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7 16:14: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精神疾病预防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精神疾病已成为当前医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立法虽缓但脚步加快
我国精神卫生立法进程缓慢,早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已完成第十五稿,但至今仍迟迟没有定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近年却陆续出台了地方性精神卫生条例:《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已于2001年12月28日通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经过了一系列精神卫生立法调研后,于2006年2月8日审议通过了《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哈尔滨市政府今年1月即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实施方案》……
虽然国家立法进程缓慢,但可喜的是,目前,国内各地政府部门已自觉开展精神卫生建设工作,来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常州市早于2005年2月创立了公益性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由一批知名的心理、教育专家和来自高校、中小学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城区大部分中小学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
哈尔滨市计划在年底前每个区、县(市)至少有1个社区(乡镇)开展精神疾病基线调查;全市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均在社区建有基础档案;到2010年,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50%;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和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城市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降到10%以下。
世界卫生日推进精神卫生建设
2008年10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重点关注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目标就是加强对重点人群心理行为的干预,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各地卫生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措施: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干预方面,重点加强对学校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重点维护有精神疾病和不良心理行为问题妇女的权益,加强妇女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工作,降低其产前、产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在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预防和干预方面,重点利用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建立老年性痴呆干预网络,普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精神疾病预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而关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彩虹计划”10月也在北京启动。这一计划旨在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帮助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探索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降低复发,达到临床痊愈,最终全面回归社会的效果。“彩虹计划”项目总负责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周东丰介绍说,研究发现,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干预,提供疗效及安全性更佳的药物,改变治疗途径,加强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教育,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治疗中断率,降低患者的复发,从而为患者达到临床痊愈,全面回归社会创造新的可能。她说,“彩虹计划”将通过精神分裂症患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医疗小组可以随时掌控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制定个体化的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及专业的家庭护理技巧培训计划,帮助患者接受个体化的治疗及康复方案,实现患者院内外信息化管理。
“社区”是精神疾病管理的大舞台
个案管理是精神卫生社区干预理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场所常在医院、社区医院、家庭等不同地方变化,因此病人的病情往往会被疏漏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个案管理指定某位专业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协调服务的治疗理念,能确保患者获得稳定持续的治疗和照顾。“个案管理者”可以由精神卫生专业医生或护士担任,其主要职责包括:与患者和家庭保持联系,进行精神状况的评估和监测,参与心理教育、药物管理和监督,帮助患者加入社区活动,协助并发疾病的治疗,监督和回顾干预情况,协调不同服务群体对患者的照顾等。
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何燕玲教授介绍说,精神分裂症使用药物维持治疗,复发率为40%,而不用药物治疗复发率可以达到80%,复发后再用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在2006年对3000多例患者调查后发现,仅有6成患者能够按时服药。“可以看出患者需要药物治疗,但仅仅依靠药物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和看护人的关怀,同时要有专业人员的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发病先兆和进行急救工作。”
作为当前国际上治疗精神疾病的最新趋势之一,精神卫生社区干预倡导以社区为基本,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社会、心理和生理康复。在坚持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帮助病人建立巩固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病人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护士则在患者离开医院回归社区的康复中承担随访和教育的工作。通过护士的随访工作动员家属,形成医―护―患者―家属的治疗联盟,突出了全程管理和个案管理的新特点。
在新模式的探讨和实施中,对于护士的要求非常高。北京回龙观医院护理部主任许冬梅分析:“主要是有两方面挑战:第一,护士在医院有任何问题可以求助医生,但随访时必须独当一面,必须提高专业知识;第二,要掌握更多的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才能赢得患者和社区居民的支持。”
【摘要】 目的 为了解襄州区农村地区18岁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疾病发病现态,指导精神病防治和康复及健康教育的开展,尽可能地绝或减少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方法 根据《襄州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9)[1],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采用流行病学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个乡镇37535户121606人,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2]和2009年11月卫生部颁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为依据。结果 查出精神障碍疾病患者1280人,患病率为10.52‰,其中男性593例,占46.32%(593/1280),女性687例,占53.68%(687/1280)(X2=49.17,P
