筑之前,一定要清除模板内部的杂物,润湿所需的预埋件。 另外,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分层浇筑方式,其分为全面、分段和斜面分层一共三种方式,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是在其下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完成,从而避免浇筑工程中冷缝现象产生。 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要以表面泛浆及不冒气泡为标准。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露筋现象处理

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 架立筋或箍筋等在没有混凝土包裹的情况下而外露的现象。 一些旧建筑物中常存在露筋的现象,是由于混凝土的表面腐蚀和浸蚀等原因而破坏,这些问题会使混凝土的保护层脱落。 如果不及时处理露筋现象,会使钢筋产生锈蚀而遭到严重的破坏,就直接影响了结构物受力,进而导致渗水通道等更严重的现象。

2.混凝土施工计划管理

(1)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班日计划。并依照计划严格执行。

(2)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可太保守以致完不成任务。第三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考虑周全才会万无一失。

3.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承担施工的仓号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应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在技术交底时,不但要领会设计意图,还要贯彻上级技术领导的意图和要求,了解仓号的体形变化,有无特殊部位;钢筋、管路等的布设,应满足那些施工规范、规程及工艺标准;材料、设备的要求,有无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等。

4.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对各个细节进行把控,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既要对已经施工的环节做好把控,还要对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从结果的管理控制转变为对因素的控制,就是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管理。从过去的出现问题就行处理到全面综合治理。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全体动员,把质量管理融入到整个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不断的提高施工质量。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做好对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做好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工作,掌握施工技术要点,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牢固性、耐久性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栾侨邦.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8)

[2] 谭莉.浅议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J]. 科学之友. 2011(10)

第8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措施;文明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效益微利的环境下,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成本”达到预期的目标,是目前建筑工程项目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搞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进度、安全及成本”等目标的重要前提。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

作为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以合同签定为前提,按建筑工程的动态管理来对施工项目的寿命周期进行划分,可将施工项目分为以下5个阶段:(1)投标签约阶段;(2)施工准备阶段;(3)施工阶段;(4)验收交工与结算阶段;(5)售后服务阶段。因投标签约阶段的工作一般由公司经营部与技术部完成,在此不做说明。其它阶段均由工程项目部这个团队来实施并完成,而项目经理为这个项目部团队的领头人,见图1。作为项目经理,要明确自己的地位,项目经理是业主与乙方共同利益的体现者,对工程进行综合的动态管理的责任人。项目经理应有的职责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控制、管理和组织协调,并领导项目团队优质高效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图1-项目管理部机构设置

3工程项目管理实施中的的重点管理方法措施

项目管理必须与时俱进,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知识进行项目管理:即项目管理的战略性理论。“项目”的实施首先要进行“项目”的战略策划,而“项目”的战略策划指导着“项目”的实施。实施过程中主要管理与控制措施如下:

3.1做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就是建出精品工程,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是工程项目工期目标和成本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和立足点,因此应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具体要点如下:

3.1.1工作质量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性的因素。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的优劣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表现形式就是工作的质量,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对工作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3.1.2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项目的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它所产生的间接影响。所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带有计量性的设备,

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检测的要求。

3.1.3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为人工操作难免有失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那样,一旦进入流水线就可以等待产品的成型。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同步操作人员之多以及交叉作业的存在,使建筑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就是要求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面都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3.2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的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以工资补偿费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消费的那部分活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对工程实施中已发生或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纠编,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过程。要使成本控制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保证工程项目最大限度的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我们应当在对项目成本进行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和动态控制的前提下,确定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同时严格监控成本控制措施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具体执行情况,以保证预期成本目标的实现。

3.2.1全员控制原则

工程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就是要对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班组和全体员工进行项目成本管理,这个管理不是抽象的管理,而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对于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部门、班组和员工,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责任书,要让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切身经济利益与项目成本挂钩,防止出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的现象。

3.2.2全过程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这个工作始于工程项目中标、确认之时,一直到工程项目竣工后的保修期结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了做好成本的控制,应该就每一个工序和每一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确保一切开支都控制在计划成本内,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消耗。

3.2.3动态控制原则

动态控制原则就是要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因为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设立成本目标、做出成本计划、编制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要真正做好成本管理,我们特别要加强施工工作开始后的过程检查和过程监控,以保证各项成本管理措施和成本指标计划得以具体落实和实现。

3.2.4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工程项目的成本从形式上看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即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管理费和财务费等。因此人员素质、施工质量、工期、材料、人工价格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工程成本构成影响。我们要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就是要从影响成本的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都能按成本计划的步骤实施、实现。项目部可采用技术、经济、组织措施控制法或指标偏差对比控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