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7 16:14: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廉洁风险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 廉政 必要性 内容 保障
1.高校辅导员队伍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1.1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指高校二级院系的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年级主任以及各专业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等。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直接面对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他们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又从事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既从事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又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从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又从事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等。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基层管理工作队伍,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廉政形象和廉洁行为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2当前,我国仍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导致腐败滋生的各方面因素将长期存在,社会上形形的腐朽落后思想每时每刻都在侵蚀着高校,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如果辅导员思想防线不牢,就很容易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加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规模快速膨胀,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抵御风险和预防腐败的认识不到位,防腐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1.3目前,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高校发生在基本建设、维修工程、图书教材、物资设备招标采购等方面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出现,商业贿赂案件凸显。在干部提拔、教师职称职务晋升、奖金津贴分配,住房建设标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暗箱操作、分配不公,标准不一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辅导员队伍,有些辅导员对这些现象的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形成,甚至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勤政、廉政。
1.4按照辅导员工作职责,辅导员队伍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直接面向学生,他们掌握着大学生“进步”的资源,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风建设等方面工作中,掌握一定的评定权、分配权,比如困难生资格认定、评先树优、评定各类奖助学金、实习就业、入党考研和安排学生干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为育人是高校的天职,维护公平正义是高校的良心。他们能否做到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从而达到廉洁从政也是一个问题。
1.5辅导员队伍自身在职称、职务晋升,评选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等有关荣誉称号工作中,他们主观上有积极要求进步的愿望,如果客观上再有腐败的环境和土壤的话,在寻求进步过程中,用不正当手段就可能得到“实惠”,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先树优等方面就能获得优先发展权,进而影响公平、正义。
2.高校辅导员队伍廉政建设的内容
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来看,辅导员队伍廉政建设应从大学生廉洁从学教育、辅导员廉洁自律和管理干部队伍廉洁从业三位一体同时进行。
2.1大学生廉洁教育:高校辅导员队伍教书育人面向广大学生,学生群体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对象,学生群体背后又有各种社会关系链条,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关系通过不正当方式向辅导员队伍获得不正当利益,从而造成该得到的没有得到,丧失了公平正义。所以,首先要做好广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教育他们要廉洁从学、诚实守信、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做人,靠真才实学、靠自身实力参加竞争得到的发展机会才有意义,搞投机钻营、拿钱买分、换取功名等不正之风要坚决予以禁止。另外,辅导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今天的大学生,明天是建设者,是国家各项事业的栋梁之才,廉洁是必备的品质。辅导员要面向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洁教育,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落后思想的侵蚀,不法之事不做,不正之风不沾,真正做到以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取得成绩、获得荣誉,得到提升,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开展大学生廉洁从学教育,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辅导员队伍与学生群体及其社会关系之间的不廉行为,还能够培养廉政新人,为将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
一、高校医院存在的风险点
以二乙规模的高校医院为例,一般存在的风险点是:医院管理方面,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其他方面,药品采购、医疗设备采购、卫生材料采购等医技科室以及其他科室的某些岗位。重要岗位的人员包括:(1)主管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工作的领导;(2)药品采购人员;(3)医疗设备采购人员;(4)卫生材料采购人员;(5)办公用品采购人员;(6)负责基建大修项目管理人员;(7)放射线科、检验科、电诊室等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8)其他医务人员。
二、防范措施
(1)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一是药品采购——应按照卫生局组织的统一招标价格执行,国家未组织招标的品种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零售价。二是医疗设备采购——医疗设备采购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公开招标,由主管院长、相关科室负责人等对质量、价格共同把关。三是卫生材料及办公用品采购——采配供应小组应严格按照医院物品采购供应制度执行。物品采购做到公开、透明,要在保证质量同时,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基建维修工程——医院内改建大修工程项目发生总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应报学校资产处组织公开招标。对于不足10万元的工程项目应由主管院长、办公室主任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等进行市场调查,通过报价及考察,对质量、价格共同把关。并向医院领导班子汇报,经院长办公会审议决定。五是对于放射线科、检验科、电诊室等重点科室工作人员做到教育经常化,加强医院员工的医德医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增强互相监督机制,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使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另外还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检要岗位、人员制度执行情况。(2)从思想教育及加强行政管理方面进行廉政风险点防范。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首先,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形成学习制度。要经常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专项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廉洁奉公,依法行医。