【关键词】农村地区 精神障碍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当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各地出现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不断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肇事肇祸问题的发展态势让人堪忧。为此,笔者根据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要求,于2010年8月16日至9月6日,对襄州区5个乡镇37535户121606名农村村民进行了精神障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旨在准确掌握本地区精神障碍疾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全区13个乡镇306836户1034035人,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采用流行病学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方位随机抽取1个乡镇,抽得张湾、峪山、程河、古驿、龙王5个乡镇37535户121606人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线索调查:
1.2.1.1制定方案: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区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管理工作的通知》。
1.2.1.2召开培训会:为切实加强我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和随访管理,减少患者因病导致的社会危害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疾控中心举办了全区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工作培训班。由公安、卫生行政部门按卫生部颁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十一条标准和《区卫生局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管理工作的通知》,逐户调查,初筛出可疑病人并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表》,并要求各级筛查人员对可疑患者信息保密。
1.2.2走访调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的专业人员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设有精神卫生专科的单位进行走访,对近三年收治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进行排查,属本区域的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1.2.3诊断:根据各乡镇、社区筛查和有住院史的人员名单,由区卫生局指定的襄州区平安医院精神卫生科专业人员(具有精神疾病执业医师资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组成专班,逐镇进行诊断。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危险性等级评估按2009年11月卫生部颁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 结果
2.1不同区域患精神障碍疾病情况:被抽样的5个乡镇37535户121606人中,被确诊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1280人,总患病率为10.53‰,其中张湾为8.21‰,峪山为10.82‰,程河为11.89‰,古驿为10.49‰,龙王为10.64‰。
2.1.1以往治疗情况:在1280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中,有536例以往接受过治疗。见表1。
2.2疾病分类:被确诊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1280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121例。占87.58%,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52例,占4.06%,躁狂症患者38例,占2.97%。见表2。
表2 各类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患病率和构成比
2.3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患精神障碍疾病情况:发病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占76.09%。 转贴于
本次调查男性62187人,患病583人,患病率为9.37‰,女性56418人,患病687人,患病率为12.17‰。经统计学处理,X2=49.17,P
表3 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统计表(人、%)
2.4危险性等级评估:本次调查出0-1级的530例,占41.41%,2级的442例,占34.53%,3级的270例,占21.09%,4级的38例,占2.97%。虽然本次没有发现5-6级病人,但3级以上病人占24.06%,躁狂症病人38例,肇事肇祸的危险系数很高。加强对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监护管理势在必行。见表4。
表4 危险性等级评估统计表(人、%)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显示,襄樊市襄州区农村18岁以上精神障碍疾病时点患病率为10.52‰。与1993年全国七地区调查的10.68‰相近[3]。1280例精神障碍疾病中,男性583例,患病率为9.37‰;女性687人,患病率为12.17%。经统计学处理,X2=49.17,P
在≥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疾病患病率中,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占首位,占9.22‰,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为0.43‰,居第三位的是躁狂症为0.31‰,而第四位则是抑郁症为0.22‰,与广东省肇庆市的各类精神障碍疾病排名大致相同[5]。从精神分裂症单病种患病率看,我区高于江苏省盐城市的4.49‰[6]、安徽省阜阳市的4.77‰[7]、山东省的3.37‰[8]。
从本次调查看,襄州区农村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诊疗情况来看,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就诊不及时,治疗不规范,即使就医也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没到正规(由精神疾病专科执业许可证)医院就诊。本次调查出有住院史的的患者比例不到二分之一,反映了精神疾病的诊疗现状不容乐观。
精神疾病多为终身疾病,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襄樊市襄州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当地农村地区精神疾病流行水平不高,可能与传统文化背景及心理卫生知识的大众知晓率偏低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存竞争的加剧,可以预见的精神疾病快速增长的背景,及早开展社区水平的精神疾病干预措施,有效的建立精神疾病救治的社会网络,避免出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而出现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共同增长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1]襄州区统计局,2009襄州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襄樊市襄樊日报印刷厂,2000.201-203.
[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44.
[3]张维熙,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69-71.
[4]石其昌,章建民,徐方忠等.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29-236.
[5]饶顺勇,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相关因素回归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3):233-234.
[6]李祥仁,朱正峰等.江苏盐城市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5):356-357.
