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作问题研究

工作问题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5 16:50: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作问题研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作问题研究

第1篇

【论文摘要】:由于今年汛期黄河下游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大,黄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做好黄河下游的防洪工作,解决当前黄河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确保黄河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是黄河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指出了黄河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沿黄群众外出打工经商的较多,尤其是青壮年人员长期在外,加之农村分田到户,人员管理难度大,从而使部分群众防汛队伍只是停留在数量和名单上,相当一部分人员根本不在本地,很难保证突发洪水时能召之即来。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群防队伍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官兵不相识、组织纪律松懈、防汛抢险知识贫乏等现象普遍存在。

1.2社会备料问题颇多。黄河防汛料物储备采用国家、社会和群众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就目前情况看,国家料物储备比较可靠,而社会团体和群众备料,有数量无实物或有实物无质量的现象相当突出。如遇到工程出险,料物不足,必将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

1.3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生。由于近几年黄河一直没来大水,加上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发挥拦洪作用,一部分人认为黄河下游防洪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思想认识是防汛工作的大敌,必须坚决克服。

1.4堤防险点和隐患比较突出。一是黄河下游堤防是在历代民埝的基础上经多次加高培修而成,填筑质量不一,堤防裂缝和獾狐、鼠类等洞穴隐患较多,堤身总体质量较差,防守难度大。二是堤防老口门多,基础比较薄弱,遇大洪水时险象丛生。三是近几年新建、改建坝岸较多,基础不牢固,未经大洪水考验。四是黄河下游现有险工、控导工程标准低,整体滑塌险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

1.5防洪非工程措施严重不足。一是群众防汛队伍中外出经营人员较多,在位率较低;二是由于资金短缺,常备料物未达到足额储备,且常备物资更新不及时,年久老化;三是黄河报险通讯手段比较落后,通讯设备不足,不能满足防大汛的要求;四是由于防汛经费不足,防汛人员技术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均受到制约;五是黄河部门防汛车辆配备不足,上堤道路少,大洪水时,若遇到雨天,抢险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上堤困难,将会严重影响抢险及物资的调运。

2对策与建议

2.1搞好防汛宣传,高度重视水患意识。洪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毁灭性等特点,除利用各种渠道、各类媒体、宣传车、标语口号广泛宣传防洪法规和防汛知识外,每年汛前都要到农村村队街道显眼的地方,张贴黄河防汛宣传材料,介绍今年黄河的防汛形势、防汛任务、防汛要求,使当地干部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是黄河防汛的成员,更加重视黄河防汛工作,增强防汛意识,掌握抢险基本知识。

2.2扎实做好汛前工程普查。每年汛前,黄河防汛部门应对辖区工程情况进行徒步拉网式的普查,认真仔细查找险点、险段和防汛的薄弱环节,了解掌握辖区内的工程现状,找出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立即进行整修、加固,提高工程的抗洪强度,确保工程安全。

2.3健全各项防汛制度。黄河防汛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因此,必须由行政首长负总责,按照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沿黄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熟悉本辖区内工程情况和防汛情况,及时解决黄河防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防汛技术学习,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防汛基本知识,提高调度的水平。同时,继续完善领导包工程、包堤段及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切实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2.4不断修订完善防洪预案。黄河防洪预案是各级行政首长和防指领导指挥防汛抢险的依据,是各级、各部门进行防汛准备、险情抢护的手段,必须认真掌握,灵活运用。根据当地工情、水情、险情和抢险实际情况,及时予以修订、完善。同时做到防洪预案要增强实用性、可操作性,符合防洪实际,便于行政首长指挥抗洪抢险工作。

2.5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黄河专业抢险队、群众队伍要逐步实行军事化、正规化、制度化管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分类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专业队伍和群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同时加强对专业防汛队伍的技术训练和机械化抢险研究,提高防汛抢险的机械化程度,达到快速、机动、灵活、确保抢险队伍拉得出、顶得上、抢得住。

2.6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抓好各级黄河防办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快网络和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人员的办事效率,加快汛情传递。

2.7加强水情、工情、河势观测。一些新修或改建的险工由于未经受大洪水考验,河势变化后需要加修加固。因此,各基层河务部门要加强河势工情观测,密切注视水情、工情变化,及早采取措施,做好各项工程观测工作。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问题;措施一、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企业会计记录的合规以及合法性。其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必须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遵循,以及对企业内部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予以遵循。

(二)企业会计记录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其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记录的时候,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予以确认,从中保证没有造假的现象。

(三)企业会计记录的批准与授权。企业会计记录的批准主要是指整个企业会计核算应该获得相应部门的批准以后才能进行经济业务工作。企业会计记录的授权主要是指对于企业中进行的经济活动都要通过相关部门的授权。

