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7 16:14: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教学管理培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一方面,由于目前的生源情况,民办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办学经费来源于学费、学费相对于其他公办高校较高等原因,民办高校更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民办高校要尊重学生,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学生自主、学生自治、学生参与管理落实到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设立“学生教学联络员”,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召开“学生教学联络员会议”,收集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学生教学联络员也可以随时向教学管理部门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在考核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教师在授课方面,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参观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方面,力推任务驱动和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法。在考核方面,变以笔试或几个技能点为主的传统考核方法为综合项目设计考核,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若干与专业知识密切联系的社团,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从而让有专长的学生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
2.适应市场变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1)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市场导向理念对高校课程改革影响深远,它要求高校课程有根本性的改变:其一,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其二,开设优于竞争者的差异化课程;其三,高效整合教育资源,推动课程改革。
(2)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坚持“面向市场、主动适应、灵活多样、按需办学”的办学方针,根据市场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精心打造骨干专业,深化课程改革。
3.精简的教学管理机构
民办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追求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因此在完成教学管理功能的同时,注重构建精简的教学管理队伍。管理模式的高效率和灵活性是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特点之一。
二、存在问题
1.教学管理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定
教学管理范围包括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落实、排课、考试、课酬金计算、学籍管理、教材、实验室等等。在民办高校,平均一名管理人员就要负责800~1000名学生,这个比例大大高于普通高校。民办高校还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人员的待遇远不如教师,导致管理人员流失。
2.教学管理队伍理论素质不高
教学管理人员疲于应付事务管理和日常琐事,即使想学习一些管理科学知识和业务知识也没有机会和时间,更无暇开展教育调查、分析、研究和总结工作,素质难以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创新意识不强
教学管理队伍中科班出身的并不多,绝大部分人员欠缺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规律、教学管理手段等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同时,日常工作占用了教学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超越眼前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成了一句空话。另外,待遇偏低、激励措施少等也大大影响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
1.提高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一是要从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稳定等方面下功夫,为他们排忧解难,注意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从人员的配备、使用、培训、晋升、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2.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精干高效和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基础。要逐步改善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3.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
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干部的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教学管理培训,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管理理论的培训,不断提高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4.开展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要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必须开展教学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
1.转变管理观念
人本化理念是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的保证、方向。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建立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观念,以全体师生的本身发展为主,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思维观念的转变是教育管理工作实行的根本保证,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一定的激励制度,提供一定的机会,从精神转变方面更好地达到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实施。
2.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完善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完善是人本化理念实施的需要,以原有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加入一定的灵活性、方向性,多些自主进行的放权制度,给教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放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限,如果有学生在入学之后发现所学专业不适合的,经一定的调查取证,可以给予自主选择权。教师同样也可以有相关的要求,展己所长,以兴趣、能力为基准,快乐教学。高校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加自由的选择空间,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以满足其自身个性充分发展的要求。高校可以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不同方向发展的引导。此外,拓宽选课的类目,放开选课类目的局限性,调整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考核比例,增加兴趣爱好课程;教师可以在制度内开展自己有能力的课程,通过在学生中调研的方式鼓励优秀教师授课,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同时也可以让师生参与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中去,管理者要多听取师生意见,鼓励师生参与,把主动权交给被管理者,引导教师、学生自主改善。
3.全面改良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工作是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完成的,即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师生,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实施首先要从教学管理人员做起。要发现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管理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定期进行教学管理人员的考核,将一些好的管理方法进行试点实施。要经常去倾听师生的心声,了解师生的想法,到一些好的院校参观学习,及时跟进并学习好的管理方式,适当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福利待遇,为教学管理人本化理念的进行做到最好、最全面的准备。
