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5 16:50: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应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状况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初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情感教育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需要最基本的情感沟通。此过程需要在大量的课程中进行各种交流等。此过程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大体知道沟通的方式,这样对语文教育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虽然占用一些课堂教学时间,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就是在基本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这一阶段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需要很长时间。刚开始情感教育时,应遵循心口一致的原则。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巩固和提高,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另一方面,加深了语文学习的功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因此引入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教课的过程中却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孩子的前期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行为具有很多有利的影响,不仅扩宽了学生的视野,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不同专业的培训,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情操。但是这些行为也存在很多盲目的性质,很多老师随意的引入教学方法或者没有很好的统筹规划,都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情感教育是制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情感教育理论的核心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先实际地掌握语言材料,再从他们积累的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并且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因此,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如让学生自编、自演短剧,举行适当形式的小型竞赛等。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帮助。对于日益激烈的学校之间竞争,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导向要求,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这样的原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因此以下对策在引入情感教育可以用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首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只有有了清晰的定位,才能更好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明确目标。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该结合市场的现实状况,仔细分析未来的发展走向。从而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引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职业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引入情感教育,设置良好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能力,并且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就对课程设置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设置一方面减少应对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语文理论和语文功底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更能增强学生的语言功底和学术能力。近年来,很多学校可以发现,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设置引不起学校对其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潜意识的误解,认为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耽误时间,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另一方面,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脱节,没有实际价值,总而言之,必须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才能设置更有利的初中语文教学课程。

三、未来展望

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使初中语文教学在动荡的环境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在快速的时代变化中抓住机遇,才能够实现未来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只有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有利的学习环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学习的主题是学生,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实现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因此这就急需语文教师制定有趣的课程和良好的培养氛围,最终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情感教育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情感教育,那么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国金. 情感教育与语境洽商.外语教学.2003.1

[2]陈建生.语文词汇研究史纲.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0

[3]桂诗春. 应用情感教育[M ]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4]胡壮麟. 情感教育教程[M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5]刘润清. 西方情感教育学流派[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6]刘森林. 认知情感教育因素的结构化[ J]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 (4)

[7]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8]苗兴伟. 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 J ] . 外语学刊, 1997,(4)

第2篇

关键词:农村 初中语文 导读 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教育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我国农村教育中的问题较多。如何发掘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方法是所有农村教育工作者一直思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通过对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的梳理以及了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正确理解语文导读教学法的重要性,认识到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作为语文教学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改进当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丰富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又称“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其理论指导“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不是三个并列概念的静态排列,而是一个彼此联系又起着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的整体。今天,如何认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依然很重要,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和学的关系。语文导读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采用的四种“基本课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鸣,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基本课式”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和农村学生实际状况需要设计一些“基本课式”或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灵活有效实施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要继承和发扬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就要用好用活它。用好,主要是指继续发扬语文导读教学法好的方面;用活主要是指教师在使用方法时不能机械照搬,而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知识背景等灵活变通的运用,使之符合当前教学需要。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的“基本课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和复读式”,使语文导读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具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机械、刻板的一面也相对突出。如果每堂课都按照“四式”来操作,必然难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难以照顾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步调,还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产生倦怠。尽管如此,本研究认为用好用活语文导读教学法,仍能发挥其长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选择适合文本的“基本课式”,如有的文章难度较大,学生自读后很难消化,教师可以着重采用教读式;有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教师可以规定时间,并列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答,让学生自己自读,这样可以控制学生的阅读情况。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提出的“训练为主线”,其训练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的“读”。用好用活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可以采取把训练延伸到校外、扩展训练场所的方法,让学生的训练既能在课堂上进行,也能自己在课外进行。为保证学生的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读,了解学生为什么读、读什么,从而在课堂训练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需要的读物,并辅之以一些实用性的阅读技巧,打通课内课外的训练,使课外训练落到实处。