(四)企业会计记录的完整性主要是指对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在经过授权以后,会计人员都要对此进行会计记录,以此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性。

(五)企业资产所具备的安全性,其主要是指财务人员在通过相关部门的授权以后才能够进行企业资产的记账与保管。财务人员还要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与清算,对于不属实的资产报告,财务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二、企业会计内控工作所出现的问题

(一)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会计内控工作进行约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很完善,并且建设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从而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建设起与之配套的体系。众多企业都存在内控制度的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并且对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以及对应的预警体系都不是很完善。企业内部的利润分析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等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不全以及不实等情况,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企业财务资产情况说明书和企业会计报表,这就直接对企业的高层管理在进行决策活动的时候没有相应的财务信息报告予以支持。

(二)企业会计内控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当下企业对于内部出现的串通舞弊行为虽然制定了相关原则,但是制定的原则中只能对单独一人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而对于多人合作的串通舞弊就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防治。

2.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内控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企业所实行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失效,这些都是因为会计人员出现精力分散、粗心大意以及对于工作性质的判断失误等等。

(三)企业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被视为一种进行自身内部治理的制度,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股东会、企业的董事会以及企业监事会的设置,并且以此对各个机构的职责予以明确,从而实现三方权力制衡以及相互约束的目标。例如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来说,当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的时候,相对应的内控制度在层次上就会增加。在我国股市中已经出现很多实例,通过实例我们能够得知,在企业内部如果没有建立起一个合理、科学的内控机制,那么我国上市企业股份中国有股份出现的“一股独大”的情况会极大的对那些治理结构相对比较脆弱的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以及弊端,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治理结构改变必须直面的问题。不具有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的企业治理结构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董事会力量出现薄弱的情况,还会使企业自身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以及监督机制。

(四)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监督乏力

就当下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企业对于自身的会计内控工作的监督还只是对企业的财政以及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企业会计内控工作却没有一个良好的监督,这样使得企业会计内部工作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例如财务信息的不实与不全、企业出现假账泛滥的情况以及企业秩序混乱的现象等。

三、强化企业会计内控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严密的企业会计内控体系

我国企业应该对于内部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秩序混乱的关键点建立严密的会计内控体系,具体通过三个内部控制层次来实现。

1.在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中,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与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建立起一道细致的企业会计监控防线。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的经济业务的时候,对于工程中出现的处理权限以及对应所要承担的风险与责任应该予以明确,对于企业中相对比较一般的经济业务也要对其进行审核后才能进行,对于企业中相对比较重要的经济业务应该实行“双牵制”。

2.企业应该建立起事后监督机制,根据企业会计的常规核算,在此基础之上对企业的所有岗位以及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定期的检查,以此来有效的建立起严谨的监控防线。

3.企业内部拥有管理与监督职能包括稽查部门以及纪检部门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直接受命于企业董事会的管理部门、审计委员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实施内控制度。

(二)完善财务管理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预算工作是其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项,预算体系能够将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产生的收支与支出进行及时的反映,企业能够对预算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增值保值产生一定的信心,因此,在当下建立起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各项经济业务的预算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完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内控工作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规模比较的企业还是规模相对比较大的企业,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对于企业会计而言,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是时展以及企业进行会计重组的必然趋势。对于当下企业会计内控工作来说具有能够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安全的作用。企业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财务信息质量以及提高处理财务信息的速度,这就需要企业转变操作方式,抛弃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借助计算机的发展来转变操作方式,这也是打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因为计算机能够及时为企业高层领导提高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以此帮助其做出决策。(作者单位:安徽国电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参看文献:

[1]高新红.企业会计内控工作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3):190-191.

[2]罗娜.企业会计内控工作问题研究[J].投资与合作,2012,(8).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政府采购 问题 对策

自《政府采购法》颁布来,相关财政部门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都明确规定推行政府采购。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大部分高校对于相应的教学科研仪器投入、办公设备投入以及后勤工程投入等增加。所以,做好高校采购工作,可以更好的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提升高校采购效率以及降低其采购成本,作用显著。本文就高校政府在采购工作每个阶段中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对策。

一、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标采购准备阶段的问题

1.招标文件技术规格要求不具体,需求描述不准确。高校的仪器设备采购,使用人基本上都是学校的老师,一般情况下,其精力都会放到教学以及科研方面,对相应的前期调研工作准备不够充分,部分技术参数难以实现准确性与规范性;

2.招标文件存在排他性条款。部分学校部门为买到合适的设备,对相应投标人在资质要求方面的设置欠科学,例如,提供近半年同类产品销售发票复印件,注册资金不能低于多少,必须要有某品牌生产厂家的授权书等;

3.评分标准不细化。一些招标项目制定规范化评分标准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仅仅只存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的打分方法,从而使得相关专家在进行评标期间往往无据可依,只可以依靠主观评判或者倾向于按照采购单位的意见,无法客观的区分投标的优劣情况,违背了打分的初衷。