二、结束语
[关键词]基层教学管理队伍 广东省 职称 工作态度 科研创新
[作者简介]温婷(1981- ),女,江西安远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督导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原理、职业教育。(广东 广州 510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JK254)和2013年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项目编号:JY20130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49-02
教学工作是每个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这支队伍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突破高职院校基层管理队伍的管理瓶颈,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基层教育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推进改革发展、提升人才质量的迫切任务。为了解广东省高职院校基层教育管理队伍现状,笔者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基层教育管理队伍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单位,随机抽取广东省20所高职院校,在每所院校内又随机抽取5名从事基层教学管理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系秘书、系教务员以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并整理有效问卷83份,问卷有效率为83%。本研究根据国内外关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调查问卷及最新研究成果,在借鉴黄锐远、张吉等人调查内容的基础上,研制了“广东省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人口学统计项目以及工作态度与流动、培训、考核、科研创新等多维项目共34个。
本研究主要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广东省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统计分析主要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卡方检验,同时配合访谈等方法对影响广东省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广东省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情况分析
1.年龄、性别、岗位结构。在年龄方面,调查对象多为21~39岁的中青年,占73%,50岁及以上者4人。在性别方面,女性居多,样本中男性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为32人,只占样本总数的38.6%。在岗位结构方面,样本中男性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分管教学副主任、教学督导、教务处相关人员等岗位,而系秘书、系教务员这两个岗位几乎被女性包揽。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女性具备的耐心、细致、亲和力、相对稳定的性别特质更适合于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但进一步跟踪访谈发现,基于待遇、晋升渠道、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考虑,男性不倾向于从事此工作,认为这个岗位“烦琐、平淡、无前景”。
2.学历、专业、职称结构。调查对象的学历均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数最多,共80人,占96.3%,博士研究生1人。调查对象专业分布较广,文科、理科、工科和艺体等专业均涵盖。调查对象的职称主要集中在初级和中级,占总数的85.2%,最高职称为副高,未发现正高职称的被试。随着学历的提高,职称有升高的趋势,如样本中副高职称在专科中占到12.5%,在本科中占到16.7%,在硕士中占了100.0%,这说明,学历高低对职称水平有较大的影响,这也意味着,随着学历的提升,职称升高的可能性增大。进一步跟踪访谈得知,分管教学的系主任专业对口率最高,专业背景与所在教学系专业较为对口,如应用外语系分管教学的系主任,专业亦为文科类外语专业。其职称水平整体也较高,均为中级以上职称。反观教务处工作人员、系秘书和系教务员,随着岗位准入门槛的提高,近三年新进人员学历起点均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并且更具有“教育学”“管理学”专业基础。
(二)广东省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岗位工作情况分析
1.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流动情况。本文所研究的流动,是指在职的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流入或流出本岗位或本单位。90.4%的调查对象从本岗位的特点、职责和自身从事该岗位的经验等出发,认为这个岗位“不宜频繁流动”,但考虑到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不流动会让这个岗位的人员看不到未来发展的前景”“不要期待它不流动,而应该设法管理它的流速和流向”。经分析,目前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人才流动主要存在三大弊端:一是相当部分人才流不动;二是一部分人才流动无序;三是整体上人才流动效益不高。所以,本着既要保证基层教育管理岗位正常、有序运转的需要,也要维护基层教育管理人员自身发展需求的原则,应从制度层面来考虑人才的“流速和流向”。调查对象中对这份工作“感到满意”和“感觉一般”分别占54.2%和33.7%,合计87.9%。其中,45.3%的调查对象对自己工作满意的原因在于岗位具有正式编制;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原因,选择最多的是待遇较低,其次为工作繁重、较为单调。绝大多数(80%)的调查对象认为要想稳定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提高待遇是有效的方式。
2.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继续教育)情况。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调查数据显示,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培训次数较少。从调查情况看,89.2%的人认为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专业性强,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但是,65.1%的人近三年来没有参加过教学管理方面的任何岗位培训,而参加过教学管理培训的人员中,培训次数是3次以下的占90.9%,以1~2次居多。二是缺乏专门的培训制度或培训计划。有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制度的高职院校占53%,没有的占47%。三是培训成果认定尚未统一。对包括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内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成果认定尚未形成有效的评价制度,与现行的用人制度包括晋升、提拔、转岗等尚未整合成行之有效的配套格局。对于“您所在学校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选拔、考核、晋升等方面是否有专门的制度”的问题,超过90%的调查对象的答案均为“无”或者“不清楚”。
3.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考核情况。被调查的20所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院校对基层教育管理人员采取统一的人事考核方式,占85.5%,仅少数院校采取独立设置的考核方式。这种统一的人事考核方式就是教学管理人员在年终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述职,由所在部门的同事通过投票选举“优秀”,考核领导考虑是否有“关键事件(人事部门制定的获得某个级别的成果奖或优秀以及处罚)”,如无特别的贡献或不良行为,一般考核结果为“称职”。对于这种方式,26.5%的调查对象认为对自己的成长“完全没有帮助和促进作用”,觉得“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在这样的考核设置下,73.5%的调查对象认为本岗位“发展空间一般”,14.5%的调查对象觉得“没有发展空间”。应该说,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岗位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兼具高校的研究性,又有自身岗位的事务性”,承担着科研和事务性工作的双重任务。近几年,随着高校招聘门槛的升高,普通基层教学管理岗位人员大多是高学历人群(本科学历以上),他们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具有更强的成就动机和更强烈的自我提升需求,传统的、一成不变“走过场”的考核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而在考核的频率上,96.3%的调查对象认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考核一次对其职业成长更有帮助,没有一个被试认为需要一个月考核一次。对于考核的内容,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赞成从服务意识、基本职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三个层面进行考核,比例达到93.9%,这显然与该岗位性质“既是一个管理岗,又是一个服务岗”相吻合。
