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7 16:14: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双创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图书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举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早是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并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频频出现的这一关键词,旨在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1 引言
一直以来,高等院校一直都是我国创新的主要阵地,并在国家的科技、文化等领域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不管是基于教师的科研创新、教学创新和社会活动创新,还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创新、个人成长创新,大创新环境下的小创新,组织创新环境下的个体创新等都需知识乃至大数据的支撑,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双创教育中明确自己的定位,增强自己的服务能力,为学生搭建知识与信息的平台,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有力保障
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开展双创教育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树立创业理想,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技能,还可以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1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还有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加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具备了为双创教育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基础。同时,为了不断满足双创教育的需求,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中,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双创教育相关文献的采购力度,根据R到ㄉ韬脱生的动态需求,弹性补充文献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双创教育文献资源。
2.2专业的服务队伍
高职院校图书馆配有专业的文献咨询和服务岗位,这些工作人员既可以服务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又可以为双创教育提供专业的服务,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网络信息优势,让学生在图书馆就可以获取完整的双创教育信息,这样可以促进知识的自由传播,实现知识和信息共享。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同时可以为大学生双创教育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转化与应用能力。
2.3良好的双创教育环境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目前各高校图书馆陆续都修建了布局合理、功能全面、设施完善的新馆,这为图书馆向大学生提供双创教育服务奠定了环境基础。首先,图书馆优美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开展双创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人文环境。其次,图书馆能提供开展双创教育的各种场所,为大学生提供双创教育基地。再次,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以双创教育为核心的阅读推广服务,建设双创教育专题数据库服务平台。
3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双创教育中的举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已经被赋予了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文化”和“大学精神”两种文化正在融合成一种新的大学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
3.1建设双创教育专题服务平台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双创教育服务平台需要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相关信息和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优化和整合。一是打造双创教育资源平服务台。图书馆通过自身的优势,结合双创教育师生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双创教育所需的纸质文献资源和多媒体信息资源,搜集双创相关的精品项目、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建设为双创教育服务的特色资源库。二是建设双创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除了收集整理科技和学术研究信息,还要扩展和延伸信息内容,如政策信息、经济指数、市场行情、管理信息等,为学生提供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创业申报程序和具体流程等。建设好这些平台,再通过多媒体、自媒体,如邮箱、QQ、微信、微博、数字图书馆等移动互联网载体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体验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便捷、个性化、人性化的创业信息服务。
3.2提供双创教育阅读推广服务
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双创教育阅读服务主要以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载体,如入馆教育,在新生进校之初就可以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业意识;文献检索课,教会学生快捷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双创教育讲座,通过与老师、同学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可以提高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读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与系部和职能部门合作开展SYB培训,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计划培训、后续支持服务等,向读者传授创业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邀请创业成功的学生回校做案例分享,通过身边人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业热情,和学生一起分析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起找解决办法,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让学生获取最直观的创业实例,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
3.3提供双创教育空间
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他们善于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这种探索精神为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双创实践基地,利用图书馆的空间优势和设备优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3D打印服务,以及购买相关的电子设备和实验实训器材,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突破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最大可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灵感,培育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叶洪信.万众创新创业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图书与情报,2015(1)
[2]兰孝慈.高校图书馆在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图书馆学刊,2005(4)
[3]褚芹芹.面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情报探索,2014(7)
[4]程春兰.面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情报探索,2016(5)
【关键词】“双主”“共生”课堂;课堂模型;实施建议
一、“双主”“共生”课堂的模型
1.目标导学。该环节包括课前和课堂开始的两种导学。课前一至两天发放导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任务要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案上标注出已会知识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的目标要分层。基础目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新单词(读音、意思),单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单词预习可以进行分层。A类学生(比较好的学生)要预习本节课的新单词及用法,B类学生(中等生)预习4会单词和带*的单词,C类学生只预习四会单词。课堂上的导学是利用课堂前几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并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游戏等导入新课。
2.自主研学。学生尝试订正批阅过的学案中的错题,写明那样订正的依据。根据课时内容,教师设计出更高水平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答题或填空题或表格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独立思考,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巡视检查,了解完成情况。
3.合作解惑。根据对学案的批阅情况,对有思维含量和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需要在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形成观点。教师在巡视检查中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情况,找到他们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对学生不能解决的、新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确保学生形成明确的观点。在本环节中,教师还要善于及时鼓励和评价。