(二)招标采购进行阶段的问题

1.采购周期“长”。采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程序以及学校制度法规,然而实际工作过程中,招标采购工作的上报采购申请环节、采购方式宇招标公司确定环节、招标公告的环节、招标文件编制环节、确定中标人环节、签订合同环节、验收环节等每一环节在招标内容、招标时间、招标形式以及规范化标准方面都有着相对明确的规定要求,不可以随意省略或者是改变,从而使招标采购工作在灵活性以及原则性上存在一定矛盾,最终使采购时间延长;

2.采购计划“散”。部分采购项目缺乏科学化的计划以及统筹安排,每个部门以及每一个院系教师所提出来的采购申请往往比较零散,非常容易存在同类项目反复以及多次招标现象发生例如电脑以及办公家具等,从而很难发挥集中化采购的积极作用。

3.采购任务“重”。由于高校采购资金来源多样,很多财政拨款或科研经费到年底如果有结余都面临被收回,年终突击采购现象严重,这些常常使采购招标处于被动的境地,容易给大家造成采购工作效率低的印象。

(三)招标收尾阶段的问题

1.采购价“偏高”。部分原因是出于人们对采购工作的误解,错误的认为只要走招标采购流程,采购价格就一定会比直接在市场购买的价格高;另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用户采购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足,对技术指标、市场变化掌握不够,预算报的就偏低,因而中标价超出预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采购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健康的影响,存在围标等现象。

2.采购价格低但性能非最优或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随着招投标实践的不断发展,现行的招标采购制度及评审办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节约资本、价格优先”需要向“物有所值、择优配置”转变;合同的执行、验收环节缺乏监管,也可能导致用户拿到的货物与招标时不完全相符,影响日后使用。

二、完善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采购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与培训

在认真严格遵守采购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应制定出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的采购办法和程序,明确采购程序、范围、任务、及操作规程。同时,高校还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宣传,让采购用户从根本上认识到招标工作、尤其是前期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多地了解仪器设备的市场行情以及厂家的资质信誉、服务质量等,确保招标参数的准确可行。在评分标准的确定上,可以根据所采购设备的特点来进行。

(二)坚持科学管理,日益提升工作效率

从招标采购源头抓起,进行统筹规划,密切联合各部门、院系,做好采购项目的汇总、整合、归类,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重复采购和突击性的零星采购。高度重视过程化管理,针对每一个采购招标环节实施层层把关,加强用户沟通,并及时解决问题,做到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际服务水平。另外,要建立健全供应商数据信息库,然后实施合理化分类,充分了解供应商数据信息,保证在供应商选择的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

(三)提高采购的专业化水平,建立项目验收机制

采购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这就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懂财政理论,还要掌握贸易、经济法、商品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学习专业化基础知识与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的招标项目技术性关键点,合理编制工程招标文件,严格执行招标程序,采用合理的招标办法,减少因技术层面引起的“高价中标”、“性价比不高”等质疑。

建立健全科学化的项目验收机制,当执行验收合格之后,签署相应的验收报告,然后根据验收报告情况进行付款以及评价反馈。最后,在此前提下,完善评价体系,并结合用户相应反馈,将部分存在不良记录的单位拉至黑名单,然后进行公告,按照情节严重情况限期参加投标。此外,要加强投标人在信息库建设方面的管理,针对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行为进行记录,并严格禁止参加投标。

三、结语

通过持续深入总结经验和完善高校采购的规则程序,不仅节约了大量资金,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益,同时也提升了采购管理效率,确保高校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小焱.高校采购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外资,2013(281).

[2]袁雄,欧阳中万.高校物资采购的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2).

[2]汤红霞.加强高校对政府采购监管的探索[J].中国政府采购,2014(02).

[3]胡洋.论高校的政府采购[J].中国招标,2014(08).

第4篇

【关键词】直流回路;寄生;误动作;电压畸变;跳闸;原因;处理

随着国民经济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微机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保护装置本身问题越来越少,但是相应的二次回路问题以及新老设备结合、设备改造换型所带来的问题越发体现出来。本文对继电保护现场实际工作中所遇问题作一小结,希望能与大家共同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1.操作回路切换引起的直流回路寄生

组合电器式开关由于远近控操作回路切换引起的直流回路寄生。某新建变电所竣工验收工作时,在对110kV组合电器设备电源回路检查时发现,当对开关作就地及远方切换回路时两组电源存在寄生回路。此回路导致开关就地操作电源与保护屏操作箱电源之间存在电联系。根据规程:每组断路器的直流电原仅且只能由一组熔断器供电。如图1所示。