再次,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和监督,把八小时以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促其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医务工作者队伍纯洁。二是完善领导工作制度,明确领导责任。进一步明确领导各自在执行上级方针政策、行风和职务道德建设、业务工作、医疗设备采购、基建项目等重大院务上的工作职责,确保责任明确,履职到位。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事管理。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大胆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按程序办事,防止个人滥用权力,在任免、调配等人事方面做到民主化、规范化,健全干部任用和监督机制。强化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优与医德医风考核相挂钩。四是强化制度执行力,确保工作计划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各项行政审批制度,严格按程序依法办事,依规章办事,严禁,徇私枉法。严格执行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严格单位财务管理和帐目管理,加强药品阳光采购,规范基本建设工程、药品招标、医疗器械购置等项目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切实维护病人利益。五是落实廉政责任制,兑现奖惩制度。要落实廉政责任制,单位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之间,部门负责人与普通干部之间要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大力推行廉政量化和风险管理,实行责任考核与追究制度。将理论学习、廉政教育等层层分解,把任务目标落实到人,实行“廉政一票否决制”。与此同时,要执行奖惩制度,对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勤政奉公者要给予大力表彰;对违反规定私收费、收受回扣、收受红包等违规行为施以重罚,从严处罚,吊销其执业资格,使其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在专业上失去资质,在政治上失去声誉。六是建立廉政提醒制度,廉政工作常抓不懈。在医务人员承担重要工作任务、出现群众反映和被发现苗头性不廉行为等情况时,医院主要领导或直接领导要适时对其进行廉政提醒谈话,促使其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拒腐防线。同时组织采取民主测评、座谈、整改调查、抽样调查、电话随访等形式,向服务对象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整理后以书面形式向单位或个人进行反馈。
参 考 文 献
[1]朱胤.《浅谈医院货币资金控制中的若干风险点及其防范措施》
【关键词】 高校审计; 内部审计外部化; 受托责任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4-0083-03
一、引言
内部审计外部化起源于西方国家,并有很好的普及和运用。高校领域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伴随着高校近几年规模化发展、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及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起来的。高校与企业性质不同,经费来源渠道亦有差异,因此,探讨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并与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比较,分析不同审计业务类型,选择不同外部化形式对高校审计工作质量的影响,提出适合高校审计业务特点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涵及形式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将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形式,理论界从国外实践中总结出四种: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全外包和合作内审。同时,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运用,已成为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功能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及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和国外相比有不同之处,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
三、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
(一)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起源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起源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校掀起大规模新校区建设的,有的地区还建起了大学城,为将基建工程打造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国家规定对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由于工程项目审计是高校新的审计领域,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尚不具备开展大型工程项目审计的资质,只能将审计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是在这样特定背景下产生的。
(二)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客观必然性
近年,由于高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内部审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等客观事实,使得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高校中得到蓬勃发展。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的规定》、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高校内部审计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中还首次提出内部控制审计概念,其内容涵盖教学、科研、财务、资产、采购等全部高校经济活动。当前高校精简机构、院校合并,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院校不多,且多为规模较大的“211”或“985”高校,对于规模较小的院校多为纪委、监察等合署办公,人员少,任务多。高校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与内部审计缓慢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而,探索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增强内部审计效果的新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高校审计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目前,建设项目工程审计是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高校内部审计中适用性最广、最能体现内部审计外部化价值、最能得到管理层认可的审计事项。借助“外部资源”来履行内部审计职能,既增强了审计效果、拓展了审计领域,又节约了相关成本,提升了人员素质,从而实现双赢。在此基础上,高校在其他审计领域如下属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调查等陆续开展了内部审计外部化,从而克服了审计力量薄弱、任务繁重、质量不高等难题,这种模式更适合规模较小的院校。经调查,各个高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内部审计外部化。机构健全、独立性强的部属综合性大学外部化程度相对低;省属高校、高职院校及纪委、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的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程度相对较高。
四、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分析
如前所述,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高校不能全盘复制。如果实行全外包,意味着高校不保留内审部门,全部审计业务交外部审计人员实施,这不符合《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三条规定的“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大的高校(年收入5亿元以上或教职工人数在3 000人以上)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所以企业的全外包形式在高校行不通。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和企业有明显不同,节约审计成本是企业首先考虑的因素,但不是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首要动因,高校审计费在专项资金中都有保证。根本原因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还比较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校审计业务需要。因此,高校是以提高审计质量为首要目标来开展内部审计外部化的。