4.反馈提升。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自我测评题目,尽可能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实现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当堂达标。在学生完成自我测评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先答完的学生进行口头面批。完成自我测评题目后,可以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借鉴,完善答案。学生进行问答,互相帮助解决疑问。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方法进行反馈,并对重要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补充。
提升时,教师要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比如可以以本课的内容为话题进行拓展,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对话。
二、“双主”共生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一个“创建”。
学生在校时间长、作业量大、考试频繁、课外辅导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学生过重的负担,没有得到应有的减轻;学生过大的压力,没有得到应有的缓解;学生厌学的情绪,没有得到应有的改观,教学的随意性依然很大。因此,出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实现减负增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减负增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教学注重“三有”, 培育精致课堂。 这里所说的“三有”就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条有理”“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着眼“五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所谓“五要”,即“要有备而来”“要严密组织”“要生动活泼”“要注重基础”“要注重细节”。这样,才能真正创建一个减负提质的英语教学新境界。
(二)两个“打破”。
1.打破精神禁锢,形成课改思想。新课程改革,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2.打破僵化教学,活跃教学课堂。动态的英语课堂需要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英语教学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应用英语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出的学生要会应用英语,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才是英语教学的真正归宿。
(三)三个“原则”。
1.平等尊重地对待学生。新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对他们充满期待。尊重学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分层授课、分层辅导,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提高。总之,教师应既是学生良好的引导者,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还应该是谈得来的朋友。
2.“主导”和“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应该是任务式教学模式与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在主导作用的发挥中,教师可以优化资源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个性化发展。当今的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教师、课堂、要求和评价等方面的个性化,运用各种途径提高个性化的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施个性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让个性化英语教学代替和改变许多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让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占据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发展的轨迹,需要英语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双主”共生的课堂策略的实质是根据“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自主探究,强调个性”的教学思想。在教师强化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接受学习”的优势因素,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找到停靠点;与此同时,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积极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与情感,为学生的心智解蔽找到释放点;旨在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在一个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环境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一集第126页》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双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引言
“双微”平台就是微博、微信两大社交软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交流平台,也是当下发展最迅速的新媒体软件;很多人都通过微信、微博分享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物或者关注当下热点问题,并且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新闻的看法,当下,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二、“双微”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由于微信、微博这两种社交软件的简单化、便捷性、交互性的特征受到很多大学生的喜爱,学生们不仅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发送身边的新鲜事,还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最新的新闻和丰富的学习资料。但是,在这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许多不良信息也充斥着网络平台,通过社交平台上获得信息,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大学生很难分辨其真实性,而不良信息更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得困难。高校教育部门应抓住这次机会,采取创新措施,全面应用“双微”平台为教育事业做出改革创新。
(一)拓宽教育渠道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主要是演讲、讲座、座谈会、面谈等,这些形式已经存在很多年却没有没有进步,学生们对这些形式的学习参与度低、对思想教育的认同度低,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微信、微博这养的交流平台却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这两大火爆的软件在大学生中几乎每个人都在用,而通过“双微”来进行思想教育知识的传播,一方面传送速度快,普及率高;另一方面学生的感兴趣程度高,注意力集中,接受度也就随之提高。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供互动平台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大学生活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没有交集,这样使学生的交往圈变小,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发展。但在微信、微博这样的交流平台出现之后,大学生的生活出现了变化。“双微”平台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平等互动的环境,老师和学生可以一对一交流,也可以一对多进行互动、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效果,这也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改变。
(三)创新教育方法
对于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大学生们对知识的接受度、感兴趣程度都比较低。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而且课堂的形式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而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抓住“双微”这一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截至2013年3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达到5.03亿。从庞大的数据上可以看出微信、微博这两大热门软件几乎占据了年轻人的市场。教育者可以运用这两大交流平台,发送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正能量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更可以就话题进行讨论达到相应的目的,让学生成为教育者忠实的粉丝,使学生们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改变。
三、“双微”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一)占领“双微”阵地
人们如今越来越习惯利用微信、微博来传播信息、获取信息,在这养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更应该抓住这次机遇,主动占领“双微”平台,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基地。抓住这一宣传、教育的时机,在微信、微博的作用下,建立属于高校本身体系,积极建立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平台,积极动员学生建立学生会、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各职能部门的微信、微博,将这两大平台结合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