4.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科研创新情况。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科研创新情况并不理想。首先,参与教改或科研的积极性不高。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参与过教学管理方面教改或科研的仅占51.8%,没有参与的占到48.2%。其次,参与教改或科研的面比较窄。如参与过多类研究课题的占34.9%,只参与过一项的占65.1%。最后,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受测对象中,申请过课题且被批准的只占45.8%,申请过但没有被批准的占54.2%,但与此现状相悖的是,基层教育管理人员具有正确的科研态度和较强的科研意识。调查中,认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参与教学管理方面研究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占绝大多数,比例达到90.4%。根据进一步调查,69.6%的被试认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研究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工作烦琐,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创新工作”,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竞争力不强”,20%的被试没有参与科研是因为难以申请到教改或科研课题。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路径
(一)政府层面
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与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应从政府的角度,出台促使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政策保障体系,包括岗位准入制度、培训制度、晋升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等,还要对每一项制度做出具体的要求,如岗位准入制度应涵盖专业、学历、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入职条件。考核制度应针对基层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制定出可行的评价指标,从上级领导、同事、下属、本人、服务对象等多角度、多层面来构建。
(二)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应充分认识到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和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和支持。软件上,要更新观念,从学校领导到广大师生都要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教学管理岗位的认同感。同时,学校要积极落实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利益相关的政策、文件。硬件上,要努力改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个人层面
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明确教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树立“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服务意识,从政治、道德、业务知识、能力和心理等方面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以更高质量完成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玲.对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
关键词 创业特色基地 创业教育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Necessity for College to Create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 Bases
LI Jiangbo, ZHANG Tiantian
(Forestry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03)
Abstract In 2014,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reached 7.27 million, was called "harder Employment season."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created from university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 base necessity, significance and reality difficult to start, from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improve business employment, strengthen social support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team of technical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training proposed recomme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characteristics bases;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1 背景及发展现状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研究,目前高校在创业就业方面已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就业实践上,现有就业实践基地较多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多存在业实践时间短、岗位任务模糊、参与真正锻炼的机会有限等突出问题。在合作方式上,大致有以下三类:第一种是由学校教务处或学院教务部门签订管理,为期一个月左右,配合专业教学任务要求的基地;第二种是由学校与熟悉企业或长期有招聘合作的企业共同设置,利用寒暑假,为响应团中央关于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号召而设立的基地;第三种是政府主导下,企业和高校合作建立,促进产学研相互转化的基地。
根据不同的标准,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内容可分为创业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和创业技能实践基地;按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按作用可分为单一和综合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按性质可分为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创业社团实践基地和创业园等。
2 高校创建创业特色基地的必要性
2.1 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的必然之举
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高度重视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就业工作,特别鼓励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从2009年起,中央决定用三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团中央也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因此,高校创建创业特色基地是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的必然之举。
2.2 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创建创业特色基地,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弥补专业实践的不足,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真实的创业实践经历,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社会真实岗位体验,从而激发大学生自发地按照社会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自己感兴趣且有市场发展前景、可行性高的项目深度挖掘,为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加强学生创新应变能力培养,增强学生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有力保障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变革和调整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组织形式,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同时这种新的职业岗位正向着综合化、智能化、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创新型人才,将是未来高校和企业一个发展趋势。