综合上述两点分析,高校应根据自身审计业务特点选择合作内审模式下不同的合作形式,以达到审计服务和质量的最佳结合。
五、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
通过上述分析,高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有别于企业,将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定位为合作内审模式下的三种合作形式,即补充、全部委托、部分委托,充分考虑了高校审计业务的特点,能够满足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需要,可结合高校审计业务内容和特点选择。
(一)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首次在《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计审计》中提出,并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现已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其内容触及到教学、科研、财务、资产、采购等管理活动中,被审计对象为高校各管理层。为客观、准确地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要求内审人员熟悉学校业务流程,了解各被审单位审计业务特点及审计风险点,可以采取补充形式,即审计任务虽内外合作完成,但以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为主,外部审计人员起协助作用,审计风险由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承担。该方法有以下优势:
1.责任风险的明确性。外部审计人员仅对审计项目定事项发表专业评价,其专业评价是否被采纳并在最终的审计结论中体现,由内部审计人员决定,避免了相互扯皮并对审计结论产生分歧,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2.审计结果的实用性。内部审计人员了解高校的组织构架、部门的利益格局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内审人员掌控全局;外部审计利用专业特长,就事论事对特定事项发表意见,两者配合能确保审计结果具有深度和实用性,能够得到管理层的认可。
(二)建设项目工程审计
建设项目工程审计分为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由于其专业性强,审计内容涉及到土建、水电、设备、安装等基建工程不同专业领域,必须由专业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全面审计,采取的外部化形式是全部委托。与国内外企业的全外包形式相似,在保留内审机构的前提下,将审计业务全部委托给工程咨询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不参与到工程审计项目中,工程审计风险由工程咨询公司承担。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契约方式对审计质量进行把关。优势是能够发挥外审的专业特长,符合社会快速发展,专业化协作日趋精细下的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精神。在实行全部委托模式下要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高品质的会计事务所是关键。要综合声誉、资质、注册会计师数量、实力、等级等因素全面考量,防止资质低、市场份额占有小的事务所以低价位中标。
2.完善合同内容。内部审计部门是通过契约方式对基建工程审计质量进行把关的,合同是监督外部审计单位是否全面履行职责的载体。因此,在合同中必须明确受托责任内容,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行为责任,即完成某项任务的责任;二是报告责任,即受托人按委托人利益行事,真实报告或不真实报告应承担的责任;三是某种规范,即受托责任履行中,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四是控制责任,即对受托责任关系中各方责任和权利的控制。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目前,高校已发展成为产、学、研并行的巨大的经济活动主体,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需要,也是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监督机制的需要。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采取部分委托形式,即审计小组由内外审计人员联合组成,涉及到内部控制评价的由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外部审计人员只对财务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意见。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对这种结合审计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和风险。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内部审计人员熟悉高校实际情况,了解高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审计流程及管理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外部审计专业上具有优势,能够准确判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这样可以整合利用高校的内、外部资源,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实行部分委托模式下要注意以下两点:
1.配合的协调性。在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与外审人员的协调有一定困难。外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往往就事论事,以完成合同内容为目标,而内部审计部门以服务学校管理层为出发点,由于审计目标的差异性,对审计结论往往存有偏差。
2.审计结果的风险性。部分委托模式下,内外审计人员在一个项目中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同时承担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外部审计人员为规避审计风险,一般只在约定的范围内审计、发表意见,不会像内部审计人员那样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另外,外部审计人员不熟悉高校实际情况,审计结果缺乏深度和实用性,往往达不到管理层的认可,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审计结果的风险性。
鉴于以上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行部分委托模式下要建立沟通机制,在与学校管理层、被审计单位、事务所交流中采取例会制、报告制等方式确保沟通信息开放和富有成效性;另外要完善合同,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和风险,确保外部化目标实现,降低审计外部化风险。
(四)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是高校传统审计项目,在高校审计中仍占主导地位。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算审计、学校及所属单位和部门财务收支审计、各种专项资金审计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都属于财务收支审计范畴,应分别采取不同合作内审方式:一是以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为主的财务报表审计,如单位下属的食堂、校办产业等实行全部委托;二是学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决算审计,因涉及到高校部分核心业务,不宜外部化;三是专项资金审计,如科研经费、公务招待费、公务用车经费等可实行部分委托,即对某一审计项目的审计,审计小组成员由内外审计人员担当,分别承担不同的审计风险。
六、结束语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个系统工程,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只是其中一个子系统,且尚在探索期。各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定位为合作内审,并按内外合作范围的大小、风险承担的比重划分为:全部委托、补充、部分委托三种形式,这是符合高校审计工作职能要求的。
如何选择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使内部审计资源与外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佳效果,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不断探索的。总之,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使之成为服务于高校管理层,确保高校各项经费安全、廉洁、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艳芬.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09(8中):58-59.
[2] 周为利.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3):34-36.
[3] 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12-19.