由此图可以看出保护操作箱负电源以及开关柜内负电源都未引入开关柜处远方就地切换把手,而且开关机构的负电源唯一使用由开关操作机构空开提供的负电源,此回路造成保护操作箱与开关操作机构负电源寄生。此问题会造成当发生直流接地在断空开时接地不消除或接地发生转换,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误动作。改进方法如图1中虚线所示,即两组正负电源均经切换把手。由于闪光回路的原因引起两路直流系统寄生,从而使绝缘监察装置误报接地告警信号。

某220kV变电所进行了主变保护双重化换型工作,在换型之后该220kV变电所直流系统未进行双重化。换型工作时,保护装置按两套直流系统接入但是对于闪光回路三侧操作箱回路只能用一套。随后不久,该变电站进行了直流系统双重化改造。在一年内的定期检验工作中,传动主变跳三侧的保护时。

每当开关位置与操作把手位置不对应时,直流绝缘监察装置就会发接地报警信号。经分析查找原因如图2所示。

2.绝缘监察装置误报接地告警信号

由图2可以看出,当220kV侧开关与110kV侧开关发生不对应时,两套直流系统通过闪光回路连接。此类直流系统特点为:当两套直流系统一旦有连接点,相应的绝缘监察装置就会报接地信号。后来经过与直流班共同核实证实,此次直流双重化改造时第二套直流系统未引入闪光母线。经过保护人员与直流班人员共同努力加装了第二套直流系统闪光母线,后来再次传动开关问题得以解决。加装后接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并在图示处断开原有接线。

3.共用切换回路造成直流的回路寄生

因电压切换回路切换母线电源与电度切换电源回路共用切换回路,造成直流回路寄生。有些变电所内存在电压切换回路专用母线,此切换母线专用于对电度表的切换。但是保护装置的电压也需要切换,而且这两个回路共用一组刀闸辅助接点。这种回路会造成控制电源与切换母线之间存在寄生回路。而且电度表的切换继电器为110V继电器,而保护装置的切换箱大多采用220V电源在此情况下会多次发生烧毁电度表切换继电器的事件。另外当发生直流接地时,当断开保险时接地减弱但不会完全消失,此类情况多发生在设备换型老站改造过程中。因为电度回路,受重视程度不够且本身不属于保护人员维护范围所以容易忽视。但问题还是存在而且还很严重。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如图所示实线为原接线方式,又因为KM为220V而GQM为110V所以会发生烧毁切换继电器的情况。改造后接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并且应该断开相应的断开点。

4.造成开关跳闸

由于开关操作回路中交直流回路共同布线,当交流回路发生烧毁时造成开关跳闸的原因分析。

某变电所220kV开关机构箱内,采用交流电源作为开关操作打压电源。而保护操作电源回路为直流回路,这两个回路本身并未使用同一根电缆而且也无电联系。按常理说符合我们的要求,但是交直流回路在机构箱内厂家出厂配线为捆扎在一起。由于环境条件原因,特别是冬季室外寒冷夏季炎热,再加之交流电缆长期通过大电流电缆芯线的防护层受损严重。在某年冬季由于机构箱内加热电源小时一段时间后,又发生打压接触器线圈烧毁,相应的交流熔断器未能及时熔断,造成交流线烧化从而引起捆扎在一起的直流跳闸回路线烧毁,最终导致开关跳闸。此次事故教训惨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首先先联系厂家要求他们对此类交直流回路共同配线的机构箱给予整改。

5.Pt二次回路电压畸变

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PT一次接地端未接好,造成PT二次回路电压畸变原因分析。某35kV变电所二次改造保护换型后送电时发现:10kVI母三相电压不平衡且开口三角有电压,三相电压及开口电压数据如下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C相电压明显偏低,A、B相电压偏高,LN有电压。但所有相间电压正常,一般情况下会认为是10kV线路发生接地或者是10kV母线发生铁磁谐振,但是经过检查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是。后来怀疑为PT本身有问题,经过检查发现PT一次C相接地不良好。关于上述现象理论分析如图4所示。

6.母联开关正常运行时跳闸

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PT实际构成了它的中性点且为接地如图5所示,但是PT的一次阻抗值极大,所以相当于不接地。但是,PT二次电压的大小与PT一次系统的平衡度及是否接地关系很大,如果三相PT接地良好则所得出的向量关系如图4中实线所示,如果象上述C相接地不良好时,所得出的结果如图4中虚线所示。所以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PT三相电压出现不平衡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2)10kV母线发生铁磁谐振;(3)PT一次发生断线(保险熔断或刀闸接触不良好);(4)PT一次接地不良好或未接地。