(二)利用“双微”功能
利用微信、微博传播信息迅速、便捷的功能,学校可以校园建设的最新动态,可以进行时事热点的传播,高校还可以通过平台来了解学生们当前的心理状态和诉求,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以此引领学生们思想的健康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这一新兴的渠道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者。利用微信群聊功能,教育者可以进行实施热点话题的讨论,如:“十、中国梦、两学一做”等话题,调动学生对党和十精神的认识,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
(三)强化“双微”管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在利用“双微”平台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的管理,形成正确的信息舆论导向。过滤垃圾信息,传播真是可靠的信息。对学生开办的微博、微信进行规范化管理,经常关注的内容,杜绝有违反法律的信息传播出去。特别是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应准确信息,而学生关切的生活问题更应该及时做出回应,给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辨别能力,引导学生们理性看待网络传递的相关信息。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应抓住这次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双微”平台,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高校应不断进行创新工作,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知识传播,在利用“双微”平台的同时做好网上信息传播的“把关人”,传播正能量,为大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出保证。
作者:黄南学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高校;分子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地方高校“双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一种必然需求。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校培养出“双创”型并存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需要高校的“双创”培养铸造他们的创新、创业之基,在校时就将知识与“双创”思维并举,使其毕业后有工作的能力,也有自食其力的能力[1]。区域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地方高校的“双创”培养,将大学生塑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双创”培养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双创”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双创”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双创”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可以优化区域人才资源结构,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其生产要素的利用与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高技能“双创”人才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生产的关键要素,只有针对性地培养“双创”人才,才能保证人才兴业战略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得以顺利实施,使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二)“双创”人才培养是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区域综合实力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高技能“双创”人才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竞争呼唤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其中“双创”人才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谁拥有“双创”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主动权。
经济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区域的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经济发展需要教育[2]。同时,地方高校教育发展需要区域经济实力的支持,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高等教育以通过人才培养传播知识,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知识的功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三、地方高校“分子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子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
笔者结合分子细胞学理论和钦州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探索,构建的“分子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1+4+10”,即:围绕“‘双创’能力培养”这1个主核,环绕“‘双创’教育”、“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实践”与“保障体制”4个次核,每个次核又有2―3个子核,一共10个子核,由此构建而成分子形态,如图1所示。子核、次核与主核三个层次紧密相连,同时,与分子细胞的有机生长性一样,子核又能随着时代的变更和社会的需求而“新陈代谢”、“推陈出新”,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二)“分子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1.主核。“分子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的主核是“双创”能力培养,这个主核的内涵应该定位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村各级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同时具有“双创”素质的大学生。
2.次核与子核。“分子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的次核由“双创”教育、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实践与保障体制构成。
(1)“双创”教育。地方高校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开展“双创”教育。首先,“双创”教育需要地方高校开设以培养“双创”意识为核心的指导公共课程,使学生掌握具备“双创”能力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建立健全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双创”教育教材(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体现。其次,“双创”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加强教师掌握“双创”教育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学校在政策上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创业,让教师深入实践单位、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还可以邀请创业者作为特约演讲者或担任实习导师,使没有创业家庭背景的学生也能够对创业者和创业机会有更好的理解。第三,“双创”教育必须建立与传统考核不同的考核体制。地方高校要根据“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制。全面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双创”的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发展等情况,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争当“双创”人才。
(2)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以“双创”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学生“双创”素质和基本品德的养成,突出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性;要贴近大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双创”灵感;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其克服困难接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以开放性、多样化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
地方高校要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的“双创”文化,突出文化素质教育,完善文化活动设施,开展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创”活动,经常分析“双创”者成功的个案,进行多种形式的“双创”计划比赛,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双创”理念,形成尊敬“双创”者的浓厚氛围。
(3)社会实践。地方高校要加大基础投入,构建“双创”孵化基地,打造“双创”平台,帮助大学生开展以专业为核心的自主“双创”活动,并且给予如专业技术、工商注册、财务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专门辅导。地方高校在实施“双创”教育的过程中,要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可在企事业单位设立学生“双创”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双创”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双创”培养计划,通过“双创”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学生从中体会到“双创”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潜意识中培养他们的“双创”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双创”技能。在“双创”教育实践中,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双创”项目团队和面向“双创”精英,尝试建立面向不同年级的见习、实习、社团、岗位等不同类型的“双创”基地。