高校创建创业特色基地,是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有力保障,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也使广大学生在创业、就业实践中得到道德的升华、人格的完善、创新应变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3 目前在创建创业特色基地中存在的困难
3.1 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课程的完善是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课程建设。但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就业教育还停留在较为零散的初级阶段,多被定义为利用课外时间的“业余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相比缺乏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首先,创业课程数量不足,多以公修课、选修课的形式呈现,教学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课程设置较为随意,学科综合能力较差,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少,课程体系单一,缺少规范统一的课程教材。其次,课程在学生中影响小,与学生实际脱节,课程设计脱离市场、社会,缺乏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的讲解,课程指导意义不强,对大学生不具备吸引力,再次,在高校教学计划制定中,对创业课不够重视,在学生看来创业课成了正规专业课之外的“边角料”。
3.2 严重匮乏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对教育规律的熟练掌握,我国从2004年才由教育部牵头开办了第一批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数量少,时间短,对创业教育的规律认识和研究不够深入,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二是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老师,这两类老师都缺乏专门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3 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创业计划项目孵化及运营困难重重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源于创业过程从融资、吸引风险投资到产品生产,再到税收,管理直至效益的产生,牵涉到全社会方方面面,它不仅仅需要高校的技术环节培训,更需要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在创业实践中,资金缺乏往往掣肘大学生创业发展。国际上,大学生创业能获得较充足的风险投资资金,但中国缺少创业融资的环境。即使高校重视支持、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但资金难以保障,多数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实体运营。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创业教育、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制定的创业政策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长期性,以致创业实践、创业计划项目孵化困难重重,创业实效性低。
3.4 学生创业团队产学研相互转化的能力不足,项目发展后继乏力
大学生创业一开始多表现为资金少、规模小,经营灵活,准入门槛低,往往集中在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以及技术服务等行业,但随着互联网新兴行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者与社会创业者相比,在技术成果转化的驾驭能力、对市场的把握能力等方面较弱,这些劣势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增大了创业失败的几率。尤其是学生创业团队产学研相互转化的能力不足,项目发展缺乏后续技术支持,难以在市场上突出特色,资金回收率低,发展举步维艰。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创造条件在社会资金和大学生技术创意之间搭建桥梁和通道,使他们取长补短,近年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创意和资本的有效合作无疑为大学生创业、产学研转化提供了一个便捷通道。
4 对策及建议
(1)构建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就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是创业就业课程教学。首先,加强KAB课程建设。KAB(Know About Business)是创业教育启蒙阶段开设的课程,是进行进一步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KAB课程建设。其次,构建创业理论课程拓展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创业基础知识更广阔的平台,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银行货币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内容。再次,课时安排。创业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由专业教师讲授。在创业课程教授中,重视实践操作,结合具体创业项目,教师逐一指导,高年级最好依托创业项目开展教学活动,确实达到实战的效果。
(2)创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是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职业化、结构合理化对于创业就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事创业就业教育的教师可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理论型教师在专业技术、管理、市场分析等方面给予理论指导;实践型教师可聘请校外成功企业家、创业者在创业经验、管理心得、市场发展前景等操作层面让学生对创业就业有更清晰的认知。
(3)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构建全社会支持体系。创业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完整的社会创业体系的支持,包括鼓励创业的社会大环境、支持创业的社会融资渠道以及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团队教育等。只有在社会舆论大力支持、政府政策的强力扶持、高校的正确引导共同作用下,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确保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是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业效果,良好的创业氛围有利于激发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早日形成创新型社会;社会媒介要从社会责任感出发,通过广泛持久的社会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大学生创业。二是政府要制定更多的激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解决制约大学生创业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融资难问题,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引入风险投资、NGO等社会力量,设置大学生专项创业资金,多渠道缓解创业资金困难;同时在税收、工商许可办理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4)加强对学生创业团队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培训。高校创业特色基地的建设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能够帮助学校及时感知市场需求变化,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平衡。高校目前现有的学生创业团队,因个人专业技术知识有限、缺乏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的驾驭能力、缺乏对商品的市场定位及准确把握能力、企业管理经验不足等诸多原因,团队发展缺乏内生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创业团队的技术指导和团队主干的管理培训,从而保证创业的实效性。
首先,加强高校对创业基地的孵化。创业基地孵化包含两个基本流程,即创业培训与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在完善的创业就业教育体系中完成,创业孵化则需依靠高校科研项目、专业教师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参与专业教师科技研发过程,掌握专项技术,为后续创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其次,利用高校自身的影响力、校友等软资源,为学生创业搭建实践训练平台,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 苏明.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59-62.
[2] 郑纯,章桂华.高校就业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模式探索[J].改革探索,2008.11:28-30.
