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7 16:14: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文化战略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评《思维决定一切-战略、文化和人力资源的思辨》
中国企业的经理人们现在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战略目标和绩效考核。中国企业已经普遍接受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热衷于导入战略规划体系以及相配套的关键业绩指标管理系统。
但战略是什么?什么才是对于战略管理的灵活实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迈克尔·波特坚持认为正式的规划建立了这么一个规则,即不时地作短暂停留,来对战略事务作个思考。而亨利·明茨伯格则相信,对规划的依赖只会扩大其最初打算解决的问题,把经理人从更大的全局观念拉得更远。战略规划的关键概念在于对领导力和指导的渴求。弗雷德·R·戴维教授也认为:“战略管理旨在对定性的和定量的信息进行组织,以便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有效决策。然而,战略管理不是一种采用精确、明晰、一加一等于二式的纯粹科学。……靠直觉还是靠分析进行决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式的判断。企业中各层次的管理者应当将他们的直觉和判断融注到战略管理分析中去。……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略管理过程是在复制那些知晓和善于分析商务实际、具有良好直觉的出色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当中国企业囫囵吞枣地导入战略规划体系的时候,会不会消化不良是第二层面的问题,能不能以更高明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哲学驾驭企业前进的方向才是第一层面的问题。任何幻想搬来一套摩托罗拉或者HP的战略管理制度就能够实现能力的移植就不切实际的,同样的资源同样的规范,有的人能发挥到极致有的人却无所适从,这就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超脱于制度之外的思维能力。战略管理的真谛是愿景领导,其并不在于生硬的、不切实际的、过于完美的、完全建立于数字预测的战略规划,而在于基于企业哲学的经营之道的辨证思考,在于可收可放的灵活应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组合。在这样的具备哲学高度把控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来谈如何学习借鉴西方管理中严谨的战略管理体系以及更深一层的企业哲学。
作者:冯小才 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由于国有施工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晚,为了追求企业文化速成的效果,多数企业急于模仿外来文化,急于与国际接轨,却忽视了企业自身特色。比如前些年流行的企业建设ISO9000、ISO140000、5S等模式,把外来的东西生搬硬套。不同企业文化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能简单复制。国有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对策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这是企业内在之魂。国有施工企业要在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做优做强、走出去、全球化经营,就必须理性、公正、客观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符合企业当前乃至今后发展战略所需要的企业文化。深入剖析企业文化现状,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管理。文化可以为战略提供原动力,一个企业组织自身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色时,会通过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表现出企业的特殊性,有利于形成别具一格的战略,为企业奠定成功的基础。对此,作为国有施工企业要从企业发展历史、市场环境、施工领域、管理水平、企业现状、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客观理性地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一个适合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现状,符合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并对各个阶段、甚至是每一年的文化建设措施进一步细化,把规划执行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中,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建设真正走上“和谐”之路。
重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机制,让企业文化建设“有的放矢”。当前,多数国有施工企业均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往往是由多个部门分散管理。如工会负责企业精神的建设,企管部门负责质量观念、发展方向的宣贯,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才观念、用人制度的宣贯等。这样的文化管理,很难做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管理,极易造成顾此失彼、不协调发展的现象。以人为本,发挥“群众”作用,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员工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执行体,忽视员工的企业文化注定是短命、失败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企业领导者和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必须从全体员工的工作状态、精神面貌中汲取优秀文化的“种子”,不断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内涵,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立足企业实际,弘扬“个性”文化,引领企业文化整体推进当前,国有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点多面广,涵盖了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水电、房产等多个施工领域,由于不同施工领域在设计、建设标准和管理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工程的建设规模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国有施工企业应当立足企业实际,大力发掘和倡导特色鲜明的个性项目文化,通过个性项目文化的展示和推广,带动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推进,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有新意、有个性。