(4)保障体制。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保障体制可以划分为硬件制度、软件体系和评价机制三部分。
硬件制度方面,根据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奖惩和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双创”的积极性。制定一些服务“双创”教育的制度,从而使“双创”教育工作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的直线管理向精细的科学化方向发展。逐步增加对培养学生“双创”机制的经费投入,“双创”培养需要地方高校投入资金用于教育过程,在学生“双创”实践阶段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市场运作,同时重视学生教育和活动场所的建设。软件体系方面,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双创”研究。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美国许多高校特别是一流大学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使他们能尽早地有机会参与科研实验的训练,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其他学科一样,研究是教学与实践的基础,它们三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拉动,“双创”研究工作主要靠地方高校的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过探索“双创”活动规律,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双创”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是由多种标准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不可分的综合体系,可以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动性四个方面展开评价。研究与实践证明,“双创”教育的理论知识是评价标准的基石,理论学习的越扎实,创造出的成果也越高。实践能力是评价机制的深化,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完全是纸上谈兵,只有在实践中把理论付诸于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完善理论、修正理论。“双创”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从实际出发,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要人才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对于双创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这对广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其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在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比普通高校更具优势。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把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能够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以至成功。在当前的双创环境下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意义重大。
2.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2.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的民办高校中,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措施并不完善,一般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创新训练以及就业指导,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创新及创业意识进行培养,部分民办高校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展开一些相关的表层训练,其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在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体制,也没有成立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无法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没有意识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管、教、学三者的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民办高校没有对双创型人才形成正确的理解,把创业理解为单独成立公司,其实对学生展开的创业教育可以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2.2双创型人才培养方式单一,没有针对性
通过笔者对当前我国部分民办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其培养模式创新性不够,没有根据我国就业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培养方式,对国外理论完全照搬,或者只是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创业讲座等,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阶层。在创业实践中,很多民办高校只是提供社团活动的方式供学生参与,没有根据学校的教育层次、当前就业现状、不同学生的专业等对学生展开双创教育,使得学校在双创教育中的针对性不强。
3.对当前双创环境下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制定战略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向
民办高校应该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结合当前双创环境的要求,制定学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并结合这一目标,完善学校发展的中期与短期目标,保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层次合理。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作为导向性文件,把对战略实施计划的制定和完善作为核心任务,始终指导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3.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民办高校应该在新生入学后,便对广大学生展开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动手能力强、综合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充分发掘他们的创新意识;然后,积极开展多样化订单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轮岗实训中要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在此所提及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形式的多样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企业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进行班级划分,有针对性地培养,甚至可以把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学校中进行,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实训
体系的多样化在当前的双创环境下,广大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发掘校企合作的优势,促使这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应该面向市场需求,始终把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除了包含民办高校,还应该重视企业的作用,通过政府的作用,建立综合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重要性的发挥,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积极邀请企业中的双创人才与学生交流。加强市场调研,在校企合作中注重细节的制定,充分掌握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并加强对实训基地的投资建设。
3.4完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建设
在当代人才培养中,评价作为检验人才的标准,其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要充分结合学校、企业及行业三方面的评价意见,力促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
4.结语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互联网+”不仅带了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也导致了创新创业的变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现代物流、支付等信息经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部分)年均增长超过30%,与整体外贸形成鲜明对比。商务部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跨境电商企业平台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给持续低迷的外贸市场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自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后,“互联网+”时代下“双创”开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高等学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迎来一次难得的机遇。2016年开始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明确提出要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然而,“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双创”人才培养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我们开拓新思路,紧密跟踪国家“双创”最新动态,总结国内外一流大学经验,在新一轮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改革中凸显跨境电子商务和创新创业特色。