新入院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基本得到控制,认知能力恢复,进入所谓的康复期。此时应对患者进行精神疾病常识的宣教,介绍有关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及各种治疗的反应,特别是药物剂量的增减所引起各种情绪的改变,使患者对精神疾病有所了解[1]。同时还应仔细观察,发现隐性症状或病情复发的苗头,及时对症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下面就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方法与体会,谈谈笔者的意见。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一对一交谈答疑式教育 一般由分管该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优点是:可以随时进行,效果好,针对性强,患者接受内容多,教育时间长短灵活;缺点是:一次只能对一人进行健康教育,效率低,目前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只能用于少数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观察患者的反映要细致,进行教育的场所要恰当,特别是对异性患者时更要注意。
1.2 课堂式集体教育 以口头讲解为主,配合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可由责任护士组织分管的患者进行,也可由病区统一组织。优点是:一次可对多人进行健康教育,效率相对较高,患者之间易形成互动;缺点是:组织不方便,有时课堂秩序不易保持,患者接受内容少,效果相对1.1较差;需要注意的问题:患者以十至二十人为易,需护理人员二、三人共同维持秩序。
1.3 板报式文字教育 病区设立健康教育专栏,每一月左右一期,文字内容为主。优点是:简单明了,阅读患者多,省时省力;缺点是:针对性不强,患者接受内容比1.1、1.2少;需要注意的问题:专栏一般应设在患者活动室,内容不易更新过快,要避免流于形式。
1.4 传单式集中教育 对于共性的易于接受的内容,可采用传单式集中阅读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督促每位患者阅读,可提问提示以加强记忆,每次阅读内容不宜超过三个,阅读学习后及时收回。
1.5 示范式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知识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浅程度,对某些行为方面进行示范或纠正,主要用于生活机能恢复训练。如:指导患者整理床铺,病室内务日常料理等,鼓励患者参与病房的组织管理,倡导患者提合理化建议。这样既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又使患者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提高自信方面,从而起到示范性的教育作用。可以随时进行,但需反复强化。
1.6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书籍 笔者所在医院,编印了一本包含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内容的,以健康教育为主的书籍,对每位出院患者,均免费送阅一本。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得到了广泛好评。对住院患者,一般不提倡发放内容过多的健康教育资料及书籍。
2 体会
2.1 责任护士经常与患者沟通,运用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精神科健康教育的对象复杂,须因人而异、灵活多样。但仪表整洁、举止礼貌大方,保持良好的情绪,注意语言艺术是基本要求。
2.2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知道住院治疗的意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怎样克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等医学知识,积极配合治疗,自觉采取行动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情绪,定期复查,预防复发,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增强了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3 责任护士为了健康教育或为患者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经常看书、查阅资料、请教医生或护士长,促进了自身理论知识、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意识,使健康教育真正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显示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2.4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其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健康教育,选择适合的时机,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健康教育的方法应因人而异,针对具体情况因人施教。对年轻、文化程度高、性格开朗的患者,可采用宣传材料,介绍书籍,教育讲座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的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通俗易懂。
2.5 采用几种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宣教。对患者不了解的共性知识,采用课堂式集体教育与传单式集中教育的形式;对特殊的知识采用一对一交谈答疑式教育或示范式健康教育;对于普及性的知识采用板报式文字教育及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书籍的方法。
3 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要对患者,还要对其亲属进行指导。最好有定期的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讲座。
3.2 不可操之过急,有的护士为了尽早完成教育任务,向患者讲解一些敏感问题,导致患者反感。因此有必要强调具体患者具体分析,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3.3 健康教育也要做好医护分工,避免重复教育或教育内容发生矛盾。
精神疾病:边缘处境的尴尬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明显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超过1600万。但另一方面,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则更低。
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历来就有两条相反的路线和标准:一条是科学主义的,它包括生物实验精神病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等;另一条是人文主义的,它包括内省心理学和现象学、存在主义心理学等。但社会环境因素,是公认的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德国精神病理学家、存在主义代表人物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精神疾病实际上是人处于某种顿悟的“边缘处境”中,对精神病人心理世界和处境的理解,以及对他们的社会支持,是帮助他们回到现实生活的最重要的措施。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对精神疾病患者抱持一种歧视态度,或暗藏在歧视之下的戏谑、恐慌、漠视、排斥等心态。一项调查显示,36.23%的精神病患者占主导地位的心理负担是周围人的歧视问题,这其中又包括社会歧视、家庭歧视和自我歧视。
根据“标签理论”,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虽然标签并不总是“把正常人逼疯”,但无疑会让精神疾病患者感觉被社会所贬低,只要他们相信被贴上了负面标签,很可能会更加自我封闭,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
精神疾病报道中的“另类趣味”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六条第4款指出,要“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属于精神残疾,他们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当然应该得到维护。然而在日常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媒体对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生理残疾人,都会抱以同情的人道主义精神,并褒扬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坚强精神,但对精神残疾人,则常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歧视的态度。
1.戏谑
精神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妄想、幻觉、偏执、狂躁等症状,其语言和行为异于常人,某些新闻媒体将这种异常等同于新闻价值,以一种看客的心态、戏谑的语言来报道精神病患者的言行,取悦大众。如2011年2月,不少电视台报道了吉林长春一处街边民居内,有位精神病患者将自家小院布置成灵堂模样,并钻进棺材中生活。记者配上恐怖的音效,展示小院的诡异气氛,导语和解说词中也多次明知故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仿佛在做猜谜语游戏,直到最后才抛出当事人是精神病患者的所谓“谜底”。
精神病人的言行举止,与身心健全人的行为艺术、前卫创意、过激言语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媒体不应不加区分、甚至装聋作哑地一律采取戏谑的娱乐化态度。
2.恐惧
大量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人并不比一般人群更具有暴力或危险倾向。然而由于一些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对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过度展现和详细描写,使得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恐惧和敌视与日俱增。尤其在某些长篇新闻报道中,媒体大肆渲染精神病人的喜怒无常,以及断头、砍手、挖眼等惨烈场面,仿佛是在播恐怖片或讲鬼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新闻媒体对一些重大恶性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病司法鉴定结果高度关注,客观上也诱使人们如此推断:精神病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恐慌心理会进一步加剧。