施工企业要建立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优秀、全新的企业文化,实现“走出去”、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就必须立足自身,坚持以人文本,依托文化建设战略规划统领,依靠个性文化补充,不断充实文化内涵,细化文化建设措施,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实现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作用;对策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1、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工作作风、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全体员式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其作用表现为: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为企业员工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增强了员工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提高了企业各项活动的协调性;二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确立了科学的发展方向,让员工明确了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能做和不应做的行为,从而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无形的约束力,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达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有机统一;三是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把职工和企业紧紧“粘合”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把企业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实现企业、员工双赢的目标;四是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公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了信誉,使企业发展壮大;五是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相信每一位员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员工的潜在能力和智慧。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由于对企业文化认识肤浅,导致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缺乏。不少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较肤浅,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混为一谈,进而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由于企业缺乏核心价值观,无法兼顾好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引起企业制度没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导致企业人才和客源流失,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2、缺乏战略意识,目标短期化。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又没有科学具体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企业较多重视短期利益,而缺乏长远考虑,受领导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进行自己上而下的推动,有些领导者由于片面追求个人工作业绩,在任期内采用偏重于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甚至以破坏环境和社会效益为代价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这必然导致企业不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生产和经营,不注重在产品质量和服务形象,无法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3、对企业文化的本质认识不清,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表面化。企业文化由表层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次构成。表层的硬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企业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目前多数企业文化建设中只重视表层硬文化建设,一味在视觉识别上大做广告,而对制度建设和企业价值观的培育重视较少。
4、企业文化建设理念雷同、内容趋同现象严重。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后来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轨,决定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和重复性,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理念雷同的多,企业使命概括的长、空的多,创新的少;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大同小异,缺少行业特色和创意,让消费者难以将其与其它同类企业加以区分,不利于企业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
三、建设有特色企业文化的对策
1、加强企业文化的学习、宣传和规划,提高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员工又是这灵魂的主体,因而要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培训,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员工以优秀企业的优秀员工为榜样,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思想观念融入员工的价值观念中,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基层简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重点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和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引导员工自觉将自身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联系起来。