1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1.1人才培养定位知识型和应用型,不能满足“双创”需求
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人才培养定位转变。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人才缺口很大,全国各类高校纷纷开设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了大批既懂贸易知识,又精通国外法律和英语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要标志是2015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双创”教育引领着未来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改革。定位于知识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已经不能满足“双创”需求。
1.2课程体系主要围绕传统贸易,跨境电商模块有待加强
在“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跨境电商在全球蓬勃发展。作为一种新业态,跨境电商对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传统贸易方式。虽然很多高校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跨境电商相关内容,但主要是介绍一些电商平台的运用,如速卖通、亚马逊、eBay等。总体来看,跨境电商模块还比较弱,一方面有些很重要的课开设比较少,如网络支付安全、网页设计、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组织与管理等;另一方面,原有课程教学过程如何融入跨境电商相关内容也有待加强,比如国际市场营销需要多增加网络营销,适应国际贸易模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1.3同质化教育占主导地位,个性化“双创”教育缺乏
目前,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同质化”,就像一条标准线下生产出来的一种“产品”,创新创业能力普遍不高,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发展需要。国外经验表明,个性化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根本依托。与同质化教育不同,个性化教育在尊重学生特质差异的前提下,通过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和能力,挖掘并发展个性潜能,从而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构建高校国际贸易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4师资结构改善难度较大,“双创”人才培养缺乏保障
师资队伍是国际贸易“双创”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目前,很多高校的师资熟谙传统贸易模式和知识,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互联网+”和“双创”时代,这些老师知识结构亟待更新和提高。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班出身的老师往往是纸上谈兵,能够真正讲授创新创业知识的寥寥无几,严重影响“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以及各个省市启动“双一流”建设以后,高校更是把资源集中于引进高端人才,师资结构改善难度进一步加大,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阻碍因素。
2“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双创”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2.1加快应用型向“双创”人才培养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对国际贸易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新一轮改革要加快应用型向“双创”人才培养转变,培养具有专业背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业潜质的高素质人才。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培养国际贸易人才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侧重于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学习,如国际贸易术语、报关报检、国际贸易结算等。新形势下,加快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以及寻找市场需求的创业素质迫在眉睫,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题体系、授课内容、考核评价方式等实现根本性转变,同时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实践表明,国际贸易“双创”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个学校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
2.2重构“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课程体系
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制定和实施“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双创”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载体,主要体现在能够激发创新创业潜质的一系列新型课程。结合跨境电商特点,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跨境电商模块,并注重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增加创新创业案例教学,将“双创”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点滴之中,发挥启蒙作用。根据“双创”教育特点,课程设置采取循序渐进原则。大学一年级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大学二、三年级主要结合专业学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应用为目标,引导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各类赛事,积累“双创”经验。大学四年级制定个性化教育课程以创新创业模拟与实战训练为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实战能力。
2.3建立“双创”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国际贸易“双创”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就要建立与此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区别于同质化教育考核体系,“双创”人才培养考核体系要引入多种评价方式,侧重考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力争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科学合理评价。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在考核内容上,从偏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转变为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激情;在评价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建立学生量化综合测评考核体系,补充和完善“双创”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型学习,强化培养具有“双创”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中起到正确而有效的“指挥棒”作用。
2.4打造校企共融“双创型”师资队伍
“双创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艺术。传统的教师培训和挂职锻炼固然可以推进“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但由于高校评职称和绩效考核主要依据科研成果,总体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培养+聘用”打造校企共融“双创型”师资队伍是符合实际的选择。按照产学互补、科创互哺、专兼融合的原则,根据学生规模及实际教学和培训需要,在配备专职教师的同时,通过“讲座教授”“客座教授”“课程特聘教师”等引智模式聘请创业成功校友、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这些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校外师资既承担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又可以针对本校老师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培训和交流,进而提高“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双创”人才培养质量。
2.5整合社会资源投身“双创”人才培养
“双创”人才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资源,需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通过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社会创业教育机构等合作,联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的“精英”教育,打破自身能力的硬约束,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内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比如我校与阿里集团签约,成为首批“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育项目的南京高校之一,在国际贸易“双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做大做强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培训、项目选拔、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孵化服务。在国家和本省的政产学研平台中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双创”人才培养纳入政产学研平台总体框架。抓住“互联网+”时代办公场地灵活性特点,基于互利共赢模式,与外向型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具有开展业务与教学双重功能的“一体化”实训基地。
