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业信息化前景

农业信息化前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7-27 16:13: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业信息化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业信息化前景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 应用

一、引言

科技的发展推动这各个行业在工作内容、管理方式及发展方向的改变,农业经济管理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已经省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节奏,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有效的突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将有效的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气候、空气、土壤、水分及生物等因素都是保证农业生产有效的资源保障。根据这些农业信息资源,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收集、分析并处理和共享这些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才能使得农业生产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仅仅包含基本的农业资源信息,还包括农业教育和科技的信息化。现代农业已经不是传统的人工农业作业方式,而是在农业科学知识、技术及农业人才的支持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因此构建农业教育和科技信息化网络能有效的推动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农业水平。另外,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可以及时有效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生产资料、农产品需求等信息。生产资料信息使得农民选择生产资料的空间加大,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同时还了解到了农产品的市场发展走向,增加也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农业管理信息化,现代农业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在此模式下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有力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管理实现标准化、便捷化,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传统农业的转型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是改变传统农业理念及作业方式的契机,将传统的农业模式转变为知识型的农业模式。传统农业的资源和信息化农业资源差异较大,信息化技术下的知识型农业能有效利用生物工程进行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及生产结果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农业依然是资源型的农业模式,因此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农业方式,使得我国农业走向知识型农业。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的推优┮挡业化的发展。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将农业产业推向世界竞争的环境中,借鉴其他国家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积极改革和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理念及思路,使得我国农产品逐步走向国际之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通过各类网上贸易,建立农业产品及服务贸易,为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销路,实现产供销一体的信息化。

(三)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传统的农业方式使得农民增收不增产,归根结底是信息的滞后和匮乏,使得很多农产品信息无法传递出去,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浪费。在信息时代,借助于市场经济的背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推广,为农民增加收入,调动他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使得农民了解市场,提前规划生产经营计划,从根本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四)有利于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人才,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生产力,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科技的关系较少,而且农业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那么要想转变这种局面,通过农业信息化来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而这个过程中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信息化使得农业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更加便利快捷,那么农学爱好者们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学习和获取农业生产知识,并且向农民普及,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实现了农业科学化的目标。

第2篇

[关键词] 市场信息 农业产业化经营 作用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18-01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时刻都离不开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方式已逐步由传统型向产业化经营型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新的经营方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中优势凸显,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市场信息,它贯穿于经营过程的始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导向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流通企业为依托的企业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它延长了农业产业的链条,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非常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我国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展现了希望之光。

市场信息是指对市场上各种经济关系和各种经济活动现状、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各种消息、情报、图表、数据资料的总称。市场信息来源于市场,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当然起导向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目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一个地区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准何种主导产业组建龙头企业、发展多大规模进行产业化经营。除了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外,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广泛收集与该产业密切相关的市场信息,并对它进行归纳、整理、分析、遴选、运用。按照市场需求指导主导产业的选定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龙头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占领国内外市场;农业产业才能做大做强,产业化经营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农业产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产业化经营将血本无归,出现“粮贱伤农”的现象。前些年有些地方不以市场为导向,不认真研究市场信息而盲目调结构、办产业,造成农产品“卖难”的情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此,紧紧依靠市场信息的导向来选产业、兴办龙头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至关重要。

二、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社会资源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其配置情况往往通过一系列市场信息表现出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无论是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还是经营,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市场信息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使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急需要的部门和环节中去,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序推进,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依靠市场信息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二0一三年该公司紧紧抓住“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契机,发展万亩白茶基地,充分整合资源,使公司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短短五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茶叶固定基地12000多亩、带动农户2300多户 、知名品牌 5个。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三、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拓展市场的作用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市场信息是龙头企业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是龙头企业寻找市场机会的重要依据。龙头企业通过市场信息所反映出来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经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发掘经营机会、制定经营战略与策略,从而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市场份额,达到扩大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产、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市场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随时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情况,树立信息观念,才能发挥企业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依靠市场信息不断拓展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8月,在“第三届香港国际茶展与名茶比赛”中,该企业生产的“鸿泰茗珠”茶叶产品荣获绿茶组“第三名”,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名次的茶产企业;2012年5月9日,在“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及茶艺博览会”上,“鸿泰金毫”、“鸿泰春葵”两个茶叶产品获金奖。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在省内占有一定的市场、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正在向国际市场进军。