2、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社会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依据,社会性员工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的就业需求和优势来判断与企业岗位的相关性和对应性;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是促进员工制定和实施员工职业规划的方向,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这包括从理念、制度文化、企业环境、企业形象等方面产生影响。企业理念与社会性员工价值观一致,他们就会主动选择企业并逐渐融入企业,企业制度文化决定企业能否接受社会性员工进入企业,社会性员工是否愿意选择企业;社会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需要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准,社会性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状况是制定和调整战略规划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依据,企业要整合员工之间的职业生涯,促成员工个人生涯规划与企业的目标、方向一致,从而使企业的规划和个人的规划协同实施。
3、强化目标教育,实施人本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平。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企业发展目标、个人目标教育,引导员工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实施人本管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注重员工的满意度,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推行柔性化治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治理水平。
4、不断创新,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应把企业文化的时代特色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塑造有突出个性特征的企业文化,从而体现本企业独具一格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企业要从领导者和员工两个方面进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企业领导者必须通过自身的倡导和示范,使员工积极支持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要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优化用人环境、合作环境和竞争环境。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是综合性的。
首先,要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职业经理人常常被大公司和新兴高技术公司所聘用,这些公司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职业经理人只有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企业走向成功。导致企业毁灭性的失误,不是某一项经营上的失误或管理上的不足,而是决策上的失误。决策能力要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培养,决策不是简单的事,要能做到倾听大多数人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反面的意见,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要有识别、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人才的能力。无论职业经理人多么出色,都不是全才,需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其周围担任高级经营和管理职位,这些人才是否具有与其配合做好工作的能力,则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识别和选拔能力。如果人才选,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其在能力最大化发挥的位置上,既浪费人才,又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能够识别、选拔、任用人才,而不会评价和激励,也会造成人才流失,或使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人是有感情的,情绪高涨,有利于超水平发挥创造力;情绪低落,易造成工作的失误,而人的情绪调动是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价和适度激励实现的。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亲和力强,能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质并加以培养和使用,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三,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企业的战略要通过战略规划设计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
战略规划能力要通过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积累。职业经理人要亲自主持企业战略规划设计而不是让下属越俎代庖,要准确把握外部经营环境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准确预测。组织实施能力实际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意志力,如果确认所设计的战略是正确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推进,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一些人的不理解而影响战略推进和实施的速度。