3结语
互联网不仅改变了贸易模式,也为创新创业插上了翅膀,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高等院校要加快“互联网+”时代下国际贸易“双创”人才培养改革,在课程体系、考核评价、师资结构、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努力培养出既具备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又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双创”人才,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金梅.“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6):72-75.
[2]姜慧,殷慧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3]洪大用.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7-49.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013-1
一、探索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能够符合社会要求,并能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也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同时,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令人担忧,就业率逐年下降。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变向就业的一种方式,而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有待加强,大学生创业潜力巨大,需要学校积极引导。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适合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历史比较短,经验不足。因此,对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十分必要。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大会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创业教育理念在我国开始被关注。而高等教育创业型教育理念在我国最早提出是在1999年,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很晚。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不利于“双创型”人才的培育。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后,中国高校才逐渐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目前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做了许多努力。比如,积极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许多学校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等等。
尽管这些年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高校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一)没有真正意识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目前,许多高校忙于扩建扩招,学校自身资源有限,没有将足够的资金和精力用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许多老师习惯于原来的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创新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停滞不前。此外,大学生只是忙于考试,而意识不到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只关心能否通过考试,能否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学校、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忽视严重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水平。
(二)适当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形成。近些年,创新创业教育慢慢受到重视,但人才培养现状仍未真正改变。首先,虽然社会、学校制定实施了许多利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度,但是这些政策、制度往往彼此孤立存在,没有形成一套利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合理体系。其次,虽然国家、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双创”能力举办了许多类似于“挑战杯”的创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多大作用,学生们并未了解比赛的真正意义,只是盲目的搜集资料,并未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明确的目标导向。虽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创业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高缓慢。首先,学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纳入对教师考核的体系中去,高校教师的薪酬增减以及职位的提升没有与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挂钩,所以现有的考核体系不能对教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激励作用。然后,学生方面,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是考查学生对老师教授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考评,极大减弱了学生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性。
(四)现有教师队伍水平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不匹配。在中国,高校教师往往具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们却缺乏创业与公司经营的实际经验。中国高校教师队伍更加注重学术水平的提高,但缺乏创业经历和公司经营经验。而国外的许多高校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大有有过创业和投资的经历,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非常熟悉。所以师资队伍水平制约了我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
(五)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可选择性不大,没有形成权威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经验丰富,已经开发成了一些非常权威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社会重视度不够,我国至今没有形成权威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这一状况影响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双创教育 酒店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实现路径
一、双创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分析
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这是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该“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5年6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激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调动高校深化改革的积极性,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教育部与谷歌、百度、微软、英特尔、西T子、IBM、元计算、北京触控科技等企业共同启动了“双创教育”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得到了众多高校的响应,很多项目经过论证后获得立项,对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12月,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再次提出了“着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规定“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体现在高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
二、双创教育理念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要求