四、市场信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发展市场农业。该经营方式是以市场 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带动尤为重要,“龙头”企业和农户一定要根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立足长远,用营运约束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正常进行。这就为龙头企业提出了很高的严格要求,要使单个农户经营的边际生产率大大低于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边际生产率;在保证本企业利润不断增长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农户的利益,必须要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的收入明显提高。这就要求龙头企业根据所掌握的大量市场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运用,制定多个生产经营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组织实施。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农户收入的最大提高。

德江县“鸿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努力打造“云露清羽”成为“中国著名品牌”,并对基地和产品进行有机茶产地、有机茶产品认证,使公司经济效益有了质的飞跃。201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是上年全年的三倍多,联接的农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市场信息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资源,各龙头企业只有对它进行广泛收集、运用,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带动更多农户致富;才能使广大农民早日圆同步“小康”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业务指导全书

[2]朱海安.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点思考[J]. 新疆农垦科技,2012,05:63-64.

第3篇

1.1创新了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方式,保证了信息快速、有效地走进农民家中。

宽带入户,网络致富,提高了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农民找到了“商机”,尝到了甜头,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农民上网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这种培训既克服了集中培训方式中存在的众口难调、难以重复、效果欠佳的缺点,又解决了科技下乡中存在时间短、次数少、覆盖面小等问题。农民想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市场前景如何,想学什么,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学习、了解;行政部门想推广什么、培训什么、传播什么,方便快捷。现代远程培训为农民提供了有技术可找、有技术可用、有问题可问的一个技术信息平台。

1.2促进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推广,增加了农民收入。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汇集各类农业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各种信息 ,具体指导良种选育、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综合栽培技术等。通过互联网,农民不出家门便可得到专家指导,增加生产效益,真正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加快了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四是缩小了城乡“信息鸿沟”,引导农民群众进入文化新生活。一直以来,农村被人们称为网络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要突破这“最后一公里”,环境是基础,环境不仅指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建设。硬环境就是设备配置、网络稳定和服务平台内容;软环境也就是培养农民了解信息化、应用信息化,上网找信息的学习环境。晋城市的农业信息化使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在给农民带来技术信息转化增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真正缩小了城乡“信息鸿沟”,做到了信息城乡统筹发展进步。

2对进一步搞好农业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2.1真正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政府主要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农业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农村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和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当作新时期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2.2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上网工程搞的较多,但其信息资源收集与信息产品提供方式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大,向上流动的统计信息主要是为“上面”服务的,信息质量与农业生产者的关系不大;向上流动的信息农民感兴趣的也不多,信息流与物资流的分离现象十分明显。因此,政府信息服务引导应当尽可能改变这种局面,提高信息的针对性、适用性。

2.3切实搞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第4篇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对策

农业信息化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的过程。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本文就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提出对策,为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的特点

1.1 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已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和中心任务。高度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农业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 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不同程度地渗透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物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现代农业生产已形成。

1.2 在农产品流通方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好的流通渠道才能带动高质量的生产,在农产品流通方面,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平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和物流通道,将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信息化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应用和开发,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为农民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共享信息的服务, 以便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解决供需矛盾,从而实现了农产品在流通方面的信息化,这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1]。

1.3 在产业升级方面

随着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推广,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已不是孤立的,而是紧紧围绕着产业链。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其本身已成长为一个新型的支柱产业,信息技术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和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更重要的是将信息资源转化为价值,发挥农业信息效益的最大化,在提升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和升级,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造就了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型农业专家和能手,带动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同时,农民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并且通过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整体效益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农业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工作一直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对农业信息化的意识不强,对政策内容把握的不到位,以及对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再加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及其流通是由多个部门管理,职权相对分散,标准又要求不一,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信息储备也就不完善。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受阻。