第四,要有营造和谐气氛、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企业是一个组织,是由许多员工组成的团队。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运作规则和规章制度,这是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仔细研究那些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个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这个个性化因素就是企业文化,团队精神。个性化的或者说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又与职业经理人的个人风格有关。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有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氛围,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四个方面有突出表现:首先是团队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是团队发展目标深入人心并成为团队每个成员的共同追求;再次是团队中每个人追求的差异性与团队价值观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最后是有宣传鼓动能力,激发团队热情。
一、企业战略管理渐进性特征的内涵
战略管理的渐进性是指在企业的整个战略过程中,各种战略活动进行的逐步、适宜、连贯。
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奎因教授在对全球范围内的20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之后,在其著作《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一书中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来讲,战略是点滴凑集,逐步演变的……,真正的战略是在公司内部的一系列决策和一系列外部事件中逐步得到发展,使最高管理班子中的主要成员们有了对行动的新的共同的看法之后,才逐渐形成。”这一论段的实质是,在企业战略的实践活动中,决策层、企业内部要素、外部环境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战略,作为负责战略的决策层,必须重视三个方面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可见,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仓促的战略规划不可能对各种存在时间差异的信息做出反应,确保战略与环境相适宜。决策层作为战略的中心,由于接受信息的滞后性及信息本身的不充分性,同样会使其战略决策表现出不断酝酿、不断修正的过程。所以,企业的战略活动也许不能清晰地划分为上述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为了尽量对战略信息保持灵敏的反应,取得战略的主动权,在战略的规划阶段,要运用管理职能调动企业资源服务于可能的战略目标,也即边规划边实施。综上所述,无论信息客观的自然属性,还是决策层主观的管理行为,都充分说明了战略存在的客观规律性,即渐进性。
由于战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因此,围绕一定的战略目标,决策层要调动一定的企业资源向有利于战略建设的方向配置。但是,如前所述,战略的客观规律性制约企业资源调动的方向与数量,在没有确认明晰、具体的战略目标之前,大量的企业资源不可能一次性地投入到新战略的实施。否则,资源的倾斜必然打破企业系统的有机平衡,挫伤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从资源调度的角度看,战略也体现出渐进性这一特征。
通过对战略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战略渐进性的实质是,在企业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间实现平衡和适应。具体地说,企业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资金实力等内部资源都是有限的,各种要素资源合成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是有限的,对于企业环境中的各种战略机遇,战略决策层必须整合相应的企业资源,才有可能利用战略机遇,最终达到企业资源与战略机遇的最佳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战略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渐进性这一特征,可以说,战略的渐进性特征其外延涵盖了整个战略过程及其各方面。在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决策层的有关战略行为不可逆转地受到这个基本特征的制约,任何脱离企业能力的战略行为和急功近利的重大决策都会阻碍企业的健康成长。
渐进性特征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在制约表现在战略管理渗透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战略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战略管理更加注重在战略实施阶段的控制。从渐进性特征的角度,可以把战略定义为一种模式或计划,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策与活动,按照与企业实际符合的程序结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总之,信息的利用和决策过程以及企业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体现出企业战略管理的渐进性特征。下面论述影响这一特征的有关内容。
二、渐进性特征的制约因素
企业战略的渐进性规定了战略的推进需要经历企业资源的调度利用过程。企业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同时,其本身又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企业战略的渐进过程又受到特定社会背景下各种因素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企业及其战略体现出逐步、适宜、连贯。具体地说,企业环境内部、外部的四个因素导致战略的渐进性。
其一,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政策、法规制度的改变而使企业受到影响,甚至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事实上,决策层在其战略规划阶段,不可能对许多随机的政治环境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在战略的不断推进中,他们更多地是根据环境的需要不断修改、确认战略方案。企业环境的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促使决策者要在动态中把握战略的全过程。
其二,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互动行为。在行业处于主导地位的战略群体中,单个企业的战略行为会引起其它企业针锋相对的反应。于是,在互有攻防的竞争较量中,战略规划必须对对手可能的战略做出适当的应付策略。这样,战略就呈现出了动态性。在以高速度、快节奏为特征的动态竞争条件下,战略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时间在先,更主要的在于分析、引诱、把握竞争对手的反应和改变需求或竞争规划的能力,以此逐渐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战略群体内部各个企业间相互制约的战略行为,导致企业的战略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处于绝对优势的战略成效,即使在远期内,战略效果也只能表现为有限的竞争优势。