[3] 张育广.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服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8:43-4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目前很多高校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科研、教学等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信息管理效率,但是由于网络开放性和不稳定性,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增多,需要相关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本文对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提高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度。
关键词: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策
0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病毒和网络黑客的破坏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给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高校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地,对网络的应用更加频繁,网络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使得高校相关教育信息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对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相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从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加强管理和完善,从而使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1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高校网络的用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由于高校网络使用频率较高,面临的安全险也较多,本文将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
1.1系统漏洞较多
目前,很多高校用户应用的是Unix、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虽然系统不断进行改进和升级,但是系统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容易对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网络病毒制造者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较深,经常通过网络漏洞对高校的网络信息进行攻击,从而使得高校网络信息遭到破坏。如果高校网络用户使用等级较低的操作系统,不对程序进行及时的更新升级,或者对于浏览器、游戏程序等不设置漏洞拦截功能,使得网络威胁有机可乘,造成电脑系统崩溃,给个人用户和高效管理系统带来严重损失。
1.2病毒传播和攻击
通常而言,高校网络信息面临的最严重的安全问题就是病毒传播和攻击。计算机网络病毒具有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在高校网络系统防火墙安装不及时或者杀毒软件没有进行更新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病毒侵入到高校网络系统中,严重威胁信息安全,造成高校网络反应缓慢,占用大量学校网络资源,使得高校网络难以正常进行工作。网络病毒可以通过网络连接、移动硬盘、电子邮件、非法下载等途径进行传播,例如学生使用的U盘可能会插入个人电脑、图书馆电脑、打印店电脑等,容易造成木马、蠕虫等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对高校网络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干扰。
1.3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网络用户安全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造成各种安全隐患。针对教学管理活动,一些教师没有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科学的设置网络防护功能,对于个人电脑不进行登录密码设置,对于教学管理系统的登录指令也设计的较为低级,使得个人教学账户被非法入侵或攻击,进而对整个教学管理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和教师对网络安全危害的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不进入危险网站,就不会受到网络病毒的影响,进而没有下载正规的防护软件,造成个人资料泄露或计算机被非法控制等安全事故。
1.4缺乏专职安全维护人员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人员投入,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网络管理中心的设备和专职人员较为匮乏。高校网络安全维护的工作量较大,很多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技术掌握不足,只能保证高校网络的简单正常运行,难以有效应对各种安全问题。同时,高校网络管理部门没有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很多问题发生后,没有人进行及时的处理,互相推诿责任。此外,由于资金不到位,使得高校机房、图书馆等地的计算机设备更新缓慢,安装的相关防护软件和系统较为低级,这就为病毒攻击和系统瘫痪等安全事故埋下了隐患。
2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2.1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面对系统漏洞问题,系统的服务商要加大科研力度,定期提供修补程序,从而为用户使用安全提供保障。对于高校网络用户,要对系统补丁进行了解和掌握,通过正规入口下载系统程序,并根据信用度较高的安全软件的相关提示及时下载系统补丁,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常用的安全软件有360安全卫士、QQ电脑管家,这种类型的安全软件会向用户提示系统漏洞,并提供相应的下载链接,为计算机知识较为匮乏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便捷服务。根据相关的系统补丁下载提示,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完成个人电脑的系统安全升级,有效避免病毒侵害和非法入侵,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2.2加强杀毒软件的应用
针对网络病毒安全问题,高校网络用户不仅要做好系统升级和补丁下载,还需要选择一款信用度较高的杀毒软件进行安装,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防护。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可以购买正规的杀毒软件,安装在管理系统和学校内部公用计算机上,例如图书馆和计算机教学中心的计算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正版杀毒软件下载服务。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在官方网站下载免费的杀毒软件,减少个人投资,同时在计算机使用期间,要保持杀毒软件在后台持续运行,从而有效防止病毒入侵。同时,高校网络中心要及时更新软件,并通过高校网络用户端的途径提醒学生及时下载杀毒软件的升级包,提升整个校园网络安全性。
2.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同时培养一支计算机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能够自觉抵制各种网络不良信息,从而有效避免各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学生和教师还要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例如,设置高级别的网络用户密码,自觉远离不健康网站,仔细辨别下载源的合法性,最终达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
2.4提高安全维护人员素质
网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高校必须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一支技术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网络安全维护队伍,在技术方面,首先要聘请计算机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并对在职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使其具备漏洞修补、软件升级和系统维护的专业知识;在管理方面,学校要定期举办信息安全管理培训,并加强与各学院兼职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沟通,借鉴各种管理经验,针对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学校网络管理中心需要明确各部门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此外,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管理设备,并及时更新学校内部的计算机,为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提供硬件基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学校要加强在计算机技术和硬件方面的投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使用意识,对学校内的计算机进行及时的系统补丁修复和病毒查杀,保障各项网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教学信息的安全,进而实现高校校园网较为可靠、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怡平.浅谈高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193+195.
[2]杨竞华.浅谈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2:34-35.
[3]盛海.浅谈高校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青春岁月,2011,24:183.