2.2 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尽管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突飞猛进,但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农业的影响,落后设施仍然在一定时期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处理方面,缺少在信息采集、科学管理、现代化智能操作及处理方面的人才,使得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较为缓慢。

2.3 农业IT行业协会组织缺失,农业信息化体系不健全

农业IT行业协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协调组织,它具有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的基本功能[3],是农业行业协会和IT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市场化原则和方式、介于农业市场主体与政府之间的一个社会协调性组织,它主要包括政府、科研机构、IT软件企业、涉农企业等,是代表一个区域信息化发展的权威机构。然而现阶段农业行业协会单一,大多数都属于官办型,政府的宏观干预较少,各部门自成一体,缺少统一规范的管理。因此,很难在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中发挥指导作用。

2.4 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落后,服务水平不高

在我国,信息化的工作主要是IT行业,由于技术的专业性,使他们绝大数人的工作环境在IT行业。关于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用人才较少,直到目前还没有一只稳定的队伍为现代化的农业服务。再加上现有的农业各部门专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指导人员严重缺乏,信息储备不足等种种原因使得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少独立维护与开发信息服务的能力,最终影响了信息化工作队伍的服务水平,服务的质量也不高。

3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引导,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要提升政府农业信息化的意识,让政府带动个人。政府需要做到降低农民们使用信息的成本,以鼓励农户加强农业信息化,同时也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并加大对相关教育方面的投资[4];要提高农户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式,还需要对新的农业信息技术多加了解和应用,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全社会农业信息化意识,仅仅是政府和农户提升信息化意识还是不够的,因为农业信息化涉及到各个领域,只有整个社会都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2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我们不难看出,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也越高。除政府部门的引导外,各种农业专业协会、科研推广机构以及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等也都成为直接的信息服务主体,政府作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组织推动者和监督管理者,按照市场导向,建立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体系,为农业信息化发展及推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种农业信息化组织管理的方式是农业信息化在管理方式上转化的一个重大突破。

3.3 鼓励农业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

充分发挥农业IT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和基本功能,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在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按照产业升级的优势,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从而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4 加强农业信息化的普及和宣传,建立基层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机制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宣传,重视基础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培养和选拔“拔尖人才”,结合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特色和水平建立专家资源库和人才储备库,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农户掌握和使用农业信息技术的能力。

总之,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运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服务的信息化、农业耕作的现代化、流通的信息化,使我国的特色农业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万林,张港红,李桢,等.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6-78.

[2]张新民.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业经济,2011,(8):112-113.

第5篇

1.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当今,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从主要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发展到应用领域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信息管理与推广服务、农业规划与决策和农业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与控制等多个方面,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农业各学科。我国已建成农业科研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ARICMS)、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库、中国农业研究项目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等,同时还引进了世界上几个最主要的农业数据库,并正在建设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中国农业院网络中心”已建成,并与农业部、国家科委、国际信息网联网,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及其推广事业的发展,使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水平及趋势,掌握科研课题的设置及进展,了解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为研究项目的立题、合作提供极为有效的手段,也使农民更容易得到需要的科技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网上智能化专家系统的建设,农民便可足不出户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这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前景

信息时代的现代农业正向着“精确农业”的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通过传感器收集土壤植物数据,利用遥感技术提供农田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数据管理功能,运用全球定位技术精确定位导向,通过专家系统优化决策和指令自动监控的智能农机,如自动控制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收获机及智能机器人进行精确操作。整个系统完全自动识别操作,在无人监管条件下24 小时工作。由于其农田管理精度是针对土壤而不是田块,因而可依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肥力、作物病虫害的细块分布进行操作施肥、打药等农事活动,从而达到减少施肥量、用种量、施药量,且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这将解决长期困扰农业工作者的有关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作物高产高效的影响问题。