其三,有限的企业能力。由于取得预期的战略成效需要调动企业内部的要素支持战略推进,因此,衡量企业各方面要素对于战略实施的优劣利弊显得尤为必要。显然,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又互有差异。在加工制造业,企业的竞争特长可能是规模经济;而对于新兴的高技术企业,它的竞争优势会表现为前瞻性原创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企业可能的战略规划方案来说,新的战略可能会放弃原有的企业竞争能力,同时,企业有限的资源可能不足以支持新战略的实施,这样,为了满足战略方案的要求,企业必须逐步地培育新的竞争能力。总之,特定时期有限的企业能力使得企业的战略表现出渐进性。
其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独特历史、业务流程模式、内部英雄故事、现存的组织—权力结构等构成了企业独立的文化。显然,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在深层次上影响企业战略制订的思维模式,而战略的推进需要适宜的企业文化支持。要想取得预期的战略成效,在战略的酝酿过程中,必须对现存的企业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思考,明确企业文化对于可能的战略方案的阻力和益处,进而在战略与企业文化之间创造出适应性。
三、渐进性战略管理的几点注意事项
渐进性特征的实际意义在于,企业战略管理是在一系列有关渐进性特征限制因素作用下的行为过程。因此,作为战略中心的决策层必须遵循战略的渐进性,找到符合渐进性的战略措施及方法。具体地说,战略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中,决策层的战略活动包括战略创新,需要经常对企业的现存业务进行评估,对外部信息保持灵敏的反应,进而对企业现在奉行的战略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战略机会保持清醒的认识。根据渐进性特征的内在要求,处于管理核心地位的战略管理可以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
其一,构建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体系,是指各种企业资源、管理要素在战略的行为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有机整体。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一是可以防止战略过程中出现个人主观决策的风险,二是有利于形成以战略管理为中心的新型管理模式。战略管理体系的内部要素包括:信息网络、决策体系、企业流程、组织结构,这四个方面的有机复合,构成企业组织的管理格局。从整体上考察,战略管理体系的管理机制作用于战略的全过程,符合战略内在的渐进性要求,因此,决策层应充分注重战略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对企业战略的科学管理。
其二,保持对战略的脉冲。战略对于日常管理行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与战略相适应的组织气氛,这种组织气氛有利于实现决策层对战略有效的控制。于是,在整个战略过程中,需要围绕战略进行有步骤的、持续不断的各种活动,同时使各种战略信息在组织内部适当流动,如召开一系列的战略会议,调整组合企业要素等,最终形成有利于战略活动进行的企业综合能力。为了实现战略对组织系统的脉冲态势,决策层可以从企业局部的某一子系统着手,开展特定的活动,然后再把对子系统的行为拓宽到新的领域,进而调动整个组织的积极性,使得各级员工关注、理解组织的战略活动。
其三,识别战略机会。在动态竞争条件下,战略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能创造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否能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冲击作出相应的反击,以免陷于不能自拔的战略泥潭。为此,必须将企业的内部资源状态与外部的机会结合起来考虑,有的信息要求对战略目标进行必要的修改,有的信息缩短了战略的推进时间,有的信息可能是由竞争对手制造的干扰源,这就要求决策层既要主动地寻找、分析外部信息,改善组织系统内部的信息网络,又要谨慎地利用信息资源,保证战略信息的准确性、充分性。一个对战略机会把握准确的企业,往往能在竞争中抵御对手的冲击,实现企业稳步健康的发展。否则,战略的实施可能带来企业系统的大幅震荡,最终导致清算、破产。
其四,组织控制。企业各级部门的人员对战略核心思想的理解互有差异,他们会有根据地采用不同的行为,而各方面努力成果的组合决定了战略的效果,这样,强调战略的组织控制,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层进行组织控制的相关工作包括:在核准战略目标时,需要设置合理的差异范围,致力于战略环境气氛的建设;行使必要的权力,组建“战略军团”;将关键的下级部门纳入决策体系;进行阶段性的战略总结。在战略的组织控制中,尤其重要的一环是建设有利于战略推进的组织结构,结合战略的要求,合理选择各部门的人员,形成推动战略进行的强大组织力量。我国许多企业的战略失败都是由于战略决策和战略推进之间的脱节造成的,而造成这种脱节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战略实施能力的下降。
[参考文献]
[1]奎因。企业应付变化的战略[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2]L·拜亚斯。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的重要意义、以及企业品牌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解答企业如何进行品牌的建设与管理,创建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品牌建设 品牌管理 定位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已经跨入“品牌经济时代”,品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企业要想在产品丰富、充足的市场中取得长期持
续性发展,唯一办法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而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品牌定位。每个品牌都必须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以便在宣传推广时能向消费者传达有效的信息。目前企业的品牌意
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对品牌这笔无形资产的投入。可以说,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核心发展战略。
一、品牌与品牌特征
1、品牌的含义。品牌是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它是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组成,其中品牌名称,即可用语言表达的部分;品牌标志,