[4] 赵娜.关于内部审计外包形式的选择与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6):15-18.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03-02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的思想意识,提高大学生经受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各种风险的考验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认为当前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升和建构大学生廉洁行为能力和廉洁观十分必要,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对策,以期推动高校廉洁教育文化建设。
一、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指高校和相关部门用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和实践,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廉洁技能,增强拒腐防变的理念和能力,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1]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教育,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能够锤炼其意志,提升其素养,使其自觉按照的要求,“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分析
1.学校对廉洁教育的重视不够。一些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方面存在片面的认识,错误地认为高校廉洁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党政管理人员身上,在校大学生不是接受廉洁教育的重要群体,对其进行廉洁教育为之过早,没有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也没有相关保障体制。部分学生对廉洁教育相关问题不甚了解,很多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对其进行廉洁教育。此外,部分学校开展廉洁教育的方式比较陈旧,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是在“两课”中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单纯采取说教式或案例式的方法,教育效果不理想,大学生廉洁教育体系亟需构建。
2.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有待强化。大部分学生对廉洁有正确的认知,对腐败的后果和危害性持有共识。他们痛恨、假公济私等消极现象,从内心认同“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一系列新提法和论述,但受社会消极的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对举报腐败行为动力不足,主动参与反腐败的责任感不强,有些学生甚至羡慕奢靡的生活,对金钱、权利等有不正确的认识。因此,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迫切要求。
3.社会对廉洁教育配合不够。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产生腐败的诱因变多,一些党员和干部由于思想松懈,发生了消极腐败行为。近年来,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腐朽思想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学生干部中存在现象,有的学生干部效仿腐败干部,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有的学生为了拿到奖助学金,不惜欺骗老师,考试作弊,拉票贿选,等等,如不及时加以制止、预防和引导,将会带坏校园风气,侵蚀学生思想,导致腐败流毒的进一步传播。
三、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效果的途径
1.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廉洁教育。①大力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先进的校园廉政文化具有导向、熏陶、约束和塑造等养廉功能。一要创设廉洁的文化环境。发挥高校学者众多、文化浓郁的优势,挖掘新的廉洁的教育资源;加强美丽校园建设,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廉明;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及时消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腐朽文化。二要加强政工宣传队伍建设。健全组织,配强队伍,提高教师的师德涵养和廉政意识,发挥教师师德的正向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三要搭建丰富的文化载体。用好传统载体,拓展新的阵地,通过开展一系列廉政文化活动,传播廉政知识,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提高廉洁教育效果。②着力推进廉洁教育体系建设。一是明确廉洁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的教育,提高其反腐倡廉意识。二是明确廉洁教育的目标。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培养大学生建立廉洁自律的价值取向,塑造健全的人格。三是充分发挥高校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加强教师的德育示范作用,完善高校廉洁教育的工作机制,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四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并促使廉洁教育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整体推进,相辅相成。五是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大学生所在年级、党员干部与普通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分对象,因人施教;要深入探索挖掘新的教育方式方法,营造和谐宽松、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2.社会要积极配合开展廉洁教育。①优化廉洁教育的社会舆论氛围。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且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大学生廉政廉洁教育。[2]以学校为核心,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区街道、农村基层等的廉教育效能,建立起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互动的协同育人机制,营造三方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学校要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政府、社会等的合作,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先进劳模和廉洁奉公好干部的育人功能,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廉洁教育系统。②发挥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教育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具有其他教育主体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起着情感渗透、言传身教的作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这个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把敬业奉献、尊廉崇廉、守廉敬廉的良好风尚弘扬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先进理念,敬业奉献,远离腐败。
3.大学生要加强自我廉洁教育。“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3]学校要改变灌输式的廉洁教育方式,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积极开展启发式教育,实施开放式、互动式廉洁教育,努力开创多元教育的新局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在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浪费严重、“模拟腐败”等廉洁问题,通过开展党建带团建,积极创设各类有利条件,引导大学生自觉实践诚实正直、遵纪守法等廉洁品质,培养学生树立崇尚廉洁的“自觉性”和尊重法律的“敬畏感”,帮助学生形成“知廉”、“养廉”、“信廉”的意识和行为,真正使廉政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大学生廉洁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有效沟通与协同配合,积极构建涵盖学校、家庭、社会的廉洁教育网络。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作为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廉政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搭建文化载体,开展丰富活动,加强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廉政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政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上反腐倡廉建设的状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财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总之,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廉洁教育的无缝对接,切实发挥廉洁教育的育人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廉洁,尊崇廉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新时期的“六有”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红权,张春宇.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19-121.
[2]寇晓燕.大学生廉洁教育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8):71.