由于SF6开关机构中跳闸线圈启动功率较小,当发生直流接地或直流系统波动较大时引起母联开关正常运行时跳闸的原因分析。

某220kV变电所内110kV母联开关正常运行情况下突然跳闸,经保护人员检查系统无故障,也没有相关的保护装置动作使之跳闸。又经检修一次人员检查开关一次机构未发现异常现象。经过协商决定暂时先投运110kV母联开关,但是经过三天后再次发生110kV母联开关正常运行情况下突然跳闸情况。经过查找有关资料及对开关的实际有关跳合闸参数进行测定,发现此母联SF6开关机构跳闸线圈动作电压偏低(≤50%额定电压),具体原因分析简图如图6。

图6中C1、C2为直流系统对地分布电容;C3为母联控制电缆对地分布电容。以上所述跳闸原因为若当A点发生直流正极接地时,此时地点电位上升为+220V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C3电容的负端电位亦上升,有关资料计算表明此时加于TQ两端的最高点压为50%额定电压即110V。所以如果开关的跳闸线圈电压低于50%额定电压则在发生直流正极接地时有可能会发生误动,另外C3的电容值越大更易引起TQ动作,所以母联因为所接的跳闸回路最多所以相应的C3值最大,所以这就是该220kV变电所多次跳母联的原因。

所以规程规定:跳闸出口继电器的启动电压不宜低于50%直流额定电压,以防止继电器线圈正电源侧接地时因直流回路过大的电容放电引起的误动作;但也不应过高,以保证直流电源降低时的可靠动作和正常情况下的快速动作。以上6个问题是继电保护现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可能不够详细和彻底。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相互提高,解决更多的继电保护现场实际问题,为我们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武成龙.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

第5篇

关键词:

学校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关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学校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努力找出德育工作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工作规律,及时更新和改进德育教育的工作策略,进而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笔者根多来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现就当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德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内容的匮乏性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只注重“集体主义”和“五讲四美”等教育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时刻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需求,而有些教师却没有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不够重视。

(二)教育目标的限制性

现在学生大都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不想被束缚,却又希望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进而会藐视权威、顶撞父母、老师等。而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所以,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展开和设计德育教育工作,而有些学校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便于管理而制定了统一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像身处军营的军人,全然没有身处乐园的感受,这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必定欠缺。

(三)教育方式的单一性

多数教师和学校对“5<2”的德育效能方式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五天的德育教育是远远小于两天休息日的社会负面影响的。由于教师和学校一直长期处在社会舆论的前沿,因此,大部分学校为了长期发展下去,对学生开展的集体活动就大大减少了,虽然维护了学校的生存发展,减少了风险系数,却造成了学校德育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德育教育往往就是一些生硬的“不许”和“禁止”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学生成为听话的好孩子、好学生,极少会关注他们自我约束能力的形成、培养,更没有考虑到他们自主管理能力的开发和养成,这种“管制与反管制”的教育效果自然一般。

(四)德育教师队伍的水平还有待提升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目前,一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并不高,进而不能正确掌握学生的态度定位和心理发展方向,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受教育的效果。

二、解决学校德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德育内容的正确定位

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需要,着重从公民、法律和心理健康这三个教育方面作为突破口。首先,公民教育:学校要灌输学生具有强烈公民意识,努力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公民,有较强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等社会意识;其次,法制教育: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的真实写照。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生对法律并不十分了解,进而就导致学生的犯罪率在上升。因此,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能力,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道德工作的效果。学校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导向,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努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二)注重建设德育教师队伍

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个体、个性、需求、心理素质的不同来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优化德育工作。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杜绝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更不能用同一种教育手段去应对所有学生和他们不同的需求。因此,学校要注重建设德育教师队伍,同时要求他们不断加强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

(三)将德育教育有效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

应当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科学知识教育、民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确保时时处处开展德育教学。像是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学生喜欢的手段开展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能够借助班会设计以法制作为主题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掌握法律、遵守法律、应用法律,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此外,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有针对性的法制教材进行编写,从而更好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四)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创设良好的德育气氛

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06-03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高等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生源争夺日益白热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公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造成了名牌院校考生集中,而普通院校则生源严重不足,即便是优势学科也少有问津。因而,全面准确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对于考生考研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对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研究,从新的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指参与交易各方所拥有、可影响交易的信息不同。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于1963年首次提出。乔治・阿克尔洛夫在1970年表著名著作《柠檬市场》作了进一步阐述。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具有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信息不对称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影响