(一)重视创意性思维和创造性潜能开发。双创教育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创意性思维训练和创造潜能开发。创意性思维是以感知、联想、思考、理解、记忆等为基础,以求新性、探索性、综合性等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其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创造性潜能是指个体具备的开创性的先天特质和潜在能力,在《辞海》中将创造解释为“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行为创造学》认为创造的本质具有“新颖性”,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将“创造”和“创新”等同对待。对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而言,在开展创新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加强创意性思维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激发学生善于“奇思妙想”。不能因循守旧,不要僵化死板,循规蹈矩和墨守成规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挖掘,充分发挥年轻人想象力丰富、好奇心较强、探索精神突出等诸多优点,将智力智能开发、知识吸收转化、创新素质培养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自主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培养。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创业培训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高校学生到新兴产业领域创业”。因此,创业教育是双创教育中另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通过自主创业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二是提高学生就业择业能力,拓宽个人成长空间,增强后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发展型就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把“自主创业”与“就业择业”有机结合起来,将其视为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既强调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又重视就业择业能力的提高。自主创业意识培养主要指通过创业教育,在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等方面加以引导,将创业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就业择业能力提高就是通过就业择业指导,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择业观,正确理解“先就业再择业”的基本道理,从而在就业择业道路上少走弯路。
(三)注重综合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锤炼。。对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通过双创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重视综合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锤炼。综合职业技能一般指针对特定职业的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和复合技能。操作技能指对工作岗位上各种工具、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心智技能指对各种技术手段、操作规程的理解领悟能力,复合技能指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素质既指个体在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文学等)方面的修养程度,又指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内在意志品质,包括思想意识、文化修养、道德水准、责任担当等。酒店管理是由前厅、客房、餐饮、酒吧、茶艺、康乐、商务、会展等多种工作组成的岗位群,因而酒店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胜任酒店工作岗位群的综合职业技能。同时,在酒店管理服务过程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客人打交道,只有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给予客人更多更好的人文关怀。因此,注重综合职业技能训练,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科学解决问题,从而通过“问题导向”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拓展立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大量进驻中国,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树立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树立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入了解世界各地客人的风俗习惯和消费特点,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酒店消费服务,为酒店赢得更多消费者,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另一方面,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与国际品牌酒店集团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国际品牌酒店集团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从而在酒店产品设计、酒店市场开拓、酒店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创新。因此,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实现与国际化全面接轨。从创新创业角度看,树立国际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同时对创业有极大帮助。试想一下,如果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肯定能够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提供新服务、创造新价值。如果打算创业,就要充分利用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客户资源,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市场价值,获取商业利益。
三、基于双创教育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一)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是关键。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推广初期,如何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仍在不断探索之中。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创新创业课程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启迪心智、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选择性开设《创造力开发》、《创意思维训练》、《创业管理》、《企业家精神》、《投资企划》、《市场策划》等创新创业课程。另外,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可以考虑成立“创新创业管理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机构,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和帮助。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造一座酒店,一方面利用饭店平台对外营业,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
(二)加强校企校政合作,构建协同育人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校企校政合作、多方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实习场所、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建立校企合作的u价体系,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同促进酒店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二是积极寻求校政合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有效利用各类资金,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指导。逐步构建起“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三)突出职业核心能力,重视人文素质培养。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将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和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着力拓宽成长上升空间,不断提高后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能够成功实现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归纳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八项内容。人文素质既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又是不断完善、提升自我的基本内容,因而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突出职业核心能力,重视人文素质培养,能够创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极其重要。
(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提高双创教育水平。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国外许多高校已经非常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百森商学院等高校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与国外其他高校的有效合作,深入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充分参考国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方法,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帮助。同时,全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不同高校的各自特点,将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我国高校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四、结语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要求。同时,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对酒店管理人才而言,必须特别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继.以“双创”教育理念引领本科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6(8):7-11.
[2]曾红颖.“双创”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5(12):21-23.
[3]张军扩,张永伟.双创如何成为发展新动能[J].新经济导刊,2016(4):81-85.
[4]徐雁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23):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