即可被识别但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部分,包括符号、图案或专门设计的颜色、字体等。
2、品牌的特征:一是品牌具有延展性,在21世纪的今天,品牌作用已经突破商业领域,进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CI系统、商标、广告宣传等等。人们在接受一个商品品牌时,同时还会
接纳它所传递给他(她)的情感、理念等等。二是品牌具有系统性,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商标或者是一件商品的LOGO,它还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品牌质量、品牌延伸以及品牌营销等等,是一个复杂
、科学的系统。
3、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品牌是消费者识别商品的分辨器。品牌的图案、文字等与竞争对手的区别,代表本企业的特点。通过品牌人们可以认知产品,并依据品牌选择购买。同时,互不相同的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形式、不同质
量、不同服务的产品,可为消费者或用户购买、使用提供借鉴。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也可以利用品牌资本运营的能力,通过一定的形式如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进行企业的扩张。大卫.艾克在综合前任的基础上提炼出品牌资产的“五星”概念模型,级品牌资
产是由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忠诚度和品牌其他资产五部分组成。
二、企业品牌建设与品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的强势品牌相比,我国企业的品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品牌的精准定位。企业品牌没有清晰准确、具有差异化的核心价值定位,等于放弃了忠诚的客户。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和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的基础,企业若缺乏对品牌核
心价值的准确定位,导致品牌核心价值不清晰、缺乏个性,品牌气质趋于雷同。
2、缺乏品牌管理战略规划。当前仍有大量企业认为搞品牌战略规划、营销战略规划是空洞的、长远的、无效的,不如抓好当前的产品研发、销售来的实在。有的企业制定的品牌化战略规划方案与企业发
展战略、管理模式不相匹配,使品牌战略规划形如空文,无法实施。由于缺乏战略性的品牌规划与管理,许多企业在品牌管理上表现盲目,出现了许多误区。
3、缺乏品牌战略管理组织。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公司内部专门的品牌组织,一些公司的品牌决策活动仍然全部由企业内部高层领导承担,只有那些较低层次的、战术性的活动才由下属承担,
同时,确定职责而没有与之相应的权限,导致品牌管理在实际运作中并未产生应有的效果。
4、缺乏品牌战略管理人才。有些大型企业内部尽管有许多做广告策划、销售、市场的专业人才,但大多不具备深入的品牌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与战略规划和管理的实践经验,更缺少与世界性战略品牌管理
咨询公司的联系与合作。
5、缺乏品牌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机处理机制。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需要建立品牌的定期检查制度,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对品牌造成的影响,以获取对自身品牌的精确认识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
作出调整。
三、企业品牌建设与管理
1、确立具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的企业经营发展目标。
企业经营发展目标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尽量减少或消除企业发展过程所带来的负面外部影响,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品牌建设为一个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方向,使得品牌在发展时有
着强有力的目标,使得涉及该品牌的公关、广告、促销、视觉、推广、服务有着统一的着力点,让品牌在做营销推广时有着统一的方向性。
2、建设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励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
业存在的社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使他们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巨大潜力要立志打造百年基业、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金字招牌。诚实守信的企业,一定会
有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3、将品牌观念融入企业管理和员工责任
企业应设立品牌主管管理部门,企业品牌建设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品牌建设牵涉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员工责任的内涵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础,员工责任的履行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基本途
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使企业充分取得消费者、合作伙伴、金融机构的信任,有利于企业在产品丰富、充足的市场中取得长期持续性发展。
企业集团就是从蚂蚁变来的一头大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的数量日渐增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很多企业集团由于发展过快过猛,迅速膨胀之下就会出现“滞胀”等种种毛病。如果集团管控做不好的话,大象的优势就无法发挥,甚至会病倒在地,不战而败。
有效的集团管控是确保集团型企业战略规划有效地执行,进而确保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条件。集团管控的根本目的就是确保集团战略目标的达成,实现集团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其模式设计要以集团的整体战略规划为基础。集团要想系统地解决管控问题,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为前提,设计出适合的管控模式并有效落实。而基于战略、管控模式的集团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管控变革过程中的文化及利益冲突,确保管控能有效实施。