3.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业在信息技术上的某些科研成果已经具有较高水平,但技术不配套,研究项目内容单一,目标分散,适应面窄,缺乏多学科专业综合应用研究;缺乏具有综合性、多项信息技术集成、多功能、智能化、网络化的应用成果;缺乏适用于我国农业国情的二次开发农业系统信息工具;且农业信息软件对上级服务的较多,面向农户、面向生产实用的较少。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高层农业信息技术开发人才缺乏,也制约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6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前景探讨。

网站建设是指在因特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网络技术工具制作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站来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利用Internet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快捷地获取各类农业信息。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丽水市的农业网站应运而生,市、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网站。几年来,丽水各地边摸索边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网站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网站建设涉及网站设计、网页内容、实现方式、网络技术、网站应用、网站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以丽水农业信息网为例,试图从一个侧面就市、县基层区域农业网站建设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建设现状。

丽水农业信息网(lsnj110.gov.cn)是在丽水农技110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

2001年,丽水市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提出来的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农业工程,受到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在缙云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缙云做法,提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方案;丽水市所辖9县191个乡(镇)先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县级先后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丰富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市、县农业网站多次进行改版扩面,使栏目设计增添细化,分类设置科学合理,查找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应用拓展提升。网站设有政务办事类、政策法规类、科技教育类、产业市场类、农业宣传类等30个大栏目、100多个子栏目。主要搜集和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解答与指导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信息问题;开展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热线咨询;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丽水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推荐与宣传。丽水农业网站初步建成农业技术资源库、农业政策规章资源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丽水名特优农产品库、丽水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农业资讯库等,形成与国家农业部、浙江省农业厅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相关农业专业网联结贯通的农业网站群,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的目的。网站信息量不断扩大,浏览率高,丽水农业信息网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以上,日浏览量在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中基本位居第一。

2建设思路。

网站是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立足农村和农业实际,在网站设计、网页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既要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在信息时代,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服务农业的一个有效载体。

2.1网站设计与编排具可操作性。

网站版式设计要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诣与美。多页面站点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秩序与内容的关系。服务农村的基层农业网站设计要做到图案形象,寓意简明、美观大方,栏目归类合理,表述直接明了,浏览点击操作容易。丽水农业网站设计一般由主办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先行提出设计初步方案,进行栏目策划,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递交网站开发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版面设计与编排;做到农业部门与网站开发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之产生叠加效应,保证了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网站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丽水市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为保证农业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网站信息内容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尽最大努力满足山区农民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就农业科技信息而言,丽水农业信息网站将其细分粮油豆杂、瓜菜栽培、茶叶技术、果树栽培、食药用菌、花卉园艺、竹笋生产、药材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病虫防治、其他等20类,分别以农业科技、生产规程、种子种苗、农村教育、网上课堂、

视频点播等不同栏目形式储存,将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统一的页面结构。网站尽可能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方式,产生美感。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甚至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3网站特色与功能呈多样化。

网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功能,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丽水市、县农业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网站普遍存在着信息分散的现象,设立网上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农业专家,选择主要作(动)物生产类型,以品种(种类)单体为样本进行种养技术讲解。课件体现4大特点。可操作性。内容既有农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当地生产实践经验,通俗易懂。求先进性。实用技术符合农业标准生产规程,植入生物、物理及生态技术等新成果。强系统性。从产地环境选择到主栽品种介绍、育苗嫁接、栽种方法、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成熟采收、保鲜贮运等各个环节,形成组装配套技术或种(养)模式。

具欣赏性。集文字、图片于一体,既讲究实效,又美观大方,吸引观看。网站集合丽水全市农业专家,并与浙江省农技110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选择。网站应用超链接和设立较强搜索引擎,友情链接广泛,丽水农业信息网现有超链接网站80多家,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目的,提高了农民上网的效果。建立的高级搜索功能,可按属性、按文本,分栏目、分时间等不同方式快速搜索到站点内容。网站与农民信箱、农技110热线电话有机结合,多样化服务功能可满足丽水市山区不同农业信息条件、不同农民素质群体的多样需求。