[4]杜林钰.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电子制作,2014,17:153.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培训
作者简介:张丽丽(1978-),女,山东嘉祥人,北京工商大学人事处师资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88-01
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学校加强教职工培养的力度,探索培训新方式,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全方位推进教职工的教育培训。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教职工的视野,加强了学校教师和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快速提升了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一、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学校把教职工培训工作纳入到事业发展规划中,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现状,制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计划,建立了符合学校发展目标的长效培训机制。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和教辅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坚持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人事处负责学校教职工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开展,加强精细化管理,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确保了学校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全面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国内培训
1.新入职教职工岗前培训
新教职工到岗之初,学校引导其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教职工形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目前,北京工商大学教职工参加的岗前培训主要有:北京市高师中心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大学教学技能;学校组织的新教职工岗前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涉及校史校情、规章制度、人力资源、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要求,以及如何申报科研项目,行政事务办事流程,教学观摩等。为使新教师能够尽快融入学校,提升其教学、科研能力,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新教师的助教制度和导师培养制度,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予以指导。近几年,参加岗前培训的教职工数百人次,通过培训,对教职工尽快转变角色并适应新岗位,尽快融入学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他们深入理解教师职业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
根据学科发展和教职工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学校构建了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多位一体的培养培训制度。对于青年教师,近年来,学校组织了三期青年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当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大学教师,学校人力资源、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进展以及对青年教师的要求,科研项目申报和教学观摩;对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通过系主任培训、国内访学、参加教师发展基地研修、参加北京市的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等方式,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参加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科研创新培训等各项培训,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其他培训一并纳入到师资培训工作当中,开展全员培训,发挥高校育人的整体合力,如科级管理干部培训班、学生工作人员培训班等,以提升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
3.丰富多彩的师德培训
学校着力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统筹部署,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师德先进人物评选、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师德论坛、师德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发进取、耕耘奉献、情系学生、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师德建设的水平。其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组织创办的集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考察、社会认知、团队意识培养和沟通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品牌活动,以其立意深、形式新、规模大、效果好在广大青年教师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反响。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以“服务灾区重建,感悟党的恩情”为主题的“四川行”、以“汲取优秀管理智慧,探索传统师者真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主题的“山东行”、以“重温革命历史,弘扬井冈精神,促进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江西行、以“察历史之鉴,立奉献之志”为主题的“延安行”等社会实践考察活动,250余名来自不同院系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文字、摄影、纪录片的形式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师德论坛也是学校定期举办的活动,围绕“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主题,畅谈了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分享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亲身感受,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如“责任与创新”,“以爱为根、以人为本”,“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宽严相济”等等,开展了以“和谐团队”为内容的拓展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开展国外培训,实施国际化人才战略工程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国际合作交流等举措,提升教师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增强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经过严格选拔,每年教会组织骨干教师赴爱尔兰考克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进修,以深入了解爱尔兰考克大学的学科体系、科研体系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建设,汲取和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境外短期培训项目,组织骨干教师赴英国牛津大学培训,系统学习牛津大学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等设置及优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师生教学互动方法以及培养优秀人才的校园文化;组织学科带头人赴加拿大和美国培训,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为基地,重点学习国外著名高等学府的学科设置特色、西方国家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国际影响力的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的设置及管理,以及现代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实践;组织管理干部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学校及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进行高校管理培训,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高校科技与创新管理、高校学生管理和高校教育与教学管理。
此外,每年学校教师还可以通过选拔考试,参加北京市的国外访学项目、双语教学培训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项目,以提升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四、培训效果显著,教职工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近几年来,学校教职工队伍不断成长,队伍结构渐趋合理。专任教师中,教授12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3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8%;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361人和3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9%。
在教育教学方面,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31部,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教学名师8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
[关键词]兼职班主任 外科学 实习 医学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150 -03