3.夸大
由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许多人将“神经病”与“精神病”、“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与“精神分裂症”混为一谈,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媒体从业者。因此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存在夸大精神疾病的问题。如去年红极一时的“犀利哥”,不少媒体一开始就将其刻画为“一个流离失所的精神病患者”。后来,“犀利哥”也确实被送到了宁波市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可最终经医生确诊,他并没有精神病,只是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此外,不少媒体将网瘾、烟瘾、抑郁、焦虑、强迫症、宠物依赖等心理问题,统统归结为精神疾病,有的甚至直呼为“精神病”。其实,这些都是夸大其词、不尊重科学的说法,会造成当事人和社会的心理恐慌。
更令人担忧的是,精神疾病报道的道德偏离,不仅仅是道德观念上的“集体无意识”,更是功利驱使下的“集体有意识”。原本是传播精神卫生知识主渠道的新闻媒体,反而迎合社会上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戏谑、恐惧、夸大心理,加深了公众的误解和歧视。在前述吉林长春一精神病患者睡棺材的报道中,某媒体所拟标题为“另类趣味”,这是精神病患者的另类趣味,受众的另类趣味,还是媒体自己的另类趣味呢?
媒体向善,以德为先
受观念、体制等因素影响,国内媒体通常将政治责任摆在首位,其次是经济责任,再次是法律责任,最后才是道德责任。而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恰恰主要体现为最不受重视的道德责任。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62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的,由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但很少听说哪个媒体因此受罚,更别说因歧视精神残疾受罚了。
因此,纠正精神疾病报道的道德偏离,首先应当树立“媒体向善,以德为先”的思想观念,并将道德责任与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捆绑起来。2007年,台湾修正了“精神卫生法”,规定媒体报道精神病患的新闻时,不得出现“疯汉”、“人魔”、“不定时炸弹”等歧视性的负面字眼,否则最高将罚50万元新台币。目前我国大陆对媒体的外部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建议通过细化媒体内部报道规范、宣传管理部门阅评监督,及在大学新闻专业伦理教育中增加相关内容等方式实现。
大学生健康素质的下降与其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根据对天津市和杭州市两地近6000名高校学生所做的抽样调查,目前大学生的疾病预防知识与健身锻炼意识非常薄弱;在课余时间安排上,花在交友、网络休闲、读书、社团活动、影视娱乐、体育健身活动上的时间依次递减;每天课余时间坚持体育锻炼1h以上的大学生仅占在校生人数的13.6%,而花在网络休闲上的时间超过1h的大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66.1%,有13.7%的大学生除体育课外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大学生对健康认识出现偏差,健康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吸烟、酗酒、作息无常、饮食无规律等不良的行为与生活习惯,过度、过早的透支健康。同时大学生在传染病防治知识、青春期卫生问题的处理、成年期疾病的预防及意外作用伤害和急救等方面的知识也相对薄弱。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10%~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已成为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学生自杀倾向的产生。
2我国大学生健康意识欠缺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体育运动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并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赢得了世界赞许。但是大学生群体中,热爱体育运动、投入健身运动时间较长、了解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知识较多的人相对不足。一部分大学生既缺乏疾病预防知识,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健康意识。导致大学生健康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足,生活在和平富足的年代,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青年时期健康投资的长远价值;二是制度安排缺失,高等院校大多没有作出科学、系统的制度安排去引导大学生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三是网络的诱惑,丰富的网络资讯与娱乐占用了大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四是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不足。李海红等调查发现,22%的北京市高校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没有一所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网络教学。
3加强高等院校健康促进的对策
学校健康促进是近年来在全球兴起的健康促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学校内,所有成员为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包括设置健康教育课,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等,以促进学生健康。实践证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第一,科学设置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改善人们健康相关行为的任务主要由健康教育来承担。作为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争取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普及。基于信息化建设平台的健康教育网络教学体系,适合我国目前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作为一种适合大学生人群的健康教育新模式来尝试。
第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邀请知名医学专家、健康促进专家走进高校、走进大学生,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知识普及教育;邀请取得佳绩的运动员、优秀的航天员、科学家、企业家等走进高校、走进大学生,让大学生深切感悟体育健身的乐趣及其对培育强健体魄、坚强毅力、良好习惯的作用,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对个人全面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长远意义。
一、 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建档率低,致使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低于理论数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 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 由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 与门诊大夫未配合好,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6、 由于仪器及试剂等原因,65岁老年人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工作未完成。
二、20__年的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 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返乡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应分级及时按月做好随访工作。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使农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慢病的管理率达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达25%。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100%。同时加大筛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覆盖率达60%以上;要求相关人员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居民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组织动员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家长参加我院举办的孕妇和儿童健康教育讲座;孕妇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3岁以下儿童家长覆盖率达到85%以上。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每天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数达到90%。加强体检宣传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率要求。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不漏来院的任何一个就诊、咨询者,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除特殊情况下,必须当面立即完成。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镇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都达到100%。入托学生验证率达100%。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每月至少报一例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卡及时、准确、完整率100%,疫情登记率100%。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0%以上,婴幼儿系管率和使用生长发育图监测率分别达75%以上。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开展儿童保健技术培训。