2.4网站信息产品体现应用价值。

网站信息资源的实质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应体现应用价值。信息资源库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内在条件。丽水农业网站就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来说,既注重农业科技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山区农民的应用能力,广泛采集、加工、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包括种、养、加(加工、包装、保鲜、贮运)各个方面。网站的市场信息能针对丽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突出蔬菜、水干果、食用菌、茶叶、竹笋、畜禽、药材等优势农产品,重点采集全国、浙江省市场需求动态信息,开展市场分析,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网站及时搜集丽水产地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准确,开展乡村区域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预报和网上营销,并与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场价格行情”平台互联互通,及时传递农产品价格信息与市场行情。网站的农业资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指导服务丽水农业,及时采集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科技资讯等,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关注农业发展规划,了解农业工作重点,知晓农业科技新动态。

3前景探讨。

基层农业网站面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使用价值,是基层农业网站生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应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他涉农网站的主要特征。

3.1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提高信息共享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农业网站信息标准化包括农业信息术语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市、县农业信息网要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实现“一站,各站共享”的目标。要制定出一套农业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实现公共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广大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网站对收集到的各类农业信息要进行科学处理、精心加工、规范,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要十分注重质量、时效、实用,对所有上传信息,都要进行逐一审核,注明来源,要求对真实性负责,严防误导。字体、字号、排列、照片都有规范要求。2009年,丽水市组织制定了《丽水农业系统(县级)网站评测指标方案(试行)》,在网站设计、信息公开、信息维护、网站管理等方面制订出47项测评指标,促进了县级农业网站的建设和信息产品质量及信息使用价值的提升。

3.2推行网站农户信息化,建用并举。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才能出成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基层农业网站建设要推进农户信息化,通过让农户参与信息化活动,使信息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信息化强调的是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基层转贴于 农业网站要在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注重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信息是高科技产品,网站建设在信息应用上力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的文化科技能力,注重通俗易懂,讲究效用。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化肥与农药代号、计量单位等应转换成中文表述,方便农民使用。丽水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以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培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获取、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是连接市、县农业基层网站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目前山区多数农户并不富裕且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条件下,单纯追求农户的信息设备建设不现实也不经济。要按照农业部“八个一”的标准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点,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为逐步推进农户信息化创造条件。

3.3推广网站服务特色化,提升水平。

作为农业推广部门的市、县农业网站首要任务就是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要具有鲜明特色。所谓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在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一是农业科技应用信息化。如作物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等,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提高农技推广的速率。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传播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方式,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利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田间生产,如推广诊断施肥、精量播种、温(湿)度调控等。要积极推广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农业管理信息化。包括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防控,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农业投入品与市场流通管理、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农业工作部署、农业统计等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以及农村经营管理、农民生活消费的信息化。要加快建立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探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发展精准农业。鼓励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实践,逐步构建农业产加销信息一体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

参考文献:

[1]黄端祥,张瑛,廖小丽。对山区农技110运行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3(增):217-218.

[2]张蕾,陈超,展进涛。农户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状况分析: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抽样调查。

第7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前景探讨。

1建设现状。

丽水农业信息网是在丽水农技110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

2001年,丽水市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提出来的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农业工程,受到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在缙云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缙云做法,提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方案;丽水市所辖9县191个乡(镇)先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县级先后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丰富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市、县农业网站多次进行改版扩面,使栏目设计增添细化,分类设置科学合理,查找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应用拓展提升。网站设有政务办事类、政策法规类、科技教育类、产业市场类、农业宣传类等30个大栏目、100多个子栏目。主要搜集和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解答与指导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信息问题;开展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热线咨询;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丽水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推荐与宣传。丽水农业网站初步建成农业技术资源库、农业政策规章资源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丽水名特优农产品库、丽水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农业资讯库等,形成与国家农业部、浙江省农业厅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相关农业专业网联结贯通的农业网站群,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的目的。网站信息量不断扩大,浏览率高,丽水农业信息网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以上,日浏览量在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中基本位居第一。