关键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是指高校为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财务风险,防止财务舞弊,实现学校管理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监督的控制机制。
一、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观念和意识淡薄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传统办学观念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大多只注重教学、科研等工作,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按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甚至简单地把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经费支出的开支范围与标准,致使会计控制流于形式。
2、对制定内控制度的内动力不足。高校管理层作为内控制度的控制对象,很难制定约束自身的制度,即使内控制度形式上完整,但遇到实际问题和涉及自身利益时,频频使用例外原则,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高校财务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没有对利润的追求动机,其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学校重大支出款项和重大投资项目不咨询财务部门的意见,忽视了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财务人员难以介入重要的业务管理活动。
(二)预算管理不完善。高等学校预算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同时也是学校的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财务预算是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高校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财政部门布置的部门预算与学校内部综合预算在编报时间出现口径不一致的情况。从编报时间上看,财政部门布置的预算是从上一年9月开始编制,经过“两上两下”,最后在预算当年经过一定程序审查通过,下发预算控制数。而学校内部预算也就是部门包干经费,是预算当年学校财务部门于2月开始编制,通过多次研究,最后在4月前通过教代会、校党委会研究通过后,下发校内各部门的预算。
2、预算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学校财务预算一经教代会、校党委会批准,就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对未列入预算又急办的项目,应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预算。然而,在现实中预算法规观念淡薄,存在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管理松懈、控制不严等现象。
3、预算执行上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各项预算经费难以作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正确、完整地评价。
(三)内部会计控制缺少风险管理与监督机制。由于历史原因,高校的计划经济烙印较深,风险意识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如对投资立项、评估、实施和决算等环节控制松弛,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筹资活动不规范,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筹资规模、结构、方式,只注重资金的多少,不讲资金成本高低,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四)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高校岗位安排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极容易出现管理漏洞。此外,不少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需要。由于高校管理相对简单,选拔激励机制不健全,容易出现外行领导内行、论资排辈的现象。而在管理岗位上的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的要求。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建立严密的内控制度。树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具体标准,将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予以规范和系统化,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把内部会计控制落到实处,学校重大支出款项和重大投资项目要充分咨询财务部门的意见,要财务人员介入重要的业务管理活动,建立严密、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二)建立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预算。预算控制是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涵盖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是一种动态控制。高校要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合理细化部门预算,将学校内部综合预算与财政部门安排编制的部门预算统一起来,并实行负责人限额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的严肃性,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序。高校在不断提高预算科学性的同时,应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与分析,定期向有关部门反馈预算执行情况,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学校加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三)树立风险控制意识,实施风险管理。目前,许多高校只重视学校规模的扩张,工作重点放在招生人数的增加、校舍建设和其他基本建设的投入上,对盲目扩张、大量贷款的风险没有充分地认识。高校的建设资金大部分依赖贷款,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而高校属于非营利单位,在招生形势较好时,也许有支付利息的能力,一旦招生形势变化或其他影响效益的情况发生,将如何偿还债务是高校需要思索的问题。这种普遍存在的盲目决策行为忽视了内部风险管理,缺乏对举债融资及还贷能力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论证,因此高校应将风险意识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规范,设立人员及公用经费支出、基建项目招投标等风险控制点,并相应采取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及风险报告等措施。
(四)合理设置岗位,注重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的提高。高校内部控制应当按制衡性原则,保证高校内部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通过力量平衡使得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取决于人员的综合素质。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等一些非制度性的因素有可能会部分地弥补制度的有限性,并赋予制度以弹性和生命力。为此,要突出以人为本,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高校领导应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奉公守法、廉洁自律;财务人员要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准则;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地执行。
(五)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建立符合实际的内控检查制度,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使管理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内部审计能够监控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否切实有效地执行,除了审核会计账目外,还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并向学校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和报告。
总之,在当前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下,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高校应该加强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增强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及抵抗风险的能力,使教学、科研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侠.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30.
[2]陶明英.浅析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国商界,2010.3.
[3]周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和产业,2009.11.