依法加强托幼 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儿童的健康体检。保证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80%以上。
免费向我镇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以上。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随访等工作,如患者等情况许可,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
11、每月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产妇、儿童进行免费体检(辅助检查:彩超、尿常规、血糖、全血细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12、每月的22日各专项小组上报纸质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数字到卫生院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审核完成,25日前上报旗卫生局。
四、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开第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下发今年总的工作计划。③各专项小组上报各自的工作计划。④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讲座。
二月份:①召开第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培训。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一次检查、督导。④开展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三月份:①召开第三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一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利用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两次,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对结核病的防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开第四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一次,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五月份:①召开第五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二次检查、督导。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一次,针对5月31日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咨询活动。
六月份:①召开第六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学习、互相交流。同时召开一次村委会协调会议,并邀请分管镇长参加。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利用6月6日爱眼日进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一次。对公共卫生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七月份:①召开第七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开展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讲座一次,并对相关知识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八月份:①召开第八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三次检查、督导。③进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关知识讲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开第九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进行村卫生室及全院职工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工作。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结合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开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开第十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总结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③结合10月8日高血压、世界精神卫生日,大范围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及健康咨询活动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开第十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四次检查、督导。④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讲座及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开第十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宣传教育。③各专项小组对工作分析、总结,上报下年计划等。
五、临时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况,以上时间、工作临时调整。
2、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据工作情况,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检查、督导。
4、抓住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如集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接送学生、接种日等。
5、根据情况,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整理工作。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以风电产业为龙头,各项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我市卫生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和市政府《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相关内容,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注重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建立起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二、总目标
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一个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到2015年,我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业务工作与主要指标
(一)基础指标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科室设置进一步完善。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我市目前疾控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扩编,至2015年,市、县两级能够在目前编制的基础上各增加编制15名,从而保证科室的设置能够按照卫生部疾控机构岗位设置要求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管理七大类专业岗位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和布局。
2、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疾控体系网络。进一步延伸现有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乡(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疾控体系,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网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间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立起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计划免疫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建立一支以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中心各业务科配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各业务科培养1名本中心学科带头人和1-2名青年业务骨干,争取全中心有2名以上业务骨干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业务指标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
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保持持平或下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报告及时率≥95%,暴发疫情及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率100%,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网络直报覆盖率保持100%。(2)免疫规划
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9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及规范处置率达100%,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入网率≥98%,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流动儿童接种率≥90%。