1.信息不对称在研究生招生过程的主要形式。研究生招生是招生单位与考生之间进行互动并最终进行双向选择的过程,作为相互独立的两方,招生单位与考生对研究生招生信息的获取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着多种形式的信息不对称。(1)考生与招生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招生单位比考生更了解自身的实力信息,掌握着本单位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师资状况、硬件设施、就业去向等情况的详尽数据,处于信息优势,而考生对这些信息了解有限,处于信息劣势。虽然研究生招生宣传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招生单位间展开生源竞争的重要手段,但在招生宣传中招生单位通常难以将所有招生数据信息提供给考生考生,特别是难以准确把握考生的选择要求。(2)考生与学校招生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考生对自身情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招生单位对考生的情况并不了解,特别是对考生的真实报考意愿难以掌握。反之,考生在报考前通常会了解和掌握招生单位的基本信息,如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目录、考试大纲等,但是仍然无法获取更详细的招生信息。由于研究生招生工作具有很强的阶段性,随着招生进程的深入,招生单位会逐步调整招生策略,这些信息考生通常无法及时获取。(3)考生与研究生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受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形式限制,考生在报考前对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了解,往往集中于科研成果、学科排名、个人声誉等外在形式,对导师的个人实力、在研项目以及性格等情况缺乏了解。而导师对于考生的情况则局限于笔试成绩和面试过程的短暂交流,对考生的能力素质、兴趣爱好、发展定位等也不清楚。考生与导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表现在考生之间通常并不了解对某一名导师有选择偏好的人数多少。(4)本校考生与非本校考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本校考生特别是本校应届考生是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主要生源,也是各招生单位竭力争取的高质量生源之一。每年,招生单位一般都会针对本校生源进行专门的研究生招生动员和政策宣讲,本校考生对所在院校的优势学科专业、历年招生情况、师资团队甚至指导教师个人的喜好都有着详细的了解,对招生过程中的政策变化情况也能够较为方便准确地获取。

2.信息不对称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形成的弊端。任何个体或团体在公共选择中无不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生招生过程中考生报考志愿的选择以维护自身权益为根本目的,招生单位也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由于双方在招生过程中所处的角色地位不同,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招生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并转化为决策的依据,最终形成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信息本身的不完备,考生报考志愿的集中趋势,录取选择上的区域差异,专业差异明显等问题不可避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必然造成考生报考的盲目性,报考人数在行政区域、学科专业、招生单位、指导教师中呈现结构性失衡现象。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招生单位和考生都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考生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招生信息,难以根据重要信息做出正确决策,为规避风险,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初试高分考生提前选择复试分数线相对较低的院校或专业进行调剂。这样一方面造成优质院校或优质学科专业的生源流失,出现了院校研究生招生“大年”、“小年”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导致招生单位“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热门”专业生源比例却严重失调,最终造成大量考生无法录取,或在招生单位间疲于奔命。在极端情况下,由于通过正常渠道获取信息无果,某些考生或家长就会转向培训机构或招生中介,导致上当受骗。如果被个别研究生招生工作人员所利用,还会滋生权钱交易,发生招生舞弊或泄题等腐败违法行为。

3.信息不对称对地方高校的影响。地方高校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的高等学校。地方高校承载着中国的绝大部分高等教育任务,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承载者。随着我国教育科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地方高校通过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学科水平普遍得到长足发展,部分学科达到了全国领先的水平。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考生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地方高校的真正实力,加之长久以来形成的对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认知偏差,导致相当数量的考生转而追逐其他具有较高名气的院校或学科专业,造成了地方高校的研究生生源不足。生源危机之下,地方高校首先想到的就是降低复试分数线来补充人数,通过各种途径降低门槛揽人。分数线的降低,虽然暂时满足了地方高校的生源需求,却也改变了高校的生源结构及生源质量,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

三、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现实中,信息并非平均分布于社会个体或群体中间,而是有所偏重,存在着私有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社会个体或群体因能力不同,所处的环境、地位不同,再加上信息本身的动态性和滞后性,使得社会个体或群体不可能拥有完全的信息,因此信息的不对称是客观的和普遍存在的。同时由于存在着信息成本和信息垄断,交易的一方拥有的信息越多对自己就越有利,因此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了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就会隐瞒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研究生招生时间跨度大、环节多、阶段性强,整个过程中信息繁杂而离散。一方面,受招生工作时效性影响,招生单位全方位、多方面的动态信息的力度不够,往往难以跟上招生工作进程。另一方面,考生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硬件条件等因素限制,很难做到长期、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因而在信息获取上处于明显劣势。这种情况的长期积累,不仅考生的信息需求无法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考生信息获取的动力,造成研究生招考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四、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情况对策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研究生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既损害考生的利益,又导致优秀生源流失,妨碍招生单位选拔人才。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信息的完全对称是不可能的,但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不断地向另一方提供信息,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1.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招生单位作为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信息优势方,应主动建立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招生信息公开力度,通过及时准确的招生信息,减少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自2014年开始,教育部正式建设上线了“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要求全国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在招生过程中,必须将招生简章、招生政策和规定、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拟录取名单、举报方式等招生关键信息通过平台向公众公示,并对公开公示细节进行了规定。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公开内容外,招生单位还可以向考生和提供更多信息,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2.完善信息公开渠道。2006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正式上线应用。作为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平台,研招网使得我国研究生报考完全实现了网络化,其调剂平台更是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考生和招生单位。但是,研招网目前仍无法涵盖招生单位的所有招生信息,不能做到与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在招生单位和考生的互动方面尚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因此,招生单位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加强多种通讯终端的使用平台开发,构建和完善适应考生需求的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平台,推动与考生的信息交换与公开。