2建设思路。

网站是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立足农村和农业实际,在网站设计、网页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既要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在信息时代,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服务农业的一个有效载体。

2.1网站设计与编排具可操作性。

网站版式设计要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诣与美。多页面站点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秩序与内容的关系。服务农村的基层农业网站设计要做到图案形象,寓意简明、美观大方,栏目归类合理,表述直接明了,浏览点击操作容易。丽水农业网站设计一般由主办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先行提出设计初步方案,进行栏目策划,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递交网站开发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版面设计与编排;做到农业部门与网站开发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之产生叠加效应,保证了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网站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丽水市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为保证农业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网站信息内容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尽最大努力满足山区农民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就农业科技信息而言,丽水农业信息网站将其细分粮油豆杂、瓜菜栽培、茶叶技术、果树栽培、食药用菌、花卉园艺、竹笋生产、药材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病虫防治、其他等20类,分别以农业科技、生产规程、种子种苗、农村教育、网上课堂、视频点播等不同栏目形式储存,将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统一的页面结构。网站尽可能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方式,产生美感。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甚至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3网站特色与功能呈多样化。

网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功能,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丽水市、县农业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网站普遍存在着信息分散的现象,设立网上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农业专家,选择主要作(动)物生产类型,以品种(种类)单体为样本进行种养技术讲解。课件体现4大特点。可操作性。内容既有农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当地生产实践经验,通俗易懂。求先进性。实用技术符合农业标准生产规程,植入生物、物理及生态技术等新成果。强系统性。从产地环境选择到主栽品种介绍、育苗嫁接、栽种方法、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成熟采收、保鲜贮运等各个环节,形成组装配套技术或种(养)模式。

具欣赏性。集文字、图片于一体,既讲究实效,又美观大方,吸引观看。网站集合丽水全市农业专家,并与浙江省农技110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选择。网站应用超链接和设立较强搜索引擎,友情链接广泛,丽水农业信息网现有超链接网站80多家,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目的,提高了农民上网的效果。建立的高级搜索功能,可按属性、按文本,分栏目、分时间等不同方式快速搜索到站点内容。网站与农民信箱、农技110热线电话有机结合,多样化服务功能可满足丽水市山区不同农业信息条件、不同农民素质群体的多样需求。

2.4网站信息产品体现应用价值。

网站信息资源的实质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应体现应用价值。信息资源库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内在条件。丽水农业网站就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来说,既注重农业科技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山区农民的应用能力,广泛采集、加工、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包括种、养、加(加工、包装、保鲜、贮运)各个方面。网站的市场信息能针对丽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突出蔬菜、水干果、食用菌、茶叶、竹笋、畜禽、药材等优势农产品,重点采集全国、浙江省市场需求动态信息,开展市场分析,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网站及时搜集丽水产地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准确,开展乡村区域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预报和网上营销,并与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场价格行情”平台互联互通,及时传递农产品价格信息与市场行情。网站的农业资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指导服务丽水农业,及时采集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科技资讯等,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关注农业发展规划,了解农业工作重点,知晓农业科技新动态。

3前景探讨。

基层农业网站面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使用价值,是基层农业网站生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应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他涉农网站的主要特征。

3.1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提高信息共享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农业网站信息标准化包括农业信息术语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市、县农业信息网要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实现“一站,各站共享”的目标。要制定出一套农业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实现公共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广大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网站对收集到的各类农业信息要进行科学处理、精心加工、规范,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要十分注重质量、时效、实用,对所有上传信息,都要进行逐一审核,注明来源,要求对真实性负责,严防误导。字体、字号、排列、照片都有规范要求。2009年,丽水市组织制定了《丽水农业系统(县级)网站评测指标方案(试行)》,在网站设计、信息公开、信息维护、网站管理等方面制订出47项测评指标,促进了县级农业网站的建设和信息产品质量及信息使用价值的提升。