(3)鼠疫防治
“十二五”期间,鼠疫防治仍然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到2015年鼠疫疫源县及疫源县毗邻乡镇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检疫卡人员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制度知晓率≥90%;市县两级鼠防专业人员在省级实验室培训率达100%,建成一支业务技术全面,现场处置能力强的鼠疫疫情处置队伍;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疑似鼠疫的诊断及报告程序,鼠防知识测试及格率达100%;扩大鼠疫动物疫源地监测面积,对距离居住区、工人作业区、水源等较近的动物疫点进行保护性灭源;继续落实鼠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物资储备;做好鼠疫菌株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鼠疫生物安全事故。
(4)艾滋病防治
至2015年,我市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30%;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被随访的比 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60%;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40%。
(5)结核病防治
继续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逐步开展耐药肺结核病人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降低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超过95%,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超过85%;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十二五”期间,市级建成一支专门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队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定期举行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有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达100%;对应急物品及时进行检查、补充,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100%;按月对当地传染病谱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现场调查处理率和及时率达100%。
3、职业病防治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在“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取得2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基础上,计划至少培养1名以上人员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同时积极争取经费购置职业病诊断设备,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开展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各县(市、区)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接触粉尘作业、化学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工作。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每年进行两次监测。
4、实验室检验
根据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情况,应尽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至2015年,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0%,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验能力,保证常规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每年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8次,至2015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
6、技术培训与指导
至2015年,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每年≥1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85%。
四、重点项目建设
1、市级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于—20xx年在肃州区郊区建成占地面积8000m2(征地8000m2,建筑面积m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三级鼠疫实验室,承担市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血清学检验与培训任务,预计所需项目经费925万元。
2、职业病诊断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要开展尘肺等职业病诊断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有高仟伏光机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进口1000ma拍片透视数字光机、激光洗片机、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等,预计所需项目经费298万元。
3、市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艾滋病、麻疹、病原细菌实验室共460㎡的改建工作,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将微生物实验室150㎡改建成洁净实验室;将理化实验室590㎡改建成洁净、恒温、恒湿实验室。以上改建面积共计1200㎡,预计所需项目经费360万元。
五、保证措施
1、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重点要围绕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绩效评估及考核标准等,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新招聘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预防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建立一个贮备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系统打下战略基础。强化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学习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3、以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以考核督促指标完成。将规划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列入市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签订,同时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中心科主任业务工作会议,由科长汇报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每半年对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之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状况将不复存在,“造血”功能也将大为弱化,历史债务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高额的负债和卫生投入总量不足,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影响较大,各类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在开展医改各项工作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性受到冲击,全面推进困难重重。
机构设置、人员构成不合理
近几年来,农村医疗卫生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办、私办诊所遍布乡村,导致盲目发展、假医假药等现象愈演愈烈。在广大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网底不牢,功能弱化,医疗秩序混乱。村级卫生室名义上属于集体,实际上属于个人,它们既不承担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任务,以盈利为目的,与乡镇卫生院争地盘、争病源、抢业务,导致三级卫生网原有的层次转诊、业务指导关系基本丧失。相应的医疗卫生人员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为了开展工作,一些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乡镇卫生院,占据部分技术岗位。由于人员编制等限制,很少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或招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人才断层现象十分严重,原有的一些技术骨干因待遇偏低等多种原因流失,一些日常性医疗工作、公共卫生工作都难于开展。
基础条件差、工资待遇低
村卫生室硬件条件差,房屋陈旧,还存在着许多的危房,医疗设备和健康体检设备不能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只给一定的生活补助,社保基金无保障,根据近几年来乡村一体化管理数据统计,乡村医师收入平均略高于村民,“吃饭”成了基层卫生人员首先考虑的核心问题,无精力去考虑公共卫生工作。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待遇低、条件差、好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愿去等原因造成准入门槛低,甚至存在一些无医学专业知识人员的进入。因此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少了,服务质量差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