关键词:高校;医院;财务管理
一、 搞好我国高校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医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不同于其它一般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
首先,高校医院不仅承担着医疗这一基本职责外,还承担着预防,学生入学毕业体检,计划生育等其它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保证高校各项卫生事业顺利进行。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校医院的考验也不断加强。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是高校医院的最佳选择。
其次,高校医院所面对的主要群体是高校学生、老师以及教职工。其业务活动关乎到以上人员的切身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从这一群体的需求利益出发。
二、 目前我国高校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1、 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滞后,不适应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要求
高校医院隶属于与高校,它既要遵守学校制度,又要遵守医疗行业规定,在财务管理上却延袭着公费医疗时期的会计核算办法,应用高等学校的会计制度,而没有完全采取独立核算的医院会计制度。例如固定资产未提折旧,应收医疗款未提坏账准备等。
2.未实行成本核算,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高校医院是学校的二级单位,医院的资金和职工工资都由学校供给。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没有明确的、高标准的要求,而高校医院财务隶属于学校财务,由此导致高校医院只注重对收入的核算,而忽视对成本的核算;从而导致医院运营成本较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
3、 缺乏风险意识,投资管理具有盲目性
由于目前公费医疗尚未改革,高校医院的各项支出基本上由学校解决,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更不存在关门倒闭的风险,因此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很容易造成投资管理的盲目性。例如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是否与医院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相应的投资回报率相平衡未能作出准确分析,从而会极大浪费医院资金。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易滋生会计舞弊行为。
目前高校全校性的财务规章制度已比较健全和完善,而作为二级核算的医院财务规章和内部控制制度却未完全形成,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等不健全。
三、 加强和完善高校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相关措施
(一) 执行财政部颁布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与社会医院制度同步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原先的会计核算办法已不适应其变化,社会医院于 2012年执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我高校医院应积极响应改革号召,实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不断拓展自身业务,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逐步实现社会化。
(二)实行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实现医疗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开展成本核算的关键是树立全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成本观念。从只注重收入不注重成本的误区中走出来,在医院内部从以科室为单位核算其收入和支出逐步过渡到全院全成本核算。从而降低服务成本和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风险意识,强化投资管理分析
为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财务人员要履行监督、检查医院经济活动的职责,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参与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财务人员通过综合的运算方法,对项目投资科学地加以分析评判,为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提供经济分析结果,参与经济决策做好参谋,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体系
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高校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符的内部控制,它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空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同时为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予以监督,从而使内部控制不流于形式。
(五)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时预测财务风险,在整个高校医院财务管理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会计人员是整个财务系统控制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其对象,会计人员的表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标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坚定的法制意识,高尚的职业操守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要求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培训帮助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
再次,在建立执业人员的执业操守之外的同时,加强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会计工作的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成效。
总之,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大部分都要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才能落实。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高校医院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监督机制,真正为高校学生、老师、教工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军. 现代医院财务管理[J].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12-113.
Abstract: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ter serve the refor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is not o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ternal audit workers, but also the question must be solv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al audi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four aspect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internal audit in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内部审计;改进;创新
Key words: new situation;universities;internal audit;improvement;innovation
中D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2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正在迈向新的台阶,实现新的发展。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与时俱进,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深入探索高校内部审计的规律与特点,理解把握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致力于高校化解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大学建设。
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践,试运用系统论观点,提出新形势下“1234”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一个中心),强化两个目标(强化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两个主导性目标),坚持三种标准(审计质量、审计效率、审计效果),抓好四项建设(制度规范建设、队伍素质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审计环境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围绕一个中心,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将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众所周知,建设一流大学不仅要实现一流的教学、科研,还要有一流的学校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肩负着规范财经秩序、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紧密围绕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管理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全面履行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责,按照“依法审计、围绕中心、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坚守“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思、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工作作风,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党委行政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做好内部审计,发现学校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才能不断推进高校综合改革、防范化解风险、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 强化两个目标,实现内审工作转型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了一些新形势,比如经费支出繁杂化、教育资源配置广泛化、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多元化等,这些都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必须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才能适应高校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历史趋势,更好地为高校改革发展服务。