3.2推行网站农户信息化,建用并举。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才能出成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基层农业网站建设要推进农户信息化,通过让农户参与信息化活动,使信息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信息化强调的是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基层农业网站要在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注重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信息是高科技产品,网站建设在信息应用上力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的文化科技能力,注重通俗易懂,讲究效用。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化肥与农药代号、计量单位等应转换成中文表述,方便农民使用。丽水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以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培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获取、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是连接市、县农业基层网站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目前山区多数农户并不富裕且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条件下,单纯追求农户的信息设备建设不现实也不经济。要按照农业部“八个一”的标准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点,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为逐步推进农户信息化创造条件。

第8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农业信息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采集、保存、分析、处理农业生产生产、管理等信息的技术,其应用可以为农业生产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以促进农业发展。

一、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尤其是美、法、德三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上成效突出,为农业生产力提升提供支持。下面对这三个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美国的农业属于现代化、一体化农业,集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遥感遥测等新近技术,其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与经验上受到多数国家认可和借鉴。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从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已经着手建立农业技术数据库,而后又产生一系列相关数据库,为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农作物生长自动化管理、预测与诊断病虫害、保护农业资源等方面应用广泛。现阶段,美国农业部已经建设形成健全、完整的信息制度与体系,全球化的信息网络。

第二,法国农业信息技术。在欧盟中,法国是第一农业大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相当先进,可以收集、、处理农业信息,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复合化,形式多样化,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均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农业部是农业信息下达的主要部门,而信息的收集与总结是由大区农业部门担任,省级农业部门负责配合、协助大区农业部门工作。在法国,农业信息具有较为广泛的收集面,不仅包括种植业、渔业以及畜牧业,还包括食品生产、林业以及农产品流通等。通过各个部门将经营者与生产者的信息需求串联在一起,进而出现多个服务主体共存的局面。

第三,德国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技术上,德国已经进入电子计算机网络应用阶段,连通于北美、欧洲等国,其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施主要应用以下三种计算机网络:首先是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由各州农业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把电视机或计算机用电话线和该系统联机,再交纳费用即可使用,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预防病虫害、获取防治技术、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等。其次是电视文本显示服务系统,由邮电局研发并运营,用户仅需购置该系统的主机以及键盘,再与电话、电视相连接,就可以利用邮电局网络,实时获取农业技术相关信息。最后是植保数据库系统,由农业生物研究中心研发并运营,其宿主机为大型计算机,用户仅需与宿主机联网,联机之后便可检索出农业信息相关的信息。

二、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现状与建议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起步比较晚、分布不均,在1994年才与国际互联网正式链接,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另外,在网上资源与利用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均有一定差距。在1990年,我国物价局从35个城市收集了28类农副产品价格,研制出农产品价格数据库,具备检索、查询、报价以及对比分析等多种功能。现阶段,我国已经建设了多种类型数据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农业信息技术中,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人机会话,对决策者的决策给予支持,使决策有效性提升,区别于管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重点在于模型驱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了第一个农业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用于平衡中国食物的供需,该系统为我国食物战略发展提供方向,通过模型库、数据库以及方法库运算、处理大量的数据及其复杂关系,使得整体研究效率得到提升。

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因我国信息化设施处于落后状态,使得先进科研成果无法发挥,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用户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强化硬件基础建设,并增加教育投资,使软、硬环境均得到发展。第二,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国情相结合,即便是国外最新研制的信息技术,也应以跟踪、学习为主,而对于经过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技术,按照我国农业发展需求,可视为重点研究与应用技术。第三,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国家为主、从上至下的信息传播渠道,使信息化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完善、合理的信息制度能提升技术与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应积极学习与借鉴其先进模式。

结语:

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而言非常重要。相比于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存在一定差,但随着我国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其朝着专业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