三、创新发展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创新是教育方法发展的核心部分。从笔者在多所农村中学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除了一些初中教师对语文导读教学法的长处没有用好用活之外,还有不少教师对它一点不了解。这说明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这一最根本的教学方法由于种种原因慢慢地远离了中学语文教学,因此,创新就是教学方法的得到发展与突破的根本保证,它需要教师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首先应该开放,开放就是要眼光朝外,善于发现和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精华。例如,虽然“讲读”法过多地注重教师的滔滔不绝,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教授也是可取的。如果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能够在上课开始时,抽出至少五分钟对文本中所设计的一些基本文体知识进行辅导,引起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视,就可以弥补其重读、重训练,轻讲,轻传授的不足;如果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能够在每堂课结束前,留出一部分让同学们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片段进行感情朗诵的时间,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保护和激励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又有利于学生强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还应该从其他阅读教学方法那里汲取营养,让它们成为取长补短、变通运用的摹本,这样才能保证其创新发展。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初中语文导读法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创新发展中,农村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还应该注重教师在丰富与发展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学法既是教师教学中使用的对象,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它需要教师用,更需要教师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因此,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应提倡大家都来使用它,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的实践中,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改善。更重要的还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上找到反馈效果,进一步对导读教学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农村语文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毕田增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恒花.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探索.2006.6

第3篇

一、初中语文中的审美教学现状

审美教学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审美教学的开展度大大提升。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审美教学的力度尚待加大。

1.审美教学的重视力度不足。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某些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没有成功转变。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他们教育工作的最大成果。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初中语文学科的审美性,没有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某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一味地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没有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问题,使得审美教学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不高。审美教学所得到的重视力度不足,自然无法正常开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成了奢望。

2.审美教学的方法不足。

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新的教学思潮在各学校中发展。当前某些初中语文老师都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对于审美教学也进行了了解和探索。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起着工具性的作用,除此之外,也为学生展示出中华文字的博大和精美。教师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辞藻传授给学生,让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语文的美,感受文字的美。但是,当前教学中关于审美教学的方法仍然有待改进,这些对于审美教学的采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采用有效的审美教学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学的重点。

二、用合适的方法对初中语文进行审美教学

要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就必须把审美教学和语文这门学科紧密结合。下面笔者针对当前审美教学的方法提出几条合理建议,希望有助于教师加强语文审美教学。

1.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提高其审美能力。

将审美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感知学科的美丽,对语文审美学习充满向往。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建立最基本的审美感知能力。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也是学生感知语文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体会到语文学习内容的美,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体会得到。教师没有办法替代学生学习,也没有办法替代学生感受语文学习内容中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从朗读中发现学习内容的美。朗读是学生获取语文学习内容美感的基本形式,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有更形象与生动的认识。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学习,大大降低了文字学习的枯燥性。比如在教学《社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社戏场景段落,将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跃出景面,有利于学生立体思维的形成,更有利于学生感性地认知教材,提高审美情趣。

其次,教师要提升板书设计水平,让学生通过观看板书,获得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文章的题目、结构及段落意义写在黑板上,目的是让学生做好笔记。当然,板书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课文基本脉络进行呈现,突出教学重点,深化课文内容。但是,板书是对课本内容的艺术性创造,教师要从美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呈现美的板书。具有审美意义的板书,应当以语言简单化及图形丰富化为基本特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认识到学习内容的简洁美与丰富美。比如在讲解《夏》时,教师可以将夏天的特点呈现于板书上,并配以简笔画,丰富板书内容,提高板书美感。当提及炎热这一特点时,教师可以画一个太阳,让学生的思维更形象。

2.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鉴赏。

初中语文教材,是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挑选而确定的经典文章,其内容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生本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与课文相互交谈的过程,也是学生鉴赏文章之美的过程。初中课本中的美,主要是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文之美等。大千世界中的美,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引导学生鉴赏课本中的美,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学生在领悟对美的鉴赏之后,才能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分辨。

比如在讲解《三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对自然之美进行欣赏。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样的句子,具有对称美,构思十分巧妙,描述十分细致。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从课文中的美出发,帮助学生进行美的创造。

第4篇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这些中学阶段德育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中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中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中学德育手段。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中学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中学不重视对中学生的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这都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素养,增强德育渗透效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知识中,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1.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也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只讲计较、不知友好,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我们要采取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的方法,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爱科学、爱创造、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此外,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把课本上学过的人和事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德育渗透的力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用自己健康、积极的思想和言行去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3.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应用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出,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语言内容,发展思维,培养语感,进而帮助其掌握实际运用所需要具备的识字、写字、阅读、交流以及写作能力。下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供参考。