外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临床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为此,我校在本科实习教学工作中强化各个教研室临床实习兼职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及要求,以提高实习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兼职班主任工作是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者根据本临床学院外科教研室实习兼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外科临床实习兼职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并作探讨。
一、兼职班主任自身素养的培养
兼职班主任是一个奉献性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前各类医学高校兼职班主任的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任职兼职班主任的老师首先必须克服对自身岗位认识不足的思想,强化工作动力和对学生的管理。[1]目前我们临床学院每个年级均有专职的年级老师及教学管理科对实习学生进行日常的政治思想、生活和业务学习的管理,因此一定程度上,兼职班主任会对自身工作的定位产生一定的疑惑,如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性质准确定位,势必影响学生实习工作。我们对临床实习兼职班主任的工作定位非常明确:发挥自身外科临床专业优势和经验,帮助实习同学更快、更好、更积极地融入临床实习工作中,切身地带教和管理实施,及时解决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实践问题,承上启下地协助临床学院教学科和外科教研室的教学计划实施和学生管理。因此,兼职班主任必须首先做好自身建设:认识到自己所承担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外科专科教学培养要求,熟悉学校、临床学院和教研室的管理规章制度,有责任心,乐于奉献,把专业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实习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完善临床兼职班主任管理制度:从我们临床学院的经验来看,制定兼职班主任培训、考核制度是保证临床实习兼职班主任工作质量的必要措施。定期开展兼职班主任业务培训与学习,探讨工作经验和提高管理能力,有助于更科学地管理临床实习工作。完备的考核制度有利于督促班主任更积极地投入工作。
高水平的教师是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兼管外科教师和实习生双重身份的实习兼职班主任,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管理意识,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外科专业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而且要在学生情感、意志、人格塑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2]兼职班主任要求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对实习生思想上正确指导,医德上良好示范,工作上一丝不苟,培养实习生的奉献精神,在本科生长达3个月的外科实习中做表率。班主任需要做许多细致的具体工作,辛劳且琐碎,没有奉献精神是无法胜任的,工作要吃苦耐劳,才能得到理解和尊重。新一代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着多种多样的思想特点,实际实习管理中我们的学生时常遇到既往不曾出现的社会和医疗环境等方面的新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学习,研究和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有时要同学生一起商量解决。因此,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也是班主任重要的素质之一,是提高工作能力的基础。
二、兼职班主任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管理
外科的三级学科多,各个专科专业性强,本科实习生在三个月内能掌握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临床实习在于掌握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保证外科实习生临床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外科教研室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由学院及医院教学科根据外科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外科实习教学计划。兼职班主任需要在其中主管教学管理,以保障教学计划的落实,各个临床科室除由科主任负责外,各科临床实践教学由专人司职具体督导,协同兼职班主任检查教学执行情况,负责安排实习生科室实习的全部教学工作,杜绝教学事故和差错发生,做到外科临床实践教学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兼职班主任必须配合好临床学院教学科,分别做好实习教学计划、学生管理和带教老师管理。首先编制好实习生在外科教研室的三级临床专科实习轮转表,分配带教任务,协调各个专科教学专家有计划地组织好科室的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等教学活动;安排实习生参加门诊、急诊、值班和危重病人救治和监护工作。严格实习纪律并执行考勤制度。建立汇报制度,向教研室及临床学院教学管理科汇报实习教学工作情况。严肃组织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并及时填写学生出科鉴定表。其次,强化外科带教老师管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工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在技能操作上要求具体、严格和规范。制定各个专科带教老师责任要求和工作任务:入科时负责向实习生介绍各个科室的基本情况和规章制度;合理分配病床、病种和手术操作机会;组织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负责检查和修改实习生书写的病历及各种记录;强化实习生掌握大纲要求的各种临床基本操作技术;听取实习生的意见和合理建议,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兼职班主任须了解各个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组织带教老师在教研室主任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管理培训,协调教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管理水平。[3]
三、培养严谨的外科医生作风
如前所述,临床兼职班主任是临床学院教管科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侧重点不是学生日常生活管理,而是应用自身临床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好实习过程中的临床学术实践问题,提高学生临床水平和实习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临床实习教学重点,而外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实习不同于上理论科,每个实习同学所接触的病例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本教研室的教学质量,兼职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从学生和带教老师两方面着手加强教学实施:
1.要求实习同学学会主动学习:病房管理病人时小组同学之间多交流,即使不是自己管理的病人也要积极关注,争取多了解熟悉不同病种病例。技能训练与手术做到多操作、会操作。勤于思考,主动向带教老师提问和交流。
2.要求带教老师加强带教意识,执行带教规范,日常查房时多细化讲解及提问,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及培养临床思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基本手术操作训练,并培养学生手术以外的其它外科技能训练。
3.抓好实习教学过程的容易忽略的一些细节。严格规定学生管病人和书写病历的数量及质量,要求带教老师批改学生病历,要求学生参加各类讲座及疑难病例讨论。
4.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5.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开展教学评估活动,请学生对带教老师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等。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总结实习教学经验。[4]
四、兼职班主任要抓好学生实习中的思想工作
为了强调学生外科实习期间良好的思想意识,兼职班主任在学生出入外科和轮转实习的不同阶段须及时予以宣教。首先,重视入科教育:介绍外科各个临床科室情况、特点和有关规定,安排好实习生的工作任务,让他们了解外科学实习中实践性强的特点,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提高:
1. 培养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5]外科实习三级学科所涉及的专业较多,除了无菌技术及基本手术操作(洗手、消毒、铺单、穿衣、切开、止血、缝合、打结)外,日常工作中的专科体格检查、换药、拆线、静脉输液、肌注、留置胃管等,均应该从基本功的训练开始,从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入手,从点滴做起,打下扎实的基本功。[6]
2.让学生深入临床,从病人身上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外科手术观,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环节。[7]
3.提高实习医生的思想素质。帮助实习生培养责任感,增强医德意识。请高年资的专家及护士长与实习生进行交流,重视实习生的人文素质及沟通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实习期间深入了解实习生实习态度、工作纪律等表现,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特别是实习尾段临近考研期间,学生可能出现各种不够专心的错误思想态度,这时需要兼职班主任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把握好实习与考研的关系,端正正确的实习态度,做到两不误。[7]让实习生在整个外科实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是兼职班主任所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目标要求。
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医学教学改革息息相关。临床实习兼职班主任须从学生和带教老师双向入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和作风传授给学生,只有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管理,规范实习教学,才能保证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效果。作为外科临床实习兼职班主任,除了做好自己专业之外,还需要在教学管理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和了解学生,不断探索有益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达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之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朱虹,王炜,杨泗忠.关于高校兼职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9,28(2).