企业进行集团式管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是有效的管控可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人才与技术共享等实现各子司的累计效益增加,达到“1+1>2”的战略效果;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理结构设计,实现规避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人才危机等目的。
但是,我国企业集团形成的时间普遍较短,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集团管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相对缺失,因此,集团失控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集团不能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管控,给企业集团造成的打击常常是毁灭性的,众多企业帝国的轰然倒塌都说明了这一点。
近年来,金册咨询为60余家企业做过集团企业综合管控类项目,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实施,使这些企业“大象”一步步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健康成长之路。我们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系统式、推演式的分析与总结,提炼出了集团管控的常见问题,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模型。本文以YH集团为例,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实施步骤,以期为企业家们共享。
对集团性企业的问题判断
1.集团管控
关于集团管控模式类型的划分,应用最广泛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古尔德在他的著作《战略与风格》当中提出的,企业集团管控的类型可以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操作管控型三类。后来,为了方便区分,有人又将企业集团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分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
实践证明,这三种管控模式没有好坏之分,集团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整体战略规划、子公司的发展成熟度、子公司与母公司的业务相关度、子公司的产业风险等因素,来确定对自己各个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2.集团管控的常见问题
近年来,因治理结构科学和管控失效导致整个集团陷入巨额亏损甚至倒闭的案例屡见不鲜,通过对这些案例分析及对现有集团管控理论与实践的研读与总结,金册总结出我国集团管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集团战略规划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可实施性。战略指导管控模式的选择,战略制定不科学进而导致管控模式定位模糊,管控效果不佳;(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集团对子公司管控的权限,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效果得不到有力保障。(3)对集团管控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刻。集团管控模式内容包括对各子公司该不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的回答,具体包括:管控体系设计、管控流程设计及管控制度设计等。(4)集团管控的组织保障不到位。集团管控组织保障是集团管控模式有效落地的必要条件。集团管控的组织保障一般包括集团总部的组织设置、子公司的对接部门组织设置、相关职责分工与权责划分。而现实中常常出现集团总部部门设置随意、职责分工不清、因人设岗等现象,以致管控模式无法有效落地。(5)缺乏公平、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一般会导致核心管理人才的流动困难,甚至流失,进而导致集团管控制度无法有效落地。(6)集团文化建设未能有效落地。集团文化一般根据集团战略的需求进行设计,对于集团对各子公司的管控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现实中,由于各子公司文化差异性等原因,导致集团文化建设无法有效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管控的执行效果。
3.导致集团失控的原因分析
金册认为,导致集团失控往往不是由于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个问题的综合。从主、客观的角度看,集团失控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
4.系统解决集团管控问题的基本模型
通过对以上集团管控的认识,及集团失控常见问题、原因的深入分析。金册认为集团管控的实施效果和集团战略、治理结构及文化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集团要想系统地解决管控问题,必须以合理的战略规划、科学的战略规划为前提,设计出适合集团的管控模式并有效落实。而基于战略、管控模式的集团文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控变革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利益等冲突,确保集团管控能够有效实施。
案例分析——“YH集团管控、文化设计规划”
1.企业背景
YH集团创办于1994年,下辖四大事业部及十余家子公司,拥有员工一万多人,是一家集纺织染整、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酒店经营、新材料开发、矿物深加工、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国际企业集团。目前已成为在国内纺织染整和硅材料行业具有较大规模、较高市场地位、较强竞争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建立了较为完善和优质的营销服务网络,其旗下纺织板块在香港主板上市。
过去十年,YH集团经过了快速的非相关业务的战略扩张。由于各子公司业务覆盖广泛、发展规模相差较大、法人结构复杂多样,这些方面的因素加大了集团总部进行集团管控和文化建设上的难度。
2.问题分析
YH集团存在以下问题,使之在对子公司的管控上遇到了很多困难:(1)业务区域分布广。主营业务分布在河南、福建和四川三省,中、东、西部的文化差异性给集团的管控和文化建设带来了很大挑战;(2)业务相关性很低。YH集团的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地产、纺织、矿产、酒店等,这些业务的相关性较低,集团通过集团管控和文化建设发挥它们协同性的难度很大;(3)子公司的法人结构复杂多样。YH集团的快速扩张,造成了集团的法人结构复杂多样,这也给集团实施管控增加了难度;(4)各子业务板块公司的成熟度差异较大。其中纺织、矿产板块的子公司成立时间较长,发展成熟度较高。地产公司、酒店为近两年成立,在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成熟度相对较低。子公司的成熟度差异,必然影响到集团对它们管控模式的选择,进而也影响了集团进行管控的难度。