高校内部审计要实现由传统的“把关型审计”向现代的“管理型审计”工作转型,就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审计职能,强化"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两大主导性目标,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绩效,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具体体现在: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着力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由单纯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由注重治标向注重治本转变;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实现边审计、边帮助、边促整改落实;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拓宽审计业务范围,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并把法治思维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思维,以强化法治为抓手,着力防范化解审计风险。
“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既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目标,又是具体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自觉把学校财经活动中重大的、带倾向性、风险点高、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作为内部审计或审计调查的重点;把正常财务审计、基建工程与项目修缮审计、校办产业审计作为三大审计重点领域;不断强化经济效益审计、大额货物采购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要突出对影响学校全局和全校师生利益的问题审计;并将静态审计向以日常监控为特色的动态审计转变,及时发现并制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起到预警、避免和化解降低风险的作用。
3 坚持三种标准,强化内审工作绩效
3.1 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高校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可运用“PDCA”现代管理理论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循环机制,力求做到“查得出问题、抓得出效益、经得起检验”。通过“控制审计流程、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文书”来提高质量,尤其要在审计报告建议的质量上下功夫;通过建立由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组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实施“主审责任制、三级复核制”来提高质量;通过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审计质量;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来提高质量。要加强审前、审中、审后控制,实现审计关口前移;要突出对重大经济投资的论证程序,合理编制资金预算,加大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尽可能做到全面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预防、引导、监督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3.2 审计效率
审计部门要紧密围绕高校中心任务、校领导关心的重点、管理的难点和教职工关注的热点开展工作,通过"把重要的事情做好、做快"来提高审计效率;对力所不能及的大型基建工程造价审计业务,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实施监督,做好内审与外审相结合,既可以开阔内部审计视野,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切实落实工程项目“三审”制度(结算预审、复审、主审制度),严格审计工作流程,来提高工程预(结)算审计质量和效率;通过合理编制审计计划方案,改革业务组织方式来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审计理论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增与被审计单位、校领导和相关单位的沟通交流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团队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来提高审计效率。
3.3 审计效果
审计效果是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工作质量、审计结果沟通、审计结果落实的综合反映。除了上述的制度措施外,审计部门还可以通过审计报告双向征求意见制度来实现审计结果的良好沟通;通过审计意见回复制度、审计整改情况检查制度来实现审计结果的落实;逐步推行内部审计公示制,这些举措不但会使审计结论更加扎实,审计意见执行更加顺利,而且将有效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4 抓好四项建设,促进内审质量提升
4.1 建立健全内审规章制度
要切实建立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实行项目审批和复核制度,建立审计质量日常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与审计规范,建立完善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完善审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促进学校内审工作决策科学化、流程规范化、工作程序化、结果公开化,为长期有效发挥内审职能提供制度保障。
4.2 优化提升队伍结构素质
首先要进一步理顺内部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多渠道引进工程技术、物资管理、基建施工、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一步优化审计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其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强化综合分析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专业考试,取得专业资格,实现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实现持证上岗。
最后,审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法,掌握信息化审计的程序和能力,学会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争取做到“一专多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懂财务、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3 调整理顺内审体制机制
建立一流的内部审计机制是实现审计职能的重要基础。在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主体的基础上,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基建后勤等有关部门乃至社会审计力量的协调与配合,搭建起监督与管理的合作服务平台,完善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晰各自监管职责,协调各方关系,加强内部控制,优化管理流程,硬化权力约束,合力监督实施,提高项目监管成效,共同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威慑力,更好地促进学校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4 营造优化内部审计环境
建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观念,注重加强与校领导的沟通交流,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提出改进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的建议,用不断努力所得到的显著工作成绩提升审计工作地位,保障内部审计有效开展,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和谐审计环境。
5 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只有立足高校改革发展实际、围绕高校教育发展主题,树立前瞻性审计工作理念,循序渐进地推进审计工作创新,适时转变审计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役系统”功能,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真正起到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才能真正为促进高校综合改革保驾护航,为建设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崔英波,胡治寰.浅谈当今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3).
【关键词】高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系统研究
加快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建立一套职权明晰、风险公开、制度防范、层层监管的行政运行权力监控系统,是推进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反腐倡廉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高等学校作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社会,面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高校社会化、国际化的挑战与考验,已不再是“清水衙门”。那么,如何加强高校决策和权力运行的规范、制约与监督,已成为高校从源头上反腐倡廉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高校权力运行监控系统研究的深入推进,我们深切感到,这项工作不仅是高校规范权力运行、预防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事业健康发展和干部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高校进一步远东管理、优化办学环境、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更是实现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大学的政治保证。而且,高校权力运行监控系统建设也是一项涉及高校方方面面的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科学性的系统工程,还是一次加强内涵建设的难得机遇。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权力运行监控系统,能够更好的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权,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来推动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的科学化程序,增强预防腐败体系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权力运行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