一、 转变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

新课标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都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但其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还偏低,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基于此,需要在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从教学方式的转变上着手,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教授知识遵循由单一到复杂,由低到高以及易至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展开分项集中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从写字、口语以及应用文作文等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切忌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教学负担,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文知识技能。比如在写字教学阶段,在遵循实用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选择硬笔书法,同时辅之以软笔书法,展开系统训练,学习中华民族的书法精髓。在写字练习中,不仅需要老师加以详细讲解以及示范,还需要给予学生定时定量的练习任务,将"教"与"练"

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注意合理分配教与练的时间,尽量少讲、精讲,多练、勤练。可以先通过黑板示范的方式交教给学生用笔要领,然后指导学生描摹字体的偏旁部首、基本笔画,最后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理解之后,掌握字体的基本结构和笔顺,并下笔练习。在此学习阶段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师评价与学生小组互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将写字练习和语文课文字词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同时渗透教材知识。

二、 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听、说、读、写的能力,切实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化知识。初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现代白话文的选用,还是文言文的选用,都是围绕着这一基本教学目的展开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知识。由于文言文在现代实际生活中并不作为主要的交流工具,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文言文的教学比重,增加现代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以白话文为基本阅读工具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学生阅读时并不会出现像阅读文言文那样的阅读障碍,且当代的文学作品都与当前的汉语同步,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有助于丰富初中学生的现代汉语词汇,帮助学生切实掌握基本语法知识,且体裁不同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体意识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能够给予学生语言运用的良好示范。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现代文时注意采取和文言文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单纯只是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切实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可以选取文中"父亲"去买桔子的片段让学生运用替换和比较的方式体会作者所用词语的准确性,同时及时展开语言运用训练,要求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上以描写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为主进行运用,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在口语交流表达教学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表达障碍。注意帮助学生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口头交流的学习兴趣和勇气,可以通过即兴演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就以教师布置的某一话题展开构思,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上台演讲,通过恰当的评价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口语交流中注意从发音、语调、语速、表意的准确度、条理层次、中心观点等基本方面展开教学训练。可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通过创造较为轻松、活跃且切合实际形式的口语交际氛围与环境,引导学生掌握正反方辩论、小组讨论发言、解说特定的对象、采访交谈、即兴发言以及口头问答竞赛等各种形式不同的口语交际的基本语言要求,并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模拟练习,教师要给予指导。

三、 通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应用文教学与实际运用紧密相连,可以通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根据语文教材内容逐步掌握应用文的写作结构模式、格式规范、语言内容等相应写作要求,接着重点进行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应用文写作。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进行结合,注意通过对一些经典文言文语言的详细分析,品味文言文语言的含蓄、准确以及精炼,给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以启发。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需要教师构建较为完整的教学系统,首先转变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从写字、口语以及应用文作文等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注意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教学;其次,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品评文章中的经典片段,并学以致用,展开训练,同时结合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技巧,并指导学生学习写应用文,从语言的精准方面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海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刊),2012(09)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基本素质

听、说、读、写等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实践能力,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中一直坚持培养的基本的个人能力。语文教学是关于母语的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我们伟大祖国语言文字基础课之一,更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的综合技能的实践课。阅读能力是初中生必备的能力,如何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现代语文教师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1.初中语文科目的重要性。

语文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例如与人交流、写信等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但与此同时语文也是一个工具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才会看明白理学中复杂的应用题及实验题;在工作中,如果语文知识扎实,就能够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主要注重课本上的识字知识和基础知识,而初中的语文科目则更注重阅读、作文和语文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有些家长认为语文的学习就等同于学习作文,这样的想法有些片面。事实上,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涵盖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方面,分别代表四种能力:理解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感悟能力、文字书面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语文的教学方法,更要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对一名初中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强弱。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的过程并非仅仅是被动的、单向的过程,而是主动的、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先作出预测,然后加以验证和修正,如此循环反复,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相互“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能力的提高。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时展的需要,要在阅读中让学生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思维效果。