通过问卷调查和高层领导访谈,我们发现YH集团在进行集团管控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团战略明确,但未得到有效实施。调查显示,员工对集团战略目标的认可度较高,大多数人认为集团实现战略目标的条件是具备的,但是公司并没有根据战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只有20%的调查者认为,企业是完全按照战略进行资源配置的。我们进行高层访谈,发现该集团的战略方向比较明确,但是集团战略和各子公司的战略并未有效对接。
(二)集团管控的组织保障缺失、管控模式模糊,导致管控效果不佳。调查显示,集团总部的员工在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权责匹配及工作流程规范方面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子公司;其中,将近集团总部40%接受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我们通过高层访谈,发现集团总部和各子公司在组织结构上较难有效对接,目前多以财务管控为主,管控效果不理想。
(三)集团文化建设未能有效落地,集团倡导的文化和员工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文化不统一。调查显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较强,但在工作中感受到的企业文化与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不一致。其中,超过75%的接受调查者比较认可目前企业的文化,43%的接受调查者反映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的企业文化与公司倡导的不一致。通过高层访谈发现,虽然集团已经进行了文化方案设计,并开展了落实工作,但是集团文化冲突依然很明显,主要包括:地域性的文化冲突、管理层级间的冲突、业务板块间的文化冲突等。
(四)集团人力资源政策不统一,员工关于薪酬公平性的抱怨情绪较高,集团内人才流动困难。调查显示,人力资源政策与制度未能有效贯彻企业文化,且招人机制、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晋升机制及薪酬设计等方面缺乏科学性、公平性。其中,超过40%的接受调查者认为,现在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制度并不能体现企业的文化。其余60%的接受调查者认为,他们的薪酬是不公平的。我们通过高层访谈发现,高管层过于稳定,各层次的人员流动很差,但目前正在逐渐推进高管层的流动。其次,薪酬水平不一,各子公司所在的行业不一样,成立时间不一样,薪酬标准也不一样。
3.解决思路
集团管控与集团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要以合理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治理结构为前提。对子公司管控模式的选择,首先要明晰集团的战略全局规划。管控模式的选择是为了战略的更有效实施,而基于变革的集团文化导入,能够有效地削弱战略及集团管控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摩擦,使它们更有效、持久地实施。具体的解决思路如图:
(一)集团战略的诊断与调整
集团战略的诊断与调整,一般步骤包括现有战略的识别、对现有战略的评价及集团战略的调整规划。具体步骤的内容如图所示:
(二)基于战略的集团治理结构诊断与调整
完善的治理结构是进行有效集团管控的前提条件。完善子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规范董事会、监事会设置模式,优化子公司重大事项申报、决策、执行的一般程序;建立对各子公司派出董事分类分项的授权体系;建立对各派出董事的评价和问责机制等。通过完善子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实现了合理授权,提高了决策效率,充分发挥了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股东权利的行使。
(三)集团管控模式选择、定位、设计与实施
(四)基于变革的集团文化规划与导入实施
集团的文化建设,要在文化战略、文化设计过程、文化内容体系、文化推行与管理方面有别单一企业的文化建设。集团文化战略要以集团的总体战略为导向,为实现集团战略而服务;集团文化的设计要在充分融入各子公司优秀文化的同时,兼顾母公司核心文化与子公司亚文化之间的关系;集团文化体系应该对应于管控体系,辅助管控的实现;集团文化的落地,首先要建立与子公司经营活动的借口机制,然后再通过分步推行、文化复制等方法,有效地落实到子公司的日常工作当中去。
16年的管理咨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点子是激活不了企业的;框架齐全的策划方案是解决不了企业根本问题的。这是许多咨询公司和被咨询公司的悲哀。 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体味了“关键点联动”。对于90%以上的本土企业来说,“关键点”的把握与“联动”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规避的软肋,而这正是走上超一流企业的关键。金册之所以能使众多企业走出困境并成规模化发展,取决于金册对关键点的精准把脉:公司治理—战略规划—经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营销规划—企业理念—品牌规划—客户管理规划,并使这些关键点“环环相扣、一脉相承”。
多年的实战经验也告诉我们,作为企业的规划设计者,重大问题上听命于客户,使许多咨询公司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是企业咨询失败的关键所在。
金册咨询首拟蓝图,其次沟通,复定大盘,再分步骤。这是金册咨询的铁定法典,也是金册最“顽固”的方面。但这却能够极大地保证服务对象的成功率。(编辑/雨马)
【作者简介 · 陈光明】
工作落地意思是工作安排好了。企业文化落地是指把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或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等方向性的文化理念,融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中。把与经营、管理有关的通用类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的一切经营与管理活动、过程中。把个性类的文化理念融入全员的工作、任务中。引导和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并让企业的发展成果带上本企业个性特征的文化烙印。故企业落地也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目标得到阶段性的实现。
企业文化的品牌化原则。企业文化和品牌一样,不仅需要内部认同,更需要外部认同。把企业文化和品牌结合起来,向品牌一样对外传播,坚持资源的充分利用。
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依靠员工、尊重员工,做到以员工为主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落地,则关键在于员工是否认知、认同,是否言行一致,但无论是文化的认知认同。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