3.推进研究生招考分离制度。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招考分离,是指将招生工作中的考试工作(涉及初试和复试)和录取工作分别交由两个不同的独立部门负责完成,招生部门不再参与考试工作,而是专注于招生政策的制定、、沟通等,最终根据考试结果,选拔录取符合招生单位需求的考生。招考分离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国家层面,即针对某些学科,由国家组织进行的统一考试或者联考,目前已有管理类联考、医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门类已采用了这种方式;二是招生单位层面,即初试和复试的组织实施由单位内部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负责,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不得参与初试自命科目、复试科目的试题命制、印刷、寄送、考试等工作。实施招考分离有利于避免招生腐败,有利于实现纪检监督,有利于推进招生公平,极易得到考生认同。

研究生招生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是公共信息不对称的一种,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制水平、教育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息息相关。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招生制度历经数次改革,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于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国家应尽快加强教育考试立法,统一和规范各类研究生招生考试,推进研究生招生“阳光工程”,为考生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环境。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郑燕,杨颉.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3,(17).

第7篇

关键词: 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改善策略

一、引 言

在当今时代,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日新月异,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做好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接下来,本文将首先简要地概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改善策略。

二、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不够高

首先,部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多数仅仅重视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却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专业技能,复合型的人才尤其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比较薄弱,不能够灵活地应对复杂的财务审计工作局面;其次,部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够高,不能够以认真、客观的工作态度来做好财务审计工作,经常不能坚持原则,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部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安排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企业在安排录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并未真正的综合衡量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胜任能力,导致很难真正发挥出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

(二)法规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颁布了《审计法》、《财务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然而,对于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来说仍然不太健全,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仍然有待完善,规范审计工作质量和约束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制度和法规仍然不够系统。这种现状导致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在检查和评价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处理违纪问题的过程中,不具备可靠的依据,很难秉公依法办事。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遇到具体问题的情况下,时常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所适从。

(三)财务审计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已经实现财务审计工作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然而,部分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方法,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不能够熟练地掌握联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此同时,我国一些财务审计工作机构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撑专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测试方法。

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加强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

建立注册财务审计工作师资格考试制度,成立业务技术过硬、政治素质高财务审计工作队伍的训练培养基地,着重提高财务审计工作从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为当今企业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财务审计工作内容的调整与拓展方向,逐步培养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相应的企业管理、资产评估、数理统计等能力,努力引进计算机、电子技术、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专业资格人员,努力使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构成合理。通过强化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财务审计工作专业培训,加强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认证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培训,培养财务审计工作人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人员结构和素质等方面满足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

(二)合理设置财务审计工作结构,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制度

针对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结构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应该在最高决策和执行机构下直接设置财务审计工作机构,并且由其提名或任命具体负责人,以保证财务审计工作机构良好的组织到位和绝对的权威性,使其能够更有效的协助企业经营管理层履行职责,并且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最大覆盖率。同时,也应该采取合理规范财务审计工作内容、财务审计工作程序等措施,结合强化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和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的财务审计工作制度。

(三)进一步改进财务审计工作方法,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水平

在财务审计工作方法和手段上要全面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重视风险分析,使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更加现代化。通过信息化全面化的分析,减少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投资决策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

(四)企业领导者要转变传统的观念

企业领导者应该认识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搞好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必须增强企业领导者的财务审计工作意识。要让企业领导者转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发展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能够再把企业财务审计工作认为是一种束缚自己权力的包袱,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不是对企业领导者的一种限制。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亟待加强,对于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错误观念必须改变,企业领导者要自觉地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机构,认识到建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五)企业财务审计要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部门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的审计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和发现违规行为后的经济问题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都属于事后审计,所以,很难及时发现问题,一般都是在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审计部门才能够介入,这就导致企业不能够规避经济损失,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行为的风险,并未真正地发挥出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作用,因此,财务审计工作在许多企业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企业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财务报表项目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来采取事后审计,这种审计形式的主要缺点就是不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并且很难科学合理地审计那些财务报表之外的事项,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一定要对于传统的财务审计进行扩展,保证财务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希望通过本文对于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能够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我国企业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编目工作 问题

编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从接收待编文献到清点验收、文献、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再到数据的审校、文献的加工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编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作,编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利用,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下面笔者就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总结与归纳。