3.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材料中包含很多信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于无形之间积累阅读的材料,获取大量的知识,开拓视野。因此,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这些知识和信息自然就派上了用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某些作家的写作特点,这些作家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这样的分析会让学生对于写作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精讲和标准式回答问题,这样的做法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语文教学变得苍白无力。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作出创新,最终实现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1.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

语文教育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和写照。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当今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曾经的灌注式教学和单纯的知识的训练技能训练等,都应该随着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而改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表演者,学生们也渐渐成为课堂上的新角色。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地位,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思考余地和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信息反馈能及时掌握学生对阅读的认知情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应解放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尽量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课堂学习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思考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或小组探讨的合作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提倡启发式阅读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寓教于乐。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把阅读教学过程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统一,可使阅读教学有艺术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是十分适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来播放课文的录音,也可以用电脑等多媒体仪器来播放相关的短片或者歌曲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阅读材料立体化,课文中所描写的人、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尚文.也谈语文教育大趋势[J].现代语文,2001,07.

[2]张海棠.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1,03.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被提上了改革的新日程,与传统的课程相比,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通过探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特征,深入研究和分析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果。

一、明晰初中语文教育与文章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育在夯实汉语文字基础的同时,更要看清文章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密切关系。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大都是以文学体裁为依据的。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新闻、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一般后两个单元为古文内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育,当然是需要学生在语文各种文体内容的学习中学以致用。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责任明晰:让学生初步系统地了解各种文体文章的基本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语文实践性活动,更灵活地综合把握和运用各种体裁的文章。这样才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为高中、大学的语文教育、语文思维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倡探究式学习

提高学生语文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语文课程应能够提升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另外,语文课程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广度和深度的影响。纯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发言、提问、聆听和探讨来完成。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而且使学生懂得倾听他人、尊重他人。

三、挖掘初中语文教育与各学科的交叉

语文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还体现在和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语文是各种学科内容和科普知识渗透、交叉最多的课程。如《卧看牵牛织女星》中涉及到一些天文学知识;《洲际弹自述》中有很多的物理学、军事研究等科技知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有一些化学、生物学知识;《三峡》中有涉及到地理学知识;《向沙漠进军》中综合有环保知识……语文在各学科中的高度综合性就表明初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的全面兴趣上有着重大作用,同时也为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科学人才打下初步基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虽然小学语文教育已开始这个责任,但是初中语文教育应更系统、更有意识把这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这个“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应艺术地带领学生去领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四、实现师生心灵对话,优化教学质量

新课改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励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让他们充分享有创新自由、思想自由和情感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有人性化的色彩,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保障是其得以实施的的途径之一。只有师生之间互动才能引导学生们“走进课文”,再“走出课文”。教师在重视学生作为课文阅读的主体时,也应引导他们领会课文给读者们的暗示,这才是实现师生之间互动、实现心灵对话中初中语文老师应有的态度。

五、改革传统课文式教学,提倡“实践教学”模式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教学,而很少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应该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出发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应改革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倡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实践,在实践中联想语文课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思想认识,跟随时展的步伐,所以我们的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把教育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新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达成教学目标。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要适时地实践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掌握好语文教育传统和创新的融合,要把握好新时代初中语文教育的命脉。初中语文教育要做到“回头看、向前看”,适时为高中、大学语文教育打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好准备,同时又实践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国人人文素质的始端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新娟.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0(30).

[2]戴爱举.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53).

[3]杨春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第8篇

(1)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

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在课堂上将大量的民俗传统点交给学生,或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上的例文或进度进行,使得老师不能对学生的民俗传统掌握情况做到实际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并未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有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只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又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发展。因此,要老师正确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引进传统文化教学机制,全面发展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2)由于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学手段,学生对语文学习中的民俗传统了解不够深刻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历史中,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的手段一直没有被实际利用起来,没有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民俗传统的了解,更能有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教学计划。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明显受到老师的轻视,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深刻,对民俗传统的了解也不充分,是造成我国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探究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增加相应的趣味民俗传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

我国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身学习控制能力较差,本身的语文基础不牢固,需要传统文化性的语文教学来带领学习,需要激起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但是语文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学习,所以要引进从传统文化出发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民俗,形成固定学习体系。

(2)积极进行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尝试,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