权力运行监控是指在合理划分与配置权力的基础上, 为保证权力公正、高效、廉洁运转, 通过制度安排而形成的权力监控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其运作方式。因此, 设计权力运行监控系统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 必须遵循和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法制与法治相统一的原则
法制是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则, 使社会生活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思想主张或国家管理体制。法治则是依法治国的简称, 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思想主张和管理手段。两者最为本质的区别, 在于法制通常要求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的法律制度文本, 法治则是制定良好的法律文本在现实生活中科学有效的运行与落实。因而, 权力运行监控系统的法制与法治相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要求制定系统、科学的权力运行与监控的实体法和程序法, 以使权力运行与监控变得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 要求将制定良好的文本形态的权力运行监控的法律制度体系, 进一步科学高效的贯彻到权力运行监控的现实行动中去。也就是说, 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法制与法治相统一的原则, 意味着权力运行与监控的“纸面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的有机链接, 从而真正使得权力运行与监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程序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程序”的词义是指行政事务按时间先后依次安排的规范化的工作步骤。“效果”则指行政事务由某种力量、做法或行为产生的结果。现代法治经验表明, 一套公正合理的行政程序, 往往是达到公正合理的行政效果的必要条件, 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行政程序对于权力运行的约束似乎显得多余甚至不合理, 但它在多数场合却能够有效防止恣意,因而成为一种“必要的恶”。因此, 强调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程序与效果相统一, 一方面意味着必须为权力运行与监控设置高效合理的运作程序, 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在制造此种程序性的“必要的恶”的同时, 将其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从而有效提升权力运行与监控的最终效能, 以达到权力运行与监控的工具理性和目的理性的有机统一。
3、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法治意义上的“权力”, 是指依法获得的能够使他人服从的强制力量。“责任”不仅指主体应尽的义务, 而且指未依法履行义务所必须承担的否定性后果。按照现代公法原理, 特定权力主体一旦获得某种权力, 便同时意味着某种义务, 如果权力主体违背此种义务, 或者在权力过程中恣意妄为,则会依法遭致相应的否定性后果。由此看来, 权力本来就与责任紧密相连, 责任是权力的孪生物, 是权力的当然结果和必要补充。凡权力行使的地方, 就有责任。因此, 设置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当然必须遵循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一方面依法明确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权力行使主体的职责和权力监控主体的监控职责; 另一方面, 如果权力行使主体和监控主体违背法律行使各自的职权, 权力机关和执法部门必须依法裁定其履行相应义务, 甚至迫使其承担某种否定性后果, 从而以某种潜在的或现实的威慑力量,确保权力运行和监控能够正当、有效、连续的推进。
二、高校权力运行监控系统的基本架构
该系统设想主要有五项功能:一是实时监控;二是风险评估;三是信息服务;四是绩效评估;五是责任追究。能过这五项功能,对权力运行全过程及时、同步、全程监控。
以下给出系统组件和系统行为的简要描述
1、实时监控:主要是对审批业务办理情况的实时监控、统计。能让监察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情况,并予以及时处理。实时监控包括系统综合信息、待办信息、已办信息、审批过程监控、特殊业务监控、监察数据图表、统计分析和实时情况监控。
2、风险评估:是指对行政人员和各个岗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和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关键岗位进行风险识别,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等风险维度入手, 确定风险发生的机率以及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 将权力滥用的可能性减至最低程度的运行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对策、对策评估。
3、信息服务:主要是对审批外网平台的公示信息和公告信息的的监控。监督许可事项政务公开的基本信息。可以通过手工的方式去监察每个办事单位的行政许可公开项数及详细内容,也可以通过程序自动去校验公开项的基本信息,如收费标准、审批时限等。监督管理各部门的公告信息。
4、绩效评估:主要进行考核设置、管理,形成考核结果等,可以为监察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一是能够按照预定的评估标准,对各处室、各岗位的行政效能自动进行评分和考核;对权力事项运行的不同环节、不同时间段等工作绩效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二是按照行政事项的类型、办理状态和部门进行多维报表分析。三是绩效评估结果列入相关工作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的内容。
5、责任追究:系统监控预警异常情况后,即时将有关内容转部门进行登记,并转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及业务经办人进行认定。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时,由法规等有权处室裁决。结果纳入责任追究和工作考核内容。
该系统在建设时,应满足以下七个方面的要求:①独立性。高校权力运行监控系统应与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完全分离,中间要通过标准接口进行安全的数据交换,是一套独立的监察系统,不能因行政审批业务系统的变化而受影响,以便保证行政监察工作的公正性。②实时性。权力运行监控系统要实时从审批业务系统中采集数据,实现对行政审批全过程动态监控,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种违规及异常情况,并能够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及时调查处理。③合法性。系统参数的设置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可按照审批内容、法律依据、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诸多要素设置,以保证权力运行监控系统自动读取的数据真实、有效、合法。④联动性。权力运行监控系统要实现两级联动,各系统可对本处室的网上审批进行监察,上一级可对下一级进行监察。⑤适用性。权力运行监控系统软件设计要体现灵活、适用的特点,可对监察参数、警告参数进行设置。一旦审批主体、事项或收费标准发生了变化,或者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出现变动,系统可方便地作相应调整。⑥互动性。权力运行监控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办事人对行政审批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评议和投诉的受理功能,畅通公众投诉渠道。要在系统中设置投诉件的转办、督办、直接办等功能,便于投诉件在网上流转办理。⑦安全性。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通过相关安全设置以及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交换系统不被非授权用户侵入,数据不丢失,传输时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确认对发送和接收者的身份等。
三、系统主要优点
1、便于权力运行领导小组的实时检查和监督。领导小组成员可以随时在系统平台上查看各单位建设情况,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以及一些不条例规范的内容,都可以及时发现并督促单位负责人进行完善。
2、便于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学校的师生员工都可以浏览到系统平台上的内容,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即提高了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改进,对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便于各单位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每个单位都可以在网上查看其他单位上传的相关内容,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尤其有利于联系多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的制定,有利于流程的衔接。
四、结论
高校的防腐工作任重而道远。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权利监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方便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发挥学校智力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监控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构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新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监控机制建设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还高校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颜佳华.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架构设计与路径选择[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1).
[2]张莉莉,李兴国.基于现代科技手段的高校防腐机制与策略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民营科技,2011(9).