1、样本抽取错误

高校图书馆购买图书通常都有一定的复本量,尤其是非专业性的通用类图书,复本量一般比较大,如我馆专业类图书的复本量一般在3到5本,英语等级考试等通用类图书的复本量一般在6到10本,但编目的时候只需对每一种图书做一条书目数据,所以从采访接收待编文献,编目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抽取样本,不同的复本书只是在同一条书目数据下分别配给不同的条码号,这就是要抽取样本的目的。抽样本之前尽可能把同一种书集中在一起,以避免同一编目批次内同一种图书重复编目,简化工作程序。抽取样本的工作虽然简单,但重复乏味,工作人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抽取错误,这种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复本数标记错误,例如图书有3个复本却标记成“4”,有4个复本却标记成“3”;二是把外部特征相似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图书误作为一种书只抽取一个样本。第一种错误会造成对同一种书多分或少分条码号,到书数量与实际不符的后果;第二种错误会把本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数据错误地做到了同一条数据中,造成异书同号的现象,这种错误因为图书的册数和书标数量一一对应,所以更难发现,一旦入库,漏抽样本图书的流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没有数据,读者根本检索不到,只能依靠书库工作人员或读者去发现。

2、编目遗漏

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基础较好的高校馆,馆藏历史悠久,馆藏书目数据数量巨大,新进图书难免与馆藏库图书存在重复,所以分编每一种图书时,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常用的检索途径包括题名、ISBN号、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或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用的较多的是题名、ISBN号和责任者,其余几种用的很少。遗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完全相同的复本书遗漏;二是新进图书与已入藏图书不同版本图书遗漏;三是连续出版物或多卷书的不同分册遗漏。

我馆编目人员一般习惯使用题名,原因是使用题名当输入题名进行检索的时候,分编数据、馆藏库数据、外部要套录的数据都会在同一个页面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发现馆藏库存在重复数据,就直接把分编数据和外部数据分别调出米做套录编目就可以了,如果发现馆藏存在有重复记录,再看是同种书的不同版本或连续出版物、多卷书的不同分册还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书,再视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但只用题名查全率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带符号的题名,如果符号输入半角全角状态不一致就会检索不出来,另外回溯建库时所做书目数据错误百出,题名中出现别字、多字、少字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果待编图书恰好是这些图书的再版图书,倘若仅用题名很容易漏检,造成书目数据重复、同书异号、再版图书和初版图书不能集中排架的情况,所以最好在文献中结合使用题名、责任者和ISBN号进行,但根据我馆的编目工作实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只能减少漏查率,遗漏现象却无法避免,目前,我馆馆藏数据库中的重复记录、同书异号的情况时有发现,大多是过程中漏查造成的。

3、编目审校程序存在的问题

审校程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专门的审校人员。我馆编目人员完成一批图书的编目工作后移交典藏并把书目数据传入中央数据库,由典藏人员来负责书目数据质量的审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编日人员,修改后进行图书的典藏工作。但典藏人员并不是从书目著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的角度来做审校,而是仅仅从检索的角度看一下某种图书通过题名、责任者、ISBN号或丛书名、封面或题名页上出现的其他信息是否能被检索到,看一下所给索取号是否符合本馆的习惯(主要是一些交叉学科)等等,并不是调出MARC数据逐个字段来审查,反馈回来的问题常常是题名或责任者中有错别字。更因为不是专门的审校人员,责任心可能差一点,即便经过审校上架流通的图书还会常常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二是先加工后审校的顺序设计不合理。我馆编目全部工作做完,即贴上书标和条码,传入中央数据库后移交典藏人员来审校,审校一旦发现错误,例如分类号错误或不符合本馆分类习惯,主题相近的一套丛书没有墩相同的种次号等此类错误,修改分类号后因已传入中央数据库,不能自动生成种次号,只有依靠手动一次次尝试的方法找对种次号,种次号变了索取号就变了,因为书标上有索取号,所以书标也要跟着改,需重新输出打印书标,然后把原来贴的书标撕掉重新粘贴,这一过程无疑大大增加了工作量,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原编数据过于简单

目前高校大都采用套录的方式下载书商或联机编F}中心的数据,虽然需要原始编目的情况很少,但依然存在,比如一些内部资料性质的图书,各高校馆一般都有本校此类图书的收藏,CALIS上一般也没有此类图书的编日数据,就需要各高校馆进行原始编目,由于习惯了套录的编目方式,编目人员对原始编目存在畏难和抵触的心理,再加上编目员自身的能力因素,原始编目数据质量不尽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编目数据过于简单。

只有高素质的编目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地投入到编目工作中去,时刻关注编目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对编目工作以及编目标准、规则的发展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编目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使编目工作作向着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分编过程中很多的错误,尤其是数据录入方面的错误,稍加注意,就可能会避免;有了过硬的业务知识,就会在机读目录的字段使用、分类标引、主题标引方面避免很多错误的发生,这才是提高编目工作质量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