[2] 李丽.高校兼职班主任工作浅谈[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1).
[3] 黄嗣航,王芳,戴蓉.兼职班主任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
[4] 苏兴桂,陈永年,林云笑.外科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与变革[J].河北医学,2008,14(12).
[5] 赵岩,吾米提・艾拜都拉,陈刚.骨科临床见习教学的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所产生的电子档案急剧增加。信息时代要求对大量存储的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快速检索利用,这就使得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得比较成熟。如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数字档案业务工作平台;南京大学的“南大之星”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运行,已经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收集、开发和利用。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年,全国地方所属所管院校1797所,在全国1908所普通高校中占94.2%,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局。不少地方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积极致力于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以增强校园信息化服务能力,但是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由于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身发展历史和经费划拨等因素,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
2.1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较弱
从主观上讲,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各高校从领导到教师、学生都感受到信息化给学习和工作带来的高效和便捷,但对教学档案信息化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只有在应付各级检查、教学评估、学校史馆筹备等工作节点上才会有所感觉,而这些工作完成后,所谓的“重视”也随之结束。从客观上讲,目前财政拨款在高校收入中的比例逐年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加之地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较多,学生欠费现象严重,加剧了地方高校的经费困难。这种现象在经济落后地区尤为严重。而教育部评估方案对各层次高校的办学条件均采用相同的指标,使得地方高校更关注于学科建设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关注于教学一线人、财、物的投入,注重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等软硬件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善,而对教学过程和管理中产生的相关资料的管理关注不够。加之教学档案信息化是基础性管理服务工作,很难产生直接而明显的效益,因此,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未能得到相应发展。
2.2缺乏档案管理的专门技术人才
教学档案既具有所有档案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其自身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教学档案内容广泛、量大样多,而且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并存,使得教学档案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归档复杂性。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是依据教学日历、教学年度和学制周期进行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熟悉教学过程的人员来担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地方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大多为行政人员、教学秘书或新来教师兼任,没有档案管理的专门技术人才。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师生数量的增加,产生的教学档案数量剧增,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而兼职人员本身的日常管理工作繁忙,在教学档案管理上投入的精力与时间十分有限,难以抽出时间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或参加档案管理培训,使得教学档案管理呈现随意性,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2.3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实现难度较大
尽管部分地方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整体来讲,当前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相对滞后。首先应实现电子档案标准规范化,这不仅是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更是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否则就不能有效整合各相关部门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就难以提高,导致很多宝贵的资源流失,制约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会遇到一些纸质档案管理所不存在的诸如电子文档标准化、规范化等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
2.4信息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
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档案资源共享,将教学档案在网络上进行传输,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保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地方高校在校园网和外网之间没有采取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及隔离措施,在档案信息查询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安全保护措施不当会使教学档案信息系统很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导致电子文档资源破坏和档案数据丢失等不良后果。
3加快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提高对于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认识
目前,造成地方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水平总体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很多高校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不够,经费上投入少。校领导应树立全局观念,认识到教学档案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强宣传,以提高教职工的教学档案意识,使广大教师和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信息化在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管理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快速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教学档案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在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把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2做好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工作
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亟须高素质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作保障,地方高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工作。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关的现代化业务技能。建议在二级院系层面聘任专职的教学档案信息管理技术人员,同时对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也就是说,可以选派人员去教学档案管理较好的院校或先进档案馆进修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档案界学者专家来校讲座,使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快速提升,适应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3加强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地方高校要进行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教学档案特点,进行分类及归档范围的明确划分,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教学文件材料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教学档案边形成、边收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将诸如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期中教学检查报告、毕业设计任务书等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材料,由教师整理完成后通过网上提交,以各系部的教研室为单位汇总,最终由教学管理人员下载收集、分类、存档,并及时查询各位教师的完成情况。要利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来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课表及学生的学籍和成绩等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学档案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促进高校教学档案收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3.4注重安全保障
教学档案信息的基础要求是做好安全防范。首先,要对教学档案的电子文档进行安全保护,例如,可以建立异地安全保管体系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其次,增强密码验证方式,采用加密存储、回收站功能、IP限制、精确化权限管理等完整的防护体系,以确保资源能够安全储存和访问。再次,建立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双收档制”,保障教学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要实行局域网与外网的物理隔离和密钥管理,采用防火墙、安全等技术防止外部攻击,做到信息安全存放,防止内部成员泄露。此外,通过建立跟踪登录管理体制,为每一个电子文件建立文件处理档案,形成电子文件登录信息,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不允许上外网,已公开的档案目录查询服务要认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通过CRC编码,检查文件是否在传输过程中有损坏,保障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